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8937A - 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 - Google Patents
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88937A CN111588937A CN202010462475.8A CN202010462475A CN111588937A CN 111588937 A CN111588937 A CN 111588937A CN 202010462475 A CN202010462475 A CN 202010462475A CN 111588937 A CN111588937 A CN 1115889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butterfly
- tube
- atraumatic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7—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suitable for being connected to an infusion line after insertion into a pat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本发明在蝶型无损伤针的设计中,使用了一段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全包覆管实施对针管部分的防护,未激活防针刺结构时,全包覆管内缩在蝶型座当中,一旦防针刺装置被激活,全包覆管会同时被拉出,针管部分完全的被全包覆管包围,针管上的血液等无法与外界发生接触,杜绝了因针管部分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
背景技术
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静脉输注是临床中化疗的主要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方式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式给药装置。植入式给药装置作为一种完全植入皮下的深静脉给药装置,对比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一次植入即可实现长期输液、减小患者反复穿刺静脉的痛苦并减少维护时间和成本、极大降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等优点而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而蝶型无损伤针是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专用输液针。
在医院中,被锐器刺伤是医护人员经常发生的一种职业病,而锐器上直接暴露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源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根据调查研究文献指出,81.37%的临床护士在一年中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刺伤,而针刺伤在锐器刺伤中占比54.31%。针对针刺伤采取相关保护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因锐器刺伤而引起的血源性感染风险。目前在针的临床应用中,带有防针刺保护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常见。
蝶型无损伤针主要有带防针刺结构和不带防针刺结构两种形式,其中防针刺结构以巴德、贝朗及美德康的设计为主流。综合这些设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
1.在下拉防针刺结构时,为了限制防针刺结构脱离针管,改变了针管的外径和形状以达到限制防针刺结构脱位的目的。然而针管内外径的变化,会影响流经针管的流体流速和穿刺的力值,进而影响蝶型无损伤针的使用性能和体验。
2.所采用的防针刺结构仅针对针尖部分,而裸露的针管非常容易带有血液等感染源,当触及开放性伤口时感染风险仍然很大。这部分的风险并未因对针尖部分设计的防针刺结构而规避,依旧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
3.防针刺设计的引入同时也改变了蝶型无损伤针的蝶型座部分体积,体积的变化一方面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体验;同时蝶型无损伤针预期使用一周时间,患者佩戴体积较大的蝶型无损伤针对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
因此,本领域尚缺乏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本发明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可全面包覆整个针管,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操作安全,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概率,进而防止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且本发明的蝶型无损伤针结构小巧、易操作,不改变输液流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蝶型无损伤针,其包括针管、防针刺装置、蝶型座,其中,
所述蝶型座内设有针管通路,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针管通路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
所述防针刺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蝶型座上;
所述防针刺装置包括全包覆管,所述蝶型座在所述针管通路的外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与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的针管段长度相当;所述全包覆管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蝶型座滑动连接;
所述防针刺装置还包括防针刺盒,所述防针刺盒为轴向贯通的中空腔体;所述防针刺盒具有上通孔及下通孔,所述全包覆管的一端与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上通孔连接并连通,所述全包覆管的另一端设有防拉脱结构,所述防拉脱结构用于防止所述防针刺盒下拉时脱离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防针刺盒的移动带动所述全包覆管在所述滑轨中移动;
所述防针刺盒内设有锁口开关,所述锁口开关用于在所述针管的针尖缩到所述防针刺盒内时,关闭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下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防拉脱结构为倒钩结构,对应地,所述蝶型座的所述滑轨具有与所述倒钩结构相配合的内径较大的一段。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倒钩结构处具有两个开口,便于装配在所述蝶型座的所述滑轨的轨道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锁口开关为金属弹片、滑动开关、自动卡和装置的其中之一。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金属弹片为V字形。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上通孔处设有一个凸台,所述全包覆管套设在该凸台上,并且所述全包覆管与所述凸台相互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蝶型座上设有定位棒,对应地,所述防针刺盒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棒能够卡合在所述定位孔内,并能够在受到预定力时从所述定位孔脱离。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定位棒带有圆头,该圆头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径。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防针刺盒的外侧腔壁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手持操作所述防针刺盒。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的内孔径均略大于所述针管的管径,便于所述针管在所述防针刺盒中穿行。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蝶型座的后部设有稳定托盘,所述稳定托盘的下表面贴有一圈泡沫海绵,所述稳定托盘使所述蝶型座在使用时前后齐平。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针管为90°无损伤针管,所述针管的尖端设有一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设计使得针尖第一斜面平行于针管远端弯折段的管轴,从而使得刃口成为侧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包括注射座、导管、卡扣式连接环以及附件,所述附件包括蝶型无损伤针,所述蝶型无损伤针为上述任一的蝶型无损伤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本发明的蝶型无损伤针带有防针刺装置,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不带防针刺设计的蝶型无损伤针相比,能够很好的保护医护人员的操作安全,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概率,进而防止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第二,本发明中的蝶型无损伤针的防针刺装置是一种全包覆的防针刺设计,而目前市场上的防针刺设计大多只对针尖部分设计了防针刺防护,而忽略了对针管的防护,针管部分完全或部分暴露在环境中,而使用过的无损伤针的针管部分基本每次都会带有患者的血液或组织液,这些都潜在的增大了血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的风险。本发明在蝶型无损伤针的设计中,使用了一段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全包覆管实施对针管部分的防护,未激活防针刺结构时,全包覆管内缩在蝶型座当中,一旦防针刺装置被激活,全包覆管会同时被拉出,针管部分完全的被全包覆管包围,针管上的血液等无法与外界发生接触,杜绝了因针管部分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第三,目前蝶型无损伤针的防针刺设计,为了不使防针刺装置滑脱针管,对针管部分进行了改造,如夹扁针管改变内外径,这样会引起输液流量的改变。另一些防针刺设计,防针刺结构激活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在激活的过程中需要辅助换手等操作,由此仍然存在一定几率发生针刺伤。还有一些防针刺设计,引入防针刺的同时,也造成了蝶型无损伤针体积变大,使医护人员操作不便利。而本发明中的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防针刺盒内嵌在蝶型座上,全包覆管完全嵌套在蝶型座内针管上,极大的减小了因防针刺装置所引起的体积变化,另外未对针管做任何改造,激活防针刺装置十分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易用性的同时不改变输液的流量等使用性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蝶型无损伤针头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蝶型无损伤针的防针刺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仰视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蝶型无损伤针激活后的头部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蝶型无损伤针的蝶型座的剖面图;
图7a和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注射座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导管的结构图;
图9a和图9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卡扣式连接环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直型无损伤针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穿刺针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J型导丝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可撕裂鞘组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隧道针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注射器的结构图;
图16a和图16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静脉钩的结构图;
图17a和图17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泡沫垫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注射座与导管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注射座与导管的连接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显然,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区分、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优选实施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
请参见图1-图6,其中图1是本实施例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俯视立体图,图2是上述蝶型无损伤针头部的剖面图,图3是上述蝶型无损伤针的防针刺装置的爆炸图,图4是上述蝶型无损伤针的仰视立体图,图5是上述蝶型无损伤针激活后的头部剖面图,图6是上述蝶型无损伤针的蝶型座的剖面图。该蝶型无损伤针的主要特点是对针管全包覆。
如图1所示,该蝶型无损伤针主要包括针管1、防针刺装置2、蝶型座3,一般还包括延长管4、以及设置在延长管4上的管夹5和6%鲁尔接头6。
请主要参考图3并结合参考图2和图4所示,防针刺装置2主要包括防针刺盒20、全包覆管21和锁口开关,其中锁口开关组装于防针刺盒20中,锁口开关可以实现当针管1的针尖缩到防针刺盒20时,关闭防针刺盒20的下通孔202,以防止针尖伸出防针刺盒20。锁口开关可以是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装置或构件,例如,锁口开关可以是一个金属弹片,可以是滑动开关,可以是自动卡合装置等等。在本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优选结构中,锁口开关具体为V字型结构的金属弹片22。请结合参见图2和图5,当防针刺装置未被激活时(如图2所示的状态),金属弹片22被压缩在针管1的一侧。金属弹片22具有一定的形状记忆性,在防针刺装置未被激活状态下,金属弹片22因为针管1的存在而被压缩改变形状,而当撤去针管1的限制时,金属弹片22就会恢复原先的形状,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弹片的形状不限于仅为V字形,只要能够满足在撤去针管后,其能恢复形状并挡住防针刺盒的下通孔的要求即可。
如图3所示,防针刺盒20为轴向贯通的中空腔体,包括上通孔201、下通孔202和设置在外侧腔壁上的把手203,把手203用于操作所述防针刺盒 20。本实施例中的把手203为如图3所示为圆饼形把手,且设有凸纹以增大接触时的摩擦力,便于医护人员拿捏,以往下拉动防针刺盒20,激活防针刺功能。上通孔201和下通孔202的内孔径均略大于针管1的管径,便于针管1 在防针刺盒20中穿行。上通孔201处设有一个凸台,全包覆管14套设在该凸台上,并且依据防针刺盒20和全包覆管21的材料,可选择合适的胶水粘接两者。在防针刺盒20上端面上、上通孔201的前部设有一个定位孔204,这个定位孔204用于将防针刺盒20固定在蝶型座3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全包覆管21一端是平头,另一端带有倒钩结构210,蝶型座3的滑轨32具有与倒钩结构210相配合的内径较大的一段32a,平头的部分可通过胶水粘结实现与防针刺盒20的上通孔201处凸台的稳固连接,另一端的倒钩结构210处具有两个开口,便于装配在蝶型座3的滑轨32的轨道上。倒钩结构210用于限制防针刺盒20下拉时脱离针管1,使防针刺装置 2能够被限制在下拉的极限位置。当金属弹片22因针管1的撤离而挡住防针刺盒20的下通孔202进而激活防针刺装置2时,因为倒钩结构210的存在,防针刺盒20到达极限位置,不会被拉脱针管1。全包覆管21具有一定的硬度,不会被轻易改变长度,同时本身具有一定柔度,在下拉防针刺盒20的同时,全包覆管21沿着蝶型座3的滑轨32可以改变弯曲度。如图5所示,当防针刺装置2被激活的时候,全包覆管21也就完全的包覆在针管1外。此时,整个针管1(包括针尖)都被完全的保护起来,完全隔绝了与外界接触的可能性。在激活状态下,当上拉防针刺装置2时,因为金属弹片22的限制作用,针尖部分无法伸出下通孔202造成针刺伤;当下拉防针刺装置2时,因全包覆管 21的倒钩结构210的存在,限制了防针刺盒20的继续下移,进而避免防针刺盒20脱离针管1。
如图2、图4和图5、图6所示,蝶型座3由针管通路31、滑轨32、定位棒33、蝶型翼34和稳定托盘35组成,是蝶型无损伤针穿刺手持施力部件。其中,针管通路31、滑轨32设置在蝶型座3的内部,并且滑轨32设置在针管通路31外围。
如图2所示,蝶型座3的定位棒33与防针刺盒20的定位孔204对应设置,定位棒33带有圆头,该圆头的直径略大于定位孔204的孔径。当防针刺盒20被上拉至该定位棒33处时,通过定位棒33的圆头与定位孔204适当卡合,限制了防针刺盒20的移动,这样防针刺盒20就被很好的固定在蝶型座3 上。同时,如图5所示,在激活防针刺装置2时,下拉防针刺盒20,在满足一定力值下,定位棒33和定位孔204能够顺利脱离。
如图1、图2所示,蝶型座3的针管通路31中装配有90°无损伤针管1,该针管1的近端(更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与延长管4连接。
蝶型座3的内部设有上述滑轨32,全包覆管21装配在其中,通过防针刺盒20的移动带动全包覆管21在滑轨32中移动,滑轨32的长度与装配在蝶型座3上的针管段长度相当。
请参见图2和图4,蝶型翼34是医护人员通过手持操作蝶型无损伤针的部位,包括两片翼,两翼可被闭合和展开。在蝶型座3的后部设有上述稳定托盘35,稳定托盘35下表面贴有一圈泡沫海绵36。稳定托盘35是为了使蝶型座3在使用时前后齐平,不会因蝶型座3高低不平而造成药物输注的失败或蝶型无损伤针位置的移动。当蝶型无损伤针穿刺在植入式给药装置上时,借助稳定托盘35的作用,蝶型座3被稳定的固定于患者身上。
请参见图1并结合参见图2,延长管4是蝶型无损伤针输液的管路,它的一端连接针管1并被装配在蝶型座3上,另一端和6%鲁尔接头6连接,实现药物的输注,延长管4也可根据需求做成耐高压管路。在延长管4上配有一个管夹5,能够控制管路的通和闭。6%鲁尔接头6一端与延长管4配合连接,另一端依据标准设计成内圆锥螺纹锁定接头,外形设计成带有两片半圆形轮廓,便于医护人员手持拿捏。
请参见图2和图5,针管1为90°弯折。针管1的尖端设有一折弯部8,折弯部8的设计使得针尖第一斜面7平行于针管1远端弯折段(与延长管4 垂直的一段针管)的管轴,从而使得刃口成为“侧孔”,在穿刺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硅胶穿刺隔时,避免了成芯作用,保证了针在穿刺过程中无落屑的产生。这样保证植入式给药装置长期良好的性能的同时也极大的延长了使用寿命。
与现有的蝶型无损伤针及带防针刺设计的蝶型无损伤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第一,本发明的蝶型无损伤针带有防针刺装置,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不带防针刺设计的蝶型无损伤针相比,能够很好的保护医护人员的操作安全,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概率,进而防止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第二,本发明中的蝶型无损伤针的防针刺装置是一种全包覆的防针刺设计,而目前市场上的防针刺设计大多只对针尖部分设计了防针刺防护,而忽略了对针管的防护,针管部分完全或部分暴露在环境中,而使用过的无损伤针的针管部分基本每次都会带有患者的血液或组织液,这些都潜在的增大了血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的风险。本发明在蝶型无损伤针的设计中,使用了一段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全包覆管实施对针管部分的防护,未激活防针刺结构时,全包覆管内缩在蝶型座当中,一旦防针刺装置被激活,全包覆管会同时被拉出,针管部分完全的被全包覆管包围,针管上的血液等无法与外界发生接触,杜绝了因针管部分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第三,目前蝶型无损伤针的防针刺设计,为了不使防针刺装置滑脱针管,对针管部分进行了改造,如夹扁针管改变内外径,这样会引起输液流量的改变。另一些防针刺设计,防针刺结构激活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在激活的过程中需要辅助换手等操作,由此仍然存在一定几率发生针刺伤。还有一些防针刺设计,引入防针刺的同时,也造成了蝶型无损伤针体积变大,使医护人员操作不便利。而本发明中的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防针刺盒内嵌在蝶型座上,全包覆管完全嵌套在蝶型座内针管上,极大的减小了因防针刺装置所引起的体积变化,另外未对针管做任何改造,激活防针刺装置十分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易用性的同时不改变输液的流量等使用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又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implantablevenous access port,IVAP,简称PORT),是一种可供反复穿刺的全植入式血管通道装置,可供长期或间歇性使用,该装置植入体内后,可经皮向其注射座内输注药物等,并经其导管输送至所需部位。该产品用于临床中需要反复进入血管通道的患者,包括肿瘤化疗、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液(TPN)、血液产品、抽取血液样本。当与耐高压一次性使用植入式给药装置专用针结合使用时,可用于高压注射造影剂。
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适应症包括:
(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和保留静脉通路,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不易穿刺成功者。
(2)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
(3)需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粘稠度较高的药物,如高糖、脂肪乳、氨基酸等。
(4)需使用压力或加压泵快速输液者,如输液泵。
(5)需反复输入血液制品,如全血、血浆、血小板等。
(6)每日需多次静脉采血检查者。
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主要由注射座和导管组成,该装置植入体内后,可经皮向注射座内输注药物等,并经导管将药物输送至所需部位。植入式给药装置还包括卡扣式连接环以及相关附件,其中附件包括穿刺针、J型导丝、可撕裂鞘组(包括扩张器和可撕裂鞘)、隧道针、注射器、配套注射器的注射针、静脉钩、直型无损伤针、蝶型无损伤针和泡沫垫。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各组成部件的具体结构。
请参见图7a和图7b,注射座由注射座外壳41、钛腔42、硅胶穿刺隔43、导管接头44组成,其中,钛腔4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提供优秀的穿刺限位性能,无被穿透风险;药液等直接与钛腔42接触,提高了注射座的耐用性,并使注射座同时具备耐高压注射性能;高抗撕的硅胶穿刺隔43,可供无损伤针穿刺2000次/cm2无泄漏。注射座所使用的材料完全惰性,所选用的纯钛材料MRI兼容,且在X射线下可见。图7a和图7b中,L代表注射座外壳41的长度,W代表注射座外壳41的宽度,H代表注射座的高度,ΦD代表硅胶穿刺隔43的直径。
请参见图8,导管包括冲洗接头51、导管本体52、设置在导管本体52上的刻度53、以及导管尖端54。导管使用TPU材质,具有优异的抗弯折性能,在X射线下可显影。导管配合卡扣式连接环(例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卡扣式连接环),与注射座实现稳固连接。导管的远端置于需要给药的目标位置。图8中,L代表导管有效长度,ΦD代表导管外径。
请参见图9a和图9b,卡扣式连接环包括本体61和扩散应力管62,图中 L表示卡扣式连接环的长度,Φd表示卡扣式连接环的内径。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卡扣式连接环的左侧用于连接注射座,右侧用于连接导管。
附件中的蝶型无损伤针、直型无损伤针、穿刺针、J型导丝、可撕裂鞘组、隧道针、注射器、配套注射器的注射针、静脉钩和泡沫垫为植入式给药装置进行植入手术过程中配合使用的一些相关器械,能够完全满足临床医生选择不同静脉入路、不同的植入技术进行植入的需求,以最优化的方案服务患者。
其中,蝶型无损伤针和泡沫垫用于植入式给药装置完成植入后进行长期或者间歇性给药使用,一次性穿刺可留置使用7天,拔出后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所配置的蝶型无损伤针就是实施例1所提供的具体结构。
请参见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配置的直型无损伤针的结构。具体地,该直型无损伤针包括针管71、连接座72和保护套73,图中L 表示直型无损伤针的有效长度。
请参见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配置的穿刺针的结构。具体地,该穿刺针包括穿刺针管81、连接座82、保护套83,图中L表示穿刺针的有效长度。
请参见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配置的J型导丝的结构。具体地,该J型导丝包括安全丝91、绕丝92、芯丝93、标记带94,图中L 表示J型导丝有效长度,R表示J型导丝曲率半径。
请参见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配置的可撕裂鞘组的结构。具体地,该可撕裂鞘组包括扩张器和可撕裂鞘,更具体地包括扩张器管身101、可撕裂鞘管身102、可撕裂鞘座103、扩张器座104,图中L1表示可撕裂鞘有效长度,L2表示扩张器有效长度。
请参见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配置的隧道针的结构。具体地,该隧道针包括导管连接处111、隧道针本体112、隧道针头端113,图中L表示隧道针的有效长度,ΦA表示隧道针大径,ΦB表示隧道针小径。
请参见图1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配置的注射器的结构。具体地,该注射器包括零刻度线121、分度容量线122、公称容量刻度线123、基准线124、外套卷边125、锥头孔126、锥头127、密封圈128、芯杆129、按手1210、外套1211。
请参见图16a和图16b,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配置的静脉钩的结构。图中L表示静脉钩有效长度,H表示静脉钩高度。
请参见图17a和图17b,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配置的泡沫垫的结构。图中,ΦD表示泡沫垫外径,Φd表示泡沫垫内径,T表示泡沫垫厚度。
植入式给药装置还可以配套动力注射的器械,选定的动力注射的器械应包含以下信息:推荐的注射压力设定限值;与临床适用的注射剂相适的最大流量。
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使用说明如下:
本产品可适用于经皮穿刺或经外科输入切入。
(一)经皮穿刺使用步骤:
a.将产品从包装袋中取出前,请确认产品包装有无破损、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如包装破损,禁止使用,更换新的产品;
b.用无菌操作技术取出产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座和导管接头,排除腔内空气,观察管路是否通畅;
c.采用塞丁格(Seldinger)手法将穿刺针刺入选定的静脉;
d.将J型导丝经穿刺针插入血管内,J型导丝进入血管后拔出穿刺针;
e.将可撕裂鞘组沿导丝旋转插入皮下,到达目标位置后将J型导丝和可撕裂鞘组的扩张器一同取下;
f.将已冲洗的导管通过可撕裂鞘组的可撕裂鞘插入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汇处,通过透视检查导管末端位置,推动可撕裂鞘的两个手柄将鞘管从血管中取出并剥离,剥离后确认导管未脱离血管;
g.在导管置入处同侧的锁骨下约2-3横指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以植入皮下脂肪在0.5-1cm为佳;
h.剪去导管上预装的冲洗接头,将导管连接在隧道针上,通过皮下隧道将导管一端从穿刺点引入到注射座植入位置,确保导管无打折;
i.将导管剪至要求长度,套入卡扣式连接环,将导管与注射座的导管接头44连接,确保导管端面推至与导管接头44根部距离约1mm处,如图18;
j.将卡扣式连接环用力推至与注射座接触,如图19,注意:卡扣式连接环与注射座连接后,轻拉导管确定其牢固度;
k.使用蝶型无损伤针穿刺硅胶穿刺隔43,抽回血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检查装置系统,观察导管与注射座连接处是否漏液,如无泄漏,使用注射器(配套或不配套注射针)采用100IU/ml浓度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
l.严格止血后缝合切口。
(二)经外科手术切入:
切开皮肤并分离组织;
确认选定的血管,在其下方穿过并吊起,用手术刀或剪刀将血管切开;
用血管钳将已经冲洗过的导管插入血管内,开口位于右心房之上;
继续按照经皮穿刺的(g-l)步骤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维护方法建议如下:
每次使用后均需冲洗管腔,先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后用稀释肝素液正压封管,建议肝素液为1000IU/ml浓度的肝素盐水。
输液时观察液体输注情况,出现输液速度减慢及序变换体位方可顺利输注等现象时应做X射线检查,确认有无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以便及早处理。
植入式给药装置长时间不使用时,应每四周进行一次肝素盐水冲洗、封管。
本实施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植入持续时间及拆除方法建议如下:
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植入持续时间:在患者治疗结束时予以拆除,该装置中导管老化为装置失效的主要原因,若长期置于体内,装置植入持续时间应以导管老化程度为基础。
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拆除:在患者治疗结束后拆除,拆除缝合线后将装置从囊袋内取出,若导管被缝进了血管,应先拆除缝合线,注意不要使导管破裂,当拆除导管有阻力时,导管可能被包裹或粘附于血管壁上,如发生这种情况应征询放射科、外科医生或有内镜经验的内科医生的建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防针刺装置、蝶型座,其中,
所述蝶型座内设有针管通路,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针管通路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
所述防针刺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蝶型座上;
所述防针刺装置包括全包覆管,所述全包覆管选择长度不易改变且柔性的材质;所述蝶型座在所述针管通路的外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与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的针管段长度相当;所述全包覆管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蝶型座滑动连接;
所述防针刺装置还包括防针刺盒,所述防针刺盒为轴向贯通的中空腔体;所述防针刺盒具有上通孔及下通孔,所述全包覆管的一端与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上通孔连接并连通,所述全包覆管的另一端设有防拉脱结构,所述防拉脱结构用于防止所述防针刺盒下拉时脱离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防针刺盒的移动带动所述全包覆管在所述滑轨中移动;
所述防针刺盒内设有锁口开关,所述锁口开关用于在所述针管的针尖缩到所述防针刺盒内时,关闭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下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拉脱结构为倒钩结构,对应地,所述蝶型座的所述滑轨具有与所述倒钩结构相配合的内径较大的一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结构处具有两个开口,便于装配在所述蝶型座的所述滑轨的轨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口开关为金属弹片、滑动开关、自动卡和装置的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为V字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孔处设有一个凸台,所述全包覆管套设在该凸台上,并且所述全包覆管与所述凸台相互连接;
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的内孔径均略大于所述针管的管径,便于所述针管在所述防针刺盒中穿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型座上设有定位棒,对应地,所述防针刺盒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棒能够卡合在所述定位孔内,并能够在受到预定力时从所述定位孔脱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棒带有圆头,该圆头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针刺盒的外侧腔壁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手持操作所述防针刺盒;
所述蝶型座的后部设有稳定托盘,所述稳定托盘的下表面贴有一圈泡沫海绵,所述稳定托盘使所述蝶型座在使用时前后齐平;
所述针管为90°无损伤针管,所述针管的尖端设有一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设计使得针尖第一斜面平行于针管远端弯折段的管轴,从而使得刃口成为侧孔。
10.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座、导管、卡扣式连接环以及附件,所述附件包括蝶型无损伤针,所述蝶型无损伤针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62475.8A CN111588937A (zh) | 2020-05-27 | 2020-05-27 | 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62475.8A CN111588937A (zh) | 2020-05-27 | 2020-05-27 | 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88937A true CN111588937A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86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62475.8A Pending CN111588937A (zh) | 2020-05-27 | 2020-05-27 | 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88937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26611Y (zh) * | 2004-09-27 | 2005-09-21 | 陈永曦 | 具有保护套的留置针 |
CN101980737A (zh) * | 2008-03-28 | 2011-02-23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穿刺针组合体以及药液注入器具 |
CN206613004U (zh) * | 2016-12-21 | 2017-11-07 | 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针刺植入式给药装置专用针 |
CN110585519A (zh) * | 2019-09-06 | 2019-12-20 | 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 | 无损伤针以及输液装置 |
-
2020
- 2020-05-27 CN CN202010462475.8A patent/CN11158893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26611Y (zh) * | 2004-09-27 | 2005-09-21 | 陈永曦 | 具有保护套的留置针 |
CN101980737A (zh) * | 2008-03-28 | 2011-02-23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穿刺针组合体以及药液注入器具 |
CN206613004U (zh) * | 2016-12-21 | 2017-11-07 | 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针刺植入式给药装置专用针 |
CN110585519A (zh) * | 2019-09-06 | 2019-12-20 | 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 | 无损伤针以及输液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008347A1 (en) | Catheter assembly with segmented stabilization system | |
EP1016431B1 (en) | Implantable access devices | |
EP0607682B1 (en) | Apparatus for implantation of sensors | |
JP3189974B2 (ja) | カテーテル | |
US4743231A (en) | Drug administration needle unit | |
US5053013A (en) | Implantable infusion device | |
US11957849B2 (en) | Puncturing system | |
US5817052A (en) | Apparatus for intraosseous infusion or aspiration | |
US20080154205A1 (en) | Safety infusion set | |
US2011015283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terial and Venous Cannulation | |
JP2000504973A (ja) | 安全な皮下カテーテルアセンブリ | |
JP2021521941A (ja) | 回転要素を有する器具送達デバイス | |
US20210187252A1 (en) | Catheter with threading flash confirmation | |
US6530911B1 (en) | Set with angled needle | |
JP2636082B2 (ja) | 血管へカテーテルを閉鎖系で導入するための穿刺針装置 | |
Van Zundert | New closed IV catheter system | |
JPH11514248A (ja) | 血管アクセス装置 | |
JP3685509B2 (ja) | 皮下埋込型薬液注入ポートスリーブ用キャップ | |
JP6920208B2 (ja) | 臍血管にポートを導入及び維持する装置 | |
CN111588937A (zh) | 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 | |
JP2000176009A (ja) | 留置針穿刺用ホール形成具 | |
RU2161048C2 (ru) |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 наконечника иглы | |
WO2022240791A1 (en) | Introducer and/or cannulation needl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 |
Yagi |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threading the wire. | |
Depot | INSTRUCTIONS FOR US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