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1006A - 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11006A CN111511006A CN202010320417.1A CN202010320417A CN111511006A CN 111511006 A CN111511006 A CN 111511006A CN 202010320417 A CN202010320417 A CN 202010320417A CN 111511006 A CN111511006 A CN 1115110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ximity sensor
- detected
- capacitance
- distance
- mapping re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04B1/383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F exposure to the user, e.g. by 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transceiver while in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包括: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距离值为根据电容值确定的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获取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根据当前距离值及当前电容值在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根据目标映射关系调节天线的发射功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能够提高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的天线发射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手持移动终端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人们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也不断提高,使用时间也增长,例如,手机、平板等。SAR(Specific AbsorptionRate,电磁波吸收比率),是手机或无线产品之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其定义为: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将产生感应电磁场,国际科学界用“SAR”值来对手机辐射进行量化和测量。SAR传感器是一种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通过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电容值变化,来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间距是否满足天线调节SAR值的条件,当条件满足时,天线减小发射功率,以减少对人体的影响,因此,SAR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为极为重要的参数。
然而,当SAR传感器的板级检测通路在经过对温升影响大的器件时,SAR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易导致移动终端误触发减小天线功率的操作,从而导致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信号传输速度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的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包括:
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所述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所述距离值为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的所述辐射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所述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
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
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所述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所述距离值为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的所述辐射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所述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天线、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光感接近传感器及所述的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所述天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辐射本体,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本体,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靠近于电连接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辐射本体。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壳体;
天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辐射本体;
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
主检测通路,电连接于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与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本体之间,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经所述主检测通路检测所述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的电容值;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光感接近传感器,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靠近所述辐射本体设置,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容值获取所述辐射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第二距离值,及用于建立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检测的电容值与第二距离值的映射关系表,及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及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通过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所述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所述距离值为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的所述辐射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所述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如此,使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在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干扰时,通过接近光传感器实时修正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距离检测曲线,保证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有效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误触发问题,降低电磁波吸收比率认证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提供的多个温度下的电容值-距离值的映射关系曲线;
图5是图1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二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三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发射功率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可以为电话、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耳机、手表、可穿戴设备、基站、车载雷达、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能够收发电磁波信号的设备。以移动终端是手机为例,为了便于描述,以移动终端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正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可理解的,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请参照图1及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请参照图1及图2,移动终端100至少包括依次固定配合连接的显示屏10及与所述显示屏10相盖合的壳体50。壳体50包括中框20及电池盖30。中框20和电池盖3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使相互独立的。显示屏10、中框20及电池盖30三者包围形成收容空间。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设于收容空间内的电池201、主板202、小板203、摄像头204、麦克风、受话器、扬声器、人脸识别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等等能够实现手机的基本功能的器件,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列举。
请参照图3,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天线40。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40为天线模组。天线40至少包括射频收发芯片41、至少一个匹配电路42、至少一个馈电部43及至少一个辐射本体44。本实施例中,以匹配电路42的数量、馈电部43的数量及辐射本体44的数量皆为多个且皆相等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3,射频收发芯片41设于主板202和/小板203上,辐射本体44设于壳体50上。本实施例中,以辐射本体44设于中框20上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可选的,中框2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陶瓷等等。辐射本体44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辐射本体4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导电塑料、导电氧化物、导电聚合物等材质。本实施例中,中框20为金属材质,辐射本体44与中框20合为一体。换言之,中框20由多段相互绝缘的金属段组成。其中,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之间由绝缘材料填充,以使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之间相互绝缘。本申请对于每个金属段的长度不做具体的限定,金属段的长度可以根据所收发的频段的频率来设计。每个金属段为一个辐射本体44。
可选的,请参照图3,匹配电路42和馈电部43皆设于主板202上,馈电部43接触并电连接辐射本体44。可选的,馈电部43可以为导电弹片,馈电部43与辐射本体44弹性抵接并电连接。可选的,馈电部43还可以为导电凸起,辐射本体44上设有与导电凸起相卡合的凹槽,通过将导电凸起卡合于辐射本体44的凹槽内,以使馈电部43与辐射本体44紧密连接。可选的,馈电部43还可以通过同轴线焊接于辐射本体44。本实施例中,以馈电部43还可以通过同轴线焊接于辐射本体44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3,匹配电路42电连接于所述射频收发芯片41与所述馈电部43之间。匹配电路42由电容和/电感组成,通过设计匹配电路42的结构,可以调节辐射本体44的阻抗,从而使得辐射本体44可以收发到预设频段的电磁波信号。
可以理解的,辐射本体44所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毫米波信号、亚毫米波信号、太赫兹信号、2.4GHz和5.0GHz的WIFI信号、900MHz、1800MHz及1900MHz等几个频段的GSM信号、GPS信号、蓝牙信号等。
可以理解的,每个辐射本体44还电连接主板202上的参考地。
请参照图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主检测通路70及控制器80。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设于所述壳体50内且设于主板202上。控制器80可以为集成芯片。射频收发芯片41电连接控制芯片。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所述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为SAR传感器。主检测通路70设于主板202上。主检测通路70为导电走线,主检测通路70电连接于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与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本体44之间。电连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辐射本体44也叫辐射检测本体,后续不再赘述。辐射检测本体既能够收发天线40信号,还能够与待检测主体(例如,人体)形成电容。其中,将辐射本体44作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检测电极可以复用辐射本体44,减小移动终端100的元件数量,减少成本和节省移动终端100的空间。
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经所述主检测通路70检测所述辐射本体44与待检测主体的电容值。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电连接控制器80。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将所检测的电容值实时地发送给控制器80,以使控制器80根据电容值计算所述辐射本体44与待辐射本体44(例如,人体)之间的距离,从而监测在待辐射本体44与辐射本体44之间的间距小于距离阈值时,则开始控制射频收发芯片41的发射功率减小,进而减小人体对天线40辐射的电磁波吸收比率,降低移动终端100的辐射风险,提高移动终端100的安全性能。
可以理解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电连接一个辐射本体44。当然,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可以每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皆电连接一个辐射本体44,也可以至少两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电连接同一个辐射本体44。本实施例以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电连接一个辐射本体44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电连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辐射本体44可以靠近显示屏10且设于移动终端100的顶部或两侧,以使该辐射本体44在移动终端100接近人体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灵敏地感应到与人体之间形成的电容。
请参照图3,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50内的光感接近传感器3。光感接近传感器3靠近于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电连接的辐射本体44设置。光感接近传感器3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检测环境光强度的环境光传感器及用于检测距离的距离传感器等等。
请参照图3,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3靠近所述辐射本体44设置。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3用于检测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3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所述控制器80用于根据所述电容值获取所述辐射本体44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第二距离值。换言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将获取到的电容值传送给控制器80,控制器80根据电容值可以计算出辐射本体44(辐射检测本体)与待检测主体(人体)之间的距离值。
所述控制器80用于建立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在不同温度下检测的电容值与第二距离值的映射关系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在不同的温度下的电容值,将该电容值发送至控制器80,控制器80能够根据电容值获取对应的距离值,从而能够得到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距离值的映射关系表。其中,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温度下的电容值-距离值的对应曲线。多个温度可以是在-30℃~60℃范围内,温度间隔为0.1℃~10℃的不同的温度。举例而言,映射关系表包括10℃、20℃、30℃、40℃、50℃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到的电容值-距离值的映射关系曲线,映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所述控制器8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及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40的发射功率。具体的,在待检测主体靠近移动终端100的过程中,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待检测主体与辐射本体44之间的电容值,同时光感接近传感器3检测待检测主体与移动终端100的距离值,根据该电容值与距离值在映射关系表中找到对应的曲线,即获取目标映射关系,根据找到的曲线,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到的电容值对应的距离减小为距离阈值时,控制器80控制天线40的发射功率减小,以减小待检测主体的电磁波吸收比率。
一般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通过检测辐射本体44与靠近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值来判断和待检测主体的距离。当待检测主体与辐射本体44之间的距离为r时,检测到的电容值为Cr,然而,由于温度变化,在待检测主体与辐射本体44之间的距离为r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到的电容值会相对于Cr偏移。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先通过控制器80建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在不同温度下检测到的电容-距离的对应曲线,由于光感接近传感器3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小,通过光感接近传感器3检测到的距离值,及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到的电容值,获取当前电容值接近传感器的所处温度,并根据该温度下的电容-距离的对应曲线,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到的电容值对应的距离减小为距离阈值时,控制器80控制天线40的发射功率减小,以减小待检测主体的电磁波吸收比率,如此,可以有效地减小温度对于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电容值的影响,进而提高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结合控制器80检测到的距离的准确性,提高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检测灵敏度。
请参阅图5,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条辅助检测通路90。所述辅助检测通路90与所述主检测通路70并行设置,且所述辅助检测通路90的长度与所述主检测通路70的长度相同。所述辅助检测通路9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述辅助检测通路90的另一端与所述辐射本体44断开。
换言之,设置一条辅助检测通路90,以使辅助检测通路90与主检测通路70的结构、材质、尺寸都相同,并使得辅助检测通路90紧挨主检测通路70设置,例如,所述辅助检测通路90与所述主检测通路70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mm。辅助检测通路90所处的环境与主检测通路70所处的环境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辅助检测通路90未电连接辐射本体44,主检测通路70电连接辐射本体44,此时,辅助检测通路90和主检测通路70皆能够检测电容。
请参阅图5,所述控制器80电连接所述天线40和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述控制器80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经所述主检测通路70检测的第一电容值与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经所述辅助检测通路90检测的第二电容值之差确定所述辐射本体44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值。
将主检测通路70所检测到的电容值减去辅助检测通路90所检测到的电容值,则可以得到不会受到传输路径上的温度等因素干扰的电容值,提高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检测灵敏度。
请参阅图6,所述至少一条辅助检测通路90包括第一辅助检测通路91和第二辅助检测通路92。所述第一辅助检测通路91和所述第二辅助检测通路92分别设于所述主检测通路70的相对两侧。
通过在主检测通路7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辅助检测通路91和第二辅助检测通路92,第一辅助检测通路91和第二辅助检测通路92能够检测主检测通路70两侧的干扰,进而将主检测通路70两侧的干扰都排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检测通路91与所述主检测通路70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辅助检测通路92与所述主检测通路70之间的间距。
将主检测通路70两侧的干扰都排除的方法可以是取所述第一辅助检测通路91和所述第二辅助检测通路92所检测的电容值的平均值,再将主检测通路70所检测到的电容值减去上述的平均值以得到主检测通路70的准确电容值。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检测通路91与所述主检测通路70之间的间距可以不等于所述第二辅助检测通路92与所述主检测通路70之间的间距。
在生产校准的过程中,先校准主检测通路70:在人体距离辐射本体44无限远处检测值为A,在人体紧贴辐射本体44处检测值为B,其中A/B满足预设校准门限;再校准辅助检测通路90参数,使得主检测通路70与辐射本体44断开,此时的主检测通路70的检测值与辅助检测通路90的检测值一致。
在设计工作中,由于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检测通路受到器件温升的影响,主检测通路70的实际检测电容值为C1,辅助检测通路90的实际检测值为C2,则运用C=C1-C2。通过查表算法判断此时人体距离辐射本体44的距离,从而控制降功率触发。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通过在原有的主检测通路70的基础上增加至少一路辅助检测通路90,主检测通路70和辅助检测通路90走线平齐、等长、靠近,且在主板202上板级布局靠近,保证主检测通路70和辅助检测通路90走线所经过的板级环境一致;主检测通路70通过弹片与辐射本体44电连接,辅助检测通路90和辐射本体44断开,通过辅助检测通路90所检测的电容值抵消由于通路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电容值偏移,从而有效解决由于板级器件温升导致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误触发问题,降低电磁波吸收比率的认证风险。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以仅仅通过辅助检测通路90抵消板级环境造成的
请参阅图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40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能够修正温度等因素对于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合参考图1~图6,所述调节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10: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所述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辐射本体44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所述距离值为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的所述辐射本体44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所述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
具体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在不同的温度下的电容值,将该电容值发送至控制器80,控制器80能够根据电容值获取对应的距离值,从而能够得到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距离值的映射关系表。其中,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温度下的电容值-距离值的对应曲线。一个温度下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到的电容值-距离值的曲线为一个映射关系。
操作110包括:获取预设温度范围中多个温度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辐射本体44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值和所述辐射本体44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值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映射关系组合形成映射关系表,使所述预设温度范围为-30℃~60℃,所述多个温度中相邻的两个温度之间的间隔为0.1℃~10℃。
具体的,多个温度可以是在-30℃~60℃范围内,温度间隔为0.1℃~10℃的不同的温度。举例而言,映射关系表包括10℃、20℃、30℃、40℃、50℃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到的电容值-距离值的曲线。在实验室中,提取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的电容值与距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的映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提取得到的温度关系曲线保存成映射关系表形式方便后续查找。
120: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3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
操作120具体包括:在待检测主体靠近移动终端100的过程中,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待检测主体与辐射本体44之间的电容值,同时光感接近传感器3检测待检测主体与移动终端100的距离值。
具体的,在某一温度下,光感接近传感器3会由于待检测主体靠近移动终端100不断进行距离检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也会被同步触发,检测当前的电容值,当待检测主体与移动终端100的距离为L0时,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到的电容值为C0。
130: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
操作130具体包括: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将所述距离值为所述当前距离值且所述电容值为所述当前电容值所对应的映射关系确定为目标映射关系。
具体的,在映射关系表中查找C0-L0所处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为目标映射关系。假设该映射关系为20℃对应的电容-距离曲线,则控制器80将参考该映射关系做降功率判断。
140: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40的发射功率。
操作140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电容值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天线40的射频收发芯片41按照预设规则减小所述天线40的发射功率。
具体的,当根据操作130获取到的映射关系为20℃对应的电容-距离曲线时,则控制器80在20℃对应的电容-距离曲线中获取距离值为距离阈值的电容值,并确定为目标电容值,当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电容值为目标电容值时,控制器80控制天线40的发射功率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40调节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所述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辐射本体44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所述距离值为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的所述辐射本体44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所述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3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40的发射功率;由于距离传感器受到温度的干扰极小,距离传感器提供较为准确的距离值,再根据当前的电容值可以获得某一温度下的电容-距离曲线,避免需要进行温度测试而温度传感器安装不便及仍旧存在误差的问题,同时由于温度的变化导致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检测灵敏度误差将会自动被修正,使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在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干扰时,通过接近光传感器实时修正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距离检测曲线,保证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有效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误触发问题,降低电磁波吸收比率认证风险。如此,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40调节方法,在温度变化时通过光感接近传感器3实时修正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距离检测曲线,保证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有效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误触发问题,降低电磁波吸收比率认证风险。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40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包括建立单元、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及调节单元。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所述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辐射本体44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所述距离值为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的所述辐射本体44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所述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
具体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在不同的温度下的电容值,将该电容值发送至控制器80,控制器80能够根据电容值获取对应的距离值,从而能够得到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距离值的映射关系表。其中,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温度下的电容值-距离值的对应曲线。一个温度下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到的电容值-距离值的曲线为一个映射关系。
建立单元还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温度范围中多个温度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辐射本体44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值和所述辐射本体44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值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映射关系组合形成映射关系表,使所述预设温度范围为-30℃~60℃,所述多个温度中相邻的两个温度之间的间隔为0.1℃~10℃。
具体的,多个温度可以是在-30℃~60℃范围内,温度间隔为0.1℃~10℃的不同的温度。举例而言,映射关系表包括10℃、20℃、30℃、40℃、50℃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到的电容值-距离值的曲线。在实验室中,提取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的电容值与距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的映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提取得到的温度关系曲线保存成映射关系表形式方便后续查找。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3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
具体的,在待检测主体靠近移动终端100的过程中,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待检测主体与辐射本体44之间的电容值,同时光感接近传感器3检测待检测主体与移动终端100的距离值。控制器80获取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的电容值及光感接近传感器3检测的距离值。
具体的,在某一温度下,光感接近传感器3会由于待检测主体靠近移动终端100不断进行距离检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也会被同步触发,检测当前的电容值,当待检测主体与移动终端100的距离为L0时,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到的电容值为C0。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
确定单元还包括查找单元,查找单元用于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将所述距离值为所述当前距离值且所述电容值为所述当前电容值所对应的映射关系确定为目标映射关系。
具体的,在映射关系表中查找C0-L0所处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为目标映射关系。假设该映射关系为20℃对应的电容-距离曲线,则控制器80将参考该映射关系做降功率判断。
调节单元用于根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40的发射功率。
调节单元还包括判断单元,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电容值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天线40的射频收发芯片41按照预设规则减小所述天线40的发射功率。
具体的,当根据操作130获取到的映射关系为20℃对应的电容-距离曲线时,则控制器80在20℃对应的电容-距离曲线中获取距离值为距离阈值的电容值,并确定为目标电容值,当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电容值为目标电容值时,控制器80控制天线40的发射功率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40调节装置,通过建立单元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所述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辐射本体44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所述距离值为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的所述辐射本体44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所述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通过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3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通过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通过调节单元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40的发射功率;由于距离传感器受到温度的干扰极小,距离传感器提供较为准确的距离值,再根据当前的电容值可以获得某一温度下的电容-距离曲线,避免需要进行温度测试而温度传感器安装不便及仍旧存在误差的问题,同时由于温度的变化导致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检测灵敏度误差将会自动被修正,使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在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干扰时,通过接近光传感器实时修正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距离检测曲线,保证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有效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误触发问题,降低电磁波吸收比率认证风险。如此,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50、天线40、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光感接近传感器3、控制器80及所述的天线40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天线40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天线40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可以为单独设于主板202上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电连接射频收发芯片41和控制器80。所述天线40包括设于所述壳体50上的多个辐射本体44。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本体44。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3靠近于电连接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60的辐射本体44。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所述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所述距离值为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的所述辐射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所述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
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
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包括:
获取预设温度范围中多个温度下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值和所述辐射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值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映射关系组合形成映射关系表,使所述预设温度范围为-30℃~60℃,所述多个温度中相邻的两个温度之间的间隔为0.1℃~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将所述距离值为所述当前距离值且所述电容值为所述当前电容值所对应的映射关系确定为目标映射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判断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电容值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天线的射频收发芯片按照预设规则减小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5.一种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使所述电容值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电容,使所述距离值为根据所述电容值确定的所述辐射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个所述映射关系对应一个温度;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电容值及获取光感接近传感器所检测的当前距离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距离值及所述当前电容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天线、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光感接近传感器及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所述天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辐射本体,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本体,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靠近于电连接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辐射本体。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天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辐射本体;
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
主检测通路,电连接于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与至少一个所述辐射本体之间,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经所述主检测通路检测所述辐射本体与待检测主体的电容值;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光感接近传感器,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靠近所述辐射本体设置,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光感接近传感器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容值获取所述辐射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第二距离值,及用于建立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检测的电容值与第二距离值的映射关系表,及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值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确定目标映射关系及根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至少一条辅助检测通路,所述辅助检测通路与所述主检测通路并行设置,且所述辅助检测通路的长度与所述主检测通路的长度相同,所述辅助检测通路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述辅助检测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辐射本体断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辅助检测通路包括第一辅助检测通路和第二辅助检测通路,所述第一辅助检测通路和所述第二辅助检测通路分别设于所述主检测通路的相对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检测通路与所述主检测通路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辅助检测通路与所述主检测通路之间的间距。
11.如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检测通路与所述主检测通路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mm。
12.如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天线和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经所述主检测通路检测的第一电容值与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经所述辅助检测通路检测的第二电容值之差确定所述辐射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20417.1A CN111511006B (zh) | 2020-04-21 | 2020-04-21 | 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20417.1A CN111511006B (zh) | 2020-04-21 | 2020-04-21 | 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11006A true CN111511006A (zh) | 2020-08-07 |
CN111511006B CN111511006B (zh) | 2023-03-24 |
Family
ID=71877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20417.1A Active CN111511006B (zh) | 2020-04-21 | 2020-04-21 | 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11006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40537A (zh) * | 2020-08-19 | 2020-12-04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Sar回退的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702715A (zh) * | 2021-08-30 | 2021-11-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905433A (zh) * | 2021-09-29 | 2022-01-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4826296A (zh) * | 2022-04-24 | 2022-07-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控制通信性能的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 |
WO2022237444A1 (zh) * | 2021-05-14 | 2022-1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WO2022237433A1 (zh) * | 2021-05-14 | 2022-1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Sar检测组件及检测方法、电子设备 |
WO2023138282A1 (zh) * | 2022-01-24 | 2023-07-2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功率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81742A (ja) * | 2004-09-16 | 2006-03-30 | Shimadzu Corp | 医用診断装置 |
CN104581896A (zh) * | 2013-10-15 | 2015-04-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 |
CN104769446A (zh) * | 2012-07-13 | 2015-07-08 | Sem技术公司 | 电容式人体近距离传感器系统 |
US20160165551A1 (en) * | 2013-08-30 | 2016-06-0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djusting Transmitted Power Output of an Antenna of a Device |
CN105939417A (zh) * | 2016-06-03 | 2016-09-14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信号发射功率调整方法 |
CN106201124A (zh) * | 2014-10-31 | 2016-12-07 | 商升特公司 | 移动设备中接近和触摸检测的改进的精确性的方法和设备 |
US20170047645A1 (en) * | 2014-04-24 | 2017-02-1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roximity Sensor |
CN107172268A (zh) * | 2017-03-24 | 2017-09-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7548145A (zh) * | 2017-06-27 | 2018-01-05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装置、移动终端及天线调节方法 |
CN109001505A (zh) * | 2018-04-10 | 2018-12-14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终端的sar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及终端 |
CN109474740A (zh) * | 2018-11-08 | 2019-03-15 |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sar值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110244134A (zh) * | 2019-05-06 | 2019-09-17 |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 降低天线sar的装置、方法、导电物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719348A (zh) * | 2018-07-13 | 2020-01-21 | 商升特公司 | 智能邻近检测器 |
-
2020
- 2020-04-21 CN CN202010320417.1A patent/CN1115110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81742A (ja) * | 2004-09-16 | 2006-03-30 | Shimadzu Corp | 医用診断装置 |
CN104769446A (zh) * | 2012-07-13 | 2015-07-08 | Sem技术公司 | 电容式人体近距离传感器系统 |
US20160165551A1 (en) * | 2013-08-30 | 2016-06-0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djusting Transmitted Power Output of an Antenna of a Device |
CN104581896A (zh) * | 2013-10-15 | 2015-04-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 |
US20170047645A1 (en) * | 2014-04-24 | 2017-02-1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roximity Sensor |
CN106201124A (zh) * | 2014-10-31 | 2016-12-07 | 商升特公司 | 移动设备中接近和触摸检测的改进的精确性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939417A (zh) * | 2016-06-03 | 2016-09-14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信号发射功率调整方法 |
CN107172268A (zh) * | 2017-03-24 | 2017-09-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7548145A (zh) * | 2017-06-27 | 2018-01-05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装置、移动终端及天线调节方法 |
CN109001505A (zh) * | 2018-04-10 | 2018-12-14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终端的sar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及终端 |
CN110719348A (zh) * | 2018-07-13 | 2020-01-21 | 商升特公司 | 智能邻近检测器 |
CN109474740A (zh) * | 2018-11-08 | 2019-03-15 |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sar值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110244134A (zh) * | 2019-05-06 | 2019-09-17 |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 降低天线sar的装置、方法、导电物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40537A (zh) * | 2020-08-19 | 2020-12-04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Sar回退的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2237444A1 (zh) * | 2021-05-14 | 2022-1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WO2022237433A1 (zh) * | 2021-05-14 | 2022-1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Sar检测组件及检测方法、电子设备 |
CN113702715A (zh) * | 2021-08-30 | 2021-11-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905433A (zh) * | 2021-09-29 | 2022-01-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23138282A1 (zh) * | 2022-01-24 | 2023-07-2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功率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4826296A (zh) * | 2022-04-24 | 2022-07-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控制通信性能的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 |
CN114826296B (zh) * | 2022-04-24 | 2024-02-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控制通信性能的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11006B (zh) | 2023-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11006B (zh) | 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11491051B (zh) | 移动终端 | |
US10122081B2 (en) | Hand grip sensor for external chassis antenna | |
US1049801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closed-loop antenna adjustment capabilities | |
CN106663159B (zh) | 具有指纹传感器和可调谐混合天线的电子设备 | |
CN106936465B (zh) | 具有射频传感器的无线电子设备 | |
US876685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9905908B2 (en) | Antenna structure with proximity sensor | |
TWI550950B (zh) | 具有可動態調整之最大發射功率之無線裝置 | |
KR101634274B1 (ko) | 안테나 구조체 | |
US20150200444A1 (en) | Radiating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proximity sensing | |
CN113890935B (zh) | 电子设备及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 | |
US10249939B2 (en) | Antenna devices | |
TW201401650A (zh) | 行動通訊裝置 | |
US9846252B2 (en) | Proximity sensor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 |
US9933910B2 (en) |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
CN104795625A (zh) | 包含距离感应器的天线结构 | |
EP1801987A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215953876U (zh) | 一种天线模组和相关电子设备 | |
TW201528605A (zh) | 具接近感應器的天線結構 | |
US1117785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M484801U (zh) | 具接近感應器的天線結構 | |
CN111694408B (zh) | 耦合有天线和水接触组件的潜水计算机 | |
TWI722286B (zh) | 電子式偵測複合天線 | |
US20240069084A1 (en) |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detection assembly,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det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