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6890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890A
CN111586890A CN201910117895.XA CN201910117895A CN111586890A CN 111586890 A CN111586890 A CN 111586890A CN 201910117895 A CN201910117895 A CN 201910117895A CN 111586890 A CN111586890 A CN 111586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device
iab
information
iab no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78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6890B (zh
Inventor
刘菁
戴明增
朱元萍
卓义斌
曹振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78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689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0269 priority patent/WO20201641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6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6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IAB节点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适配层中发送;所述IAB节点通过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终端侧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5G)中引入了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网络技术,IAB网络中的接入链路(access link)和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皆采用无线传输方案,避免光纤部署,从而降低部署成本,提高部署灵活性。
在IAB网络中,包括IAB节点(IAB node)和IAB宿主(IAB donor)。终端侧设备可以接入IAB节点(IAB node),因此终端侧设备的业务数据可以由IAB节点通过无线回传链路连接到IAB宿主(IAB donor)传输。IAB节点可以工作在独立(Standalone,SA)模式,也可以工作在非独立(Non-Standalone,NSA)模式。当IAB节点工作在NSA模式时,IAB节点与终端侧设备之间如何传输数据,目前还没有给出明确的技术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IAB节点工作在NSA模式时,IAB节点与终端侧设备之间如何传输数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IAB节点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发送;所述IAB节点通过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终端侧设备。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在IAB节点和eNB之间增加适配层传输第二信息,从而可以使得IAB节点可以根据第二信息确定向终端侧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所使用的无线承载,从而实现IAB节点与终端侧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承载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 CGI和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IAB宿主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承载标识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IAB节点通过所述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终端侧设备的第二报文;
所述IAB节点将第二信息携带在适配层中,并与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网络侧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将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所述网络侧设备将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二信息发送至所述IAB节点。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在IAB节点和eNB之间增加适配层传输第二信息,从而可以使得IAB节点可以根据第二信息确定向终端侧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所使用的无线承载,从而实现IAB节点与终端侧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承载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 CGI和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IAB宿主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承载标识为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IAB宿主上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建立的GTP-U隧道,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一一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IAB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IAB宿主在所述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中携带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接入的所述IAB节点。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以及所述IAB宿主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所述IAB宿主上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的无线承载建立的GTP-U隧道,用于传输具有相同服务质量QoS的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IAB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IAB宿主在所述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中携带的所述第二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添加辅基站的过程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所述IAB宿主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接入的IAB节点。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IAB宿主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所述IAB节点的第二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所述IAB节点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IAB宿主发送第二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GTP-U头字段中,其中,所述GTP-U头字段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所述IAB宿主之间为所述IAB节点建立的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侧设备接收来自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发生RLF。
通过上述方法,终端侧设备接收来到第三指示信息时,可以向网络侧设备指示发生RLF,从而在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终端侧设备通知网络侧设备,能够提高RLF的上报效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接入链路发生RLF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回传链路发生RLF。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确定所述IAB节点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所述IAB节点向终端侧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通过上述方法,IAB节点确定所述IAB节点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发生RLF时,可以通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终端侧设备通知网络侧设备发生RLF,从而能够提高RLF的上报效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回传一体化IAB宿主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IAB节点不能对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上行分流;所述IAB宿主向所述IAB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第一指示信息,IAB节点不会对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上行分流,而是直接发送至IAB宿主,从而可以沿用现有的LTE-NR双连接的数据传输技术传输终端侧设备的数据,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兼容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IAB宿主向所述IAB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IAB宿主通过无线接入控制RRC消息向所述IAB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所述IAB宿主通过F1应用层协议AP消息向所述IAB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从IAB宿主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IAB节点不能对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上行分流;所述IAB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接收到所述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时,将所述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转发至所述IAB宿主。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第一指示信息,IAB节点不会对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上行分流,而是直接发送至IAB宿主,从而可以沿用现有的LTE-NR双连接的数据传输技术传输终端侧设备的数据,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兼容性。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IAB宿主CU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示第二指示信息为IAB节点的指示信息;所述IAB宿主CU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为IAB节点建立信令无线承载SRB3。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IAB宿主CU向IAB宿主DU发送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并指示所述IAB宿主DU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用来传输UE associated F1AP消息或者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用来传输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或者UE associated F1AP消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IAB宿主CU接收来自IAB宿主DU分配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以及F1AP消息的类型指示信息,其中,F1AP消息的类型指示信息包括:UE associated F1AP或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与上述一个F1AP消息的类型指示信息一一对应。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IAB宿主DU接收来自IAB宿主CU的第二指示信息,所示第二指示信息为IAB节点的指示信息;所述IAB宿主DU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IAB节点分配专属的RACH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IAB宿主DU分别建立传输UEassociated F1AP消息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以及传输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所述IAB宿主DU确定所述传输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对应的第一逻辑信道,以及所述传输Non-UE associatedF1AP消息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对应的第二逻辑信道;所述IAB宿主DU向所述IAB宿主CU发送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IAB宿主DU接收来自IAB宿主CU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所述IAB宿主DU建立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以及建立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其中,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用于传输UE associated F1AP消息或者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用于传输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或者UE associatedF1AP消息。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的IAB节点的功能,比如,所述装置包括所述IAB节点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收发单元,处理单元、收发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的IAB节点执行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IAB节点执行的方法。
其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存储器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的IAB节点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完成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终端侧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的网络侧设备的功能,比如,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收发单元,处理单元、收发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涉及的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步骤相对应。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存储器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涉及的网络侧设备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完成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的终端侧设备的功能,比如,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收发单元,处理单元、收发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的终端侧设备执行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终端侧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存储器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涉及的终端侧设备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完成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终端侧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向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evolution,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演进的长期演进(evolved long term evolution,eLTE)系统、未来通信系统等其它通信系统,具体的,在此不做限制。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分组数据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设备、网络侧设备、IAB宿主、IAB节点以及终端侧设备。对终端侧设备而言,网络侧设备可以作为主站,IAB宿主可以作为辅站,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即IAB宿主可以作为主站,网络侧设备可以作为辅站。图2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种形式,实质表达的含义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将支持一体化的接入和回传的节点称为IAB节点,该IAB节点又可以称为中继节点(relay node,RN),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均称为IAB节点。IAB节点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图1以及图2中,仅以IAB节点包括一个MT单元和DU为例进行描述。IAB节点的MT作为终端侧模块,负责与IAB节点的父节点进行通信。IAB节点的DU作为DU模块,为其下附着的终端侧设备或者其他IAB节点提供接入服务。为描述方便,IAB节点中的MT均简称为“IAB节点MT”,IAB节点中的DU均简称为“IAB节点DU”。
IAB节点可以为终端侧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该终端侧设备的业务数据由IAB节点通过无线回传链路连接到IAB宿主(IAB donor)或者网络侧设备。IAB宿主可以是一个具有完整基站功能的接入网网元,也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离形态的接入网网元。为便于表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IAB宿主的集中式单元简称为IAB宿主CU(donor CU),将IAB宿主的分布式单元简称为IAB宿主DU(donor DU),其中,IAB宿主CU还有可能是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和用户面(userplane,UP)分离的形态,例如,一个IAB宿主CU由一个CU-CP和多个CU-UP组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侧设备,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其中,所述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侧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本申请中将前述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及可设置于该设备中的芯片统称为终端侧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各种制式下无线接入设备,例如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或节点B(Node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在集中式-分布式(central unit-distributed,CU-DU)架构下的DU等。
另外,在图1和图2中,还示出了设备之间的接口名称,例如EPC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S1接口,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X2接口,网络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NR Uu接口,网络侧设备与终端侧设备之间的LTE Uu接口,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NR Uu接口以及IAB节点与IAB宿主之间的NR Un接口,这些接口的名称只是示例,并不代表对接口的限定,当通信系统版本变更时,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场景以无线通信网络中IAB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实施例一,在该实现方式下,可以限制IAB节点不会通过多连接方式接收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也不会将从终端侧设备收到的上行数据分别通过网络侧设备和IAB宿主进行分流,下面详细描述。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可以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图3所示的流程图中,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为网络侧设备。
在该实现方式下,如图3所示,对于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传输,网络侧设备从EPC设备获取到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之后,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进行两路分流,对于第一路分流的下行数据,网络侧设备直接把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到终端侧设备;对于第二路分流的下行数据,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到IAB宿主,并由IAB宿主进一步转发给终端侧设备。
相应的,如图3所示,对于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侧设备将上行数据进行两路分流,一路是直接把分流数据发送到网络侧设备,一路是把分流数据发送到IAB节点,并由IAB节点进一步转发给IAB宿主,IAB宿主将收到的分流数据再进一步转发给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发送至EPC设备。
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还可以为IAB宿主,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图4所示的方法流程可以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为IAB宿主。
在该实现方式下,如图4所示,对于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传输,IAB宿主从EPC设备获取到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之后,IAB宿主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进行两路分流,对于第一路分流的下行数据,IAB宿把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到网络侧设备,由网络侧设备转发至终端侧设备;对于第二路分流的下行数据,IAB宿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到IAB节点,并由IAB节点进一步转发给终端侧设备。
相应的,如图4所示,对于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侧设备将上行数据进行两路分流,一路是直接把分流数据发送到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转发至IAB宿主;一路是把分流数据发送到IAB节点,并由IAB节点进一步转发给IAB宿主。最终,IAB宿主将收到的来自网络侧设备和/或IAB节点的数据再进一步转发给EPC设备。
示例性的,如果IAB宿主采用CU-DU分离架构,图3或图4中的IAB宿主可以指的是IAB宿主CU。
示例性的,为了保证终端侧设备的数据,按照图3或图4所示的描述进行传输,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IAB宿主向IAB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IAB节点不能对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上行分流。
示例性的,IAB宿主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向IAB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此时,IAB节点MT可以接收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RRC消息。IAB宿主也可以通过F1应用层协议(F1application protocol,F1AP)消息向IAB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该情况下,IAB节点DU接收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F1AP消息,并将第一指示信息转发至IAB节点MT。结合上面的描述,如果IAB宿主采用CU-DU分离架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由IAB宿主CU发送的。
此外,图3和图4所示的流程中,网络侧设备和IAB节点MT之间也不会为回传数据建立对应的用户面承载,最多只会为IAB节点自己的数据建立对应的用户面承载。
实施例二,在该实现方式下,IAB节点可以通过多连接方式接收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然后再发送给终端侧设备,和/或,IAB节点也可以将从终端侧设备收到的上行数据分别通过网络侧设备和IAB宿主进行分流。为此,该方式下,IAB宿主需要指示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数据发送至IAB节点。IAB宿主可以通过显示方式来指示网络侧设备,也可以通过隐式方式来指示网络侧设备,下面详细描述。
在该实现方式下,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可以为IAB宿主,也可以为网络侧设备,下面分不同情况描述。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为IAB宿主进行描述。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下行方向,IAB宿主从EPC设备获取到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IAB宿主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节点,或者通过网络侧设备发送到IAB节点,再由IAB节点发送到终端侧设备;上行方向,IAB节点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宿主,或者通过网络侧设备发送到IAB宿主。
该实现方式中,终端侧设备、IAB节点、IAB宿主以及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栈架构可以参考图6所示。图6中,IAB节点MT和网络侧设备之间需要引入一个适配(adapt)层,用于携带终端侧设备的承载标识,以便IAB节点根据该终端侧设备的承载标识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映射到Uu接口对应的无线承载发送给终端侧设备,或者,以便网络侧设备根据该终端侧设备的承载标识将终端侧设备上行数据映射到X2接口对应的GTP-U隧道发送给IAB宿主。
图6中,对终端侧设备而言,IAB宿主作为主站,网络侧设备作为辅站。终端侧设备在NR Uu接口对等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MAC)层、物理(physical,PHY)层位于IAB节点的DU上,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等位于IAB宿主的CU上,也可以说,IAB宿主的CU和IAB节点的DU一起作为终端侧设备的主站。IAB节点与网络侧设备对等的协议层为适配层、PDCP层、RLC层以及MAC层等。IAB节点在NR Un接口,与IAB宿主对等的协议层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User Plane,GTP-U)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层、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适配层、RLC层以及MAC层等。网络侧设备在X2接口,与IAB宿主对等的协议层为GTP-U层、UDP层、IP层、L2层以及L1层等。
应理解,图6中的适配层可以是独立的协议层,也可以是现有协议层的子层或子模块,例如,RLC层的子层,或者MAC层的子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还应理解,适配层可能具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定。
应理解,图6中的适配层部署在RLC层之上,适配层也可以部署在RLC层之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现方式中,IAB节点对不同路径收到的终端侧设备的数据包不会进行重排序处理。下行方向,只有终端侧设备会对终端侧设备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处理,而上行方向,只有IAB宿主会对终端侧设备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处理。
示例性的,上述实现方式中,如果IAB宿主采用CU-DU分离架构,数据锚点可以位于IAB宿主CU上,由IAB宿主CU实现数据转发。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在两种可能的方案,方案一,IAB宿主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GTP-U隧道,是按照每个终端侧设备的每个承载(bearer)的粒度建立的,即为IAB节点下不同终端侧设备的不同承载分别在IAB宿主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对应的GTP-U隧道。此时,GTP-U隧道建立时,IAB宿主将该GTP-U隧道对应的无线承载的承载标识发送至网络侧设备,例如可以通过X2AP消息携带承载标识。下面分别描述在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数据如何传输。
如前所述,下行方向,IAB宿主可以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节点,和/或,IAB宿主也可以通过网络侧设备发送到IAB节点,再由IAB节点发送到终端侧设备。IAB宿主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节点的流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IAB宿主通过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到IAB节点的流程,可以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步骤701:IAB宿主获取终端侧设备的第一报文。
示例性的,IAB宿主可以从EPC设备获取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并经过处理后得到第一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报文可以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
步骤702:IAB宿主将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一信息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IAB节点,所述IAB节点用于将来自网络侧设备、且发送至终端侧设备的报文,转发至所述终端侧设备。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以及所述IAB宿主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举例来说,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在X2接口为所述IAB节点分配的标识,例如可以为网络侧设备为IAB节点分配的X2AP标识;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也可以包括所述所述网络侧设备在X2接口为所述IAB节点分配的标识以及所述IAB宿主在X2接口为所述IAB节点分配的标识,例如可以包括网络侧设备为IAB节点分配的X2AP标识,以及IAB宿主为IAB节点分配的X2AP标识。
IAB宿主将第一报文和第一信息携带在X2接口建立的GTP隧道中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举例来说,以IAB宿主采用CU-DU分离架构为例,IAB宿主CU根据第一报文,在IAB宿主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X2接口上确定对应的GTP-U隧道,IAB宿主CU可以在GTP-U头字段中携带第一信息,并通过该GTP-U隧道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步骤703:网络侧设备从GTP-U隧道中接收来自IAB宿主的第一信息和第一报文。
步骤704: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第一信息指示的IAB节点。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指示的是IAB节点MT,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可以确定IAB节点,从而将第一报文发送到第一信息指示的IAB节点MT上。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设备从GTP-U隧道中接收终端侧设备的第一报文,根据该GTP-U隧道对应的无线承载的承载标识,获得第二信息。网络侧设备向IAB节点发送第一报文,并在适配层中携带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唯一识别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第二信息可以是一个新定义的标识,也可以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无线承载的承载标识。其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CGI)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在与IAB宿主之间的F1接口上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宿主在与IAB节点之间的F1接口上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需要说明的是,不论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哪种标识,在执行图7所示的流程之前,IAB宿主要将终端侧设备的标识通过X2AP消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所述承载标识是所述终端侧设备在Uu接口分配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例如:DRB ID)或逻辑信道标识(例如:LCID)。
需要说明的是,GTP-U隧道对应的无线承载的承载标识,是在GTP-U隧道建立的时候,IAB宿主CU发送给网络侧设备的。
步骤705:IAB节点MT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报文。
示例性的,IAB节点MT的适配层包括网络侧设备添加的第二信息。
步骤706:IAB节点MT向IAB节点DU发送所述第一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IAB节点MT从适配层中获取第二信息,并发送至IAB节点DU。
步骤707:IAB节点DU通过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终端侧设备侧的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终端侧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可能方式,即IAB宿主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GTP-U隧道时,通过X2AP消息携带IAB节点的指示信息。这样上述步骤702、703和704中都不需要携带第一信息,对网络侧设备来说,从GTP-U隧道中接收第一报文后就知道该第一报文需要发送到哪个IAB节点。其他步骤不变,在此不再赘述。
上行数据的传输,和下行数据类似,即IAB节点MT在适配层中携带第二信息。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信息,将上行数据映射到X2接口对应的GTP-U隧道上发送到IAB宿主CU。
如前所述,上行方向,IAB节点可以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宿主,和/或通过网络侧设备发送到IAB宿主。IAB节点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宿主的流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IAB节点通过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发送到IAB宿主的流程,可以如图8所示。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步骤801:IAB节点获取来自终端侧设备的第二报文。
示例性的,IAB节点DU通过IAB节点与终端侧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接收第二报文,并将第二报文发送至IAB节点MT。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报文可以为PDCP PDU。
步骤802:IAB节点将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示例性的,IAB节点MT将第二信息携带在适配层中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步骤803: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IAB节点的第二信息和第二报文。
示例性的,网络侧设备从适配层中接收IAB节点发送的第二信息。
步骤804: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无线承载对应的GTP-U隧道,并通过所述GTP-U隧道,将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IAB宿主。
步骤805:IAB宿主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二报文。
所述IAB宿主根据所述GTP-U隧道对应的无线承载的承载标识,将从所述GTP-U隧道中收到的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无线承载的承载标识对应的PDCP实体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二报文发送至EPC设备,具体不再赘述。
上行方向上,本实施例中,IAB节点可以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宿主,和/或通过网络侧设备发送到IAB宿主,即对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分流,因此,IAB宿主对IAB节点进行适配层配置时(所述适配层为IAB宿主和IAB节点之间的适配层),适配层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上行数据分流门限、上行数据主路径。其中,上行数据分流门限用于指示IAB节点只有当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超过该上行数据分流门限时,才将该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到IAB宿主和网络侧设备。上行数据主路径用于指示IAB节点当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低于该上行数据分流门限时,将该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发送到IAB宿主节点,还是网络侧设备。
方案二,IAB宿主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GTP-U隧道,是按照每个IAB节点MT每个承载(bearer)的粒度建立的,即为IAB节点MT的每个承载分别在IAB宿主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对应的GTP-U隧道。此时,一个GTP-U隧道,用于传输具有相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的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此时,GTP-U隧道建立时,IAB宿主将该GTP-U隧道对应的无线承载的承载标识发送至网络侧设备,例如可以通过X2AP消息携带终端侧设备的承载标识。下面分别描述在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数据如何传输。
如前所述,下行方向,IAB宿主可以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节点,和/或,IAB宿主也可以通过网络侧设备发送到IAB节点,再由IAB节点发送到终端侧设备。IAB宿主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节点的流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IAB宿主通过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到IAB节点的流程,可以如图9所示。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步骤901:IAB宿主获取终端侧设备的第一报文。
示例性的,IAB宿主可以从EPC设备获取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并经过处理后得到第一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报文可以是PDCP PDU。
步骤902:IAB宿主将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一报文通过GTP-U隧道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所述第三信息用于唯一识别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第三信息可以是一个新定义的标识,也可以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无线承载的承载标识。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信息和步骤702中的第二信息,实质上表示的是相同的信息,为了进行区分,采用不同的表述。
示例性的,所述承载标识是所述终端侧设备在Uu接口的无线承载分配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例如:DRB ID)或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CGI)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yidentity,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在与所述IAB宿主之间的F1接口上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宿主在与所述IAB节点之间的F1接口上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需要说明的是,不论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哪种标识,在执行图9所示的流程之前,IAB宿主要将终端侧设备的标识通过X2AP消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举例来说,以IAB宿主采用CU-DU分离架构为例,IAB宿主CU可以在GTP-U头字段中携带第三信息,并通过该GTP-U隧道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一报文。
步骤903:网络侧设备通过GTP-U隧道接收来自IAB宿主的第三信息和第一报文。
步骤904: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GTP-U隧道对应的IAB节点。
示例性地,网络侧设备从GTP-U隧道接收第一报文,并从该GTP-U头字段中获取第三信息,然后将第三信息携带在适配层中,与第一报文一起发送到所述GTP-U隧道对应的IAB节点。
步骤905:IAB节点MT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报文。
所述IAB节点MT从适配层中接收网络侧设备添加的第三信息。
步骤906:IAB节点MT向IAB节点DU发送所述第一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IAB节点MT可以从适配层中获取第三信息,并发送至IAB节点DU。
步骤907:IAB节点DU通过所述第三信息指示的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终端侧设备。
上行数据的传输,和下行数据类似,若IAB节点从终端侧设备获取到第二报文,IAB节点MT在适配层中携带第三信息,与第二报文一起发送到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从适配层中提取第三信息,并携带在GTP-U头字段中发送给IAB宿主。IAB宿主根据第三信息指示的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将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处理。
上行方向上,本实施例中,IAB节点可以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宿主,和/或通过网络侧设备发送到IAB宿主,即对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分流,因此,IAB宿主对IAB节点进行适配层配置时(所述适配层为IAB宿主和IAB节点之间的适配层),适配层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上行数据分流门限、上行数据主路径。其中,上行数据分流门限用于指示IAB节点只有当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超过该上行数据分流门限时,才将该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到IAB宿主和网络侧设备。上行数据主路径用于指示IAB节点当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低于该上行数据分流门限时,将该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发送到IAB宿主节点,还是网络侧设备。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为网络侧设备进行描述。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所示,下行方向,网络侧设备从EPC设备获取到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节点,或者通过IAB宿主发送到IAB节点,再由IAB节点发送到终端侧设备;上行方向,IAB节点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直接发送到网络侧设备,或者通过IAB宿主发送到网络侧设备。
该实现方式中,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为了使得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侧设备接入的IAB节点,在为终端侧设备进行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添加(addition)过程中,IAB宿主可以将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接入的IAB节点的第四信息,通过X2接口发送给网络侧设备。进一步的,终端侧设备接入的是IAB节点DU,网络侧设备需要将数据发送至IAB节点MT,因此第四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接入的IAB节点MT。
示例性的,第四信息可以为IAB节点MT的标识,IAB节点MT的标识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为该IAB节点MT在X2接口上分配的X2AP标识,或者,IAB宿主为该IAB节点MT在X2接口上分配的X2AP标识,或者,网络侧设备为该IAB节点MT在X2接口上分配的X2AP标识和IAB宿主为该IAB节点MT在X2接口上分配的X2AP标识。
该实现方式中,终端侧设备、IAB节点、IAB宿主以及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栈架构可以参考图11所示。图11中,对终端侧设备而言,网络侧设备作为主站,IAB宿主作为辅站。图11中,IAB节点MT和网络侧设备之间需要引入一个适配(adapt)层,用于携带第五信息,以便IAB节点根据第五信息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映射到Uu接口对应的无线承载发送给终端侧设备,或者,以便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五信息,将终端侧设备上行数据映射到所述第五信息指示的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
示例性的,第五信息用于唯一标识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第五信息可以是一个新定义的标识,也可以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承载标识。需要说明的是,第五信息和步骤702中的第二信息,实质上表示的是相同的信息,为了进行区分,采用不同的表述。
示例性的,所述承载标识是所述终端侧设备在Uu接口的无线承载分配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例如:DRB ID)或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CGI)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yidentity,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在与所述IAB宿主之间的F1接口上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宿主在与所述IAB节点之间的F1接口上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需要说明的是,不论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哪种标识,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IAB宿主要将终端侧设备的标识通过X2AP消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应理解,图11中的适配层可以是独立的协议层,也可以是现有协议层的子层或子模块,例如,RLC层的子层,或者MAC层的子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还应理解,适配层可能具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定。
应理解,图11中的适配层部署在RLC层之上,适配层也可以部署在RLC层之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现方式中,IAB节点对不同路径收到的终端侧设备的数据包不会进行重排序处理。下行方向,只有终端侧设备会对终端侧设备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处理,而上行方向,只有网络侧设备会对终端侧设备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处理。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前所述,下行方向,网络侧设备可以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节点,和/或通过IAB宿主发送到IAB节点,再由IAB节点发送到终端侧设备。网络侧设备通过IAB宿主,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发送到IAB节点的流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网络侧设备将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直接发送到IAB节点的流程,可以如图12所示。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步骤1201:网络侧设备获取终端侧设备的第一报文。
示例性的,网络侧设备可以从EPC设备获取终端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并经过处理后得到第一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报文可以是PDCP PDU。
步骤1202:网络侧设备将第五信息和第一报文发送至第四信息指示的IAB节点。
示例性地,网络侧设备在适配层中携带第五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四信息是网络侧设备在终端侧设备进行SCG addition过程中从IAB宿主获取的,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接入的IAB节点。
步骤1203:IAB节点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报文和第五信息。
示例性的,IAB节点MT接收第一报文,并将第一报文以及第五信息转发至IAB节点DU。
步骤1204:IAB节点通过适配层中携带的第五信息指示的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终端侧设备。
示例性的,IAB节点DU将第一报文发送至终端侧设备。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方向,IAB节点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直接发送到网络侧设备的流程,可以如图13所示。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步骤1301:IAB节点获取来自终端侧设备的第二报文。
示例性的,IAB节点DU获取第二报文,并将第二报文转发至IAB节点MT。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报文可以是PDCP PDU。
步骤1302:IAB节点将第五信息和第二报文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示例性地,IAB节点MT在适配层中携带第五信息。
步骤1303: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IAB节点的第二报文和第五信息。
步骤1304:网络侧设备确定与所述适配层中收到的第五信息指示的无线承载,将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
示例性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对第二报文进行重排序等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上行方向上,本实施例中,IAB节点可以将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直接发送到网络侧设备,和/或通过IAB宿主发送到网络侧设备,即对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分流,因此,网络侧设备对IAB节点进行适配层配置时(所述适配层为网络侧设备和IAB节点之间的适配层),适配层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上行数据分流门限、上行数据主路径。其中,上行数据分流门限用于指示IAB节点只有当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超过该上行数据分流门限时,才将该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到IAB宿主和网络侧设备。上行数据主路径用于指示IAB节点当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低于该上行数据分流门限时,将该终端侧设备的上行数据发送到IAB宿主节点,还是网络侧设备。
IAB宿主CU和IAB节点DU之间存在F1接口,可以传输F1AP消息,该F1AP消息可以是用户设备关联的F1AP(UE associated F1AP)消息,也可以是非用户设备关联的F1AP(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其中,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主要用于F1接口的管理,UE-associated F1AP消息主要用于终端侧设备的上下文管理、RRC消息传输等。
当IAB节点工作在非独立(Non-Standalone,NSA)模式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令承载的建立方法,用于在IAB节点MT和IAB宿主DU之间分别为传输UE associatedF1AP消息和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建立两个单独的信令面承载,或者建立两个单独的回传(backhaul,BH)RLC信道(channel),从而实现在传输F1AP消息时,确保Non-UEassociated F1AP消息的传输优先级高于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的传输优先级,下面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令承载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4中,以IAB宿主采用CU-DU分离架构为例进行描述,此时针对IAB宿主来说,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交互,实际上是由IAB宿主CU实现的。
步骤1401:IAB节点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测量报告中包括的具体内容与现有技术中终端侧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内容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02:网络侧设备向IAB宿主CU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所示第二指示信息为IAB节点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IAB宿主CU为所述IAB节点在SCG上建立信令无线承载3(signalling radio bearer 3,SRB3)。
示例性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在IAB节点进行SCG附着过程中发送的,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辅站附着请求(SgNB Addition Request)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示IAB宿主,是网络侧设备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的,具体如何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03:IAB宿主CU将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IAB宿主DU。
IAB宿主CU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为所述IAB节点在SCG上建立SRB3。
示例性的,IAB宿主CU可以将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用户设备上下文建立请求(UE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中发送到IAB宿主DU,以便IAB宿主DU获知即将接入的是IAB节点,并为IAB节点MT分配专属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资源。
步骤1404:IAB宿主DU向IAB宿主CU发送用户设备上下文建立响应(UE ContextSetup Response)消息。
IAB宿主DU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将接入的是IAB节点,从而为IAB节点MT分配专属的RACH资源。
示例性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1403中,IAB宿主CU还可以向IAB宿主DU发送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用来传输UE associated F1AP消息或者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用来传输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或者UE associated F1AP消息。此时,IAB宿主DU建立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以及建立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例如分别为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信令面承载SRB或者BH RLC信道,以及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信令面承载SRB或者BH RLC信道进行底层参数的配置,例如:进行对应的RLC层配置等,并将配置结果发送到IAB宿主CU。其中,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用于传输UE associated F1AP消息或者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的信令面承载或者BH RLC信道用于传输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或者UE associated F1AP消息。
本实现方式中,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SRB或者BH RLC信道是用于传输哪种类型的F1AP消息,可以是固定的,例如: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SRB或者BH RLC信道用于传输UEassociated F1AP消息,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SRB或者BH RLC信道用于传输Non-UEassociated F1AP消息,反之亦然。或者,也可以是不固定的,因此需要IAB宿主CU进一步指示IAB宿主DU,即将逻辑信道对应的SRB或者BH RLC信道和不同类型的F1AP消息的对应关系由IAB宿主CU通知IAB宿主DU。
示例性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1403中,IAB宿主CU没有向IAB宿主DU发送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此时,在步骤1404中,IAB宿主DU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为传输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的信令面承载SRB或者BH RLC信道,以及传输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的信令面承载SRB或者BH RLC信道进行底层参数的配置,并向IAB宿主CU发送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传输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的信令面承载SRB或者BH RLC信道,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传输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的信令面承载SRB或者BH RLC信道。IAB宿主DU还可以向IAB宿主CU发送F1AP消息的类型指示信息,其中,F1AP消息的类型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出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与UE associated F1AP和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的对应关系,即指示出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UE associated F1AP还是Non-UEassociated F1AP消息,以及指示出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UE associated F1AP还是Non-UE associated F1AP消息。
本实现方式中,需要IAB宿主DU进一步指示IAB宿主CU,即将分配的逻辑信道和不同类型的F1AP消息的对应关系由IAB宿主DU通知IAB宿主CU,这样IAB宿主CU就可以获知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SRB或者BH RLC信道是用于传输哪种类型的F1AP消息。
步骤1405:IAB宿主CU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示例性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可以通过辅站附着响应(SgNBAddition Response)消息发送,以便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与传输UE associated F1AP消息和Non UE associated F1AP消息的SRB或者RLC信道的对应关系发送至IAB节点。
本实现方式中,需要IAB宿主CU进一步指示网络侧设备,以便网络侧设备进一步指示IAB节点,即进一步指示将逻辑信道和不同类型的F1AP消息的对应关系,这样IAB节点就可以获知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SRB或者BH RLC信道是用于传输哪种类型的F1AP消息。
当IAB节点工作在NSA模式时,如果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终端侧设备如何进行上报,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IAB节点MT确定IAB节点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发生了RLF,则IAB节点MT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LF上报消息,RLF上报消息用于指示NR Un接口发生了RLF,RLF上报消息中可以携带NR频点的测量结果等信息,以便网络侧设备为IAB节点MT选择新的SCG。IAB节点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可以为NR Un接口,也可以为其它接口,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IAB节点确定IAB节点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发生RLF时,所述IAB节点向终端侧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RLF。
终端侧设备接收来自IAB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发生RLF。第一消息中可以携带NR频点的测量结果等信息,以便网络侧设备为终端侧设备选择新的SCG。
示例性的,第一消息中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生RLF的原因,所述发生RLF的原因为终端侧设备的接入链路发生RLF或者终端侧设备的回传链路发生RLF。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当于为终端侧设备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消息新增了一个触发条件,即终端侧设备接收来自IAB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是IAB节点MT发现NR Un接口发生RLF后,通过IAB节点DU发送给终端侧设备的。
如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侧设备、网络侧设备或IAB宿主或IAB节点的动作,该通信装置1500包括:收发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
该通信装置1500执行IAB节点的动作时:
收发单元15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IAB节点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发送;
处理单元150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无线承载,通过收发单元1501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终端侧设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承载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 CGI和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IAB宿主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承载标识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
通过所述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终端侧设备的第二报文;
将第二信息携带在适配层中,并与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网络侧设备。
该通信装置1500执行网络侧设备的动作时:
处理单元1502,用于将第二信息携带在网络侧设备和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
收发单元1501,用于将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二信息发送至所述IAB节点。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承载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 CGI和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IAB宿主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承载标识为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IAB宿主上时,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建立的GTP-U隧道,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一一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1501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IAB节点之前,所述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
接收所述IAB宿主在所述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中携带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接入的所述IAB节点。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以及所述IAB宿主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所述IAB宿主上时,为所述IAB节点的无线承载建立的GTP-U隧道,用于传输具有相同服务质量QoS的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1501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IAB节点之前,所述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
接收所述IAB宿主在所述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中携带的所述第二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时,所述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
在添加辅基站的过程中,接收来自所述IAB宿主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接入的IAB节点。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IAB宿主上,所述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IAB节点的第二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所述IAB节点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
向所述IAB宿主发送第二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GTP-U头字段中,其中,所述GTP-U头字段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所述IAB宿主之间为所述IAB节点建立的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
该通信装置1500执行终端侧设备的动作时:
收发单元1501,用于接收来自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处理单元1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上述收发单元1501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发生RLF。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接入链路发生RLF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回传链路发生RLF。
该通信装置1500执行IAB节点的动作时:
处理单元1502,用于确定所述IAB节点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收发单元1501,用于向终端侧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为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硬件电路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可适用于图2至图14所示出的流程图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终端侧设备、IAB节点或者IAB宿主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16仅示出了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可选的,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侧设备、终端侧设备、IAB节点或者IAB宿主。可选的,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1600包括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通信接口1603等。
处理器1601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无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等。存储器1602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通信接口1603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此外,通信装置1600中的处理器1601、通信接口1603具体执行的动作,可以参考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IAB节点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发送;
所述IAB节点通过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终端侧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承载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 CGI和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IAB宿主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标识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IAB节点通过所述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终端侧设备的第二报文;
所述IAB节点将第二信息携带在适配层中,并与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网络侧设备。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将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二信息发送至所述IAB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承载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 CGI和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IAB宿主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标识为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IAB宿主上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建立的GTP-U隧道,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IAB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IAB宿主在所述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中携带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接入的所述IAB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以及所述IAB宿主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所述IAB宿主上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的无线承载建立的GTP-U隧道,用于传输具有相同服务质量QoS的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IAB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IAB宿主在所述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中携带的所述第二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添加辅基站的过程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所述IAB宿主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接入的IAB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6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IAB宿主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所述IAB节点的第二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所述IAB节点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IAB宿主发送第二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GTP-U头字段中,其中,所述GTP-U头字段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所述IAB宿主之间为所述IAB节点建立的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
18.一种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侧设备接收来自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发生RLF。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接入链路发生RLF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回传链路发生RLF。
20.一种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确定所述IAB节点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所述IAB节点向终端侧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IAB节点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发送;
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无线承载,通过收发单元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终端侧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承载标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 CGI和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IAB宿主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标识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终端侧设备的第二报文;
将第二信息携带在适配层中,并与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网络侧设备。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将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
收发单元,用于将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二信息发送至所述IAB节点。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和承载标识。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NR CGI和C-RNTI;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所述IAB节点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一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为IAB宿主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分配的第二F1AP标识;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F1AP标识和所述第二F1AP标识。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标识为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IAB宿主上时,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建立的GTP-U隧道,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一一对应。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IAB节点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IAB宿主在所述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中携带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接入的所述IAB节点。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以及所述IAB宿主为所述IAB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上分配的标识。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所述IAB宿主上时,为所述IAB节点的无线承载建立的GTP-U隧道,用于传输具有相同服务质量QoS的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IAB节点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IAB宿主在所述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中携带的所述第二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时,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添加辅基站的过程中,接收来自所述IAB宿主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接入的IAB节点。
36.根据权利要求26至35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数据的锚点在IAB宿主上,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IAB节点的第二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终端侧设备与IAB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承载,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所述IAB节点之间对等的适配层中。
3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IAB宿主发送第二报文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GTP-U头字段中,其中,所述GTP-U头字段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所述IAB宿主之间为所述IAB节点建立的GTP隧道对应的GTP-U头字段。
3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入回传一体化IAB节点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上述收发单元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发生RLF。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接入链路发生RLF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的回传链路发生RLF。
4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IAB节点与IAB宿主之间的接口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侧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IAB节点的上一跳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CN201910117895.XA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5868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7895.XA CN111586890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080269 WO2020164178A1 (zh) 2019-02-15 2019-03-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7895.XA CN111586890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890A true CN111586890A (zh) 2020-08-25
CN111586890B CN111586890B (zh) 2022-10-04

Family

ID=72044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7895.XA Active CN111586890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6890B (zh)
WO (1) WO202016417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162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460711A (zh) * 2021-06-08 2022-12-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业务流量分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0602B (zh) * 2020-10-16 2023-09-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90601B (zh) * 2020-10-16 2023-08-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传输方法、装置、iab节点、源宿主和目标宿主
US11778515B2 (en) * 2021-04-26 2023-10-03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Internet protocol (IP) communication service over wireless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link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8512A (zh) * 2012-05-31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上下行时隙配比配置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及系统
GB201817839D0 (en) * 2018-10-31 2018-12-19 Tcl Communication Ltd Bearer mapp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90053301A1 (en) * 2017-08-08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remote and local data in a wireless frontha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4248B (zh) * 2016-06-07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宏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849106B2 (en) * 2017-08-10 2020-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ivery of system information
US10820365B2 (en) * 2017-08-10 2020-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and fronthaul control on a wireless fronthaul lin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8512A (zh) * 2012-05-31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上下行时隙配比配置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及系统
US20190053301A1 (en) * 2017-08-08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remote and local data in a wireless fronthaul
GB201817839D0 (en) * 2018-10-31 2018-12-19 Tcl Communication Ltd Bearer mapp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Destination Address and Forwarding Path based Routing for IAB", 《3GPP TSG-RAN WG3 #101 R3-184799》 *
ZTE: "Considerations on adaptation layer in IAB",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2 R2-180739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162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460711A (zh) * 2021-06-08 2022-12-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业务流量分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460711B (zh) * 2021-06-08 2024-04-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业务流量分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890B (zh) 2022-10-04
WO2020164178A1 (zh)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510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US11546811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fronthaul interface,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cess for a 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for a UE, data forward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1158689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475368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03908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network environment where terminal may have dual connectivity to multiple base stations
CN10900556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163512B (zh) 一种建立无线承载的方法及基站
KR102280393B1 (ko) 다중연결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8184249B (zh) 回程链路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代理设备、接入设备
JP2020511087A (ja) 無線通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KR20180125450A (ko) 중계 전송 방법과 장치, 및 중계 단말 장비
CN110505714B (zh) 多链接通信方法、设备和终端
EP2966898B1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macro base station, and low-power node
US20190021123A1 (en) Security paramet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KR20150055535A (ko) 단말이 복수의 기지국에 이중으로 연결될 수 있는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225209A1 (en)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86886A (zh) 一种无线回传链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TW201445959A (zh) 建立直接通訊的方法及用於此方法的基地台、閘道器及裝置
WO2021026706A1 (zh) 一种f1接口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23030894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26460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263742B2 (e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WO2022082691A1 (zh) Iab网络的rlf恢复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US2024003106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5553054A (zh) 分组重新路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