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6765A - 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765A
CN111586765A CN201910117716.2A CN201910117716A CN111586765A CN 111586765 A CN111586765 A CN 111586765A CN 201910117716 A CN201910117716 A CN 201910117716A CN 111586765 A CN111586765 A CN 111586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access network
radio access
terminal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77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6765B (zh
Inventor
罗海燕
戴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77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6765B/zh
Priority to EP20756650.6A priority patent/EP391397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75349 priority patent/WO20201646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6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765A/zh
Priority to US17/400,780 priority patent/US2021037783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6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提供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中继服务的指示信息。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通知无线接入网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的中继服务接入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这样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从而避免了第一终端设备突然发现第二终端设备无法进行中继,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中断,提高了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小区切换主要是基于接入网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消息的控制进行的。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在移动时,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以及其他因素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小区切换。在需要进行切换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该RRC消息可以携带第一终端设备将切换到的目标小区的标识。
在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其它终端设备作为中继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通信的场景中,随着第一终端设备的移动,无线接入网设备可通过所述其它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来指示待切换到的目标中继设备。这里假设第二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当前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为潜在的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若第一终端设备突然从第二终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到第三终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变差甚至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第一终端设备可能无法接收到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RRC消息,也就不会进行中继设备的切换,从而使得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中断或通信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停止提供该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服务;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的中继服务向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连接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指示信息,并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通知无线接入网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的中继服务连接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这样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从而避免了第一终端设备突然发现第二终端设备无法进行中继,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中断,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质量阈值。
该指示信息可以通过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质量阈值来间接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提供中继服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示方式,提高指示的灵活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该指示信息可以通过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来间接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提供中继服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指示方式,提高指示的灵活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还指示该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该第三终端设备。
该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当前能够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即第三终端设备),进而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向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使得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从而避免了第一终端设备突然发现第二终端设备无法进行中继,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中断,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知信息还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该通知信息还可以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使得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该标识可以获知与该标识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中继设备进行了切换,这样在多个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中继切换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网设备能够准确的获知该通知信息为哪个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并在于该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采用切换后的中继设备,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向该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
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该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中继的设备的情况下,还可以向该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有助于在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没有完成转发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进行转发,避免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丢失,提高了信号质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停止提供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服务;该第二终端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指示信息,向该指示信息发送给第三终端设备,使得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通知无线接入网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接入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这样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从而避免了第一终端设备突然发现第二终端设备无法进行中继,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中断,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预设阈值。
该指示信息可以通过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质量阈值来间接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提供中继服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示方式,提高指示的灵活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该指示信息可以通过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来间接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提供中继服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指示方式,提高指示的灵活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待发送数据,该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为之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
该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待发送数据,这样有助于在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没有完成转发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进行转发,避免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丢失,提高了信号质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待发送数据包括:该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该待发送数据,且该第一消息还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通道的标识和传输方向指示信息,该第一通道用于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消息携带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且该第一消息还可以携带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通道的标识和传输方向指示信息,这样第三终端设备可以知道该第一消息中携带的数据为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以及获知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对应的第一通道的通道标识,和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为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还是需要下行传输的数据,这样第三终端设备能够将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在合适的通道中发送到通信对端,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通信效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系统中,其中,该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为在该第三终端设备之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该方法包括:该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属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该第二终端设备向该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和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和方向指示信息,该DRB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承载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DRB,该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传输方向。
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承载可以有多个,该承载可以是DRB,其中该第一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某一个数据(下述表示为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对应的承载标识、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方向指示信息,该方向指示信息可以是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为上行数据还是下行数据。此外,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和通知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个消息(即第一消息)中,这样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就可以获知第一消息中包括的数据为哪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以及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对应的DRB标识,以使得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能够准确的确定出将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到哪个接收端(例如,上行的数据发送到无线接入网设备,下行的数据发送到该第一终端设备),以及采用哪个通道(即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某一个通道,或者第三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某一个通道),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知信息携带在侧链路控制信息SCI中,该SCI占用的时域资源与该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时域资源相同,或该SCI占用的时域资源在该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前。
通过SCI携带该通知信息,不需要配置专门用于传输该通知信息的资源,从而节省了信令开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知信息携带在该第一消息的适配层中。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独立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接收模块或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收器、发射器中的至少一种,或者该接收模块或发送模块可以包括射频电路或天线。该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包括存储模块时,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模块与该存储模块连接,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该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或源自其他的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一项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处理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处理模块可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任意可能的实现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存储模块中的指令,该存储模块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模块,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模块还可以是位于通信设备内,但位于芯片外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发射器中的至少一种,该发送模块可以包括射频电路或天线。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包括存储模块时,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模块与该存储模块连接,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该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或源自其他的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通信方法。在本设计中,该装置可以为无线接入网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发送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处理模块可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任意可能的实现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存储模块中的指令,该存储模块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模块,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模块还可以是位于通信设备内,但位于芯片外部,如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接收模块或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收器、发射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接收模块或发送模块可以包括射频电路或天线。该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包括存储模块时,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模块与该存储模块连接,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该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或源自其他的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通信方法。在本设计中,该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处理模块可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以及任意可能的实现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存储模块中的指令,该存储模块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模块,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模块还可以是位于通信设备内,但位于芯片外部,如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器件或内部器件进行通信,该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或源于其他的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上。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器件或内部器件进行通信,该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或源于其他的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指示信息,并根据该指示信息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通知无线接入网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接入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这样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从而避免了第一终端设备突然发现第二终端设备无法进行中继,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中断,提高了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通道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此外,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步骤,可具体由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芯片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网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网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是第一终端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应用层可以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此情况下,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方法的应用程序与用于控制接收端设备完成所接收到的数据所对应的动作的应用程序可以是不同的应用程序。
图1是本申请一个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中继设备103可用于为该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设备105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01提供中继服务。其中,中继设备103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即多个中继设备同时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其中中继设备为终端类型的节点,中继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边链路sidelink(也称为PC5口)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作为中继设备的终端设备,面对第一终端设备时用户面只具有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栈,面对无线接入网设备(例如,LTE系统的eNB或NR系统的en-gNB、gNB)时用户面只具备适配层(adaptation)/RLC/MAC/PHY协议栈。下面无线接入网设备以LTE系统中的eNB为例。其中,适配层里主要包含用于识别第一终端设备在PC5口的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无线数据承载(data radio bearerB,DRB)标识,或者,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和中继设备之间的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LCID)中的至少一项的信息。此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和eNB的PDCP层通过中继设备是透传的,即终端设备和eNB之间具有端到端的PDCP层,中继设备不解析该PDCP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可以通过LTE/NR Uu空口或PC5口或边链路(sidelink)口进行通信,中继设备和eNB之间通过LTE/NR Uu空口进行通信,终端设备通过eNB和CN之间的S1-U以及CN内部的S5或S8口和核心网进行通信。当无线接入网设备是NR系统中的gNB时,终端设备通过gNB和CN之间的NG3口进行通信。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作为中继设备的终端设备面对第一终端设备时控制面只具有RLC/MAC/PHY协议栈,面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时控制面只具备适配层(adapation)/RLC/MAC/PHY协议栈。此外,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第一终端设备的RRC层以及PDCP层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RRC层以及PDCP层通过中继设备是透传的,即终端设备和eNB之间具有端到端的RRC层以及PDCP层,中继设备不解析该PDCP层以及RRC层。此外,第一终端设备的控制面还包括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层,第一终端设备的NAS层与核心网的NAS层通过中继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是透传的。第一终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可以通过LTE/NR Uu空口或PC5口或边链路(sidelink)口进行通信。中继设备和eNB之间通过LTE/NR Uu空口进行通信,终端设备通过eNB和CN之间的S1-MME和核心网进行通信。当无线接入网设备是NR系统中的gNB时,终端设备通过gNB和CN之间的NG2/NG3口进行通信。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401,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提供该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服务。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当前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通常可以称为远端第一终端设备(remote user equipment),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口为边链路接口或PC5接口,例如如图2或图3所示。第二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为空口,例如可以是LTE空口或NR空口。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检测该第二终端设备与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并在检测到该第二终端设备与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生成该指示信息。
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检测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若在检测到信号质量不符合预设条件,例如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生成指示信息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也就是说,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检测信号质量,能够及时进行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的更换,避免第一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中断,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在检测该第二终端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生成的该指示信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发现在无线接入网内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RadioLink Failure,RLF)时,例如第二终端设备发现物理层监测信号变差导致T310超时,或者发现MAC层随机接入失败,或者发现RLC层数据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时,生成该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用户面的PHY头或MAC头,或者该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控制面的侧链路控制指示(sidelink control indicator,SCI)或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中,这样避免了单独发送该指示信息,节省了信令开销。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可以直接地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也可以间接地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例如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与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该指示信息该第二终端设备与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即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灵活的选择指示方式。当第一终端收到所述间接指示时,获知第二终端设备将停止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402,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向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的中继服务连接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相应地,该第三终端设备从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通知信息,并将该通知信息转发给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该通知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指示信息,之后第一终端设备搜索第三终端设备,接着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的中继连接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这样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从而避免了第一终端设备突然发现第二终端设备无法进行中继,导致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中断,提高了通信效率。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给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该第三终端设备标识,这样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终端设备标识确定该第三终端设备,并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向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该通知信息。换句话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才能获知即将切换到的第三终端设备。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预先确定第三终端设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周期性搜索中继设备,或者在第一终端设备发现和当前服务的中继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低于或等于一定门限时,搜索潜在的中继设备。则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立即启动从第二终端设备到第三终端设备的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的切换”是指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的中继连接到无线接入网设备变换为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的中继连接到无线接入网设备。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中继设备广播的中继通知消息(relaynotification),该中继通知消息用于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能够为该第一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并根据该至少一个中继通知消息确定该第三终端设备。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在进行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的切换之前,可以寻找新的中继设备(下述可以称为“第三终端设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寻找新的中继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被动接收周围中继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中继通知消息,即每个中继设备发送一个中继通知消息用于指示自己能够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资源池搜索所述中继通知消息。应理解,所谓资源池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无线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组成的频域资源,或者是特定传输时间单元(例如1ms)或一组传输时间单元上的一个或多个RB组成的时频域资源。每个载波上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资源池。所述接收资源池可以是预设定的,也可以是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广播(例如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者RRC消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这样第一终端设备从该至少一条中继通知消息对应的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目标终端设备作为该第三终端设备。其中,该中继通知消息还可以携带小区标识、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指示(例如LTE或NR)、定时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值或在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跳数等,这样第一终端设备根据中继通知消息能够确定更加合适的第三终端设备为该第一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从而更进一步提高通信效率。
可选地,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为边链路接口或PC5接口,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为LTE空口或NR空口。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主动发现中继设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中继发现请求消息,该中继发现请求消息用于寻求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并接收响应该中继发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将发送该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第三终端设备。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在进行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切换之前,可以主动寻找新的中继设备(下述可以称为“第三终端设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在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主动寻找新的中继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广播中继发现请求消息,例如在发送资源池发送所述中继发现请求消息。类似地,所述发送资源池可以是预设定的,也可以是基站通过广播或者RRC消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该中继发现请求消息可以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设备标识,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中继发现请求消息之后,在能够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第一终端设备将发送该响应消息的终端设备作为第三终端设备。若存在多个终端设备反馈响应消息,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第三终端设备。
可选地,该响应消息还包括小区标识、无线接入网设备、RAT指示、TA值或跳数等,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多个响应消息的情况下,从该多个响应消息对应的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其中更合适的第三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从而更进一步提高通信效率。
可选地,该通知信息还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应理解,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一个小区内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3GPP标准定义的层2(layer 2,L2)标识(例如在PC5口唯一识别终端设备的标识)、MAC地址、IP地址或无线接入网分配的局部本地(local)标识,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具体地,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该设备标识可以获知与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进行了切换,这样在多个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中继切换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网设备能够准确的获知该通知信息为哪个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并在于该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采用切换后的终端设备,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知信息可以携带在RRC消息中。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上行RRC消息携带该通知信息,相应地,该第三终端设备接收该RRC消息,不解析该RRC消息,而是直接将所述RRC消息转发给无线接入网设备。例如所述RRC消息可以名为中继添加(relay addition)或中继切换(relay switch)消息。
第一终端设备给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知信息时,首先将所述通知信息作为负载,在负载外部封装PC5口的RLC头、MAC头以及PHY头,并在RLC/MAC/PHY头中增加第一指示。其中RLC头例如标准中定义的RLC header,MAC头例如标准中定义的MAC header或MACsubheader,PHY头例如标准中定义的资源分配头resource allocation header。数据在进入特定协议层处理前被称为该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经过该层处理(例如增加或封装该层的头)后被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每个协议层的头主要包含负载相关的信息,例如RLC层头主要包含数据类型(指示数据包还是控制包),序列号,偏移量offset等信息。MAC头主要包含逻辑信道号,数据长度等信息。例如通知信息作为RLC层的RLC SDU,增加RLC头后成为RLC PDU。其他层的处理以此类推。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三终端设备在PC5口发送的负载是给无线接入网设备的RRC消息。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在给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知信息前,在侧链路控制信息SCI中增加第一指示。第三终端设备收到后,通过第一指示获知所述负载是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的RRC消息。此外,该第三终端设备从该第一终端设备中接收RRC消息后,去除sidelink/PC5口的PHY/MAC/RLC,将包含所述通知信息的RRC消息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令无线承载(signal radio bearer,SRB)或DRB通道发送到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该通知信息。当所述RRC消息名为relay switch时,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该通知信息获知第一终端设备已经完成从第二终端设备到第三终端设备的切换。当所述RRC消息名为relayaddition时,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该通知信息获知第一终端设备增加了第三终端设备作为自己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设备。
可选地,该第三终端设备在转发该RRC消息时,还可以在LTE/NR空口PHY/MAC/RLC之上增加适配层,适配层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这样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RRC消息后,可去除LTE/NR空口PHY/MAC/RLC的封装以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无线接入网设备在获取到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情况下,则能够获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的中继连接到无线接入网设备变换为通过第三终端设备的中继连接到无线接入网设备。
应理解,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检测到已经与该第一终端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已经建立了RRC连接之后,还可以将该RRC消息发送到该第一终端设备的SRB1对应的PDCP实体。
可选地,第三终端设备在RLC之上增加了适配层,为了使得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RLC之上还包括适配层,则第三终端设备还可以另外发送指示信息指示存在该适配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通知信息也可以携带在PC5口的PHY/MAC/PHY头上,第三终端设备获取该通知信息后,给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通知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作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设备。例如第一消息可以是第三终端设备生成的上行RRC消息。第一消息中可以包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消息可以隐含指示,也可以携带显示的指示用于通知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作为第一终端设备的中继和无线接入网设备连接。例如第一消息名为relay addition,或者在第一消息中包含relay addition的信元。当所述RRC消息名为relay switch时,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该通知信息获知第一终端设备已经完成从第二终端设备到第三终端设备的切换。当所述RRC消息名为relay addition时,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该通知信息获知第一终端设备增加了第三终端设备作为自己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设备。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该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待传输信号。所述待传输信号,可能是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无线接入网发送的,还未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给未成功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信号,也可能是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还未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给未成功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上行信号。
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将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待传输信号通过第三终端设备进行转发。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将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待传输信号通过第三终端设备进行转发,从而避免了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的切换造成的数据丢失,提高了信号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待传输信号可以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之后发送失败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也可以是该第二终端设备还没有转发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应理解,该待传输信号可以是下行信号,也可以是上行信号。该下行信号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信令,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该上行信号可以是数据或信令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下述实施例以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PDCP状态报告,该PDCP状态报告用于指示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上行PDCP数据是否成功。第一终端设备收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PDCP状态报告后,当所述PDCP状态报告指示接收失败时,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向该无线接入网设备重新发送传输失败的数据。
具体地,无线接入网设备周期性的反馈PDCP状态报告,该PDCP状态报告包括丢包情况。例如,该PDCP状态报告包括第一个丢失的PDCP序列号(serial number,SN)号,以及比特位图(bitmap),通过该比特位图的取值指示从第一个丢失包序列号(first missing SN,FMS)开始的后续每个PDCP SN是否丢失。第一终端设备根据PDCP状态报告将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失败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三终端设备重新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
可选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于第一终端设备的PDCP状态报告,该PDCP状态报告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PDCP数据是否成功。无线接入网设备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PDCP状态报告后,当所述PDCP状态报告指示接收失败的时,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重新发送该下行数据。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周期性的反馈PDCP状态报告,该PDCP状态报告与上述PDCP状态报告类似,这样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该PDCP状态报告可以确定数据是否接收成功,在该PDCP状态报告指示数据接收失败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重新发送该第一数据。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承载上行信号的第一通道和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二通道标识,并将通过第一通道接收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二通道标识对应的通道发送给该第三终端设备,进而由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该第一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第一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第一通道标识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第二通道标识可以是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可以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可以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承载可以是1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逻辑通道也可以是1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上行数据,并根据承载该上行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下述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以及结合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在多个第二逻辑信道中的特定第二逻辑信道上发送该上行数据,这样第二终端设备将未成功发送的上行数据有规律的通过第二逻辑信道发送给第三终端设备,以便第三终端设备后续将所述数据转发给无线接入网设备,避免了由于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改变导致的丢包问题,提高了通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若不同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分别独立编号,则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一起来确定出对应的承载。例如第二中继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所述RRC配置消息包含第一终端设备标识,第一终端的承载标识和第六通道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第六通道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第六通道标识可以是所述传输通道内传输数据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六通道接收来自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获取对应的第六通道的逻辑信道标识。接着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所述映射关系,获取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
应理解,在不作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载可以是SRB,或DRB。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道或者第一终端设备与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道可以是逻辑通道,下述实施例以逻辑通道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承载下行信号的第三通道、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二通道标识,并将通过第三通道接收的下行数据通过该第二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发送给第三终端设备,进而由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该第二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三通道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标识的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第一通道标识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第二通道标识可以是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第三通道标识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可以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可以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可以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承载可以是1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逻辑通道也可以是1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承载也可以是1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从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该下行数据承载在第三通道(即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信道和第三映射关系,确定与该第三信道标识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再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和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二通道标识(即第二逻辑信道标识),进而将该下行数据承载在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逻辑信道,这样第二终端设备将未成功发送的下行信号有规律的通过第二逻辑信道发送给第三终端设备,并由第三终端设备转发给第一终端设备,避免了由于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改变导致的丢包问题,提高了通信效率。
可选地,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的,并发送给第三终端设备;或者该第一映射关系为无线接入网设备确定的,并分别发送给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第三终端设备。
可选地,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只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映射关系,第二终端设备向该第三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映射关系。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SCI,该SCI携带该第一映射关系,避免了单独发送该第一映射关系,节省了信令开销。
可选地,该第二映射关系可以是由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
可选地,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逻辑通道标识、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四通道,该第一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该第三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四通道的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标识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待发送的上行数据时,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设备,由第三终端设备向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转发该上行数据号。第四通道为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道,在第一通道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第四通道标识为第三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的情况下,该第一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这样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和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再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和该第三映射关系确定出第三终端设备承载标识,进而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向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可选地,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通道标识、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五通道,该第一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该第四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五通道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待发送的下行数据时,该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通道、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五通道。所述第五信道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第五通道可以是第五逻辑通道。在第一通道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的情况下,第一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第四映射关系为至少一个第五逻辑通道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这样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逻辑通道和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再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和该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五逻辑通道标识,进而通过该第五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可选地,该第三映射关系或该第四映射关系可以是无线接入网设备确定并发送该第三终端设备的。
可选地,该第三映射关系或该第四映射关系也可以携带在RRC重配置消息中。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在从第二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三终端设备之后,第二终端设备未转发的上行信号或下行信号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进行转发。具体地,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进行下行数据重发,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数据重发;或者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下行数据重发,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数据重发(即第二终端设备将上行数据转发到第三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将上行数据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下行数据重发(即第二终端设备将下行数据转发给第三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数据重发;或者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下行数据重发,以及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数据重发。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四终端设备,该第四终端设备为能够与该第二终端设备或该第三终端设备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中继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四终端设备向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该第四终端设备能够与该第二终端设备或该第三终端设备同时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通知信息。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在发现第四终端设备也能够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进行中继设备的添加(relayaddition),即第一终端设备建立中继多连接。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分别与作为中继设备的第四终端设备和作为中继设备的第二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分别与第四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并通过该第四终端设备通知无线接入网设备,这样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四终端设备同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或者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和第四终端设备同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若当前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是第二终端设备,则添加第四终端设备之后,第二终端设备和第四终端设备同时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若当前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是第三终端设备,则添加第四终端设备之后,第三终端设备和第四终端设备同时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除作特别说明之外,相同术语表示的含义相同。
6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需要更换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为当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且该指示信息携带该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更换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相应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为当前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通信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该指示信息携带该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更换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该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可以以列表的形式携带在该指示信息中。
可选地,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接口为PC5接口或边链路接口。
具体地,该第二终端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口为边链路接口或PC5接口,例如如图2或图3所示,换句话说,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类型的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为空口,例如可以是LTE空口或NR空口。
可选地,无线接入网设备检测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在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生成该指示信息。
具体地,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检测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较差,例如,无线接入网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获知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或者经由第二终端设备转发的第一终端设备测量得到的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
可选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检测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与该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在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与该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生成该指示信息。
具体地,无线接入网设备检测到无线接入网设备与该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较差,例如,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测量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的质量,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上报的3GPP标准定义的层3的测量报告(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或者层2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例如,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
应理解,层2可以是MAC层、RCL层、PDCP层或适配层中的至少一项;层3可以是RRC层或RRC层以上的层,例如,IP层,UDP层/TCP层,或应用层。
可选地,在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存在直接空口(例如,小区覆盖内(in cellular coverage,ICC)场景),则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直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RC重配置消息携带该指示信息。
可选地,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例如,小区覆盖外(out of cellular coverage,OCC)场景。无线接入网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该RRC重配置消息携带该指示信息。
602,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从该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确定第三终端设备。
具体地,该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也是PC5接口(或称边链路接口),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可以是LTE空口或NR空口。
可选地,该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从该第二终端设备到第三终端设备的切换。
具体地,该切换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设备由通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到接入网设备变换为通过第三终端设备接入到接入网设备。
603,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连接到无线接入网设备。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需要更换第二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且该指示信息还携带能够更换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这样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能够选择合适的第三终端设备,避免了第一终端设备主动寻找合适的第三终端设备,节省了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通过合适的第三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也提高了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效率。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示意性流程图。
应理解,在不作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术语表示的含义相同。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单独执行,还可以结合上述任意可以结合的方案,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系统中,该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为在该第三终端设备之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
701,该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属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具体地,属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没有转发成功的数据,也可以是还没有转发的数据。此外,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可以是上行数据,也可以是下行数据,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702,该第二终端设备向该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和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和方向指示信息,所述DRB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承载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DRB,所述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传输方向。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承载可以有多个,该承载可以是DRB,其中该第一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某一个数据(下述表示为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对应的承载标识、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方向指示信息,该方向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所述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为上行数据还是下行数据。如果是上行数据,则第三中继设备后续将所述数据转发给无线接入网设备。如果是下行数据,则第三中继设备后续将所述数据转发给第一终端设备。此外,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和通知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个消息(即第一消息)中,这样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就可以获知第一消息中包括的数据为哪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以及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对应的DRB标识,以使得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能够准确的确定出将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到哪个接收端(例如,上行的数据发送到无线接入网设备,下行的数据发送到该第一终端设备),以及采用哪个通道(即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某一个通道,或者第三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某一个通道),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知信息可以携带在SCI中,这样SCI和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可以在同一个消息中,且传输该SCI和传输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传输SCI的时域资源在传输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时域资源之前。
应理解,该时域资源可以是以至少一个时域符号为单位,其中,12或14个时域符号组成一个传输时间单元,这个时间传输单元在LTE中占用1ms,称为包含两个时隙的一个子帧,在NR中也占用1ms,但称为一个时隙,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通知信息可以携带在该第一消息中的适配层中。例如第二中继设备在给第三中继设备发送所述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时,在所述数据外封装PC5接口的适配层头、RLC头、MAC头以及PHY头,并在适配层中包含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标识以及方向指示信息。特别地,方向指示信息可能是UL或DL指示,也可能是当携带方向指示信息则表示为UL,未携带方向指示信息则表示DL。或者当携带方向指示信息则表示为DL,未携带方向指示信息则表示UL。
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经过适配层对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与该通知信息进行封装得到该第一消息,并将该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从该适配层解析得到该通知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通知信息可以携带在该第一消息中的MAC层或其他层中。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方法,下面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
应理解,该装置800可以对应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具有方法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任意功能。该装置800,包括接收模块810和发送模块820。
接收模块810,用于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停止提供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服务;
发送模块820,还用于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向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连接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质量阈值。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还指示该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该装置800还包括处理模块830,该处理模块830,用于根据该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该第三终端设备。
可选地,该通知信息还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810,还用于向该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的装置900的示意框图,该装置900可以为图1所述的终端设备和图4所述的终端设备。该装置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硬件架构。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910和收发器920,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30,该处理器910、收发器920和存储器9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8中的处理模块83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910来实现,接收模块810和发送模块8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910控制收发器920来实现。
可选地,该处理器910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集成电路。或者,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中继通信的装置(如,基站、终端设备、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9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920用于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信号。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应理解,信号可以是数据和/或信令。
该存储器93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9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930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9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9仅仅示出了用于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终端设备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900可以是芯片,例如可以为可用于终端设备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终端设备中处理器910的相关功能。该芯片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9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910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8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1000的示意性框图。
应理解,该装置1000可以对应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具有方法中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任意功能。该装置1000,包括处理模块1010和发送模块1020。
处理模块1010,用于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停止提供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服务;
发送模块1020,用于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预设阈值。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1020,还用于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待发送数据,该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之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1020具体用于:
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该待发送数据,且该第一消息还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通道的标识和传输方向指示信息,该第一通道用于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的装置1100,该装置1100可以为图4中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该装置可以采用如图11所示的硬件架构。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110和收发器1120,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30,该处理器1110、收发器1120和存储器11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10中的处理模块101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110来实现,发送模块10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110控制收发器1120来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1110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集成电路。或者,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中继通信的装置(如,基站、终端设备、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11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120用于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信号。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
该存储器113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1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130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1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1110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8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11仅仅示出了用于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终端设备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1100可以是芯片,例如可以为可用于终端设备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终端设备中处理器1110的相关功能。该芯片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电路。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通信的装置1200的示意性框图。
应理解,该装置1200可以对应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具有方法中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任意功能。该装置1200,包括接收模块1210和发送模块1220。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1200应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该装置1200、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系统中,其中,该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为在该第三终端设备之前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该装置1200包括:
该接收模块1210,用于接收属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该发送模块1220,还用于向该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该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和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和方向指示信息,该DRB标识用于识别该第一终端设备和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承载该数据的DRB,该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的传输方向。
可选地,该通知信息携带在侧链路控制信息SCI中,该SCI的时域资源与该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时域资源相同,或在该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时域资源之前。
可选地,该通知信息携带在该第一消息的适配层中。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的装置1300,该装置1300可以为图7中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该装置可以采用如图13所示的硬件架构。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310和收发器1320,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330,该处理器1310、收发器1320和存储器13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10中的所需要的处理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310来实现,接收模块1010和发送模块10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310控制收发器1320来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1310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集成电路。或者,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中继通信的装置(如,基站、终端设备、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13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320用于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信号。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
该存储器133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3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3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1310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8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13仅仅示出了用于中继通信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终端设备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1300可以是芯片,例如可以为可用于终端设备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终端设备中处理器1310的相关功能。该芯片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电路。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为终端设备时,图14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4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14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4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14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410和处理单元14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4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4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4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收发单元14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142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4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处理步骤。收发单元1410,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01和/或步骤402中的收发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41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
当该中继通信的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可选地,该装置为终端设备时,还可以参照图15所示的设备。作为一个例子,该设备可以完成类似于图14中处理器1410的功能。在图15中,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501,发送数据处理器1503,接收数据处理器1505。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830可以是图15中的该处理器1501,并完成相应的功能。上述实施例中的接收模块810、发送模块820可以是图15中的发送数据处理器1503和接收数据处理器1505。虽然图15中示出了信道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但是可以理解这些模块并不对本实施例构成限制性说明,仅是示意性的。
图16示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处理装置1600中包括调制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模块。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作为其中的调制子系统。具体的,该调制子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1603,接口1604。其中处理器1603完成上述处理模块810的功能,接口1604完成上述收发模块820的功能。作为另一种变形,该调制子系统包括存储器1608、处理器1603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图4、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存储器1608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也可以是易失性的,其位置可以位于调制子系统内部,也可以位于处理装置1600中,只要该存储器1608可以连接到所述处理器1603即可。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单独存在A或B,并不限定A或B的数量。以单独存在A为例,可以理解为具有一个或多个A。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Claims (28)

1.一种中继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停止提供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服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中继服务连接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质量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
7.一种中继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停止提供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服务;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预设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待发送数据,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待发送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待发送数据,且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在给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待发送数据时携带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通道的标识和上行指示信息或下行传输方向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12.一种中继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系统中,其中,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在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属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和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和方向指示信息,所述DRB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承载所述数据的DRB,所述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的传输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信息携带在侧链路控制信息SCI中,所述SCI占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时域资源相同,或所述SCI占用的时域资源在所述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消息的适配层中。
15.一种中继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停止提供第一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服务;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中继服务连接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设质量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标识。
21.一种中继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停止提供第一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中继服务;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小于预设阈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待发送数据,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待发送数据,且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通道的标识和传输方向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26.一种中继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第三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通信系统中,其中,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当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在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属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和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和方向指示信息,所述DRB标识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承载所述数据的DRB,所述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的传输方向。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信息携带在侧链路控制信息SCI中,所述SCI的时域资源与所述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时域资源相同,或在所述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时域资源之前。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消息的适配层中。
CN201910117716.2A 2019-02-15 2019-02-15 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5867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7716.2A CN111586765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20756650.6A EP3913974A4 (en) 2019-02-15 2020-02-14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20/075349 WO2020164613A1 (zh) 2019-02-15 2020-02-14 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7/400,780 US20210377834A1 (en) 2019-02-15 2021-08-12 Relay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7716.2A CN111586765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765A true CN111586765A (zh) 2020-08-25
CN111586765B CN111586765B (zh) 2023-01-13

Family

ID=72043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7716.2A Active CN111586765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7834A1 (zh)
EP (1) EP3913974A4 (zh)
CN (1) CN111586765B (zh)
WO (1) WO2020164613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1627A (zh) * 2020-10-20 2021-01-22 河南省四通锅炉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锅炉温度无线监测数据的高速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21139745A1 (en) * 2020-01-10 2021-07-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and bearer mapping for ue-to-network relay
CN113711641A (zh) * 2021-07-19 2021-1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终端设备测量上报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22061913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339942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更新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90615A (zh) * 2020-10-22 2022-04-2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与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3005351A1 (en) * 2021-07-30 2023-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path switch and handover
CN116018876A (zh) * 2020-09-30 2023-04-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90351A3 (en) * 2019-08-13 2021-05-19 Apple In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procedures for remote wireless devices
EP4231765A1 (en) * 2020-10-13 2023-08-23 LG Electronics Inc. Ue operation method related to sidelink relay and rl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79990A1 (en) * 2020-10-27 2023-11-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in sidelink
WO2022092865A1 (ko) * 2020-10-29 2022-05-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사이드링크 릴레이 통신에서 링크 복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798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中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2215537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和家庭网关
CN105246027A (zh) * 2015-09-25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D2d中继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14716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Intel IP Corporation Layer 2 relay protocols and mobility relay method
CN106376025A (zh) * 2015-07-24 2017-02-0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场景下中继ue的重选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7710862A (zh) * 2015-06-11 2018-02-1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基于设备到设备的用户设备到网络的中继来支持服务中断的最小化
CN107889080A (zh) * 2016-09-29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139667A1 (en) * 2015-05-29 2018-05-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inimization of service interruption during relay reselection in device-to-device (d2d) based user equipment (ue)-to-network relay
CN108810854A (zh) * 2017-04-28 2018-11-13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及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132295A (ko) * 2015-05-15 2017-12-01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디바이스-대-디바이스 통신에서 중계기 선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370473B1 (en) * 2015-10-26 2021-01-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JP6907221B2 (ja) * 2016-02-05 2021-07-2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通信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端末装置、基地局、なら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EP3471493B1 (en) * 2016-07-04 2020-09-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link failur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8024295B (zh) * 2016-11-03 2022-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转移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798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中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2215537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和家庭网关
US20180139667A1 (en) * 2015-05-29 2018-05-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inimization of service interruption during relay reselection in device-to-device (d2d) based user equipment (ue)-to-network relay
CN107710862A (zh) * 2015-06-11 2018-02-1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基于设备到设备的用户设备到网络的中继来支持服务中断的最小化
WO2017014716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Intel IP Corporation Layer 2 relay protocols and mobility relay method
CN106376025A (zh) * 2015-07-24 2017-02-0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场景下中继ue的重选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5246027A (zh) * 2015-09-25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D2d中继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89080A (zh) * 2016-09-29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10854A (zh) * 2017-04-28 2018-11-13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及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JITSU LIMITED: "R2-154307 Discussion on trigger condition for relay reselection", 《3GPP》 *
KYOCERA: "R2-152600 Consideration of establishment of ProSe UE-to-Network Relays", 《3GPP》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9745A1 (en) * 2020-01-10 2021-07-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and bearer mapping for ue-to-network relay
WO2022061913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339942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更新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18876A (zh) * 2020-09-30 2023-04-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339942B (zh) * 2020-09-30 202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更新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61627A (zh) * 2020-10-20 2021-01-22 河南省四通锅炉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锅炉温度无线监测数据的高速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2261627B (zh) * 2020-10-20 2024-04-23 河南省四通锅炉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锅炉温度无线监测数据的高速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4390615A (zh) * 2020-10-22 2022-04-2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与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2083518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与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711641A (zh) * 2021-07-19 2021-1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终端设备测量上报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23000149A1 (zh) * 2021-07-19 2023-0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终端设备测量上报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23005351A1 (en) * 2021-07-30 2023-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path switch and hando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77834A1 (en) 2021-12-02
WO2020164613A1 (zh) 2020-08-20
EP3913974A1 (en) 2021-11-24
CN111586765B (zh) 2023-01-13
EP3913974A4 (en) 2022-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6765B (zh) 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701751B2 (en) Signaling for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network
CN110809866B (zh) 命令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19112648A1 (en)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2724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triggering condition of a beam failure event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205124A1 (en) Pag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9072170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485996A (zh) 用户设备能力传输方法、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9076347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30403591A1 (en) Group based beam reporting
US11540261B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number of transmitting ports of UE, U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10345315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22528626A (ja) ビーム失敗回復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20230017307A (ko) 빔 실패 복구를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기기
CN112399503B (zh) 链路失败报告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65059B (zh) 一种上行信息传输路径确定方法和终端
CN113455100A (zh) 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KR20210057799A (ko) 사이드링크에서 전송 모드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단말 장치와 네트워크 장치
WO2021029075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0365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plink transmission
US20240080148A1 (en) Csi measurement resour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2220071A1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4335168A1 (en) Physical cell identity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22233909A1 (en) Bi-layered mobility for ng-ran
CN115669037A (zh) 5g新空口双连接中的带宽部分切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