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7456A -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7456A
CN111547456A CN202010470794.3A CN202010470794A CN111547456A CN 111547456 A CN111547456 A CN 111547456A CN 202010470794 A CN202010470794 A CN 202010470794A CN 111547456 A CN111547456 A CN 111547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belt
pulley
changing
wire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07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7456B (zh
Inventor
张营章
王坚
赵勇
朱浩
薛虎强
霍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07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7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7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7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7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7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3/00Driving gear for endless conveyors; Belt- or chain-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65G23/44Belt or chain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20Means incorporated in, or attached to,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guiding load-carriers, traction elements or loads supported on mov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式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包括:皮带;拉紧移动平台,其第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拉紧移动平台滚筒,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适于卷绕所述皮带;其第二端设置有拉紧移动平台滑轮,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适于被钢丝绳牵引;重锤箱,所述重锤箱适于通过滑轮组对所述钢丝绳进行牵引;所述重锤箱与X段所述钢丝绳滑动配合,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与Y段所述钢丝绳滑动配合,进而使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牵引Z段所述皮带移动,其中,X≥2,Y≥1,Z≥2。本发明能够缩短拉紧车架长度,降低重锤塔高度,进而缩短拉紧距离,满足狭小施工场地的施工需求,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式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背景技术
皮带机在输送物料的过程中,由于皮带的弹性很强,在承受负荷和没有承受负荷的情况下的张紧松弛程度不一,尤其在输送物料时,皮带松弛就直接影响和降低皮带与动力驱动轮间的摩擦力,要保持其张紧力,就必然要张紧皮带。同时,常用的聚氨酯皮带属软性材料,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皮带本身会老化,其张紧力随之降低,要保证皮带机的运输能力也只有靠张紧皮带。
常用的张紧装置分为螺旋式、车式及垂直式三种。而作为应用场景最多的车式皮带张紧装置,由于空间受限,对于超长距离、大运量皮带机拉紧行程非常长,造成拉紧塔架过高、拉紧车架过长,造价昂贵,不经济,甚至因空间限制无法满足施工需求;若输送带由常用的聚氨酯带改为钢丝绳芯带的话,拉紧行程虽然缩短一些,但会增加更多的成本,不经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长距离、大运量皮带机受力大,导致拉紧行程过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在满足受力需求情况下,缩短拉紧车架长度、缩短拉紧塔架高度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包括:
皮带,所述皮带为一根首尾相接的连续皮带;
拉紧移动平台,其第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拉紧移动平台滚筒,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适于卷绕所述皮带;其第二端设置有拉紧移动平台滑轮,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适于被钢丝绳牵引;
重力发生装置,所述重力发生装置适于通过滑轮组对所述钢丝绳进行牵引;
所述重力发生装置与X段所述钢丝绳滑动配合,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与Y段所述钢丝绳滑动配合,进而使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牵引Z段所述皮带移动,其中,X≥2,Y≥1,Z≥2。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组合改向滚筒座,其包括至少两个组合改向滚筒;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适于对由皮带塔输送下来的所述皮带的两端分别进行改向,并适于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配合,增加所述皮带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的至少一个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上的缠绕段数。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的两端分别经由第一组合改向滚筒和第二组合改向滚筒改向后,所述皮带第一端绕经第一拉紧移动平台滚筒,所述皮带第二端绕经第二拉紧移动平台滚筒和/或第三拉紧移动平台滚筒,并在分别绕经第三组合改向滚筒两侧后汇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水平改向滑轮座,其包括:
第一牵引端,所述第一牵引端适于对所述钢丝绳一端进行固定;
水平改向滑轮,所述水平改向滑轮适于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滑动连接,并对所述钢丝绳进行水平改向。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定滑轮组件,其包括:
第二牵引端,所述第二牵引端对所述钢丝绳另一端进行固定;
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第二定滑轮通过和设置在所述重力发生装置上的第一动滑轮与第二动滑轮配合,实现所述重力发生装置对所述钢丝绳的牵引。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垂直改向滑轮座,所述垂直改向滑轮座设置于所述水平改向滑轮座与所述定滑轮组件之间,通过所述垂直改向滑轮座上设置的垂直改向滑轮对所述钢丝绳进行垂直改向。
进一步地,所述拉紧移动平台底部设置有行进轮,所述行进轮适于带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沿拉紧车架平移。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拖带装置,所述拖带装置设置于所述拉紧车架上,并对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间的多段所述皮带进行随动托举。
进一步地,所述拉紧移动平台底部还设置有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适于沿所述拉紧车架滑动,进行导向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塔上设置有拉紧改向滚筒座,所述拉紧改向滚筒座包括:第一拉紧改向滚筒,所述第一拉紧改向滚筒适于将所述皮带第一端改向并引导至所述第一组合改向滚筒;
第二拉紧改向滚筒,所述第二拉紧改向滚筒适于将所述皮带第二端改向并引导至所述第二组合改向滚筒。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适用于超长距离、大运量的皮带机,能够缩短拉紧车架长度,降低重锤塔高度,并能够满足狭小施工场地的施工需求,节约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可观,适应性强。
2.本发明提供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通过对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的配合,实现所述皮带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上的缠绕段数,进而在对所述皮带的拉伸相同长度时,减少所述拉紧移动平台的移动距离,缩短拉紧行程。
3.本发明提供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通过在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设置多个组合改向滚筒,实现所述皮带在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之间的缠绕,同时起到分担皮带塔额外受力的作用。
4.本发明提供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所述钢丝绳绕经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后,由所述水平改向滑轮进行水平改向,使得所述水平改向滑轮座一侧承受倍钢丝绳的拉力,另一侧承受倍钢丝绳的拉力,从而使所述水平改向滑轮座分担重锤塔的受力,降低所述重锤塔的运行风险。
5.本发明提供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所述导向轮组件与所述行进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上下两侧,从而将所述拉紧移动平台夹紧安装在所述导轨上,避免所述拉紧移动平台由于受力不均等原因,使得所述行进轮翘起或偏移,保证所述拉紧移动平台运行平稳。
6.本发明提供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所述拖带装置设置于所述拉紧车架上,能够对多段所述皮带进行随动托举,保证所述皮带的运行平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的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受力分析图;
图5为本发明拉紧移动平台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拉紧移动平台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组合改向滚筒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水平改向滑轮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拖带装置正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拖带装置左视图;
图11为图10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皮带;200-钢丝绳;
11-皮带塔,111-夹带装置;
12-拉紧改向滚筒座,121-第一拉紧改向滚筒,122-第二拉紧改向滚筒;
13-组合改向滚筒座,131-第一组合改向滚筒,132-第二组合改向滚筒,133-第三组合改向滚筒;
20-拉紧车架,201-导轨,202-导轨引导件;
21-拉紧移动平台;211-第一拉紧移动平台滚筒,212-第二拉紧移动平台滚筒,213-第三拉紧移动平台滚筒,214-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5-第一拉紧移动平台行进轮,216-第二拉紧移动平台行进轮,217-导向轮组件;
22-水平改向滑轮座,221-水平改向滑轮,222-第一牵引端;
23-垂直改向滑轮座,231-垂直改向滑轮;
24-拖带装置,241-第一托辊,242-第二托辊,243-第三托辊,244-第一拖带行进轮,245-第二拖带行进轮,246-垂直定位导向轮,247-水平定位导向轮,248-穿板,2411-第一托辊定位件,2421-第二托辊定位件,2422-第二托辊固定位;
25-拖带导链;
26-导向绳;
31-重锤塔;32-重锤箱,321-第一动滑轮,322-第二动滑轮;
33-定滑轮组件,331-第一定滑轮,332-第二定滑轮,333-第二牵引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结合图1、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的第一状态示意图与第二状态示意图,其中,第一状态示意图为皮带较为紧致时各个结构单元的位置示意图,此时,皮带机处于初始安装;第二状态示意图为皮带较为松弛时各个结构单元的位置示意图,此时,皮带机由于弹性伸长和永久伸长达到拉伸极限状态。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包括:
皮带100,所述皮带100为一根首尾相接的连续皮带;
拉紧移动平台21,其第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拉紧移动平台滚筒,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适于卷绕所述皮带100;其第二端设置有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适于被钢丝绳200牵引;
重力发生装置,所述重力发生装置适于通过滑轮组对所述钢丝绳200进行牵引;
所述重力发生装置与X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与Y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进而使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牵引Z段所述皮带100移动,其中,X≥2,Y≥1,Z≥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述的“所述重力发生装置与X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其中“X段”并非指代有X根钢丝绳,而是一根钢丝绳通过与滑轮组的配合缠绕,使得有X段钢丝绳承担所述重力发生装置的重量。同理,上述所述的“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与Y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其中“Y段”并非指代有Y根钢丝绳,而是一根钢丝绳通过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的配合缠绕,使得有Y段钢丝绳拉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运动。同理,上述所述的“使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牵引Z段所述皮带100移动”并非指代有Z根皮带,而是一根皮带通过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的配合缠绕,使得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在所述钢丝绳对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的拉动下做随动运动,并进一步由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上的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牵引Z段直接相连的所述皮带100移动。
优选的,所述重力发生装置可以为重锤箱32,也可以为其他能够产生重力或牵引力的结构,比如牵引电机等,本实施例中,以重锤箱32为例,进行详细记述。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所述重锤箱32通过滑轮组与X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进而对所述钢丝绳200进行牵引,其中,X≥2;使所述重锤箱32在滑轮组的作用下,重锤箱32每移动距离a时,带动所述钢丝绳200移动a·X的距离,其中a≥0m。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200与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缠绕配合,具体的,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与Y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其中,Y≥1;进而使所述钢丝绳200在对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进行牵引时,所述钢丝绳200每移动a·X的距离时,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移动a·X/Y的距离,其中a≥0m。
进一步地,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与拉紧移动平台滚筒共同设置在拉紧移动平台21上,使得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在钢丝绳200的拉动下,带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运动;通过将所述皮带100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上进行卷绕,使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牵引Z段所述皮带100移动,其中,Z≥2,则能够使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形成动滑轮或动滑轮组,进而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移动a·X/Y的距离时,即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移动距离a·X/Y时,带动皮带100移动a·X/Y·Z的距离,其中a≥0m。
作为本发明最佳的实现形式,以下我们以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当所述重锤箱32通过滑轮组与4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时,重锤箱32下移3米距离,则带动所述钢丝绳200移动3×4=12米的距离;进而,所述钢丝绳200带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移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与2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时,在前述基础上,所述钢丝绳200移动12米的距离,则拉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移动12÷2=6米的距离;进一步,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同步移动6米的距离,当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牵引4段所述皮带100移动时,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移动6米距离,则带动皮带100移动6×4=24米的距离。由于皮带为一根首尾相接的连续皮带,当皮带总长度移动24米时,则皮带实际移动长度为24÷2=12米。从而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在重锤箱32下移3米距离时,所述皮带100实际移动12米距离,达到4倍距离的牵动效果,进而可以分别将拉紧车架长度减少一半,将重锤塔31高度降低一半,大大降低造价成本。
作为本发明额外的实现形式,以下我们以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的额外实现方案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当所述重锤箱32通过滑轮组与6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时,重锤箱32下移3米距离,则带动所述钢丝绳200移动3×6=18米的距离;进而,所述钢丝绳200带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移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与2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时,在前述基础上,所述钢丝绳200移动18米的距离,则拉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移动18÷2=9米的距离;进一步,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同步移动9米的距离,当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牵引6段所述皮带100移动时,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移动9米距离,则带动皮带100移动6×9=54米的距离。由于皮带为一根首尾相接的连续皮带,当皮带总长度移动54米时,则皮带实际移动长度为54÷2=27米。从而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在重锤箱32下移3米距离时,所述皮带100实际移动27米距离,达到9倍距离的牵动效果。
本发明方案尤其适用于超长距离、大运量的皮带机,该种皮带机拉紧行程非常长,如果采用传统拉紧装置,将会造成重锤塔过高、拉紧车架过长,无疑会增加拉紧车架长度与重锤塔高度,增加造价成本;更严重的,由于施工场地的情况差异,甚至因空间限制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因此,本方案提供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能够缩短拉紧车架长度,降低重锤塔高度,并能够满足狭小施工场地的施工需求,节约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可观,适应性强。
作为清晰的对照,当皮带较为紧致时,其拉紧移动平台21与重锤箱32的位置参照如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当皮带较为松弛时其拉紧移动平台21与重锤箱32的位置参照如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可以明显看出,在皮带松弛后,重锤箱32下移,并带动拉紧移动平台21向右运动,从而保持皮带100的张紧力。本发明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连接设置完成后,能够自适应的调整所述皮带100的长度,在皮带100出现松弛时,自动张紧,使皮带动态运行平稳,无需人工反复调节,免维护性高,适应性强。
具体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组合改向滚筒座13,其包括至少两个组合改向滚筒;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适于对由皮带塔11输送下来的所述皮带100的两端分别进行改向,并适于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配合,增加所述皮带100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的至少一个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上的缠绕段数。通过对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的配合,实现所述皮带100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上的缠绕段数,进而在对所述皮带100的拉伸相同长度时,减少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的移动距离,缩短拉紧行程。
进一步结合图7所示,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包括:第一组合改向滚筒131和第二组合改向滚筒132,所述第一组合改向滚筒131适于对皮带塔11输送下来的所述皮带100第一端进行改向,所述第二组合改向滚筒132适于对皮带塔11输送下来的所述皮带100第二端进行改向。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还包括:第三组合改向滚筒133,所述第三组合改向滚筒133适于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配合,对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回绕而来的所述皮带100进行卷绕,以增加所述皮带100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上的缠绕段数。
优选的,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设置于地面,其适于分担皮带塔的受力,由于滑轮组做功恒定的特性,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距离,当距离S变短时,做功W不变,受力F必然增加,则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能够分担额外受力,从而使所述皮带塔仅承受所述皮带100的拉力,降低所述皮带塔的运行风险。
具体地,所述皮带100的两端分别经由第一组合改向滚筒131和第二组合改向滚筒132改向后,所述皮带100第一端绕经第一拉紧移动平台滚筒211,所述皮带100第二端绕经第二拉紧移动平台滚筒212和/或第三拉紧移动平台滚筒213,并在分别绕经第三组合改向滚筒133两侧后汇合连接。
通过在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设置多个组合改向滚筒,实现所述皮带100在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之间的缠绕,同时起到分担皮带塔额外受力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水平改向滑轮座22,结合图8所示,其包括:
第一牵引端222,所述第一牵引端222适于对所述钢丝绳200一端进行固定;
水平改向滑轮221,所述水平改向滑轮221适于通过所述钢丝绳200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滑动连接,并对所述钢丝绳200进行水平改向。
优选的,所述水平改向滑轮座22设置于地面,所述第一牵引端222固定所述钢丝绳200一端,所述钢丝绳200绕经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后,由所述水平改向滑轮221进行水平改向,使得所述水平改向滑轮座22一侧承受2倍钢丝绳的拉力,另一侧承受1倍钢丝绳的拉力,从而使所述水平改向滑轮座22分担重锤塔31的受力,降低所述重锤塔的运行风险。
并进一步结合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的布置位置示意图;所述水平改向滑轮座22将所述钢丝绳200进行水平改向,使钢丝绳能够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与垂直改向滑轮231之间进行平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水平改向滑轮221径向平分线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圆周最低点的切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从而保证所述钢丝绳200的运行平稳,在所述水平改向滑轮221上受力均衡,避免滑脱的风险。
具体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定滑轮组件33,所述定滑轮组件33设置于重锤塔31顶部,其包括:
第二牵引端333,所述第二牵引端333对所述钢丝绳200另一端进行固定;
第一定滑轮331与第二定滑轮332,所述第一定滑轮331与所述第二定滑轮332通过和设置在所述重锤箱32上的第一动滑轮321与第二动滑轮322配合,实现所述重锤箱32对所述钢丝绳200的牵引。通过两个定滑轮与两个动滑轮的配合,构成滑轮组,使所述重锤箱32对所述钢丝绳200的牵引力增加,结合滑轮组做功恒定的特性,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距离,当受力F增加时,做功W不变,则距离S变短,进而减小重锤箱32的行程,降低重锤塔的高度。
具体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垂直改向滑轮座23,所述垂直改向滑轮座23设置于所述水平改向滑轮座22与所述定滑轮组件33之间,通过所述垂直改向滑轮座23上设置的垂直改向滑轮231对所述钢丝绳200进行垂直改向。通过所述垂直改向滑轮座23使钢丝绳200进行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之间的改变。
具体地,结合图5,图6所示,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底部设置有行进轮,所述行进轮适于带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沿拉紧车架20平移。所述行进轮至少包括第一拉紧移动平台行进轮215与第二拉紧移动平台行进轮216,所述第一拉紧移动平台行进轮215与所述第二拉紧移动平台行进轮216适于沿导轨201进行滑动移动。
具体地,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底部还设置有导向轮组件217,所述导向轮组件217适于沿所述拉紧车架20滑动,进行导向定位。所述导向轮组件217与所述行进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201的上下两侧,从而将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夹紧安装在所述导轨201上,避免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由于受力不均等原因,使得所述行进轮翘起或偏移,保证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运行平稳。
优选的,所述导向轮组件217同时还适于对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导向,避免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从所述导轨201上滑脱。
优选的,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设置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的中轴线位置,保证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受力均衡。
具体地,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拖带装置24,结合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拖带装置24设置于所述拉紧车架20上,并对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间的多段所述皮带100进行随动托举。
所述拖带装置24,其包括:
至少一个固定拖带部,所述固定拖带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拖带装置24上,并适于对保持水平运动的皮带100进行托举;
至少一个活动拖带部,其活动安装于所述拖带装置上,并适于对处于倾斜运动状态的所述皮带100进行托举。
所述拖带装置,能够对呈多层设置的皮带进行托举,其中,所述活动拖带部能够活动安装于所述拖带装置上,随着皮带位置的调整,或者随着所述拖带装置与所述皮带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通过改变所述活动拖带部在所述拖带装置上的位置,保持所述活动拖带部对皮带的托举状态,保证皮带的正常运行,确保多层皮带互不干涉。
具体地,所述固定拖带部包括:第一托辊241与第三托辊243;所述第一托辊241与所述第三托辊243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拖带装置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活动拖带部包括:第二托辊242,所述第二托辊242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托辊241与所述第三托辊243中部位置;所述第二托辊242与所述拖带装置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托辊固定位2422择一固定连接。
在所述拖带装置对皮带进行托举时,由于皮带的缠绕形式不同,其形成的多层皮带形式往往各有差异,本发明提供的拖带装置在上部、中部、下部分别设置有托辊,且上部与下部托辊采用固定形式设置,方便对皮带与托辊位置保持相对不变的皮带进行托举,尤其能够对保持水平运动的皮带100进行托举,并且在拖带装置与皮带均保持相对水平运动时,同样能够适用。
此外,在拖带装置的中部设置活动形式的第二托辊242,并通过第二托辊固定位2422择一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托辊242能够相对拖带装置进行竖直方向的高度调节,从而在皮带与托辊位置发生相对变化时,通过调整第二托辊242在拖带装置上的高度,重新使第二托辊242对皮带保持托举状态,增加所述拖带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度。
作为具体的实现形式,所述第一托辊241通过第一托辊定位件2411固定在所述拖带装置上部;所述第二托辊242通过第二托辊定位件2421与所述拖带装置上的第二托辊固定位2422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托辊固定位2422沿所述拖带装置竖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从而在皮带与托辊位置发生相对变化时,通过调整第二托辊242在拖带装置上的高度,重新使第二托辊242对皮带保持托举状态,增加所述拖带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度。作为单个活动拖带部的变形实现形式,所述活动拖带部可以包括多个托辊,多个托辊分别与所述拖带装置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托辊固定位2422择一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拖带装置能够有多个所述活动拖带部,增加所述拖带装置对皮带的托举层数,适用性强。
具体地,所述拖带装置还包括:第一拖带行进轮244,所述第一拖带行进轮244适于沿导轨201上表面滑行;以及第二拖带行进轮245,所述第二拖带行进轮245适于沿设置于所述导轨201上表面的导轨引导件202滑行。
具体地,所述导轨引导件202上设置有凸起或凹槽,与所述导轨引导件202相配合的所述第二拖带行进轮245上设置有凹槽或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形状相匹配,通过所述第二拖带行进轮245与所述导轨引导件202的配合,能够保证所述第二拖带行进轮245时刻沿着所述导轨引导件202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保证所述拖带装置的运行方向时刻沿着所述导轨201,防止跑偏。
优选的,所述第一拖带行进轮244与所述第二拖带行进轮245分别设置于所述拖带装置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即一条导轨201上表面设置有所述导轨引导件202,另一条导轨201上不设置所述导轨引导件202,从而使其中一侧行进轮保证行进方向,另一侧行进轮保证容错率,避免在双侧导轨上都设置导轨引导件202时,由于导轨201不平直,而造成拖带装置运行不畅。
作为具体的实现形式,所述导轨201可以为槽钢,所述第一拖带行进轮244与槽钢的翼缘板的外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导轨201上表面的导轨引导件202为固定安装于所述槽钢翼缘板外表面的角钢,所述第二拖带行进轮245的结构形式与角钢相匹配,从而使第二拖带行进轮245在角钢上滑动。所述导轨201还可以为工字钢,其配合形式与槽钢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所述拖带装置还包括:垂直定位导向轮246,所述垂直定位导向轮246与所述导轨201滑动配合,所述垂直定位导向轮246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拖带行进轮244和/或所述第二拖带行进轮245的转动轴线平行,且所述垂直定位导向轮246与所述第一拖带行进轮244和/或所述第二拖带行进轮245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201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
水平定位导向轮247,所述水平定位导向轮247与所述导轨201滑动配合,且所述水平定位导向轮247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垂直定位导向轮246的转动轴线呈角度设置。
通过将所述垂直定位导向轮246与所述第一拖带行进轮244和/或所述第二拖带行进轮245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201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能够将所述拖带装置夹紧在导轨201上,防止所述拖带装置从所述导轨201上意外滑脱;同时,将所述水平定位导向轮247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垂直定位导向轮246的转动轴线呈角度设置,能够使所述水平定位导向轮247与所述垂直定位导向轮246朝两个方向夹紧在所述导轨201上,既能防止所述拖带装置相对于所述导轨201水平方向的窜动,又能防止所述拖带装置相对于所述导轨201垂直方向的窜动,保证所述拖带装置的定位准确度。
优选的,所述导轨201为槽钢,所述垂直定位导向轮246与所述槽钢的翼缘板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水平定位导向轮247与所述槽钢的腹板内表面滑动配合。
具体地,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通过预设长度的拖带导链25与所述拖带装置24连接,使所述拖带装置24在所述拖带导链25拉直后,跟随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的移动而移动。所述拖带导链2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组合改向滚筒座13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使所述拖带导链25在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之间具有固定的长度,随着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相对于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的移动,逐渐拉紧或放松所述拖带导链25。
进一步地,通过在拉紧车架20上设置多个所述拖带装置24,并将所述拖带导链25每间隔一段距离就与其中一个所述拖带装置24固定连接。以下以在拉紧车架20上设置两个所述拖带装置24为例,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移动后,逐步拉紧所述拖带导链25并进而带动第一个所述拖带装置24移动,当第一个所述拖带装置24移动一定距离并逐渐拉紧第一个所述拖带装置24与第二个所述拖带装置24之间的拖带导链25后,进而带动第二个所述拖带装置24移动,实现自动跟随,保证拖举间距。
具体地,所述拖带系统还包括导向绳26,所述导向绳26适于通过至少两个吊环253对所述拖带导链25进行悬吊;
结合图10所示,所述拖带装置24上还设置有穿板248,所述穿板248适于卡接所述拖带导链25,并同时对所述导向绳26进行托举。
所述导向绳2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组合改向滚筒座13与所述拉紧车架20远离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的一侧。所述导向绳26时刻处于紧绷拉直状态,并设置于所述拖带导链25上方,通过在导向绳26上设置吊环253并对所述拖带导链25进行悬吊,起到储存导链的作用,能够避免拖带导链松弛,降低拖带导链25干扰设备正常运行的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率。所述拉紧车架20远离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的一侧与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相对距离保持不变,从而保证所述导向绳26时刻处于紧绷拉直状态。
所述穿板248固定设置于所述拖带装置24一侧,其上设置有导向槽与挂接槽,所述导向槽适于对所述导向绳26进行托举,所述挂接槽适于卡接所述拖带导链25。由于导向绳26长度较长,通过在所述拖带装置24上设置穿板248,能够对所述导向绳26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避免松弛。
具体地,所述皮带塔11上设置有拉紧改向滚筒座12,所述拉紧改向滚筒座12包括:第一拉紧改向滚筒121,所述第一拉紧改向滚筒121适于将所述皮带100第一端改向并引导至所述第一组合改向滚筒131;
第二拉紧改向滚筒122,所述第二拉紧改向滚筒122适于将所述皮带100第二端改向并引导至所述第二组合改向滚筒132。
优选的,所述皮带塔1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夹带装置111,所述夹带装置111适于对所述皮带100进行导向,由于所述皮带塔11高度较高,运行过程中,所述皮带100容易颤动、偏移,通过在所述皮带塔11上设置多个所述夹带装置111,能够保证所述皮带100运行顺畅,减少偏移率。
进一步结合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受力分析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的具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设定重锤箱32的重力为4F,所述重锤箱32通过两个动滑轮对钢丝绳进行牵引,即所述重锤箱32下拉四段钢丝绳,每段钢丝绳受力为F,经由第一定滑轮331、垂直改向滑轮231传递,所述水平改向滑轮221两端受力同样为F;由于钢丝绳固定于第一牵引端222,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受到两端钢丝绳牵引,则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受力为2F。拉紧移动平台21拉动四段皮带,在拉紧移动平台21受力为2F时,拉紧移动平台21拉动的每段皮带受力为F/2,则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对皮带塔11输送下来的皮带拉紧力之和为F。由上述分析可知,拉动受力为F的皮带,需要对应设置4F重力的重锤箱32。同时,为拉动皮带移动相同距离,可以分别将拉紧车架长度减少一半,将重锤塔高度降低一半。由于重锤箱32成本较低,虽然重锤箱重量需要增加,但在降低重锤塔高度,减少拉紧车架长度基础上,依旧能够大大降低造价成本。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皮带(100),所述皮带(100)为一根首尾相接的连续皮带;
拉紧移动平台(21),其第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拉紧移动平台滚筒,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适于卷绕所述皮带(100);其第二端设置有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适于被钢丝绳(200)牵引;
重力发生装置,所述重力发生装置适于通过滑轮组对所述钢丝绳(200)进行牵引;
所述重力发生装置与X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与Y段所述钢丝绳(200)滑动配合,进而使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牵引Z段所述皮带(100)移动,其中,X≥2,Y≥1,Z≥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组合改向滚筒座(13),其包括至少两个组合改向滚筒;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适于对由皮带塔(11)输送下来的所述皮带(100)的两端分别进行改向,并适于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配合,增加所述皮带(100)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的至少一个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滚筒上的缠绕段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100)的两端分别经由第一组合改向滚筒(131)和第二组合改向滚筒(132)改向后,所述皮带(100)第一端绕经第一拉紧移动平台滚筒(211),所述皮带(100)第二端绕经第二拉紧移动平台滚筒(212)和/或第三拉紧移动平台滚筒(213),并在分别绕经第三组合改向滚筒(133)两侧后汇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水平改向滑轮座(22),其包括:
第一牵引端(222),所述第一牵引端(222)适于对所述钢丝绳(200)一端进行固定;
水平改向滑轮(221),所述水平改向滑轮(221)适于通过所述钢丝绳(200)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滑轮(214)滑动连接,并对所述钢丝绳(200)进行水平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定滑轮组件(33),其包括:
第二牵引端(333),所述第二牵引端(333)对所述钢丝绳(200)另一端进行固定;
第一定滑轮(331)与第二定滑轮(332),所述第一定滑轮(331)与所述第二定滑轮(332)通过和设置在所述重力发生装置上的第一动滑轮(321)与第二动滑轮(322)配合,实现所述重力发生装置对所述钢丝绳(200)的牵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垂直改向滑轮座(23),所述垂直改向滑轮座(23)设置于所述水平改向滑轮座(22)与所述定滑轮组件(33)之间,通过所述垂直改向滑轮座(23)上设置的垂直改向滑轮(231)对所述钢丝绳(200)进行垂直改向。
7.根据权利要求2-3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底部设置有行进轮,所述行进轮适于带动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沿拉紧车架(20)平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还包括拖带装置(24),所述拖带装置(24)设置于所述拉紧车架(20)上,并对所述组合改向滚筒座(13)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间的多段所述皮带(100)进行随动托举。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移动平台(21)底部还设置有导向轮组件(217),所述导向轮组件(217)适于沿所述拉紧车架(20)滑动,进行导向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塔(11)上设置有拉紧改向滚筒座(12),所述拉紧改向滚筒座(12)包括:第一拉紧改向滚筒(121),所述第一拉紧改向滚筒(121)适于将所述皮带(100)第一端改向并引导至所述第一组合改向滚筒(131);
第二拉紧改向滚筒(122),所述第二拉紧改向滚筒(122)适于将所述皮带(100)第二端改向并引导至所述第二组合改向滚筒(132)。
CN202010470794.3A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Active CN111547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0794.3A CN111547456B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0794.3A CN111547456B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7456A true CN111547456A (zh) 2020-08-18
CN111547456B CN111547456B (zh) 2024-04-26

Family

ID=72001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0794.3A Active CN111547456B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74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1379A (zh) * 2020-12-28 2021-04-02 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高安全性的车塔组合张紧装置
CN117208468A (zh) * 2023-09-05 2023-12-12 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一种塔架机皮带长度调节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394273A1 (ru) * 1970-02-16 1973-08-22 Украинский научно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 проектно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Натяж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версивного замкнутого тягового орга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йустановки
CN101746593A (zh) * 2008-12-09 2010-06-23 沈阳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重锤塔车式拉紧装置
CN201932676U (zh) * 2010-12-22 2011-08-17 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复合机架
CN203020944U (zh) * 2012-12-18 2013-06-26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导轨双行程垂直拉紧重锤装置
CN203359408U (zh) * 2013-07-18 2013-12-25 四川马蒂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机的张紧装置
CN210392564U (zh) * 2019-09-03 2020-04-24 太原向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用组合式张紧装置
CN210437921U (zh) * 2019-07-23 2020-05-01 安徽马钢输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滚筒垂直拉紧装置
CN212402459U (zh) * 2020-05-28 2021-01-26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394273A1 (ru) * 1970-02-16 1973-08-22 Украинский научно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 проектно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Натяж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версивного замкнутого тягового орга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йустановки
CN101746593A (zh) * 2008-12-09 2010-06-23 沈阳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重锤塔车式拉紧装置
CN201932676U (zh) * 2010-12-22 2011-08-17 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复合机架
CN203020944U (zh) * 2012-12-18 2013-06-26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导轨双行程垂直拉紧重锤装置
CN203359408U (zh) * 2013-07-18 2013-12-25 四川马蒂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机的张紧装置
CN210437921U (zh) * 2019-07-23 2020-05-01 安徽马钢输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滚筒垂直拉紧装置
CN210392564U (zh) * 2019-09-03 2020-04-24 太原向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用组合式张紧装置
CN212402459U (zh) * 2020-05-28 2021-01-26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1379A (zh) * 2020-12-28 2021-04-02 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高安全性的车塔组合张紧装置
CN117208468A (zh) * 2023-09-05 2023-12-12 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一种塔架机皮带长度调节方法
CN117208468B (zh) * 2023-09-05 2024-04-09 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一种塔架机皮带长度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7456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4874C (zh) 不带对重的电梯
KR100899098B1 (ko) 현수교의 피더블유에스 케이블 가설용 활차통과장치
CN100513288C (zh) 具有电梯轿厢的不带对重的电梯
KR101085826B1 (ko) 마찰차를 이용한 호이스트
CN1882492B (zh) 电梯滑轮装置
EP1357075B1 (en) Cage device for double deck elevators
CN111547456A (zh)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US20080142308A1 (en) Elevator system
CN103459294A (zh) 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CN1299333A (zh) 具有位于配重内的驱动器的条带提升电梯
EP1064216A2 (en) Dual sheave rope climber using flat flexible ropes
CN212402459U (zh) 一种皮带机自适应拉紧系统
CN212502445U (zh) 一种皮带拉紧组件
KR20170099951A (ko) 엘리베이터 벨트를 위한 종단
CN111547457A (zh) 一种皮带拉紧组件
WO2011032787A1 (en) Traction member for a counterweightless elevator
CN212402372U (zh) 一种拖带装置及拖带系统
US5406891A (en) Funicular system including haul rope grip assembly
CN111532662A (zh) 一种拖带装置及拖带系统
US20180179023A1 (en) Increased traction of elevator system belt
KR101019149B1 (ko) 현수교 주케이블의 가설을 위한 소선이동장치
CN110002319A (zh) 电梯绳索摇晃限制装置
CN105621198B (zh) 配置件和方法
CN101205036A (zh) 电梯系统
WO1999043599A1 (en) Drum drive elevator using flat bel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