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2563B - 用于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基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基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2563B
CN111512563B CN201880082588.6A CN201880082588A CN111512563B CN 111512563 B CN111512563 B CN 111512563B CN 201880082588 A CN201880082588 A CN 201880082588A CN 111512563 B CN111512563 B CN 1115125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ase station
remote transmitter
user entity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25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2563A (zh
Inventor
A·克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utsche Telekom AG
Original Assignee
Deutsche Telekom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utsche Telekom AG filed Critical Deutsche Telekom AG
Publication of CN111512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2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2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2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数据流(104)的基站系统,其中该数据流(104)包括第一数据(104a)和第二数据(104b),第一数据(104a)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第二数据(104b)与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该基站系统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101),其被配置成使用波束成形来处置用户实体(105)在通信蜂窝小区中的通信;以及至少一个远程发射机(103a),其在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该MIMO基站(101)间隔开;其中该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使用传输波束来直接朝向该用户实体(105)传送第一数据(104a),并且朝向该远程发射机(103a)转发第二数据(104b);并且其中该远程发射机(103a)被配置成在接收到第二数据(104b)之际朝向该用户实体(105)传送第二数据(104b)。

Description

用于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基站系统
技术领域
一般而言,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基站系统、用户实体和用于传送数据流的对应方法。
技术背景
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可用通信资源,空间分集(也被称为天线分集)可被使用并被增强为使用定向波束。为此目的,基站可在空间维度中使用不同取向的波束来与不同用户实体进行通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组合经由多个天线振子的传输,并且可以按更具选择性的方式来创建以上提及的波束。具有较高数目的传送方和接收方天线振子的此类系统也被称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MIMO)。
然而,在利用波束成形的mMIMO通信的情形中的结构性问题是在较大的空间分区上有效地传送数据,尤其是向尚未连接到移动无线电系统的用户实体传送数据。为了使用波束成形来传送数据,可以部署若干个波束或波束移动。由此,必须部署可用的空间分集资源以在不同方向上传送数据,这与空间分集概念本身相矛盾。
另一问题是城市环境中的遮挡,这可能例如是由其中的用户实体与基站之间的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引起的。这一问题仅能通过电磁衍射效应、尤其是通过增加波束分离或分辨率来部分地补偿。
鉴于以上情况,存在对于允许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改进的基站系统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改进的基站系统。
上述和其他目的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内容来实现的。进一步的实现形式从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是明显的。尽管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已经公开了若干实施例和/或示例,但是寻求保护的主题被严格地且完全限于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涵盖的那些实施例和/或示例。在说明书中提及的未落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的实施例和/或示例被用于理解本发明。
一般而言,本公开涉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远程发射机和用户实体、以及用于在通信网络中更高效且更可靠地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对应方法。
更具体地,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将大规模MIMO资源主要用于例如由于其高数据速率而需要这些资源的数据传输/通信。此外,对于较少资源需求的通信,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利用空间上分布的发射机来处置这些通信,诸如具有较低比特率的语音或数据、或具有较低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数据链路。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首先将波束成形用于去往发射机的数据传输,并且随后使用发射机来进行数据传输,尤其是在被遮挡的城市区域(诸如街道的拐角或其中街道两侧是高楼大厦的城市峡谷)中。
因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基站系统,其中该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数据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并且第二数据与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该基站系统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其被配置成使用波束成形来处置用户实体在通信蜂窝小区中的通信;以及至少一个远程发射机,其在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该MIMO基站间隔开;其中该MIMO基站被配置成使用传输波束来直接朝向该用户实体传送第一数据,并且朝向该远程发射机转发第二数据;并且其中该远程发射机被配置成在接收到第二数据之际朝向该用户实体传送第二数据。因此,提供了一种允许以更高效和更可靠的方式来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改进的基站系统。
根据第一方面,基站系统包括在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MIMO基站和远程发射机间隔开的另一远程发射机,该另一远程发射机被配置成支持通信蜂窝小区中朝向用户实体的通信。
由此,与由MIMO基站传送数据流将需要的传输功率相比,可以按每波束成形发射机减少的传输功率跨整个通信蜂窝小区高效地传达数据流。
根据第一方面,MIMO基站被配置成选择远程发射机或另一远程发射机以朝向用户实体传送第二数据,并且朝向所选远程发射机转发第二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MIMO基站被配置成在远程发射机与用户实体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支持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选择该远程发射机。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MIMO基站被配置成向远程发射机和另一远程发射机传送第二数据,其中该远程发射机被配置成在接收到第二数据之际朝向用户实体传送第二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数据流包括与第三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的第三数据,其中MIMO基站被配置成朝向该另一远程发射机传送第三数据并且其中该另一远程发射机被配置成在接收到第三数据之际朝向用户实体传送第三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MIMO基站被配置成在该另一远程发射机与用户实体之间的通信链路满足第三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选择该另一远程发射机来传送第三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MIMO基站被配置成在MIMO基站与用户实体之间的通信链路支持第一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朝向用户实体传送第一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低于第二传输质量要求,并且MIMO基站被配置成在基站与用户实体之间的通信链路不满足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且远程发射机与用户实体之间的通信链路满足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向该远程发射机传送第一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相应的远程发射机被布置在通信蜂窝小区中相对于源自MIMO基站的传输波束被遮挡的区域中。
由此,可以跨通信蜂窝小区的区域、尤其是在难以使用波束成形来到达的被遮挡的城市区划中高效地传达数据流。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MIMO基站被配置成根据第五代(5G)或更高的通信技术、使用波束成形来处置通信蜂窝小区中的通信,和/或相应的广播发射机被配置成根据以下通信技术之一来广播寻呼请求:GSM、LTE、LTE-A、UMTS、HSPA、3GPP、尤其是3GPP NR、新无线电、5G或IEEE无线电系统(诸如无线LAN)、WiGig或这些技术的任何演进和后继者。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MIMO基站包括MIMO天线、尤其是根据5G技术的大规模MIMO天线,该MIMO天线被配置成从用户实体接收通信波束并且朝向用户实体传送通信波束。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MIMO天线包括用于生成码波束的天线振子的阵列、尤其是至少16个天线振子的阵列,并且基站被配置成生成给MIMO天线的馈送信号以用于在预定的MIMO码本、尤其是根据5G技术的MIMO码本的基础上生成通信波束。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相应的远程发射机被配置成朝向用户实体广播相应数据,或者朝向用户实体转发相应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相应的发射机至少包括被布置成传送或接收预定波束或固定波束的波束成形天线。
每个发射机可包括检测由所接收到的波束携带的数据并且根据用于在前述技术之一中进行广播的调制方案(诸如OFDM、SC-FDM或QAM)来调制所接收到的数据的电路系统。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相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是以下要求中的至少一者或组合:数据速率、比特错误率、通信延迟、分组错误率、通信带宽、服务质量指示、数据优先级、用户服务水平协议、尤其是用户优先级。
在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MIMO基站被配置成使用在空间上指向相应的远程发射机的专用波束来朝向该相应的远程发射机传送相应数据,或者MIMO基站和相应的远程发射机通过固定的通信网络、尤其是玻璃光纤网络来连接。
专用通信波束形成在空间上朝向相应的广播发射机对齐的通信信道。
根据第二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基站系统和能够与根据第一方面的基站系统通信并从基站系统接收数据流的用户实体、尤其是智能电话或汽车通信系统的系统,其中该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数据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第二数据与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
用户实体被配置成从MIMO基站接收传输波束,该传输波束包括数据,并且从远程发射机接收第二数据。
在一实现形式中,用户实体被配置成将所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和所接收到的第二数据组成所接收到的数据流,其形成该数据流的收到版本。
用户实体可被配置成在从MIMO基站接收第一数据之前使用波束成形来建立朝向该MIMO基站的通信信道、尤其是随机接入控制信道。
用户实体可包括用于朝向或从MIMO基站传送或接收通信波束的波束成形天线、尤其是MIMO天线布置。波束成形天线可附加地被配置成接收广播信号。可任选地,用户实体可包括能够接收广播信号的广播天线。
在第二方面的进一步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用户实体被配置成标识与MIMO基站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广播发射机。
根据第三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包括基站系统的通信网络中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通信方法,其中该数据流具有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并且其中该基站系统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其被配置成使用波束成形来处置通信蜂窝小区中的通信;以及远程发射机,其在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该MIMO基站间隔开。
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MIMO基站使用传输波束来朝向用户实体传送第一数据,并且朝向远程发射机转发第二数据;由该远程发射机在接收到第二数据之际朝向该用户实体传送第二数据;以及在该用户实体处接收来自该MIMO基站的第一数据以及来自该远程发射机的第二数据。
该通信方法可以使用根据第一方面的系统来实现。
此外,第二方面的用户实体可被配置成使用第三方面的通信方法来与基站系统进行通信。
因此,提供了一种允许以更高效和更可靠的方式来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改进的通信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基站系统的MIMO基站和/或广播发射机上、和/或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用户实体上执行时执行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
根据第五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根据第四方面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将相对于以下附图来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包括基站、远程发射机、另一远程发射机和用户实体的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包括基站、远程发射机、另一远程发射机和用户实体的通信网络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用于传送数据流的通信方法的示图。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相同的或至少在功能上等同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描述中,参考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并且其中藉由解说示出了可以放置本发明的具体方面。将领会,可利用其他方面并且可以做出结构或者逻辑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按照限制的意义来理解,如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例如,将领会,与所述方法相关的公开对于被配置成执行该方法的相应设备或系统也可以是真的,反之亦然。例如,如果描述了特定的方法步骤,则相应的设备可包括执行所描述的方法步骤的单元,即使在附图中未显式地描述或解说此类单元。
此外,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以及在权利要求书中,描述了具有彼此连接或交换信号的不同功能块或处理单元的实施例。将领会,本发明也涵盖包括布置在以下描述的实施例的各功能块或各处理单元之间的附加功能块或处理单元的实施例。
最后,应理解,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否则本文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方面的特征可以彼此组合。
本公开基于以下认识:现有技术系统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城市分布式发射机来解决,这些发射机被布置成与蜂窝小区的实际基站间隔开并被指派给该基站。更具体地,这些城市分布式发射机可以按分散的方式向用户实体(诸如用户装备或移动电话或汽车通信系统)传送相关联的蜂窝小区的数据,并且这些分布式发射机可因此被恰适地配置成用于此目的(例如,通过基站提供要实时传送的数据)。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将大规模MIMO资源主要用于具有高数据速率的数据传输或通信。此外,对于较少资源需求的通信,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利用空间上分布的发射机来处置这些通信,诸如具有较低比特率的语音或数据、或具有较低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数据链路。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首先将波束成形用于去往发射机的数据传输,并且随后使用发射机来进行数据传输,尤其是在被遮挡的城市区域(诸如街道的拐角或其中街道两侧是高楼大厦的城市峡谷)中。就此而言,可以使用在空间上指向发射机的实心波束,这在技术上更容易通过天线参数的静态调整来实现。
在以下实施例中,将参考图1和2进一步解释用于此类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
图1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网络100的示意图,其中通信网络100包括通信蜂窝小区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101、远程发射机103a和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以及根据一实施例的用户实体105,其中远程发射机103a和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在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MIMO基站101间隔开,并且还彼此间隔开。
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根据第五代(5G)通信技术或甚至更高级的通信技术、使用波束成形来处置用户实体105在通信蜂窝小区中的通信。为了与用户实体105进行通信,MIMO基站101包括MIMO天线、尤其是根据5G技术的大规模MIMO天线,该MIMO天线被配置成从用户实体105接收通信波束或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通信波束,其中该MIMO天线可包括用于生成码波束的天线振子的阵列、尤其是至少16个天线振子的阵列。基站101被配置成生成给MIMO天线的馈送信号以用于在预定的MIMO码本、尤其是根据5G技术的MIMO码本的基础上生成通信波束。
相应的广播发射机103a-b被配置成根据以下通信技术之一来广播数据或信息:GSM、LTE、LTE-A、UMTS、HSPA、3GPP、尤其是3GPP NR、新无线电、5G或IEEE无线电系统(诸如无线LAN)、WiGig或这些技术的任何演进和后继者。相应的发射机103a-b至少包括被布置成传送或接收预定波束或固定波束的波束成形天线。此外,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使用在空间上指向相应的远程发射机的专用波束来朝向相应的远程发射机103a-b传送相应数据。替换地,MIMO基站101和相应的远程发射机103a-b通过固定的通信网络、尤其是玻璃光纤网络来连接。
根据一实施例,远程发射机103a和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可以由MIMO基站101藉由使用铜、同轴电缆或光纤的有线连接来控制。
对于用户实体105,用户实体105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用户装备、具有无线电连接功能的手持设备、或连接到无线电调制解调器的另一处理设备。用户实体105可以是无线或移动用户装备(诸如移动电话、车辆通信系统、以及具有移动用户装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与无线电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的便携式、袖珍型、手持式、内置计算机的、或车载移动装置。
此外,用户实体105可包括用于朝向或从MIMO基站101传送或接收通信波束的波束成形天线、尤其是MIMO天线布置。波束成形天线可附加地被配置成接收广播信号。可任选地,用户实体105可包括能够接收广播信号的广播天线。
根据一实施例,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使用波束成形来向用户实体105传送数据流104,其中数据流104包括第一数据104a和第二数据104b。首先,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在MIMO基站101与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支持用于传送第一数据104a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传输波束来直接朝向用户实体101传送第一数据104a。MIMO基站101进一步被配置成朝向远程发射机103a转发第二数据104b。在接收到第二数据104b之际,远程发射机103a被配置成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第二数据104b。
替换地,MIMO基站101还可选择远程发射机103a或/和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来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第二数据104b(这取决于它们与用户实体105的通信链路的质量),并且朝向(诸)所选远程发射机转发第二数据104b。
作为示例,第一数据104a可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并且第二数据104b可与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其中第一或第二传输质量要求包括以下要求中的一者或组合,诸如数据速率、比特错误率、通信延迟、分组错误率、通信带宽、服务质量指示、数据优先级、用户服务水平协议、尤其是用户优先级。MIMO基站101随后被配置成在远程发射机103a与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支持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选择远程发射机103a。
通过解说的方式而非限制,根据一实施例,第一传输质量要求可低于第二传输质量要求。MIMO基站101随后被配置成在基站101与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不满足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且远程发射机103a与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满足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向远程发射机103a传送第一数据104a。
根据另一实施例,前述数据流104还可包括与第三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的第三数据104c,其中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在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与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满足第三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朝向该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传送第三数据104c,并且其中该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被配置成在接收到第三数据104c之际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第三数据104c。
值得注意的是,相应的远程发射机103a-b可朝向用户实体105广播相应数据,或者可使用波束成形来朝向用户实体105转发相应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关键在于,远程发射机103a和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是分布式的并且与基站101间隔开。为了避免由建筑物、树木或任何其他障碍物引起的遮挡效应,每个相应的发射机103a-b可进一步被布置成位于通信蜂窝小区中相对于接收源自MIMO基站101的传输波束被遮挡的区域中。
就此而言,相应的远程发射机103a-b可尤其是在接收到GPS信号之际确定其在通信蜂窝小区中的位置,并且每个远程发射机被配置成朝向MIMO基站传送、尤其是广播其发射机标识。
如下图2所解说的,相应的远程发射机103a-b可向MIMO基站101传送其定位/位置信息,并且MIMO基站101可藉此取决于用户实体105的定位而相应地选择具有去往用户实体105的更好的连接链路的发射机103a。作为结果,波束可连同用户实体105一起移动,使得向用户实体105提供更好接收的发射机103a处置通信(切换)。
类似于图1,图2示出了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蜂窝小区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101、远程发射机103a和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以及根据一实施例的用户实体105的通信网络100的示意图。远程发射机103a和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在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MIMO基站101间隔开,并且还彼此间隔开。障碍物121(诸如建筑物或摩天大楼)位于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与用户实体105之间,并且阻碍了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与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
因此,MIMO基站101可选择提供去往用户实体105的更好的连接链路的远程发射机103a,并且向该远程发射机103a传送数据流104。在接收到数据流104之际,远程发射机103a可将其传送到用户实体105。
根据另一实施例,MIMO基站101可首先将数据流104划分成第一数据104a和第二数据104b。接下来,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使用传输波束来直接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第一数据104a,并且朝向远程发射机103a转发第二数据104b。在接收到第二数据104b之际,远程发射机103a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第二数据104b。
数据的划分可以根据以下标准在基站101中执行:服务质量(QoS),例如,具有较高QoS要求的数据获得发射机上的“附加信道”,而具有较低QoS要求的数据可以仅经由发射机来路由;数据速率;选择具有较低比特错误率的通信信道;选择发射机以改进传输或与用户实体“漫游”;用户优先级排序;传输冗余、尤其是在安全关键应用(诸如公告或紧急呼叫)中。
此外,MIMO基站101知晓相应的发射机103a-b处的信号质量,并且因此可相应地选择合适的发射机103a-b来进行数据传输。发射机103a-b可以优选地在物理层中作为中继器来工作。发射机节点103a-b可经由任何标准化接口连接到基站101。
在相应的发射机103a-b与用户实体105之间的波束成形的情形中,必须执行一种切换:用户实体105和相应的发射机103a-b必须在通信波束上达成一致。例如,用户实体105可向基站101发信号通知关于传送方节点103a-b的测量结果;基站101可在该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关于经由合适的传送方节点来操作数据连接的决策。该过程可取决于传输模式而有所不同,并且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在时分双工(TDD)的模式中,用户实体105发出波束。能够直接接收该波束的发射机103a-b可生成与相对于所接收到的波束反向的波束。随后,可服务用户实体105的发射机103a-b作为用户实体105的发射机来向基站101进行报告。
在频分双工(FDD)模式中,MIMO发射机可与码本一起工作,因此每个波束都被指派有指示符。用户实体105可向以良好的质量接收到其传输信号的发射机103a-b传送波束指示符。发射机103a-b随后向基站101发送消息。基站101可取决于用户实体105的定位来选择服务用户实体105的发射机。所选发射机可建立去往用户实体105的通信。就此而言,可因此提供微覆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发射机103a-b可在物理层(PHY)级别处作为纯PHY实例或中继器来操作。这在针对传送方节点的成本降低方面带来显著优点。此外,MIMO能力可能是受限的,从而使得仅能设置固定的所定义波束。此类实施例实现了用于驻定的系统用户的连接(即,固定的无线接入)的特别便宜的发射机节点。
本公开的实施例尤其提供以下优点:首先,可以显著节省能量,因为需要较少的传输功率来供应被遮挡的用户实体。其次,使用“虚拟”中继器来进行数据传输具有成本效益,这可实现大规模部署,尤其是在传送方节点不需要支持活跃波束成形的情况下。
此外,通信网络的微覆盖可经由分布式发射机、尤其是在被遮挡的城市区域中实现;还可以更精确地检测用户实体105在蜂窝小区中的定位。具体而言,用户优先级排序可以通过提供建筑物处的专用发射机来实现,藉此进行建筑物内的更好的接收(例如,附加广播)。
用于固定无线接入(FWA)的设施也可经由分布式发射机来实现。除此之外,用于传送数据的中继器可附加地提供WLAN信道,这可甚至更好地利用LTE或5G资源。最后,还可以由本地分布式发射机来更好地利用空间分集。
图3示出了解说用于在包括基站系统的通信网络中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数据流104的对应通信方法300的示图,其中数据流104具有第一数据104a和第二数据104b,并且其中该基站系统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101,其被配置成使用波束成形来处置通信蜂窝小区中的通信;以及远程发射机103a,其在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该MIMO基站101间隔开。
通信方法300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301是由MIMO基站101使用传输波束来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第一数据104a,并且朝向远程发射机103a转发第二数据104b;第二步骤303是由远程发射机103a在接收到第二数据104b之际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第二数据104b;并且第三步骤是在用户实体105处接收来自MIMO基站101的第一数据104a以及来自远程发射机103a的第二数据104b。
虽然本公开的特定特征或方面可能仅关于若干实现或实施例中的一个被公开,但此种特征或方面可与其他实现或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或方面相结合,这对于任何给定的或特定的应用困难是期望的和有利的。此外,在详细描述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带有”或其其他变体的范围内,此类术语旨在以类似于术语“包括”的方式被包含。同样,术语“示例性”、“例如”和“例如”仅仅意指作为示例,而不是最好的或最佳的。术语“耦合”和“连接”,连同衍生物可能已经被使用。应当理解的是,这些术语可能已经被用来指示两个元素相互合作或相互作用,无论它们是直接物理接触还是电接触,或者它们不是彼此直接接触的。
尽管以下权利要求中的元素是以具有对应标记的特定的顺序描述的,但除非权利要求描述另有暗示用于实现其中一些或所有元素的特定顺序,否则这些元素不必然旨在限于以该特定顺序实现。
根据以上教导,许多替代、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除了本文所述的那些应用之外,本发明还有许多应用。虽然已经参照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许多改变。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不是如本文特别描述的那样来实践。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数据流(104)的基站系统,所述数据流(104)具有第一数据(104a)和第二数据(104b),所述第一数据(104a)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所述第二数据(104b)与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所述基站系统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101),所述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被配置成使用波束成形来处置所述用户实体(105)在通信蜂窝小区中的通信;以及
至少一个远程发射机(103a),所述至少一个远程发射机在所述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所述MIMO基站(101)间隔开;其中
所述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使用传输波束来直接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04a),并且朝向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转发所述第二数据(104b),并且其中
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被配置成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104b)之际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传送所述第二数据(104b);
其中所述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在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与所述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支持所述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低于所述第二传输质量要求;并且
其中所述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在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不满足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且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与所述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满足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向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04a),
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所述MIMO基站(101)和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间隔开的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所述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被配置成支持所述通信蜂窝小区中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的通信,
其中所述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选择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或所述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来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传送所述第二数据(104b)以及朝向所选远程发射机转发所述第二数据(104b),
其中所述远程发射机和所述另一远程发射机被配置成在不使用波束成形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实体广播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在所述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与所述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满足第三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所述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以用于传送所述数据流中的第三数据(104c),所述第三数据(104c)与所述第三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在所述MIMO基站(101)与所述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支持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04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IMO基站(101)包括MIMO天线,所述MIMO天线被配置成从所述用户实体(105)接收通信波束或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传送所述通信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是以下要求中的至少一者或组合:数据速率、比特错误率、通信延迟、分组错误率、通信带宽、服务质量指示、数据优先级、用户服务水平协议、用户优先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使用在空间上指向相应的远程发射机(103a-b)的专用波束来朝向相应的远程发射机(103a-b)传送相应数据,或者其中所述MIMO基站(101)和相应的远程发射机(103a-b)通过固定的通信网络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的通信网络包括玻璃光纤网络。
8.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系统;以及
被配置成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系统通信且从所述基站系统接收数据流(104)的用户实体(105),所述数据流(104)具有第一数据(104a)和第二数据(104b),所述第一数据(104a)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所述第二数据(104b)与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所述用户实体(105)被配置成:
从MIMO基站(101)接收传输波束,所述传输波束包括所述数据(104a);以及
从远程发射机(103a)接收所述第二数据(104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实体(105)被配置成:标识与所述MIMO基站(101)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广播发射机(103a-b)。
10.一种用于在包括基站系统的通信网络中朝向用户实体(105)传送数据流(104)的通信方法(300),所述数据流(104)具有第一数据(104a)和第二数据(104b),所述第一数据(104a)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所述第二数据(104b)与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相关联,所述基站系统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101),所述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站(101)被配置成使用波束成形来处置通信蜂窝小区中的通信;远程发射机(103a),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在所述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所述MIMO基站(101)间隔开;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所述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在所述通信蜂窝小区中被布置成与所述MIMO基站(101)和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间隔开,所述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被配置成支持所述通信蜂窝小区中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的通信,所述通信方法(300)包括:
由所述MIMO基站(101)使用传输波束来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传送(301)所述第一数据(104a),并且朝向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转发所述第二数据(104b);
由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104b)之际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传送(303)所述第二数据(104b);
在所述用户实体(105)处接收(305)来自所述MIMO基站(101)的所述第一数据(104a)以及来自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的所述第二数据(104b);
由所述MIMO基站(101)在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与所述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支持所述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低于所述第二传输质量要求;
由所述MIMO基站(101)在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不满足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且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与所述用户实体(105)之间的通信链路满足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向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04a),
由所述MIMO基站(101)选择所述远程发射机(103a)或所述另一远程发射机(103b)来朝向所述用户实体(105)传送所述第二数据(104b)以及朝向所选远程发射机转发所述第二数据(104b),
其中所述远程发射机和所述另一远程发射机被配置成在不使用波束成形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实体广播数据。
CN201880082588.6A 2017-12-22 2018-11-14 用于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基站系统 Active CN1115125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210296.4 2017-12-22
EP17210296.4A EP3503427B1 (en) 2017-12-22 2017-12-22 Base st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 data stream towards a user entity
PCT/EP2018/081162 WO2019120765A1 (en) 2017-12-22 2018-11-14 Base st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 data stream towards a user ent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2563A CN111512563A (zh) 2020-08-07
CN111512563B true CN111512563B (zh) 2021-07-02

Family

ID=60811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2588.6A Active CN111512563B (zh) 2017-12-22 2018-11-14 用于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基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8452B2 (zh)
EP (1) EP3503427B1 (zh)
CN (1) CN111512563B (zh)
ES (1) ES2812809T3 (zh)
WO (1) WO20191207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13155B1 (ko) * 2006-08-21 2012-1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릴레이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상기방법이 적용된 릴레이 시스템
WO2009092155A1 (en) * 2008-01-22 2009-07-3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ath selection for a wireless system with relays
MX2010010913A (es) * 2008-04-04 2010-12-21 Powerwave Cognition Inc Metodos y sistemas para una internet movil de banda ancha, enrutable.
GB2479378B (en) * 2010-04-07 2013-04-17 Toshiba Res Europ Ltd Remotely weighted SDMA transmission
US9031596B2 (en) * 2010-04-26 2015-05-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nection arrangement in relay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379790B2 (en) * 2013-04-12 2016-06-28 Broadcom Corproation Cross cell beam persistence in a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environment
US9445389B1 (en) * 2014-01-24 2016-09-1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Utilization of relay nodes with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s
US20160219578A1 (en) * 2015-01-28 2016-07-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ve multi-antenn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luster for the same
KR102493536B1 (ko) * 2016-06-08 2023-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단말의 릴레이 통신 방법 및 그 통신 단말
US10630661B2 (en) * 2017-02-03 2020-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ecurely communicating a data packet via at least one relay user equip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0765A1 (en) 2019-06-27
US20200313728A1 (en) 2020-10-01
EP3503427B1 (en) 2020-07-22
ES2812809T3 (es) 2021-03-18
US10938452B2 (en) 2021-03-02
EP3503427A1 (en) 2019-06-26
CN111512563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1302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90281644A1 (en)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tt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cellular and d2d communication
KR20200044946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를 위한 다중 연결 사용자 장치
CN111727577B (zh) 集成接入和回程网络中的自适应多址方案
CN103209415A (zh) 全双工干扰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662817A (zh) 无线网络中基于终端的分组虚拟发送和接收
JP2007116686A (ja) 分散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基地局およびシステムの信号伝送方法
CN101689911A (zh) 用于在对等(p2p)网络中选择并广播接收机波束成形向量的技术
US10966110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00291935A1 (en) Multi-stream wireless relay
EP2903176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radio network
US10701617B2 (en) Mobile rela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omprising same, and terminal operated by mobile relay
KR20080111110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들에서 다중 중계국들과 협동 중계를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14208048A (zh) 分布式大规模mimo网络中的广播和多播传输
CN111512563B (zh) 用于朝向用户实体传送数据流的基站系统
US20150085799A1 (en) Data rates in mobile radio systems
EP3503421A1 (en) Base st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towards a user entity
WO2019116491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503420A1 (en) Base st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towards a user entity
KR20140083692A (ko) 무선 백홀 형성 장치와 무선 백홀 형성 시스템, 및 무선 백홀 형성 방법
JP6888663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EP3503638A1 (en) Base station system for handling a paging request towards a user entity
JP201102385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117783A (zh) 发射分集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