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6829A -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829A
CN111586829A CN202010466746.7A CN202010466746A CN111586829A CN 111586829 A CN111586829 A CN 111586829A CN 202010466746 A CN202010466746 A CN 202010466746A CN 111586829 A CN111586829 A CN 111586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uration
frequency domain
determining
parameter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67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6829B (zh
Inventor
刘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67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6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6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82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5249 priority patent/WO202123840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6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包括: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Description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一般采用依次尝试多个固定增益的方法,即按照增益从最大值到最小值的顺序,每次选择一个固定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直到找到小区为止。
然而,新无线电(New Radio,NR)系统具有信号在时域上突发的特点,一帧信号的到来往往是在随机的时间点上,因此在接收到同步信号之前很难预测同步信号的强度,此时,如果依次利用每一个固定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不仅时较长、效率低;还可能存在同步信号严重饱和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大大提高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处理效率,同时改善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
利用所述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所述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
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
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所述目标增益对所述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接收单元,检测单元,确定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利用所述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所述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以及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所述目标增益对所述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应用于终端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终端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对同步信号的强度进行准确地预测。具体地,终端可以通过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从而确定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由于循环前缀具有与同步信号频率同步的特点,因此终端基于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便可以确定出同步信号合适的目标增益,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自动增益控制,大大提高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处理效率,同时改善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同步信号在时域上的示意图;
图2为增益控制的实现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循环前缀的示意图;
图6为饱和检测窗的示意图;
图7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9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10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
图11为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是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方法。具体地,自动增益控制技术AGC是根据检测接收信号功率的大小来自动调整接收通路的衰减和增益,将接收信号的功率调整到解调器最佳的解调范围内,以获得最优的解调性能。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可以有效地扩大接收机接收信号的动态范围,增大通信传输的距离,是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广泛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作为无线传输的关键技术手段,要求AGC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具体地,通信接收机可以通过射频(Radio Frequency,RF)子系统负责将射频信号转到基带或者低中频,模拟数字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前端(Digital Front End,DFE)模块负责直流信号的消除、IQ不平衡的消除、带外噪声的滤除和帧检测等等,解调模块负责信道的估计和信号的均衡和解调,译码模块负责译码。AGC模块负责估计当前信号的功率,并产生增益控制字控制RF子系统将功率调整到需要的水平上,从而调节信号的强度达到要的水平上。
当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开机后,首先需要搜索周边的小区,然后选择合适的小区注册,从而获取该小区及相邻小区更详细的信息,以便发起其它连接。目前,在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一般是采用依次尝试多个固定增益的方法,即按照增益从最大值到最小值的顺序,每次选择一个固定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直到找到小区为止。
然而,NR系统有一个特点就是信号在时域上突发,一帧信号的到来往往是在随机的时间点上,图1为同步信号在时域上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接收到同步信号之前很难预测同步信号的强度,这样就导致在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过程中同步信号很难取得合适的增益。
具体地,图2为增益控制的实现示意图,按照目前的对多个增益依次尝试的方式,首先从最大值的增益开始,依次利用每一个固定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可见,多次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过程耗时较长、效率低;且如图2所示,最大值的增益和中间值的增益都导致同步信号严重饱和,射频前端长时间工作在深度饱中,会造成器件的损伤,并产生的非线性噪声,从而影响了频率扫描的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为了解决现有的解码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对同步信号的强度进行准确地预测。具体地,终端可以通过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从而确定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由于循环前缀具有与同步信号频率同步的特点,因此终端基于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便可以确定出同步信号合适的目标增益,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自动增益控制,大大提高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处理效率,同时改善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申请提出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利用循环前缀和同步信号之间的频率同步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使得同步信号总是能得到合适的增益,进而增强了频率扫描的性能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另一方面,在进行频率扫描或小区初始搜索时,不需要再对多个增益依次尝试,进而缩短了频率扫描的时间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时间。再一方面,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增益控制,能够在没有下行同步信息的情况下,解决了射频前端长时间的深度饱和问题,避免了器件长时间工作在深度饱和带来的损伤,以及由此产生的非线性噪声对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快速检测同步信号的状态,防止饱和带来的性能损失,还可以采用时域和频域联合检测的方法,在防止时间上突发干扰的影响的同时,也能防止频域上单音信号干扰带来的影响。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5G)系统。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基站10,基站10可以与终端20、以及其他设备30进行通信。基站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该基站10可以为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等,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基站10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应用于配置有AGC电路的终端中,图4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进行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可以先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执行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终端可以指接入终端设备、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配置有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即AGC电路,因此,终端可以通过AGC技术实现接收通路的衰减和增益的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同步信号就是给需要同步处理信息的终端提供相同时间参考的信号。如所有电视转播,手机通讯等,同步信号可以是一个开关信号,也可以是一个连续脉冲。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是将OFDM符号尾部的信号复制到头部构成的。循环前缀的长度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常规循环前缀、扩展循环前缀以及超长循环前缀。其中,常规循环前缀长度为4.7μs,扩展循环前缀长度为16.67μs,超长循环前缀长度为33.33μs。
示例性的,图5为循环前缀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终端在接收同步信号之前,可以先接收到对应的循环前缀。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循环前缀是一个数据符号后面的一段数据复制到该符号的前面形成的循环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有时延的OFDM信号在FFT积分周期内总是具有整倍数周期。同时,循环前缀可以与其他多径分量信息相关联,得到完整的信息。此外循环前缀可以实现时间的预估计和频率同步。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通过循环前缀的频率,终端可以准确预测相应地同步信号的频率,因此,终端便可以利用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实现对增益的准确、快速调节。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预先存储有多个固定的增益,在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终端可以先从多个固定的增益中选择一个增益,将该增益作为AGC电路的当前增益,从而可用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AGC电路的当前增益可以为终端预先存储有多个固定的增益中的任意一个,例如,终端可以将多个固定的增益中的最大增益作为当前增益。
步骤102、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之后,可以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从而可以获得循环前缀对应的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AGC电路所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中的采样点的功率依次进行检测,从而可以获得循环前缀的饱和情况。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突发干扰的影响,终端基于饱和检测窗的功率检测可以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分别进行,从而可以获得循环前缀对应的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循环前缀对应的时域饱和参数,可以表征循环前缀在时域中的饱和情况;相应地,循环前缀对应的频域饱和参数,可以表征循环前缀在频域中的饱和情况。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时域饱和参数可以反映饱和检测窗从循环前缀所截取的采样数据在时域中的饱和情况;频域饱和参数可以反映饱和检测窗从循环前缀所截取的采样数据在频域中的饱和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预先分别设置两个不同的功率值来对采样数据在时域和时域中的饱和情况进行确定。具体地,终端可以预先设置第一功率阈值和第二功率阈值,其中,第一功率阈值用于确定时域中的每一个采样点的功率值是否饱和;第二功率阈值用于确定频域中的每一个采样点的功率值是否饱和。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中,时域饱和参数可以为饱和检测窗中功率大于第一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频域饱和参数可以为饱和检测窗中功率大于第二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循环前缀分别进行功率检测时,可以通过时域检测有效分辨时间上突发的干扰,也可以通过频域检测有效分辨单音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时域上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为了能够实现频域的检测,终端需要先将循环前缀从时域变换至频域,从而可以在频域中对循环前缀的采样数据进行频率检测。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终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循环前缀进行时域到频域的频域变换处理。例如,终端可以对循环前缀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从而获得对应的频域数据。
其中,FFT能使计算机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所需要的乘法次数大为减少,且被变换的抽样点数N越多,FFT算法计算量的节省就越显著。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基于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该饱和检测窗的长度可以由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和AGC的响应参数确定。其中,AGC的响应参数可以为AGC对应的响应时间。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中,终端可以将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与AGC的响应时间的差值,确定为饱和检测窗的长度。例如,假设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为4μs,AGC的响应时间为1μs,那么,终端可以确定饱和检测窗的长度为3μs。图6为饱和检测窗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可以基于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与AGC的响应时间,进一步确定饱和检测窗的长度。其中,饱和检测窗的长度也可以理解为循环前缀对应的有效长度。
步骤103、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之后,便可以进一步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终端是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循环前缀分别进行功率检测的,因此,在通过功率检测获得的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进行饱和状态的确定时,所使用到的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可以包括时域有效长度和频域有效长度。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AGC需要响应时间,因此,终端在进行自动增益控制时,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并不能作为可以频率检测的有效长度,而只能将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的部分长度作为它的长度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通对循环前缀进行FFT处理获得对应的频域数据,相应地,循环前缀在频域中的长度也会产生改变,因此,循环前缀对应的时域有效长度和频域有效长度也是不相同的。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终端可以先根据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和AGC电路对应的响应参数,确定时域有效长度;然后基于时域有效长度,确定频域有效长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时,可以根据时域饱和参数和循环前缀的时域有效长度,确定出循环前缀对应的时域饱和结果;同时,终端还可以根据频域饱和参数和循环前缀的频域有效长度,确定出循环前缀对应的频域饱和结果,最终便可以结合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确定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循环前缀的时域饱和结果可以为严重饱和、普通饱和或者不饱和;循环前缀的频域饱和结果可以为严重饱和、普通饱和或者不饱和;相应地,最终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可以为严重饱和、普通饱和或者不饱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有效分辨时间上突发的干扰,终端在时域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结果;为了有效分辨单音干扰,终端在频域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频域饱和结果;在基于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进行饱和状态的生成时,只有当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不饱和时,终端才能将饱和状态确定为不饱和;只有当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严重饱和时,终端才能将饱和状态确定为严重饱和;否则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普通饱和。
步骤104、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在本申请的实时中,终端在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之后,便可以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最终便可以通过目标增益实现对同步信号的自动增益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同步信号是在时域上突发的,在接收到同步信号之前终端很难预测同步信号的强度,因此终端在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所采用的当前增益对于同步信号并不一定合适,为了确保完整的同步信号能得到准确的增益,终端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与同步信号的一致性,确定出循环前缀对应的饱和状态,并根据饱和状态对当前增益进行快速调整,从而可以使调整获得的目标增益能够适合同步信号,进而可以实现对同步信号的自动增益控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终端配置的AGC电路,终端可以预先设置与AGC电路对应的最大增益值和最小增益值,即终端存储有预设增益上限值和预设增益范围。进而可以在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时,通过饱和状态、预设增益上限值以及预设增益范围的结合,确定出目标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饱和状态,终端对当前增益调整的方式也不一样。具体地,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时,循环前缀的饱和程度越高,对当前增益的衰减程度越大;循环前缀的饱和程度越低,对当前增益的衰减程度越小。
综上所述,通过步骤101至步骤104所提出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可以在AGC电路中加入一个饱和检测窗,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快速的进行增益调整,以确保完整的同步信号能得到准确的增益,从而达到避免饱和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特别是在突发信号比较明显的场景下,比如V2X,往往突发信号的功率不能预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对同步信号的强度进行准确地预测。具体地,终端可以通过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从而确定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由于循环前缀具有与同步信号频率同步的特点,因此终端基于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便可以确定出同步信号合适的目标增益,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自动增益控制,大大提高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处理效率,同时改善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图7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如图7所示,终端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饱和检测窗从循环前缀中截取采样数据。
步骤202、基于第一功率阈值,确定采样数据对应的时域饱和参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先通过饱和检测窗从循环前缀中截取采样数据,然后可以按照第一功率阈值,进一步确定采样数据中的每一个采样点的饱和结果,从而获得采样数据对应的时域饱和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通过饱和检测窗从循环前缀中截取采样数据中包括多个采样点,其中,每一个采样点对应一个功率值。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基于第一功率阈值,确定采样数据对应的时域饱和参数时,可以将采样数据中的每一个采样点的功率值依次与第一功率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获得每一个采样点的饱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将一个采样点的功率值与第一功率阈值进行比较时,如果该采样点的功率值大于第一功率阈值,那么可以认为该采样点的饱和结果为饱和,如果该采样点的功率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功率阈值,那么可以认为该采样点的饱和结果为不饱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利用第一功率阈值确定每一个采样点的饱和结果之后,便可以基于每一个采样点的饱和结果,生成采样数据对应的时域饱和参数,即循环前缀的时域饱和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时域饱和参数可以反映采样数据的饱和情况,即可以对采样数据中的、饱和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分布进行确定。进而可以通过时域饱和参数确定出循环前缀对应的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通过饱和检测窗从循环前缀中截取采样数据之后,即步骤201之后,终端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3、对采样数据进行频域变换处理,获得频域数据。
步骤204、基于第二功率阈值,确定频域数据对应的频域饱和参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通过饱和检测窗从循环前缀中截取采样数据之后,还可以对采样数据进行频域变换处理,获得采样数据对应的频域数据,接着终端可以按照第二功率阈值,进一步确定频域数据中的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从而获得频域数据对应的频域饱和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对采样数据进行频域变换处理,从而实现循环前缀从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即获得的变换后数据为循环前缀对应的频域数据。具体地,频域数据中包括多个变换后采样点,其中,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对应一个功率值。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基于第二功率阈值,确定频域数据对应的频域饱和参数时,可以将频域数据中的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功率值依次与第二功率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获得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将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功率值与第二功率阈值进行比较时,如果该变换后采样点的功率值大于第二功率阈值,那么可以认为该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为饱和,如果该变换后采样点的功率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功率阈值,那么可以认为该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为不饱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利用第二功率阈值确定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之后,便可以基于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生成频域数据对应的频域饱和参数,即循环前缀的频域饱和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频域饱和参数可以反映频域数据的饱和情况,即可以对频域数据中的、饱和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分布进行确定,进而可以通过频域饱和参数确定出循环前缀对应的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对同步信号的强度进行准确地预测。具体地,终端可以通过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从而确定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由于循环前缀具有与同步信号频率同步的特点,因此终端基于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便可以确定出同步信号合适的目标增益,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自动增益控制,大大提高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处理效率,同时改善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图8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如图8所示,终端在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之前,即步骤103之前,终端进行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5、根据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和AGC电路对应的响应参数,确定时域有效长度。
步骤106、基于时域有效长度,确定频域有效长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考虑到AGC所需要的响应时间,终端可以可以利用AGC电路对应的响应参数,进一步地对循环前缀的时域有效长度进行确定,具体地,终端可以根据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和AGC电路对应的响应参数,确定时域有效长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的基础上,可以将AGC电路对应的响应参数去掉,即减去响应时间,从而便能够获得频域有效长度。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中,假设循环前缀的采样点的数量为A,即原始长度为A,采样频率为B,那么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对应的采样长度为T1=A/B,AGC的响应时间为T2,那么在原始长度的基础上去掉T2,可以通过T1减去T2,便可以获得的时域有效长度。其中,时域有效长度对应的采样长度为T3=T1-T2,那么时域有效长度即为(T3×B)。以288个采样点的循环前缀为例,去掉AGC的响应时间之后,可用于计数的长度为240个采样点,即时域有效长度为240个采样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终端是对循环前缀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而获得对应的频域数据的,因此,变换后的、频域中的循环前缀的长度也会相应产生变化,即循环前缀在时域中的采样点的数量与在在频域中的采样点的数量是不相同的,进而循环前缀对应的时域有效长度和频域有效长度是不相同的。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确定出时域有效长度之后,基于时域有效长度,确定频域有效长度。具体地,终端在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之前,可以先对循环前缀中的时域有效长度进行2的整数幂扩充,从而可以获得的频域有效长度。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终端为了得到频域的计数,需要对循环前缀做快速傅里叶变换,而2的整数幂长度效率最高,所以终端可以在需要测量的信号后面补零到2的整数幂长度,再做快速傅里叶变换,即终端可以按照2的整数幂对时域有效长度进行补充,获得频域有效长度。可见,变换到频域之后,循环前缀的频域有效长度大于时域有效长度。具体地,以288个采样点的循环前缀为例,去掉AGC的响应时间之后,可用于计数的长度为240个采样点,即时域有效长度为240个采样点,那么终端需要将时域数据补零到256个采样点之后再做快速傅里叶变换,即频域有效长度为256个采样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图9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如图9所示,终端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3a、根据时域有效长度确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根据频域有效长度确定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大于第四阈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确定循环前缀的时域有效长度和频域有效长度之后,可以根据时域有效长度设置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同时可以根据频域有效长度设置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可以用于对循环前缀中的采样数据是否在时域严重饱和进行判定,第二阈值可以用于对循环前缀中的采样数据是否在时域普通饱和进行判定,第三阈值可以用于对循环前缀中的采样数据是否在频域严重饱和进行判定,第四阈值可以用于对循环前缀中的采样数据是否在频域普通饱和进行判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正是由于第一阈值和第三阈值用于判定是否严重饱和,第二阈值和第四阈值用于判定是否普通饱和,因此,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大于第四阈值。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时域有效长度,按照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分别确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其中,第一比例大于第二比例。例如,第一比例为0.95,第二比例可以为0.5,即终端可以将时域有效长度的95%确定为第一阈值,将时域有效长度的50%确定为第二阈值。
相应地,在本申请中,终端也可以基于频域有效长度,按照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分别确定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例如,终端可以将频域有效长度的95%确定为第三阈值,将频域有效长度的50%确定为第四阈值。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终端按照相同的比例对第一阈值和第三阈值进行设置,同时按照相同的比例对第二阈值和第四阈值进行设置,但是由于时域有效长度和频域有效长度是不相同的,因此第一阈值和第三阈值不相同,且第二阈值和第四阈值也不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也可以在确定出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后,直接根据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确定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变换到频域之后的频域有效长度比变换前的时域有效长度变长,因此在计数的过程中,阈值也需要做相应的拉伸。
示例性的,如果时域有效长度为N,补零后为M,即频域有效长度为M,假设第一阈值为Thr,则第三阈值Thr_fft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
Thr_fft=FLOOR(Thr×M/N) (1)
具体地,以288个采样点的循环前缀为例,去掉AGC的响应时间之后,可用于计数的长度为240个采样点,即时域有效长度为240个采样点。终端需要将时域数据补零到256点再做快速傅里叶变换,即频域有效长度为256个采样点。假设第一比例为0.95,变换前的严重饱和的门限为Thr_deep=240×95%=228,即第一阈值为228,变换前的普通饱和的门限为Thr_normal=240×50%=120,即第二阈值为120,那么,基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变换后的严重饱和的门限为Thr_deep_fft=FLOOR(Thr_deep×256/240)=FLOOR(228×256/240)=243,即第三阈值为243,变换后的普通饱和的门限为Thr_normal_fft=FLOOR(Thr_normal*256/240)=FLOOR(120*256/240)=128,即第四阈值为128。
步骤103b、基于时域饱和参数、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确定时域饱和结果;基于频域饱和参数、第三阈值以及第四阈值,确定频域饱和结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根据时域有效长度和频域有效长度分别设置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以及第四阈值之后,便可以基于时域饱和参数、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确定出时域饱和结果,同时可以基于频域饱和参数、第三阈值以及第四阈值,确定出频域饱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时域饱和参数可以反映饱和检测窗从循环前缀所截取的采样数据在时域中的饱和情况;频域饱和参数可以反映饱和检测窗从循环前缀所截取的采样数据在频域中的饱和情况。具体地,时域饱和参数可以为饱和检测窗中功率大于第一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频域饱和参数可以为饱和检测窗中功率大于第二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因此,通过时域饱和参数,终端可以获得饱和检测窗中、时域的饱和的采样点的分布情况,进而可以确定出饱和检测窗中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相应地,通过频域饱和参数,终端可以获得饱和检测窗中、频域的饱和的采样点的分布情况,进而可以确定出饱和检测窗中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基于时域饱和参数、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确定时域饱和结果时,可以先基于时域饱和参数确定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然后将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分别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时域饱和结果。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终端在将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分别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之后,如果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小于第二阈值,那么可以确定时域饱和结果为不饱和;如果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第一阈值,那么可以确定时域饱和结果为严重饱和;如果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那么可以确定时域饱和结果为普通饱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基于频域饱和参数、第三阈值以及第四阈值,确定频域饱和结果时,可以先基于频域饱和参数确定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然后将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分别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频域饱和结果。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终端在将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分别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进行比较之后,如果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小于第四阈值,那么可以确定频域饱和结果为不饱和;如果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第三阈值,那么可以确定频域饱和结果为严重饱和;如果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那么可以确定频域饱和结果为普通饱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严重饱和而言,时域的计数器和频域的计数器,都以功率分别连续超过第一功率阈值和第二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的数量为结果,即中间一旦有一个采样点没有达到第一功率阈值或第二功率阈值,就重新开始计数。即终端必须基于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和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进行是否严重饱和的判断。
然而,对于普通饱和而言,时域的计数器和频域的计数器,中间是允许有个别采样点的功率没有超过第一功率阈值和第二功率阈值的,如果没有超过第一功率阈值或第二功率阈值的采样点的数量没有达到一定个数,比如时域中连续的10个采样点中有3个采样点没有达到第一功率阈值,也不需要重置计数器。即终端除了基于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和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进行是否普通饱和的判断以外,还可以有更加简单的判定方式。
步骤103c、按照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生成饱和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基于时域饱和参数、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确定时域饱和结果,同时基于频域饱和参数、第三阈值以及第四阈值,确定频域饱和结果之后,可以进一步按照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生成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时域饱和结果和/或频域饱和结果为普通饱和时,终端可以确定饱和状态为普通饱和,即如果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中的至少一个为普通饱和,便可以认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普通饱和;当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严重饱和时,确定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即如果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严重饱和,便可以认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当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不饱和时,确定饱和状态为不饱和。即如果时域饱和结果和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不饱和,便可以认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不饱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对同步信号的强度进行准确地预测。具体地,终端可以通过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从而确定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由于循环前缀具有与同步信号频率同步的特点,因此终端基于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便可以确定出同步信号合适的目标增益,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自动增益控制,大大提高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处理效率,同时改善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终端基于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来确定目标增益,即对于不同的饱和状态,终端对当前增益调整的方式也不一样。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目标增益是同步信号所适合的增益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对增益调整的范围进行设置,即预先设置与AGC电路对应的最大增益值和最小增益值,获得预设增益上限值和预设增益范围。其中,预设增益上限值用于拟前端最大允许调整的增益值,预设增益范围用于拟前端允许调整的增益范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在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时,可以结合饱和状态、预设增益上限值以及预设增益范围的,确定出目标增益,从而可以通过目标增益进行频率扫描,以接收同步信号。
图10为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如图10所示,基于上述步骤104,终端可以先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步骤104a),然后便可以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步骤104b)。其中,当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时,终端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4a1、将预设增益上限值确定为增益调整值。
步骤104a2、利用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范围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获得目标增益。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那么终端可以直接将预设增益上限值确定为增益调整值,然后利用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范围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从而可以获得目标增益。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如果循环前缀为严重饱和,那么可以直接按照最大允许调整的增益值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即可以将预设增益上限值设置为增益调整值,然后按照预设增益上限值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对当前增益调整后所获得的增益满足允许调整的增益范围,终端需要结合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调整范围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最终获得目标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终端先按照增益调整值,即预设增益上限值对当前增益调整,获得调整后增益,然后在将调整后增益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进行比较,如果该调整后增益属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那么便可以直接将该调整后增益确定为目标增益;如果该调整后增益不属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那么终端还需要基于按照预设增益调整范围对该调整后增益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如果该调整后增益小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的下限值,那么终端可以将预设增益调整范围的下限值设置为目标增益,如果该调整后增益大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的上限值,那么终端可以将预设增益调整范围的上限值设置为目标增益。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中,如果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那么可以先将预设增益上限值G_max设置为增益调整值G_delta,即G_delta=G_max,然后按照增益调整值G_delta对当前增益进行G1调整,具体地,可以通过G2=G1-G_max=G1-G_max获得调整后增益G2。接着,终端可以将调整后增益G2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G3,G4)进行比较,如果调整后增益G2属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G3,G4),那么便可以将G2设置为目标增益;如果G2小于G3,那么便可以将G3设置为目标增益;如果G2大于G4,那么便可以将G4设置为目标增益。其中,G_max可以与G4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饱和状态为普通饱和时,终端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4a3、根据预设增益上限值确定增益调整值;其中,增益调整值小于预设增益上限值。
步骤104a4、利用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范围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获得目标增益。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普通饱和,那么终端可以根据预设增益上限值设置增益调整值,然后利用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范围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从而可以获得目标增益。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如果循环前缀为普通饱和,那么可以选择一个小于最大允许调整的增益值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即设置的增益调整值可以小于预设增益上限值,然后按照增益调整值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增益调整值小于预设增益上限值,例如可以将预设增益上限值的一半设置为增益调整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对当前增益调整后所获得的增益满足允许调整的增益范围,终端需要结合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调整范围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最终获得目标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终端先按照增益调整值对当前增益调整,获得调整后增益,然后在将调整后增益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进行比较,如果该调整后增益属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那么便可以直接将该调整后增益确定为目标增益;如果该调整后增益不属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那么终端还需要基于按照预设增益调整范围对该调整后增益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如果该调整后增益小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的下限值,那么终端可以将预设增益调整范围的下限值设置为目标增益,如果该调整后增益大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的上限值,那么终端可以将预设增益调整范围的上限值设置为目标增益。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中,如果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那么可以先根据预设增益上限值G_max设置增益调整值G_delta,其中,G_delta属于(0,G_max),例如G_delta=Gmax/2,然后按照增益调整值G_delta对当前增益进行G1调整,具体地,可以通过G2=G1-G_max=G1-G_max/2获得调整后增益G2。接着,终端可以将调整后增益G2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G3,G4)进行比较,如果调整后增益G2属于预设增益调整范围(G3,G4),那么便可以将G2设置为目标增益;如果G2小于G3,那么便可以将G3设置为目标增益;如果G2大于G4,那么便可以将G4设置为目标增益。其中,G_max可以与G4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饱和状态为不饱和时,终端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4a5、将当前增益确定为目标增益。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不饱和,那么终端便不需要对当前增益进行调整,具体地,终端可以直接将当前增益确定为目标增益。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如果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为不饱和,便可以认为当前增益是同步信号合适的增益,因此便不需要进行增益调整,即增益调整值为0。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时,循环前缀的饱和程度越高,对当前增益的衰减程度越大,即G_delta的取值越大;循环前缀的饱和程度越低,对当前增益的衰减程度越小,即G_delta的取值越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对同步信号的强度进行准确地预测。具体地,终端可以通过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从而确定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由于循环前缀具有与同步信号频率同步的特点,因此终端基于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便可以确定出同步信号合适的目标增益,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自动增益控制,大大提高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处理效率,同时改善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图11为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2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21,检测单元22,确定单元23。
所述接收单元21,用于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
所述检测单元22,用于利用所述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所述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23,用于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以及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所述目标增益实现对所述同步信号的自动增益控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2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饱和检测窗从所述循环前缀中截取采样数据;基于第一功率阈值,确定所述采样数据对应的所述时域饱和参数。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22,还具体用于将所述采样数据中的每一个采样点的功率值依次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获得每一个采样点的饱和结果;基于所述每一个采样点的饱和结果,生成所述时域饱和参数。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22,还具体用于所述通过所述饱和检测窗从所述循环前缀中截取采样数据之后,对所述采样数据进行频域变换处理,获得频域数据;基于第二功率阈值,确定所述频域数据对应的所述频域饱和参数。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22,还具体用于将所述频域数据中的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功率值依次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获得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基于所述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生成所述频域饱和参数。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长度参数包括时域有效长度和频域有效长度,所述确定单元23,还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之前,根据所述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和所述AGC电路对应的响应参数,确定所述时域有效长度;基于所述时域有效长度,确定所述频域有效长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2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域有效长度确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根据所述频域有效长度确定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基于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所述第一阈值以及所述第二阈值,确定时域饱和结果;基于所述频域饱和参数、所述所述第三阈值以及所述第四阈值,确定频域饱和结果;按照所述时域饱和结果和所述频域饱和结果,生成所述饱和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23,还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时域饱和参数确定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
若所述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时域饱和结果为不饱和;若所述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时域饱和结果为严重饱和;若所述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时域饱和结果为普通饱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23,还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频域饱和参数确定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若所述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频域饱和结果为不饱和;若所述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频域饱和结果为严重饱和;若所述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频域饱和结果为普通饱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23,还具体用于当所述时域饱和结果和/或所述频域饱和结果为普通饱和时,确定所述饱和状态为普通饱和;当所述时域饱和结果和所述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严重饱和时,确定所述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当所述时域饱和结果和所述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不饱和时,确定所述饱和状态为不饱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23,还具体用于当所述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时,将预设增益上限值确定为增益调整值;利用所述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范围对所述当前增益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增益。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23,还具体用于当所述饱和状态为普通饱和时,根据预设增益上限值确定增益调整值;其中,所述增益调整值小于所述预设增益上限值;利用所述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范围对所述当前增益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增益。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23,还具体用于当所述饱和状态为不饱和时,将所述当前增益确定为所述目标增益。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图12为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2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2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24、存储有处理器24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25,进一步地,终端2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26,和用于连接处理器24、存储器25以及通信接口26的总线27。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24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终端2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5,该存储器25可以与处理器24连接,其中,存储器25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25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两个磁盘存储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总线27用于连接通信接口26、处理器24以及存储器25以及这些器件之间的相互通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存储器25,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24,用于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利用所述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所述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所述目标增益实现对所述同步信号的自动增益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存储器25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并向处理器24提供指令和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利用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根据时域饱和参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基于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目标增益对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利用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对同步信号的强度进行准确地预测。具体地,终端可以通过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从而确定出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由于循环前缀具有与同步信号频率同步的特点,因此终端基于循环前缀的饱和状态便可以确定出同步信号合适的目标增益,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自动增益控制,大大提高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处理效率,同时改善了频率扫描和小区初始搜索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
利用所述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所述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
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
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所述目标增益实现对所述同步信号的自动增益控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于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
利用所述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所述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
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
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所述目标增益对所述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所述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饱和检测窗从所述循环前缀中截取采样数据;
基于第一功率阈值,确定所述采样数据对应的所述时域饱和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功率阈值,确定所述采样数据对应的所述时域饱和参数,包括:
将所述采样数据中的每一个采样点的功率值依次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获得每一个采样点的饱和结果;
基于所述每一个采样点的饱和结果,生成所述时域饱和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饱和检测窗从所述循环前缀中截取采样数据之后,所述利用所述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所述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包括:
对所述采样数据进行频域变换处理,获得频域数据;
基于第二功率阈值,确定所述频域数据对应的所述频域饱和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二功率阈值,确定所述频域数据对应的所述频域饱和参数,包括:
将所述频域数据中的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功率值依次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获得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
基于所述每一个变换后采样点的饱和结果,生成所述频域饱和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参数包括时域有效长度和频域有效长度,所述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循环前缀的原始长度和所述AGC电路对应的响应参数,确定所述时域有效长度;
基于所述时域有效长度,确定所述频域有效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时域有效长度确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根据所述频域有效长度确定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
基于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所述第一阈值以及所述第二阈值,确定时域饱和结果;基于所述频域饱和参数、所述所述第三阈值以及所述第四阈值,确定频域饱和结果;
按照所述时域饱和结果和所述频域饱和结果,生成所述饱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所述第一阈值以及所述第二阈值,确定时域饱和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时域饱和参数确定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
若所述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时域饱和结果为不饱和;
若所述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时域饱和结果为严重饱和;
若所述时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时域饱和结果为普通饱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频域饱和参数、所述所述第三阈值以及所述第四阈值,确定频域饱和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频域饱和参数确定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
若所述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阈值,则确定所述频域饱和结果为不饱和;
若所述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频域饱和结果为严重饱和;
若所述频域连续饱和采样点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频域饱和结果为普通饱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时域饱和结果和所述频域饱和结果,生成所述饱和状态,包括:
当所述时域饱和结果和/或所述频域饱和结果为普通饱和时,确定所述饱和状态为普通饱和;
当所述时域饱和结果和所述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严重饱和时,确定所述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
当所述时域饱和结果和所述频域饱和结果均为不饱和时,确定所述饱和状态为不饱和。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饱和状态为严重饱和时,所述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包括:
将预设增益上限值确定为增益调整值;
利用所述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范围对所述当前增益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增益。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饱和状态为普通饱和时,所述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包括:
根据预设增益上限值确定增益调整值;其中,所述增益调整值小于所述预设增益上限值;
利用所述增益调整值和预设增益范围对所述当前增益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增益。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饱和状态为不饱和时,所述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包括:
将所述当前增益确定为所述目标增益。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接收单元,检测单元,确定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基于AGC电路对应的当前增益进行频率扫描或者小区初始搜索时,接收同步信号的循环前缀;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利用所述AGC电路生成的饱和检测窗对所述循环前缀进行功率检测,获得时域饱和参数和频域饱和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域饱和参数、所述频域饱和参数以及所述循环前缀的长度参数,确定饱和状态;以及基于所述饱和状态确定目标增益,并通过所述目标增益对所述同步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应用于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66746.7A 2020-05-28 2020-05-28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86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746.7A CN111586829B (zh) 2020-05-28 2020-05-28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085249 WO2021238409A1 (zh) 2020-05-28 2021-04-02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746.7A CN111586829B (zh) 2020-05-28 2020-05-28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829A true CN111586829A (zh) 2020-08-25
CN111586829B CN111586829B (zh) 2022-11-04

Family

ID=7212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6746.7A Active CN111586829B (zh) 2020-05-28 2020-05-28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6829B (zh)
WO (1) WO202123840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5227A (zh) * 2020-10-16 2021-01-15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接收增益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3088A (zh) * 2021-04-07 2021-07-16 深圳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信道扫描方法及装置
WO2021238409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071441A (zh) * 2022-01-14 2022-02-18 高拓讯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5772B (zh) * 2022-06-14 2022-08-23 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其程序产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088A (zh) * 2009-11-10 2010-05-26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模拟移动电视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113210A (zh) * 2008-08-05 2011-06-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无线通信的联合时频自动增益控制
CN102665267A (zh) * 2012-04-12 2012-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170111204A1 (en) * 2015-10-19 2017-04-20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oration Communication Receiving End and Auto Gai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8966338A (zh) * 2018-07-12 2018-12-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ofdm系统的时域频域联合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7565B2 (en) * 2009-01-28 2012-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for OFDM-base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230492B2 (en) * 2017-01-04 2019-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ind detection of numerology
CN111586829B (zh) * 2020-05-28 2022-11-04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3210A (zh) * 2008-08-05 2011-06-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无线通信的联合时频自动增益控制
CN101715088A (zh) * 2009-11-10 2010-05-26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模拟移动电视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665267A (zh) * 2012-04-12 2012-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170111204A1 (en) * 2015-10-19 2017-04-20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oration Communication Receiving End and Auto Gai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8966338A (zh) * 2018-07-12 2018-12-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ofdm系统的时域频域联合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409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35227A (zh) * 2020-10-16 2021-01-15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接收增益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5227B (zh) * 2020-10-16 2023-04-07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接收增益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3088A (zh) * 2021-04-07 2021-07-16 深圳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信道扫描方法及装置
CN114071441A (zh) * 2022-01-14 2022-02-18 高拓讯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8409A1 (zh) 2021-12-02
CN111586829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6829B (zh)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9490923B2 (en) Detection of time division duplex downlink/uplink configuration
US7480234B1 (en) Initial timing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receiver
JP5201421B2 (ja) Ofdmシステム用のチャネル推定器
US9479218B2 (en) Methods for LTE cell search with large frequency offset
JP2004180314A (ja) パケット・ベースの複数キャリア変調通信システム内のチャネル品質メトリック発生の方法と装置
JP6395640B2 (ja) シングルキャリア信号における狭帯域干渉をキャンセル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110039389A (ko)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공동 시간-주파수 자동 이득 제어
WO2009138361A1 (en)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a gain of a receiver
US954486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automatic gain control
TWI481220B (zh) 正交分頻多工(ofdm)接收器的最大通道延遲之估計方法以及循環字首(cp)求平均方法
KR20140112905A (ko) 장치 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동기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107562B (zh) 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Zeeshan et al. A fast convergence feed-forwar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RF characterization of software defined radio
CN116634543A (zh) 一种增益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US1021267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ay spread estimation
US2009004113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for Wideban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684071B (zh) Lte上行定时同步跟踪方法
KR100820814B1 (ko) 휴대용 디지털 비디오 방송 수신장치에서의 채널 추정,보상 방법 및 장치
JP5625719B2 (ja) 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受信方法
CN110798809A (zh) 一种时延估计方法和装置
US91605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moothing and estimation in OFDM system
US20230361738A1 (en) Impulse noise mitig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Nhat An Enhanced PRACH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on Imperfect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JP2015198448A (ja) シングルキャリア信号における狭帯域干渉をキャンセル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1

Address after: Room 1501, 15 / F, building 2, No. 10 yard, Chaoyang Park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Zh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