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0651B -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0651B
CN111580651B CN202010364662.2A CN202010364662A CN111580651B CN 111580651 B CN111580651 B CN 111580651B CN 202010364662 A CN202010364662 A CN 202010364662A CN 111580651 B CN111580651 B CN 111580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tate
current
fatigue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46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0651A (zh
Inventor
靳晨
方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Pudong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Pudong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Pudong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3646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0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0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终端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所述当前状态包括疲劳状态和/或睡眠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和所述程序类别,调整所述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使得终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状态自动调整运行状态的优点。

Description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已成了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涵盖通讯、娱乐、教育、办公等应用。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人们在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时,容易产生困倦感,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而终端设备却始终保持运行状态,直至电量耗尽。浪费电力资源的同时,屏幕的亮光和声效还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使得终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状态自动调整运行状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所述当前状态包括疲劳状态和/或睡眠状态;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和所述程序类别,调整所述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前述的终端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终端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和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从而判断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和当前运行的程序类别是否适配。例如学习类软件与终端使用者的疲劳状态或睡眠状态是明显不适配的。根据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和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调整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从而使终端可以根据终端使用者的使用状态自行调整运行状态,提升终端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另外,还包括: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和所述程序类别,调整与所述终端通信连接的其它终端的运行状态。通过对与终端通信连接的其它终端的运行状态的调整,使得其它终端的运行状态与终端使用者的使用状态适配,进一步的提升终端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另外,所述当前状态包括所述疲劳状态,所述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具体包括:预存所述终端使用者处于所述疲劳状态时的多个眼睛闭合时间比率PERCLOS值、形成疲劳PERCLOS值集;获取所述终端使用者在当前时刻的PERCLOS值作为当前PERCLOS值;根据所述当前PERCLOS值和所述疲劳PERCLOS值集,获取所述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根据终端使用者的当前PERCLOS值,可以有效的判断终端使用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保证终端使用者的使用状态的判定精准度,从而确保对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调整的精准度,进一步的提升终端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另外,所述预存所述终端使用者处于所述疲劳状态时的多个PERCLOS值、形成疲劳PERCLOS值集,具体包括:记录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未被使用的多个时间段作为多个未使用时间段;设置时长最长的所述未使用时间段为所述终端使用者的睡眠时间段;设置所述睡眠时间段前、具有第二预设时长的使用时间段为疲劳时间段;获取并存储取终端使用者在所述疲劳时间段内的PERCLOS值、形成所述疲劳PERCLOS值集。
另外,所述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具体包括:控制所述终端的摄像设备采集自当前时刻起、具有第三预设时长的实景视频;根据所述实景视频计算PERCLOS值;根据所述PERCLOS值获取所述当前状态。
另外,所述根据所述实景视频计算PERCLOS值,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实景视频内所述终端使用者处于闭眼状态的视频帧的帧数作为目标帧数;计算所述目标帧数与所述实景视频的总帧数的比值作为所述PERCLOS值。
另外,所述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具体包括:控制所述终端的摄像设备采集自当前时刻起、具有第三预设时长的实景视频;判断所述实景视频内是否存在所述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若所述实景视频内不存在所述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根据所述终端在所述当前时刻前最近一次采集到的所述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计算PERCLOS值;若所述实景视频内存在所述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根据所述面部特征计算所述PERCLOS值;根据所述PERCLOS值预测或计算以获取所述当前状态。实景视频内不存在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时,根据终端在当前时刻前最近一次采集到的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计算PERCLOS值,从而保证在终端无法采集到终端使用者的当前图像时,也可以对终端的运行状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检测用户状态时需要实时采集该用户的当前脸部特征,进一步的提升终端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另外,所述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类别前,还包括:获取所述终端的连续使用时长;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具体包括:当所述使用时长大于预设阈值时,获取所述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类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中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
在本步骤中,预先对终端中可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将应用程序分为办公类、休闲类和学习类等多种类别。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将应用程序分为办公类、休闲类和学习类等多种类别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具体的分类方法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限定,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将应用程序进行其它的标准的分类,例如将应用程序分为儿童类和家长类等,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步骤S102: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
在本步骤中,预先对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进行分类。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将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分为清醒状态、疲劳状态和睡眠状态三种。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将将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分为清醒状态、疲劳状态和睡眠状态三种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具体的当前状态分类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限定,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将应用程序进行其它的标准的分类,例如将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分类为儿童使用状态和家长使用状态等等,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前状态包括疲劳状态。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的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01:预存终端使用者处于疲劳状态时的多个眼睛闭合时间比率PERCLOS值、形成疲劳PERCLOS值集。
在本步骤中,预先记录一段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未被使用的多个时间段作为未使用时间段。例如,记录一天内终端未被使用的多个时间段作为未使用时间段。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多个未使用时间段内时长最长的未使用时间段为终端使用者的睡眠时间段,设置睡眠时间段前、具有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段为疲劳时间段。例如,在一天内记录多个不同时长的未使用时间段,定义其中时长最长的未使用时间段为睡眠时间段,睡眠时间段之前的十分钟长的时间段为疲劳时间段。终端使用者在疲劳时间段内即为疲劳状态。获取终端使用者在疲劳时间段内的PERCLOS值、形成疲劳PERCLOS值集并存储在终端设备中,作为判断终端使用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的比照基准。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记录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未被使用的多个时间段的同时,采集终端使用者的面部信息的实景视频,终端使用者在疲劳时间段内的PERCLOS值通过与疲劳时间段对应的终端使用者的实景视频内的面部信息计算得到。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PERCLOS值的具体公式为:
其中,f为PERCLOS值。即获取实景视频内终端使用者处于闭眼状态的视频帧的帧数作为目标帧数,获取实景视频的图像总帧数,计算目标帧数和图像总帧数的比值即为PERCLOS值。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仅为本实施方式中计算PERCLOS值的一种示例性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限定,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PERCLOS值也可以通过计算实景视频内人眼一个睁开-闭合-睁开的周期内的时长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PERCLOS值;
t1为人眼正常状态时的初始时刻,即人眼张开程度为80%的时刻;
t2为人眼在闭合过程中,人眼张开程度为20%的时刻;
t3为人眼在完全闭合后再张开过程中,人眼张开程度达到20%的时刻;
t4为人眼完成了一次眨眼过程,恢复到正常的张开状态时的时刻。
步骤S202:获取终端使用者在当前时刻的PERCLOS值作为当前PERCLOS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终端的摄像设备采集自当前时刻起、具有第三预设时长的实景视频;根据实景视频计算当前时刻的PERCLOS值。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中根据实景视频计算PERCLOS值的具体计算方法与步骤S201内计算实景视频的所述PERCLOS值大致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首先判断实景视频内是否存在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当实景视频内存在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时,根据实景视频计算PERCLOS值;当实景视频内不存在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时,可以是根据终端在当前时刻前最近一次采集到的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计算PERCLOS值。当实景视频内不存在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时,根据终端在当前时刻前最近一次采集到的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计算PERCLOS值,从而可以在终端采集不到终端使用者当前的面部特征时,也可以对应用程序进行调整,提升终端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此外,当实景视频内不存在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时,据终端在当前时刻前最近一次采集到的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计算PERCLOS值,预测终端使用者当前的状态。示例性的,若终端在当前时刻前最近一次采集到的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计算PERCLOS值为疲劳状态,且终端持续一段时间未被操作,则判断用户当前为睡眠状态。
步骤S203:根据当前PERCLOS值和疲劳PERCLOS值集,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当前PERCLOS值和疲劳PERCLOS值集内存储的疲劳PERCLOS值进行对比,判断当前PERCLOS值是否属于疲劳PERCLOS值集,如果当前PERCLOS值属于疲劳PERCLOS值集,则获取的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为疲劳状态,如果当前PERCLOS值不属于疲劳PERCLOS值集,则获取的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为清醒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对当前PERCLOS值和疲劳PERCLOS值进行模糊比对,例如,若当前PERCLOS值达到疲劳PERCLOS值的80%时,认定当前用户处于疲劳状态。
步骤S103:根据当前状态和程序类别,调整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和终端当前运行的程序类别后,调整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至与当前状态适配。例如,在检测到终端当前运行的程序类别为学习类程序,终端使用者当前的使用状态为疲劳状态时,可以提升应用程序的音量或转换学习内容,从而让终端使用者更清醒。如检测到当前运行的程序为休闲类程序,终端使用者当前的使用状态为疲劳状态时,可以调低休闲类程序的音量,降低终端的屏幕亮度,从而让终端使用者有更好的睡眠环境等。可以理解的是,前述仅为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具体的举例说明,并不够成限定,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其它形式,例如通过终端使用者预先的设定进行调整等,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可以理解的是,前述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应用举例,并不构成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和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从而判断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和当前运行的程序类别是否适配。例如学习类软件与终端使用者的疲劳状态或睡眠状态是明显不适配的。根据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和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调整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从而使终端可以根据终端使用者的使用状态自行调整运行状态,提升终端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调节与终端通信连接的其它终端的运行状态。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
步骤S302: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
步骤S303:根据当前状态和程序类别,调整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3大致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具体可以参照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具体说明。
步骤S304:根据当前状态和程序类别,调整与终端通信连接的其它终端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和终端当前运行的程序类别,调整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至与当前状态适配后,还可以调整与终端通信连接的其它终端的运行状态,从而让终端使用者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例如,在检测到终端当前运行的程序类别为学习类程序,终端使用者当前的使用状态为疲劳状态时,可以提升与当前终端通信连接的警铃类终端发出警示音,从而让终端使用者更清醒。如检测到当前运行的程序为休闲类程序,终端使用者当前的使用状态为疲劳状态时,可以调节与当前终端通信连接的空调器调低风俗、电灯控制终端关闭环境灯光等,从而让终端使用者有更好的睡眠环境。可以理解的是,前述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应用举例,并不构成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在保留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技术效果的同时,通过调节与终端通信连接的其它终端的运行状态,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终端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获取终端的连续使用时长的步骤。具体步骤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获取终端的连续使用时长,当连续使用时长大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402。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终端此次运行开始的时刻,并通过计算,获取终端的连续使用时长。
步骤S402: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
步骤S403: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
步骤S404:根据当前状态和程序类别,调整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402至步骤S404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3大致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具体可以参照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具体说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在保留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部技术效果的同时,通过对终端连续使用时长的判断,防止终端刚开始运行就被调整运行状态或关闭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提升终端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如图5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5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502;其中,存储器5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501能够执行如上述终端控制方法。
其中,存储器502和处理器501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5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501。
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502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
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所述当前状态包括疲劳状态和/或睡眠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和所述程序类别,调整所述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
其中,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和所述程序类别,调整所述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包括:在检测到终端当前运行的程序类别为学习类程序,终端使用者当前的使用状态为疲劳状态时,可以提升应用程序的音量或转换学习内容,从而让终端使用者更清醒;检测到当前运行的程序为休闲类程序,终端使用者当前的使用状态为疲劳状态时,可以调低休闲类程序的音量,降低终端的屏幕亮度,从而让终端使用者有更好的睡眠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和所述程序类别,调整与所述终端通信连接的其它终端的运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状态包括所述疲劳状态,所述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具体包括:
预存所述终端使用者处于所述疲劳状态时的多个眼睛闭合时间比率PERCLOS值、形成疲劳PERCLOS值集;
获取所述终端使用者在当前时刻的PERCLOS值作为当前PERCLOS值;
根据所述当前PERCLOS值和所述疲劳PERCLOS值集,获取所述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存所述终端使用者处于所述疲劳状态时的多个PERCLOS值、形成疲劳PERCLOS值集,具体包括:
记录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未被使用的多个时间段作为多个未使用时间段;
设置时长最长的所述未使用时间段为所述终端使用者的睡眠时间段;
设置所述睡眠时间段前、具有第二预设时长的使用时间段为疲劳时间段;
获取并存储取终端使用者在所述疲劳时间段内的PERCLOS值、形成所述疲劳PERCLOS值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终端的摄像设备采集自当前时刻起、具有第三预设时长的实景视频;
根据所述实景视频计算PERCLOS值;
根据所述PERCLOS值获取所述当前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景视频计算PERCLOS值,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实景视频内所述终端使用者处于闭眼状态的视频帧的帧数作为目标帧数;
计算所述目标帧数与所述实景视频的总帧数的比值作为所述PERCLOS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使用者的当前状态,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终端的摄像设备采集自当前时刻起、具有第三预设时长的实景视频;
判断所述实景视频内是否存在所述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
若所述实景视频内不存在所述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根据所述终端在所述当前时刻前最近一次采集到的所述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计算PERCLOS值;
若所述实景视频内存在所述终端使用者的面部特征,根据所述面部特征计算所述PERCLOS值;
根据所述PERCLOS值预测或计算以获取所述当前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类别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连续使用时长;
获取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别,具体包括:
当所述使用时长大于预设阈值时,获取所述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类别。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
CN202010364662.2A 2020-04-30 2020-04-30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80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4662.2A CN111580651B (zh) 2020-04-30 2020-04-30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4662.2A CN111580651B (zh) 2020-04-30 2020-04-30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651A CN111580651A (zh) 2020-08-25
CN111580651B true CN111580651B (zh) 2023-12-15

Family

ID=72126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4662.2A Active CN111580651B (zh) 2020-04-30 2020-04-30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065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2613A (zh) * 2015-11-26 2016-04-20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检测眼睛疲劳的方法
CN105528228A (zh) * 2015-12-07 2016-04-2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关闭应用程序的装置和方法
CN107066279A (zh) * 2017-04-26 2017-08-18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晚睡终结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7563346A (zh) * 2017-09-20 2018-01-09 南京栎树交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眼图像处理实现驾驶员疲劳判别的方法
CN107734617A (zh) * 2017-10-3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关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459806A (zh) * 2018-03-30 2018-08-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00809A (zh) * 2018-04-25 2018-09-28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
CN108670260A (zh) * 2018-03-09 2018-10-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疲劳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2613A (zh) * 2015-11-26 2016-04-20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检测眼睛疲劳的方法
CN105528228A (zh) * 2015-12-07 2016-04-2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关闭应用程序的装置和方法
CN107066279A (zh) * 2017-04-26 2017-08-18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晚睡终结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7563346A (zh) * 2017-09-20 2018-01-09 南京栎树交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眼图像处理实现驾驶员疲劳判别的方法
CN107734617A (zh) * 2017-10-3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关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670260A (zh) * 2018-03-09 2018-10-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疲劳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59806A (zh) * 2018-03-30 2018-08-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00809A (zh) * 2018-04-25 2018-09-28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651A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9669B (zh) 一种智能家居动态决策方法、装置和服务终端
CN103902046A (zh) 智能提醒方法和终端
CN109284080B (zh) 音效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8900850B (zh) 一种直播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
US11031008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CN104039040A (zh) 智能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53418B (zh) 终端、终端控制方法和终端控制装置
CN111505946B (zh) 设备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12069949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婴儿睡眠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6126510A (zh) 基于多设备提供服务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9143882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392320B1 (en) Adaptive battery life enhancer
CN106375809B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54957B (zh) 悬浮窗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253147A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80651B (zh)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85059B (zh) 一种提醒用户的方法、装置
CN107861391A (zh) 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家电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095637B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3660512B (zh) 音频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50627A (zh) 一种无线充电分离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123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
WO2020103080A1 (zh)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9208A (zh) 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16632A (zh) 一种电池电量管理方法及智能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