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6603A - 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56603A CN111556603A CN202010311729.6A CN202010311729A CN111556603A CN 111556603 A CN111556603 A CN 111556603A CN 202010311729 A CN202010311729 A CN 202010311729A CN 111556603 A CN111556603 A CN 1115566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user
- illumination intensity
- threshold value
- color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供的一种家庭照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并记录室内的光照强度;在第一光源处于开启状态下,启动人脸信息检测功能;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室内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用户人脸信息的检测,在用户存在直视光源的行为时,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以及色温进行及时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光源所发出光线太强而导致影响用户视力的情况;通过对室内光照强度先记录再补偿的形式,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进行调整的同时控制第二光源进行光照补偿,能够使家庭环境中始终保持合适的照明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市场上能够通过Wi-Fi、蓝牙、zigbee等方式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智能设备也越来越多。智能照明是指利用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及节能型电器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无线遥测、遥控、遥讯控制系统,具有灯光亮度的强弱调节、灯光软启动、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
在当前的家庭环境中,婴幼儿出于好奇心理,通常会凝视发光物体(灯具或发光玩具灯)。据研究结果表明,光线过强或照射时间过长,不仅会对婴儿的视觉发育造成影响,患各种眼疾乃至产生局部眼球损伤的概率要比少受强光刺激的婴儿高出36%。此外,成年人在发呆或思考事情的状态下,往往不会对视线进行积极的调整,一旦视线范围内存在有光源,则会出现光影残留的情况,导致在光影残留期间内无法清晰视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家庭照明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家庭照明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并记录室内的光照强度;
在第一光源处于开启状态下,启动人脸信息检测功能;
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
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室内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
进一步地,在所述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室内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用户不再直视所述第一光源后,对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按照调整前的数值进行恢复。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的步骤,包括:
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并结合预存的人脸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清醒状态;
如是,则对所检测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所占人脸比例进行计算;所述第一特征区域为由眉间距、鼻翼轮廓以及鼻尖所构成的梯形或矩形区域;
将计算的比例与预存人脸信息中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占有的人脸比例进行比较;
判断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认定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的步骤,包括:
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并结合预存的人脸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清醒状态;
如是,则对所检测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和第二特征区域分别所占人脸的比例情况进行计算;所述第一特征区域为由眉间距、鼻翼轮廓以及鼻尖所构成的梯形或矩形区域;所述第二特征区域为嘴角与下巴所构成的矩形区域;
将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在所检测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与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在预存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进行比较;
判断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如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判断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如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将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在所检测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与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在预存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进行比较;
判断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则认定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
进一步地,在所述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降低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的步骤中,对所述第一光源光照强度的调整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
结合用户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持续时长,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按照设定衰减系数进行逐渐降低;
判断是否到达设定光照强度阈值;
当到达所述设定光照强度阈值时,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进行维持。
进一步地,在所述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降低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的步骤中,对所述第一光源色温的调整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所述第一光源的色温参数;
判断是否为暖色温;
如不为所述暖色温,则对用户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持续时长进行累加;
判断累加时长是否大于设定时长;
如大于设定时长,则将所述第一光源的色温参数调整为暖色温。
进一步地,在所述当用户不再直视所述第一光源后,对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按照调整前的数值进行恢复的步骤中,对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按照设定的增强系数进行逐渐恢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家庭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中控设备、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光照传感器以及摄像装置;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光照传感器以及所述摄像装置分别与所述中控设备通讯连接;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摄像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摄像装置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相同;所述摄像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光源上;
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获取室内光照强度并发送给所述中控设备进行记录;
所述中控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一光源处于开启状态下,启动所述摄像装置的人脸信息检测功能;
所述中控设备还用于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
所述中控设备还用于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室内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在工作时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家庭照明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家庭照明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在第一光源处于开启状态下,通过对用户人脸信息的检测,能够对用户是否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作出明确的判断,并且在用户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时,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以及色温进行及时调整,能够避免出现由于光源所发出光线太强而导致影响用户视力的情况;此外,通过对室内光照强度先记录再补偿的形式,即在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进行调整的同时,控制第二光源进行光照补偿,能够使得家庭环境中始终保持合适的照明度,不会因为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下降而影响整个家庭环境的照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300的细化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步骤S300′的细化流程图;
图4为对第一光源光照强度进行调整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对第一光源色温进行调整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家庭照明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包括:
S100、获取并记录室内的光照强度;
根据实验数据表明,夏季在阳光直接照射的光照强度可达6万~10万勒克斯(lx),在阴天时候的室外光照强度为0.1万~1万lx,夏天明朗的室内光照强度为100~550lx。在本步骤中,可通过在家庭中设置的光照传感器来实现对室内光照强度的检测,并将检测记录发送给中控设备进行记录。需要说明的是,对室内光照强度的检测和记录应当在室内照明光源开启的状态下才进行执行,在白天时间段由于不需要开启室内照明光源,则此时中控设备不会控制光照传感器对室内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此外,由于在不同时间段由外部光源(如太阳)所提供的室内的光照强度有所区别,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控设备对室内光照强度的记录值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更新。
S200、在第一光源处于开启状态下,启动人脸信息检测功能;
请参考步骤S100,在第一光源未开启的时候,可以认定当前室内的光照强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故无需进行对人脸信息的检测。当有第一光源开启时,说明用户需要提高当前室内的光照强度,此时中控设备将启动摄像装置对人脸信息进行检测的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摄像装置的数量与第一光源的数量相同,并安装在第一光源附近区域或安装在第一光源上。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光源上直接设置有摄像头模组。
S300、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
请一并参阅图2,为图1中步骤S300的细化流程图;该步骤S300包括:
S310、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并结合预存的人脸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在执行此步骤之前,应当预先对用户的人脸信息在中控设备中进行录入,以作为用户身份识别的凭证。在此步骤中,通过摄像装置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后,直接将所获取的人脸信息发送给中控设备进行用户身份识别。
S320、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清醒状态;如用户处于清醒状态,则进入步骤S330中;如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则直接结束流程;
具体的,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用户的眼睛进行识别,如用户眼睛为睁开的状态,则认定该用户当前处于清醒状态;如用户的眼睛处于闭合状态,且闭合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设定时间,则认定该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无需进行后续的动作。
S330、对所检测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所占人脸比例进行计算;
在本步骤中,通过建立坐标系的形式来实现对所检测到的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所占人脸比例进行计算。具体的,首先对用户人脸轮廓在坐标系中所占的面积进行计算,其次对第一特征区域在该坐标系统所占的面积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第一特征区域与人脸轮廓的面积比值确认第一特征区域所占人脸比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特征区域为由眉间距、鼻翼轮廓以及鼻尖所构成的梯形或矩形区域;具体的,先将用户的眉间距用直线连接起来;再将眉间距的两个端点与鼻翼轮廓做切线(左侧端点与左侧鼻翼轮廓做切线,右侧端点与右侧鼻翼轮廓做切线);然后以鼻尖位置建立双向延伸并与眉间距连线相平行的延长线;该第一特征区域体现为眉间距连线、与鼻翼轮廓的切线以及经过鼻尖的延长线所共同形成的密闭区域。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特征区域中应当包括用户完整的鼻子部位的信息。
S340、将计算得出的第一特征区域在所检测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与第一特征区域在预存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进行比较;
在本步骤中,主要通过第一特征区域在预存人脸信息和所检测到的人脸信息中的占比情况来确定比较值。例如,预存的用户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所占整个人脸的比例为20%,而检测的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所占人脸轮廓的比例为18%,两者的比较值为0.9。
S350、判断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大于第一阈值,则进入步骤S350;如小于第一阈值则重新返回步骤S330中;
在本步骤中,主要结合步骤S340中所确定的比较值来实现对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的判断。例如,设定的第一阈值为0.8,而经过步骤S340所确认的比较值为0.9,则大于所设定的第一阈值。
S360、确定用户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
当步骤S350中的比较值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后,则说明用户可能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需要进一步执行对第一光源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S300在所检测的用户人脸存在部分遮挡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处理;当所检测的用户人脸存在遮挡时,步骤S340中所计算得出的比值也可以大于1。
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步骤S300′的细化流程图;该步骤S300′包括:
S310′、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并结合预存的人脸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S320′、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清醒状态;如用户处于清醒状态,则进入步骤S330′中;如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则直接结束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10′与步骤S320′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310和S320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S330′、对所检测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和第二特征区域分别所占人脸的比例情况进行计算;
在本步骤中,通过建立坐标系的形式来实现对所检测到的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所占人脸比例进行计算。具体的,首先对用户人脸轮廓在坐标系中所占的面积进行计算,其次对第一特征区域在该坐标系统所占的面积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第一特征区域与人脸轮廓的面积比值确认第一特征区域所占人脸比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特征区域为由眉间距、鼻翼轮廓以及鼻尖所构成的梯形或矩形区域;具体的,先将用户的眉间距用直线连接起来;再将眉间距的两个端点与鼻翼轮廓做切线(左侧端点与左侧鼻翼轮廓做切线,右侧端点与右侧鼻翼轮廓做切线);然后以鼻尖位置建立双向延伸并与眉间距连线相平行的延长线;该第一特征区域体现为眉间距连线、与鼻翼轮廓的切线以及经过鼻尖的延长线所共同形成的密闭区域。该第二特征区域为嘴角与下巴所构成的矩形区域;具体的,将用户的嘴角用直线连接起来;再以下巴顶点位置建立双向延伸并与嘴角连线相平行的延长线;然后分别将嘴角连线的端点向延长线做垂线;该第二特征区域体现为嘴角连线、下巴顶点的延长线以及嘴角向下巴顶点延长线的垂线所共同形成的密闭区域。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特征区域中应当包括用户完整的鼻子部位的信息,该第二特征区域中至少包括用户的下嘴唇以及下巴部位的信息。
S340′、将计算得出的第一特征区域在所检测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与第一特征区域在预存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进行比较;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340′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340,在此不进行赘述。
S350′、判断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大于第一阈值,则进入步骤S390′中;如小于第一阈值则进入步骤S360′中;
S360′、判断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大于第二阈值,则进入步骤S370′中;如小于第二阈值则返回步骤S350′中;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阈值小于该第一阈值。
S370′、将计算得出的第二特征区域在所检测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与第二特征区域在预存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进行比较;
在本步骤中,主要通过第二特征区域在预存人脸信息和所检测到的人脸信息中的占比情况来确定比较值。例如,预存的用户人脸信息中第二特征区域所占整个人脸的比例为15%,而检测的人脸信息中第二特征区域所占人脸轮廓的比例为12%,则两者的比较值为0.8。
S380′、判断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大于第三阈值,则进入步骤S390′;如小于第三阈值,则重新返回步骤S350′中;
S390′、确定用户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无需对第一特征区域进行过多条件限制,通过对第一特征区域和第二特征区域的联合比较分析,能够更加准确的对用户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进行识别。
S400、当用户存在直视第一光源行为时,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室内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
家庭环境中往往不只安装有一个照明光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认用户存在直视第一光源行为时,将对该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以避免对用户的眼睛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此外,由于在步骤S100中已经对室内的光照强度进行了记录,那么在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进行降低的同时,中控设备还会控制第二光源进行光照补偿,以确保室内的光照强度能够满足家庭中的正常照明需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光源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该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具体为LED灯。
参阅图4,为对第一光源光照强度进行调整的方法流程图;包括:
S411、获取当前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
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光照传感器获取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光源为智能照明设备,可以直接将其当前的光照强度参数直接发送给中控设备。
S412、结合用户直视第一光源的持续时长,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按照设定衰减系数进行逐渐降低;
由于光照强度瞬间性的大幅度变化会对用户的眼睛造成强烈的刺激,在本步骤中,当检测到用户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时,会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进行逐渐降低,并不会直接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进行大幅度降低或直接对第一光源进行关闭。具体的,可以通过设定的衰减系数或衰减值来实现对第一光源光照强度的逐渐调整,如衰减系数为200lx/s(每秒衰减200勒克斯)。
S413、判断是否到达设定光照强度阈值;
该设定光照强度阈值以不对用户眼睛造成刺激的数值为参考,在通常情况下,光源的光照强度在700lx以下的时候不会对用户的眼睛造成强烈的刺激。
S414、当到达设定光照强度阈值时,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进行维持。
以下通过一个实例进行说明,假设当前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为3000lx,衰减系数为200lx/s,设定的光照强度阈值为700lx。当用户直视第一光源时,根据直视光源的持续时长以及衰减系数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进行调整,当直视光源的持续时长超过12秒时,按照衰减情况该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应当为600lx,但是由于设定光照强度阈值为700lx,则此时该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仍旧维持在700lx。
参阅图5,为对第一光源色温进行调整的方法流程图;包括:
S421、获取当前第一光源的色温参数;
色温参数是以绝对温度K来表示,即将标准黑体加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颜色开始由深红色—浅红色—橙黄色—白色—蓝色逐渐改变。由于智能照明设备或LED灯通常具备多种不同颜色的光,具有色温调节功能。在本步骤中,智能照明设备会将当前实际发出光线的色温参数发送给中控设备。
S422、判断是否为暖色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中的规定,暖色温的色温参数小于3300K;中间色温的色温参数在3300K到5300K之间;冷色温的色温参数大于5300K。据调查显示,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内的色温不宜高于4000K,且相较于其他色温,暖色温对人眼的刺激性更小。在本步骤中,将步骤S421所获取的第一光源的色温参数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以确认第一光源的色温是否为暖色温。
S423、如不为暖色温,则对用户直视第一光源的持续时长进行累加;
当第一光源的色温不为暖色温时,由于已经确认用户当前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则可能需要对该第一光源的色温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色温进行调整的触发条件为用户直视第一光源的持续时间。
S424、判断累加时长是否大于设定时长;
当大于设定时长时(如超过10s),则认定具备色温调节的触发条件。
S425、如大于设定时长,则将第一光源的色温参数调整为暖色温。
按照国家标准对当前第一光源的色温参数进行调整,该色温调整过程为优选为渐变调整,如按照100K/s进行调整。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该调整过程也可以为瞬时调整。
S500、当用户不再直视第一光源后,对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按照调整前的数值进行恢复。
在本步骤中,当确认不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后,将对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按照设定的增强系数进行逐渐恢复。具体的,该增强系数对应衰减系数,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家庭照明系统的系统架构图;该系统包括:中控设备100、第一光源200、第二光源300、光照传感器400以及摄像装置500,其中,该第一光源200、第二光源300、光照传感器400以及摄像装置500分别与中控设备100通讯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摄像装置500的数量与第一光源200的数量相同,且该摄像装置500安装于第一光源200上。
具体的,光照传感器400用于获取室内光照强度并将所获取的室内光照强度发送给中控设备100进行记录;中控设备100用于在第一光源200处于开启状态下,启动摄像装置500的人脸信息检测功能;该中控设备100还用于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第一光源200的行为;以及当用户存在直视第一光源200行为时,对第一光源200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二光源300按照所记录的室内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该中控设备为中控音箱或中控面板;该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为LED灯。
请同时参阅家庭照明控制方法中的实现过程对该系统进行理解,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710及存储器720,处理器710与存储器720耦合,处理器710在工作时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
其中,处理器7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7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6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但不仅限于此。
请参阅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810,该计算机程序810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
可选的,该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在第一光源处于开启状态下,通过对用户人脸信息的检测,能够对用户是否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作出明确的判断,并且在用户存在直视第一光源的行为时,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以及色温进行及时调整,能够避免出现由于光源所发出光线太强而导致影响用户视力的情况;此外,通过对室内光照强度先记录再补偿的形式,即在对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进行调整的同时,控制第二光源进行光照补偿,能够使得家庭环境中始终保持合适的照明度,不会因为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下降而影响整个家庭环境的照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发明,比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而得到又一实施例。凡在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家庭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并记录室内的光照强度;
在第一光源处于开启状态下,启动人脸信息检测功能;
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
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室内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室内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用户不再直视所述第一光源后,对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按照调整前的数值进行恢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的步骤,包括:
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并结合预存的人脸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清醒状态;
如是,则对所检测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所占人脸比例进行计算;所述第一特征区域为由眉间距、鼻翼轮廓以及鼻尖所构成的梯形或矩形区域;
将计算的比例与预存人脸信息中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占有的人脸比例进行比较;
判断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认定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的步骤,包括:
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并结合预存的人脸信息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清醒状态;
如是,则对所检测人脸信息中第一特征区域和第二特征区域分别所占人脸的比例情况进行计算;所述第一特征区域为由眉间距、鼻翼轮廓以及鼻尖所构成的梯形或矩形区域;所述第二特征区域为嘴角与下巴所构成的矩形区域;
将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在所检测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与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在预存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进行比较;
判断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如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判断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如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将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在所检测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与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在预存人脸信息中所占比例进行比较;
判断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如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则认定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降低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的步骤中,对所述第一光源光照强度的调整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
结合用户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持续时长,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按照设定衰减系数进行逐渐降低;
判断是否到达设定光照强度阈值;
当到达所述设定光照强度阈值时,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参数进行维持。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降低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的步骤中,对所述第一光源色温的调整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所述第一光源的色温参数;
判断是否为暖色温;
如不为所述暖色温,则对用户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持续时长进行累加;
判断累加时长是否大于设定时长;
如大于设定时长,则将所述第一光源的色温参数调整为暖色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用户不再直视所述第一光源后,对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按照调整前的数值进行恢复的步骤中,对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按照设定的增强系数进行逐渐恢复。
8.一种家庭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设备、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光照传感器以及摄像装置;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光照传感器以及所述摄像装置分别与所述中控设备通讯连接;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摄像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摄像装置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相同;所述摄像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光源上;
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获取室内光照强度并发送给所述中控设备进行记录;
所述中控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一光源处于开启状态下,启动所述摄像装置的人脸信息检测功能;
所述中控设备还用于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的行为;
所述中控设备还用于当用户存在直视所述第一光源行为时,对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色温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二光源按照所记录的所述室内光照强度进行光照补偿。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在工作时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家庭照明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11729.6A CN111556603A (zh) | 2020-04-20 | 2020-04-20 | 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11729.6A CN111556603A (zh) | 2020-04-20 | 2020-04-20 | 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56603A true CN111556603A (zh) | 2020-08-18 |
Family
ID=72002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11729.6A Pending CN111556603A (zh) | 2020-04-20 | 2020-04-20 | 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56603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8382A (zh) * | 2013-08-15 | 2013-12-11 | 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光源光强度的方法和照明系统 |
CN103442485A (zh) * | 2013-08-16 | 2013-12-11 | 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护眼台灯及其亮度调节方法 |
CN106449617A (zh) * | 2015-08-05 | 2017-02-22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产生光的光源设备及其补光方法和装置 |
CN106935178A (zh) * | 2017-04-11 | 2017-07-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色温调节方法和色温调节装置 |
CN107045417A (zh) * | 2017-04-07 | 2017-08-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屏幕色温调节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
CN108495434A (zh) * | 2018-03-29 | 2018-09-04 |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光强控制方法及系统 |
-
2020
- 2020-04-20 CN CN202010311729.6A patent/CN11155660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8382A (zh) * | 2013-08-15 | 2013-12-11 | 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光源光强度的方法和照明系统 |
CN103442485A (zh) * | 2013-08-16 | 2013-12-11 | 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护眼台灯及其亮度调节方法 |
CN106449617A (zh) * | 2015-08-05 | 2017-02-22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产生光的光源设备及其补光方法和装置 |
CN107045417A (zh) * | 2017-04-07 | 2017-08-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屏幕色温调节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
CN106935178A (zh) * | 2017-04-11 | 2017-07-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色温调节方法和色温调节装置 |
CN108495434A (zh) * | 2018-03-29 | 2018-09-04 |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光强控制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32365B2 (en) | Load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visible light sensor | |
TWI729983B (zh) | 電子裝置、螢幕調節系統及方法 | |
CN106879133B (zh) | 一种睡眠时灯光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788564A (zh) | 一种自动调节屏幕显示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3826445B (zh) | 基于相机的照明控制 | |
CN111190374A (zh) | 一种儿童学习监控方法、智能家居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7273071A (zh) | 电子装置、屏幕调节系统及方法 | |
CN111109959A (zh) | 智能化妆镜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器、存储介质 | |
CN114009148B (zh) | 亮度分布确定 | |
CN105959760A (zh) | 一种音视频设备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 |
CN105068581A (zh) | 一种室内光线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 |
CN105554981A (zh) | 台灯调节方法和装置 | |
CN112135400B (zh) | 照明参数调节方法、照明参数调节装置、照明设备及介质 | |
US11441745B2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11556603A (zh) | 家庭照明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613612A (zh) | 一种智能卧室照明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3838411B (zh) | 一种基于人因照明的led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系统及设备 | |
EP3569036B1 (en) | Lighting control | |
CN116744515A (zh) | 一种用于人体感应的智能照明管理系统 | |
CN206193842U (zh) | 一种利用可见光源采集虹膜的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214381257U (zh) | 一种智能音箱 | |
CN207364741U (zh) | 一种智能阅读灯 | |
CN118149438A (zh) | 空调器所在室内环境的亮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