CN111596678A - 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6678A
CN111596678A CN202010375602.0A CN202010375602A CN111596678A CN 111596678 A CN111596678 A CN 111596678A CN 202010375602 A CN202010375602 A CN 202010375602A CN 111596678 A CN111596678 A CN 111596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craft
representing
target
approach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56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6678B (zh
Inventor
胡庆雷
邵小东
郑建英
郭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3756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66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6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6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在目标本体系下建立新的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将期望的位置变量转化为常值,控制器设计无需进行复杂的坐标变化,设计过程简单,并且,针对航天器质量不确定性以及逼近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和速度约束问题,设计自适应律以及无局部最小值的路径约束和速度约束势函数,构建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避免了逼近过程中潜在的碰撞问题,放宽了常规控制算法对航天器质量精确值的依赖性,实现了快速、精确的相对位置跟踪控制,能够使航天器在质量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逼近空间翻滚目标,且始终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使航天器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向空间翻滚目标逼近的任务。

Description

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在存在质量不确定性以及路径和速度约束情况下的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任务。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科技的蓬勃发展,航天器在轨服务技术日趋成熟。它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在新兴的航天任务中,如航天器在轨燃料补加、故障航天器在轨修复、报废卫星的回收与处理以及太空垃圾的清理等,都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近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等国际航天机构均在加快推进空间在轨服务技术研究,并开展了一系列在轨演示验证项目。2017年4月,“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空间科学和技术等多项试验验证,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掌握在轨服务飞行演示验证关键技术。
最终逼近段是对接(或捕获)前的最后阶段,对在轨服务尤为关键,该阶段的任务是为对接(或捕获)提供初始条件,因而,成功完成逼近操作是进行后续在轨操作的前提与必要条件。然而,由于太空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航天器系统固有的复杂性,安全、可靠、高精度的逼近操作是保证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任务成功完成的基础。特别是,当空间目标呈现自由翻滚状态时,航天器如何有效避开空间翻滚目标的负载(太阳帆板,天线等),沿着某一特定安全路径对翻滚目标进行逼近至关重要。同时,在逼近操作过程中,考虑到空间目标呈现自由翻滚状态,若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速度过大,极有可能会发生碰撞,导致逼近任务的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随着任务进行,由于燃料消耗,负载配置发生轻微变化等众多因素,航天器的质量将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确保航天器在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在指定安全路径内向自由翻滚目标逼近,并且始终控制与空间翻滚目标相对速度不超过可允许的最大相对速度,是实现安全、可靠、准确的逼近操作的关键所在。
以空间翻滚目标为研究对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相对空间翻滚目标绕飞的航天器位姿耦合控制》基于对偶双环滑模控制方法,对在轨任务中对位姿同步跟踪的要求进行了仿真验证任务设计,实验结果证实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目标的翻滚特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然而,并没有考虑在轨航天器对空间翻滚目标的逼近阶段,可能与翻滚目标或目标星载附件发生碰撞的情况,因此该控制方法并不能严格保证任务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空间翻滚目标和跟踪航天器的自主避障和安全接近,专利CN109765919A提出了一种基于等碰撞概率线法的航天器近距离安全操作控制方法,通过确定碰撞概率,计算避障控制力,但是并没有考虑航天器质量不确定性的问题,而且参数选择的过程比较复杂,考虑到航天器星载计算设备的处理能力有限,因此,对实际在轨应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航天器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设计结构简单的相对位置控制器,使得航天器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过程中,其运动轨迹始终位于安全范围内,并且与翻滚目标之间的速度始终满足最大相对速度约束,是确保航天器逼近操作顺利完成的核心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用以使航天器在质量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逼近空间翻滚目标,且始终严格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传输定理,建立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
S2:根据对接走廊的几何描述,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路径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的逼近路径进行约束;
S3:根据航天器最大速度限制,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速度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约束;
S4:考虑逼近路径约束和相对速度约束,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构建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对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控制,使航天器快速、准确地到达期望位置,且始终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中,步骤S1,基于传输定理,建立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具体包括:
以地心为原点,建立地心惯性坐标系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1
以空间翻滚目标的质心为原点,建立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2
和目标本体系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3
基于传输定理,在目标本体系中建立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4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5
其中,ρ表示航天器在目标本体系中相对于空间翻滚目标的位置向量;v表示航天器在目标本体系中相对于空间翻滚目标的速度向量;M=mpI3表示航天器的质量矩阵,其中,mp为航天器的质量,I3是3×3的单位矩阵;f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施加在航天器上的控制力向量;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6
表示科氏力矩阵,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7
表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8
的反对称矩阵,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9
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求解到的空间翻滚目标的惯性角速度,可由空间翻滚目标的姿态运动得到,假设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10
有界,且一阶和二阶导数均连续有界;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311
表示时变非线性项,其中,μ为地心引力常数,ρp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航天器到地心的半径向量;g=mpμ(ρt/||(ρp||3t/||ρt||3)表示重力向量,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1
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空间翻滚目标到地心的半径向量,标量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2
表示空间翻滚目标到地心的半径标量,a0表示空间翻滚目标运行轨道的半长轴,e0表示空间翻滚目标运行轨道的离心率,v0表示空间翻滚目标运行轨道的真近点角;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3
表示目标本体系到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4
表示地心惯性坐标系到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旋转矩阵,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5
其中,θ0=ω0+v0表示升交角矩,ω0表示近地点幅角,Ω0表示升交点赤经、i0表示轨道倾角;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10
表示地心惯性坐标系到目标本体系的旋转矩阵,可由下列空间翻滚目标的姿态运动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6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7
其中,Jt表示空间翻滚目标的转动惯量;τtd表示空间翻滚目标受到的干扰力矩;
逼近操作的目标是使航天器到达目标本体系x轴方向的期望位置点ρd=[rd,0,0]T,其中,rd<0,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8
定义相对位置跟踪误差为ρe=ρ-ρd,相对速度跟踪误差为ve=v,则控制目标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4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中,步骤S2,根据对接走廊的几何描述,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路径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的逼近路径进行约束,具体包括:
在逼近过程中,航天器始终在一个以对接轴形成的锥形逼近走廊中运行,直至到达期望位置点,航天器逼近路径约束的边界描述为:
ht(ρ)=(ρ-xo)TWt(ρ-xo)
Wt=diag{1,-cot2(α),-cot2(α)}
其中,ht(ρ)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边界,Wt表示一个对角矩阵,x0=[a,0,0]T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顶点,a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顶点在目标本体系x轴方向的位置,α>0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半锥角;将逼近过程中航天器可允许运动的区域定义为集合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51
设计路径约束势函数Vp,对航天器的逼近路径进行限制: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52
其中,ka>0和kr>0分别表示吸引势和排斥势的权值系数,给定初始条件使得ht(ρ(0))>0成立;对路径约束势函数Vp求一阶导数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53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54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55
表示梯度矩阵;在集合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56
内,使得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57
的解只有ρ=ρd,路径约束势函数Vp不会出现局部最小值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中,步骤S3,根据航天器最大速度限制,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速度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约束,具体包括:
定义航天器逼近过程可允许的速度集合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58
其中,vei表示速度误差向量ve的第i个元素,ve,max>0表示航天器逼近过程可允许的最大相对速度;设计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59
对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约束: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
对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2
求一阶导数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3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4
表示对角矩阵;对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5
求ve的偏导数,可得梯度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6
在集合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7
内,使得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8
的解只有ve=0,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9
不会出现局部最小值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中,步骤S4,考虑逼近路径约束和相对速度约束,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构建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对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控制,使航天器快速、准确地到达期望位置,且始终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具体包括:
设计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0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1
为回归矩阵,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2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3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4
均表示非线性项,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5
表示航天器质量的估计值,由下列自适应律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6
β表示辅助变量,满足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7
其中,γ>0为自适应增益,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8
是一个非线性项,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19
表示一个误差向量,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20
表示一个构造变量,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21
表示滤波的速度误差,可由如下的滤波器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622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71
表示一个误差向量,kd(t)=κr和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72
是两个时变增益,κ>0和c>0表示常值增益,r表示一个动态缩放因子,由下式给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73
μt是偏微分方程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74
的一个标量解: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75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76
表示梯度向量的第i个元素,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77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在目标本体系下建立新的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将期望的位置变量转化为常值,控制器设计无需进行复杂的坐标变化,设计过程简单,并且,针对航天器的质量不确定性以及航天器近距离逼近空间翻滚目标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和速度约束问题,设计自适应律以及无局部最小值的路径约束势函数和速度约束势函数,构建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避免了逼近过程中潜在的碰撞问题,同时放宽了常规控制算法对航天器质量精确值的依赖性,实现了快速、精确、可靠的相对位置跟踪控制,能够使航天器在质量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逼近空间翻滚目标,且始终严格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使航天器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向空间翻滚目标逼近的任务,适用于航天器在轨燃料补加、故障航天器在轨修复、报废卫星的回收与处理等任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中控制设计所涉及到的坐标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中近距离逼近操作的路径约束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得到的位置跟踪误差响应曲线;
图5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得到的速度跟踪误差响应曲线;
图6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得到的航天器逼近轨迹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作为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传输定理,建立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
S2:根据对接走廊的几何描述,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路径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的逼近路径进行约束;
S3:根据航天器最大速度限制,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速度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约束;
S4:考虑逼近路径约束和相对速度约束,基于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构建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对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控制,使航天器快速、准确地到达期望位置,且始终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第一步,基于传输定理,建立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
如图2所示,以地心为原点,建立地心惯性坐标系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1
以空间翻滚目标的质心为原点,建立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2
和目标本体系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3
区别于传统相对位置动力学建模方式(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建立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本发明基于传输定理,在目标本体系中建立一个新的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4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5
其中,ρ表示航天器在目标本体系中相对于空间翻滚目标的位置向量;v表示航天器在目标本体系中相对于空间翻滚目标的速度向量;M=mpI3表示航天器的质量矩阵,其中,mp为航天器的质量,I3是3×3的单位矩阵;f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施加在航天器上的控制力向量;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16
表示科氏力矩阵,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6
表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7
的反对称矩阵,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8
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求解到的空间翻滚目标的惯性角速度,可由空间翻滚目标的姿态运动得到,假设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9
有界,且一阶和二阶导数均连续有界;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10
表示时变非线性项,其中,μ为地心引力常数,ρp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航天器到地心的半径向量;g=mpμ(ρt/||ρp||3t/||ρt||3)表示重力向量,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11
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空间翻滚目标到地心的半径向量,标量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12
表示空间翻滚目标到地心的半径标量,a0表示空间翻滚目标运行轨道的半长轴,e0表示空间翻滚目标运行轨道的离心率,v0表示空间翻滚目标运行轨道的真近点角;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13
表示目标本体系到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14
表示地心惯性坐标系到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旋转矩阵,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0915
其中,θ0=ω0+v0表示升交角矩,ω0表示近地点幅角,Ω0表示升交点赤经、i0表示轨道倾角;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01
表示地心惯性坐标系到目标本体系的旋转矩阵,可由下列空间翻滚目标的姿态运动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02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03
其中,Jt表示空间翻滚目标的转动惯量;τtd表示空间翻滚目标受到的干扰力矩;
逼近操作的目标是使航天器到达目标本体系x轴方向的期望位置点ρd=[rd,0,0]T,其中,rd<0,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04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定义相对位置跟踪误差为ρe=ρ-ρd,相对速度跟踪误差为ve=v,则控制目标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05
根据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实际过程,考虑航天器的质量为100kg,则mp=100kg,初始位置为ρ(0)=[100,15,-10]Tm,初始角速度为v(0)=[-0.01,0.05,-0.03]Tm/s;空间翻滚目标的惯量矩阵为Jt=diag[45,42,37]kg·m2,初始姿态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06
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07
空间翻滚目标受到的干扰力矩τtd主要来源于重力梯度力矩,具体形式为τtd=3μS(ρt)Jtρt/||ρt||5,其中,S(ρt)表示ρt的反对称矩阵,地心引力常数μ=3.986×1014N·m2/kg。另外,空间翻滚目标的初始角速度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08
运行轨道的半长轴为a0=26628km,离心率e0=0.7417,真近点角初值为零,即v0(0)=0,近地点幅角ω0=-90deg,升交点赤经Ω0=0deg,轨道倾角i0=63.4deg;期望位置为ρd=[10,0,0]Tm;其他相关矩阵或者变量均可通过上述参数计算得到。
第二步,根据对接走廊的几何描述,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路径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的逼近路径进行约束。
如图3所示,在近距离逼近过程中,为了避免与翻滚目标发生碰撞,航天器应始终在一个以对接轴形成的锥形逼近走廊中运行,直至到达期望位置点,从数学的角度来讲,航天器逼近路径约束的边界描述为:
ht(ρ)=(ρ-xo)TWt(ρ-xo)
Wt=diag{1,-cot2(α),-cot2(α)}
其中,ht(ρ)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边界,Wt表示一个对角矩阵,x0=[a,0,0]T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顶点,a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顶点在目标本体系x轴方向的位置,取值为a=1m,相应地x0=[1,0,0]Tm,α>0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半锥角,取值为α=15deg,相应地Wt=diag{1,-cot2(π/12),-cot2(π/12)};将逼近过程中航天器可允许运动的区域定义为集合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11
为了确保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过程中始终满足路径约束,设计路径约束势函数Vp,对航天器的逼近路径进行限制: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12
其中,ka>0和kr>0分别表示吸引势和排斥势的权值系数,通过调参,分别取值为ka=0.3和kr=0.01,并且根据初始条件,计算ht(ρ(0))=5274>0成立;由路径约束势函数Vp的定义分析可知,当ht(ρ)→0时,Vp趋于无穷大,因此,只要设计控制力向量f使得Vp有界,则航天器在逼近操作过程中可以始终遵循路径约束;对路径约束势函数Vp求一阶导数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13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14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15
表示梯度矩阵;在集合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16
内,使得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17
的解只有ρ=ρd,因此,设计的路径约束势函数Vp不会出现局部最小值的情况。
第三步,根据航天器最大速度限制,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速度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约束。
为了安全起见,相对速度不能超过某个最大可允许的限制值,即航天器在逼近操作过程中需要满足速度约束。定义航天器逼近过程可允许的速度集合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
其中,vei表示速度误差向量ve的第i个元素,ve,max>0表示航天器逼近过程可允许的最大相对速度,取值为ve,max=0.5m/s;为了确保相对速度始终满足约束条件,设计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2
对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约束: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3
值得注意的是,从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4
的定义上可知,当|vei|→ve,max时,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20
趋近于无穷大,因此,只要设计控制力向量f使得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5
有界,则航天器在相对位置跟踪过程中的速度约束能够满足;对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6
求一阶导数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7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8
表示对角矩阵;对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9
求ve的偏导数,可得梯度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0
在集合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1
内,使得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2
的解只有ve=0,因此,设计的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3
不会出现局部最小值的情况。
第四步,考虑逼近路径约束和相对速度约束,基于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构建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对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控制,使航天器快速、准确地到达期望位置,且始终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
为了确保航天器在逼近操作过程中始终遵循前述的路径约束和速度约束,设计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4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5
为回归矩阵,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6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7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8
均表示非线性项,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219
表示航天器质量的估计值,由下列自适应律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1
β表示辅助变量,满足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2
其中,γ>0为自适应增益,通过调参,选为γ=0.05,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3
是一个非线性项,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4
表示一个误差向量,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5
表示一个构造变量,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6
表示滤波的速度误差,可由如下的滤波器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7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8
表示一个误差向量,kd(t)=κr和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9
是两个时变增益,κ>0和c>0表示常值增益,通过调参,选为κ=0.25和c=50,r表示一个动态缩放因子,由下式给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10
μt是偏微分方程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11
的一个标量解,一般可以选取为: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12
其中,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13
表示梯度向量的第i个元素,
Figure BDA00024798897600001314
设计的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f可以保证航天器在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到达期望位置点,且始终遵循路径和速度约束,因此,航天器能够安全、可靠、准确地完成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任务。
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设定仿真步长为0.01s,仿真时间为600s,仿真结果如图4~图6所示,可以看出航天器成功机动到了期望位置点,而且在整个逼近过程中,航天器始终运行在锥形逼近走廊之内,且与空间翻滚目标的最大相对速度小于ve,max=0.5m/s。因此,利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实现航天器在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快速、高精度的相对位置跟踪控制,且始终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能够有效地避免碰撞风险,保证航天器安全、可靠、高精度地完成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任务。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在目标本体系下建立新的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将期望的位置变量转化为常值,控制器设计无需进行复杂的坐标变化,设计过程简单,并且,针对航天器的质量不确定性以及航天器近距离逼近空间翻滚目标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和速度约束问题,设计自适应律以及无局部最小值的路径约束势函数和速度约束势函数,构建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避免了逼近过程中潜在的碰撞问题,同时放宽了常规控制算法对航天器质量精确值的依赖性,实现了快速、精确、可靠的相对位置跟踪控制,能够使航天器在质量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逼近空间翻滚目标,且始终严格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使航天器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向空间翻滚目标逼近的任务,适用于航天器在轨燃料补加、故障航天器在轨修复、报废卫星的回收与处理等任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传输定理,建立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
S2:根据对接走廊的几何描述,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路径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的逼近路径进行约束;
S3:根据航天器最大速度限制,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速度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约束;
S4:考虑逼近路径约束和相对速度约束,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构建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对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控制,使航天器快速、准确地到达期望位置,且始终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基于传输定理,建立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具体包括:
以地心为原点,建立地心惯性坐标系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11
以空间翻滚目标的质心为原点,建立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12
和目标本体系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13
基于传输定理,在目标本体系中建立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14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15
其中,ρ表示航天器在目标本体系中相对于空间翻滚目标的位置向量;v表示航天器在目标本体系中相对于空间翻滚目标的速度向量;M=mpI3表示航天器的质量矩阵,其中,mp为航天器的质量,I3是3×3的单位矩阵;f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施加在航天器上的控制力向量;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16
表示科氏力矩阵,其中,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17
表示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18
的反对称矩阵,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19
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求解到的空间翻滚目标的惯性角速度,可由空间翻滚目标的姿态运动得到,假设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1
有界,且一阶和二阶导数均连续有界;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2
表示时变非线性项,其中,μ为地心引力常数,ρp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航天器到地心的半径向量;g=mpμ(ρt/||ρp||3t/||ρt||3)表示重力向量,其中,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3
表示在目标本体系中空间翻滚目标到地心的半径向量,标量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4
表示空间翻滚目标到地心的半径标量,a0表示空间翻滚目标运行轨道的半长轴,e0表示空间翻滚目标运行轨道的离心率,v0表示空间翻滚目标运行轨道的真近点角;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5
表示目标本体系到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其中,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12
表示地心惯性坐标系到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旋转矩阵,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6
其中,θ0=ω0+v0表示升交角矩,ω0表示近地点幅角,Ω0表示升交点赤经、i0表示轨道倾角;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7
表示地心惯性坐标系到目标本体系的旋转矩阵,可由下列空间翻滚目标的姿态运动得到: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8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9
其中,Jt表示空间翻滚目标的转动惯量;τtd表示空间翻滚目标受到的干扰力矩;
逼近操作的目标是使航天器到达目标本体系x轴方向的期望位置点ρd=[rd,0,0]T,其中,rd<0,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10
定义相对位置跟踪误差为ρe=ρ-ρd,相对速度跟踪误差为ve=v,则控制目标为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2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根据对接走廊的几何描述,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路径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的逼近路径进行约束,具体包括:
在逼近过程中,航天器始终在一个以对接轴形成的锥形逼近走廊中运行,直至到达期望位置点,航天器逼近路径约束的边界描述为:
ht(ρ)=(ρ-xo)TWt(ρ-xo)
Wt=diag{1,-cot2(α),-cot2(α)}
其中,ht(ρ)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边界,Wt表示一个对角矩阵,x0=[a,0,0]T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顶点,a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顶点在目标本体系x轴方向的位置,α>0表示锥形逼近走廊的半锥角;将逼近过程中航天器可允许运动的区域定义为集合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31
设计路径约束势函数Vp,对航天器的逼近路径进行限制: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32
其中,ka>0和kr>0分别表示吸引势和排斥势的权值系数,给定初始条件使得ht(ρ(0))>0成立;对路径约束势函数Vp求一阶导数得到: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33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34
其中,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35
表示梯度矩阵;在集合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36
内,使得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37
的解只有ρ=ρd,路径约束势函数Vp不会出现局部最小值的情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根据航天器最大速度限制,设计一种可避免出现局部最小值的速度约束势函数,对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约束,具体包括:
定义航天器逼近过程可允许的速度集合为: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38
其中,vei表示速度误差向量ve的第i个元素,ve,max>0表示航天器逼近过程可允许的最大相对速度;设计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39
对航天器与空间翻滚目标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约束: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
对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2
求一阶导数得到: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3
其中,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4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5
表示对角矩阵;对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6
求ve的偏导数,可得梯度为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7
在集合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8
内,使得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9
的解只有ve=0,速度约束势函数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0
不会出现局部最小值的情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考虑逼近路径约束和相对速度约束,基于所述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构建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对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控制,使航天器快速、准确地到达期望位置,且始终遵循路径和速度双重约束,具体包括:
设计侵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器为: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1
其中,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2
为回归矩阵,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3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4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5
均表示非线性项,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6
表示航天器质量的估计值,由下列自适应律得到: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7
β表示辅助变量,满足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8
其中,γ>0为自适应增益,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19
是一个非线性项,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20
表示一个误差向量,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21
表示一个构造变量,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422
表示滤波的速度误差,可由如下的滤波器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51
其中,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52
表示一个误差向量,kd(t)=κr和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53
是两个时变增益,κ>0和c>0表示常值增益,r表示一个动态缩放因子,由下式给出: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54
μt是偏微分方程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55
的一个标量解: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56
其中,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57
表示梯度向量的第i个元素,
Figure FDA0002479889750000058
CN202010375602.0A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5966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602.0A CN111596678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602.0A CN111596678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6678A true CN111596678A (zh) 2020-08-28
CN111596678B CN111596678B (zh) 2021-07-06

Family

ID=72189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5602.0A Active CN111596678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66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7022A (zh) * 2022-03-07 2022-04-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参数误差观测器的机械臂碰撞检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013A (zh) * 2016-07-04 2016-08-31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
US20170192425A1 (en) * 2016-01-05 2017-07-06 The Charles Stark Draper Laborator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ed extravehicular activity self-return
CN108445748A (zh) * 2018-02-02 2018-08-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自适应航天器姿态跟踪控制方法
CN110502028A (zh) * 2019-09-18 2019-1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空间翻滚目标位姿同步跟踪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92425A1 (en) * 2016-01-05 2017-07-06 The Charles Stark Draper Laborator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ed extravehicular activity self-return
CN105912013A (zh) * 2016-07-04 2016-08-31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445748A (zh) * 2018-02-02 2018-08-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自适应航天器姿态跟踪控制方法
CN110502028A (zh) * 2019-09-18 2019-1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空间翻滚目标位姿同步跟踪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伟林 等: "一种用于空间翻滚目标接近控制的相对运动建模方法", 《宇航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7022A (zh) * 2022-03-07 2022-04-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参数误差观测器的机械臂碰撞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6678B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7751B (zh) 航天器终端接近的有限时间饱和避碰控制方法
Broida et al. Spacecraft rendezvous guidance in cluttered environments vi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acKunis et al. Adaptive neural network-based satellite attitude control in the presence of CMG uncertainty
Liang et al. Angular velocity tracking for satellite rendezvous and docking
Hakima et al. Concurrent attitude and orbit control for Deorbiter CubeSats
Lu et al.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of the post-capture tethered spacecraft
CN108375904B (zh) 一种非合作目标航天器交会对接最终段饱和控制方法
Shi et al. Robust control of a space robot based on an optimized adaptiv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method
Chu et al. Hybrid tension control method for tethered satellite systems during large tumbling space debris removal
Yang et al. Trajectory planning of dual-arm space robots for target capturing and base manoeuvring
Sun et al. Adaptive relative pose control of spacecraft with model couplings and uncertainties
Zhang et al. Precise angles-only navigation for noncooperative proximity oper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ethered space robot
Sanyal et al. Guidance and control for spacecraft autonomous chasing and close proximity maneuvers
Sun et al. Saturated adaptive relative motion coordination of docking ports in space close-range rendezvous
Matsumoto et al. Satellite capturing strategy using agile orbital servicing vehicle, Hyper-OSV
Zhao et al. Image-based control for rendezvous and synchronization with a tumbling space debris
Hu et al. Control of non-cooperative spacecraft in final phase proximity operations under input constraints
Chu et al. Optimal commands based multi-stage drag de-orbit design for a tethered system during large space debris removal
Zhang et al. Optimal path planning-based finite-time control for agile CubeSat attitude maneuver
Fear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small satellite autonomous rendezvous us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CN111596678B (zh) 一种航天器逼近空间翻滚目标的相对位置自适应控制方法
Lin et al. Specific tracking control of rotating target spacecraft under safe motion constraints
Kasiri et al. Coupled position and attitude control of a servicer spacecraft in rendezvous with an orbiting target
Zhang et al. Finite-time attitude optimization maneuver control for coupled spacecraft under attitude measurement errors and actuator faults
Zhang et al. Approaching and pointing tracking control for tumbling target under motion constrai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