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4953A - 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84953A CN111584953A CN202010383436.9A CN202010383436A CN111584953A CN 111584953 A CN111584953 A CN 111584953A CN 202010383436 A CN202010383436 A CN 202010383436A CN 111584953 A CN111584953 A CN 1115849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battery
- battery
- auxiliary
- lithium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属于多锂电池自动识别方法技术领域,主锂电池、第一辅锂电池、第二辅锂电池和第三辅锂电池的防电口分别设有端子,并将端子在外部整车电路中,在其中一个端子与电源正极是否串联200KΩ电阻可以分出四个锂电池,BMS具备CAN通信接口,编号为电池1‑4的电池分别有固定的ID号,锂电池BMS通过识别两组是悬空还是高电平判定出自己当前的电池编号,以电池编号对应的ID在CAN总线上发送报文,其他智能部件根据ID号来识别是哪个电池发出的报文,同样接收指令的时候,根据ID号来区分是发给哪个电池的指令实现多电池的识别方法,并能车身网络实现多电池信息的双向传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属于多锂电池自动识别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车有单个锂电池和多个锂电池类型。使用多个锂电池的电动车对锂电池不做区分,由此造成整车的其他智能部件不能识别到具体的每个电池进行管理,只能将所有锂电池作为一个整体,比如:仪表等部件只能显示多电池系统的整体电量,不能识别单个锂电池并针对单个电池的电量进行显示,为此设计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来优化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主锂电池、第一辅锂电池、第二辅锂电池和第三辅锂电池的防电口分别设有端子,并将端子在外部整车电路中,在其中一个端子与电源正极是否串联200KΩ电阻可以分出四个锂电池,BMS具备CAN通信接口,编号为电池1-4的电池分别有固定的ID号,锂电池BMS通过识别两组是悬空还是高电平判定出自己当前的电池编号,以电池编号对应的ID在CAN总线上发送报文,其他智能部件根据ID号来识别是哪个电池发出的报文,同样接收指令的时候,根据ID号来区分是发给哪个电池的指令实现多电池的识别方法,并能车身网络实现多电池信息的双向传送。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包括主锂电池、多组辅锂电池以及与每组辅锂电池相互配合的多组整车外部电路,所述主锂电池和多组辅锂电池上皆设有电源负极、电源正极以及两组接线端子,每组辅锂电池通过电源、接线端子串联电阻与整车外部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辅锂电池包括第一辅锂电池、第二辅锂电池和第三辅锂电池,所述第一辅锂电池上设有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第二电源正极和第二电源负极,所述第二辅锂电池上设有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三电源正极和第三电源负极,所述第三辅锂电池上设有第四电源正极、第四电源负极、第八接线端子和第七接线端子。
优选的,所述多组整车外部电路包括第一整车外部电路、第二整车外部电路和第三整车外部电路,所述第一整车外部电路与所述第一辅锂电池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整车外部电路与所述第二辅锂电池相互配合,所述第三整车外部电路与所述第三辅锂电池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源正极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三电源正极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六接线端子,所述第四电源正极通过导线并联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八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
优选的,所述主锂电池上设有第一电源正极、第一电源负极、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
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的自动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主锂电池、第一辅锂电池、第二辅锂电池和第三辅锂电池的防电口分别设有端子,并将端子在外部整车电路中,在其中一个端子与电源正极是否串联200KΩ电阻可以分出四个锂电池;
步骤2:BMS具备CAN通信接口,编号为电池1-4的电池分别有固定的ID号;
步骤3:锂电池BMS通过识别两组是悬空还是高电平判定出自己当前的电池编号;
步骤4:以电池编号对应的ID在CAN总线上发送报文,其他智能部件根据ID号来识别是哪个电池发出的报文;
步骤5:同样接收指令的时候,根据ID号来区分是发给哪个电池的指令。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主锂电池、第一辅锂电池、第二辅锂电池和第三辅锂电池的防电口分别设有端子,并将端子在外部整车电路中,在其中一个端子与电源正极是否串联200KΩ电阻可以分出四个锂电池,BMS具备CAN通信接口,编号为电池1-4的电池分别有固定的ID号,锂电池BMS通过识别两组是悬空还是高电平判定出自己当前的电池编号,以电池编号对应的ID在CAN总线上发送报文,其他智能部件根据ID号来识别是哪个电池发出的报文,同样接收指令的时候,根据ID号来区分是发给哪个电池的指令实现多电池的识别方法,并能车身网络实现多电池信息的双向传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锂电池组电路连接图。
图中:1-主锂电池,2-第一辅锂电池,3-第二辅锂电池,4-第三辅锂电池,5-第一接线端子,6-第二接线端子,7-第三接线端子,8-第四接线端子,9-第五接线端子,10-第六接线端子,11-第七接线端子,12-第八接线端子,13-第一整车外部电路,14-第二整车外部电路,15-第三整车外部电路,16-第一电阻,17-第二电阻,18-第三电阻,19-第四电阻,20-第一电源正极,21-第一电源负极,22-第二电源正极,23-第二电源负极,24-第三电源正极,25-第三电源负极,26-第四电源正极,27-第四电源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包括主锂电池(1)、多组辅锂电池以及与每组辅锂电池相互配合的多组整车外部电路,所述主锂电池(1)和多组辅锂电池上皆设有电源负极、电源正极以及两组接线端子,每组辅锂电池通过电源、接线端子串联电阻与整车外部电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锂电池包括第一辅锂电池(2)、第二辅锂电池(3)和第三辅锂电池(4),所述第一辅锂电池(2)上设有第三接线端子(7)、第四接线端子(8)、第二电源正极(22)和第二电源负极(23),所述第二辅锂电池(3)上设有第五接线端子(9)、第六接线端子(10)、第三电源正极(24)和第三电源负极(25),所述第三辅锂电池(4)上设有第四电源正极(26)、第四电源负极(27)、第八接线端子(12)和第七接线端子(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组整车外部电路包括第一整车外部电路(13)、第二整车外部电路(14)和第三整车外部电路(15),所述第一整车外部电路(13)与所述第一辅锂电池(2)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整车外部电路(14)与所述第二辅锂电池(3)相互配合,所述第三整车外部电路(15)与所述第三辅锂电池(4)相互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正极(22)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阻(16),所述第一电阻(16)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端子(7),所述第三电源正极(24)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阻(17),所述第二电阻(17)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六接线端子(10),所述第四电源正极(26)通过导线并联第三电阻(18)和第四电阻(19),所述第三电阻(18)和第四电阻(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八接线端子(12)、第七接线端子(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锂电池(1)上设有第一电源正极(20)、第一电源负极(21)、第一接线端子(5)和第二接线端子(6)。
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的自动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主锂电池(1)、第一辅锂电池(2)、第二辅锂电池(3)和第三辅锂电池(4)的防电口分别设有端子,并将端子在外部整车电路中,在其中一个端子与电源正极是否串联200KΩ电阻可以分出四个锂电池;
步骤2:BMS具备CAN通信接口,编号为电池1-4的电池分别有固定的ID号;
步骤3:锂电池BMS通过识别两组是悬空还是高电平判定出自己当前的电池编号;
步骤4:以电池编号对应的ID在CAN总线上发送报文,其他智能部件根据ID号来识别是哪个电池发出的报文;
步骤5:同样接收指令的时候,根据ID号来区分是发给哪个电池的指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锂电池(1)、多组辅锂电池以及与每组辅锂电池相互配合的多组整车外部电路,所述主锂电池(1)和多组辅锂电池上皆设有电源负极、电源正极以及两组接线端子,每组辅锂电池通过电源、接线端子串联电阻与整车外部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锂电池包括第一辅锂电池(2)、第二辅锂电池(3)和第三辅锂电池(4),所述第一辅锂电池(2)上设有第三接线端子(7)、第四接线端子(8)、第二电源正极(22)和第二电源负极(23),所述第二辅锂电池(3)上设有第五接线端子(9)、第六接线端子(10)、第三电源正极(24)和第三电源负极(25),所述第三辅锂电池(4)上设有第四电源正极(26)、第四电源负极(27)、第八接线端子(12)和第七接线端子(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整车外部电路包括第一整车外部电路(13)、第二整车外部电路(14)和第三整车外部电路(15),所述第一整车外部电路(13)与所述第一辅锂电池(2)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整车外部电路(14)与所述第二辅锂电池(3)相互配合,所述第三整车外部电路(15)与所述第三辅锂电池(4)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正极(22)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阻(16),所述第一电阻(16)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端子(7),所述第三电源正极(24)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阻(17),所述第二电阻(17)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六接线端子(10),所述第四电源正极(26)通过导线并联第三电阻(18)和第四电阻(19),所述第三电阻(18)和第四电阻(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八接线端子(12)、第七接线端子(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锂电池(1)上设有第一电源正极(20)、第一电源负极(21)、第一接线端子(5)和第二接线端子(6)。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的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主锂电池(1)、第一辅锂电池(2)、第二辅锂电池(3)和第三辅锂电池(4)的防电口分别设有端子,并将端子在外部整车电路中,在其中一个端子与电源正极是否串联200KΩ电阻可以分出四个锂电池;
步骤2:BMS具备CAN通信接口,编号为电池1-4的电池分别有固定的ID号;
步骤3:锂电池BMS通过识别两组是悬空还是高电平判定出自己当前的电池编号;
步骤4:以电池编号对应的ID在CAN总线上发送报文,其他智能部件根据ID号来识别是哪个电池发出的报文;
步骤5:同样接收指令的时候,根据ID号来区分是发给哪个电池的指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83436.9A CN111584953A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83436.9A CN111584953A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84953A true CN111584953A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2117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83436.9A Pending CN111584953A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84953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29457A1 (en) * | 2002-01-10 | 2003-07-10 | Panasonic Ev Energy Co., Ltd. | Battery power source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dress |
JP2004032871A (ja) * | 2002-06-25 | 2004-01-29 |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 走行車両用電源システム |
CN1864300A (zh) * | 2003-10-03 | 2006-11-15 |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 无绳电动工具系统的电池组的放电控制方法、被适配来提供过放电保护和放电控制的无绳电动工具系统和电池组 |
US20100072975A1 (en) * | 2008-09-24 | 2010-03-2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Battery System And Battery Pack |
WO2012077505A1 (ja) * | 2010-12-06 | 2012-06-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セル、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力消費機器 |
JP2013101831A (ja) * | 2011-11-08 | 2013-05-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源システム、電池ユニット及び電源システムの異常時動作確認方法 |
CN110266066A (zh) * | 2019-05-05 | 2019-09-20 | 江苏苏美达机电有限公司 | 多锂电池组并联的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 |
CN209709119U (zh) * | 2019-03-06 | 2019-11-29 | 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多电池箱的id识别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
-
2020
- 2020-05-08 CN CN202010383436.9A patent/CN11158495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29457A1 (en) * | 2002-01-10 | 2003-07-10 | Panasonic Ev Energy Co., Ltd. | Battery power source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dress |
JP2004032871A (ja) * | 2002-06-25 | 2004-01-29 |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 走行車両用電源システム |
CN1864300A (zh) * | 2003-10-03 | 2006-11-15 |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 无绳电动工具系统的电池组的放电控制方法、被适配来提供过放电保护和放电控制的无绳电动工具系统和电池组 |
US20100072975A1 (en) * | 2008-09-24 | 2010-03-2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Battery System And Battery Pack |
CN101685897A (zh) * | 2008-09-24 | 2010-03-3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池系统及电池组 |
WO2012077505A1 (ja) * | 2010-12-06 | 2012-06-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セル、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力消費機器 |
JP2013101831A (ja) * | 2011-11-08 | 2013-05-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源システム、電池ユニット及び電源システムの異常時動作確認方法 |
CN209709119U (zh) * | 2019-03-06 | 2019-11-29 | 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多电池箱的id识别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
CN110266066A (zh) * | 2019-05-05 | 2019-09-20 | 江苏苏美达机电有限公司 | 多锂电池组并联的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59852B (zh) |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 |
CN105914411A (zh) | 电动汽车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 | |
CN112644329A (zh) | 一种可管理48串电芯的电池电子部件 | |
CN115800555A (zh) | 一种储能系统 | |
CN102456914A (zh) | 一种适用于动力电车用的锂离子电池组系统 | |
CN210668460U (zh) | 锂电池模组 | |
CN111584953A (zh) | 一种多锂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连接结构及其自动识别方法 | |
CN209994118U (zh) | 一种多电池支路的储能变流器拓扑结构 | |
CN208986128U (zh) | 一种分体式多模块锂电池模组 | |
CN105977555A (zh) | 一种模块化的电池组系统 | |
CN214755570U (zh) | 一种锂电池并联充放电系统 | |
CN212934707U (zh) | 一种多并多串软包电池模组的电压与温度采集装置 | |
CN213636089U (zh) | 一种智能动态并联开关组件及其电池簇和电池模块 | |
CN205790262U (zh) | 电动汽车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 | |
CN114927744A (zh) | 电池系统、电池包、汽车及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210744092U (zh) |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短板电池隔离装置 | |
CN108407651B (zh) | 一种双向分散式的动力电池均衡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218385373U (zh) | 一种电压采集与温度采集线束和电池模组 | |
CN217238319U (zh) | 一种储能设备的电池信息采集系统 | |
CN218472214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2012203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储能模块电池箱的控制电路 | |
CN220857678U (zh) | 一种储能系统 | |
CN215220811U (zh) | 一种可拓展的标准电池包 | |
CN212737837U (zh) | 电芯电压采集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219267788U (zh) | 一种电池模组间转接单体电压及温度采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