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7562B - 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7562B
CN111107562B CN201811271392.XA CN201811271392A CN111107562B CN 111107562 B CN111107562 B CN 111107562B CN 201811271392 A CN201811271392 A CN 201811271392A CN 111107562 B CN111107562 B CN 111107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signal
determining
power
uplink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713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7562A (zh
Inventor
刘吉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713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7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7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7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7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7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应用于窄带物联网基站,其中的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以及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噪比;若所述信噪比超过第一门限,或者,若所述信号有效功率超过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第二门限为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Preamble码的虚检概率和漏检概率,提高检测Preamble码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在高速移动下场景下用户设备接入NB‑IoT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是物联网领域的新兴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以及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
NB-IoT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是用户侧与网络侧建立通信链路的重要过程,随机接入用于在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与eNode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之间建立上行同步,随机接入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Preamble(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在UE静止或者低速移动的场景下,基站可以准确地检测出Preamble码;但是,在UE高速移动的场景下,Preamble码的虚检概率和漏检概率较高,导致高速移动下的UE接入NB-IoT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速移动下的UE接入NB-IoT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应用于窄带物联网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
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以及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若所述信噪比超过第一门限,或者,若所述信号有效功率超过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第二门限为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应用于窄带物联网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以及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检测模块,用于若所述信噪比超过第一门限,或者,若所述信号有效功率超过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第二门限为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将信噪比和信号有效功率二者相结合,对接收到的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进行检测,由于在高速移动的场景下,信号有效功率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辨识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信噪比和第一门限比对的基础上,增加信号有效功率和第二门限的比对,可以检测出信噪比虚检或者漏检的Preamble码,由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Preamble码的虚检概率和漏检概率,提高检测Preamble码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在高速移动下场景下用户设备接入NB-IoT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检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方法实施例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检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01、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
步骤102、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以及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步骤103、若所述信噪比超过第一门限,或者,若所述信号有效功率超过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第二门限为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可适用于NB-IoT系统中的基站,可用于检测用户设备发送的Preamble码,以对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进行检测。所述NB-IoT系统可以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基站可以包括:设置有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基站、子基站等。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节点、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表、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城市设备等。
本申请发明人经研究分析发现,在用户设备高速移动的场景下,随着移动速度的增加,信噪比会逐渐减小,将会导致较大的漏检概率和虚检概率,但是,随着移动速度的不断增加,信号有效功率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辨识度。参照表1至表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设备高速移动场景下获取的仿真数据的具体示意。其中,Preamble码的初始子载波为0,功率1,时域snr3dB(对应的频域平均信噪比1024)。
表1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31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41
参见表1,其中,snr表示信噪比,freqoffset表示频偏,可以看出,随着频偏的增大,snr基本无法辨识。
表2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42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51
表3
车速(km/h) 频偏(Hz) COS(2PI*deltaf*T)
0 0 1
30 50 0.904922
60 100 0.637768
120 200 0.186505
参见表2和表3,其中,power_sig表示信号有效功率,freqoffset表示频偏,可以看出,随着频偏的增大,信号有效功率的下降趋势满足||cos(2πΔfT)||规律,仍然具有较高可辨识性。
基于上述特点,本发明实施例将信噪比和信号有效功率二者相结合,对用户设备发送的Preamble码进行检测,由于在高速移动的场景下,信号有效功率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辨识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信噪比和第一门限比对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信号有效功率和第二门限的比对,可以检测出信噪比虚检或者漏检的Preamble码,由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Preamble码的虚检概率和漏检概率,提高检测Preamble码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在高速移动下场景下用户设备接入NB-IoT的效率。
具体地,当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经过无线信道到达基站时,基站可以首先对上行信号进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解调,将时域序列去掉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并且进行FFT(Fast FourierTransformation,快速傅氏变换)得到频域序列;然后,根据NPRACH(Narrowband 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位置解时频资源映射,根据协议定义的跳频图样抽取出频域数据,每个OFDM符号频域对应一个值;接下来,计算信号有效功率和噪声有效功率;最后根据信噪比和信号有效功率对上行信号进行Preamble码检测,判断当前子载波是否有用户接入。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符号组间的跳频特性共轭相乘计算信号有效功率。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11、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符合第一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一功率;
在NB-IoT系统中,Preamble码是单频传输(3.75KHz子载波),且使用的Symbol(符号)为一定值,如Symbol均为1。每个Preamble码包含四个Symbol Group(符号组),一个Symbol Group包含5个Symbol和一个CP,每个Symbol Group之间会有跳频。基站根据CELevel(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覆盖增强等级)配置相应的NPRACH资源。其中,CELevel包括Level0、Level1和Level2共三个等级,分别可对抗144dB、154dB、164dB的信号衰减。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可以根据其所在的CE Level选择相对应的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
假设将Preamble码中的四个符号组分别记为:符号组1、符号组2、符号组3和符号组4,在NB-IoT系统中,符号组之间具有如下跳频特征:符号组1和符号组2之间的跳频间隔为正负1个子载波,符号组3和符号组4之间的跳频间隔为正负1个子载波,符号组2和符号组3之间的跳频间隔为正负6个子载波,符号组1和符号组4之间的跳频间隔为正负6个子载波。
可以看出,符号组1和符号组2之间、以及符号组3和符号组4之间的跳频间隔相同,均为正负1个子载波;符号组2和符号组3之间、以及符号组1和符号组4之间的跳频间隔相同,均为正负6个子载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称符号组1和符号组2之间、以及符号组3和符号组4之间具有第一跳频特征,符号组2和符号组3之间、以及符号组1和符号组4之间具有第二跳频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符合第一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一功率,第一功率记为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61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62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71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72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73
在公式(1)中,y*(s,1)y(s,2)表示对符号组1和符号组2进行共轭相乘。由于每个符号组包括5个符号,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用y(s,g)表示每个符号组内5个符号对应的频域信道平均值,其中,s=1,2,...Nrep,s为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对应的索引值,Nrep为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Nrep的取值可以包括:1,2,4,8,16,32,64,128。g为一个Preamble码中符号组的组号,g的取值可以包括:1,2,3,4,分别表示符号组1、符号组2、符号组3和符号组4。
其中,x为1(Symbol的值),T为一个Symbol Group的时间长度,τ为用户设备的TA偏差值,fs为3.75khz,Δf为用户设备的残留频偏。
公式(2)表示对符号组3和符号组4进行共轭相乘,公式(3)表示对符号组1和符号组2共轭相乘的结果与符号组3和符号组4共轭相乘的结果进行求和,公式(4)表示对公式(3)求和的结果求平均值,通过公式(4)可以得到上行信号的第一功率。
步骤S12、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符合第二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二功率;
同样地,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符合第二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二功率,第二功率记为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74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75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76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77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78
其中,x为1(Symbol的值),T为一个Symbol Group的时间长度,τ为用户设备的TA偏差值,fs为3.75khz,Δf为用户设备的残留频偏。
公式(5)表示对符号组1和符号组4进行共轭相乘,公式(6)表示对符号组2和符号组3进行共轭相乘,公式(7)表示对符号组1和符号组4共轭相乘的结果与符号组2和符号组3共轭相乘的结果进行求和,公式(8)表示对公式(7)求和的结果求平均值,通过公式(8)可以得到上行信号的第二功率。
步骤S13、根据所述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第一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
在具体应用中,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为根据用户设备的CE Level所确定,每个用户设备接收NPBCH(Narrowban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窄带物理广播信道)上广播的系统消息,获取分别对应于三个CE Level(Level0、Level 1、Level 2)的随机接入参数,用户设备根据自身所处的CE Level选择对应的随机接入参数,所述随机接入参数具体可以包括:NPRACH配置时域起始位置,NPRACH频率偏移,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等。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对每个重复发送次数对应的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求和并计算平均值,得到上行信号的信号有效功率,信号有效功率记为S。具体计算过程可以如下: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81
在计算得到所述上行信号的信号有效功率之后,可以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噪声估计,以确定所述上行信号的噪声有效功率,噪声有效功率记为N,具体计算过程可以如下:
N=P-S (10)
其中,P为所述上行信号所有RE(资源粒子)对应的频域符号的总功率,由于一个Preamble码中包括4个符号组,且每个符号组中包括5个符号,而每个Preamble码可以重复发送Nrep次,因此,总功率P的计算过程可以如下: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82
由此,可以得到噪声有效功率S如下:
Figure BDA0001846071710000091
接下来,根据所述信号有效功率S和噪声有效功率N,可以得到上行信号的信噪比10lg(S/N),并且将信噪比与第一门限进行比对,和/或,将信号有效功率与第二门限进行比对。例如,可以先将信噪比和第一门限进行比对,如果信噪比超过第一门限,则确定检测到Preamble码;如果信噪比未超过第一门限,则将信号有效功率和第二门限进行比对,如果信号有效功率超过第二门限,则确定检测到Preamble码。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限可以为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用户设备对应的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设置与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相对应的第一门限,以提高检测不同CE Level的用户设备发送的Preamble码的准确性。例如,根据虚检概率为千分之一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到若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为1,则可以设置第一门限为40;若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为4,则可以设置第一门限为26等。
可选地,为了降低虚检概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设置第一门限稍高于经验值,这样,如果信噪比超过第一门限,则说明上行信号中包括Preamble码的概率较高,可以认为检测到Preamble码。如果信噪比未超过第一门限,为了避免漏检的情况发生,可以再将信号有效功率和第二门限进行比对,如果信号有效功率超过第二门限,则可以认为检测到Preamble码。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门限可以为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确定。具体地,可以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第二门限:
步骤S21、根据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第二门限对应的计算参数;
步骤S22、根据所述计算参数,确定与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相对应的第二门限。根据公式(9)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的重复发送次数对应的功率合并增益不同,例如,重复2次则合并3dB增益,重复4次则合并6dB增益,随着重复增加,第二门限可能越来越低。,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根据Preamble码的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第二门限对应的计算参数,并且根据所述计算参数,设置不同的重复发送次数相对应的第二门限。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第二门限对应的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包括:
若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计算参数包括:前导码初始接收功率、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预设修正量;或者
若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计算参数包括:最小耦合损失、终端最大发送功率、预设修正量、以及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
根据表3可以看出,频偏对用户功率的影响,本发明实施例在重复发送次数较小或者较大的情况下,均考虑“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通过频偏修正门限的方式,可以对用户功率进行一定的补偿。
具体地,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小于预设阈值,也即在重复发送次数较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二门限的计算参数包括:前导码初始接收功率(NARROWBAND_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以及预设修正量。
其中,所述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可以为规划值,考虑终端残留频偏以及覆盖场景总的频偏。参见表3,例如在高速公路场景下,1.8G频段,频偏大概为200Hz。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不加以限制,例如,可以设置所述预设阈值为1,2,4,8,16,32,64,128中的任一数值。
在重复发送次数较小的情况下,由于CE Level较小,覆盖比较好,一般可以达到设置的期望接收功率。因此,在重复发送次数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门限:
PPower+10*log(‖cos(2πΔfT)||)+delta_i (13)
其中,PPower表示前导码初始接收功率,10*log(||cos(2πΔfT)||)表示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delta_i为针对每个重复发送次数预设的修正量,用于保证Preamble码的检出概率。
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也即在重复发送次数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覆盖较差,终端以最大功率功率发射,即此时上行功率受限,接收功率已无法达到期望接收功率。因此,在重复发送次数较大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重复发送次数对应的最大MCL(minimus coupling loss最小耦合损失)、用户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Pcmax)、预设修正量、以及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确定第二门限。
具体地,在重复发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门限:
Pcmax-MCL+10*log(||cos(2πΔfT)||)+delta_i (14)
其中,10*log(||cos(2πΔfT)||)表示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delta_i为针对每个重复发送次数预设的修正量,用于保证Preamble码的检出概率。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将信噪比和信号有效功率二者相结合,对接收到的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进行检测,由于在高速移动的场景下,信号有效功率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辨识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信噪比和第一门限比对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信号有效功率和第二门限的比对,可以检测出信噪比虚检或者漏检的Preamble码,由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Preamble码的虚检概率和漏检概率,提高检测Preamble码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在高速移动下场景下用户设备接入NB-IoT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装置实施例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应用于窄带物联网基站,所述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
确定模块202,用于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以及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检测模块203,用于若所述信噪比超过第一门限,或者,若所述信号有效功率超过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第二门限为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确定。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门限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确定模块,包括:
参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第二门限对应的计算参数;
第二门限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参数,确定与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相对应的第二门限。
可选地,所述参数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参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计算参数包括:前导码初始接收功率、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预设修正量;或者
第二参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计算参数包括:最小耦合损失、用户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预设修正量、以及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功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符合第一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一功率;
第二功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符合第二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二功率;
信号功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第一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窄带物联网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
在所述上行信号中获取符合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第一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一功率;
在所述上行信号中获取符合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第二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二功率;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第一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
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若所述信噪比超过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所述信噪比未超过第一门限的情况下,若所述信号有效功率超过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第二门限为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确定所述第二门限:
根据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第二门限对应的计算参数;
根据所述计算参数,确定与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相对应的第二门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第二门限对应的计算参数,包括:
若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计算参数包括:前导码初始接收功率、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预设修正量;或者
若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计算参数包括:最小耦合损失、用户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预设修正量、以及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
4.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窄带物联网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
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功率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上行信号中获取符合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第一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一功率;
第二功率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上行信号中获取符合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第二跳频特征的符号组,确定第二功率;
信号功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第一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有效功率;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检测模块,用于若所述信噪比超过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所述信噪比未超过第一门限的情况下,若所述信号有效功率超过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上行信号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第二门限为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发送次数所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门限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确定模块,包括:
参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第二门限对应的计算参数;
第二门限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参数,确定与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相对应的第二门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参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计算参数包括:前导码初始接收功率、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预设修正量;或者
第二参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计算参数包括:最小耦合损失、用户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预设修正量、以及覆盖场景下的最大频偏。
CN201811271392.XA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Active CN111107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1392.XA CN111107562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1392.XA CN111107562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7562A CN111107562A (zh) 2020-05-05
CN111107562B true CN111107562B (zh) 2021-05-28

Family

ID=70419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71392.XA Active CN111107562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7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6729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b-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nb-iot芯片、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3543351A (zh) * 2021-06-28 2021-10-22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导序列的检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999A (zh) * 2008-06-27 2008-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的检测方法
CN101998464A (zh) * 2009-08-14 2011-03-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参数自动优化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421115A (zh) * 2011-11-30 2012-04-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同步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8260108A (zh) * 2018-01-16 2018-07-0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的窄带物联网NB-IoT随机接入方法
WO2018130037A1 (zh) * 2017-01-11 2018-07-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干扰引起虚检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999A (zh) * 2008-06-27 2008-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的检测方法
CN101998464A (zh) * 2009-08-14 2011-03-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参数自动优化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421115A (zh) * 2011-11-30 2012-04-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同步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18130037A1 (zh) * 2017-01-11 2018-07-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干扰引起虚检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8260108A (zh) * 2018-01-16 2018-07-0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的窄带物联网NB-IoT随机接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7562A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2392B2 (en) Blind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or based on single-OFDM-symbol PN ranging code in multi-user OFDMA uplink
JP5065389B2 (ja) Ofdm通信環境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アクセス要求
CN108924943B (zh) 基于窄带物联网随机接入信道的最大相关估计检测方法
CN108307408B (zh) 识别干扰引起虚检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Zeng et al. A novel OFDMA ranging method exploiting multiuser diversity
US2006002901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training information in a block transmission system
US9025650B2 (en) Multiple receivers in an OFDM/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803302B (zh) 覆盖增强等级的确定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08002060A1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transmission delay and receiver using the same
Nasraoui et al. Robust neighbor discovery through side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for LTE ProSe network
CN102869027B (zh) 一种多天线基站的prach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8064909A1 (zh) 干扰源小区定位方法和装置以及对应的基站
CN111107562B (zh) 一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US788141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user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528754A (ja) Ofdm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のコヒーレンス帯域幅に基づくガードインターバル長選択
CN102238123A (zh) 测距码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916348A (zh) 相位偏移值、定时偏差、频率偏差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US1021267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ay spread estimation
CN108235445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特征序列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38882B (zh) 一种检测前导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24628A (zh) 窄带物联网时频偏的估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736919B (zh) 一种噪声功率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0719625A (zh) 一种ssb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基站、系统
CN112954644A (zh) 基于节省功耗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CN107517175B (zh) 上行频偏纠正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