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回流斗。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工程中必然存在液体的转移操作,其中有一种操作是,将某个区域的液体收集后通过管道转移到另外的地方。例如,将液体表面的浮渣或浮泥收集后转移到体系之外;将顶部的液体收集后直接通过管道转移到底部等等。为了使系统维持最优运行状态,必须对液体转移的量进行调控。现有技术中的调控方法是在管道上安装市售的标准阀门,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即可调节液体的流量即液体转移的量。但是当管道完全淹没在水下时,就很难使用标准阀门来控制液体的流量。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便于控制管道液体流量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提供一种回流斗,能够有效控制管道中的液体流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回流斗,包括:
第一直筒,所述第一直筒为中空;
变径筒,所述变径筒为中空,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筒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筒连接,所述变径筒沿远离所述第一直筒的方向径向截面积逐渐减小;
第二直筒,所述第二直筒为中空,设置在所述变径筒远离所述第一直筒的一端,与所述变径筒连接,所述第二直筒的径向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直筒的径向截面积;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变径筒的内部空间,所述调节板的转动轴与所述变径筒的轴线垂直;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调节板上方,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板的转动角度。
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调节板的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另一端为自由端。
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定位套管及定位组件,所述定位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筒的侧壁,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将所述拉绳固定在所述定位套管内。
可选的,所述拉绳上设置有刻度。
可选的,所述调节板包括至少两张子调节板,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变径筒的轴线上,所述子调节板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合页,所述合页与所述子调节板连接,并与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连接,用于使所述至少两块子调节板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张子调节板展平形成的平板的水平截面形状,与所述变径筒在所述平板所属平面中的水平截面形状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变径筒的内表面设置有挡块,用于限制所述调节板的转动角度。
可选的,所述调节板开设有若干通孔。
可选的,所述调节板靠近所述第二直筒的一面设置有垫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回流系统,包括生化反应池、回流管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回流斗,所述回流斗设置在所述生化反应池内,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回流斗下方,与所述回流斗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生化反应池底部,用于使回流斗中的液体回流至所述生化反应池底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通过设置第一直筒、变径筒和第二直筒,使回流斗呈中空斗状结构,液流可以自上而下穿行其中,并且从第二直筒处汇集流出。通过设置可转动的调节板,调节板可以阻挡一部分水流,利用调节装置改变调节板的转动角度,改变调节板与变径筒内表面可以通过液体的间隙大小,从而控制流经第二直筒的液体流量,使液体流量的调节更加简便。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流斗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回流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直筒;12-变径筒;13-第二直筒;
21-调节板;22-转动轴;23-子调节板;24合页;25-通孔;
31-拉绳;32-定位套管;33-定位孔;34-定位螺母;35-定位螺栓;36-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连通”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连通,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请参阅图1,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流斗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回流斗包括第一直筒11、变径筒12、第二直筒13、调节板21和调节装置,第一直筒11为中空且两端开口,可以为圆柱形或者棱柱形。变径筒12为中空且两端开口,设置在第一直筒11的一端,与第一直筒11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与第一直筒11焊接或可拆卸式连接等,但不限于此。变径筒12的一端与第一直筒11相匹配,沿远离第一直筒11的方向径向截面积逐渐缩小,呈倒锥形。变径筒12远离第一直筒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直筒13,第二直筒13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第二直筒13的径向截面积小于第一直筒11的径向截面积。变径筒12的内部空间可转动地设置有调节板21,调节板21的转动轴22与变径筒12的轴线垂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板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直筒11或第二直筒13的内部空间,调节板21远离转动轴22的一端设置有调节装置,用于改变调节板21的转动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拉绳31,拉绳31的一端设置在调节板21远离转轴的一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可延伸至回流斗之外供操作人员操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绳31可以等同替换为链条或钢丝等,只要实现对调节板21的控制即可。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筒11、变径筒12和第二直筒13可以一体成型,形成一个整体。
在进行液体收集时,液体从第一直筒11的上表面溢流至第一直筒11内,沿第一直沿的内壁流下,经过变径筒12在第二直筒13上方汇集,当调节板21为水平状态时,通过调节板21的阻挡,液体从变径筒12的内壁与调节板21之间流过,然后流经第二直筒13,在第二直筒13的下方通过管道通向其他地方。操作人员通过拉动调节板21末端的拉绳31,使调节板21向上转动,当松开拉绳31时,由于调节板21的密度远大于液体,调节板21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回落,通过固定拉绳31使调节板21固定在实际应用所需求的角度,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调节板21与变径筒12之间可供液体通过的空间大小,从而控制第二直筒13下方流出的液体量,实现液体流量的控制。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直筒11、变径筒12和第二直筒13,使回流斗呈中空斗状结构,液流可以自上而下穿行其中,并且从第二直筒13处汇集流出。通过设置转动轴22转动的调节板21,调节板21可以限制变径筒12内可通过液体的量,并利用调节装置改变调节板21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流经第二直筒13的液体流量,使液体流量的调节更加简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筒11为圆筒,内径
为
米、高度H
1为0<H
1≤0.6米;第二直筒13为圆筒,内径
为
米、高度H
2为0.05≤H
2≤0.2米;变径筒12为圆形变径管,上部内径与第一直筒11适配、下部内径与第二直筒13适配,高度H
3为0.05≤H
2≤0.2。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回流斗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装置还包括定位套管32和定位组件,定位套管32中空且两端开口,设置在第一直筒11的侧壁上,定位套管32的轴向和第一直筒11的轴向平行,定位套管3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直筒11外。第一直筒11内还设置有横杆36,横杆36沿第一直筒11的轴向设置,两端与第一直筒11的内壁连接,位于调节板21和拉绳31连接处的上方,用于供拉绳31绕过,使拉绳31在拉动调节板21时,拉绳31拉动调节板21时提供一个接近竖直向上的力,可以更好的拉动调节板21。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孔33、定位螺母34和定位螺栓35,拉绳31的自由端绕过横杆36后从由下至上穿过定位套管32内部,定位套管32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孔33,定位孔33处设置有定位螺母34以及与定位螺母34相匹配的定位螺栓35。在进行流量调节时,通过拉动定位套管32上方穿出的拉绳31自由端,使调节板21向上移动,到合适位置之后拧动定位螺栓35,定位螺栓35穿过定位孔33抵紧定位套管32内部的拉绳31,从而固定拉绳31,使调节板21固定在合适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绳31上设置有刻度线(图中未示出),便于操作人员确定拉出的拉绳31长度,以确定调节板21转动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板21包括至少两个子调节板23,以包括两个子调节板23为例,子调节板23的转动轴22设置在变径筒13的直径上,子调节板23靠近转动轴22的一端设置有合页24,合页24与子调节板23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等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栓等可拆卸式连接,在此不作限定。合页24与转动轴22可转动式连接,子调节板23通过合页24可转动地连接转动轴22,以绕转动轴22转动。拉绳31的连接调节板21的一端分为两股,分别连接两个子调节板23,以控制两个子调节板23一同转动。在需要进行流量调节时,通过拉绳31拉动两块子调节板23一同向上转动,两块子调节板23之间的角度变小,与变径筒13之间的空隙变大,使可通过的液体量变多,当松开拉绳31时,子调节板23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沉,当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可通过的液体量最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块子调节板23之间展平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形状与该平面所在的水平位置的变径筒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由于变径筒是上大下小的形状,因此子调节板23展开至水平状态之后,子调节板23的边缘与变径筒12的内表面接触,使子调节板23无法继续向下转动,该状态下子调节板23与变径筒12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最小,可通过的液体流量最少,操作人员在需要调节到最小流量时仅需松开拉绳让子调节板23自然下沉至极限状态即可,不需要刻意调整角度,减少操作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变径筒的内表面设置有挡块(图中未示出),挡块用于限制调节板21的可调节角度,调节板21可以在两个挡块之间限制的角度内转动,挡块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的可控极限流量进行设置,通过挡块进行限制,避免出现调节板21转动超过某一角度导致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板2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5,可供液体穿过,通孔25均匀设置在调节板21上,可以是直孔或者斜孔等,通孔25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腰形等,在此不作限定,通过设置通孔25防止调节板21限流时受到的液体压力太大导致调节板21损坏或拉绳31断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板21靠近第二直筒13的一面设置有垫片(图中未示出),以减少调节板21与变径筒12内表面接触时的摩擦,延长回流斗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板21可以设置在第一直筒11或第二直筒13的内部空间,只要实现阻挡液体的功能即可。调节板21也可以向下转动,向下转动后调节板21与变径筒12、第一直筒11或第二直筒13(视调节板的位置而定)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变大,可通过的液体流量变大,通过拉绳31拉动调节板21向上转动从而减小间隙,从而实现流量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回流系统,包括生化反应池,回流管以及上述任一种回流斗,回流斗设置在生化反应池内,回流管的一端设置在回流斗第二直筒13远离变径筒12的一端,回流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生化反应池内的底部。在进行污水处理时,生化反应池内的顶部液体溢流至回流斗内,经过回流斗和回流管流向生化反应池内的底部,同时通过回流斗的控制回流的液体流量,实现一个生化反应池内的液体自然回流,使顶部液体所含有的药剂在回流到底部后再次利用,有效减少药剂消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