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128B - 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128B
CN111565128B CN202010263502.9A CN202010263502A CN111565128B CN 111565128 B CN111565128 B CN 111565128B CN 202010263502 A CN202010263502 A CN 202010263502A CN 111565128 B CN111565128 B CN 1115651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point
test
drift
amplitude
pe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35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5128A (zh
Inventor
吕博
李曙方
潘峰
缪新育
胡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20102635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5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5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5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四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获取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使用第二频点、第三频点和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计算获得第五频点;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是,将第五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否则,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五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并计算获得第六频点,以此类推,直到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结束测试,并将当前获得的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该方法能够在测试时间短的前提下,提高测试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噪声传递特性是传送网承载网元的时钟同步特性之一。对于实际的时钟输入,网元时钟的表现可近似等效为一个低通滤波器,其功率谱密度相对最高点下降至1/2处的截止频率定义为滤波器的3dB等效带宽。等效带宽是传送网承载网元重要同步性能指标之一,如在ITU-T G.813、G.8262中针对选项1,分别规定适用于规定国内传送网SEC(SDHEquipment Clock)和EEC(synchronous Ethernet Equipment Clock)的等效带宽应在1Hz至10Hz之间。今年来为满足5G网络的高精度时钟需求,ITU-T G.8262.1进一步将截止频率限定在1Hz至3Hz之间,用于规定eEEC(enhanced synchronous Ethernet EquipmentClock)的噪声传递特性。等效带宽指标范围的缩减,受仪表测试精度与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对等效带宽测试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业界通常采用“选频法”进行时钟滤波器转移特性测试,在时钟输入端预设多个特定频点的TIE(Time interval error)正弦噪声曲线,经过被测设备后对输出TIE幅值进行测量。该方法的物理意义虽然较为直观且易操作,但人工选取的预设频点前,由于不掌握滤波器的频域响应特性,造成3dB等效带宽频点需多次尝试进行逼近,一方面造成测试操作多,测试时间长,一方面在有限的测试操作下,很可能无法找到“精确的”等效带宽频点,造成测试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能够在测试时间短的前提下,提高测试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设置测试初始信息,所述测试初始信息包括:输入漂移标称幅度,以及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所述测试初始信息针对不同频点分别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获取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计算获得第四频点;
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四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获取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使用第二频点、第三频点和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计算获得第五频点;
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是,将第五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否则,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五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并计算获得第六频点,以此类推,直到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结束测试,并将当前获得的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单元、测试单元、计算单元和确定单元;
所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测试初始信息,以及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所述测试初始信息包括:输入漂移标称幅度,以及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测试单元,用于使用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测试初始信息针对不同频点分别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使用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所述计算单元计算获得的第四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从所述测试单元获取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计算获得第四频点;从所述测试单元获取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使用第二频点、第三频点和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计算获得第五频点;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是,将第五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否则,触发测试单元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五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并触发所述计算单元计算获得第六频点,以此类推,直到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结束测试,并将当前获得的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所述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的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的步骤。
由上面的技术方案可见,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前一次针对一频点的测试获得的测试结果,能够计算获得当前最佳频点,通过递归迭代,在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获得的频点对应的等效带宽作为3dB等效带宽。该方案能够在测试时间短的前提下,提高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噪声传递特性测试校准连接示意图;
图2为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实际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的函数gain(f)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的函数G(f)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上述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几个具体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用于测试同步设备的等效带宽。
本申请具体实现时需预先设置测试初始信息;其中,所述测试初始信息包括:输入漂移标称幅度,以及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
输入漂移标称幅度为测试系统中漂移测试仪的测试标称范围内的幅度值,在这个范围内任意设置,或者根据经验值设置均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进行限制。
3个频点值可以任意设置,也可以根据经验值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进行限制,设置的三个频点,即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的值均为大于0的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任一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过程如下:
首先,获取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
参见图1,图1为噪声传递特性测试校准连接示意图。
漂移分析仪使用基本频率源的时钟输出作为外参考,将叠加了规定频点、幅值的正弦漂移噪声的时钟信号发送给漂移测试仪。
通过漂移测试仪测试在外定时或同步以太接口实际收到的时钟信号的漂移产生,测试时间可以为至少三个单频正弦漂移周期,记录为被测设备的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具体实现时不对此进行限制。
然后,获取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
参见图2,图2为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实际连接示意图。被测设备在外定时或同步以太接口跟踪漂移分析仪的时钟输出,同时输出给漂移分析仪,测试时间可以为至少三个单频正弦漂移周期,记录为被测设备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
通过上述测试可以针对每个测试频点获取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3个频点进行测试,获取三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使用这三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可以计算获得一个新的频点,与3dB等效带宽对应的频点更接近的频点,下面以使用三个频点fn-2、fn-1和fn确定fn+1的方法为例给出具体计算过程: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52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53
其中,在计算G(fn)时,将fn代入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61
中,即可获得;在计算G(fn-1)时,将fn-1代入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62
中,即可获得;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63
Ainput(f)为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Aoutput(f)为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64
是基于牛顿二阶迭代原理获取的,具体实现如下:
单频法测量条件下,对于给定的频点f(Hz),经过低通滤波器的增益响应gain(f)定义如下,单位dB: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65
其中,Ainput(f)为输入(TIE)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Aoutput(f)为输出(TIE)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单位均为ns,fBW定义为3dB低通滤波器的等效带宽对应的频点,也可以称为3dB等效带宽对应的频点;公式表示如下:
gain(fBW)=3 (2)
根据gain(f)定义了函数G(f)如下: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66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的函数gain(f)的示意图。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的函数G(f)的示意图。
如图3中的函数变换为图4中的函数时,G(f)在fBW处具有极小值,且最小值点为0,公式表示如下:
fBW=argminG(f)=arg(G(f)=0) (4)
因此,求得G(f)的零点,也就找到了fBW的解。
公式(4)可用牛顿迭代法(Newton-Raphson method)求根。已经证明,如果G(f)是连续的,并且待求的零点是孤立的,那么在零点周围存在一个区域,只要初始值位于这个邻近区域内,那么牛顿法必定收敛。并且,如果不为0,那么牛顿法将具有平方收敛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实现时,使用牛顿二阶迭代法实现,具体实现操作如下:
利用迭代点处的一阶导数(梯度)和二阶导数(Hessian矩阵)对目标函数进行二次函数近似,然后把二次模型的极小点作为新的迭代点,并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求得满足精度的近似最小值。
以函数f(x)为例,来描述牛顿二阶迭代过程:
根据泰勒公式展开: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71
对公式(5)中的x求导,并令f’(x)=0可得:
f'(x0)+f”(x0)(x-x0)=0 (6)
根据公式(6)可推导得到二阶牛顿迭代法的近似迭代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72
实际求解时,我们往往不知道f(x)的解析表达式,对于本发明测试结果转换所得的G(f),可采用离散化的方法对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分别进行求解如下: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73
在实际处理中
即将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74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75
最终可得到推荐测试频点的迭代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76
低通滤波器的频域响应为偶函数,因此gain(f)和G(f)也均为偶函数。然而对于实际测试操作中,漂移分析仪设置的测试频点f不能为负数,否则仪表无法操作,因此如果公式(10)计算出推荐的频点值为负数时,可采用取反操作规避f为负数问题。该处理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81
其中sgn()为符号函数,当自变量为正数时取+1;自变量为负数时取-1;自变量为0时取0。
也就是说当fn+1为负数时,取fn+1的绝对值为fn+1的值。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步等效带宽测试过程。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为:
步骤501,使用所述测试初始信息针对不同频点分别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获取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计算获得第四频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的值大于0;
步骤502,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四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获取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使用第二频点、第三频点和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计算获得第五频点。
步骤503,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是,将第五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否则,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五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并计算获得第六频点,以此类推,直到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结束测试,并将当前获得的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预设迭代终止条件的设置可以有多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如下两种实现方式,但不限于下述两种方式,具体为:
第一种:预设终止条件为预设迭代次数;
当所述预设迭代终止条件为预设迭代次数时,所述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包括:
确定当前迭代次数是否大于预设迭代次数;如果是,确定当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否则,确定当前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
其中,所述当前迭代次数为使用计算获得的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的次数(获取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的测试看作一次测试)。
也就是说一般不考虑初始的三个频点进行测试的次数,当然也可以考虑初始的三个频点进行测试的次数,则在针对预设迭代次数加3即可,这里可以灵活设置。
采用最大迭代次数N的终止策略可减少操作次数,提升测试效率。目前业界采用的“选频法”由于不知道被测滤波器的响应特性,缺少测试频点的先验知识,通常需要至少10次操作。而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具有平方收敛特性,由于可复用当前与上一次操作的测试信息,通过适当设置N后,可快速找到近似的等效带宽频点。
第二种,所述预设迭代终止条件为预设终止阈值;
当所述预设迭代终止条件为预设终止阈值时,所述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包括:
确定当前计算获得的频点fn对应的G(fn)的值是否小于预设终止阈值,如果是,确定当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否则,确定当前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
其中,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91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092
Ainput(fn)为输入(TIE)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Aoutput(fn)为输出(TIE)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
采用G(f)的误差阈值ε的终止策略,可提升测试精度。由于二阶牛顿迭代法一方面感知了待优化函数G(f)的空间曲率特性,可有效进行误差纠错,一方面根据泰勒公式可知,迭代方法中,将误差控制为高阶无穷小量,保证了优化精度。因此在适当牺牲迭代次数基础上,与业界现有的“选频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测试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小于0,则将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的绝对值作为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如第四频点的值小于0时,取第四频点的绝对值作为第四频点的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查找低通滤波器3dB等效带宽问题,转化为凸优化中的极值问题。并基于二阶牛顿迭代法,根据当前与上一次的测试结果,可自动推荐出下次操作的预设频点。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给出同步等效带宽的具体测试过程:
第一步:初始化。
设置TIE输入漂移幅度标称值A0,以及三个初始频点f1,f2和f3,设定预设终止迭代条件为预设终止迭代次数N=2;以不包括初始三次频点测试为例。
第二步、基于测试频点f1,f2和f3,与A0,利用图1和图2中的漂移分析仪针对f1获得Ainput(f1)和Aoutput(f1),针对f2获得Ainput(f2)和Aoutput(f2),针对f3获得Ainput(f3)和Aoutput(f3)。
第三步、根据公式(1),可计算得到gain(f1),gain(f2)和gain(f3);
第四步、根据公式(3)分别获得得到G(f1),G(f2)和G(f3),根据公式(8)求得G’(f2)和G’(f3),并根据公式(10)求得推荐测试频点f4
第五步,判断f4的值是否小于0,如果是,令f4=(-1)*f4,执行第六步;否则,直接执行第六步。
第六步、根据获得的频点f4和A0,利用图1和图2的漂移分析仪分别得到Ainput(f4)和Aoutput(f4),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gain(f4),根据公式(3)得到G(f4);
第七步、基于当前G(f4),G(f3)和G(f2),根据公式(8)和公式(10)得到推荐频点f5的值;
第八步、判断f5的值是否小于0,如果是,令f5=(-1)*f5,执行第九步;否则,直接执行第九步。
第九步、确定当前迭代次数1小于预设迭代次数2,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
第十步、根据获得的频点f5和A0,利用图1和图2的漂移分析仪分别得到Ainput(f5)和Aoutput(f5),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gain(f4),根据公式(3)得到G(f4);
第十一步、基于当前G(f5),G(f4)和G(f3),根据公式(8)和公式(10)得到推荐频点f6的值;
第十二步、判断f6的值是否小于0,如果是,令f6=(-1)*f6,执行第十三步;否则,直接执行第十三步。
第十三步、确定当前迭代次数2不小于预设迭代次数2,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停止迭代;将f6作为3dB等效带宽所对应的频点fBW,即将频点f6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
至此,完成被测设备的3dB等效带宽的确定。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装置。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上述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单元601、测试单元602、计算单元603和确定单元604;
设置单元601,用于设置测试初始信息,以及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所述测试初始信息包括:输入漂移标称幅度,以及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
测试单元602,用于使用设置单元601设置的测试初始信息针对不同频点分别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使用设置单元601设置的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计算单元603计算获得的第四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
计算单元603,用于从测试单元602获取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计算获得第四频点;从测试单元602获取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使用第二频点、第三频点和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计算获得第五频点;
确定单元604,用于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是,将计算单元603获取的第五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否则,触发测试单元602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五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并触发计算单元603计算获得第六频点,以此类推,直到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结束测试,并将当前获得的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
较佳地,
计算单元603,具体用于使用三个频点fn-2、fn-1和fn确定fn+1的方法为: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121
其中,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122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123
Figure BDA0002440322030000124
Ainput(f)为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Aoutput(f)为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
较佳地,
计算单元603,进一步用于若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小于0,则将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的绝对值作为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
设置单元601,具体用于设置的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的值大于0。
较佳地,
确定单元604,具体用于当所述预设迭代终止条件为预设迭代次数,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确定当前迭代次数是否大于预设迭代次数;如果是,确定当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否则,确定当前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其中,所述当前迭代次数为使用计算获得的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的次数。
较佳地,
确定单元604,具体用于当所述预设迭代终止条件为预设终止阈值,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确定当前计算获得的频点fn对应的G(fn)的值是否小于预设终止阈值,如果是,确定当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否则,确定当前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
上述实施例的单元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可以合并为一个单元,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单元。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的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所述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中的步骤。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7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720、存储器(Memory)730和通信总线740,其中,处理器710,通信接口720,存储器730通过通信总线7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710可以调用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
设置测试初始信息,所述测试初始信息包括:输入漂移标称幅度,以及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
使用所述测试初始信息针对不同频点分别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获取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计算获得第四频点;
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四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获取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使用第二频点、第三频点和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计算获得第五频点;
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是,将第五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否则,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五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并计算获得第六频点,以此类推,直到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结束测试,并将当前获得的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测试初始信息,所述测试初始信息包括:输入漂移标称幅度,以及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所述测试初始信息针对不同频点分别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获取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计算获得第四频点;
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四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获取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使用第二频点、第三频点和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计算获得第五频点;
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是,将第五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否则,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五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并计算获得第六频点,以此类推,直到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结束测试,并将当前获得的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
其中,使用三个频点fn-2、fn-1和fn确定fn+1的方法为:
Figure FDA000311000100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3110001000000012
Figure FDA0003110001000000013
Figure FDA0003110001000000014
Ainput(f)为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Aoutput(f)为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迭代终止条件为预设迭代次数时,所述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包括:
确定当前迭代次数是否大于预设迭代次数;如果是,确定当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否则,确定当前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
其中,所述当前迭代次数为使用计算获得的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的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迭代终止条件为预设终止阈值时,所述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包括:
确定当前计算获得的频点fn对应的G(fn)的值是否小于预设终止阈值,如果是,确定当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否则,确定当前不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的值大于0;
若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小于0,则将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的绝对值作为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
5.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单元、测试单元、计算单元和确定单元;
所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测试初始信息,以及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所述测试初始信息包括:输入漂移标称幅度,以及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
所述测试单元,用于使用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测试初始信息针对不同频点分别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使用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所述计算单元计算获得的第四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从所述测试单元获取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计算获得第四频点;从所述测试单元获取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并使用第二频点、第三频点和第四频点对应的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和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计算获得第五频点;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是,将第五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否则,触发测试单元使用所述输入漂移标称幅度和第五频点进行噪声传递特性测试,并触发所述计算单元计算获得第六频点,以此类推,直到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时,结束测试,并将当前获得的频点对应的带宽确定为3dB等效带宽;
其中,
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使用三个频点fn-2、fn-1和fn确定fn+1的方法为:
Figure FDA000311000100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3110001000000032
Figure FDA0003110001000000033
Figure FDA0003110001000000034
Ainput(f)为输入漂移实际幅度测试峰峰值;Aoutput(f)为输出漂移幅度测试峰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单元,进一步用于若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小于0,则将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的绝对值作为计算获得的频点的值;
所述设置单元,具体用于设置的所述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的值大于0。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63502.9A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565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3502.9A CN111565128B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3502.9A CN111565128B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128A CN111565128A (zh) 2020-08-21
CN111565128B true CN111565128B (zh) 2021-08-06

Family

ID=7207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3502.9A Active CN111565128B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512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357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削除峰值功率的方法
CN106685570A (zh) * 2017-02-16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td‑lte系统的频点带宽联合检测方法
CN108039910A (zh) * 2017-12-26 2018-05-15 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 一种可见光通信设备发射调制性能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0034838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信号同步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80311A (en) * 2010-05-13 2011-11-16 Univ Bangor Optical OFDM synchronisation using clock signal transmitted outside OFDM symbol frequency band
CN102821441B (zh) * 2011-06-09 2018-08-21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入装置、方法和终端
CN103378875B (zh) * 2012-04-25 2015-07-15 杭州讯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fdm的协作分集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835036B (zh) * 2017-09-15 2020-03-31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非合作跳频信号破解方法
CN109490862B (zh) * 2018-11-23 2023-08-29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相位差分统计谱的载频估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357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削除峰值功率的方法
CN106685570A (zh) * 2017-02-16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td‑lte系统的频点带宽联合检测方法
CN108039910A (zh) * 2017-12-26 2018-05-15 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 一种可见光通信设备发射调制性能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0034838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信号同步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128A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Shea On refining polynomial phase signal parameter estimates
CN110308366B (zh) 一种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谐波源定位方法
US6208946B1 (en) High speed fourier transform apparatus
CN109444515A (zh) 一种基于sdft算法的无功、不平衡与谐波检测方法
Ramos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on impedance measurements with DSP-based ellipse-fitting algorithms
Belega et al. Impact of harmonics on the interpolated DFT frequency estimator
CN104849545A (zh) 一种电力系统频率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US1098416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rallel transient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CN111565128B (zh) 一种同步等效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Belega et al. Noise power estimation by the three-parameter and four-parameter sine-fit algorithms
Spataro ADC based measurements: A common basis for the uncertainty estimation
Zygarlicki et al. Prony’s method with reduced sampling-numerical aspects
Zhu et al. Injection amplitude guidance for impedance measurement in power systems
CN104931777B (zh) 一种基于两条dft复数谱线的信号频率测量方法
CN104330644B (zh) 检测电力系统中正弦波信号幅值的方法和系统
JP2013053861A (ja) 周波数解析装置
Caldara et al.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estimation of a virtual instrument
Serov et al. Reseach of influency of mains frequency deviation on voltage spectrum measurement error by DFT method
CN111130681B (zh) 一种噪声传递特性确定方法和装置
Galvão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fractional-order transfer functions using exponentially modulated signals with arbitrary excitation waveforms
Belega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ive number of bits of ADCs using the interpolated DFT method
Vandersteen et al. System identification for data acquisition characterization
CN105515910A (zh) 一种群时延测量方法和设备
Zygarlicki Fast second order original Prony’s method for embedded measuring systems
CN108982966A (zh) 基于线性修正算法的谐相角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