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143B -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143B
CN111565143B CN202010153424.7A CN202010153424A CN111565143B CN 111565143 B CN111565143 B CN 111565143B CN 202010153424 A CN202010153424 A CN 202010153424A CN 111565143 B CN111565143 B CN 111565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essage
information
reply
instan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34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5143A (zh
Inventor
陈大年
梁文昭
姚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65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5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using automatic reactions or user delegation, e.g. automatic replies or chatbot-generated mess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获取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使得能够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这样,第二用户则可以根据所输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迅速地对第一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进行回复,能够有效减少编辑回复消息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智能地回复即时消息,从而提高了即时通信的效率。

Description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案要求CN201910571766.8(申请日2019-6-28)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即时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从而使得终端的系统功能列表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相应的应用(Application,APP)。有些应用是具有社交属性的应用,其中会涉及一些即时通信场景,例如,微信APP等即时通信类APP。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即时通信类APP,实现随时随地的及时交流。
目前,即时消息需要用户完全自行编辑,非常浪费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减少用户编辑回复消息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智能地回复即时消息,用以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即时通信方法。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即时通信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使得能够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这样,第二用户则可以根据所输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迅速地对第一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进行回复,能够有效减少编辑回复消息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智能地回复即时消息,从而提高了即时通信的效率;进一步地,本申请通过呈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通过根据回复消息的不同内容,向第二用户输出不同的指示信息,有助于第二用户快速识别出回复消息的内容,进而采取相应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进一步地,本申请通过呈现指示信息而不是直接呈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浏览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从而可以避免用户想要自己手动回复消息时,如果预先看到自动生成的回复消息,可能会对用户的正常回复思路造成干扰。
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能够根据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使得能够实现即时消息的智能回复,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生成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所采用的匹配处理所依据的数据库,配置在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本地,能够有效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生成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所采用的匹配处理所依据的数据库,配置在云端,能够有效提高匹配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图1I为图1A对应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界面示意图;
图2为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MP3播放器、MP4播放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等。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在用户使用即时通信类APP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即时通信类APP,实现随时随地的及时交流。
在一些社交场景中,很多时候沟通模式较为固定。
例如,使能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请做某事”;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可以固定为同意、拒绝、扩展这三个类别。
或者,再例如,疑问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某个问题?”;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可以固定为不想回答、其他时候回答过再次回答、公理式回答、希望认真回答这四个类别。
或者,再例如,简单对话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在吗?”;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为“在”。
但是,即便采用上述较为固定的沟通模式所进行的即时通信,目前在一些情况中例如,用户在处理其他事务的过程中、用户对于回复消息的内容无法确定时等,用户通过这些即时通信类APP接收到其它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也可能会不能立即自己编辑回复消息进行回复,只能等到自己方便的时候再编辑回复消息进行回复,使得用户无法及时与对方进行交流。
这种即时通信服务,操作复杂,并且灵活性较差,从而导致了即时通信的效率和灵活性的降低。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用以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和灵活性。
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即时通信包括但不限于语音通信、文本通信和图片通信中的至少一项,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A所示。
101、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
102、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103、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
本申请中,所获取的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是来自具有社交属性的应用,例如,微信APP等即时通信类APP。
所述即时消息,具体可以是指第一用户基于该第一用户的即时通信的交互界面向第二用户所发送的消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语音消息、文本消息、图片消息(例如,静态图片或动态图片等)和表情消息(例如,非图片格式的字符串等)中的至少一项,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相比简单的文本消息的交互方式,本申请的即时消息形式多样,丰富了交互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用户在使用这类具有社交属性的应用时,需要通过自己所注册的用户账号进行用户登录,并始终保持该用户账号的登录状态,才能够实现即时消息的发送与接收,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即时消息的安全性。
具体地,第一用户具体可以采用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HTTP)的长连接的通信方式,与第二用户进行即时消息的交互,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本申请中,可以在第二用户的即时通信的交互界面中的任意位置,例如,输出第一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的位置周围或第二用户的即时通信的交互界面中的其他空闲区域,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如图1B和图1C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101~103的执行主体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为位于第二用户本地终端的应用,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位于第二用户本地终端的应用中的插件或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功能单元,或者还可以为位于网络侧服务器中的处理引擎,或者还可以为位于网络侧的分布式系统,例如,网络侧的社交平台中的处理引擎或者分布式系统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应用可以是安装在终端上的本地程序(nativeApp),或者还可以是终端上的浏览器的一个网页程序(webApp),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这样,通过获取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使得能够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这样,第二用户则可以根据所输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迅速地对第一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进行回复,能够有效减少编辑回复消息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智能地回复即时消息,从而提高了即时通信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所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可以是指回复消息的具体指示,例如,特定形状的智能回复指示标记如星星形状的气泡浮窗组件、特定颜色的智能回复指示标记如红色的气泡浮窗组件等,如图1D所示,指示信息可以显示在当前会话窗口中的任意区域,优选地,指示信息显示在该即时消息的附近区域。其中,可以通过根据回复消息的不同内容,向第二用户输出不同的指示信息。例如,若该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为表示肯定回复的内容,则可以向第二用户输出指示信息如绿色的气泡浮窗组件。或者,再例如,若该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为表示否定回复的内容,则可以向第二用户输出指示信息如红色的气泡浮窗组件。或者,再例如,若该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为表示不方便回复的内容,则可以向第二用户输出指示信息如黑色的气泡浮窗组件。这样有助于第二用户快速识别出回复消息的内容,进而采取相应操作,例如,直接向第一用户发送该回复消息等,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不包含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其中,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可以是指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例如,文本消息、语音消息等,指示信息中并不包含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需要第二用户基于该指示信息进行进一步操作,才能够进一步输出该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从而可以避免用户想要自己手动回复消息时,如果预先看到自动生成的回复消息,可能会对用户的正常回复思路造成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根据所述目标资讯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其中,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计算得到的第三位置信息。例如,即时消息是“我们去哪吃饭”,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是“A小区”,则确定目标资讯信息是A小区附近商场的餐厅排名,然后利用预先构建的智能回复模型,或者,在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生成该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是“去餐厅C吃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
例如,第一位置信息可以是“小区A”
2)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
例如,第二位置信息可以是“写字楼B”
3)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计算得到的第三位置信息
其中,第三位置信息可以是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计算得到的任意位置信息,优选地,第三位置信息可以是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的中间位置区域。例如,第一位置信息是“小区A”,第二位置信息是“写字楼B”,则第三位置信息可以是“小区A”与“写字楼B”的中间位置区域“商场D”。
4)以上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的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包括:从所述即时消息中提取出关键词信息;根据所述关键词信息以及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资讯信息。例如,即时消息是“我们去看电影吧”,从该即时消息中提取出关键词信息“电影”,然后根据该关键词信息及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小区A”,确定目标资讯是A小区附近电影院正在上映的热门电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关键词信息以及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资讯信息包括:根据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获取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对应的多个资讯信息;从所述多个资讯信息中确定与所述关键词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资讯信息。例如,关键词信息是“电影”,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小区A”,根据该位置信息获取小区A附近的多个资讯信息(比如,餐厅资讯信息、电影资讯信息、健身资讯信息、宠物资讯信息等),然后从该多个资讯信息中确定与该关键词信息“电影”相匹配的目标资讯信息是小区A附近的电影资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关键词信息以及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资讯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关键词信息以及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满足预定位置条件且与所述关键词信息相匹配的至少一个地点;获得所述至少一个地点对应的目标资讯信息。例如,关键词信息是“电影”,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是“小区A”,预定位置条件是“小区A附近1公里范围”,从而确定满足预定位置条件且与关键词信息“电影”相匹配的至少一个地点是小区A附近1公里范围内的电影院“电影院E”,从而获得“电影院E”对应的目标资讯信息是“电影院E正在上映的热门电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并结合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目标资讯信息:所述即时消息在当前会话中对应的上下文消息;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标签信息;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其中,根据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并结合该即时消息在当前会话中对应的上下文消息、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标签信息、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例如,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即时消息“想去哪”,该即时消息之前由第一用户发给第二用户的上一条消息是“我们去吃饭吧”,则根据该即时消息以及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并结合该上一条消息,确定第二用户附近的餐厅排序;又例如,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即时消息“我们去看电影”,根据该即时消息以及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并结合该第二用户的标签“喜剧”,获得第二用户附近的电影院的喜剧电影的场次信息;再例如,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即时消息“你要去超市吗”,根据该即时消息以及第二用户的当前位置,并结合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该关系信息指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为母女),获得第二用户附近超市的家用产品优惠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并结合所述即时消息在当前会话中对应的上下文消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包括:从所述会话中所述即时消息对应的上下文消息中获取所述即时消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关联消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关联消息与所述即时消息的相关度满足预定的相关度阈值;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并结合所述至少一个关联消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其中,即时消息在当前会话中对应的上下文消息可以是即时消息的前面若干条会话消息(例如,前10条会话消息),也可以是即时消息的前面若干时间范围内的会话消息(例如,前1分钟内的会话消息),然后从中获取该即时消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关联信息,该至少一个关联信息与该即时消息的相关度满足预定的相关度阈值,在此,所述相关度可以是语义相关度,或者,还可以是关键词相关度(例如,包含相同关键词的个数),或者,还可以是任何形式的相关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即时消息,确定与所述即时消息相匹配的关联服务器;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并将所述资讯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关联服务器;接收所述关联服务器返回的目标资讯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关联服务器可以包括任何服务器,如第三方应用的服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关联服务器可以包括能够提供目标资讯信息的各类第三方应用的服务器,第三方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生活服务平台,如餐饮类平台(饿了么、美团等)、购物类平台(淘宝、京东等)、旅游类平台(携程、飞猪等)、影视类平台(猫眼电影、淘票票等)、其他服务消费类平台,还可以包括资讯类平台(头条、墨迹天气等)、阅读类平台(起点读书、微信读书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提取所述即时消息中的关键词和/或对所述即时消息进行语义分析,来确定所述即时消息相匹配的关联服务器,例如,即时消息为“今天去哪里吃饭”,通过语义分析确定与所述即时消息相匹配的关联服务器为餐饮类平台“饿了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资讯请求信息包括任何用于向关联服务器请求目标资讯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资讯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例如,即时消息为“今天去哪里吃饭”,通过语义分析确定与所述即时消息相匹配的关联服务器为餐饮类平台“饿了么”,之后将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包含在资讯请求信息中发送至饿了么,接收饿了么返回的与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资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关联服务器对应的服务器指示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指示信息包括任何用于指示所述关联服务器的信息,如所述关联服务器的名称、logo等。如图1H所示,用户AAA发送来的即时消息是“晚上去哪吃饭?”,根据该即时消息,确定关联服务器是“饿了么”,由此,在当前会话窗口中呈现的指示信息是该关联服务器的名称“饿了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包括: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或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其中,获取用户行为数据的相关内容已在其他实施例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即时消息为“今天有什么新闻”,通过语义分析确定与所述即时消息相匹配的关联服务器为资讯类平台“头条”,获取相关的用户行为数据“经常关注足球新闻”,之后将会话成员位置信息以及用户行为数据“经常关注足球新闻”包含在资讯请求信息中发送至“头条”,并接收“头条”返回的与会话成员位置信息以及用户行为数据“经常关注足球新闻”对应的目标资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包括: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关联服务器中的目标商户;根据所述目标商户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联服务器中包括多个商户,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关联服务器中的与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商户,可采用任何可行方式来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关联服务器中的与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商户,例如,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从会话成员位置信息所指示的位置对应的商户列表中,选择与所述关联服务器具有合作关系且排名最高的商户作为目标商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直接在关联服务器中执行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来确定目标商户的操作,之后,关联服务器获得该目标商户对应的目标资讯信息。例如,关联服务器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选择会话成员位置信息所指示的位置附近排名最高的商户作为目标商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商户对应的商户指示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商户指示信息包括任何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商户的信息,如所述目标商户的名称、logo等。如图1H所示,用户AAA发送来的即时消息是“晚上去哪吃饭?”,根据该即时消息,确定关联服务器是“饿了么”,并进一步确定该关联服务器中的目标商户是“海底捞”,由此,在当前会话窗口中呈现的指示信息是该目标商户的名称“海底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关联服务器中的目标商户,包括: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或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关联服务器中的目标商户。获取用户行为数据的相关内容已在其他实施例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获得与所述关联服务器具有合作关系且与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相匹配的至少一个商户,之后,从所述至少一个商户中选择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相匹配的目标商户。例如,即时消息为“下午去看电影吧”,关联服务器为影视类平台“猫眼电影”,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获得与猫眼电影有合作关系且距离会话成员位置信息所指示的位置较近的至少一个影院,之后根据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从所述至少一个影院中选择第二用户曾经去过且评分最高的影院作为目标影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商户,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包括: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或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及所述目标商户,确定目标资讯信息。获取用户行为数据的相关内容已在其他实施例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及所述目标商户,确定所述目标商户的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相匹配的目标资讯信息;例如,目标商户为一家影院,根据用户行为数据确定用户喜欢的电影类型,之后将该影院的与该电影类型匹配的资讯作为目标资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并将所述资讯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关联服务器,包括: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并将所述资讯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关联服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取所述即时消息中的关键词,所述资讯请求信息包括提取出的关键词,例如,即时消息为“下午吃火锅吧”,根据该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该资讯请求信息中包括即时消息中的关键词“火锅”以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呈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1)链接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在当前会话窗口中点击该链接地址,可以跳转到对应的Html5页面,或者,还可以跳转到关联服务器中对应的Native页面,或者,还可以跳转到寄宿在用于收发所述即时消息的应用中的寄宿程序(如,小程序)。例如,指示信息是“饿了么”,第二用户在当前会话窗口中通过点击查看该指示信息,会在当前会话窗口中呈现该指示信息对应的回复消息,该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呈现形式是“饿了么中的商户A对应的H5链接地址”,第二用户可以将该回复消息发送给第一用户,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在当前会话窗口中点击该回复消息,可以跳转到“饿了么中的商户A对应的H5页面”。
2)口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在当前会话窗口中复制该口令信息,可以在第三方合作平台中进行粘贴,以打开对应的Native页面。例如,指示信息是“淘宝”,第二用户在当前会话窗口中通过点击查看该指示信息,会在当前会话窗口中呈现该指示信息对应的回复消息,该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呈现形式是“淘宝中的商户B对应的口令信息”,第二用户可以将该回复消息发送给第一用户,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在当前会话窗口中复制该回复消息,可以在淘宝App中进行粘贴,以在淘宝App中打开对应的商户B的Native页面。
3)二维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通过扫描或识别该二维码信息,可以跳转到对应的Html5页面,或者,还可以跳转到关联服务器中对应的Native页面,或者,还可以跳转到寄宿在用于收发所述即时消息的应用中的寄宿程序。例如,指示信息是“头条”,第二用户在当前会话窗口中通过点击查看该指示信息,会在当前会话窗口中呈现该指示信息对应的回复消息,该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呈现形式是“头条中的新闻C对应的二维码”,第二用户可以将该回复消息发送给第一用户,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通过扫描或识别该回复消息,可以跳转到“头条App中新闻C对应的Native页面”。
4)以上所述呈现形式的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在显示所述指示信息的当前会话窗口中的输入及发送操作,将所述第二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并在所述当前会话窗口取消显示所述指示信息。其中,在所述第二用户执行输入及发送操作之前及执行过程中,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均保持对第二用户不可见。第二用户可以选择在当前会话窗口中自己手动输入回复消息并发送至第一用户,同时,在当前会话窗口取消显示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指示信息的查看操作,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确认操作,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其中,响应于第二用户对指示信息执行的查看操作,向第二用户输出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该具体内容可以显示在当前会话窗口中的任意区域,优选地,该具体内容显示在该即时消息的附近区域或显示在当前会话窗口中的编辑输入区域。在输出该具体内容后,可以在当前会话窗口取消显示该指示信息,第二用户可以对该具体内容执行确认操作,将该具体内容发送至第一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编辑操作,获得编辑后的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编辑后的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确认操作,将所述编辑后的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其中,第二用户可以对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执行编辑操作,例如,删除或添加文字、插入图片或表情等,然后对该编辑后的具体内容执行确认操作,将该编辑后的具体内容发送至第一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即时消息,所述第二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一用户发给所述第二用户且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的获取时间晚于所述即时消息;根据所述第二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的第二回复消息;在显示所述指示信息的当前会话窗口取消显示所述指示信息,并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第二回复消息的提示,其中,所述第二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所述第二回复消息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相比于即时消息,第二即时消息是第一用户最新发送给第二用户的会话消息,然后根据第二即时消息,生成第二即时消息对应的第二回复消息,并向第二用户输出第二回复信息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并在当前会话窗口中取消显示即时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当前会话窗口的显示空间,同时,由于当前会话窗口中的指示信息随着即时消息的更新而不断替换,优先给第二用户提供的是来自第一用户最新的即时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可以实现根据用户聊天过程的实时进展,不断自动为用户推荐最可能需要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的消息通知栏显示所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其中,当第二用户在终端的消息通知栏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即时消息时,会在消息通知栏给第二用户展示自动生成的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第二用户可以直接在消息通知栏对该指示信息执行查看操作,此时会直接在消息通知栏向第二用户输出该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或者,第二用户也可以选择打开应用,并在应用的当前会话窗口中执行查看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应用的当前会话窗口中显示所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其中,当第二用户在应用的当前会话窗口中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即时消息时,会在当前会话窗口中给第二用户展示自动生成的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第二用户可以对该指示信息执行查看操作,此时会直接在当前会话窗口中向第二用户输出该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1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对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处理,根据识别处理的结果例如,重要用户或非重要用户等,确定是否执行101~103。若所述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为指定用户例如,非重要用户等,则可以执行101~103。
这样,能够对特定用户如重要用户避免使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回复的技术方案。
在该实现方式中,具体可以预先通过为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设置用户标签例如,重要用户标签或非重要用户标签等,来提供所述识别处理的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即时消息是否满足预定的触发条件;其中,所述步骤103包括:若所述即时消息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其中,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所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否则,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其中,触发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用户的标签信息满足预定的关键标签信息、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满足预定的关键社交关系信息,即时消息包含预定的关键词信息。若即时消息满足触发条件,则向第二用户输出自动生成的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否则,则直接向第二用户输出自动生成的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从而可以在非重要用户或消息、非正式会话的情况下,直接在当前会话窗口呈现自动生成的会话消息的具体内容,有助于第二用户快速回复消息,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1)所述第一用户的标签信息满足预定的关键标签信息
其中,关键标签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客户”、“领导”、“老师”等。
2)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满足预定的关键社交关系信息
其中,关键社交关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领导和下属的关系”、“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师生关系”等。
3)所述即时消息包含预定的关键词信息
其中,关键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卡”、“身份证”、“密码”等。
4)以上所述触发条件的任意组合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即时消息的接收方,以及该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的发送方仍然是第二用户,因此,在101中,该即时消息直接会被接收到第二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的消息接收单元,并向输出给第二用户。如果需要获取该即时消息,进行额外的其他进一步处理即102~103,则需要主动地进行消息抓取操作,才能够实现即时消息的获取。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具体可以实时进行消息抓取操作,以获取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具体可以根据第二用户所使用的应用所发送的用于指示接收到该即时消息的提示消息,执行消息抓取操作,以获取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
相应地,在103中,在获得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之后,则可以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其交互的对象是第二用户,只是向第二用户提供回复消息的提示,仍然由第二用户确定是否直接发出或者修改发出,而并不是直接替代第二用户,参与到与第一用户的即时消息的交互中,直接向第一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这种只提供回复消息的提示的智能回复,能够进一步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三即时消息,所述第三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给第一用户;根据所述第三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第三即时消息的追加消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追加消息的提示,其中,所述追加消息的提示包括所述追加消息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三即时消息是第二用户发送给第一用户的,根据第二用户已经发送的消息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自动生成第二用户可能会继续发送的追加消息,例如,第二用户发送给第一用户的第三即时消息是“好的,具体是看哪部电影呢”,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第二用户可能会继续发送的追加消息“我们去看变形金刚吧”。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与前述指示信息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追加消息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不包含所述追加消息的内容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与前述指示信息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在显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当前会话窗口中的输入及发送操作,将所述第二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并在所述当前会话窗口取消显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关于第三指示信息的操作与前述关于指示信息的操作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查看操作,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追加消息的内容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追加消息的内容信息的确认操作,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其中,所述关于第三指示信息的操作与前述关于指示信息的操作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追加消息的内容信息的编辑操作,获得编辑后的追加消息的内容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编辑后的追加消息的内容信息的确认操作,将所述编辑后的追加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其中,所述关于第三指示信息的操作与前述关于指示信息的操作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即时消息所属会话为群会话,所述根据所述回复语义,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获得所述群会话中与所述即时消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回复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回复对象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回复对象中的每个回复对象,根据所述回复语义,为该回复对象生成的回复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回复对象仅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回复对象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所述除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群成员;如,第一用户A在群会话中向第二用户B发送即时消息,该即时消息对应的回复对象包括第一用户A和群成员C。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每个回复对象所生成的回复消息仅该回复对象可见,或者,该回复对象和所述第二用户可见(第二用户的群会话页面中可显示其针对每个回复对象的回复消息);例如,第一用户A在群会话中向第二用户B发送即时消息“今天吃什么”,该即时消息对应的回复对象包括第一用户A和群成员C,回复语义为“火锅”,根据该回复语音,生成与第一用户A对应的回复消息“火锅吧”,以及与群成员C对应的回复消息“火锅,吃不?”,则第一用户A的群会话页面会呈现第二用户B发送的回复消息“火锅吧”,群成员C的群会话页面会呈现第二用户B发送的回复消息“火锅,吃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所述群会话中与所述即时消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回复对象,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对象选择操作,获得所述群会话中与所述即时消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回复对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象选择操作包括任何用于选择回复对象的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接收到即时消息时自动呈现用于选择回复对象的窗口,或者,当用户执行预定操作(如输入预定语音指令、执行预定手势动作、点击预定区域或预定按钮、点击即时消息等)时呈现用于选择回复对象的窗口,以使第二用户在该窗口中选择回复对象。在一些实施例中,默认回复对象包括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可通过对象选择操作来选择其他回复对象,例如,第一用户A在群会话中向第二用户B发送即时消息,第二用户B右键点击该即时消息时呈现用于选择回复对象的窗口,该窗口中呈现有所有群成员,第二用户B在该窗口中选择群成员C,则该即时消息的回复对象包括第一用户A和群成员C。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所述群会话中与所述即时消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回复对象,包括:根据所述即时消息,获得所述群会话中与所述即时消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回复对象。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即时消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回复对象包括任何与即时消息具备关联关系的群成员,例如,即时消息中提及的群成员、即时消息所回复的消息发布者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若不存在与所述即时消息相关联的群成员,仅将第一用户作为回复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回复语义,为所述群会话中除所述至少一个回复对象以外的其他群成员生成的回复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回复语义,并结合所述群会话的属性信息(如名称、标签等),来为所述群会话中除所述至少一个回复对象以外的其他群成员生成的回复消息;例如,若群会话为工作群,则为群会话中除所述至少一个回复对象以外的其他群成员生成的回复消息采用常用工作状态的语言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在所述其他群成员的群会话页面中呈现为所述其他群成员生成的回复消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2中,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利用预先构建的智能回复模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其中,所述智能回复模型,可以为一个神经网络,或者还可以为多个神经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或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对于智能回复模型为一个神经网络的情况,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利用预先构建的一个神经网络,直接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或者,再例如,对于智能回复模型为两个神经网络的情况,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利用预先构建的一个用于学习沟通模式的神经网络,先获得该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进而,再进一步根据该即时消息和该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利用预先构建的另一个用于学习每个沟通模式的回复消息的神经网络,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其中,所述沟通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使能式沟通模式、疑问式沟通模式和简单对话式沟通模式,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使能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请做某事”;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可以固定为同意、拒绝、扩展这三个类别。
或者,再例如,疑问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某个问题?”;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可以固定为不想回答、其他时候回答过再次回答、公理式回答、希望认真回答这四个类别。
或者,再例如,简单对话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在吗?”;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为“在”。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或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构建所述智能回复模型。
所谓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发生的用户历史行为数据,或者还可以为当前时间(如最近10分钟、最近1小时等)之前发生的用户历史行为数据,例如,用户历史对话中的用户行为数据等,或者还可以当前时间(如最近10分钟、最近1小时等)之内发生的用户实时行为数据,例如,用户当前对话中的用户行为数据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用户的问答数据、沟通模式数据和用户日程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第二用户的问答数据,可以是指通过对开启了智能回复功能的第二用户所参与的用户对话中,所提取出的有效问答数据。
第二用户的沟通模式数据,可以是指特定沟通模式的相关语料,例如,对同意、拒绝、扩展等情况的语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预先设置的语料和用户自定义的语料,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第二用户的用户日程数据,可以是指第二用户的日程表数据。
其中,类似地,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具体可以参考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智能回复模型为多个神经网络的情况,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除了上述的行为数据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些常规的普通文本数据例如,文本abcd,以供利用这些普通的文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以构建用于学习沟通模式的神经网络。
具体地,具体可以将所采集的每一条用户行为数据,直接作为一个训练样本,加入到训练样本集,例如,将对话A、B、C和D的这条用户行为数据,直接作为一个训练样本即对话ABCD,还可以将所采集的每一条用户行为数据,组合成不同的训练样本例如,将对话A、B、C和D的这条用户行为数据,组合成不同的训练样本即对话对AB、BC和CD,本实施例对训练样本的形式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训练样本集中所包含的训练样本,可以为经过标注的已知样本,这样,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已知样本进行模型训练,以构建智能回复模型。
或者,训练样本集还可以一部分为经过标注的已知样本,另一部分为没有经过标注的未知样本,那么,则可以先利用已知样本进行模型训练,以构建初始的智能回复模型,然后,再利用初始的智能回复模型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以获得预测结果,进而则可以根据未知样本的预测结果,对未知样本进行标注,以形成已知样本,作为新增加的已知样本,利用新增加的已知样本,以及原始的已知样本重新进行模型训练,以构建新的智能回复模型,直到所构建的智能回复模型或已知样本满足智能回复模型的截止条件为止,如预测准确率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准确率阈值或已知样本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具体地,具体可以在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本地进行模型训练,或者还可以在云端进行模型训练,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智能回复模型构建完毕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可靠性,还可以定期进行模型重新训练,以更新模型所述智能回复模型。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2中,具体可以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类型,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和所述用户类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其中,用户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家人、朋友、同事或特定用户,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设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类型。
例如,所述第二用户的设置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用户对好友进行好友设置的信息,例如,好友备注时设置的好友备注信息等。
例如,所述第二用户的设置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用户对好友进行类型选择的信息,例如,开启智能回复功能时设置的好友类型信息。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注册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类型。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和所述用户类型,利用预先构建的基于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其中,所述基于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可以为一个基于用户类型构建的智能回复模型,具体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用户类型的即时消息和该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构建这个智能回复模型,或者还可以为多个不同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每个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具体可以通过学习该用户类型的即时消息和该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进行构建,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构建智能回复模型所采用的用户行为数据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相关内容。
与前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实现方式中,在采集用户行为数据之后,针对不同用户类型,将其所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划分处理,以获得不同用户类型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而,则可以将分别利用每个用户类型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以构建每个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
每个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可能的实现过程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2中,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在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在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多种匹配方式,在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
例如,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获得所述即时消息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消息的特征数据,进行问答关系对特征匹配,将匹配到的消息,作为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或者,再例如,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对该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进行判断,以确定所述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在确定所述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之后,则可以在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基于该沟通模式,进行匹配处理,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其中,所述沟通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使能式沟通模式、疑问式沟通模式和简单对话式沟通模式,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使能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请做某事”;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可以固定为同意、拒绝、扩展这三个类别。
或者,再例如,疑问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某个问题?”;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可以固定为不想回答、其他时候回答过再次回答、公理式回答、希望认真回答这四个类别。
或者,再例如,简单对话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在吗?”;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为“在”。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或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配置或更新所述数据库。
所谓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发生的用户历史行为数据,或者还可以为当前时间(如最近10分钟、最近1小时等)之前发生的用户历史行为数据,例如,用户历史对话中的用户行为数据等,或者还可以当前时间(如最近10分钟、最近1小时等)之内发生的用户实时行为数据,例如,用户当前对话中的用户行为数据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用户的问答数据、沟通模式数据和用户日程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第二用户的问答数据,可以是指通过对开启了智能回复功能的第二用户所参与的用户对话中,所提取出的有效问答数据。
第二用户的沟通模式数据,可以是指特定沟通模式的相关语料,例如,对同意、拒绝、扩展等情况的语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预先设置的语料和用户自定义的语料,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第二用户的用户日程数据,可以是指第二用户的日程表数据。
其中,类似地,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具体可以参考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
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将生成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所采用的匹配处理所依据的数据库,配置在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本地,能够有效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在该实现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将生成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所采用的匹配处理所依据的数据库,配置在云端,能够有效提高匹配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数据库配置完毕之后,则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在所配置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例如,具体可以在配置在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本地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
或者,再例如,具体可以在配置在云端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
或者,再例如,具体可以优先在配置在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本地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若没有匹配到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则再进一步在配置在云端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
进一步地,还可以进一步可以利用所获取的用户行为数据,更新配置在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本地的数据库,或者还可以利用所获取的用户行为数据,更新配置在云端的数据库,进而再利用配置在云端的数据库,更新配置在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本地的数据库,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根据所述即时消息,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根据所述回复语义,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复语义用于表征需要回复的基本语义内容,如回复语义为“吃了”、“上班”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对即时消息进行语义分析,优选地进一步结合第二用户的回复指示,来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如即时消息为“你去上班了吗”,基于第二用户的回复指示,生成回复语义“去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制,任何根据所述即时消息,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对回复语义进行加工或包装,来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同一个回复语义,根据不同的回复对象,生成不同的回复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对回复语义添加语气词,来生成回复消息,例如,即时消息为“你在公司呢”,该即时消息对应的回复语义为“在”,可通过对该回复语义添加语气词生成回复消息“在呢呀”;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回复语义中的词语顺序,并添加语气词和/或连接词,来生成回复消息,例如,即时消息为“中午吃什么”,该即时消息对应的回复语义为“去小肥羊吃火锅”,可通过对该回复语义添加语气词生成回复消息“吃火锅吧,小肥羊怎么样”。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利用预先构建的第一回复模型,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或者,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在预先配置的第一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或者,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根据所述目标资讯信息,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相关操作将在后续予以详述。上述用于根据所述回复语义,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的各种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制,任何根据所述回复语义,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包括: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利用预先构建的第一回复模型,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复模型,可以为一个神经网络,或者还可以为多个神经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或深度神经网络,本申请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利用预先构建的一个用于学习沟通模式的神经网络,先获得该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进而,再进一步根据该即时消息和该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利用预先构建的另一个用于学习每个沟通模式的回复语义的神经网络,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第一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或除了所述第二用户和所述第一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构建所述第一回复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包括: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在预先配置的第一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对该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进行判断,以确定所述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之后,则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一数据库中,基于该沟通模式,进行匹配处理,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并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配置或更新所述第一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包括: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根据所述目标资讯信息,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的实现方式已在前述实施例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资讯信息,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语义的实现方式与前述“根据所述目标资讯信息,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的实现方式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回复语义,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根据所述回复语义,利用预先构建的第二回复模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复模型,可以为一个神经网络,或者还可以为多个神经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或深度神经网络,本申请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利用预先构建的一个用于学习沟通模式的神经网络,先获得该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进而,再进一步根据该即时消息和该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利用预先构建的另一个用于学习每个沟通模式使用的语气的神经网络,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可选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常用语气词、所述第二用户的常用语气词,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构建所述第二回复模型。通过利用所述第二回复模型,能够对所述回复语义进行加工,获得更自然且更符合当前聊天环境的回复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回复语义,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根据所述回复语义,在预先配置的第二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并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配置或更新所述第二数据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常用语气词、所述第二用户的常用语气词。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对该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进行判断,以确定所述即时消息的沟通模式,之后,则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二数据库中,基于该沟通模式,进行匹配处理,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回复语义,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用户类型;根据所述回复语义和所述用户类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家人、朋友、同事或特定用户,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设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注册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同时包含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群会话的名称,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回复语义和所述用户类型,利用预先构建的基于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其中,所述基于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可以为一个基于用户类型构建的智能回复模型,具体可以通过学习回复语义和不同用户类型时该回复语义的回复消息,构建这个智能回复模型,或者还可以为多个不同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每个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具体可以通过学习回复语义和该回复语义对应的回复消息进行构建,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即时消息对应的回复语义为“报表已完成”,第一用户的用户类型为上级,根据该回复语义和该用户类型,利用预先构建的基于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为第二用户生成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您好,报表已完成”。该实现方式中,在采集用户行为数据之后,针对不同用户类型,将其所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划分处理,以获得不同用户类型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而,则可以将分别利用每个用户类型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以构建每个用户类型的智能回复模型。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3中,具体可以利用推荐组件,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
在该实现方式中,所采用的推荐组件,具体可以为浮窗组件如气泡浮窗组件等悬浮组件。例如,可以是安卓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视图(View)组件,具体可以通过安卓操作系统提供的WindowManager类的addView(View v)方法,实现对浮窗组件的添加,以及removeView(View v)方法,实现对浮窗组件的移除。
进一步地,该浮窗组件具体可以对移动操作、点击操作等操作事件进行预先设置的响应操作。例如,还可以进一步将浮窗组件的属性设置成:flags=LayoutParams.FLAG_NOT_TOUCH_MODAL│LayoutParams.FLAG_NOT_FOCUSABLE,以实现浮窗组件只响应其自身覆盖的坐标范围之内的移动操作、点击操作等操作事件。这样,能够不响应用户对浮窗组件覆盖的坐标范围之外的任何操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3中,向所述第二用户所输出的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至少一项:
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以及
所述回复消息的指示信息。
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可以是指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例如,文本信息、语音信息等,如图1B和图1C所示。
所述回复消息的指示信息,可以是指回复消息的具体指示,例如,特定形状的智能回复指示标记如星星形状的气泡浮窗组件、特定颜色的智能回复指示标记如红色的气泡浮窗组件等,如图1D所示。此时,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中,并不包含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需要第二用户基于该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进一步操作,才能够进一步输出该回复消息的具体内容。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至少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那么,在103中,具体则可以根据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这样,通过根据回复消息的不同内容,向第二用户输出不同的指示信息,有助于第二用户快速识别出回复消息的内容,进而采取相应操作,例如,直接向第一用户发送该回复消息等,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例如,若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为表示肯定回复的内容,则可以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第一指示信息如绿色的气泡浮窗组件。
或者,再例如,若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为表示否定回复的内容,则可以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第二指示信息如红色的气泡浮窗组件。
或者,再例如,若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为表示不方便回复的内容,则可以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除了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之外的其他指示信息如黑色的气泡浮窗组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1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开启智能回复功能。
其中,开启智能回复功能,是指允许执行101~103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以及进一步设置该技术方案中具体的实现内容,例如,向第二用户所输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的具体内容等。
例如,具体可以在输入法APP的应用界面中如设置界面中任意区域等,设置切换控件,用于开启或关闭智能回复功能。
或者,再例如,具体可以在所在的即时通信类APP的应用界面中如表情、输入框等并列区域等,设置切换控件,用于开启或关闭智能回复功能。
或者,再例如,具体可以在悬浮组件上如气泡浮窗组件中的空闲区域等,设置切换控件,用于开启或关闭智能回复功能。
进一步地,还可以进一步关闭所述智能回复功能。
其中,关闭智能回复功能,是指不允许执行101~103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以及进一步忽略所设置的该技术方案中具体的实现内容,例如,向第二用户所输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的具体内容等。
例如,具体可以由第二用户进行主动设置,关闭所述智能回复功能。
或者,再例如,具体可以若超过预设时间,第二用户没有使用所在的终端设备,关闭所述智能回复功能。
或者,再例如,具体可以若所在的即时通信类APP中,超过预设数量的未读即时消息,关闭所述智能回复功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3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在该实现方式中,还可以进一步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其中,该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手势,所述操作手势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操作手势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用户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所对应的操作控件的操作手势;
第二用户在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上方的悬空操作手势;
第二用户在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接触操作手势;以及
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带动所述终端的运动趋势。
所谓的第二用户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所对应的操作控件的操作手势,可以是指第二用户操作如点击操作终端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确认操作控件。所谓的操作控件,是第二用户可与之交互以输入或操作数据的对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页面元素构成。其中,所谓的点击操作这一操作,可以为第二用户利用鼠标或键盘等外部输入设备控制光标所进行的触发操作,或者还可以为第二用户利用手指或输入笔等触控输入设备所进行的触碰操作,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第二用户具体可以在回复消息的提示所对应的确认操作控件上进行点击操作,在获取到第二用户对回复消息的提示所对应的确认操作控件的点击操作手势之后,则可以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直接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所谓的第二用户在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上方的悬空操作手势,可以是指第二用户在终端的图像传感器的采集范围之内,在终端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上方的悬空滑动轨迹。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可以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传感器,或者还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所述悬空滑动轨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由若干个连续滑动事件对应的若干个停留点组成的直线或任意形状的曲线,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所谓的第二用户在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接触操作手势,可以是指第二用户在终端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接触滑动轨迹。通常,终端可以根据显示装置是否具有可触控的特性,分成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触控式终端,另一种类型是非触控式终端。具体地,具体可以检测第二用户在触控式终端的触控屏所显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接触滑动轨迹。所述接触滑动轨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由若干个连续触摸事件对应的若干个触摸点组成的直线或任意形状的曲线,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具体来说,具体可以为第二用户在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的点击操作手势,或者还可以为第二用户在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的长按操作手势,或者还可以为第二用户在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的滑动操作手势,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第二用户具体可以在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进行双击操作,在获取到第二用户对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的双击操作手势之后,则可以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直接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所谓的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带动所述终端的运动趋势,可以是指第二用户手持终端,在终端的显示装置显示回复消息的提示时,带动终端所进行运动的运动轨迹,例如,晃动、翻转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具体可以利用传感器设备,检测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操作手势。具体地,所述传感器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其中,所述距离传感器可以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或者还可以为红外距离传感器,或者还可以为激光距离传感器,或者还可以为微波距离传感器,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这些距离传感器都是现有的成熟技术,详细描述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可以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传感器,或者还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该实现过程中,所谓的检测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操作手势,具体可以是指检测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操作手势的起始点、结束点以及由起始点到结束点所形成的轨迹,或者还可以进一步检测所述轨迹所对应的弧度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之前,还可以进一步预先设置指定操作。只有当所获取的操作满足预先设置的指定操作时,才能够执行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的步骤。
以所获取的操作包括操作手势为例,在获取到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操作手势之后,则可以将操作手势与预先设置的指定手势进行对比,只有当所获取的操作手势满足预先设置的指定手势时,才能够执行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的步骤。
具体来说,所述指定手势的数据可以存储在终端的存储设备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终端的存储设备可以慢速存储设备,具体可以为计算机系统的硬盘,或者还可以为手机的非运行内存即物理内存,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和内存卡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终端的存储设备还可以为快速存储设备,具体可以为计算机系统的内存,或者还可以为手机的运行内存即系统内存,例如,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该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还可以进一步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如图1E所示。
此时,由于已经获取到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那么,可以说明,第二用户已经采纳或者考虑该回复消息的提示,因此,则可以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避免该回复消息的提示继续显示在对应用界面中,能够提高应用界面显示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未获取到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那么,可以说明,第二用户可能并未看到该回复消息的提示,因此,所输出的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则可以始终保持在可见状态,不进行消隐处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3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二用户的输入框中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进而,则可以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一操作,在所述输入框中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进行调整处理,并将所述调整处理之后的结果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在该实现方式中,还可以进一步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二操作。其中,该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手势,所述操作手势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操作手势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用户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所对应的操作控件的操作手势;
第二用户在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上方的悬空操作手势;
第二用户在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接触操作手势;以及
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带动所述终端的运动趋势。
所谓的第二用户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所对应的操作控件的操作手势,可以是指第二用户操作如点击操作终端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确认操作控件。所谓的操作控件,是第二用户可与之交互以输入或操作数据的对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页面元素构成。其中,所谓的点击操作这一操作,可以为第二用户利用鼠标或键盘等外部输入设备控制光标所进行的触发操作,或者还可以为第二用户利用手指或输入笔等触控输入设备所进行的触碰操作,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第二用户具体可以在回复消息的提示所对应的确认操作控件上进行点击操作,在获取到第二用户对回复消息的提示所对应的确认操作控件的点击操作手势之后,则可以在所述第二用户的输入框中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
所谓的第二用户在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上方的悬空操作手势,可以是指第二用户在终端的图像传感器的采集范围之内,在终端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上方的悬空滑动轨迹。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可以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传感器,或者还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所述悬空滑动轨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由若干个连续滑动事件对应的若干个停留点组成的直线或任意形状的曲线,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所谓的第二用户在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接触操作手势,可以是指第二用户在终端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接触滑动轨迹。通常,终端可以根据显示装置是否具有可触控的特性,分成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触控式终端,另一种类型是非触控式终端。具体地,具体可以检测第二用户在触控式终端的触控屏所显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接触滑动轨迹。所述接触滑动轨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由若干个连续触摸事件对应的若干个触摸点组成的直线或任意形状的曲线,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具体来说,具体可以为第二用户在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的点击操作手势,或者还可以为第二用户在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的长按操作手势,或者还可以为第二用户在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的滑动操作手势,或者还可以为第二用户在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的拖动操作手势,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第二用户具体可以在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进行拖动操作,在获取到第二用户对回复消息的提示上的任意区域的拖动操作手势之后,则可以在所述第二用户的输入框中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如图1F所示。
所谓的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带动所述终端的运动趋势,可以是指第二用户手持终端,在终端的显示装置显示回复消息的提示时,带动终端所进行运动的运动轨迹,例如,晃动、翻转等。
详细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实现方式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的相关内容。
在该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二操作,还可以进一步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
此时,由于已经获取到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二操作,那么,可以说明,第二用户已经采纳或者考虑该回复消息的提示,因此,则可以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避免该回复消息的提示继续显示在对应用界面中,能够提高应用界面显示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未获取到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二操作,那么,可以说明,第二用户可能并未看到该回复消息的提示,因此,所输出的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则可以始终保持在可见状态,不进行消隐处理。
那么,进一步地,在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一操作,在所述输入框中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进行调整处理之前,还可以进一步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一操作,例如,输入框中的内容的编辑操作等,如图1G所示。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3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二操作,对所述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
进一步地,在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二操作,对所述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之前,还可以进一步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二操作,例如,输入框中的内容的编辑操作等。
此时,由于已经向第二用户输出了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但是,却获取到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二操作,那么,可以说明,第二用户并未采纳或者理会该回复消息的提示,因此,则可以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避免该回复消息的提示继续显示在对应用界面中,能够提高应用界面显示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二操作,是在向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之后,才获取到的。那么,假设在向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时,已经获取到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二操作,即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执行第二操作的过程中,向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此时,所输出的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则不需要进行消隐处理。
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减少接收即时消息的用户回复该即时消息的编辑时间,能够有效提高回复消息的编辑成本和发送效率;
2)能够在接收即时消息的用户不知道如何回复该即时消息时,智能地提供该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3)能够在接收即时消息的用户无法及时回复该即时消息时,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智能地回复。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具有社交属性的应用,例如,任意即时通信类APP中,例如,微信APP、Slack APP、Whats APP、Telegram APP、Line APP、多闪APP等。用户在使用即时通信类APP时,可以基于智能推荐的回复消息,进行其他用户的即时消息的快速回复,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使得能够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其中,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所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这样,第二用户则可以根据所输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迅速地对第一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进行回复,能够有效减少编辑回复消息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智能地回复即时消息,从而提高了即时通信的效率;进一步地,本申请通过呈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通过根据回复消息的不同内容,向第二用户输出不同的指示信息,有助于第二用户快速识别出回复消息的内容,进而采取相应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进一步地,本申请通过呈现指示信息而不是直接呈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浏览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从而可以避免用户想要自己手动回复消息时,如果预先看到自动生成的回复消息,可能会对用户的正常回复思路造成干扰。
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能够根据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使得能够实现即时消息的智能回复,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生成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所采用的匹配处理所依据的数据库,配置在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本地,能够有效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生成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所采用的匹配处理所依据的数据库,配置在云端,能够有效提高匹配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框图。图2显示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2所示,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存储装置或者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2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2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系统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44进行。并且,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图1A所对应的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即时通信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图1A所对应的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即时通信方法。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页面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7)

1.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其中,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所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回复消息,所指示信息不包含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指示信息进行的进一步操作,所述内容信息被输出;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资讯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计算得到的第三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包括:
从所述即时消息中提取出关键词信息;
根据所述关键词信息以及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资讯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关键词信息以及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资讯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获取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对应的多个资讯信息;
从所述多个资讯信息中确定与所述关键词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资讯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关键词信息以及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资讯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关键词信息以及所述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满足预定位置条件且与所述关键词信息相匹配的至少一个地点;
获得所述至少一个地点对应的目标资讯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并结合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目标资讯信息:
所述即时消息在当前会话中对应的上下文消息;
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标签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并结合所述即时消息在当前会话中对应的上下文消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包括:
从所述会话中所述即时消息对应的上下文消息中获取所述即时消息对应的至少一个关联消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关联消息与所述即时消息的相关度满足预定的相关度阈值;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并结合所述至少一个关联消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资讯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确定与所述即时消息相匹配的关联服务器;
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并将所述资讯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关联服务器;
接收所述关联服务器返回的目标资讯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关联服务器对应的服务器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包括:
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或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包括:
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关联服务器中的目标商户;
根据所述目标商户生成资讯请求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商户对应的商户指示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并将所述资讯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关联服务器,包括: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及会话成员位置信息生成资讯请求信息,并将所述资讯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关联服务器。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呈现形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链接地址;
口令信息;
二维码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在显示所述指示信息的当前会话窗口中的输入及发送操作,将所述第二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并在所述当前会话窗口取消显示所述指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指示信息的查看操作,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确认操作,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编辑操作,获得编辑后的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编辑后的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的确认操作,将所述编辑后的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即时消息,所述第二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一用户发给所述第二用户且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的获取时间晚于所述即时消息;
根据所述第二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第二即时消息的第二回复消息;
在显示所述指示信息的当前会话窗口取消显示所述指示信息,并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第二回复消息的提示,其中,所述第二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所述第二回复消息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即时消息是否满足预定的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
若所述即时消息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其中,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所述回复消息对应的指示信息;否则,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标签信息满足预定的关键标签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关系信息满足预定的关键社交关系信息;
所述即时消息包含预定的关键词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三即时消息,所述第三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根据所述第三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第三即时消息的追加消息;
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追加消息的提示,其中,所述追加消息的提示包括所述追加消息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类型;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和所述用户类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
利用推荐组件,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
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以及
所述回复消息的指示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指示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2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或者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二用户的输入框中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一操作,在所述输入框中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进行调整处理,并将所述调整处理之后的结果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或者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二操作,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或者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二操作,还包括:
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为指定用户,获取所述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之前,还包括:
开启智能回复功能。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智能回复功能。
31.根据权利要求22~3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利用预先构建的智能回复模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利用预先构建的智能回复模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或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构建所述智能回复模型。
33.根据权利要求22~3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
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在预先配置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或除了所述第二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的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配置或更新所述数据库。
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消息包括语音消息、文本消息、图片消息和表情消息中的至少一项。
36.一种用于即时通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53424.7A 2019-06-28 2020-03-06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65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1766.8A CN110311856A (zh) 2019-06-28 2019-06-28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9105717668 2019-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143A CN111565143A (zh) 2020-08-21
CN111565143B true CN111565143B (zh) 2022-03-18

Family

ID=680783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1766.8A Pending CN110311856A (zh) 2019-06-28 2019-06-28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010153424.7A Active CN111565143B (zh) 2019-06-28 2020-03-06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1766.8A Pending CN110311856A (zh) 2019-06-28 2019-06-28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31185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8860B (zh) * 2020-12-25 2022-07-12 天津中新智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929255B (zh) * 2021-01-22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4124870A (zh) * 2021-10-29 2022-03-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交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56173A (zh) * 2021-12-06 2022-04-15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回复方法及相关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92472B (zh) * 2022-10-09 2022-12-30 四川师范大学 一种小程序消息的推送方法以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3941B2 (en) * 2014-04-22 2015-12-15 Google Inc. Automatic actions based on contextual replies
KR102232929B1 (ko) * 2014-07-31 2021-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전자기기 및 그 전자기기가 컨텐트 제공하는 방법
CN104268129B (zh) * 2014-08-28 2018-07-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消息回复的方法及装置
US10798028B2 (en) * 2016-09-20 2020-10-06 Google Llc Bot interaction
US10846618B2 (en) * 2016-09-23 2020-11-24 Google Llc Smart replies using an on-device model
CN106685806A (zh) * 2016-12-30 2017-05-1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368193B2 (en) * 2017-02-10 2019-07-30 Facebook, Inc. Techniques for sharing a device location via a messaging system
US11907272B2 (en) * 2017-02-17 2024-02-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al-time personalized suggestions fo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participants
CN109873743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四川路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翻译聊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856A (zh) 2019-10-08
CN111565143A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78513B1 (ko)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전자기기 및 그 전자기기가 컨텐트 제공하는 방법
CN111565143B (zh)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146768B2 (en) Automatic suggested responses to images received in messages using language model
KR102447503B1 (ko)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전자기기 및 그 전자기기가 컨텐트 제공하는 방법
CN105320736B (zh) 用于提供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KR102341144B1 (ko) 메시지를 출력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220321521A1 (en) Computeriz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displaying message content in a user's inbox
US10845949B2 (en) Continuity of experience card for index
CN107977928B (zh) 表情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204886B (zh) 一种激活应用程序的方法、用户终端和服务器
CN107004020B (zh) 终端设备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0691028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KR101567555B1 (ko) 이미지가 이용되는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512617B (zh) 推荐联系人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8306813B (zh) 会话消息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13411246B (zh) 一种回复处理方法、装置和用于回复处理的装置
CN110324230A (zh) 界面展示方法、客户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92178A (zh) 一种消息提醒的方法、相关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20170055345A (ko) 만화에서의 이미지 추출과 변형 시스템을 활용한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 및 방법
CN112352401A (zh) 生成涉及图像文件的智能回复
EP4283951A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and using semantic entity in text messag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1092912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用于数据处理的装置
CN113221030A (zh) 一种推荐方法、装置和介质
KR20090072773A (ko) 필기 이미지에 대응하는 이모티콘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시스템, 단말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10765326A (zh) 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