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4837A - 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4837A
CN111564837A CN201910112535.0A CN201910112535A CN111564837A CN 111564837 A CN111564837 A CN 111564837A CN 201910112535 A CN201910112535 A CN 201910112535A CN 111564837 A CN111564837 A CN 111564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outpu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witch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25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清井
杨小军
王卫
陈实
赵峰
肖剑
张兵芳
龚浩
秦孝初
鄢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bel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bel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bel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bel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25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4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4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4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包含:一电能输入模组,接收一输入电源并对一变压器的一初级绕组输入电能;一第一输出模组,电连接变压器的一第一次级绕组并由一第一输出端输出一第一输出电压;一第二输出模组,电连接变压器的一第二次级绕组,并对由一第二输出端输出一第二输出电压;第一输出模组及第二输出模组通过同一个变压器与电能输入模组连接,且该第一接地端及该第二接地端不共地,确保第一输出模组及第二输出模组的隔离并输出二组稳定的输出电压,借此降低电路复杂程度。

Description

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供应装置,尤指一种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供电系统(Power Over Ethernet;POE)主要是通过一条电缆同时传输信息及功率用电,也就是透过同一条传输线同时传输数据及电力,以降低安装连接的复杂度及节省建置成本。其中,电力供应的方式可区分为信号供电和电功率供电,且为了达到供电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做为供电端的以太网供电模组必须将信号供电的路径及电功率供电的路径相互隔离以减小干扰。因此,现有的以太网供电模组一般来说具有一电源输入端、一第一电源转换模组及一第二电源转换模组,该第一电源转换模组及该第二电源转换模组分别通过该电源输入端电连接至一电源装置以接收一输入电源,该第一电源转换模组做为该信号供电的路径,且具有一第一变压器,用于将该输入电源转换为一数据传输端所需的信号供电电压。该第二电源转换模组则是做为该电功率供电的路径,具有一第二变压器,用于将该输入电源转换为电功率供电端所需的电功率供电电压。而该数据传输端与该电功率供电端通过一以太网络电缆连接至一受电装置,以提供数据与电力至该受电装置。
由以上叙述可知,现有的以太网供电模组设置两组分独立的电压转换模组,导致电路复杂且组件数量多,成本高昂。故现有技术的以太网供电装置势必须进行进一步改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的以太网供电装置电路复杂及成本较高,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包含一变压器、一电能输入模组、一第一输出模组及一第二输出模组,其中,该变压器包含一初级绕组、一第一次级绕组及一第二次级绕组,该电能输入模组具有二电源输入端及二电源输出端,该二电源输入端用以电连接一交流电源,而该初级绕组电连接在该二电源输出端之间。该第一输出模组具有二第一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及一第一接地端,该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电连接该二第一输入端之间。该第二输出模组具有二第二输入端、一第二输出端及一第二接地端,而该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电连接于该二第二输入端之间。其中,该第一接地端及该第二接地端不共地。
该第一次级绕组及该第二次级绕组分别与该初级绕组耦合,使得该第一输出模组及该第二输出模组分别与该电能输入模组形成一电源转换器,且该第一次级绕组及该第二次级绕组是共绕于一铁芯的一侧,以形成该变压器的两个二次侧,而该初级绕组则是绕于该铁芯的另一侧,以形成该变压器的一次侧,借此,令该第一次级绕组及该第二次级绕组能够分别与该初级绕组耦合,感应生成电能输出。而该第一接地端及第二接地端不共地,使该第一输出模组及第二输出模组间隔离,从而避免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的输出互相干扰。
如此一来,不须设置二组分离的电压转换器即可获得二组隔离且稳定的输出电压。本发明仅须设置一组变压器,便可以输出二组稳定的输出电压,以分别供以太网电源供应装置的功率供电及信号供电之用并符合以太网电源供应装置的输出要求,达到降低以太网电源供应装置电路复杂性及成本,且同时输出二组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第二及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第二及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电路图。
图5及图6是本发明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的实测电压讯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包含一变压器T、一电能输入模组11、一第一输出模组21及一第二输出模组22,其中,该变压器T包含一初级绕组N1、一第一次级绕组N21及一第二次级绕组N22。该电能输入模组11具有二电源输入端AC1、AC2及二电源输出端n1、n2,且该初级绕组N1电连接于该二电源输出端n1、n2之间,以使该电能输入模组11对该变压器T提供一输入电压。
该第一输出模组21具有二第一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O/P1及一第一接地端gnd1,该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绕组N21电连接于该二第一输入端之间。该第一输出模组21接收该第一次级绕组N21感应生成的一第一转换电压,并由该第一输出端O/P1输出一第一输出电压。
该第二输出模组22有二第二输入端、一第二输出端O/P2及一第二接地端gnd2,该第二次级绕组N22电连接于该二第二输入端之间,该第二输出模组22接收该第二次级绕组N22感应生成的一第二转换电压,并由该第二输出端O/P2输出一第二输出电压。
较佳的,该第一输出模组21的该第一输出端O/P1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小于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该第二输出端O/P2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也就是该第一电压小于该第二电压,其中该第一输出模组21的第一输出电压是供以太网供电系统的功率供电使用,而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第二输出电压是供以太网供电系统的信号供电使用。举例而言,根据现行以太网供电协议,该第一电压为12V的功率供电电压,该第二电压为54V的信号供电电压。
此外,该第一输出模组21的第一接地端gnd1及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第二接地端gnd2为不共地的二个不同的接地端,借由该第一输出模组21的及该第二输出模组22不共地,进一步确保该第一输出模组21及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隔离并降低干扰。
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电能输入模组11包含有一控制单元111,而该第一输出模组21包含有一回授单元211。该第一输出模组21的回授单元211电连接于该第一输出端O/P1及该第一接地端gnd1之间,以根据该第一输出端O/P1的第一输出电压产生该回授讯号,并将该回授讯号传送至该电能输入模组11的控制单元111,并由该控制单元111根据该回授讯号控制输出至该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N1的输入电压,使该第一次级绕组N21感应生成的第一转换电压稳定在一默认的第一电压区间内。较佳的,该电能输入模组11通过该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N1及第一次级绕组N21与该第一输出模组21形成一谐振式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该控制单元111为一谐振式电源转换器控制器,例如为一UCC256303的LLC控制器,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除此之外,该第二输出模组22包含有一线性稳压器221,该线性稳压器221电连接于该第二次级绕组N22、该第二输出端O/P2及该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并将该第二次级绕组N22产生的第二转换电压进行线性稳压后由该第二输出端O/P2输出该第二输出电压,使该第二输出电压稳定在一默认的第二电压区间内。类似的,该电能输入模组11通过该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N1及第二次级绕组N22与该第二输出模组22形成一谐振式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
也就是说,该第一输出模组21的该回授单元211产生回授讯号并输出至该电能输入模组11的控制单元111,以借由控制该电能输入模组11对该初级绕组N1输入的电压,调节该第一输出模组21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进一步的,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线性稳压器221是直接对该第二次级绕组N22产生的第二转换电压进行线性稳压,避免该第二输出端O/P2输出的该第二输出电压过高。
如此一来,通过一个初级绕组N1及二个次级测绕组N21、N22共绕而形成的一个变压器T,分别对二个输出模组21、22提供电能,其中该第一输出模组21借由产生回授讯号,回授控制该电能输入模组11对该变压器T输入的电压,以稳定第一输出电压,而第二输出模组22则借由线性稳压器221的线性稳压功能,稳定该第二次级绕组N22产生的第二转换电压,并以稳定后的该第二转换电压作为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第二输出电压。借此,在仅使用一个变压器T的情况下,达到输出二组稳定且相互隔离的输出电压的目的。因此,本发明不须设置两组独立的变压器及电能转换模组,也不须以两组独立的回授回路分别调控两组独立的电能转换模组,进而降低电路运作的复杂度,并提高电路整体的稳定度及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能输入模组11通过该变压器T与该第一输出模组21及该第二输出模组22分别形成一电感-电感-电容(LLC)谐振式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
更详细的说,该电能输入模组11是包含有一第一功率开关Q1、一第二功率开关Q2及一谐振电感LR及一谐振电容CR。该第一功率开关Q1及一第二功率开关Q2串联于该二电源输入端AC1、AC2之间,该谐振电感LR电连接于该第一功率开关Q1及该第二功率开关Q2的连接接点及其中一电源输出端n1之间,而该谐振电容CR电连接于该第二功率开关Q2与其中一电源输入端AC2的连接接点及另一电源输出端n2之间。该谐振电感LR、该初级绕组N1、及该谐振电容CR形成一谐振槽,使得该电能输入模组11形成一LLC电源转换器的初级侧电路。较佳的,该电能输入模组11还包含有一整流单元112及一功因校正单元113,并由该整流单元112及该功因校正单元113电连接一外部的交流电源,以接收并转换该交流电源成一直流电源,输出至该第一功率开关Q1及该第二功率开关Q2。
该第一次级绕组N21具有相对的二第一连接端n3、n4及一第一中心抽头端n7,该第一输出模组21包含一第一输出开关Q3、一第二输出开关Q4及一第一输出电容Cout1,该第一输出开关Q3电连接于其中一第一连接端n3及该第一接地端gnd1之间,该第二输出开关Q4电连接于另一第一连接端n4及该第一接地端gnd1之间,而该第一输出电容Cout1电连接于该第一输出端O/P1及该第一接地端gnd1之间,且该第一输出端O/P1是电连接该第一次级绕组N21的第一中心抽头端n7。
类似的,该第二次级绕组N22具有相对的二第二连接端n5、n6及一第二中心抽头端n8。该第二输出模组22包含一第三输出开关Q5、一第四输出开关Q6及一第二输出电容Cout2,该第三输出开关Q5电连接于该其中一第二连接端n5及该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该第四输出开关Q6电连接于另一第二连接端n6及该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而该第二输出电容Cout2电连接于该第二输出端O/P2及该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该第二中心抽头端n8通过该线性稳压器221电连接至第二输出端O/P2,该线性稳压器221将该第二中心抽头端n8的电压进行稳压后由该第二输出端O/P2输出。
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线性稳压器221包含一稳压开关Q7及一稳压控制单元2211,该稳压开关Q7电连接于该第二中心抽头端n8及该第二输出端O/P2之间,且具有一控制端。该稳压控制单元2211电连接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及该第二输出端O/P2,以根据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第二输出电压回授调控该稳压开关Q7,例如调控提供至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的一驱动电压。进一步来说,当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电压超过一额定输出电压,例如该第二电压时,该稳压控制单元2211使得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的驱动电压下降并降低稳压开关Q7的导通程度,进一步使得通过该稳压开关Q7的压降,也就是该第二中心抽头端n8及该第二输出端O/P2间的压降增加,使得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电压降低至第二电压内,达到稳定第二输出端O/P2的第二输出电压的目的。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稳压开关Q7是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且当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电压超过该额定输出电压时,该稳压开关Q7操作在线性区间,稳定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第二输出电压。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更详细的,该第二输出模组22包含一驱动电压提供单元222,该驱动单压提供单元222具有一驱动电压输出端n9,且该驱动电压输出端n9提供该驱动电压至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该线性稳压器221的稳压控制单元2211包含一第一分压电阻R1、一第二分压电阻R2,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阻R2串接于该第二输出端O/P2及该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该稳压控制单元2211还包含一第一基纳二极管ZD1及一稳压组件M1,该第一基纳二极管ZD1具有一阳极及一阴极,该阴极电连接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该稳压组件M1电连接于该第一基纳二极管ZD1的阳极及该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且具有一控制端,该稳压组件M1的控制端电连接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阻R2的连接接点以接收由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阻R2由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第二输出电压产生的分压电压。当该稳压组件M1的控制端的电压超过一基准电压时,该稳压组件M1导通该第一基纳二极管ZD1的阳极及第二接地端gnd2。
当该稳压组件M1未导通时,驱动电压提供单元222提供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一稳定的驱动电压,该稳压开关Q7导通,使得该第二次级绕组N22的中心抽头端n8的电能提供至该第二输出端O/P2。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阻R2将该第二输出电压进行一分压回授提供至该稳压组件M1的控制端,当稳压组件M1的控制端电压高于该基准电压时,该稳压组件M1在该第一基纳二极管ZD1的阳极及该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形成导通,使得该第一基纳二极管ZD1的受到该反向的驱动电压而崩溃导通,降低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的电压,该稳压开关Q7导通程度降低,通过该稳压开关Q7的压降增加,进一步使得第二输出端O/P2的第二输出电压降低。
也就是说,当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电压低于该额定电压,例如该第二电压时,该第二输出端O/P2通过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阻R2元提供至该稳压组件M1的控制端的分电压低于该稳压组件M1的基准电压,该稳压组件M1不导通,驱动电压提供单元222提供至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的驱动电压使该稳压开关Q7导通,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电压维持。当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电压高于该额定电压,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阻R2提供至该稳压组件M1的控制端的电压高于该基准电压,该稳压组件M1导通,使得提供至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的驱动电压降低,该稳压开关Q7上的压降增加,使得该第二输出端O/P2的输出电压降至该第二电压以下。
该稳压组件M1较佳为一三端可调稳压器,其型号为TL431。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图4是包含了该稳压组件M1的等效电路图。该稳压组件M1等同于包含了一比较器OP、一压控开关Q8及一基准电压源Vref,该比较器OP的一负输入端电连接该基准电压源Vref,一正输入端是该稳压组件M1的控制端,电连接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阻R2的连接接点,且该比较器OP具有一输出端。该第一基纳二极管ZD1的阳极是通过该压控开关Q8电连接该第二接地端gnd2,该压控开关Q8的一控制端电连接该比较器OP的输出端。该比较器OP比较该第三分压电阻R3及该第四分压电阻R4由该第二输出端O/P2提供的分电压,并与该基准电压源的电压Vref比较。当该分电压大于该基准电压Vref时,该比较器OP的输出端输出一导通电压,使得该压控开关Q8导通,进一步使得该第一基纳二极管ZD1反向导通,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电压下降,通过该稳压开关Q7两端的压降增加,稳定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第二输出电压。
较佳的,借由设定该初级绕组N1、第一次级绕组N21及该第二次级绕组N22的线圈匝数比例,使得该第一输出端O/P1的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透过回授单元211的回授控制维持在该第一电压。而借由设定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阻R2的阻值比例,控制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阻R2提供至该稳压组件M1的控制端回授电压,设定该线性稳压器221的稳压范围,以使第二输出端O/P2的电压维持在默认的第二电压区间内。
举例来说,当该第一输出模组11为重载输出且该第二输出端O/P2为轻载输出时,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第二输出电压则可能会提高至高于该额定输出电压,此时借该线性稳压器221开始作动使得稳压开关Q7的压降增加,维持第二输出端O/P2的电压在该第二电压区间内。
也就是说,根据第一输出端O/P1的第一输出电压及第二输出端O/P2的第二输出电压及第二输出端O/P2默认的第二电压区间,设定该第一分压电阻R1及该第二分压电组R2的比例,在大部分情况下,该线性稳压器221使得稳压开关Q7维持在全开的导通状态,不会造成损耗,维持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高转换效率。只有当该第一输出模组11为高负载而该第二输出端O/P2为轻负载,才会导致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输出电压超出该额定输出电压,且该线性稳压器221才使得该稳压开关Q7上的压降上升,降低第二输出端O/P2的输出电压。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其中,图5及图6分别是第二输出模组22的输出电压(P1)及稳压开关Q7的驱动电压(P2)的实际量测情形。在二种情形中,第一输出模组21均为满载输出,而图5是当第二输出模组22为无载输出,图6是当第二输出模组22第二输出端O/P2电流为0.1安培(A)。由图5可知,第二输出端O/P2为无载时,该稳压开关Q7的驱动电压平均值约为8.9V;由图6可知,该第二输出端O/P2为轻载(0.1A)时,该稳压开关Q7的驱动电压平均值约为9.14V。而当第二输出模组22为无载或轻载的情况下,该第二输出模组22的输出电压维持在54.5V~56.6V之间,平均值均维持在55V以下。由此可知,该线性稳压器运作良好稳定。
再请参阅图4所示,其中,较佳的,该驱动电压提供单元222包含一第一二极管D1、一供电开关Q9、一电阻R及一第二基纳二极管ZD2,该第一二极管D具有一阳极及一阴极,该第一二极管D的阳极电连接该第二次级绕组N22与该第三输出开关Q5的连接接点,也就是该第二次级绕组N22的第二连接端n5、该第二次输出模组O/P2的其中一第二输入端n6。该供电开关Q9具有一输入端、一输出端及一控制端,该输入端电连接该第一二极管D的阴极,而该电阻R电连接于该第一二极管D的阴极及该供电开关Q9的控制端之间。该第二基纳二极管ZD2具有一阳极及一阴极,该第二基纳二极管ZD2的阳极电连接该第二中心抽头端n8,该第二基纳二极管ZD2的阴极电连接该供电开关Q9的控制端。该驱动电压提供单元222还包含一第三分压电阻R3及一第四分压电阻R4,该第三分压电阻R3及该第四分压电阻R4串联于该供电开关Q9的输出端及该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且该第三分压电阻R3及该第四分压电阻R4的连接接点作为该驱动电压输出端n9,电连接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
该供电开关Q9通过该第三分压电阻R3及该第四分压电阻R4提供该稳压开关Q7驱动电压,当该第二输出端O/P2的电压过高,导致该稳压组件M1导通而该第一基纳二极管ZD1反向导通时,通过该第三分压电阻R3的电流增加而其上的压降增加,使得提供至该稳压开关Q7的控制端的驱动电压下降。较佳的,该供电开关Q9是一双极性接面晶体管(BJT)。
较佳的,该驱动电压提供单元222进一步包含一稳压电容C1,该稳压电容C1电连接于该第二次级绕组N22的中心抽头端n8及该第二接地端gnd2之间。
再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输出模组21的回授单元211是一光耦合回授单元,包含串接于该第一输出端O/P1及该第一接地端gnd1之间的一第五分压电阻R5及一第六分压电阻R6,串接于该第一输出端O/P1及该第一接地端gnd1之间的一压控电流组件M2及一光耦合器2111,该光耦合器2111具有二输入端及二输出端a、b,而该光耦合器2111以其二输入端与该压控电流组件M2串联于第一输出端O/P1及第一接地端gnd1之间。该压控电流组件M2的一控制端电连接该第五分压电阻R5及一第六分压电阻R6的连接接点以接收该第一输出端O/P1的分压,并根据第一输出端O/P1的该分压控制该通过光耦合器2111的电流。该光耦合器2111的二输出端a、b分别电连接该控制单元111的控制端及一接地端,根据通过光耦合器2111的二输入端的电流产生一控制讯号并提供至该控制单元111的控制端,达到由该第一输出端O/P1至该电能输入模组11的回授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变压器,包含一初级绕组、一第一次级绕组及一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一次级绕组及所述第二次级绕组分别耦合至所述初级绕组;
一电能输入模组,具有二电源输入端及二电源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电连接在所述二电源输出端之间;
一第一输出模组,具有二第一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及一第一接地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电连接在所述二第一输入端之间;
一第二输出模组,具有二第二输入端、一第二输出端及一第二接地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电连接在所述二第二输入端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接地端及所述第二接地端不共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能输入模组包含有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输出模组进一步包含有一回授单元,所述回授单元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及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且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并根据所述第一输出端产生的输出电压产生回授讯号,传送所述回授讯号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回授讯号控制输出至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输入电压,使所述第一次级绕组感应生成的一第一转换电压稳定在一默认的第一电压区间内;
所述电能输入模组通过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一输出模组形成一谐振式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能输入模组包含有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输出模组进一步包含有一线性稳压器,所述线性稳压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二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接地端,且所述线性稳压器将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产生的一第二转换电压讯号进行线性稳压后由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一第二输出电压;
所述电能输入模组通过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第二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二输出模组形成一谐振式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输入模组进一步包含:
一第一功率开关;
一第二功率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开关及所述第二功率开关串联于所述二电源输入端之间;
一谐振电感,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及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的连接接点及其中一电源输出端之间;
一谐振电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功率开关与其中一电源输入端的连接接点及另一电源输出端之间;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及所述第二功率开关,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回授讯号产生一第一控制讯号传送至所述第一功率开关,且产生一第二控制讯号传送至所述第二功率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具有相对的二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一中心抽头端,且所述第一输出模组包含:
一第一输出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其中一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
一第二输出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另一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
一第一输出电容,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及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中心抽头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具有相对的二第二连接端及一第二中心抽头端,且所述第二输出模组包含:
一第三输出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其中一第二连接端及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
一第四输出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第二连接端及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
一第二输出电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其中,
所述第二输出模组的所述线性稳压器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二中心抽头端,且将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二中心抽头端产生的电压讯号进行稳压后由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稳压器包含:
一稳压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二中心抽头端及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且具有一控制端;
一稳压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稳压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并根据所述第二输出电压调控提供至所述稳压开关的控制端的一驱动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输出电压超过一额定输出电压,所述稳压控制单元降低提供至所述稳压开关的控制端的驱动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模组进一步包含一驱动电压提供单元,所述驱动电压提供单元具有一驱动电压输出端,且所述驱动电压输出端提供所述驱动电压至所述稳压开关的控制端;其中,所述稳压控制单元包含:
一第一分压电阻及一第二分压电阻,串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
一第一基纳二极管,具有一阳极及一阴极,所述阴极电连接所述稳压开关的控制端;
一稳压组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基纳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且具有一控制端;其中,
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及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接点电连接所述稳压组件的控制端;
当所述稳压组件的控制端的电压超过一基准电压时,所述稳压组件导通,使所述第一基纳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压提供单元包含:
一第一二极管,具有一阳极及一阴极,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与所述第四输出开关的连接接点;
一供电开关,具有一输入端、一输出端及一控制端,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
一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供电开关的控制端之间;
一第二基纳二极管,具有一阳极及一阴极,其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二中心抽头端,其阴极电连接所述供电开关的控制端;
一第三分压电阻;
一第四分压电阻;其中,所述第四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串联于所述供电开关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且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及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连接接点电连接所述稳压开关的控制端。
CN201910112535.0A 2019-02-13 2019-02-13 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 Pending CN111564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2535.0A CN111564837A (zh) 2019-02-13 2019-02-13 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2535.0A CN111564837A (zh) 2019-02-13 2019-02-13 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4837A true CN111564837A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1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2535.0A Pending CN111564837A (zh) 2019-02-13 2019-02-13 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48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8603B2 (en) Auxiliary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ed power converters
US5675485A (en)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US6388902B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US5602726A (en) Uninterruptive switching regulator
US20130027984A1 (en) Current-fed isolation converter
KR20010014809A (ko) 직류 전원 회로
US9673715B2 (en) Switching element driv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CN110999053A (zh) 用于向功率开关控制设备供电的可调电源设备
JP5905689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483860B1 (en) Primary side constant current regulation
US20110199796A1 (en) Structure of a power supply
KR20140145830A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US6233165B1 (en) Power converter having a low voltage regulator powered from a high voltage source
US20090097291A1 (en) Universal power supply for a laptop
JP2003079144A (ja) 交流電圧から低電力整流低電圧を発生させる電気回路装置
US20050088858A1 (en) Power supply unit comprising a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CN209930147U (zh) 以太网电源供应装置
KR101514520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KR100997545B1 (ko) 전력 공급 장치
CN111564837A (zh) 支持以太网供电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08320892B (zh) 一种变压器和开关电源
CN112953241A (zh) 功率变换器
CN110557003A (zh) 电源转换装置
CN215378777U (zh) 开关电源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开关电源系统
JPS60197162A (ja) スイツチング電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