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6187A - 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6187A
CN111506187A CN202010071504.8A CN202010071504A CN111506187A CN 111506187 A CN111506187 A CN 111506187A CN 202010071504 A CN202010071504 A CN 202010071504A CN 111506187 A CN111506187 A CN 111506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isplay device
user
amplitu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15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6187B (zh
Inventor
廉东烈
明贞镐
李珉姃
李世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675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00095315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06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6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6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6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2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2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 H10N30/206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using only longitudinal or thickness displacement, e.g. d33 or d31 typ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摸感测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感测用户的触摸输入;第一振动装置,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二表面上并根据驱动电压产生振动。第一振动装置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触摸输入而产生第一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提供触觉反馈的显示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导向社会的发展,对显示装置的各种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显示装置正被各种电子装置(诸如智能电话、数码相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装置和智能电视机)所采用。
显示装置可以提供触觉反馈以向用户传送触觉反馈。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振动装置以提供触觉反馈。
发明内容
因为存在当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之后残留的振动,所以由用户感觉到的触觉质量会劣化。
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改善当提供触觉反馈时由用户感觉到的触觉质量的显示装置。
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改善当提供触觉反馈时由用户感觉到的触觉质量。
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摸感测层,感测用户的触摸输入;第一振动装置,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并根据驱动电压产生振动。第一振动装置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触摸输入而产生第一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装置可以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触摸输入而产生第二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第一振动可以不同于第二振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第一频率可以不同于第二振动的第二频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第一振幅可以不同于第二振动的第二振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第一时间段可以不同于第二振动的第二时间段。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二触摸输入是多触摸输入时,第二振动的第二频率可以高于第一振动的第一频率,并且第二振动的第二振幅可以大于第一振动的第一振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装置可以响应于用户的第三触摸输入而产生第三振动,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第三振动可以不同于第一振动和第二振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二触摸输入包括两个触摸输入并且第三触摸输入包括三个触摸输入时,第三振动的第三频率可以高于第二振动的第二频率,并且第三振动的第三振幅可以大于第二振动的第二振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振幅可以增大N次。N是正整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振幅可以增大N次并减小M次。N和M是正整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N可以等于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振幅可以减小M次。M是正整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电压中的每个可以是方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电极,驱动电压中的第一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驱动电压中的第二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电极;以及振动层,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括压电材料,压电材料根据施加到第一电极的第一驱动电压和施加到第二电极的第二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
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摸感测层,感测用户的触摸输入;第一振动装置,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根据驱动电压而产生振动;以及第二振动装置,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根据驱动电压而产生振动。相比于第二振动装置靠近显示面板的第一侧,第一振动装置更靠近显示面板的第一侧,并且相比于第一振动装置靠近显示面板的第二侧,第二振动装置更靠近显示面板的第二侧,第一振动装置和第二振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响应于触摸输入而产生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相比于靠近第二振动装置,触摸输入更靠近第一振动装置时,第一振动装置可以产生振动,并且当相比于靠近第一振动装置,触摸输入更靠近第二振动装置时,第二振动装置可以产生振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单声道模式下可以通过第一振动装置的振动和第二振动装置的振动输出单声道声音,在立体声模式下,可以通过第一振动装置的振动输出第一立体声声音,并且可以通过第二振动装置的振动输出第二立体声声音。
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由触摸感测层感测到的用户的第一触摸输入通过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振动装置产生第一振动;以及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触摸输入通过第一振动装置而产生第二振动,其中,第一振动不同于第二振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第一频率可以不同于第二振动的第二频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第一振幅可以不同于第二振动的第二振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第一时间段可以不同于第二振动的第二时间段。
在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振动装置是包括压电材料的压电元件或压电致动器时,振动装置不包括音圈。因此,与使用音圈振动的线性谐振致动器相比,存在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的施加结束之后几乎没有振动残留的优点。因此,能够改善触觉反馈中对用户的触觉反馈的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可以根据用户在应用中的触摸输入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触觉反馈,从而增加用户对应用的沉浸感。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可以通过由与用户的触摸坐标相邻的振动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式进一步改善由用户感觉到的触觉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发明的实施例,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以及特征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示出附着在图2的显示面板下方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主电路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B是图3A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附着到图2的盖窗的显示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详细示出图5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剖视图;
图7是详细示出图5的第一振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使设置在图7的第一振动装置的第一分支电极与第二分支电极之间的振动层振动的方式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
图10是示出正在运行用于提供图9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
图12是示出执行用于提供图11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
图14是示出执行用于提供图13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
图16是示出正在运行用于提供图15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
图18是示出正在运行用于提供图17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图19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
图20是示出正在运行用于提供图19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图21是根据发明的用于示出显示装置的触觉模式和声音模式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2是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3是示出附着到图22的盖窗的显示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24是根据发明的用于示出显示装置的触觉模式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25是根据发明的用于示出显示装置的声音模式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在这里阐述的示例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发明的范围。贯穿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
将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这里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命名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还将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表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包含“……中的至少一个(种/者)”的复数形式。“或”意味着“和/或”。“A和B中的至少一个(种/者)”意味着“A和/或B”。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其变型或者“包含”和/或其变型时,说明存在陈述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如这里使用的“大约”或“近似”包括陈述的值,并且意味着考虑到正在被谈及的测量以及与具体量的测量有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而在如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确定的具体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术语(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和公开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将不以理想化的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如此定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和图2,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包括盖窗100、显示面板300、显示电路板310、显示驱动电路320、柔性膜390、第一振动装置510、支架600、主电路板700和底盖900。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前侧”或“顶部”指显示面板300的在Z轴方向上的设置有盖窗100的一侧,而术语“后侧”或“底部”指显示面板300的在Z轴方向上的设置有支架600的相对侧。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表示当从顶部观看显示面板300时的相对位置。例如,“左侧”指由X轴的箭头指示的相反的方向,“右侧”指由X轴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上侧”指由Y轴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下侧”指由Y轴的箭头指示的相反的方向。
当从顶部观看时,显示装置1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例如,如图1和图2中所示,当从顶部观看时,显示装置10可以具有包括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边和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边的矩形形状。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边与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边交汇处的每个角可以以预定的曲率被倒圆,或者可以是直角。显示装置10的从顶部观看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形状,而是可以以另一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设置。
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设置为平坦的第一区域DR1以及从第一区域DR1的右侧和左侧延伸的第二区域DR2。第二区域DR2可以设置为平坦的或者可以是弯曲的。当第二区域DR2设置为平坦的时,由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提供的角度可以是钝角。当第二区域DR2设置为弯曲表面时,第二区域DR2可以具有恒定的曲率或变化的曲率。
虽然第二区域DR2在图1中从第一区域DR1的左侧和右侧延伸,但是这仅是说明性的。也就是说,第二区域DR2可以仅从第一区域DR1的右侧和左侧中的一个延伸。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左侧和右侧之外,第二区域DR2也可以从第一区域DR1的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二区域DR2分别设置在显示装置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盖窗1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以覆盖显示面板300的上表面。因此,盖窗100可以保护显示面板300的上表面。
盖窗100可以包括对应于显示面板300的透射部分DA100和对应于除了显示面板300之外的其他区域的非透射部分NDA100。盖窗100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透射部分DA100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DR1的一部分和第二区域DR2中的每个的一部分中。非透射部分NDA100可以是不透明的。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非透射部分NDA100可以设置为装饰层,装饰层具有在不显示图像时可以向用户显示的图案。
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在盖窗100下方。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为使得显示面板300与盖窗100的透射部分DA100叠置。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因此,不仅可以在第一区域DR1中而且可以在第二区域DR2中看到显示面板300上的图像。
显示面板300可以是包括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面板。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可以是例如使用包括有机发射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LED”)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使用微LED的微LED显示面板、包括包含量子点发射层的量子点LED的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或者使用包括无机半导体的无机发光元件的无机发光显示面板。在下面的描述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用作显示面板300。
显示电路板310和显示驱动电路320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一侧。显示电路板310的一侧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到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一侧上的垫(pad,或者称为“焊盘”或“焊垫”)。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电路板310可以是可以弯曲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刚性且不可弯曲的刚性印刷电路板(“PCB”)或者包括刚性印刷电路板和FPCB的混合印刷电路板。
显示驱动电路320通过显示电路板310接收控制信号和电源电压,并输出用于驱动显示面板300的信号和电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驱动电路320可以设置为但不限于集成电路(“IC”),并且可以附着到显示电路板3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驱动电路320可以例如通过玻璃上芯片(“COG”)技术、塑料上芯片(“COP”)技术或超声波键合附着到显示面板300。
触摸驱动器330和振动驱动器340可以设置在显示电路板310上。触摸驱动器330和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实现为IC。
触摸驱动器330可以附着到显示电路板310的上表面。触摸驱动器330可以通过显示电路板310电连接到显示面板300的触摸感测层TSL(如图6中所示)的传感器电极TE(如图6中所示)。在互电容感测方法中,触摸驱动器330可以向传感器电极TE之中的驱动电极施加触摸驱动信号,并且可以通过传感器电极TE之中的感测电极来感测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充电量的变化,从而确定用户是否进行了触摸或接近触摸。用户的触摸指诸如用户的手指或笔的物体与显示装置10的设置在触摸感测层TSL上的表面接触。用户的接近触摸指诸如用户的手指或笔的物体在显示装置10的表面之上悬停。触摸驱动器330可以向主处理器710输出包括用户的触摸坐标的触摸数据。
振动驱动器340可以附着到显示电路板310的上表面。振动驱动器340从主电路板700接收振动数据或声音数据。振动驱动器340根据振动数据或声音数据产生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并将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输出到第一振动装置510。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实现为IC。
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可以是正弦波或方波。当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是方波时,即使当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连续地实现不同的触觉反馈时,用户也可以清楚地接收到不同的触觉反馈。
在显示电路板310上,可以设置用于供应用于驱动显示驱动电路320的显示驱动电压的电源。当显示驱动电压以及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产生在单个电路中时,它们会彼此影响。由于该原因,可以在不同的电路中产生用于驱动显示驱动电路320的显示驱动电压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振动装置510的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因此,能够防止显示驱动电压与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彼此影响。
柔性膜390的一侧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在显示面板300的下部分的上表面上。柔性膜390的另一侧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在显示电路板310的上部分的上表面上。柔性膜390可以是可以弯曲的柔性膜。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去除柔性膜390,显示电路板310可以直接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一侧。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示电路板310的一侧可以向下弯曲,使得显示电路板3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下方。
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上。如图5中所示,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使用诸如压敏粘合剂的粘合构件610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表面。当盖面板构件400如图5中所示地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上时,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610附着到盖面板构件400。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是压电元件或压电致动器,该压电元件或压电致动器包括根据施加到其的电压而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虽然第一振动装置510在图2中具有长方体形状,但是发明不限于此。
支架6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下方。支架600可以包括塑料、金属或者塑料和金属两者。在支架600中,限定了相机装置720插入其中的第一相机孔CMH1、其中设置有电池790的电池孔BH和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的电缆314穿过其的电缆孔CAH。
主电路板700和电池790可以设置在支架600下方。主电路板70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FPCB。
主电路板700可以包括主处理器710、相机装置720、主连接器730和存储器740。主处理器710可以实现为IC。
相机装置720可以设置在主电路板7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者上,主处理器710和存储器740设置在主电路板700的上表面上,并且主连接器730可以设置在主电路板700的下表面上。
主处理器710可以控制显示装置10的所有功能。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主处理器710可以通过显示电路板310向显示驱动电路320输出数字视频数据,使得显示面板300显示图像。此外,主处理器710可以从触摸驱动器330接收包括用户的触摸坐标的触摸数据,并且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用户的触摸或接近触摸,并且当存在用户的触摸或接近触摸时,然后可以执行与用户的触摸输入或接近触摸相关的操作。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主处理器710可以执行由通过用户触摸的图标所指示的应用或操作。
主处理器710可以根据触觉模式和声音模式来控制第一振动装置510。主处理器710可以向存储器740输出将由用户的触摸输入或接近输入执行的操作信息,并且可以在触觉模式下从存储器740接收与操作信息相关的振动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在触觉模式下将振动数据输出到振动驱动器340。
主处理器710在声音模式下从外部装置接收声源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基于声源数据产生用于产生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以驱动第一振动装置510的声音数据。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处理器71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向存储器740输出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并且可以从存储器740接收与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对应的声音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将声音数据输出到振动驱动器340。
主处理器710可以控制第一振动装置510,使得同时执行声音模式和触觉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处理器710可以向振动驱动器340输出声音数据和振动数据之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处理器710可以是应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或实现为IC的系统芯片。
相机装置720在相机模式下处理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诸如静止图像和视频的图像帧,并将它们输出到主处理器710。
穿过支架60的电缆孔CAH的电缆314可以连接到主连接器730。因此,主电路板700可以电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
存储器740可以根据由用户的触摸输入或接近输入执行的操作信息在其中存储振动数据。存储器740可以是用于使用操作信息作为输入地址来输出振动数据的查找表(“LUT”)。此外,存储器740可以根据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在其中存储声音数据。存储器740可以是用于使用频率信息作为输入地址来输出声音数据的LUT。
电池790可以不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主电路板700叠置。电池790可以与支架600的电池孔BH叠置。
此外,还可以在主电路板700上设置(例如,安装)移动通信模块,所述移动通信模块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基站、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发送无线信号/从基站、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无线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信号可以包括取决于语音信号、视频呼叫信号或文本/多媒体消息发送/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底盖900可以设置在主电路板700和电池790下方。底盖900可以紧固并固定到支架600。底盖900可以形成显示装置10的下表面的外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底盖900可以包括例如塑料、金属或者塑料和金属。
第二相机孔CMH2可以限定在底盖900中,相机装置720的下表面经由第二相机孔CMH2暴露。相机装置720以及与相机装置720成直线的第一相机孔CMH1和第二相机孔CMH2的位置不限于图2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位置。
图3A是示出附着在图2的显示面板下方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主电路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B是图3A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附着到图2的盖窗的显示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图。图5是沿图4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3A至图5,盖面板构件4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下方。盖面板构件40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下表面。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粘合构件可以是例如压敏粘合剂(“PSA”)。
盖面板构件400可以包括用于吸收从外部入射的光的光吸收构件、用于吸收外部冲击的缓冲构件和用于从显示面板300有效地排出热量的散热构件中的至少一个。
光吸收构件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下方。光吸收构件阻挡光的透射,以防止从显示面板300上方看到设置在光吸收构件下方的元件(诸如显示电路板310和第一振动装置510)。光吸收构件可以包括诸如黑色颜料和染料的光吸收材料。
缓冲构件可以设置在光吸收构件下方。缓冲构件吸收外部冲击以防止显示面板300损坏。缓冲构件可以包括单层或多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缓冲构件可以包括诸如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丙烯和聚乙烯的聚合物树脂,或者可以包括具有弹性的材料,诸如橡胶和通过使聚氨酯类材料或丙烯酸类材料发泡而获得的海绵。缓冲构件可以是缓冲层。
散热构件可以设置在缓冲构件下方。散热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第一散热层包括石墨或碳纳米管,第二散热层包括可以阻挡电磁波并具有高导热率的薄金属膜,诸如铜、镍、铁氧体和银。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去除盖面板构件400。然后,设置在盖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上的元件(例如,显示电路板310和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下表面上,而不设置在盖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上。
如图4和图5中所示,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一侧的柔性膜390可以弯曲并且设置在盖面板构件400下方。因此,附着到柔性膜390一侧的显示电路板310可以设置在盖面板构件400下方。显示电路板310可以通过在盖面板构件400下方的诸如螺钉的固定构件或诸如PSA的粘合构件固定或接合到盖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
显示电路板310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311和第二电路板312。第一电路板311和第二电路板312中的每个可以是刚性印刷电路板或FPCB。当第一电路板311和第二电路板312中的一个是刚性印刷电路板而另一个是FPCB时,显示电路板310可以是混合印刷电路板。
在图4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电路板312从第一电路板311的一侧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第二电路板312的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电路板311的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
触摸驱动器330和振动驱动器340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312的表面上,而第一连接器313和第二连接器316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312的另一表面上。第一连接器313可以包括连接到设置在电缆314的一端处的第一连接端子的插入部分。第二连接器316可以包括连接到设置在第一柔性电路板570的一端处的连接端子的插入部分。
设置在电缆314的一端处的第一连接端子可以插入到第一连接器313的插入部分中。如图4中所示,设置在电缆314的另一端处的第二连接端子可以通过贯穿支架600的电缆孔CAH在主电路板700下面弯曲,以插入到主连接器730中。
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设置在盖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上。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通过诸如压敏粘合剂的粘合构件610附着到盖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因此,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一振动装置510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振动。
设置在第一柔性电路板570的一端处的连接端子可以插入到第二连接器316的插入部分中。第一柔性电路板57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第一振动装置5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570可以是例如FPCB或FPC。
电池孔BH、电缆孔CAH和第一相机孔CMH1可以限定在支架600中。电池孔BH、电缆孔CAH和第一相机孔CMH1可以贯穿支架600。
由于电池孔BH容纳电池790,所以如图2中所示,电池790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电池孔BH叠置。如图2中所示,电池孔BH的尺寸可以大于电池790的尺寸。
支架600的第一相机孔CMH1是用于容纳主电路板700的相机装置720的孔,使得相机装置720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相机孔CMH1叠置。
在图3A、图3B和图4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570电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主电路板700和显示电路板310可以通过电缆314彼此电连接。
参照图5,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基底SUB1、像素阵列层PAL和偏振膜PF。
基底SUB1可以是刚性基底或可以弯曲、折叠、卷绕等的柔性基底。基底SUB1可以包括诸如玻璃、石英和聚合物树脂的绝缘材料。聚合物材料的示例可以是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化物、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CAT”)、乙酸丙酸纤维素(“CAP”)或其组合。基底SUB1可以包括金属材料。
像素阵列层PAL可以设置在基底SUB1上。像素阵列层PAL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像素PX。如图6中所示,像素阵列层PAL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层303、发光元件层304和薄膜封装层305。
触摸感测层TSL可以设置在像素阵列层PAL上。触摸感测层TSL可以包括传感器电极TE以检测至少一个用户的触摸输入。
偏振膜PF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层TSL上,以防止由于外部光的反射而导致的可见度的降低。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偏振膜PF可以包括例如线性偏振器和诸如例如λ/4(四分之一波)板的延迟膜。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延迟膜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层TSL上,并且线性偏振器可以设置在延迟膜与盖窗100之间。
盖面板构件4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盖窗1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也就是说,盖面板构件4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基底SUB1的下表面上,并且盖窗100可以设置在偏振膜PF的上表面上。
柔性膜390的一侧可以附着到基底SUB1的一侧,而柔性膜390的另一侧可以附着到显示电路板310的一侧。柔性膜390的一侧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到基底SUB1的一侧。柔性膜390的另一侧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到显示电路板310的一个表面。显示电路板310的相对表面可以面对盖面板构件400。
虽然显示驱动电路320在图5中设置在柔性膜390的表面上,但是发明不限于此。显示驱动电路320可以设置在柔性膜390的相对表面上。柔性膜390的另一表面可以附着到基底SUB1的一个表面和显示电路板310的一个表面。
显示电路板310可以设置在盖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上。显示电路板310可以通过诸如螺钉的固定构件或粘合构件固定到盖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
触摸驱动器330和振动驱动器340可以设置在显示电路板310的一侧上。第一连接器313和第二连接器316可以设置在显示电路板310的另一表面上。
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设置在盖面板构件400与支架600之间。第一振动装置510的第一表面可以通过粘合构件610附着到盖面板构件400。因为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固定到盖面板构件400,所以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而振动。也就是说,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使显示面板300振动以输出第一声音。粘合构件610可以是压敏粘合剂。第一柔性电路板570可以附着到第一振动装置510的第二表面。
如果第一振动装置510设置在盖面板构件400的散热构件上,则散热构件的第一散热层会因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而损坏。因此,可以去除散热构件的一部分,使得散热构件不与第一振动装置510叠置,并且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附着到缓冲构件的下表面。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去除缓冲构件和散热构件的一部分,使得缓冲构件和散热构件的被去除的部分不与第一振动装置510叠置,并且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附着到光吸收构件的下表面。
第一柔性电路板570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到第一振动装置510的第二表面。第一柔性电路板570的引线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一振动装置510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柔性电路板570的一端处的连接端子可以连接到引线。第一柔性电路板570的连接端子可以插入到第二连接器316的插入部分中。第一柔性电路板570可以是FPC或柔性膜。
图6是详细示出图5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剖视图。
参照图6,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基底SUB1和像素阵列层PAL。如图6中所示,像素阵列层PAL可以包括TFT层303、发光元件层304和薄膜封装层305。
缓冲层302可以设置在基底SUB1上。缓冲层302可以设置在基底SUB1上,以保护TFT335和发光元件免受渗透通过基底SUB1的湿气的影响,基底SUB1易受湿气渗透的影响。缓冲层302可以包括交替地堆叠在彼此上的多个无机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缓冲层302可以包括例如其中氧化硅(SiOx)层、氮化硅(SiNx)层和SiON层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无机层交替地堆叠在彼此上的多层。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去除缓冲层302。
TFT层303设置在缓冲层302上。TFT层303包括TFT 335、栅极绝缘层336、层间介电层337、保护层338和平坦化层339。
每个TFT 335包括有源层331、栅电极332、源电极333和漏电极334。在图6中,TFT335实现为其中栅电极332设置在有源层331上方的顶栅晶体管。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TFT 335可以实现为其中栅电极332设置在有源层331下面的底栅晶体管,或者实现为其中栅电极332设置在有源层331上方和下面的双栅晶体管。
有源层331设置在缓冲层302上。有源层331可以包括硅基半导体材料或氧化物基半导体材料。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有源层331可以包括多晶硅、非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用于阻挡入射到有源层331上的外部光的光阻挡层可以设置在缓冲层302和有源层331之间。
栅极绝缘层336可以设置在有源层331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栅极绝缘层336可以包括无机层,例如,氧化硅(SiOx)层、氮化硅(SiNx)层或其多层。
栅电极332和栅极线可以设置在栅极绝缘层336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栅电极332和栅极线可以包括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和铜(Cu)中的一种或其合金的单层或者多层。
层间介电层337可以设置在栅电极332和栅极线之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层间介电层337可以包括无机层,例如,氧化硅(SiOx)层、氮化硅(SiNx)层或其多层。
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可以设置在层间介电层337上。源电极333和漏电极334中的每个可以通过贯穿栅极绝缘层336和层间介电层337的接触孔连接到有源层33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可以包括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和铜(Cu)中的一种或其合金的单层或者多层。
保护层338可以设置在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上,以使TFT 335绝缘。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层338可以包括无机层,例如,氧化硅(SiOx)层、氮化硅(SiNx)层或其多层。
平坦化层339可以设置在保护层338上,以在TFT 335的台阶差之上提供平坦表面。平坦化层339可以包括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的有机层。
发光元件层304设置在TFT 335上方。发光元件层304包括发光元件和堤344。
发光元件和堤344设置在平坦化层339上。采用包括阳极电极341、发射层342和阴极电极343的有机发光器件作为发光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
阳极电极341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339上。阳极电极341可以通过贯穿保护层338和平坦化层339的接触孔连接到相应的TFT 335的漏电极334。
堤344可以覆盖平坦化层339上的阳极电极341的边缘,以使像素PX彼此分离。也就是说,堤344用作用于限定像素PX的层。在每个像素PX中,阳极电极341、发射层342和阴极电极343顺序地堆叠在彼此上,使得来自阳极电极341的空穴和来自阴极电极343的电子在发射层342中结合以发射光。
发射层342设置在阳极电极341和堤344上。发射层342可以是有机发射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射层342可以发射例如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一种。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射层342可以是发射白光的白色发射层。在这样的情况下,红色发射层、绿色发射层和蓝色发射层可以堆叠在彼此上,或者可以作为公共层横跨像素PX公共地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示面板300还可以包括用于表现红色颜色、绿色颜色和蓝色颜色的附加滤色器。
发射层342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此外,发射层342可以以两个或更多个堆叠件的串联结构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荷产生层可以设置在堆叠件之间。
阴极电极343设置在发射层342上。阴极电极343可以设置为覆盖发射层342。阴极电极343可以是横跨像素PX设置的公共层。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发光元件层304为其中光朝向上侧出射的顶发射型时,阳极电极341可以包括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诸如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以及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APC合金是银(Ag)、钯(Pd)和铜(Cu)的合金。阴极电极343可以包括可以透射光的诸如ITO和IZO的透明导电材料(“TCP”),或者诸如镁(Mg)、银(Ag)以及镁(Mg)和银(Ag)的合金的半透射导电材料。当阴极电极343包括半透射导电材料时,可以通过微腔来提高光提取效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发光元件层304是其中光朝向下侧出射的底发射型时,阳极电极341可以包括可以透射光的诸如ITO和IZO的TCP,或者诸如镁(Mg)、银(Ag)以及镁(Mg)和银(Ag)的合金的半透射导电材料。阴极电极343可以包括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诸如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ITO/Al/ITO的堆叠结构、APC合金以及ITO/APC/ITO的堆叠结构。当阳极电极341包括半透射导电材料时,可以通过微腔来提高光提取效率。
薄膜封装层305设置在发光元件层304上。薄膜封装层305用于防止氧或湿气渗透到发射层342和阴极电极343中。为此,薄膜封装层3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机层可以包括例如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此外,薄膜封装层305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层。有机层可以具有足够的厚度以防止颗粒渗透到薄膜封装层305中从而进入发射层342和阴极电极34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有机层可以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酰胺和聚酰亚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触摸感测层TSL可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305上。当触摸感测层TSL直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305上时,与其中单独的触摸面板附着在薄膜封装层305上的显示装置相比,可以减小显示装置10的厚度。
触摸感测层TSL可以包括用于通过电容感测来感测用户的触摸的传感器电极TE以及用于将垫与传感器电极TE连接的触摸线。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摸感测层TSL可以通过自电容感测方法或互电容感测方法来感测用户的触摸。在图6中,以触摸感测层TSL通过互电容感测方法来感测用户的触摸作为示例。
第一感测绝缘体TINS1可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305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绝缘体TINS1可以包括无机层,例如,氧化硅(SiOx)层、氮化硅(SiNx)层或其多层。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绝缘体TINS1可以包括有机层,例如,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酰胺和聚酰亚胺树脂。连接电极可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305与第一感测绝缘体TINS1之间。
传感器电极TE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绝缘体TINS1上。传感器电极TE可以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ITO/Al/ITO的堆叠结构、APC合金以及ITO/APC/ITO的堆叠结构。
第二感测绝缘体TINS2可以设置在传感器电极TE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绝缘体TINS2可以包括有机层,例如,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酰胺和聚酰亚胺树脂。
图7是详细示出图5的第一振动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使设置在图7的第一振动装置的第一分支电极与第二分支电极之间的振动层振动的方式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7和图8,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是使用根据施加的电压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使显示面板300振动的压电元件或压电致动器。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包括振动层511、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
第一电极512可以包括第一主干电极5121和第一分支电极5122。如图7中所示,第一主干电极5121可以至少设置在振动层511的一个侧表面上。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主干电极5121可以贯穿振动层511的一部分。第一主干电极5121可以设置在振动层511的上表面上。第一分支电极5122可以从第一主干电极5121分支。第一分支电极5122可以平行地布置。
第二电极513可以包括第二主干电极5131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第二电极513可以设置为与第一电极512间隔开。结果,第二电极513可以与第一电极512电绝缘。第二主干电极5131可以至少设置在振动层511的一个侧表面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主干电极5121可以设置在振动层511的第一侧上,而第二主干电极5131可以设置在振动层511的第二侧上。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主干电极5131可以贯穿振动层511的一部分。第二主干电极5131可以设置在振动层511的上表面上。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从第二主干电极5131分支。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平行地布置。
第一分支电极5122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布置。此外,第一分支电极5122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在垂直方向(Z轴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具体地,在垂直方向(Z轴方向)上,可以设置第一分支电极5122,然后可以设置第二分支电极5132,然后可以设置第一分支电极5122,依此类推。
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可以连接到第一柔性电路板570的垫。第一柔性电路板570的垫可以连接到暴露在第一振动装置510的一侧上的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
振动层511可以是根据施加到第一电极512的驱动电压和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的驱动电压而变形的压电元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振动层511可以是诸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和锆钛酸铅(“PZT”)的压电材料和电活性聚合物中的一种。
因为振动层511是在高温下生产的,所以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可以包括具有高熔点的银(Ag)或者银(Ag)和钯(Pd)的合金。为了提高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的熔点,当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包括银(Ag)和钯(Pd)的合金时,银(Ag)的含量可以高于钯(Pd)的含量。
振动层511可以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与第二分支电极5132之间的每个空间中。振动层511根据施加到第一分支电极5122的驱动电压与施加到第二分支电极5132的驱动电压之间的差而收缩或膨胀。
当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与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下方的第二分支电极5132之间的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为如图7中所示的向上方向(↑)时,振动层511可以在其与第一分支电极5122相邻的上部分中具有正极性,而在其与第二分支电极5132相邻的下部分中具有负极性。此外,当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与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下方的第一分支电极5122之间的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为向下方向(↓)时,振动层511可以在其与第二分支电极5132相邻的上部分中具有负极性,而在其与第一分支电极5122相邻的下部分中具有正极性。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可以通过使用第一分支电极5122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向振动层511施加电场的极化工艺来确定。
如图8中所示,当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与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下方的第二分支电极5132之间的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为向上方向(↑)时,当具有正极性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分支电极5122并且具有负极性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分支电极5132时,振动层511可以根据第一力F1而收缩。第一力F1可以是收缩力。此外,当具有负极性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分支电极5122并且具有正极性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分支电极5132时,振动层511可以根据第二力F2而膨胀。第二力F2可以是膨胀力。
与图8相似,当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与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下方的第一分支电极5122之间的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为向下方向(↓)时,当具有正极性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分支电极5132并且具有负极性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分支电极5122时,振动层511可以根据膨胀力而膨胀。此外,当具有负极性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分支电极5132并且具有正极性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分支电极5122时,振动层511可以根据收缩力而收缩。
当施加到第一电极512的驱动电压和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的驱动电压具有交替重复的正极性和负极性时,振动层511重复收缩和膨胀。结果,第一振动装置510振动。因为第一振动装置510设置在散热膜的表面上,所以当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层511收缩和膨胀时,显示面板300通过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即,厚度方向)上的应力而振动。如此,显示面板300通过第一振动装置510振动,使得可以输出第一声音。
还可以在第一振动装置510的第二表面和侧表面上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以包括绝缘材料,或者可以包括与振动层51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保护层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512、第二电极513以及未被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覆盖而暴露的振动层511上。因此,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层511、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可以由保护层保护。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去除保护层。
根据图7和图8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第一振动装置510是包括压电材料的压电元件或压电致动器时,第一振动装置510不包括音圈。因此,与使用音圈振动的线性谐振致动器(“LRA”)相比,存在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的施加结束之后几乎没有振动残留的优点。因此,能够提高触觉反馈中针对用户的触觉反馈的质量。
图9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图9示出了当用于赛车游戏的应用正在显示装置上运行时的游戏情境和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摸输入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图10是示出正在运行用于提供图9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9和图10,显示装置10可以根据应用的进度和用户对应用的触摸输入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触觉反馈,从而增加用户对应用的沉浸感。当在用于赛车游戏的应用中开始倒计时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52的最大振幅和约46赫兹(Hz)的频率振动约298毫秒(ms)。在这样做时,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在振幅在约298ms的时间段内增大四次并减小四次的情况下振动。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幅可以以相等的间隔增大四次到相同的水平,并且可以以相等的间隔减小四次到相同的水平。虽然增大和减小振幅的次数在图9中是四次,但是发明不限于此。增大振幅的次数可以为N,而减小振幅的次数可以为M,其中,N和M是正整数。在实施例中,N可以等于M。
当车辆在应用中开始行驶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66的最大振幅和约62Hz的频率振动约736ms。
当用户在应用中触摸第一加速图标AI1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60的最大振幅和约203Hz的频率振动约98ms。在这样做时,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在振幅在约98ms的时间段内增大三次的情况下振动。在这样做时,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幅可以以相等的间隔增大三次到相同的水平。虽然增大振幅的次数在图9中是三次,但是发明不限于此。增大振幅的次数可以为N。
当用户在应用中触摸第二加速图标AI2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60的最大振幅和203Hz的频率振动约201ms。当用户触摸第二加速图标AI2时,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时间段可以比触摸第一加速图标AI1时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时间段长。在图9中示出的示例中,当用户触摸第一加速图标AI1时第一振动装置510的频率和最大振幅等于当用户触摸第二加速图标AI2时第一振动装置510的频率和最大振幅。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发明不限于此。当用户触摸第一加速图标AI1时第一振动装置510的频率和最大振幅可以不同于当用户触摸第二加速图标AI2时第一振动装置510的频率和最大振幅。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在振幅在约201ms的时间段内增大五次的情况下振动。在这样做时,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幅可以以相等的间隔增大五次到相同的水平。
当车辆在应用中与另一车辆或物体碰撞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50的最大振幅和148Hz的频率振动约47ms。在这样做时,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在振幅在约47ms的时间段内增大一次和减小一次的情况下振动。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幅可以以相等的间隔增大一次到相同的水平,并且可以以相等的间隔减小一次到相同的水平。虽然增大振幅和减少振幅的次数在图9中是一次,但是发明不限于此。增大振幅的次数可以为N,而减小振幅的次数可以为M。
当车辆在应用中漂移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52的最大振幅和46Hz的频率振动约725ms。在这样做时,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在振幅在约725ms的时间段内增大一次和减小一次的情况下振动。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幅可以以相等的间隔增大一次到相同的水平,并且可以以相等的间隔减小一次到相同的水平。虽然增大振幅和减小振幅的次数在图9中是一次,但是发明不限于此。增大振幅的次数可以为N,而减小振幅的次数可以为M。
当车辆在应用中停止行驶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59的最大振幅和约15Hz的频率振动约2500ms。
根据图9和图10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用户执行第一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第一加速图标AI1)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一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第二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第二加速图标AI2)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二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如图9中所示,第二振动的时间段可以长于第一振动的时间段。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当用户执行第一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第一加速图标AI1)时相比,当用户执行第二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第二加速图标AI2)时,用户可以感觉到振动持续时间更长。此外,在应用中,用户可以感觉到通过触摸第二加速图标AI2执行的加速的效果高于通过触摸第一加速图标AI1执行的加速的效果。
在图9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振动的时间段与第二振动的时间段不同,第一振动的频率和振幅等于第二振动的频率和振幅。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发明不限于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可以分别不同于第二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可以分别不同于第二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频率和时间段可以分别不同于第二振动的频率和时间段。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振幅和时间段可以分别不同于第二振动的振幅和时间段。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频率可以不同于第二振动的频率。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的振幅可以不同于第二振动的振幅。
如上所述,由于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一振动和第二振动是不同的。
图11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图11示出了当用于钢琴键盘的应用正在显示装置上运行时的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摸输入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图12是示出执行用于提供图11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11和图12,显示装置10可以根据用户在应用中的触摸输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触觉反馈,从而增加用户对应用的沉浸感。
当用户在钢琴键盘应用中触摸单个键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26的最大振幅和约78Hz的频率振动约153ms。当用户在钢琴键盘应用中同时触摸两个键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32的最大振幅和约109Hz的频率振动约109ms。当用户在钢琴键盘应用中同时触摸三个键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45的最大振幅和约125Hz的频率振动约96ms。
根据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用户执行单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钢琴键盘上的单个键)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一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多触摸输入(即,用户同时触摸钢琴键盘上的两个键)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二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示,例如,第二振动的频率可以高于第一振动的频率,并且第二振动的振幅可以大于第一振动的振幅。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用户执行第二触摸输入(即,用户同时触摸钢琴键盘上的两个键)时,用户可以感觉到比当用户执行第一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钢琴键盘上的单个键)时更强的振动。
此外,当用户执行多触摸输入(即,用户同时触摸钢琴键盘上的三个键)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三振动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示,例如,第三振动的频率可以高于第二振动的频率,并且第三振动的振幅可以大于第二振动的振幅。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用户执行第三触摸输入(即,用户同时触摸三个键)时,用户可以感觉到比当用户执行第二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钢琴键盘上的两个键)时更强的振动。
在图11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振动的时间段比第二振动的时间段长,第二振动的时间段比第三振动的时间段长。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发明不限于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振动的时间段可以比第二振动的时间段短,并且第二振动的时间段可以比第三振动的时间段短。
如上所述,由于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一振动、第二振动和第三振动彼此不同。
图13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图13示出了当备忘录应用正在显示装置上运行时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摸输入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图14是示出执行用于提供图13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13和图14,显示装置10可以根据用户在应用中的触摸输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触觉反馈,从而增加用户对应用的沉浸感。
当用户在备忘录应用中触摸铅笔图标PI1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10的最大振幅和约218Hz的频率振动约18ms。当用户在备忘录应用中触摸笔图标PI2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23的最大振幅和约203Hz的频率振动约19ms。当用户在备忘录应用中触摸橡皮擦EI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36的最大振幅和约78Hz的频率振动约51ms。
根据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用户执行第一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铅笔图标PI1)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一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第二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笔图标PI2)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二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第三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橡皮擦EI)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三振动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第一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第二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以及第三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可以彼此不同。
如上所述,由于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一振动、第二振动和第三振动彼此不同。
图15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图15示出了当键盘应用正在显示装置上运行时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摸输入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图16是示出正在运行用于提供图15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15和图16,显示装置10可以根据用户在应用中的触摸输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触觉反馈,从而增加用户对应用的沉浸感。
当用户在键盘应用中触摸回车键EK或空格键SK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97的最大振幅和约148Hz的频率振动约26ms。当用户在键盘应用中触摸字母键LK或数字键NK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84的最大振幅和约156Hz的频率振动约6ms。
根据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用户执行第一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回车键EK或空格键SK)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一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第二触摸输入(即,用户触摸字母键LK或数字键NK)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二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第一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可以分别不同于第二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
如上所述,由于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一振动和第二振动是不同的。
图17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图17示出了当包括音量控制、亮度控制、颜色控制和缩放控制的配置应用正在显示装置上运行时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摸输入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图18是示出正在运行用于提供图17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17和图18,显示装置10可以根据用户在应用中的触摸输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触觉反馈,从而增加用户对应用的沉浸感。
在显示装置10上运行的配置应用允许用户通过拖动音量滑块来调高或调低音量,同时当用户调节音量时第一振动装置510振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的时间段可以在从约10ms至约25ms的范围内,例如,最大振幅可以在从10至60的范围内,并且频率可以在从78Hz至195Hz的范围内。
在显示装置10上运行的配置应用允许用户通过拖动亮度滑块来增大或减少亮度,同时当用户调节亮度时第一振动装置510振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的时间段可以为约18ms,例如,最大振幅可以在从15至85的范围内,并且频率可以为109Hz。
在显示装置10上运行的配置应用允许用户通过拖动颜色滑块来改变颜色,同时当用户调节颜色时第一振动装置510振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的时间段可以为12ms,例如,最大振幅可以在从15至85的范围内,并且频率可以在从约78Hz至约156Hz的范围内。
在显示装置10上运行的配置应用允许用户通过拖动缩放滑块来放大或缩小图像,同时当用户调节缩放时第一振动装置510振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的时间段可以为约16ms,例如,最大振幅可以在从15至40的范围内,并且频率可以为125Hz。
根据图17和图18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用户执行第一触摸输入(即,用户拖动音量滑块)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一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第二触摸输入(即,用户拖动亮度滑块)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二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第三触摸输入(即,用户拖动颜色滑块)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三振动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
此外,当用户执行第四触摸输入(即,用户拖动缩放滑块)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四振动以提供第四触觉反馈。第一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第二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第三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以及第四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可以彼此不同。
如上所述,由于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一振动、第二振动、第三振动和第四振动彼此不同。
图19是示出根据发明的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格。图19示出了当图像编辑应用正在显示装置上运行时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摸输入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图20是示出正在运行用于提供图19的触觉反馈的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屏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19和图20,显示装置10可以根据用户在应用中的触摸输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触觉反馈,从而增加用户对应用的沉浸感。
当用户在图像编辑应用中用两个手指触摸屏幕并张开手指以放大图像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66的最大振幅和约195Hz的频率振动约10ms。当用户在图像编辑应用中用两个手指触摸屏幕并将手指捏合在一起以缩小图像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60的最大振幅和约125Hz的频率振动约16ms。
此外,当用户在图像编辑应用中朝向上侧拖动图像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34的最大振幅和约125Hz的频率振动约144ms。在这样做时,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在振幅在约128ms的时间段内增大的情况下振动约144ms。此外,当用户在图像编辑应用中朝向下侧拖动图像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第一振动装置510以34的最大振幅和约125Hz的频率振动约144ms。在这样做时,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在振幅在约124ms的时间段内减小的情况下振动约144ms。根据图19和图20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用户执行第一触摸输入(即,用户张开两个手指以放大图像)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一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第二触摸输入(即,用户捏合两个手指以缩小图像)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二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第三触摸输入(即,用户朝向上侧拖动图像)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三振动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此外,当用户执行第四触摸输入(即,用户朝向下侧拖动图像)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产生第四振动以提供第四触觉反馈。第一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第二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第三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以及第四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可以彼此不同。
如上所述,由于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一振动、第二振动、第三振动和第四振动彼此不同。
图21是根据发明的用于示出显示装置的触觉模式和声音模式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21,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在触觉模式下提供触觉反馈,并且可以在声音模式下输出声音。
首先,主处理器710可以向存储器740输出将通过用户的触摸输入或接近输入执行的操作信息,并且可以在触觉模式下从存储器740接收与操作信息相关的振动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在触觉模式下将振动数据输出到振动驱动器340。
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在触觉模式下根据振动数据产生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包括用于处理作为数字信号的振动数据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用于将从数字信号处理器输出的振动数据转换成呈模拟信号形式的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的数-模转换器(“DAC”)以及用于放大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以输出它们的放大器(“AMP”)。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向第一振动装置510输出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图21的操作S101和S102)。
第二,第一振动装置510通过根据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振动来在触觉模式下提供触觉反馈。因为第一振动装置510附着到显示面板300,所以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而振动。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的频率可以根据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的交变频率而变化。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幅可以根据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的大小而变化。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时间段可以根据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而变化。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可以通过根据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调整频率、振幅和时间段而变化(图21的操作S103)。
第三,主处理器710在声音模式下从外部装置接收声源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基于声源数据来产生用于产生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的声音数据以驱动第一振动装置510。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处理器71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将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输出到存储器740,并且可以从存储器740接收与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对应的声音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将声音数据输出到振动驱动器340。虽然振动数据可以包括预定频率的数据,但是声音数据可以包括多个频率的数据。
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根据声音数据产生1B驱动电压和2B驱动电压。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向第一振动装置510输出1B驱动电压和2B驱动电压(图21的操作S104和S105)。
第四,第一振动装置510在声音模式下通过根据1B驱动电压和2B驱动电压振动来输出声音。因为第一振动装置510附着到显示面板300,所以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一振动装置510的振动而振动。也就是说,显示面板300可以用作用于输出声音的振动平面(图21的操作S106)。
根据图21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装置10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在触觉模式下提供触觉反馈并且可以在声音模式下输出声音。
此外,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同时执行声音模式和触觉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处理器710可以将通过对声音数据和振动数据求和而获得的总和数据输出到振动驱动器340。振动驱动器340可以根据总和数据产生总和驱动电压,以将总和驱动电压输出到第一振动装置510。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根据总和驱动电压振动,以同时向用户提供声音和触觉反馈。
图22是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3是示出附着到图22的盖窗的显示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23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与图4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振动装置52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上。将不描述图22的与图4的元件相同的元件以避免冗余。
参照图23,第二振动装置520可以使用诸如压敏粘合剂的粘合构件610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表面。当盖面板构件40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上时,第二振动装置52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610附着到盖面板构件400。
第二振动装置520可以是包括根据施加到其的电压而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的压电元件或压电致动器。虽然第二振动装置520在图22中具有长方体形状,但是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振动装置510可以与显示面板300的上侧相邻设置,而第二振动装置520可以与显示面板300的下侧相邻设置。
第三连接器317可以设置在显示电路板310的表面上。第三连接器317可以包括连接到设置在第二柔性电路板580的一端处的连接端子的插入部分。
设置在第二柔性电路板580的一端处的连接端子可以插入到第三连接器317的插入部分中。第二柔性电路板58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第二振动装置52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580可以是例如FPCB或FPC。
根据图22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能够使用第二振动装置520以及第一振动装置510输出触觉反馈和声音。因此,能够通过如图23中所示的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提供触觉反馈。
图24是根据发明的用于示出显示装置的触觉模式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5是根据发明的用于示出显示装置的声音模式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首先,当感测到单触摸输入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中的更靠近单触摸输入的触摸坐标的一个振动装置来显示触觉反馈(图24中的操作S201至S204)。
具体地,当感测到单触摸输入时,主处理器710确定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中的哪一个振动装置更靠近触摸坐标,并选择更靠近的振动装置。主处理器710可以向存储器740输出将通过用户的触摸输入或接近输入执行的操作信息,并且可以从存储器740接收与操作信息对应的振动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将振动数据输出到振动驱动器340。
振动驱动器340可以根据振动数据产生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将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输出到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中的被选择的振动装置。
在触觉模式下,被选择的振动装置根据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振动以提供触觉反馈。由于触觉反馈是从更靠近用户的触摸坐标的振动装置提供的,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被用户感觉到的触觉反馈的质量。
其次,当感测到包括同时产生的多个触摸输入的多触摸输入时,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提供第一触觉反馈,并且使用第二振动装置520提供第二触觉反馈(图24的操作S205至S208)。
具体地,当感测到多触摸输入时,主处理器710可以向存储器740输出将由用户的第一触摸输入或第一接近输入执行的第一操作信息,并且可以从存储器740接收与第一操作信息对应的第一振动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向存储器740输出将由用户的第二触摸输入或第二接近输入执行的第二操作信息,并且可以在触觉模式下从存储器740接收与第二操作信息相关的第二振动数据。在触觉模式下,主处理器710可以将与第一操作信息对应的第一振动数据输出到振动驱动器340,并且可以将与第二操作信息对应的第二振动数据输出到振动驱动器340。
振动驱动器340可以根据第一振动数据产生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并且可以根据第二振动数据产生1B驱动电压和2B驱动电压。振动驱动器340向第一振动装置510输出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并且向第二振动装置520输出1B驱动电压和2B驱动电压。
主处理器710可以确定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中的哪一个振动装置更靠近与第一触摸输入或第一接近输入相关的第一触摸坐标以及与第二触摸输入或第二接近输入相关的第二触摸坐标。因此,振动驱动器340可以根据第一振动数据向更靠近第一触摸坐标的振动装置输出1A驱动电压和2A驱动电压,并且可以根据第二振动数据向更靠近第二触摸坐标的振动装置输出1B驱动电压和2B驱动电压。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第一触觉反馈是由更靠近第一触摸坐标的振动装置提供的并且第二触觉反馈是由更靠近第二触摸坐标的振动装置提供的,所以可以进一步改善由用户感觉到的触觉反馈的质量。
第三,显示装置10可以在单声道模式下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输出单声道声音(图25中的操作S301至S303)。
具体地,主处理器710在单声道模式下从外部装置接收声源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产生单声道声音数据,单声道声音数据用来在单声道模式下基于声源数据产生用于驱动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的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处理器710可以在单声道模式下将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输出到存储器740,并且可以从存储器740接收对应于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的单声道声音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在单声道模式下将单声道声音数据输出到振动驱动器340。
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在单声道模式下根据单声道声音数据产生1C驱动电压和2C驱动电压。振动驱动器340向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输出1C驱动电压和2C驱动电压。
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中的每个在单声道模式下通过根据1C驱动电压和2C驱动电压振动来输出声音。由于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输出相同的声音,所以显示装置10可以输出单声道声音。
第四,显示装置10可以在立体声模式下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输出立体声(图25中的操作S304至S306)。
具体地,主处理器710在立体声模式下从外部装置接收包括第一立体声源数据和第二立体声源数据的声源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在立体声模式下基于声源数据产生用于产生用于驱动第一振动装置510的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的第一立体声声音数据以及用于产生用于驱动第二振动装置520的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的第二立体声声音数据。
在可选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处理器710可以向存储器740输出第一立体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并且可以在立体声模式下从存储器740接收与第一立体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相关的第一立体声声音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将第二立体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输出到存储器740,并且可以在立体声模式下从存储器740接收与第二立体声源数据的频率信息相关的第二立体声声音数据。
主处理器710可以在立体声模式下向振动驱动器340输出第一立体声声音数据和第二立体声声音数据。
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在立体声模式下根据第一立体声声音数据产生1D驱动电压和2D驱动电压。振动驱动器340向第一振动装置510输出1D驱动电压和2D驱动电压。
振动驱动器340可以在立体声模式下根据第二立体声声音数据产生1E驱动电压和2E驱动电压。振动驱动器340向第二振动装置520输出1E驱动电压和2E驱动电压。
在立体声模式下,第一振动装置510根据1D驱动电压和2D驱动电压振动以输出第一立体声声音,第二振动装置520根据1E驱动电压和2E驱动电压振动以输出第二立体声声音。
根据图22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装置10可以使用第一振动装置510和第二振动装置520在触觉模式下提供触觉反馈,可以在单声道模式下输出单声道声音,并且可以在立体声模式下输出立体声声音。
发明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发明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发明的构思。
虽然已经参照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并描述了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如由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1)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触摸感测层,感测用户的触摸输入;
第一振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并根据驱动电压而产生振动,
其中,所述第一振动装置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一触摸输入而产生第一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装置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二触摸输入而产生第二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其中,所述第一振动不同于所述第二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的第一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二振动的第二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的第一振幅不同于所述第二振动的第二振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的第一时间段不同于所述第二振动的第二时间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触摸输入为多触摸输入时,所述第二振动的第二频率高于所述第一振动的第一频率,并且所述第二振动的第二振幅大于所述第一振动的第一振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装置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三触摸输入而产生第三振动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其中,所述第三振动不同于所述第一振动和所述第二振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触摸输入包括两个触摸输入并且所述第三触摸输入包括三个触摸输入时,所述第三振动的第三频率高于所述第二振动的所述第二频率,并且所述第三振动的第三振幅大于所述第二振动的所述第二振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的振幅增大N次,其中,N是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的振幅增大N次并且减小M次,其中,N和M是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N等于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的振幅减小M次,其中,M是正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电压中的每个是方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所述驱动电压中的第一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所述驱动电压中的第二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电极;以及
振动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括压电材料,所述压电材料根据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和施加到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
15.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触摸感测层,感测用户的触摸输入;
第一振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根据驱动电压而产生振动;以及
第二振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根据所述驱动电压而产生振动,
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二振动装置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振动装置更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并且相比于所述第一振动装置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振动装置更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侧,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振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振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响应于所述触摸输入而产生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当相比于靠近所述第二振动装置,所述触摸输入更靠近所述第一振动装置时,所述第一振动装置产生所述振动,并且
其中,当相比于靠近所述第一振动装置,所述触摸输入更靠近所述第二振动装置时,所述第二振动装置产生所述振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单声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振动装置的所述振动和所述第二振动装置的所述振动输出单声道声音,并且
其中,在立体声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振动装置的所述振动输出第一立体声声音,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振动装置的所述振动输出第二立体声声音。
18.一种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由触摸感测层感测到的用户的第一触摸输入通过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振动装置产生第一振动;以及
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第二触摸输入通过所述第一振动装置产生第二振动,其中,所述第一振动不同于所述第二振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的第一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二振动的第二频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的第一振幅不同于所述第二振动的第二振幅。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的第一时间段不同于所述第二振动的第二时间段。
CN202010071504.8A 2019-01-30 2020-01-21 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 Active CN111506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0012270 2019-01-30
KR10-2019-0012270 2019-01-30
KR10-2019-0067534 2019-06-07
KR1020190067534A KR20200095315A (ko) 2019-01-30 2019-06-07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햅틱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6187A true CN111506187A (zh) 2020-08-07
CN111506187B CN111506187B (zh) 2024-05-24

Family

ID=7173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1504.8A Active CN111506187B (zh) 2019-01-30 2020-01-21 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11086431B2 (zh)
CN (1) CN11150618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0665A (zh) * 2020-09-16 2020-12-25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感均匀的触觉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23092540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觉反馈面板、其触觉反馈方法及触觉反馈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21376S1 (en) * 2015-10-02 2018-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D821389S1 (en) * 2016-06-21 2018-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D920271S1 (en) * 2016-11-23 2021-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phone
USD955394S1 (en) * 2019-04-16 2022-06-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module
USD955393S1 (en) * 2019-04-16 2022-06-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module
US11673471B2 (en) * 2021-04-29 2023-06-13 Faurecia Interior Systems, Inc. Vehicle control panel with pressure-sensitive switc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4726A (zh) * 2010-02-26 2012-12-26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提供触摸反馈的触觉显示器
US20140145994A1 (en) * 2008-12-23 2014-05-29 Apple Inc. Multi Touch with Multi Haptics
US20140160040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nit
US20150355712A1 (en) * 2014-06-09 2015-12-10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haptic effects via audio tracks
WO2018121894A1 (en) * 2016-12-29 2018-07-05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haptic effect and device employing the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6622A (en) * 1993-07-06 1995-07-25 Motorola, Inc. Variable frequency vibratory alert method and structure
US5959613A (en) * 1995-12-01 1999-09-28 Imm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ping force signals for a force feedback device
SE522024C2 (sv) * 1999-03-17 2004-01-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ibrator och ett förfarande för att styra en vibrator samt mobiltelefon och personsökare med sådan vibrator
JP4046095B2 (ja) * 2004-03-26 2008-0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触覚機能付き入力装置、情報入力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5208362B2 (ja) 2005-10-28 2013-06-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1456001B1 (ko) * 2008-05-23 2014-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8378979B2 (en) * 2009-01-27 2013-02-1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aptic feedback
US20110148608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
JP2012125135A (ja) * 2010-07-27 2012-06-28 Nihon Densan Seimitsu Kk 振動発生装置
US9383820B2 (en) * 2011-06-03 2016-07-05 Apple Inc. Custom vibration patterns
KR101503454B1 (ko) 2011-07-19 2015-03-18 광주과학기술원 진동촉각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TWI524218B (zh) * 2011-10-05 2016-03-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覺回饋式虛擬鍵盤之提供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KR102054370B1 (ko) * 2011-11-23 2019-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햅틱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기계로 읽을 수 있는 저장 매체 및 휴대용 통신 단말
US8896524B2 (en) * 2012-08-24 2014-11-25 Immersion Corporation Context-dependent haptic confirmation system
WO2014057594A1 (ja) * 2012-10-09 2014-04-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2178845B1 (ko) * 2013-01-29 2020-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햅틱을 제어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방법
US9489047B2 (en) 2013-03-01 2016-11-08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device with linear resonant actuator
EP3399397A1 (en) * 2013-09-26 2018-11-07 Fujitsu Limited Drive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US9639158B2 (en) 2013-11-26 2017-05-02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friction and vibrotactile effects
KR102373337B1 (ko) * 2014-09-02 2022-03-11 애플 인크. 가변 햅틱 출력을 위한 시맨틱 프레임워크
DK179823B1 (en) * 2016-06-12 2019-07-12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PROVIDING HAPTIC FEEDBAC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45994A1 (en) * 2008-12-23 2014-05-29 Apple Inc. Multi Touch with Multi Haptics
CN102844726A (zh) * 2010-02-26 2012-12-26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提供触摸反馈的触觉显示器
US20140160040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nit
US20150355712A1 (en) * 2014-06-09 2015-12-10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haptic effects via audio tracks
WO2018121894A1 (en) * 2016-12-29 2018-07-05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haptic effect and device employing the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0665A (zh) * 2020-09-16 2020-12-25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感均匀的触觉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2130665B (zh) * 2020-09-16 2024-02-02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感均匀的触觉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23092540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觉反馈面板、其触觉反馈方法及触觉反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41678A1 (en) 2020-07-30
US20240004490A1 (en) 2024-01-04
US11086431B2 (en) 2021-08-10
US20210373694A1 (en) 2021-12-02
CN111506187B (zh) 2024-05-24
US11809651B2 (en)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6187B (zh) 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
CN109244108B (zh)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110830613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US2022011482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20210357002A1 (en) Sound generator including an ultrasound uni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ound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US1167543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sound providing method of the display device
US11510010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ircuit board having sound generator
US1163807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76246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haptic feedback method of the same
US1151375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vibration generator and magnets
US1144529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218214A (zh) 显示装置
US1143205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sound providing method
KR20200095315A (ko)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햅틱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KR20200105617A (ko)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음향 제공 방법
KR20200105614A (ko) 음향 발생 장치를 갖는 회로보드와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