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3781A - 多荧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荧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3781A
CN111583781A CN201910119291.9A CN201910119291A CN111583781A CN 111583781 A CN111583781 A CN 111583781A CN 201910119291 A CN201910119291 A CN 201910119291A CN 111583781 A CN111583781 A CN 111583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display
display screens
adjacen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92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3781B (zh
Inventor
刘劲谷
吴中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p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p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p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p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92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3781B/zh
Priority to TW108110022A priority patent/TWI729367B/zh
Priority to US16/790,748 priority patent/US1105455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583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3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3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3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荧幕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荧幕及配置于具有夹角的相邻两显示荧幕之间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包括基材及沿预定方向排列于基材上并面对相邻两显示荧幕的多个棱镜柱。基材包括相邻且于预定方向的长度为La的第一区域及于预定方向的长度为Lb的第二区域,且La≧Lb。棱镜柱包括在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棱镜柱及在第二区域的多个第二棱镜柱。各第一棱镜柱与各第二棱镜柱分别具有全反射面与折射面,全反射面位于折射面与相邻区域之间。本发明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可避免观看者在调整或配置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时因接触到棱镜柱,而使棱镜柱受损或刮伤,进而影响显示品质的情形。

Description

多荧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多荧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用过多荧幕显示装置的人都知道多荧幕显示装置的方便性。因为使用多荧幕可同时接收更多来自荧幕的讯息,达到迅速分析整合的多工效果,因此多荧幕显示装置已广泛使用于特定行业,如股票证券业。一般工作上,使用多荧幕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多荧幕同时输出可让使用者能自行调整所需观看画面大小,享受不同的视觉观感。而且,现行高阶的显示卡几乎都支援多荧幕输出,使用者买回多台荧幕后,可自行拼接出想要的显示器配置方式,享受更好的观看品质。另外,在影音娱乐这块市场上,多荧幕显示也是玩家希望享受的重点之一。
另一方面,在显示产业中,曲面荧幕被视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因为曲面荧幕具有沈浸其中的视觉体验,曲面的设计让观看者仿佛置身在零死角的环绕视野,且当景深变大或观赏距离变近时,视觉效果更加生动。
然而,无论是平面荧幕或曲面荧幕,都包括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当使用多台荧幕拼接时,在拼接处的边框会影响观赏品质。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荧幕显示装置,以改善荧幕的边框影响显示品质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荧幕及至少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这些显示荧幕彼此相邻排列,且这些显示荧幕中至少一相邻的两显示荧幕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各显示荧幕具有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配置于具有夹角的相邻的两显示荧幕之间,且遮盖两显示荧幕的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以及两显示荧幕的显示区的局部。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包括基材及多个棱镜柱,这些棱镜柱沿预定方向排列于基材上并面对两显示荧幕,且各棱镜柱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彼此相邻的两侧边。基材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对应于两显示荧幕的局部,第一区域于预定方向的长度为La,第二区域于预定方向的长度为Lb,且La≧Lb。这些棱镜柱包括排列于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棱镜柱及排列于第二区域的多个第二棱镜柱。各第一棱镜柱具有第一全反射面与第一折射面,第一全反射面位于第一折射面与第二区域之间。各第二棱镜柱具有第二全反射面与第二折射面,第二全反射面位于第二折射面与第一区域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具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遮盖相邻两显示荧幕的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以及显示区的局部。棱镜结构光学元件能将从显示区中被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遮盖的局部所出射的光线导引至观看者的眼睛,让观看者在观赏由多个显示荧幕拼接而成的影像画面时,不易察觉到相邻两显示荧幕之间的边框及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所以能提升显示品质。此外,棱镜结构光学元件中的棱镜柱是配置于面对相邻两显示荧幕的一侧,可避免观看者在调整或配置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时因接触到棱镜柱,而使棱镜柱受损或刮伤,进而影响显示品质的情形。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6是观看者在不同观看位置观看多荧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7A是观看者在图6的观看位置P1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
图7B是观看者在图6的观看位置P2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9A是观看者在较佳的观看位置观看图8的显示装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
图9B是观看者在较远的观看位置观看图8的显示装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多荧幕显示装置
110a、110b、110c:显示荧幕
111:显示区
112:边框
113:侧边
120、120a:棱镜结构光学元件
121、121a:基材
122:棱镜柱
1221:第一棱镜柱
1221a:第一折射面
1221b:第一全反射面
1222:第二棱镜柱
1222a:第二折射面
1222b:第二全反射面
123:上端
124:下端
125:承载面
126:表面
C:中心线
D1:延伸方向
D2:预定方向
D3、D4:观看方向
La、Lb:长度
L1、L2、L3、L4、L5、L6、L7、L8、L9、L10、L11:光线
P1、P2:观看位置
R1:第一区域
R2:第二区域
θa1、θa2、θb1、θb2:内角
θ1: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之多荧幕显示装置100包括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以及多个显示荧幕,而图1是以三个显示荧幕110a、110b、110c为例。这些显示荧幕110a、110b、110c彼此相邻排列,且这些显示荧幕110a、110b、110c中至少一相邻的两显示荧幕之间具有夹角θ1,此夹角θ1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显示荧幕110a、110b之间有夹角θ1,而相邻的两显示荧幕110a、110c之间也有夹角θ1。夹角θ1的角度可视不同设计需求而定。此外,各显示荧幕110a、110b、110c具有显示区111以及围绕显示区111的边框112。本实施例之显示荧幕110a、110b、110c可为各种类型的显示荧幕,例如液晶显示荧幕、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荧幕等,但不以此为限。显示荧幕110a、110b、110c可为平面显示荧幕或曲面显示荧幕。
上述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配置于具有夹角θ1的相邻的两显示荧幕之间,例如配置于显示荧幕110a、110b之间以及配置于显示荧幕110a、110c之间。也就是说,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任一具有夹角θ1的相邻的两显示荧幕之间配置有一个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视设计需求决定这些显示荧幕中具有夹角θ1的相邻的两显示荧幕之间是否皆配置有一个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例如显示荧幕110a、110b之间配置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但显示荧幕110b、110c之间则不配置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此外,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遮盖其所对应的两显示荧幕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113以及两显示区111的局部。举例来说,对应显示荧幕110a、110b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是以分别相对倾斜于两显示荧幕110a、110b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113以及显示荧幕110a、110b的两显示区111的局部的方式配置使其可同时遮盖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113以及显示荧幕110a、110b的两显示区111的局部;对应显示荧幕110a、110c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是以分别相对倾斜于两显示荧幕110a、110c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113以及显示荧幕110a、110c的两显示区111的局部的方式配置使其可同时遮盖显示荧幕110a、110c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113以及显示荧幕110a、110c的两显示区111的局部。换言之,对应显示荧幕110a、110b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不平行也不垂直于显示荧幕110a、110b,而对应显示荧幕110a、110c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不平行也不垂直于显示荧幕110a、110c。
图2是图1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包括基材121及配置于基材121上的彼此相邻的多个棱镜柱122,这些棱镜柱122沿预定方向D2排列于基材121上并面对两显示荧幕110a、110b或110a、110c,且各棱镜柱122的延伸方向D1实质上平行于图1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遮盖的两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113。也就是说,各棱镜柱122是从图1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上端123延伸至下端124。各棱镜柱122的延伸方向D1平行于显示区111之纵向侧边。基材121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R1及第二区域R2,分别对应于图1所述两显示荧幕110a、110b或110a、110c的局部。第一区域R1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为La,第二区域R2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为Lb,且La≧Lb,图2是以La=Lb为例。此外,基材121例如具有面对相邻的两显示荧幕(例如面对显示荧幕110a、110b或面对显示荧幕110a、110c)的承载面125,亦即承载面125远离观看者。棱镜柱122配置于承载面125上,且包括排列于第一区域R1的多个第一棱镜柱1221及排列于第二区域R2的多个第二棱镜柱1222。各第一棱镜柱1221具有第一折射面1221a与第一全反射面1221b,第一全反射面1221b位于第一折射面1221a与第二区域R2之间,各第二棱镜柱1222具有第二折射面1222a与第二全反射面1222b,第二全反射面1222b位于第二折射面1222a与第一区域R1之间。本实施例之基材121例如为薄膜,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基材121的具体形状。另外,本实施例之各棱镜柱122例如为三角棱镜柱,但不以此为限。
由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中的棱镜柱122是配置于面对相邻的两显示荧幕的一侧,相较于配置于远离相邻的两显示荧幕的一侧,面对相邻的两显示荧幕的一侧可避免观看者在调整或配置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时因接触到棱镜柱122,而使棱镜柱122受损或刮伤,进而影响显示品质的情形。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一区域R1例如是对应于图1的显示荧幕110a、110b、110c中,位于中间的显示荧幕110a。当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1经由第一折射面1221a入射第一棱镜柱1221时,会折射至第一全反射面1221b,并且由于光线L1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会在第一全反射面1221b产生全反射而大致上从基材121的之远离棱镜柱122的表面126正向出光(光线出射时大致上垂直于表面126)。同理,当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2经由第二折射面1222a入射第二棱镜柱1222时,会折射至第二全反射面1222b,并且由于光线L2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会在第二全反射面1222b产生全反射而大致上从表面126正向出光。于一实施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分别覆盖相邻的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域111的局部的两端部分别抵靠于相邻的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域111以稳定固定于相邻的两显示荧幕110a、110b上。于另一实施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也可以透过其他机构方式固定而使其分别覆盖相邻的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域111的局部的两端部没有抵靠在相邻的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域111(如图3中所绘示),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以下相似说明图示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与其所对应的两个显示荧幕(例如显示荧幕110a、110b)之间的相对倾斜程度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为了使光线L1能在第一折射面1221a折射并在第一全反射面1221b全反射以及使光线L2能在第二折射面1222a折射并在第二全反射面1222b全反射,第一棱镜柱1221及第二棱镜柱1222例如还具有以下设计:各第一棱镜柱1221具有相邻于基材121的两内角θa1、θa2,内角θa1位于内角θa2与第二区域R2之间,且θa1<θa2。各第二棱镜柱1222具有相邻于基材121的两内角θb1、θb2,内角θb1位于内角θb2与第一区域R1之间,且θb1<θb2。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内角θa1、θa2、θb1、θb2还符合下列关系式:50°≦θa1<70°,60°≦θa2≦90°,50°≦θb1<70°,60°≦θb2≦90°。在一实施例中,内角θa1=θb1=67°,θa2=θb2=73°。
本实施例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中,藉由上述第一棱镜柱1221及第二棱镜柱1222的内角θa1、θa2、θb1、θb2的角度设计,从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1、L2入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并经折射及全反射后,大部分的光线L1、L2能达到正向出光。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折射及全反射,相邻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的相邻两侧边113所对应的区域也有光线L1、L2朝向观看者传递,所以观看者不会观看到相邻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的相邻两侧边113,因此当相邻两显示荧幕110a、110b联合显示一个影像画面时,可让观看者观看到拼接良好的影像画面,不会因为边框112而影响显示品质。同理,图1之相邻两显示荧幕110a、110c之间因有设置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以也不会因为边框112而影响显示品质。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使内角θa1=θb1=60°,θa2=θb2=90°,使得从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1、L2入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并经折射及全反射后,光线L1、L2几乎能达到正向出光。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折射及全反射,相邻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的相邻两侧边113所对应的区域也有光线L1、L2朝向观看者传递,所以观看者不会观看到相邻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的相邻两侧边113,因此当相邻两显示荧幕110a、110b联合显示一个影像画面时,可让观看者观看到拼接良好的影像画面,不会因为边框112而影响显示品质。
虽然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是以内角θa1、θb1的角度相同以及内角θa2、θb2的角度相同为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不同的设计需求使内角θa1、θb1的角度不相同,并使内角θa2、θb2的角度不相同。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内角θa1、θa2、θb1、θb2符合下列关系式:50°≦θa1<70°,60°≦θa2≦90°,50°≦θb1<70°,60°≦θb2≦90°,其中,内角θa1例如是等于67°,θa2例如是等于73°,θb1例如是等于60°,内角θb2例如是等于90°。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内角θa1例如等于60°,θa2例如等于90°,θb1例如等于67°,内角θb2例如等于73°。
图6是观看者在不同观看位置观看多荧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7A是观看者在图6的观看位置P1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图7B是观看者在图6的观看位置P2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6与图7A,本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100采用两个图2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而在显示荧幕110a的中心线C上,有一较佳的观看位置P1。当观看者在观看位置P1时,图7A的光线L3、L4大致是平行图6中观看者的观看方向D3,换言之,观看者会接收到光线L3、L4,其中光线L3来自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出射至观看者,而光线L4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出射至观看者。因此,即使观看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也不会看到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113。
请参考图6及图7B,当观看者位在离显示荧幕110a较远的观看位置P2时,观看方向会改变,而图7B的光线L5、L6、L7大致是平行图6中观看者的观看方向D4。换言之,观看者会接收到光线L5、L6、L7,其中光线L5来自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出射至观看者,而光线L7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二区域R2出射至观看者。然而,光线L7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的边缘,但其并未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出射至观看者。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出射至观看者的光线L6是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边框112之相邻于显示荧幕110a的侧边113,所以观看者可能会观看到显示荧幕110b的边框112之相邻于显示荧幕110a的侧边113。同理,观看者也可能会观看到显示荧幕110c的边框112之相邻于显示荧幕110a的侧边113。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可如图8所示,图8与图7B的差别在于将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的基材121a的第一区域R1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La设计成大于第二区域R2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Lb,且第一区域R1对应于所述两显示荧幕110a、110b其中之一的局部外,更对应于所述两显示荧幕110a、110b其中另一的局部。以图8为例,遮盖显示荧幕110a、110b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其第一区域R1对应于显示荧幕110a的局部之外,更对应于显示荧幕110b的局部。同理,当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遮盖图6之显示荧幕110a、110c时,其第一区域R1对应于显示荧幕110a的局部之外,更对应于显示荧幕110c的局部。在一实施例中,长度La与长度Lb例如是符合关系式:1<La/Lb≦1.2。
图9A是观看者在较佳的观看位置观看图8的显示装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图9B是观看者在较远的观看位置观看图8的显示装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9A,当观看者在较佳的观看位置时,例如在图6中的观看位置P1,图9A的光线L8、L9大致是平行观看者的观看方向,换言之,观看者会接收到光线L8、L9,其中光线L8来自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出射至观看者,而光线L9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出射至观看者。因此,即使观看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也不会看到相邻的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113。
请参考图9B,当观看者比上述之较佳的观看位置更远离显示荧幕110a时,例如在图6中的观看位置P2,观看方向会改变,而图9B的光线L10、L11大致是平行观看者的观看方向。换言之,观看者会接收到光线L10、L11,其中光线L10来自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出射至观看者,而光线L11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的第二区域R2出射至观看者。因此,即使观看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也不会看到相邻的两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113。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具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遮盖相邻两显示荧幕的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以及显示区的局部。棱镜结构光学元件能将从显示区中被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遮盖的局部所出射的光线导引至观看者的眼睛,让观看者在观赏由多个显示荧幕拼接而成的影像画面时,不易察觉到相邻两显示荧幕之间的边框及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所以能提升显示品质。此外,棱镜结构光学元件中的棱镜柱是配置于面对相邻两显示荧幕的一侧,可避免观看者在调整或配置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时因接触到棱镜柱,而使棱镜柱受损或刮伤,进而影响显示品质的情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8)

1.一种多荧幕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荧幕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荧幕以及至少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多个显示荧幕彼此相邻排列,所述多个显示荧幕中至少一相邻的两显示荧幕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且各所述多个显示荧幕具有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
各所述至少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配置于具有所述夹角的相邻的所述两显示荧幕之间,且遮盖所述两显示荧幕的所述多个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两侧边以及所述两显示荧幕的所述多个显示区的局部,其中各所述至少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包括基材及多个棱镜柱,所述多个棱镜柱沿预定方向排列于所述基材上并面对所述两显示荧幕,且各所述至少一棱镜柱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彼此相邻的所述两侧边,所述基材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对应于所述两显示荧幕的局部,所述第一区域于所述预定方向的长度为La,所述第二区域于所述预定方向的长度为Lb,且La≧Lb,所述多个棱镜柱包括排列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棱镜柱及排列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多个第二棱镜柱,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具有第一全反射面与第一折射面,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折射面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具有第二全反射面与第二折射面,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折射面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La>Lb,且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于所述两显示荧幕其中之一的局部外,还对应于所述两显示荧幕其中另一的局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1≦La/Lb≦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还具有相邻于所述基材的两内角θa1、θa2,所述内角θa1为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与所述基材之间的夹角,所述内角θa2为所述第一折射面与所述基材之间的夹角,且θa1<θa2,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还具有相邻于所述基材的两内角θb1、θb2,所述内角θb1为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与所述基材之间的夹角,所述内角θb2为所述第二折射面与所述基材之间的夹角,且θb1<θb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棱镜柱为三角棱镜柱,且50°≦θa1<70°,60°≦θa2≦90°,50°≦θb1<70°,60°≦θb2≦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θa1=θb1=67°,θa2=θb2=7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θa1=θb1=60°,θa2=θb2=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显示荧幕的数量为三个,而所述至少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多个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所述多个第一区域对应于所述多个显示荧幕中,位于中间的所述显示荧幕。
CN201910119291.9A 2019-02-18 2019-02-18 多荧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583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9291.9A CN111583781B (zh) 2019-02-18 2019-02-18 多荧幕显示装置
TW108110022A TWI729367B (zh) 2019-02-18 2019-03-22 多螢幕顯示裝置
US16/790,748 US11054553B2 (en) 2019-02-18 2020-02-14 Display apparatus with multi scre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9291.9A CN111583781B (zh) 2019-02-18 2019-02-18 多荧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3781A true CN111583781A (zh) 2020-08-25
CN111583781B CN111583781B (zh) 2022-12-27

Family

ID=7204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9291.9A Active CN111583781B (zh) 2019-02-18 2019-02-18 多荧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4553B2 (zh)
CN (1) CN111583781B (zh)
TW (1) TWI729367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268A (zh) * 2003-12-17 2006-03-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菲涅尔光学元件及其投影式显示装置
US20060145942A1 (en) * 2005-01-06 2006-07-06 Nokia Corporation Extended display device
CN201401701Y (zh) * 2009-05-13 2010-02-10 厦门高卓立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屏的背光源模块结构
TW201039014A (en) * 2009-04-30 2010-11-0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device with multiple display modules
CN102944951A (zh) * 2012-06-26 2013-02-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组合成的显示系统
KR20150064618A (ko) * 2013-12-03 2015-06-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50116218A (ko) * 2014-04-07 2015-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타일드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그 화상 처리 방법
JP2016018108A (ja) * 2014-07-09 2016-02-01 国立大学法人 筑波大学 裸眼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US20180040281A1 (en) * 2016-08-08 2018-02-08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Display apparatus with multi screens and display signal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642050B (zh) * 2017-10-25 2018-11-21 誠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螢幕顯示裝置
CN208256187U (zh) * 2018-06-06 2018-12-18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幕显示装置
CN109036152A (zh) * 2018-09-30 2018-12-18 深圳市眸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屏幕无缝拼接显示的光学系统
CN109143687A (zh) * 2018-09-30 2019-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0982B1 (ko) * 2002-06-17 2008-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경로 이동수단을 가지는 다중표시장치
CN102113041B (zh) * 2008-08-04 2013-05-1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WO2013012360A1 (en) * 2011-07-18 2013-01-24 Volv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element for providing a view point dependent information device and viewpoint dependent information device
KR102145563B1 (ko) * 2013-10-31 2020-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베젤 가림 부재를 가진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569237B (zh) * 2015-11-06 2017-02-0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5448196B (zh) * 2015-12-21 2018-08-17 曹嘉灿 一种消隐边框显示装置及显示器
TWI614533B (zh) * 2016-02-01 2018-02-11 群睿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顯示裝置
TWI652530B (zh) * 2016-05-04 2019-03-0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稜鏡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CN110189630B (zh) * 2018-02-22 2021-11-02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幕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11696446B (zh) * 2019-03-14 2023-08-04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荧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268A (zh) * 2003-12-17 2006-03-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菲涅尔光学元件及其投影式显示装置
US20060145942A1 (en) * 2005-01-06 2006-07-06 Nokia Corporation Extended display device
TW201039014A (en) * 2009-04-30 2010-11-0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device with multiple display modules
US20100277665A1 (en) * 2009-04-30 2010-11-04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ith Multiple Display Modules
CN201401701Y (zh) * 2009-05-13 2010-02-10 厦门高卓立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屏的背光源模块结构
CN102944951A (zh) * 2012-06-26 2013-02-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组合成的显示系统
KR20150064618A (ko) * 2013-12-03 2015-06-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50116218A (ko) * 2014-04-07 2015-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타일드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그 화상 처리 방법
JP2016018108A (ja) * 2014-07-09 2016-02-01 国立大学法人 筑波大学 裸眼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US20180040281A1 (en) * 2016-08-08 2018-02-08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Display apparatus with multi screens and display signal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642050B (zh) * 2017-10-25 2018-11-21 誠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螢幕顯示裝置
CN208256187U (zh) * 2018-06-06 2018-12-18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幕显示装置
CN109036152A (zh) * 2018-09-30 2018-12-18 深圳市眸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屏幕无缝拼接显示的光学系统
CN109143687A (zh) * 2018-09-30 2019-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2514A (zh) 2020-09-01
US11054553B2 (en) 2021-07-06
CN111583781B (zh) 2022-12-27
US20200264347A1 (en) 2020-08-20
TWI729367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9853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48269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minimized non-display region
US804527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1696446B (zh) 多荧幕显示装置
US7081933B2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embossments and backlight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050191026A1 (en) Backlight system
US9668349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U2011314771B2 (en) Backlight unit
US805455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220002755A (ko) 콤팩트한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CN109709634B (zh) 多荧幕显示装置
JP2006024368A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8325106B2 (en) Seamless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panels and a light-pervious hollow tube for twice refracting an emitted light
KR102118909B1 (ko) 광학 구조체 및 표시 장치
US20200233146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7163627A (ja)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981718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594354B (zh) 光学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02319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1583781B (zh) 多荧幕显示装置
JP2007305428A (ja) 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
US9164320B2 (en) Light emitting unit with high light spreading angle,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07294465A (ja)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220299789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115413355A (zh) 一种拼接显示单元和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