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9920A - 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9920A
CN111579920A CN202010304301.9A CN202010304301A CN111579920A CN 111579920 A CN111579920 A CN 111579920A CN 202010304301 A CN202010304301 A CN 202010304301A CN 111579920 A CN111579920 A CN 111579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urrent
module
direct curren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43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法强
黄强华
王新雨
董广荣
周坤
董晓乐
陈烁杭
袁汉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43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99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9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9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6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e. with interconnected condu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8Testing of lines, cables or condu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应用于配电线路。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包括直流电源、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电流采集模组和控制模组。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所述电流采集模组和所述控制模组均连接。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集模组连接,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流采集模组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在检测时无需断开设置在所述配电线路上的电压互感器,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电线路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配电网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通常配电网运行前,需要对配电线路进行故障排查,以保证配电线路符合规范,能够安全运行。
传统技术中,对配电线路故障的排查大多采用检测装置加人工巡线视察结合的方式。采用的检测装置有绝缘摇表和直流试送仪。使用绝缘摇表检测时,会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使得检测不准确。使用直流试送仪检测时能够避免气候环境的影响,但是在检测前需要先断开设置在配电线路上的电压互感器,这样会降低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检测装置,应用于配电线路,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包括:
直流电源;
高压直流产生模组,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用于产生高压直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
电流采集模组,与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的电流信息;
控制模组,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控制端、所述电流采集模组和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和所述电流采集模组的工作,并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高压交流产生模组,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所述控制模组用于控制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产生高压交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
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固定端与所述电流采集模组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切换端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的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包括:
变频电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变频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第一切换端连接,所述变频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所述变频电路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改变所述交流电的频率,得到低压第一交流电;
高频升压电路,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用于将所述低压第一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第二交流电。
整流倍压电路,所述整流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倍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所述整流倍压电路用于将所述高压第二交流电转换为所述高压直流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倍压电路包括: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正极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整流二极管,所述电容器的负极与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负极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与所述配电线路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还包括:
直流电压采集电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倍压电路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的电压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包括:
逆变电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切换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励磁变压器,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所述高压交流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电路包括:
电抗器,所述电抗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分压器,所述分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器与所述配电线路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压器包括: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显示模组,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对所述配电线路进行故障检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直流电源为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所述电流采集模组和所述控制模组提供直流电;
通过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产生所述高压直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
通过所述电流采集模组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的所述电流信息;
所述控制模组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高压交流产生模组和切换开关,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接通,以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在输入所述高压直流电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判断;
或,将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切换端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接通,以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在输入所述高压交流电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判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包括直流电源、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电流采集模组和控制模组。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集模组连接。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流采集模组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故障检测装置通过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将所述高压直流电直接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根据所述电流采集模组采集的所述电流信息既可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的故障检测。在检测时无需断开配电线路上的电压互感器,能够节省断开设置在所述配电线路上的电压互感器的工作量,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不同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故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压交流产生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例如
附图标记说明:
10、故障检测装置;
20、配电线路;
100、直流电源;
200、高压直流产生模组;
210、变频电路;
220、高频升压电路;
230、整流倍压电路;
231、电容器;
232、整流二极管;
300、电流采集模组;
400、控制模组;
500、高压交流产生模组;
510、逆变电路;
520、励磁变压器;
530、谐振电路;
531、电抗器;
532、分压器;
501、第一电容;
502、第二电容;
600、切换开关;
700、直流电压采集电路;
800、显示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检测装置,应用于配电线路,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可以检测所述配电线路中是否存在故障,其中,所述配电线路的故障可以是所述配电线路是否存在漏电现象,也可以是所述配电线路的绝缘是否能够达到供电要求等。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检测装置10。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包括直流电源100、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电流采集模组300和控制模组400。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
所述直流电源100用于提供直流电。所述直流电源100可以是蓄电池,例如:铅蓄电池、镍铁蓄电池和镍镉蓄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直流电源100的种类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与所述直流电源100连接。所述直流电源100可以向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提供所述直流电。并且,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20连接。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用于产生高压直流电,并将所述高压直流电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20。其中,所述高压直流电的电压值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例如,所述高压直流电的电压值可以为10KV。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可以将所述直流电源100提供的所述直流电压经过处理,得到所述高压直流电。并且,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可以将所述高压直流电输送给所述配电线路20。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具体组成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与所述直流电源100和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100用于向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提供所述直流电。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用于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电流信息。在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向所述配电线路20输送所述高压直流电时,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采集所述直流电源100为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提供的所述电流信息。所述直流电源100为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提供的所述电流信息与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电流信息相等。其中,所述电流信息是指电流值的大小。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可以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可以包括电流采集电路和过电流保护电路。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电流信息,所述过电流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流信息超过最大电流值时对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进行保护。其中,所述最大电流值可以由工作人员预先设置。所述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置可以对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进行保护,能够提高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本实施例对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的具体组成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所述控制模组400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控制端、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和所述直流电源100连接。所述直流电源100用于向所述控制模组400提供所述直流电。所述控制模组400用于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和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的工作,既,所述控制模组400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产生所述高压直流电,所述控制模组400控制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采集所述电流信息,并将所述电流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模组400。所述控制模组400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是否存在故障。若所述配电线路20存在故障,则需要所述直流电源100提供的电流就会增多,因此,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可以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是否存在故障。所述控制模组400将所述电流信息与预设电流值进行对比,若所述电流信息大于所述预设电流值,则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存在故障;若所述电流信息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电流值,则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不存在故障。其中,所述预设电流值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所述控制模组400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微处理芯片、单片机或其他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工业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所述控制模组400、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和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可以组成一个回路。所述控制模组400、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和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之间的连接均是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源100通过向所述控制模组400供电,可以间接的向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和所述电源采集模组200供电。
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开始检测时,通过所述直流电源100向所述控制模组400提供所述直流电。所述控制模组400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产生所述高压直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20。通过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电流信息,所述控制模组400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是否存在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包括直流电源100、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电流采集模组300和控制模组400。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20连接,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连接。所述控制模组400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通过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将所述高压直流电直接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20,根据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采集的所述电流信息即可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20故障的检测。在检测时无需断开配电线路20上的电压互感器,能够节省断开设置在所述配电线路20上的电压互感器的工作量,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设置在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输入端,与传统的在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输出端设置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相比,在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输入端检测能够减少其他模组的干扰,从而能够提高采集精确度。并且,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无需设置其他抗干扰组件,能够降低成本。
请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还包括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可以包括输出端、输入端和控制端。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与所述直流电源100连接。所述直流电源100可以向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提供所述直流电。所述直流电源100可以直接向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提供所述直流电,也可以通过所述控制模组400间接的向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提供所述直流电。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20连接,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组400连接。所述控制模组400用于控制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产生高压交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20。其中,所述高压交流电的电压值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本实施例对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的具体组成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所述切换开关600包括固定端、第一切换端和第二切换端。所述切换开关600的固定端与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连接,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二切换端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切换开关600的固定端可以与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的输出端连接。若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的输入端接通,则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和所述控制模组400形成回路,能够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20在输入所述高压直流电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判断。若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二切换端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500的输入端接通,则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和所述控制模组400形成回路,能够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20在输入所述高压交流电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判断。本实施例对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种类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开关600通过在所述第一切换端和所述第二切换端之间的切换,可以选择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或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既能够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20在所述高压直流电下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也能够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20在所述高压交流电下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提高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的实用性。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包括变频电路210、高频升压电路220和整流倍压电路230。所述变频电路210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高平升压电路220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整流倍压电路230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变频电路210与所述直流电源100连接。所述直流电源100可以直接向所述变频电路210提供所述直流电,也可以通过所述控制模组400间接的向所述变频电路210提供所述直流电。所述变频电路210的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600第一切换端电连接,所述变频电路210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组400连接。所述变频电路210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改变所述交流电的频率,得到低压第一交流电。所述变频电路210中包括MOS管,所述控制模组400通过控制MOS管导通的频率和时间,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改变所述交流电的频率。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变频电路210可以包括逆变单元和变频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和所述变频单元连接。所述逆变单元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变频单元用于改变所述交流电的频率。本实施例对所述变频电路210的种类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的输入端与所述变频电路2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用于将所述低压第一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第二交流电。所述变频电路210改变所述交流电的频率是为了匹配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的频率,则所述变频电路210对所述交流电的频率的改变可以根据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的频率进行改变,既,所述低压第一交流电的频率要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的频率相同。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可以提高所述低压第一交流电的电压,从而得到所述高压第二交流电。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是高频升压变压器,所述高频升压变压器应用PWM脉宽调制技术和功率IGBT器件。所述高频升压变压器将原边输入端的所述低压第一交流电通过电磁场感应到副边输出端输出,并通过原边和副边的线圈扎数将所述低压第一交流电转换为所述高压第二交流电。本实施例对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的具体组成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所述整流倍压电路230的输入端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倍压电路23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20连接,所述整流倍压电路230用于将所述高压第二交流电转换为所述高压直流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倍压电路230包括电容器231和整流二极管232。所述电容器231的正极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器231的负极与所述整流二极管232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232负极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2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232与所述配电线路20并联。所述整流倍压电路230是利用所述整流二极管232和整流和导引作用,将所述高压第二交流电储存到所述电容器231中,然后把所述电容器231和所述整流二极管232按照极性相加的原理串联,可以输出所述高压直流电。
请继续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还包括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与所述直流电源100。所述直流电源100可以直接向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提供所述直流电,也可以通过所述控制模组400或者所述整流倍压电路230间接的向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提供所述直流电。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倍压电路230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组400连接。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用于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电压信息,并可以将采集的所述电压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组4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400通过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采集的所述电压信息,可以判断输入到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电压信息与预先设置的电压值是否相等,既,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高压直流电与预先设置的电压值是否相等,这样能够提高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检测的准确性。本实施例对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的结构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向所述配电线路20输送所述高压直流电时的一瞬间,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采集的所述电压信息为所述高压直流电的信息。若所述配电线路20存在故障,则所述电压信息会发生变化,所述电压信息和所述高压直流电的信息不相等。因此,所述控制模组400可以根据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700采集所述电压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是否存在故障。
请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包括逆变电路510、励磁变压器520和谐振电路530。所述逆变电路510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励磁变压器520包括输出端和输出端。所述谐振电路530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逆变电路510与所述直流电源100连接。所述直流电源100可以直接向所述逆变电路510提供所述直流电,也可以通过所述控制模组400间接的向所述逆变电路510提供所述直流电。所述逆变电路510的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二切换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510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逆变电路510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组400连接。当所述逆变电路510的交流侧接在电网上,即交流侧接有电源时,称为有源逆变;当所述逆变电路510的交流侧直接和负载连接时,称为无源逆变。所述逆变电路510根据直流侧储能元件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电压型逆变电路和电流型逆变电路。电流型逆变器给并联负载供电,故又称并联谐振逆变器。电压型逆变器给串联负载供电,故又称串联谐振逆变器。本实施例对所述逆变电路510的种类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所述励磁变压器520的输入端与所述逆变电路5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530的输入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5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530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20连接,所述谐振电路530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所述高压交流电。所述控制模组400产生不同频率的串联谐振频率通过所述逆变电路510和所述励磁变压器520,使得所述谐振电路530处于谐振状态,从而使得通过所述谐振电路530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所述高压交流电。所述控制模组400产生的频率可以在0Hz-300Hz的范围内。本实施例对所述励磁变压器520和所述谐振电路530的种类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请继续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电路530包括电抗器531和分压器532。所述电抗器531的输入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5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抗器531也叫电感器,一个导体通电时就会在其所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产生磁场,所以所有能载流的电导体都有一般意义上的感性。然而,通电长直导体的电感较小,所产生的磁场不强,因此,实际的所述电抗器531是导线绕成螺线管形式,称空心电抗器;为了让螺线管具有更大的电感,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铁心,称铁心电抗器。电抗分为感抗和容抗,比较科学的归类是感抗器(电感器)和容抗器(电容器)统称为电抗器,然而,由于先有了电感器,并且被称为电抗器,所以现在所说的电容器就是容抗器,而电抗器专指电感器。所述电抗器531按照用途可以分为限流电抗器、滤波电抗器、串联谐振电抗器、并联谐振电抗器、功率因数补偿电抗器、平衡电抗器和接地电抗器等。本实施例对所述电抗器531的种类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所述分压器532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抗器5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器532的输出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5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器532与所述配电线路20并联。所述分压器532可以用于检测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高压交流电的电压值。所述分压器532常用的别称有电阻分压器、阻容分压器、交流分压器和高压分压器等。本实施例对所述分压器532的种类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器功能即可。
请继续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压器532包括第一电容501和第二电容502。所述第一电容50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抗器5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50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50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502的第二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5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501和第二电容502串联起来与所述配电线路20并联。由于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20上的为所述高压交流电,普通的电压检测装置不能检测,则利用所述第一电容501和所述第二电容502对进行分压,可以更加方便的检测所述配电线路20的电压。所述第一电容501和所述第二电容502的容值可以设置的一样,平分所述配电线路20的电压。所述第一电容501和所述第二电容502的容值可以是不同,则分到的配电线路20的电压也不一样。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一电容501和所述第二电容502容值的设置不作任何限制,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还包括交流电压采集电路。所述交流电压采集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交流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50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交流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模组400连接。所述交流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配电线路20的交流电压信息。由于所述第一电容501和所述第二电容502与所述配电线路20并联,则可以通过采集所述第一电容501和所述第二电容502的电压,获取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交流电压信息。在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向所述配电线路20输送所述高压交流电时,所述交流电压采集电路采集的所述交流电压信息为所述高压交流电的电压值。若所述配电线路20存在故障,则所述配电线路20的电压会降低,所述交流电压采集电路采集的所述交流电压信息小于所述高压交流电的电压值。因此,所述控制模组400可以根据所述交流电压采集电路采集的所述交流电压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是否存在故障。
请继续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还包括显示模组800。所述显示模组800与所述控制模组400连接。所述显示模组800与所述控制模组400可以电连接,也可以通信连接。所述显示模组800用于显示所述高压直流电的电压值,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电流值和所述控制模组400调节的频率等参数。所述显示模组800可以是手机和电脑等。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800可以与所述直流电源100连接,所述直流电源100向所述显示模组800提供所述直流电,以实现所述显示模组800的功能。所述显示模组800中也可以包括蓄电池,蓄电池为所述显示模组800供电。本实施例对所述显示模组800的种类和结构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请参见图5,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高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10对所述配电线路20进行故障检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0,利用所述直流电源100为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和所述控制模组400提供直流电。
S200,通过所述控制模组400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产生所述高压直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20。
所述直流电源100可以直接为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和所述控制模组400提供所述直流电,也可以通过所述控制模组400间接的为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和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提供所述直流电。所述控制模组400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开始工作。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对所述直流电进行处理可以产生所述高压直流电,并且,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将所述高压直流电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20。
S300,通过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电流信息。
所述电流信息是指电流值的大小。由于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和所述控制模组400可以形成一个回路。利用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可以采集回路中的所述电流信息,所述电流信息也就是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中的所述电流信息。
S400,所述控制模组400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是否存在故障。
所述电流信息可以是由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发送至所述控制模组400的,也可以是所述控制模组400从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中获取得到的。所述控制模组400将所述电流信息与预设电流值进行对比,若所述电流信息大于所述预设电流值,则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存在故障;若所述电流信息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电流值,则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不存在故障。其中,所述预设电流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故障检测方法是应用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进行检测的方法,所以所述故障检测方法具有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检测装置10还包括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和切换开关600,所述方法还包括:
S500,将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接通,以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20在输入所述高压直流电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判断。
在检测过程中,将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二切换端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断开,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接通,此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和所述控制模组400形成一个回路。所述控制模组400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开始工作。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产生所述高压直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20。通过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可以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电流信息。若所述配电线路20存在故障,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电流信息就会增大,则所述控制模组400可以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在输入所述高压直流电时是否存在故障。
S600,或,将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二切换端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接通,以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20在输入所述高压交流电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判断。
在检测时,将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200断开,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将所述切换开关600的第二切换端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接通,此时,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和所述控制模组400形成一个回路。所述控制模组400控制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开始工作,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500产生所述高压交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20。通过所述电流采集模组300可以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20的所述电流信息。所述控制模组400可以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20在输入所述高压交流电是否存在故障。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配电线路,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包括:
直流电源;
高压直流产生模组,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用于产生高压直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
电流采集模组,与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入端连接,用于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的电流信息;
控制模组,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控制端、所述电流采集模组和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和所述电流采集模组的工作,并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高压交流产生模组,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所述控制模组用于控制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产生高压交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
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固定端与所述电流采集模组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切换端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包括:
变频电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变频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第一切换端连接,所述变频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所述变频电路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改变所述交流电的频率,得到低压第一交流电;
高频升压电路,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用于将所述低压第一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第二交流电;
整流倍压电路,所述整流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倍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所述整流倍压电路用于将所述高压第二交流电转换为所述高压直流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倍压电路包括: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正极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整流二极管,所述电容器的负极与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负极与所述高频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与所述配电线路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还包括:
直流电压采集电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倍压电路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的电压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包括:
逆变电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且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切换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励磁变压器,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线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所述高压交流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路包括:
电抗器,所述电抗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分压器,所述分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器与所述配电线路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器包括: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抗器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模组,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
10.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对所述配电线路进行故障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直流电源为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所述电流采集模组和所述控制模组提供直流电;
通过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产生所述高压直流电,并输送至所述配电线路;
通过所述电流采集模组采集输入所述配电线路的所述电流信息;
所述控制模组根据所述电流信息判断所述配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高压交流产生模组和切换开关,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切换端与所述高压直流产生模组接通,以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在输入所述高压直流电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判断;
或,将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切换端与所述高压交流产生模组接通,以实现对所述配电线路在输入所述高压交流电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判断。
CN202010304301.9A 2020-04-17 2020-04-17 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115799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4301.9A CN111579920A (zh) 2020-04-17 2020-04-17 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4301.9A CN111579920A (zh) 2020-04-17 2020-04-17 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9920A true CN111579920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20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4301.9A Pending CN111579920A (zh) 2020-04-17 2020-04-17 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99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5429A (zh) * 2021-01-25 2021-02-26 南京安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压接地故障智能诊断仪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0145Y (zh) * 2003-08-08 2004-10-20 济南枕信通用电力电子设备厂 电力线路接地点定位仪
CN101382577A (zh) * 2008-10-24 2009-03-11 华北电力大学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
CN201765290U (zh) * 2010-09-10 2011-03-16 安徽省电力公司芜湖供电公司 电缆及架空线混合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
CN102969900A (zh) * 2012-12-19 2013-03-13 沈阳师范大学 便携式变频高压直流电源
CN203249975U (zh) * 2013-04-26 2013-10-23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 直流试送仪
CN104300827A (zh) * 2014-11-13 2015-01-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2400kV、30mA移动式无局放直流高压发生器
CN104682745A (zh) * 2015-03-05 2015-06-03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4925293U (zh) * 2015-07-21 2015-12-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线路故障查找装置
CN205139284U (zh) * 2015-10-10 2016-04-06 珠海润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直流试送仪器
CN105954646A (zh) * 2016-07-14 2016-09-2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直流试送仪
CN106096278A (zh) * 2016-06-14 2016-11-09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列车用辅助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199094A (zh) * 2016-07-14 2016-12-0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一种针对35kv架空线路的直流试送仪
CN205844446U (zh) * 2016-07-14 2016-12-2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直流试送仪
CN205898851U (zh) * 2016-07-14 2017-01-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一种针对35kV架空线路的直流试送仪
CN109586595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毛运蓉 2500kV30mA移动式无局部放电的直流高压电源
CN110082624A (zh) * 2019-05-22 2019-08-02 广西电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直流试送仪及试送方法
CN110095692A (zh) * 2019-05-22 2019-08-06 广西电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直流试送仪及其定位试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0145Y (zh) * 2003-08-08 2004-10-20 济南枕信通用电力电子设备厂 电力线路接地点定位仪
CN101382577A (zh) * 2008-10-24 2009-03-11 华北电力大学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
CN201765290U (zh) * 2010-09-10 2011-03-16 安徽省电力公司芜湖供电公司 电缆及架空线混合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
CN102969900A (zh) * 2012-12-19 2013-03-13 沈阳师范大学 便携式变频高压直流电源
CN203249975U (zh) * 2013-04-26 2013-10-23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 直流试送仪
CN104300827A (zh) * 2014-11-13 2015-01-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2400kV、30mA移动式无局放直流高压发生器
CN104682745A (zh) * 2015-03-05 2015-06-03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4925293U (zh) * 2015-07-21 2015-12-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线路故障查找装置
CN205139284U (zh) * 2015-10-10 2016-04-06 珠海润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直流试送仪器
CN106096278A (zh) * 2016-06-14 2016-11-09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列车用辅助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954646A (zh) * 2016-07-14 2016-09-2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直流试送仪
CN106199094A (zh) * 2016-07-14 2016-12-0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一种针对35kv架空线路的直流试送仪
CN205844446U (zh) * 2016-07-14 2016-12-2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直流试送仪
CN205898851U (zh) * 2016-07-14 2017-01-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一种针对35kV架空线路的直流试送仪
CN109586595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毛运蓉 2500kV30mA移动式无局部放电的直流高压电源
CN110082624A (zh) * 2019-05-22 2019-08-02 广西电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直流试送仪及试送方法
CN110095692A (zh) * 2019-05-22 2019-08-06 广西电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直流试送仪及其定位试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秦工: "《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十三五"规划精品教材 电工电子技术简明教程》", 31 December 2019, pages: 262 - 26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5429A (zh) * 2021-01-25 2021-02-26 南京安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压接地故障智能诊断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3398B2 (en) Charging apparatus
EP3098938B1 (en) Charger having battery diagnosis function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2111008A (zh) 电动汽车的高压电池充电系统架构
CN105375435B (zh) 基于三相电流感应取电和跳闸的自供电保护装置及系统
CN108462396B (zh) 35kV振荡波系统的可控高压直流电源
WO2015096613A1 (zh) 在线互动式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51930A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设备
CN201331555Y (zh) 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输入缺相检测器
CN112886718A (zh) 一种谐振补偿式电流互感器感应取电系统
CN111579920A (zh) 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CN203813534U (zh) 高压电容取电装置
US10811868B2 (en) Electric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DC/DC converter
KR101703122B1 (ko) 배터리 진단 기능을 갖는 충전기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14244174B (zh) 一种380v辅助逆变电源
CN112803085B (zh) 智慧电池
CN108336597A (zh) 一种智能插座及其测控方法
CN214176969U (zh) 一种宽电压范围充电变换电路及充电装置
CN101640407A (zh) 电源转换装置与方法
CN108123524A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电力监控系统
CN114512976A (zh) 直流配电系统
CN207819531U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节能省电控制装置
CN112152483A (zh) 可选择的模块化开关电源装置
CN215340871U (zh) 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同步相控电流发生器装置
CN204761281U (zh) 用于电容器的充电装置
CN220473639U (zh) 一种魔灯电源传导测试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