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0823B - 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0823B
CN111510823B CN202010302151.8A CN202010302151A CN111510823B CN 111510823 B CN111510823 B CN 111510823B CN 202010302151 A CN202010302151 A CN 202010302151A CN 111510823 B CN111510823 B CN 111510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microphone
sound box
information
microphone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21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0823A (zh
Inventor
宋冬梅
王博
武剑
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hunderst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hunderst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hunderst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hunderst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21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10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10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0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语音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自动方式将两个麦克风音箱互联。所述方法包括:当收到对频命令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对频信息;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则第二麦克风音箱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在收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第一麦克风音箱向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在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建立第二麦克风音箱与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用户再动手,自动完成对频。

Description

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 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家庭K歌、广场K歌、聚会K歌甚至随时随地想要K歌的应用场景强烈需求下,麦克风音箱、蓝牙K歌宝等K歌产品日渐流行。这些产品将话筒与音箱集成一体,配置可充电池,允许用户随时随地进行K歌。在使用过程中,一些新的需求促使产品不断地更新,例如,允许两个麦克风音箱互联后同时K 歌。
现有产品的麦克风音箱,互联方法为通过在每个麦克风音箱中内置音频信号的射频发送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人工去选择对频的频率,使射频发送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在各自的频段传送音箱信号。然而,由于人工对频的操作十分复杂,一般用户操作不便,因而给用户的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以自动方式将两个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包括:
当收到对频命令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对频信息;
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
在收到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向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确认信息;
在收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建立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
具体地,所述当收到对频命令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对频信息,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对频按钮按下时,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将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设置为规定范围内任意值,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分别为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射频接收模块和射频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以随机时间间隔将包含所述设置的接收频点和发送频点的信息作为所述对频信息对外发送。
具体地,所述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包括:
若收到一个对频信息fd,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将所述对频信息fd与其自身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f2对比;
若所述对频信息fd中的频点信息与所述对频信息f2中的频点信息不同,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所述对频回复信息。
具体地,所述对频回复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中的频点信息,所述频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和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建立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包括:
在收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将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设置为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将第二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设置为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和第二射频发送模块分别为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的射频接收模块和射频发送模块;
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通过第二麦克风音箱的射频发送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心跳交互信息。
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任何一方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心跳交互信息,则断开与对方的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麦克风音箱互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包括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和第一音频同步模块,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包括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第二射频发送模块和音频同步模块;
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用于当收到对频命令时,对外发送对频信息;
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频信息和对频确认信息;
所述第二射频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收到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发送的对频信息,则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
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频回复信息;
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收到所述第二射频发送模块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向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
所述第二音频同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收到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一音频同步模块建立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
具体地,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对频按钮按下时,将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设置为规定范围内任意值;
对频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以随机时间间隔将包含所述设置的接收频点和发送频点的信息作为所述对频信息对外发送。
具体地,所述第二射频发送模块包括:
对比单元,用于若收到一个对频信息fd,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将所述对频信息fd与其自身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f2对比;
对频回复信息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对频信息fd中的频点信息与所述对频信息f2中的频点信息不同,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所述对频回复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的方法的步骤。
不同于现有技术依靠人工手动实施对麦克风音箱的对频,本发明是在麦克风音箱收到对频命令时,通过对外发送对频信息、对频确认信息以及接收对频回复信息等,即可对频成功,建立两个麦克风音箱之间的音频同步,整个过程除了需要用户按动一下麦克风音箱上的对频按钮之外,无需用户再动手,自动完成对频,用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从而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将要互联的麦克风音箱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当收到对频命令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对频信息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麦克风音箱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第二麦克风音箱与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麦克风音箱或第二麦克风音箱在事件触发下的状态转移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音箱互联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射频发送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如图1 所示,主要包括步骤S101至S104,详述如下:
步骤S101:当收到对频命令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对频信息。
参考附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两个将要互联的麦克风音箱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两个麦克风音箱的结构相同,都包含蓝牙音频接收模块、主处理芯片、射频发送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两个麦克风音箱之间主要通过其射频发送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传输音频信号和辅助数字信号,一方麦克风音箱通过其射频发送模块发送的音频信号包括其话筒采集的人声信号和通过蓝牙音频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音乐信号,相应地,另一方射频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就是对方射频发送模块发送的音频信号即对方麦克风音箱的话筒采集的人声信号和蓝牙音频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音乐信号,在双麦K歌时,正常由一方通过蓝牙播放音乐信号,双方进行对唱,而辅助数字信号用来传递对频信号和音频同步信号。附图2中,话筒到主处理芯片的箭头表示接收到人声信号,通过AD芯片,经数字音频接口传递到主处理芯片,蓝牙音频接收模块到主处理芯片的箭头指示蓝牙音频接收模块接收的音乐信号,经数字音频接口传递到主处理芯片,射频接收模块到主处理芯片的箭头指示对方麦克风音箱传输过来的音频信号(对方麦克风音箱的人声信号和音乐信号),经数字音频接口传递到主处理芯片,主处理芯片到射频发送模块的箭头指示由主处理芯片向对方麦克风音箱发送的音频信号(本地麦克风音箱的人声信号和音乐信号),经射频发送模块发送至对方麦克风音箱,当一方的主处理芯片检测到麦克风音箱与对方的麦克风音箱的连接断开时,麦克风音箱播放的音频信号仅为本地人声信号和音乐信号,主处理芯片负责所有音频信号的处理和分流,同时处理辅助数字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在软件层面,整个系统由自动对频模块、音频同步模块、射频收发模块、人声处理模块、蓝牙接收模块和声音路由模块等六个主要模块构成,其中,自动对频模块主要负责两个麦克风音箱的自动互联操作,通过操作射频收发模块的辅助数字信道,完成自动对频过程,音频同步模块主要负责两个麦克风音箱建立互联后的音频同步,通过操作射频收发模块的辅助数字信道,完成心跳同步协议,连接断开检测等,射频收发模块主要负责音频数据的收发,人声处理模块负责本地人声的音效处理、啸叫抑制和均衡处理等,蓝牙接收模块主要负责蓝牙的连接和音乐信号的接收功能,声音路由模块主要负责处理各声音流的路由规则,对本地话筒信号、蓝牙音乐信号和射频接收信号进行路由,最终将音频在本地音箱和射频发送输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频命令是由麦克风检测到对频按钮按下事件后发出,具体地,是由用户通过按下第一麦克风音箱上设置的对频按钮后,主芯片检测到对频按钮按下事件即收到对频命令,第一麦克风音箱进入对频状态。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当收到对频命令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对频信息可通过如下步骤S301和步骤S302实现,如附图3所示:
步骤S301,当检测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对频按钮按下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将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设置为规定范围内任意值。
其中,第一射频接收模块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分别为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射频接收模块和射频发送模块,该模块在前述实施例简要描述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规定范围内的频段,其中的任意频点都可以被设置为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和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当然,前提是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和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不能相同。
步骤S302,第一麦克风音箱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以随机时间间隔将包含设置的接收频点和发送频点的信息作为对频信息对外发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时间范围是指以LinkTimeLL为下限、 LinkTimeUL为上限的一个时间区间,其中,LinkTimeLL是指对频信息发送间隔下限即麦克风音箱对频时发送的对频信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单位毫秒,取值范围在200~500毫秒,优选地,LinkTimeLL可以取为300毫秒,而 LinkTimeUL为对频信息发送间隔上限,即麦克风音箱对频时发送的对频信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最大值,单位毫秒,取值范围在800~1000毫秒,优选地, LinkTimeUL可以取为900毫秒;综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时间范围的优选范围是[300,900],即第一麦克风音箱在[300,900]内,以随机时间间隔将包含设置的接收频点和发送频点的信息作为对频信息对外发送。至于随机时间间隔RTime的具体值,可以由以下公式给出一个定量的值:
RTime=ROUND(LinkTimeLL+Random()×(LinkTimeUL-LinkTimeLL))
其中,Random()表示产生0~1范围内的随机小数,ROUND()表示对括号内的计算值四舍五入取整函数。
按照上述实施例给的LinkTimeLL和LinkTimeUL的优选值,随机时间间隔 RTime的优选值可以由以下公式给出一个定量的值:
RTime=ROUND(300+Random()×(900-300))。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第一麦克风音箱还是第二麦克风音箱,其向外发送的对频信息符合发起对频协议。发起对频协议约定每次发送16bit数据信息,包含包头8bit和有效数据8bit,其数据包的结构如下表(此处假定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一个为主设备,另一个为从设备)所示:
包头(8bit) 主设备发送频点(4bit) 主设备接收频点(4bit)
0x55 0~15 0~15
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按照上述发起对频协议规定结构的数据包,以随机时间间隔通过各自射频发送模块的辅助数字通道向外发送对频信息。对频信息中的8bit有效数据就是频点信息,其中,4bit信息为主设备(或从设备)的发送频点信息,另外4bit信息为主设备(或从设备)的接收频点信息,其值均为0~15,为事先约定好的16个固定频点值。可以理解的是,主设备的发送频点即从设备的接收频点,主设备的接收频点即从设备的发送频点。在每次重新发起对频时,更改频点信息的值,频点信息的接收频点和发送频点以随机数取值得到且接收频点和发送频点不能相同。
步骤S102: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则第二麦克风音箱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都可能出于发送对频信息的状态,即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任何一方都可能收到对方发送的对频信息,此处假设第二麦克风音箱先收到第一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在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时,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正在对外发送对频信息,则第二麦克风音箱停止对外发送对频信息,而开始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回复的情况下,第二麦克风音箱以[LinkTimeLL,LinkTimeUL]之内的随机时间间隔多次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之后,以在对频超时时间TimeOutLimit内,第二麦克风音箱等待接收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对频确认信息。若超过对频超时时间TimeOutLimit时仍未收到对频确认信息时,则第二麦克风音箱重新进入发起对频状态,直至对频按钮抬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TimeOutLimit一般取值为300毫秒。
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则第二麦克风音箱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可通过如下步骤S401和步骤S402实现,如附图4所示,说明如下:
步骤S401,若收到一个对频信息fd,则第二麦克风音箱将该对频信息fd与其自身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f2对比。
如前所述,在进入对频状态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均向外发送对频信息,也接收其他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换言之,第一麦克风音箱或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的对频信息有可能是自身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因此,为了避免对自身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的确认(这种确认没有意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收到一个对频信息fd,则第二麦克风音箱将该对频信息fd与其自身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f2对比。
步骤S402,若对频信息fd中的频点信息与第二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f2中的频点信息不同,则第二麦克风音箱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
若对频信息fd中的频点信息与第二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f2中的频点信息不同,则说明第二麦克风音箱此时收到的对频信息fd并不是其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因此,第二麦克风音箱才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
与前述实施例描述的对频信息类似,第二麦克风音箱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要符合对频回复协议,其数据包的结构如下表(此处假定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一个为主设备,另一个为从设备)所示:
包头(8bit) 主设备发送频点(4bit) 主设备接收频点(4bit)
0x55 0~15 0~15
对频回复信息包括包头和频点信息,频点信息由8bit的数据组成,其实际为作为主设备的第一麦克风音箱发过来的频点信息,换言之,第二麦克风音箱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主要是将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过来的频点信息返送给第一麦克风音箱。
步骤S103:在收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第一麦克风音箱向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
在收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第一麦克风音箱立即向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为了确保第二麦克风音箱能够收到对频确认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音箱可以向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三次对频确认信息,且发送的时间间隔可以随机取[LinkTimeLL,LinkTimeUL]之内的任何数值,或者,在[LinkTimeLL,LinkTimeUL]之内取一个固定值作为三次发送对频确认信息的时间间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频确认信息的结构符合对频确认协议,其结构如下所示:
包头(8bit) 有效数据(8bit)
0x77 0x59
即对频确认信息的数据包包括包头和有效数据构成,其中,有效数据固定为0x59。
步骤S104:在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建立第二麦克风音箱与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
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建立第二麦克风音箱与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可以通过如下步骤S501和S502实现,如附图5所示:
步骤S501,在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第二麦克风音箱将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设置为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将第二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设置为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
其中,第二射频接收模块和第二射频发送模块分别为第二麦克风音箱的射频接收模块和射频发送模块。第二麦克风音箱将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设置为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将第二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设置为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如此,才使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之间正常传输数据成为可能。
步骤S502,第二麦克风音箱通过第二麦克风音箱的射频发送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与第一麦克风音箱心跳交互信息。
音频同步状态即第一麦克风音箱与第二麦克风音箱可正常传输音频信息的状态,同时第二麦克风音箱通过第二麦克风音箱的射频发送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与第一麦克风音箱心跳交互信息,即在HBTime,由作为主设备的第一麦克风音箱通过辅助数字信道向作为从设备的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音频同步的心跳确认请求信息,从设备在收到主设备的心跳确认请求信息后立即回复心跳确认回复信息给主设备,其中,HBTime为第一麦克风音箱与第二麦克风音箱互联后的连接状态心跳信息发送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取值范围在200~1000毫秒。
音频同步后,主设备或从设备任何一方将本地的音乐与人声音频相加后通过射频发送模块传递给对方,同时,将收到的对方的音频信息与本地人声、音乐音频混合后通过本地的音箱播放出来,即实现了双麦K歌功能。
为了节省电源或者在意外中断互联后能够重新发起对频,若第二麦克风音箱与第一麦克风音箱任何一方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心跳交互信息,则断开与对方的连接,其中,此处的预设时间可以是DisconnectTime即连接中断时间,具体是指确定对方的麦克风音箱断开连接的时间,即,对方的麦克风音箱在这个DisconnectTime时间内没有收到任何一包的心跳信息;DisconnectTime 通常取值为心跳间隔的整数倍,单位为毫秒,DisconnectTime=N*HBTime,N的取值范围为3~10,优选地,N的取值为5。
上述心跳确认请求信息和心跳确认回复信息均符合音频同步协议,其中,心跳确认请求信息的数据包结构如下所示:
包头(8bit) 有效数据(8bit)
0x88 0x51
心跳确认回复信息的数据包结构如下所示:
包头(8bit) 有效数据(8bit)
0x99 0x50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6示例的第一麦克风音箱或第二麦克风音箱在事件触发下的状态转移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再做说明:
整个过程包含发起对频、对频回复、对频确认、音频同步和非互联等6个状态,其中,“发起对频”状态是指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不停地向外发送发起对频信息,同时等待接收回复信息、检测对频按钮是否按下或抬起的状态;“对频回复”状态下,已经互联的两个设备(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中,主设备(例如第一麦克风音箱)收到从设备(例如第二麦克风音箱)的对频回复信息,准备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从设备收到主设备的发起对频信息,向主设备发送对频回复信息;“对频确认”状态下,已经互联的两个设备(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中,主设备(例如第一麦克风音箱)处于发送对频确认信息状态,从设备(例如第二麦克风音箱)等待接收主设备的对频确认信息;“音频同步”状态下,主、从设备同步音频通信,和心跳通信;“非互联”状态下,麦克风音箱处于不再接收射频信息的状态,音箱直接输出本地人声和音乐信号;各个状态转移过程说明如下:
1、由发起对频状态向对频回复状态转移,对于互联中的主设备,该状态转移发生在接收到从设备的对频回复信息时,对于互联中的从设备,在收到主设备的发出对频信息后发生状态转移,此时从设备记录主设备发送过来的收、发频点信息;
2、由发起对频状态向非互联状态转移,当麦克风音箱设备的对频按钮抬起时发生状态转移;
3、由对频回复状态向对频确认状态转移,对于互联中的主设备,该状态转移发生在向从设备发送对频确认信息时,对于互联中的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对频回复信息后发生状态转移;
4、由对频回复状态向非互联状态转移,当麦克风音箱设备的对频按钮操起时主从设备都发生状态转移;
5、由对频确认状态向音频同步状态转移,对于互联中的主设备,当主设备发送完对频确认信息后立即进入音频同步状态,对于互联中的从设备,在收到主设备的对频确认状态后,设置收、发频点后进入音频同步状态;
6、由对频确认状态向非互联状态转移,当麦克风音箱设备的对频按钮操起时主从设备都发生状态转移,对于从设备在等待主设备的对频确认信息超时时发生状态转移;
7、由音频同步状态向非互联状态转移,主设备在DisconnectTime时间内,没有收到任何一包从设备的心跳确认回复信息,发生状态转移;从设备在 DisconnectTime时间内,没有收到任何一包主设备的心跳确认请求信息,发生状转移;
8、由非互联状态向发起对频状态转移,在麦克风音箱检测到对频按钮按下时发生状态转移。
从上述附图1示例的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可知,不同于现有技术依靠人工手动实施对麦克风音箱的对频,本发明是在麦克风音箱收到对频命令时,通过对外发送对频信息、对频确认信息以及接收对频回复信息等,即可对频成功,建立两个麦克风音箱之间的音频同步,整个过程除了需要用户按动一下麦克风音箱上的对频按钮之外,无需用户再动手,自动完成对频,用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从而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麦克风音箱互联的装置,该麦克风音箱互联的装置包括第一麦克风音箱701和第二麦克风音箱702,第一麦克风音箱701包括第一射频接收模块703、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和第一音频同步模块708,第二麦克风音箱702包括第二射频接收模块705、第二射频发送模块706和第二音频同步模块707,详述如下:
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用于当收到对频命令时,对外发送对频信息;
第二射频接收模块705,用于接收对频信息和对频确认信息;
第二射频发送模块706,用于若第二射频接收模块705收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发送的对频信息,则向第一麦克风音箱701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第一麦克风音箱701发送的对频信息;
第一射频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对频回复信息;
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还用于在第一射频接收模块703收到第二射频发送模块706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向第二麦克风音箱702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第二麦克风音箱702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
第二音频同步模块707,用于在第二射频接收模块705收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通过第一音频同步模块708建立第二麦克风音箱702与第一麦克风音箱701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
具体地,附图7示例的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可包括设置单元801和对频信息发送单元802,其结构图如图8所示,详述如下:
设置单元801,用于当检测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对频按钮按下时,将第一射频接收模块703的接收频点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的发送频点设置为规定范围内任意值;
对频信息发送单元802,用于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以随机时间间隔将包含设置的接收频点和发送频点的信息作为对频信息对外发送。
具体地,附图7示例的第二射频发送模块706可包括对比单元901和对频回复信息发送单元902,其结构图如图9所示,其中:
对比单元901,用于若收到一个对频信息fd,则将对频信息fd与其自身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f2对比;
对频回复信息发送单元902,用于若对频信息fd中的频点信息与对频信息 f2中的频点信息不同,则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
从以上技术方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不同于现有技术依靠人工手动实施对麦克风音箱的对频,本发明是在麦克风音箱收到对频命令时,通过对外发送对频信息、对频确认信息以及接收对频回复信息等,即可对频成功,建立两个麦克风音箱之间的音频同步,整个过程除了需要用户按动一下麦克风音箱上的对频按钮之外,无需用户再动手,自动完成对频,用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从而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10可以是如附图2示例的麦克风音箱。图10示例的终端主要包括:处理器100、存储器10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101中并可在处理器1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02,例如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的程序。处理器100执行计算机程序102时实现上述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4。或者,处理器100执行计算机程序10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7所示第一射频接收模块703、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第一音频同步模块708、第二射频接收模块705、第二射频发送模块706和第二音频同步模块707的功能。
示例性地,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102主要包括:当收到对频命令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对频信息;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则第二麦克风音箱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在收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第一麦克风音箱向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在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建立第二麦克风音箱与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计算机程序10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101中,并由处理器10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102在终端1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计算机程序 102可以被分割成第一射频接收模块703、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第一音频同步模块708、第二射频接收模块705、第二射频发送模块706和第二音频同步模块707(虚拟装置中的模块)的功能,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用于当收到对频命令时,对外发送对频信息;第二射频接收模块705,用于接收对频信息和对频确认信息;第二射频发送模块706,用于若第二射频接收模块705收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发送的对频信息,则向第一麦克风音箱701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第一麦克风音箱701发送的对频信息;第一射频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对频回复信息;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还用于在第一射频接收模块703收到第二射频发送模块706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向第二麦克风音箱702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第二麦克风音箱702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第二音频同步模块707,用于在第二射频接收模块705收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704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通过第一音频同步模块708 建立第二麦克风音箱702与第一麦克风音箱701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
终端1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00、存储器10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仅仅是终端1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1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计算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0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101可以是终端1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10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101也可以是终端1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1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 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101还可以既包括终端1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1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10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即,当收到对频命令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对频信息;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则第二麦克风音箱向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在收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第一麦克风音箱向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在收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建立第二麦克风音箱与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内存(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收到对频命令时,第一麦克风音箱对外发送对频信息;当检测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对频按钮按下时,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将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设置为规定范围内任意值,并且,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不相同,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分别为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射频接收模块和射频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以随机时间间隔将包含所述设置的接收频点和发送频点的信息作为所述对频信息对外发送;
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
在收到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向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
在收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建立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第二麦克风音箱收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包括:
若收到一个对频信息fd,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将所述对频信息fd与其自身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f2对比;
若所述对频信息fd中的频点信息与所述对频信息f2中的频点信息不同,则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所述对频回复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频回复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中的频点信息,所述频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和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建立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包括:
在收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将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设置为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将第二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设置为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和第二射频发送模块分别为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的射频接收模块和射频发送模块;
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通过第二麦克风音箱的射频发送模块和射频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心跳交互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任何一方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心跳交互信息,则断开与对方的连接。
5.一种麦克风音箱互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麦克风音箱和第二麦克风音箱,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包括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和第一音频同步模块,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包括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第二射频发送模块和第二音频同步模块;
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用于当收到对频命令时,对外发送对频信息;
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频信息和对频确认信息;
所述第二射频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收到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发送的对频信息,则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回复信息,以回复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信息;
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频回复信息;
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收到所述第二射频发送模块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后,向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对频确认信息,以对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发送的对频回复信息进行确认;
所述第二音频同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射频接收模块收到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发送的对频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第一音频同步模块建立所述第二麦克风音箱与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音频同步,以进入音频同步状态;
所述第一射频发送模块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的对频按钮按下时,将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设置为规定范围内任意值,并且,所述第一射频接收模块的接收频点和第一射频发送模块的发送频点不相同;
对频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以随机时间间隔将包含所述设置的接收频点和发送频点的信息作为所述对频信息对外发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麦克风音箱互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频发送模块包括:
对比单元,用于若收到一个对频信息fd,则将所述对频信息fd与其自身对外发送的对频信息f2对比;
对频回复信息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对频信息fd中的频点信息与所述对频信息f2中的频点信息不同,则向所述第一麦克风音箱发送所述对频回复信息。
7.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02151.8A 2020-04-16 2020-04-16 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10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2151.8A CN111510823B (zh) 2020-04-16 2020-04-16 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2151.8A CN111510823B (zh) 2020-04-16 2020-04-16 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0823A CN111510823A (zh) 2020-08-07
CN111510823B true CN111510823B (zh) 2021-06-04

Family

ID=71872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2151.8A Active CN111510823B (zh) 2020-04-16 2020-04-16 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108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1186A (zh) * 2021-11-09 2022-02-15 恩平市爱达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对频的方法、装置、无线麦克风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289A (zh) * 2009-10-30 2010-05-26 罗之洪 一种自动对频及分配id的遥控方法和系统
CN208353556U (zh) * 2018-05-09 2019-01-08 珠海市信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对频音响装置
CN109362065A (zh) * 2018-09-19 2019-02-1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音箱设备的配对方法及装置、用于麦克风的配对方法及装置
CN208691475U (zh) * 2018-09-06 2019-04-02 王美义 一种互动无线话筒
CN110418224A (zh) * 2019-08-29 2019-11-05 杜春生 一种分布式音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289A (zh) * 2009-10-30 2010-05-26 罗之洪 一种自动对频及分配id的遥控方法和系统
CN208353556U (zh) * 2018-05-09 2019-01-08 珠海市信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对频音响装置
CN208691475U (zh) * 2018-09-06 2019-04-02 王美义 一种互动无线话筒
CN109362065A (zh) * 2018-09-19 2019-02-1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音箱设备的配对方法及装置、用于麦克风的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10418224A (zh) * 2019-08-29 2019-11-05 杜春生 一种分布式音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0823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3622B (zh) 一种蓝牙音箱同步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90125B (zh) 经由中间设备在主机设备和附件之间传输信息
US1136877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grading program of TWS headset, and TWS headset
CN103733661A (zh) 蓝牙通信系统中用于提供简档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48685B (zh) 一种建立蓝牙数据通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19377A (zh) 无线耳机的信号传输方法及无线耳机系统
CN110830970B (zh) 蓝牙设备间的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5844A (zh) 双无线蓝牙通信音频数据更正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329381B (zh) 一种建立蓝牙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47603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200110086A (ko) 무선 통신 링크의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TWI769120B (zh) 可提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資料傳輸所需金鑰的產生效率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藍牙設備群
CN112437371B (zh) Ble链路的切换方法、设备、耳机对、芯片及介质
CN111510823B (zh) 麦克风音箱互联的方法、装置、终端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5012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105005A (zh) 一种控制蓝牙设备播放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41681A1 (zh) 无线耳机、控制无线耳机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727371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4427287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EP411403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udio data wirelessly
CN113472379B (zh) 一种对讲通信方法、耳机盒、耳机及存储介质
WO2020062861A1 (zh) 一种蓝牙音箱语音播放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25590B (zh) 电子装置及其无线网络连线方法
EP4380197A1 (en) Device networking and sound channe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245269B (zh) 耳机交互方法、耳机套件、耳机部件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