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5843B -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5843B
CN111555843B CN202010404230.XA CN202010404230A CN111555843B CN 111555843 B CN111555843 B CN 111555843B CN 202010404230 A CN202010404230 A CN 202010404230A CN 111555843 B CN111555843 B CN 111555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llection
semiconductor
collection terminal
test
cent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42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55843A (zh
Inventor
包本刚
孔永红
朱湘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0104042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5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5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584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6641 priority patent/WO202122739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55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5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对半导体材料的热输运性质进行测试,并得到测试数据;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接收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门限值;如果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门限值,则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知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发送的测试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纳米半导体材料是将硅、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性能。例如,纳米半导体材料中的量子隧道效应使某些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输运反常、导电率降低,电导热系数也随颗粒尺寸的减小而下降,甚至出现负值。这些特性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光电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CN109298735A公开了一种差示扫描量热仪恒速升温过程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方法,设计前馈控制器,得到前馈控制器的输出值;划分温度空间生成若干温度子空间,对温度子空间设计炉温PID控制器,采集并判断当前时刻温度测量所属的温度子区间,计算当前时刻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计算温度控制偏差,得到PID控制器的输出值;输出温度控制信号,控制炉内温度的变化。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对半导体材料的热输运性质进行测试,并得到测试数据;
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响应于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
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门限值;
如果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门限值,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知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通知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询问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
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同时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测试数据;
响应于接收到测试数据,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
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继续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
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以及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第一参考信号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接收功率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接收功率;
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比较第一接收功率与第二接收功率;
如果第二接收功率大于第一接收功率,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切换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询问消息,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
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第二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通信释放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响应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通信释放响应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通信连接改变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通信连接改变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断开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
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连接改变响应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且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断开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测试数据;
响应于接收到测试数据,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对半导体材料的热输运性质进行测试,并得到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门限值的单元;
用于如果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门限值,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知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通知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询问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准许消息;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准许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同时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单元。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测试数据,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继续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以及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一参考信号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接收功率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接收功率的单元;
用于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比较第一接收功率与第二接收功率的单元;
用于如果第二接收功率大于第一接收功率,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切换消息的单元。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询问消息,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第二准许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准许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单元。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通信释放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响应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通信释放响应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通信连接改变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通信连接改变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断开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连接改变响应消息的单元。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且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断开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测试数据,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的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目前半导体材料的热输运性质的测定一般都是由DSC完成的,目前DSC仪器都是一台机器主题配套一台具有专用软件(软件功能包括DSC的控制以及数据记录的功能)的计算机。这种配置在目前大学的使用过程中带来很多问题:首先,目前的DSC都需要现场控制和监控,由于DSC测试有时升温温度比较高,等待降温的时间就比较长,这就造成很多实验员工作比较辛苦,经常需要在实验室熬夜。其次,实验结果都是实验主体使用U盘到计算机上拷贝,这就造成计算机电脑病毒和保密等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实验室又专门规定不许使用U盘,只能使用光盘拷贝数据的规定。然而,使用光盘又带来很多其它问题(例如光盘成本问题,而且目前很多计算机根本不配备光驱,所以实验人员还需要专门购买光驱以便读取数据,这些都造成了很多实验人员的极大困扰);最后,由于很多人员都能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这就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删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本申请能够将测试数据远程传输到服务器,实验人员可以通过服务器拷贝数据,而服务器防火墙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保证了保密要求,同时本申请的系统还使得远程控制DSC仪器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例如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DSC仪器)对半导体材料的热输运性质进行测试,并得到测试数据;
步骤102: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例如置于实验室之内的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103:响应于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
步骤104: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
步骤105: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门限值;
步骤106:如果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门限值,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知消息;
步骤107:响应于接收到通知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
步骤108:响应于接收到询问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
步骤109: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准许消息;
步骤110: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准许消息;
步骤111: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同时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测试数据;
响应于接收到测试数据,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
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继续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
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以及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第一参考信号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接收功率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接收功率;
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比较第一接收功率与第二接收功率;
如果第二接收功率大于第一接收功率,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切换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询问消息,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
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第二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通信释放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响应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通信释放响应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通信连接改变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通信连接改变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断开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
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连接改变响应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且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断开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测试数据;
响应于接收到测试数据,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对半导体材料的热输运性质进行测试,并得到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门限值的单元;
用于如果判断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门限值,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知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通知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询问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准许消息;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准许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同时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单元。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测试数据,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继续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以及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一参考信号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接收功率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接收功率的单元;
用于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比较第一接收功率与第二接收功率的单元;
用于如果第二接收功率大于第一接收功率,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切换消息的单元。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切换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询问消息,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第二准许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准许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单元。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通信释放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响应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通信释放响应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通信连接改变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通信连接改变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断开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连接改变响应消息的单元。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且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断开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测试数据,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的单元。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2)

1.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对半导体材料的热输运性质进行测试,并得到测试数据;
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响应于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
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判断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门限值;
如果判断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门限值,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知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通知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询问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
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所述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同时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所述测试数据;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所述测试数据;
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继续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
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以及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接收功率以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接收功率;
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比较所述第一接收功率与所述第二接收功率;
如果所述第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切换消息,
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切换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询问消息,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
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第二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所述准许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信释放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响应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信释放响应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通信连接改变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改变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断开与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
响应于与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连接改变响应消息,
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且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断开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所述测试数据;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所述测试数据。
2.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对半导体材料的热输运性质进行测试,并得到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与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判断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门限值的单元;
用于如果判断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门限值,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知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通知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询问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准许消息;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所述准许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同时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单元,
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所述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所述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继续接收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接收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以及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接收功率以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接收功率的单元;
用于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比较所述第一接收功率与所述第二接收功率的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第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则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切换消息的单元,
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切换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询问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询问消息,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如果判断能够接收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则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第二准许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所述准许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准许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单元,
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准许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信释放消息,由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释放响应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信释放响应消息,由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发送通信连接改变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改变消息,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断开与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与所述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的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通信连接改变响应消息的单元,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包括:
用于响应于与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且与第二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断开通信连接,由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装置向所述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发送所述测试数据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测试数据,由第三半导体纳米材料测试中心数据收集终端向科研中心服务器发送所述测试数据的单元。
CN202010404230.XA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Active CN111555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4230.XA CN111555843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PCT/CN2020/126641 WO2021227393A1 (zh) 2020-05-13 2020-11-05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4230.XA CN111555843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5843A CN111555843A (zh) 2020-08-18
CN111555843B true CN111555843B (zh) 2021-07-27

Family

ID=72002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4230.XA Active CN111555843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5843B (zh)
WO (1) WO20212273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5843B (zh) * 2020-05-13 2021-07-27 湖南科技学院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CN116595832B (zh) * 2023-05-18 2024-05-17 浙江大学 纳米半导体器件量子输运-热-热应力耦合效应仿真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75368A1 (de) * 2014-07-18 2016-01-20 Andre Herzog Verfahren zur automatisierung eines prozesses bei baumaschinen und baugeräten sowie nutzfahrzeugen zum transport von stück- und/oder schüttgütern
CN107925473A (zh) * 2015-08-27 2018-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适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9089335A (zh) * 2017-06-14 2018-12-25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管路温度一致性的加热带及其设计方法
CN110944302A (zh) * 2019-12-04 2020-03-31 江苏中控安芯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训练数据的收集方法及系统
CN111007073A (zh) * 2019-12-23 2020-04-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増材制造过程中零件缺陷在线检测的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1027437A (zh) * 2019-12-04 2020-04-17 江苏中控安芯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人脸特征的特征提取算法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5410C (zh) * 2005-09-27 2008-12-24 同济大学 一种纳米晶软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9788039B2 (en) * 2014-06-23 2017-10-10 Google Inc. Camera system API for third-party integrations
CN111555843B (zh) * 2020-05-13 2021-07-27 湖南科技学院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75368A1 (de) * 2014-07-18 2016-01-20 Andre Herzog Verfahren zur automatisierung eines prozesses bei baumaschinen und baugeräten sowie nutzfahrzeugen zum transport von stück- und/oder schüttgütern
CN107925473A (zh) * 2015-08-27 2018-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适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9089335A (zh) * 2017-06-14 2018-12-25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管路温度一致性的加热带及其设计方法
CN110944302A (zh) * 2019-12-04 2020-03-31 江苏中控安芯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训练数据的收集方法及系统
CN111027437A (zh) * 2019-12-04 2020-04-17 江苏中控安芯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人脸特征的特征提取算法的方法及系统
CN111007073A (zh) * 2019-12-23 2020-04-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増材制造过程中零件缺陷在线检测的方法及检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deling Heat Flow in Measuring Cell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as a Control Object with Distributed Parameters";Alexandr Nechaev; Yurij Moshchenskij;《2019 XX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mplex Systems: Control and Modeling Problems (CSCMP)》;20200203;全文 *
"基于北斗/GPS的多功能时统终端设计";方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工程科技Ⅱ辑》;201907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27393A1 (zh) 2021-11-18
CN111555843A (zh)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5843B (zh) 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热输运性质测试系统
EP32433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ensor information
AU20162693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computer test tool and a cloud-based server
US1086704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a firmware settings input file
WO2019192546A1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US1157959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system security
CN104618498A (zh) 一种数据资源同步的方法及服务器
US9973440B2 (en) Resource notif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20238747A1 (zh) 串口输出路径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和交换机
CN114679745B (zh) 终止无线感知测量进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1738795A (zh) 侵入檢測裝置、侵入檢測方法以及侵入檢測程式產品
US9967332B1 (en) Peer-to-peer file sharing and collaboration
Mavromatis et al. UMBRELLA: A One-Stop Shop Bridging the Gap From Lab to Real-World IoT Experimentation
CN101655735A (zh) 负荷侦测系统及方法
CN107248775B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3746720B (zh) 消息处理方法和系统、服务器
TW201636868A (zh) 連線資料分享系統、電腦程式軟體及其連線資料分享方法
US10408684B2 (en)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of storage drives
WO2017149704A1 (ja) 監視システム
CN113809410B (zh)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EP333253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rt home data storage
CN111294630A (zh) 一种视频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多端口转发设备
WO2018054395A1 (zh) 一种大数据交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79372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7309169B (zh) 温度监测报警装置、方法及温度监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