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0656B -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0656B
CN111580656B CN202010382034.7A CN202010382034A CN111580656B CN 111580656 B CN111580656 B CN 111580656B CN 202010382034 A CN202010382034 A CN 202010382034A CN 111580656 B CN111580656 B CN 111580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acquired
control instruction
sensing signal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20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0656A (zh
Inventor
梁庆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20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06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0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0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1Emotion or mood input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ensed human body parameters such as pulse, heart rate or beat, temperature of skin, facial expressions, iris, voice pitch,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2Details casings, cabinets or mounting therein for transducers covered by H04R1/02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且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小于第二传感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当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一动作;当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动作。本公开方法采用不同检测距离的传感器对不同距离的用户操作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多种隔空操作方式,丰富用户操控的多样性。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也越来越普及,以智能手表、智能耳机为例,随着技术的进步,对其操控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例如物理按键、触摸操作、按压操作等等。
为满足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需求,同时提高设备的一体性效果,提高防水、防尘的密封性,越来越多的设备取消了物理按键,采用触摸操控。但是无论是物理按键还是触摸操控,均免不了需要用户的手指接触设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某些应用场景下用户难以实现触摸操作,例如湿手脏手时,触摸操作导致操作失灵、污损设备等;再例如在冬天佩戴手套时,触摸操作无法响应;又例如用户手被占用时,难以实现触摸操作,等。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操控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可穿戴设备操作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部分应用场景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一动作;
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动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若是,则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生成对应于所述响应时长的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生成对应于所述响应时长的第二控制指令。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传感器;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可通信连接,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手势识别传感器,其检测端朝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外部,用于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势识别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光感传感器,所述至少两个光感传感器的检测端在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以使用户的触发动作依次触发所述光感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佩戴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激光传感器。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一动作;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动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在用于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判断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在用于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判断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若是,则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在用于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生成对应于所述响应时长的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在用于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生成对应于所述响应时长的第二控制指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用于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并且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小于第二传感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当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当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且未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通过传感器对用户的非接触操作进行检测,实现可穿戴设备的隔空操作,提高设备的操控方式。并且采用两种不同检测距离的传感器对不同距离的用户的隔空操作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多种隔空操作方式,丰富用户操控的多样性。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方法,当检测到用户触发操作时,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从而根据不同的动作方向生成不同的控制指令,进一步增加了用户隔空操作的多样性,实现更多的触发操作。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方法,在检测用户触发动作之前,还包括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通过对设备的佩戴检测,防止在未佩戴状态下的误操作,进一步提高操控精度。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方法,当检测到用户触发操作时,根据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生成对应于该响应时长的控制指令,区分用户在长时间操作和短时间操作,从而进一步增加的用户隔空操作的多样性,实现更多的触发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公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可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可穿戴设备,例如以智能手表、手环为代表的watch类;再例如以AR或VR眼镜、头盔为代表的glass类;又例如以tws耳机、智能头戴式耳麦为代表的耳机类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中,人机交互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物理按键的操作方式,用户通过按压按键实现相应的交互功能,这种方式给用户的反馈感明显,但是物理按键造成整机一体性较差,不利于设备的防水防尘,并且物理按键的操作逻辑较为固定和单一,智能程度较低。
因此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需求,物理按键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触摸操控,例如部分tws耳机,用户通过触摸耳机的相应感应区域实现操控,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一定的智能程度,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某些应用场景下用户难以实现触摸操作,例如湿手脏手时,触摸操作导致操作失灵、污损设备等;再例如在冬天佩戴手套时,触摸操作无法响应;又例如用户手被占用时,难以实现触摸操作,等。
进而,为了弥补上述操控方式的缺陷,在部分可穿戴设备中加入了隔空操作的交互方式,隔空操作是指用户肢体无需接触设备,在与设备保持一定感应距离内即可实现相应操控。但是,本案发明人针对现有的隔空操作研究发现,现有的隔空操控存在操作方式单一的问题,只能实现一定距离的隔空操作,其所能实现的交互非常受限。以tws耳机为例,在实际使用中,tws耳机往往具有多种操控需求,例如“暂停/播放音乐”、“切换上一曲/下一曲”、“接听/挂断”、“开启/关闭降噪”等,目前的隔空操作难以满足众多的操作方式,用户需要在这些操作功能中作出取舍,使得人机交互方式大大受限。
正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本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采用检测距离不同的两个传感器配合,实现更多的隔空交互操控,相较于相同类型的设备,交互方式提升一倍,大大增加了可穿戴设备的操控多样性,提高用户体验。
图1中示出了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的系统结构框图,该系统可应用于上述任一类型的可穿戴设备中。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第一传感器610、以及第二传感器620。
处理器601、存储器602、第一传感器610以及第二传感器620之间通过总线603,建立任意两者之间的可通信连接。
处理器601可以为任何类型,具备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的处理器。其可以执行单线程或者多线程的操作,用于解析指令以执行获取数据、执行逻辑运算功能以及下发运算处理结果等操作。
存储器602可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相对于处理器601远程设置的分布式存储设备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可以具有程序存储区,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供处理器601调用以使处理器601执行一个或者多个方法步骤。
存储器602还可以包括易失性随机存储介质、或者硬盘等存储部分,作为数据存储区,用以存储处理器601下发输出的运算处理结果及数据。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存储器602一方面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601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执行时,处理器601可以执行下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另一方面,存储器602还可对第一传感器610和第二传感器620检测的信号数据进行存储。
第一传感器610和第二传感器620设置在可穿戴设备上,其感应端可设置在设备的壳体表面,从而形成感应区域,用于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用户的触发动作是指可触发传感器信号的用户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手势操作、肢体动作等。例如,传感器为电容传感器时,当用户肢体靠近传感器感应端,感应端即可检测到电容值的变化,从而确定电容传感器检测到感应信号;又例如,传感器为激光传感器时,当用户肢体靠近传感器感应端,感应端的光线被遮挡,从而确定激光传感器检测到感应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传感器类型的不同,获取感应信号的方式也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硬件选取来实现本公开方案,本公开对此不再枚举。
在本公开方案中,第一传感器610的检测距离小于第二传感器620。检测距离是指能够触发传感器的感应端检测信号的物理距离,例如在现有的部分传感器中,电容式传感器可实现对间隔1cm左右的人体电容信号进行检测,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可实现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信号检测,而TOF(Time of Flight)传感器等可以实现几十厘米的信号检测。因此,本公开方案中,只要保证第一传感器610的检测距离比第二传感器620小即可,对传感器本身的类型不进行限制。
例如,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中,第一传感器610可采用电容式传感器,从而对1cm左右的用户手势操作进行检测,第二传感器620可采用激光传感器,实现对几厘米或者更远距离的手势操作进行检测。处理器601根据不同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生成不同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更多形式的交互操作,具体控制方法在下文进行说明,在此先不详述。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备系统还包括有手势识别传感器630,手势识别传感器630同样通过总线603与处理器601建立可通信连接。手势识别传感器630的检测端可设置在设备的表面,从而在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其检测端朝向外部,从而便于识别用户手势操作的滑动方向。通过手势识别传感器630不同的感应信号,处理器601识别用户不同的手势操作,从而生成不同的控制指令,进一步实现更多形式的交互操作,提高用户体验。在下文中对手势识别传感器63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先不详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系统还包括有佩戴传感器640,佩戴传感器640用于检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以智能手表为例,可在手表的表头背面设置例如电容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作为佩戴传感器640,实现设备的佩戴检测。处理器601接收到佩戴传感器640的检测信号,使得设备在佩戴状态下才会实现对应的控制操作,从而避免设备误操作。
图2示出了上述系统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以tws耳机为例。为便于描述,将耳机佩戴在人耳上之后,朝向人体的一侧定义为“内侧”,背离人体的一侧定义为“外侧”,人体站立的竖直方向定义为“上下”,人体站立的前后方向定义为“前后”。
如图2A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610和第二传感器620的感应端设置在耳机的外侧,从而便于用户在佩戴耳机之后对耳机进行操控。可以理解的是,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耳机下方的耳机柄上,也可以设置在耳机上方的壳体上,或者部分设置在下方的耳机柄上部分设置在上方的壳体上,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中,第一传感器610为电容传感器,第二传感器620为激光传感器,电容传感器610用于检测较近距离的用户手势操作等,而当用户手势操作距离耳机较远时,电容传感器610无法检测到感应信号,此时激光传感器620对用户手势操作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容传感器610和激光传感器620两者尽可能靠近的在耳机柄上设置,从而使得用户的手势操作保持在一个较为固定的大概范围即可,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势识别传感器630的检测端同样设置在耳机柄的外侧,从而便于识别用户手势操作的滑动方向。
当然,电容传感器610、激光传感器620以及手势识别传感器630的位置还可以设于设备上任何适于实施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中,可参照图2A所示,手势识别传感器630包括两个光感传感器631、632,两个光感传感器的检测端在耳机柄上前后依次间隔排列。光感传感器可感应环境光的变化,当用户的手势操作是“从前向后”滑动,则位于前端的光感传感器首先感应到光线变化,位于后端的光感传感器后感应到光线变化,反之同理。从而耳机处理器可通过两个光感传感器的感应顺序,判断出手势操作的滑动方向,进而生成不同的控制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光感传感器的数量和设置方式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其他任何适于实施的数量和结构。例如两个光感传感器还可以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从而识别用户“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的手势操作,同理,还可以是任意方向的间隔设置,只要能够实现两个光感传感器的依次触发即可。
光感传感器的数量也可以是任意适于实施的数量,例如三个、或更多的光感传感器依次间隔设置,实现用户在某一方向上手势操作时依次触发即可。更进一步地,多个光感传感器也可在多个方向上间隔设置,例如三个光感传感器在耳机柄的外侧呈“L”型或“△”型布置,上下方向的两个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的手势操作,前后方向的两个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的手势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相应的实施和变形,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L”型或“△”型布置可根据调研用户的佩戴的习惯,保证任意两个光感传感器的连线中,存在与上述定义的上下、前后方向有夹角的连线即可。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手势识别传感器630的实现形式也不局限于上述的多个光感传感器,例如还可采用TOF传感器,通过采集用户的手势操作图像,进而识别手势操作,实现不同的触发动作的识别。TOF传感器采用相关技术中的传感器即可,其工作原理在现有技术中也已公开,本公开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考虑到tws耳机的控制功能一般实现在佩戴状态,例如音乐播放时的“上一曲”、“下一曲”、“暂停”,或者通话时的“接听”、“挂断”等功能,当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下,这些功能的触发会造成用户的使用不便。
因此,参照图2B,本公开的tws耳机还包括佩戴传感器640。佩戴传感器640的检测端设置在耳机的内侧,由于tws耳机在佩戴时,耳机柄一般紧贴于用户的面部,因此将佩戴传感器640设置在耳机柄的内侧,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佩戴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耳机下方的耳机柄上,也可以设置在耳机上方的壳体上,或者部分设置在下方的耳机柄上部分设置在上方的壳体上,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中,进一步考虑到部分tws耳机具有心率检测功能,因此为简化耳机结构,佩戴传感器640采用已有的心率传感器即可实现。在耳机佩戴的同时,心率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心率信号,处理器根据心率信号确定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从而无需再另外增加传感器,简化耳机结构,降低开发成本。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佩戴传感器640也可以采用电容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实现,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图3示出了上述系统的另外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以智能手表或手环为例。为便于描述,将手环佩戴在人体手腕之后,贴近人体的一侧定义为“背面”,背离人体的一侧定义为“正面”。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610和第二传感器620的感应端设置在手环主体的正面上,从而便于用户在佩戴手环之后对手环进行操控。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中,第一传感器610为电容传感器,第二传感器620为激光传感器,电容传感器610用于检测较近距离的用户手势操作等,而当用户手势操作距离手环主体较远时,电容传感器610无法检测到感应信号,此时激光传感器620对用户手势操作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容传感器610和激光传感器620两者尽可能靠近的在手环主体的正面上设置,从而使得用户的手势操作保持在一个较为固定的大概范围即可,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势识别传感器630的检测端同样设置在手环主体的正面上,从而便于识别用户手势操作的滑动方向。
当然,电容传感器610、激光传感器620以及手势识别传感器630的位置还可以设于设备上任何适于实施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可参照图3所示,手势识别传感器630包括两个光感传感器631、632,两个光感传感器的设置及工作原理,完全参照图2实施方式中所述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毫无疑问可以实现,本公开在此不在赘述。
另外,手势识别传感器630的实现形式也不局限于采用多个光感传感器,例如还可采用TOF传感器,通过采集用户的手势操作图像,进而识别手势操作,实现不同的触发动作的识别。TOF传感器采用相关技术中的传感器即可,其工作原理在现有技术中也已公开,本公开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同样考虑到手环的控制功能一般实现在佩戴状态,例如启动或关闭运动模式、查看运动信息等,当手环处于未佩戴状态下,这些功能的触发会造成用户的使用不便。
因此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手环还包括佩戴传感器640。佩戴传感器640的检测端设置在手环主体的背面,从而在手环佩戴在用户手腕时,传感器的检测端紧贴用户手腕,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手环的佩戴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中,由于运动手表或者手环都具有心率检测功能,因此为简化手环结构,佩戴传感器640采用已有的心率传感器即可实现。在手环佩戴的同时,心率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心率信号,处理器根据心率信号确定手环处于佩戴状态。从而无需再另外增加传感器,简化手环结构,降低开发成本。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佩戴传感器640也可以采用电容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实现,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上述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系统及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表现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tws耳机和手环,还可以是其他任何适于实施的表现形式。例如AR或VR眼镜、智能头戴式耳麦、智能服饰、佩饰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图4中示出了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可穿戴设备,可由上述处理器601执行。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包括:
S10、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具体而言,感应信号是指:传感器的感应端响应于用户肢体操作所产生的信号变化。例如,传感器为电容传感器时,当用户肢体靠近传感器感应端,感应端即可检测到电容值的变化,从而该电容值变化的信号即为感应信号;又例如,传感器为激光传感器时,当用户肢体靠近传感器感应端,感应端的光线被遮挡,从而该光线变化的信号即为感应信号。当然,根据传感器类型的不同,感应信号的方式也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应当理解,本公开对此不再枚举。
S20、当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当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具体而言,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当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触发动作时,处理器获取到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当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说明用户的手势操作在较近距离,此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即对应近距离手势操作的控制指令,可穿戴设备根据该控制指令执行第一动作。当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且未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说明用户的手势操作在较远距离,此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即对应远距离手势操作的控制指令,可穿戴设置根据该控制指令执行第二动作。
在一个示例中,可穿戴设备以图2实施方式中的tws耳机为例,用户在对耳机进行操控时,当用户近距离(1cm左右)手势操作时,此时由于用户手势操作位于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因此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感应信号。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传感器的检测距离比第一传感器远,因此在近距离操作下,第二传感器同样会检测到感应信号,处理器同时接收到两个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处理器在判断至少接收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说明用户手势操作处于近距离操控,因此生成近距离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假如近距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为“切换上一曲”,则在本示例中,处理器生成“切换上一曲”的控制指令,从而控制设备播放音乐。
而当用户远距离(大于1cm)手势操作时,此时由于用户的手势操作已经超出了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此时第一传感器无法检测到感应信号。而第二传感器由于检测距离更远,因此此时只有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感应信号。处理器接收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接收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说明用户手势操作处于远距离操控,因此生成远距离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假如远距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为“切换下一曲”,则在本示例中,处理器生成“切换下一曲”的控制指令,从而控制设备暂停音乐播放。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耳机执行对应的动作,两者可实现不同的功能,从而为耳机提供近距离和远距离的两种交互方式。例如对于tws耳机而言,最常用的功能即“切换音乐”和“音量控制”,例如,可通过近距离的交互逻辑实现“切换上一曲”的控制,而通过远距离的交互逻辑实现“切换下一曲”功能;又例如,可通过近距离的交互逻辑实现“音量增加”的控制,而通过远距离的交互逻辑实现“音量减小”的控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还可以是任何适于实施的控制指令,例如控制播放/暂停音乐、开启/关闭降噪、接听/挂断电话、开启智能助手、重播最近的电话号码等指令,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当然,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也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不再赘述。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tws耳机而言,其包括左右耳两个耳机,本公开上述系统可设置在一个耳机上,也可以设置在两个耳机上。当两个耳机均采用本公开上述系统时,两个耳机的隔空操作逻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同样距离的隔空操作,左耳机可对应音乐播放的功能,而右耳机可设置为开启智能助手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对此可以理解,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可知,本公开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传感器对不接触的用户操作进行检测,实现可穿戴设备的隔空操作,提高设备的操控方式。并且采用两种不同检测距离的传感器对不同距离的用户隔空操作进行检测,相当于将设备的可操作性增加一倍,从而实现多种隔空操作方式,丰富用户操控的多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增加设备的可操作性,将相同距离的手势操作进一步进行细分,例如,同样距离下的传感器触发动作,还可通过识别触发动作的方向,实现不同的控制。例如,可通过增加手势识别传感器,识别用户手势操作的滑动方向,当用户手势操作“从前向后”滑动时,处理器可生成“切换下一曲”的控制指令。而当用户手势操作“从后向前”滑动时,处理器可对应生成“切换上一曲”的控制指令。当用户手势操作“从下向上”滑动时,处理器可生成“音量加”的控制指令。而当用户手势操作“从上向下”滑动时,处理器可对应生成“音量减”的控制指令。当然,手势方向还可以是其他方向,手势操作对应的功能也可替换为其他功能,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来说,图5中示出了一种通过识别用户触发动作方向来实现本公开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可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可穿戴设备,为便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可穿戴设备依旧以图2中的tws耳机为例。本公开方法包括:
S10、获取佩戴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具体而言,佩戴传感器用于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其可采用例如电容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通过检测到的感应信号,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中,佩戴传感器采用心率传感器,在耳机佩戴的同时,心率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心率信号,处理器根据心率信号确定耳机处于佩戴状态。而当耳机摘下时,心率传感器检测不到人体心率信号,处理器确定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
S20、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若是,执行步骤S30。若否,返回步骤S10。
在一个示例中,佩戴传感器采用心率传感器,根据心率信号判断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若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则执行步骤S30。若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为避免耳机在未佩戴时的误操作,则返回上述步骤S10。
S30、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中,如图2所示,第一传感器610可采用电容传感器,第二传感器620采用激光传感器,两者的感应端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从而处理器获取到感应信号。
S40、判断是否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50。若否,则执行步骤S70。
具体而言,第一传感器为近距离检测的电容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为激光传感器,由于激光传感器检测距离比电容传感器远,因此无论用户近距离操作还是远距离操作,激光传感器均会检测到感应信号。然后电容传感器则只能检测到用户近距离操作的感应信号,因此当电容传感器检测到感应信号时,一定表示用户为近距离操作。
因此,处理器首先判断是否获取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若是,则说明用户为近距离手势操作,执行步骤S50。若否,则说明用户没有近距离手势操作,需要进一步判断远距离的激光传感器的信号,执行步骤S70。
S50、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
具体而言,可通过前述的多种方式对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进行识别,例如图2所示的两个或多个光感传感器;又例如采用TOF传感器等。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图2所示的两个光感传感器实现用户的手势操作方向识别。当用户从前向后滑动时,位于耳机前后方向的两个光感传感器依次被触发,处理器根据两个光感传感器的触发顺序,判断出用户的手势操作为从前向后。而当用户手势操作从后向前滑动时,位于耳机前后方向的两个光感传感器反向依次被触发,处理器根据两个光感传感器的触发顺序,判断出用户的手势操作为从后向前。
S60、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个示例中,当处理器识别用户的手势操作为从前向后时,生成“切换下一曲”的控制指令。当处理器识别用户的手势操作为从后向前时,对应生成“切换上一曲”的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用户触发操作时,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从而根据不同的动作方向生成不同的控制指令,进一步丰富了用户隔空操作的多样性,实现更多的触发操作。
S70、判断是否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80。若否,则返回步骤S30。
具体而言,当处理器未接收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至少可以说明用户没有在较近距离操控耳机,而当激光传感器同样未检测到感应信号时,则说明用户同样没有在远距离操控耳机,此时说明用户没有对耳机进行触发操作,返回步骤S30,继续检测感应信号。
而当激光传感器检测到感应信号时,说明用户对耳机进行了触发操作,同时结合电容传感器未检测到感应信号可知,用户的触发操作位于电容传感器检测距离之外,即用户在较远的距离进行触控操作,执行步骤S80。
S80、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
具体而言,可通过前述的多种方式对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进行识别,例如图2所示的两个或多个光感传感器;又例如采用TOF传感器等。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图2所示的两个光感传感器实现用户的手势操作方向识别。当用户从前向后滑动时,位于耳机前后方向的两个光感传感器依次被触发,处理器根据两个光感传感器的触发顺序,判断出用户的手势操作为从前向后。而当用户手势操作从后向前滑动时,位于耳机前后方向的两个光感传感器反向依次被触发,处理器根据两个光感传感器的触发顺序,判断出用户的手势操作为从后向前。
S90、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
在一个示例中,当处理器识别用户的手势操作为从前向后时,生成“音量增大”的控制指令。当处理器识别用户的手势操作为从后向前时,对应生成“音量减小”的控制指令。
通过上述可知,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可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当检测到用户触发操作时,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从而根据不同的动作方向生成不同的控制指令,进一步丰富了用户隔空操作的多样性,实现更多的触发操作。
值得说明的是,在步骤S50和S80中,通过手势识别传感器识别用户触发动作的方向,利用触发动作的方向与第一、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结合,从而可根据用户在不同距离下的不同手势方向来生成不同的控制指令。
在一个示例中,手势识别传感器可以响应于第一、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从而启动手势识别检测。例如,当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感应信号时,手势识别传感器启动检测,进而对用户触发动作方向进行识别。
在另一个示例中,手势识别传感器也可以单独对用户触发动作方向进行检测,即,手势识别传感器持续检测用户触发动作方向,无需响应于第一、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在于利用手势传感器与第一、第二传感器结合,从而将远、近距离下的控制指令进一步根据手势方向进行细分,可以实现更多的控制,对于手势传感器与第一、第二传感器的响应关系无需限定。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并实施,对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区别于图5中识别手势操作方向的实施方式,而是利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来实现更多的隔空操作功能。例如,同样距离下的传感器触发动作,可通过处理器统计触发动作的响应时长,当触发动作的响应时长为0.5秒时,处理器可生成“切换下一曲”的控制指令。而当触发动作的响应时长为1秒时,处理器可生成“切换上一曲”的控制指令。当然,不同控制指令对应的响应时长还可以是其他时长,控制指令对应的功能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功能,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来说,图6中示出了一种通过用户触发动作的响应时长来实现本公开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依旧以图2中的tws耳机为例。本公开方法包括:
S10、获取获取佩戴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S20、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若是,执行步骤S30。若否,返回步骤S10。
S30、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S40、判断是否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51。若否,则执行步骤S70。
具体而言,步骤S10~S40参见图5实施方式中描述即可,对此不再赘述。
S51、获取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传感器可进行周期性采样,从而处理器可统计感应信号的周期采样次数,进而确定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
举例来说,当用户肢体短时间靠近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周期采样次数为三次,从而处理器确定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为T1,T1代表用户的触发动作为短时间操作。
而当用户肢体长时间靠近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周期采样次数达到六次,从而处理器确定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为T2,T2代表用户的触发动作为长时间操作。
当然,还可以根据时长对用户触发操作进一步细分,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设备需要及时响应用户的触发动作,因此对响应时长的操作细分越多,用户的学习成本也会越高,并且误操作的可能性也会增多。因此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响应时长可划分为“短时间触发”和“长时间触发”两类。
S61、处理器生成与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具体而言,处理器可根据不同响应时长的感应信号生成不同的第一控制指令。以步骤S51中示例为例,假设用户的短时间操作所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为“切换上一曲”,用户的长时间操作所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为“切换下一曲”。则,
当处理器确定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为T1时,则可生成控制指令“切换上一曲”;而当处理器确定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为T2时,则可生成控制指令“切换上一曲”。进而可根据控制指令来控制设备执行相应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用户触发动作时,根据用户触发动作的响应时长来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进一步丰富了用户隔空操作的多样性,实现更多的触发操作。
S70、判断是否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81。若否,则返回步骤S30。
具体而言,本步骤参见图5实施方式描述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S81、获取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
S91、处理器生成与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
具体而言,在步骤S81~S91中,未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而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则表示用户的触发动作为远距离操作,在此同样对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进行细分。
其具体的过程与上述步骤S51~S61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毫无疑问可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可知,本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用户触发动作时,根据用户触发动作的响应时长来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进一步丰富了用户隔空操作的多样性,实现更多的触发操作。
图7中示出了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控制装置的示意图,该控制装置可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处理模块20,用于当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一动作;当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动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0在用于当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判断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在用于当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判断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若是,则执行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0在用于当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根据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生成对应于响应时长的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0在用于当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根据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生成对应于响应时长的第二控制指令。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公开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手势识别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手势识别传感器包括多个光感传感器,多个光感传感器的检测端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至少两个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一动作;
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动作;
所述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通过所述多个光感传感器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通过所述多个光感传感器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若是,则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生成对应于所述响应时长的第一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响应时长,生成对应于所述响应时长的第二控制指令。
5.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手势识别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手势识别传感器包括多个光感传感器,多个光感传感器的检测端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至少两个方向上间隔设置;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可通信连接,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佩戴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电容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激光传感器。
8.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手势识别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发动作,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手势识别传感器包括多个光感传感器,多个光感传感器的检测端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至少两个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一动作;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动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通过所述多个光感传感器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当获取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且未获取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时,通过所述多个光感传感器识别用户的触发动作的方向,生成与触发动作的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82034.7A 2020-05-08 2020-05-08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Active CN111580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2034.7A CN111580656B (zh) 2020-05-08 2020-05-08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2034.7A CN111580656B (zh) 2020-05-08 2020-05-08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656A CN111580656A (zh) 2020-08-25
CN111580656B true CN111580656B (zh) 2023-07-18

Family

ID=7212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2034.7A Active CN111580656B (zh) 2020-05-08 2020-05-08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06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3180B (zh) * 2020-10-30 2022-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电路、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47526B (zh) * 2021-07-08 2022-11-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的音效调节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9539A (zh) * 2019-04-02 2019-08-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控制方法、穿戴式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1990B (zh) * 2008-05-13 2011-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可穿戴式指点装置、方法
GB2498299B (en) * 2010-10-22 2019-08-14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Evaluating an input relative to a display
US9977507B2 (en) * 2013-03-14 2018-05-22 Eyesight Mobile Technologie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ximity sensor and image sensor based gesture detection
EP3486747A1 (en) * 2016-07-29 2019-05-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Gesture input method for wearable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CN205941703U (zh) * 2016-07-29 2017-02-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EP4145254A1 (en) * 2017-06-09 2023-03-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Wearable device enabling multi-finger gestures
US10845040B2 (en) * 2017-09-20 2020-11-24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Desk lamp
CN108334201A (zh) * 2018-02-26 2018-07-27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交互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701396A (zh) * 2018-09-10 2022-07-05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托盘伸出定位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9539A (zh) * 2019-04-02 2019-08-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控制方法、穿戴式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ngzhan Gu ; Jaime Lien;.A Two-Tone Radar Sensor for Concurrent Detection of Absolute Distance and Relative Movement for Gesture Sensing.《IEEE Sensors Letters》.2017,第1-4页. *
可穿戴设备中手势交互的设计原则;曾丽霞;蒋晓;戴传庆;;包装工程(第20期);第135-138、15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656A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12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between multiple gesture recognition systems
EP3387628B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terfacing with a user and/or external apparatus by stationary state detection
US20220319520A1 (en) Voice interaction wakeup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medium based on mouth-covering action recognition
KR102489212B1 (ko) 표면 제스처 입력을 위한 손 착용 디바이스
CN111580656B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US2016003699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tatic electric field sensor and related method
KR20150091322A (ko) 아이웨어 상에서의 멀티 터치 상호작용 기법
JP2015090547A (ja) 情報入力装置及び情報入力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N102890608A (zh) 终端及终端的锁屏唤醒方法和装置
CN112650405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00050235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지능형 인터랙션 방법
US11029753B2 (e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 and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method
US20170004702A1 (en) Electronic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WO2017107813A1 (zh) 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智能设备、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2183717U (zh) 耳机盒与耳机套件
WO2020244401A1 (zh) 基于靠近嘴部检测的语音输入唤醒装置、方法和介质
US2020034155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30076068A1 (en) Systems for interpreting a digit-to-digit gesture by a user differently based on roll values of a wrist-wearable device worn by the use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11176370A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76422B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01101B (zh) 穿戴式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穿戴式设备
CN111669678A (zh) 一种真无线耳机音量调节装置及方法
CN112068721A (zh) 触控信号响应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40184361A1 (en) Wearabl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trol an ear-worn device
KR101403845B1 (ko) 영상 정보를 이용한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