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4570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4570A
CN111564570A CN202010441851.5A CN202010441851A CN111564570A CN 111564570 A CN111564570 A CN 111564570A CN 202010441851 A CN202010441851 A CN 202010441851A CN 111564570 A CN111564570 A CN 111564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18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4570B (zh
Inventor
闫华杰
焦志强
王路
李晓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18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45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4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45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3898 priority patent/WO2021233229A1/zh
Priority to US17/642,988 priority patent/US2022031072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4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4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1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active inorganic nanostructures, e.g.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本公开的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发光层和导光层,驱动背板为透光结构;发光层设于驱动背板一侧,且包括多个正向发光单元和多个背向发光单元,背向发光单元包括光源部和出光部,正向发光单元和光源部用于向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发光;导光层设于发光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且包括多个导光部,各导光部与各背向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导光部用于将对应的背向发光单元的光源部发出的光线引导至出光部,使出光部向驱动背板出光。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是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目前,显示面板通常只能向一侧发射光线,以显示图像,用户需要面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才能观看图像,无法实现双面显示,即无法从背向出光面的一侧观看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实现双面显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为透光结构;
发光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且包括多个正向发光单元和多个背向发光单元,所述背向发光单元包括光源部和出光部,所述正向发光单元和所述光源部用于向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发光;
导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且包括多个导光部,各所述导光部与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导光部用于将对应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的光源部发出的光线引导至所述出光部,使所述出光部向所述驱动背板出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导光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的光源部和出光部之间;
所述导光层包括沿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依次分布的多层第一折射层,相邻两层所述第一折射层之间贴合有第二折射层;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之比不小于√2。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表面;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覆盖所述导光层和所述发光层;
遮光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表面,且包括多个遮光部,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位于各所述遮光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以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盖板,设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所述导光层设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驱动背板的表面,每个所述导光部具有朝向对应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扩张的导光槽,所述导光槽具有反光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用于将所述光源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槽壁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盖板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盖板的夹角均为45°;所述光源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壁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槽壁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外;所述出光部位于所述第二槽壁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槽壁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外。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光部包括:
支撑层,设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且具有朝向对应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扩张的凹槽;
反光层,覆盖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通过所述反光层限定出所述导光槽。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光源部用于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线;所述背向发光单元包括第一背向发光单元、第二背向发光单元、第三背向发光单元,所述第一背向发光单元的出光部为透光结构,所述第二背向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背向发光单元的出光部均包括能被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激励而发光的光致发光层,且所述第二背向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背向发光单元的光致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正向发光单元包括向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正向电极、正向发光功能层和第二正向电极;所述背向发光单元包括向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背向电极、背向发光功能层和第二背向电极;所述第一正向电极和所述第一背向电极为反光材质,所述第二正向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向电极为透明材质;
所述发光层包括:
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面,所述第一电极层为反光材质且包括所述第一正向电极和所述第一背向电极;所述光致发光层与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
像素定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的同一侧面,且露出所述第一正向电极、所述第一背向电极和所述光致发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在对应所述第一背向发光单元的出光部的区域形成通孔;
发光功能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且包括所述正向发光功能层和所述背向发光功能层;
第二电极层,覆盖所述发光功能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光致发光层,且延伸至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透明材质,且包括所述第二正向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向电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光致发光层的材料包括量子点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发光层具有正向发光单元和背向发光单元,正向发光单元可向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发光,以便显示图像。同时,对于背向发光单元,可通过导光部将背向发光单元的光源部发出的光线引导至出光部,并由出光部向驱动背板传播,由于驱动背板是透光结构,从而可向驱动背板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出光,也可显示图像。由此,可实现双面显示,使得显示面板两侧的用户可同时观看图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导光部的光路图。
图3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支撑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背板;2、发光层;21、正向发光单元;211、第一正向电极;212、正向发光功能层;213、第二正向电极;22、背向发光单元;221、光源部;2211、第一背向电极;2212、背向发光功能层;2213、第二背向电极;222、出光部;2221、光致发光层;22a、第一背向发光单元;22b、第二背向发光单元;22c、第三背向发光单元;201、第一电极层;202、像素定义层;2021、通孔;203、发光功能层;204、第二电极层;3、导光层;31、导光部;301、第一折射层;302、第二折射层;4、封装层;5、遮光层;51、遮光部;300、导光槽;310、第一槽壁;320、第二槽壁;330、支撑层;331、凹槽;340、反光层;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1、发光层2和导光层3,其中:
驱动背板1为透光结构。
发光层2设于驱动背板1一侧,且发光层2包括多个正向发光单元21和多个背向发光单元22,背向发光单元22包括光源部221和出光部222,正向发光单元21和光源部221用于向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发光。
导光层3设于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且导光层3包括多个导光部31,各导光部31与各背向发光单元2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导光部31用于将对应的背向发光单元22的光源部221发出的光线引导至出光部222,使出光部222向驱动背板1出光。
需要说明的是,正向发光单元21和背向发光单元22中的“正向”和“背向”仅用于区分朝两个不同方向出光的发光单元,并不构成对实际出光方向的限定。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正向发光单元21可向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发光,以便显示图像。同时,对于背向发光单元22,可通过导光部31将背向发光单元22的光源部221发出的光线引导至出光部222,并由出光部222向驱动背板1传播,由于驱动背板1是透光结构,从而可向驱动背板1背离发光层2的一侧出光,也可显示图像。由此,可实现双面显示,使得显示面板两侧的用户可同时观看图像。
下面对本公开显示面板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背板1可用于驱动发光层2发光,其可包括一衬底和位于衬底上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其中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一一对应的与各正向发光单元21连接,以便驱动正向发光单元21发光。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一一对应的与各背向发光单元22的光源部221连接,以便驱动背向发光单元22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能用于驱动发光层2发光即可。
当然,驱动背板1还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等其它电路,与像素驱动电路配合,从而驱动发光层2发光的电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为了避免像素驱动电路对背向发光单元22造成遮挡,驱动背板1具有多个透光区,像素驱动电路位于透光区以外,各个背向发光单元22的出光部222一一对应的位于各透光区内。
如图1和图3所示,发光层2设于驱动背板1一侧,发光层2包括多个正向发光单元21和多个背向发光单元22,其中:
每个正向发光单元21可用于向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发光。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正向发光单元21可为顶发射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器件,正向发光单元21包括向背离驱动背板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正向电极211、正向发光功能层212和第二正向电极213,通过向第一正向电极211和第二正向电极213施加驱动信号,可使正向发光功能层212发光,其中:
第一正向电极211为反光材质,正向发光功能层212可包括向背离驱动背板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第二正向电极213为透明材质。
正向发光单元21可作为子像素,且所有正向发光单元21可划分为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三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即三个发光颜色不同的正向发光单元21,示例性的,同一像素的三个正向发光单元21的颜色分别为红色、蓝色和绿色。
如图1和图3所示,背向发光单元22可包括光源部221和出光部222,其中:
光源部221可用于向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发光,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部221可为顶发射的OLED发光器件,其可包括向背离驱动背板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背向电极2211、背向发光功能层2212和第二背向电极2213;第一背向电极2211为反光材质,第二背向电极2213为透明材质,背向发光功能层2212可包括向背离驱动背板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第二背向电极2213为透明材质。
出光部222可以是透光结构;也可以具有光致发光层222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一部分背向发光单元22的出光部222具有光致发光层2221,举例而言,光致发光层2221的材料可包括量子点材料。还有一部分背向发光单元22的出光部222为透光结构,光致发光层2221可在第一颜色的光线的激励下发光。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光源部221可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线;背向发光单元22可包括第一背向发光单元22a、第二背向发光单元22b、第三背向发光单元22c,第一背向发光单元22a的出光部222为透光结构,第二背向发光单元22b的出光部222和第三背向发光单元22c的出光部222均包括能被第一颜色的光线激励而发光的光致发光层2221,且第二背向发光单元22b的出光部222的光致发光层2221能在第一颜色的光线激励下,发出第二颜色的光线,第三背向发光单元22c的出光部222的光致发光层2221能在第一颜色的光线的激励下发出第三颜色的光线。示例性的,第一颜色可为蓝色,第二颜色可为红色、第三颜色可为绿色。
背向发光单元22可作为子像素,且所有背向发光单元22可划分为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三个子像素,即三个背向发光单元22,分别为第一背向发光单元22a、第二背向发光单元22b、第三背向发光单元22c。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工艺,可通过相同的工艺同时形成光源部221和正向发光单元21,具体而言,发光层2包括第一电极层201、像素定义层202、发光功能层203和第二电极层204,其中:
第一电极层201设于驱动背板1一侧面,第一电极层201为反光材质,且包括第一正向电极211和第一背向电极2211;光致发光层2221与第一电极层同层201设置,但光致发光层2221与第一电极层201可通过不同的工艺分别形成。举例而言,第一电极层201可通过掩膜工艺或其它工艺形成。光致发光层2221的材料包括量子点材料,可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形成光致发光层2221;或者,也可以将量子点材料添加于光刻胶,通过涂布、曝光、显影等工艺形成光致发光层2221,在此不对光致发光层2221的工艺做特殊限定。
像素定义层202与第一电极层201设于驱动背板1的同一侧面,且露出第一正向电极211、第一背向电极2211、光致发光层2221,像素定义层202在对应第一背向发光单元22a的出光部222的区域形成通孔2021,在该通孔2021的位置露出驱动背板1。像素定义层202可用于限定出正向发光单元21和背向发光单元22。
发光功能层203覆盖第一电极层201,且包括正向发光功能层212和背向发光功能层2212,正向发光功能层212和背向发光功能层2212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已在上文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电极层204覆盖发光功能层203、第一电极层201和光致发光层2221,且延伸至通孔2021内,并覆盖通孔2021的底部和侧壁。第二电极层204包括第二正向电极213和第二背向电极2213。也就是说,正向发光单元21的第二正向电极213和光源部221的第二背向电极2213是第二电极层204的不同区域,即正向发光单元21和光源部221共用第二电极层204,从而可简化工艺。同时,第二电极层204为透明材质,且其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如图1和图3所示,导光层3可位于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用且导光层3包括多个导光部31,各导光部31与各背向发光单元22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导光部3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和与其对应的背向发光单元22至少部分重合。每个导光部31可将对应的背向发光单元22的光源部221发出的光线引导至出光部222,使出光部222向驱动背板1出光,由于驱动背板1是透光结构,从而可透过驱动背板1向驱动背板1背离发光层2的一侧出光,使显示面板可进行双面显示。
下面对导光层3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背向发光单元22中,光源部221和出光部222间隔设置,即光源部221和出光部222不直接接触。各导光部3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背向发光单元22的光源部221和出光部222之间,避免遮挡光源部221和出光部222,并可将光源部221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可进入导光部31,并通过导光部31引导至出光部222。
导光层3可包括沿背离驱动背板1的方向依次分布的多层第一折射层301,相邻两层第一折射层301之间贴合有第二折射层302,也就是说,每个第二折射层302与相邻的两侧第一折射层301直接接触,第一折射层301和第二折射层302均为透明材质。同时,第一折射层301和第二折射层302在驱动背板1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为了使进入导光层3的光线能射向出光部222,可通过使第一折射层301和第二折射层302的折射率满足预设条件,使光线在导光层3内发生全反射,使得进入导光层3的光线不会向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出射,该预设条件为:第二折射层302的折射率与第一折射层301的折射率之比不小于
Figure BDA0002504272580000091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一折射层301的折射率相同,且第一折射层301的材料包括LiF和AlF3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折射层302的材料包括MoO3和ZnS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折射层301和第二折射层302可以包括其它材料,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对于同一背向发光单元22的光源部221和出光部222而言,光源部221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会由第二折射层302靠近光源部221的端面进入第二折射层302,在第二折射层302与第一折射层301的接触界面处发生多次全反射,并由第二折射层302靠近出光部222的端面出射,且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会照射至出光部222,由此,可将光源部221发出至少部分光线引导至出光部22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折射层301的数量可以是两层,相应的,第二折射层302的数量为一层。当然,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折射层301也可为三层或更多层,且相邻两层第一折射层301之间均设有一第二折射层302,从而可通过多层第二折射层302对光源部221发出的光线进行引导,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下面结合图2对上述的预设条件的推导过程进行说明:
光源部221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层3的光路如图2所示,假设进入第二折射层302的光线的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则当折射光线在第二折射层302与第二折射层302背离驱动背板1一侧的第一折射层301的接触界面反射时的入射角为θ。
由折射定律可知:
Figure BDA0002504272580000101
其中,
Figure BDA0002504272580000102
为第二折射层302相对第一折射层301的相对折射率,该相对折射率可以用n21表示。
根据全反射条件,θ≥C(全反射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可以得出:
θmin=90°-θ2max≥C;θmin为入射角θ的最小值,θ2max为折射角θ2的最大值。
折射角θ2max=C,因此,θ1max=90°,θ1max为入射角θ1的最大值。
cosθmin=sinθ2max≤cosC,即sinC≤cosC,而
Figure BDA0002504272580000103
因此,可以得出
Figure BDA0002504272580000104
即,
Figure BDA0002504272580000105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4和遮光层5,其中:
封装层4可覆盖导光层3和发光层2,且封装层4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例如,封装层4可包括两层无机层和两层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在此不对封装层4的结构做特殊限定。
遮光层5可设于封装层4背离驱动背板1的表面,且遮光层5包括多个遮光部51,遮光部51的材料可包括树脂、金属或其它材料,只要不透光即可,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同时,各背向发光单元22一一对应的位于各遮光部5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以内,从而可通过遮光部51从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对各个背向发光单元22进行遮挡,避免背向发光单元22的光源部221发出的光线向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出射,防止对正向发光单元21显示的图像造成干扰。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光层3与发光层2不直接接触,其可设于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表面。同时,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6,盖板6为透明材质,且设于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其可起到封装和保护的作用。
导光层3设于盖板6靠近驱动背板1的表面,每个导光部31具有朝向对应的背向发光单元22扩张的导光槽300,导光槽300具有反光的第一槽壁310和第二槽壁320,第一槽壁310可将光源部221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二槽壁320,第二槽壁320可将来自第一槽壁310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出光部222,从而将光源部221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引导至出光部222,以便向驱动背板1背离发光层2的一侧出光。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导光槽300可为V型槽,其第一槽壁310和第二槽壁320均为平面结构,且第一槽壁310与盖板6的夹角α以及第二槽壁320与盖板6的夹角β均为45°,第一槽壁310和第二槽壁320的夹角为90°,以便将光线向出光部222引导。同时,光源部221位于第一槽壁310在驱动背板1的正投影内,且位于第二槽壁320在驱动背板1的正投影外,光源部221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照射到第一槽壁310上;出光部222位于第二槽壁320在驱动背板1的正投影内,且位于第一槽壁310在驱动背板1的正投影外,尽可能多的接收第一槽壁310反射的光线,并尽可能多的使第二槽壁320反射的光线照射至出光部2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部31可为反光材质的单层结构,且可以是多层结构,举例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导光部31包括支撑层330和反光层340,其中:
如图4所示,支撑层330设于盖板6靠近发光层2的表面,且具有朝向该支撑层330所属导光部31对应的背向发光单元22扩张的凹槽331。支撑层330的材料可包括树脂,其可通过涂布、阶梯曝光、显影、烘烤等工艺形成。当然,支撑层330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和工艺,只要能形成凹槽331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形成导光槽300,凹槽331的两个侧壁与盖板6的夹角可为45°,两个侧壁的夹角为90°。
反光层340覆盖于凹槽331的两个侧壁上,从而通过反光层340限定出导光槽300,对应于光源部221的反光层340用于构成第一槽壁310,对应于出光部222的反光层340用于构成第二槽壁320。反光层340的材质可为金属,例如银、铝等,当然还可以是其它非金属材料,只要能够反光即可。
各个导光部31的支撑层330同层设置,并可通过同一工艺同时形成,各个导光部31的反光层340也可通过同一工艺同时形成,从而使工艺得以简化。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以上文的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为透光结构;
发光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且包括多个正向发光单元和多个背向发光单元,所述背向发光单元包括光源部和出光部,所述正向发光单元和所述光源部用于向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发光;
导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且包括多个导光部,各所述导光部与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导光部用于将对应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的光源部发出的光线引导至所述出光部,使所述出光部向所述驱动背板出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光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的光源部和出光部之间;
所述导光层包括沿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依次分布的多层第一折射层,相邻两层所述第一折射层之间贴合有第二折射层;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之比不小于
Figure FDA0002504272570000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表面;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覆盖所述导光层和所述发光层;
遮光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表面,且包括多个遮光部,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位于各所述遮光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盖板,设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所述导光层设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驱动背板的表面,每个所述导光部具有朝向对应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扩张的导光槽,所述导光槽具有反光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用于将所述光源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槽壁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盖板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盖板的夹角均为45°;所述光源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壁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槽壁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外;所述出光部位于所述第二槽壁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槽壁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正投影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包括:
支撑层,设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且具有朝向对应的所述背向发光单元扩张的凹槽;
反光层,覆盖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通过所述反光层限定出所述导光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用于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线;所述背向发光单元包括第一背向发光单元、第二背向发光单元、第三背向发光单元,所述第一背向发光单元的出光部为透光结构,所述第二背向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背向发光单元的出光部均包括能被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激励而发光的光致发光层,且所述第二背向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背向发光单元的光致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发光单元包括向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正向电极、正向发光功能层和第二正向电极;所述背向发光单元包括向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背向电极、背向发光功能层和第二背向电极;所述第一正向电极和所述第一背向电极为反光材质,所述第二正向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向电极为透明材质;
所述发光层包括:
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面,所述第一电极层为反光材质且包括所述第一正向电极和所述第一背向电极;所述光致发光层与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
像素定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的同一侧面,且露出所述第一正向电极、所述第一背向电极和所述光致发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在对应所述第一背向发光单元的出光部的区域形成通孔;
发光功能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且包括所述正向发光功能层和所述背向发光功能层;
第二电极层,覆盖所述发光功能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光致发光层,且延伸至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透明材质,且包括所述第二正向电极和所述第二背向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发光层的材料包括量子点材料。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441851.5A 2020-05-22 2020-05-2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564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1851.5A CN111564570B (zh) 2020-05-22 2020-05-2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093898 WO2021233229A1 (zh) 2020-05-22 2021-05-1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642,988 US20220310726A1 (en) 2020-05-22 2021-05-14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1851.5A CN111564570B (zh) 2020-05-22 2020-05-2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4570A true CN111564570A (zh) 2020-08-21
CN111564570B CN111564570B (zh) 2023-04-11

Family

ID=72069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1851.5A Active CN111564570B (zh) 2020-05-22 2020-05-2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0726A1 (zh)
CN (1) CN111564570B (zh)
WO (1) WO20212332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229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3749A (zh) * 2021-12-10 2022-03-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和双面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48325B1 (ko) * 2017-11-16 2022-09-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913A (zh) * 2016-11-17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双面显示器
CN107342302A (zh) * 2017-03-28 2017-11-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108400155A (zh) * 2018-04-23 2018-08-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7822B2 (ja) * 2005-04-22 2011-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CN101603665A (zh) * 2008-06-13 2009-12-16 先进开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
CN105789256A (zh) * 2016-03-18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 oled 双面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器
CN109300968B (zh) * 2018-11-22 2022-05-2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10391283B (zh) * 2019-07-31 2022-05-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1564570B (zh) * 2020-05-22 2023-04-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913A (zh) * 2016-11-17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双面显示器
CN107342302A (zh) * 2017-03-28 2017-11-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108400155A (zh) * 2018-04-23 2018-08-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229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3749A (zh) * 2021-12-10 2022-03-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面板和双面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3229A1 (zh) 2021-11-25
CN111564570B (zh) 2023-04-11
US20220310726A1 (en) 2022-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79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645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74794B (zh)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KR20210151225A (ko) 색상 변환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표시 패널
CN110187544B (zh)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JP200930191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4061572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0551556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unit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150101821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10205453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surface illuminan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13130608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287462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259571B (zh) 柔性背板及显示装置
TWI556425B (zh) 顯示面板畫素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面板
CN113687543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220100956A (ko) 수동 디스플레이 영역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US20200158937A1 (en) Backlight module
JP2019021488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11789311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light reduction portion and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363351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767850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210391559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406206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4355657A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JP7214544B2 (ja) 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