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5356B - 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5356B
CN111505356B CN202010343040.1A CN202010343040A CN111505356B CN 111505356 B CN111505356 B CN 111505356B CN 202010343040 A CN202010343040 A CN 202010343040A CN 111505356 B CN111505356 B CN 111505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ing
obtuse angle
driving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30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5356A (zh
Inventor
王磊
黄力
牟楠
李树鹏
朱皓
黄照厅
曾蓉
龙志
张建行
陈相吉
陈刚
瞿杨全
付锡康
邓冠
朱平
黄伟
王颖
方阳
李克
汤龙
王予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30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5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5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5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5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5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20Modifications of basic electric elements for use in electric measuring instruments;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such elements with such instruments
    • G01R1/24Transmission-line, e.g. waveguide, measuring sections, e.g. slotted s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包括,试验线本体,包括绝缘套、设置在绝缘套内的芯杆以及连接在芯杆后端的铜线,所述芯杆靠近铜线处开设成钝角;连接部件,包括设置在芯杆外周壁上的连接片以及设置在芯杆前端的连接头,所述连接片中段向外凸出;以及,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芯杆与绝缘套连接处,芯杆设置成钝角后与铜线连接,缩短了试验线的整体长度,同时又保证了铜线与接头的可靠接触,增加了铜线与芯杆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从而减少发热量,保证接线牢固,不会因试验接线不可靠而影响难度结果正确性,可避免拆接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接、漏接、虚接等而导致的保护装置带缺陷投运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电站二次检修工作中,试验时需要使用试验线将电气量或开关量输送到保护装置,目前试验线的灯笼接头与铜线均采用一体化设计,接头采用硬质绝缘材料包裹接头,因为整体接头需要考虑铜线与接头的接触可靠以及尾部转接的长度,接头整体不可调整的非柔性材料部分较长,而继电保护屏柜的工作现场常遇到一些不便于试验线直插的电流电压端子排,常见于保护打印机部位,强行插入端子可能会导致试验线受力受损,甚至导致接线端子变形,后期可能会出现导通不良等运行隐患。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存在的容易导致试验线受力受损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包括,试验线本体,包括绝缘套、设置在绝缘套内的芯杆以及连接在芯杆后端的铜线,所述芯杆靠近铜线处开设成钝角;连接部件,包括设置在芯杆外周壁上的连接片以及设置在芯杆前端的连接头,所述连接片中段向外凸出;以及,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芯杆与绝缘套连接处。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设置在芯杆上的第一连接环、设置在绝缘套上的第二连接环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环以及第二连接环之间的连接杆,其中,连接杆包括铰接在第一连接环上的第一接杆以及铰接在第二连接环上的第二接杆,所述第一接杆与第二接杆铰接,所述第一接杆与第二接杆之间设有驱动第一接杆以及第二接杆转动的驱动部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开设在绝缘套内的连接槽、滑移连接在连接槽内的驱动杆以及转动连接在连接槽的槽口处的拨杆,其中,所述拨杆与驱动杆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前端设有齿条,所述第二接杆下端设有与齿条啮合的轮齿。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槽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拨杆滑移连接在套筒内,所述拨杆一端向外伸出连接槽。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杆与连接槽之间设有弹性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槽的槽口处开设有横向槽,所述横向槽内滑移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前端转动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卡环与加固杆铰接处设有扭簧。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杆前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轮齿开设在连接环外表面,所述连接环靠近驱动杆侧设有锥环,所述驱动杆上开设有与锥环配合的配合槽。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固杆一端向外伸出横向槽,所述加固杆一端设置有接环,所述拨杆转动后与接环抵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拨杆外套设有绝缘圈,所述绝缘圈与绝缘套相连。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接杆与第二接杆以及驱动杆材质为铜铝合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芯杆设置成钝角后与铜线连接,缩短了试验线的整体长度,同时又保证了铜线与接头的可靠接触,增加了铜线与芯杆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从而减少发热量,保证接线牢固,不会因试验接线不可靠而影响难度结果正确性,可避免拆接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接、漏接、虚接等而导致的保护装置带缺陷投运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所述的芯杆为折断时加固组件所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所述的芯杆折断后加固组件所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所述的芯杆内部结构纵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所述的芯杆内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所述的加固杆以及卡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所述的驱动杆前端连接环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包括,试验线本体100,包括绝缘套101、设置在绝缘套101内的芯杆102以及连接在芯杆102后端的铜线103,芯杆102靠近铜线103处开设成钝角;连接部件200,包括设置在芯杆102外周壁上的连接片201以及设置在芯杆102前端的连接头202,连接片201中段向外凸出;以及,加固组件300,加固组件300设置在芯杆102与绝缘套101连接处。
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试验线本体100,在本实施例中,试验线本体100包括绝缘套101,绝缘套101形状为不规则的圆筒形,是作为整个接头的最外层和主体结构,采用复合绝缘材料制备,用于防止试验线接头在使用时漏电,同时操作者在使用试验线时,操作者手持绝缘套101,进行插接操作。
进一步的,在绝缘套101内还设置有芯杆102,芯杆102连接在绝缘套101的前端,芯杆102的材质为铜铝材质,保证试验线接头的导电性,芯杆102一端插入到绝缘套101内,一端向外伸出绝缘套101,伸出绝缘套101的长度为17mm,然后在芯杆102的后端还连接有铜线103,铜线103向外伸出绝缘套101,并且铜线103向外伸出绝缘套101一端还设有绝缘包层,绝缘包层与绝缘套101一体化,并且向外伸出,紧密包覆住铜线103,进而组成整个的线路主体,同时在芯杆102的后端开设成钝角,钝角增大了芯杆102后端的连接面积,开设成钝角处于铜线103连接。
进一步的,主体结构还包括连接部件20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00包括设置在芯杆102外周壁上的连接片201,连接片201形状为长条形,同时中段向外凸出,两端分别连接到芯杆102上端和末端,同时连接片201数量为至少7个,相互聚拢连接设置,连接片201连接成的形状类似灯笼形,此设置能在操作者进行使用时,芯杆102前段插入到待连接的孔内时,连接片201中间向外凸出,进而会增大芯杆102在待连接的孔内的接触体积,进而稳固连接,同时在芯杆102的前端还设置有连接头202,连接头202形状为半圆弧球状,进而能方便插接,同时在芯杆102和绝缘套101之间还设置有加固组件300,加固组件300能加固芯杆102与绝缘套之间的连接,并且能在操作者误操作将芯杆102在连接状态下折断时,能利用加固组件300将断在孔内的芯杆102拉出。
操作过程:在制造试验线时,先将芯杆102的伸入绝缘线的一端处开设成钝角,之后再与铜线103连接,组成整个试验线的连接头202整体结构,然后插入到待连接的孔内,连接片201能使芯杆102的连接更加稳固,设置成钝角后与铜线103连接,缩短了试验线的整体长度,同时又保证了铜线103与接头的可靠接触,增加了铜线103与芯杆102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从而减少发热量,保证接线牢固,不会因试验接线不可靠而影响难度结果正确性,可避免拆接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接、漏接、虚接等而导致的保护装置带缺陷投运情况。
实施例2
参照图2-图4,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加固组件300包括设置在芯杆102上的第一连接环301、设置在绝缘套101上的第二连接环302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环302以及第二连接环302之间的连接杆303,其中,连接杆303包括铰接在第一连接环301上的第一接杆303a以及铰接在第二连接环302上的第二接杆303b,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铰接,绝缘套101内设有驱动第二接杆303b转动的驱动部件304,驱动部件304包括开设在芯杆102内的连接槽304a、滑移连接在连接槽304a内的驱动杆304b以及转动连接在连接槽304a的槽口处的拨杆304c,其中,拨杆304c与驱动杆304b转动连接,驱动杆304b前端设有齿条305,第二接杆303b下端设有与齿条305啮合的轮齿306,连接槽304a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套筒307,拨杆304c滑移连接在套筒307内,拨杆304c一端向外伸出连接槽304a,驱动杆304b与连接槽304a之间设有弹性件501。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加固组件300包括设置在芯杆102上的第一连接环301,第一连接环301设置在芯杆102靠近绝缘套101一端,同时在绝缘套101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环302,第二连接环302与第一连接环301的形状均为圆环状,第二连接环302的位置靠近绝缘环的前端,进而第一连接环301靠近第二连接环302设置,同时在第一连接环301与第二连接环302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303,连接杆303的数量至少为7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03包括铰接在第一连接环301上的第一接杆303a以及铰接在第二连接环302上的第二接杆303b,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远离第一连接环301或第二连接环302一端相互铰接,进而在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处于相互贴近并且向外伸出的状态,在当芯杆102插入后,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位置正好在待插入的孔口处。
进一步的,在芯杆102发生折断时,操作者手持绝缘套101,此时绝缘套101与芯杆102分体,此时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状态随之发生状态,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进而此时为了能利用第一接杆303a以及第二接杆303b将芯杆102拉出,在绝缘套101内还设有驱动第二接杆303b转动的驱动部件304。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304包括开设在绝缘套101内的连接槽304a,连接槽304a同时也是方便芯杆102在绝缘套101内的连接,而每一个第二接杆303b均铰接在绝缘套101内,并且末端向连接槽304a内伸入,在第二接杆303b的伸入一端还开设有轮齿306,同时在连接槽304a内沿绝缘套101的直线方向滑移连接有驱动杆304b,驱动杆304b形状为长条形圆柱状,同时在驱动杆304b的靠近第二接杆303b一端设置有齿条305,齿条305对应每一个第二接杆303b设置,进而在驱动杆304b移动时,齿条305驱动第二接杆303b末端的轮齿306,进而带动第二接杆303b末端的转动,进而实现第二接杆303b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然后拉动芯杆102前端,将芯杆102断裂卡在待连接孔内部分拔出。
进一步的,在驱动杆304b上还转动连接有拨杆304c,拨杆304c的转动平面与绝缘套101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拨杆304c一端向外伸出绝缘套101,进而操作者控制拨杆304c,即可带动驱动杆304b在连接槽304a内的滑移,同时连接槽304a向绝缘套101的侧壁上连通,并且在连通处形成槽口,拨杆304c即从此槽口伸出,在连接槽304a的槽口处还转动连接有套筒307,套筒307的转动平面与拨杆304c的转平面平行,然后套筒307套设在拨杆304c外,进而拨杆304c能在套筒307内滑移,设置套筒307的目的是将拨杆304c的位置和转动时的长度改变进行补偿,同时对拨杆304c的位置实现固定。
作为优选的,为了保证正常芯杆102后端与铜线103之间的连接,驱动杆304b是滑移连接在芯杆102内部,进而在芯杆102折断后,第一接杆303a、第二接杆303b与芯杆102之间依旧能连成通电的导路,进而能使整个试验线接头依旧具有连接的功能。
进一步的,在驱动杆304b与连接槽304a之间还设有弹性件50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01为拉弹簧,进而能使驱动杆304b的初始位置处于靠近连接槽304a的槽壁处,进而带动拨杆304c处于向前的状态,进而稳定拨杆304c与加固杆401之间的抵接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操作过程:操作者在拔出试验线接头时,如果发生对芯杆102的误折断,此时芯杆102前段留在待连接的孔内,而剩下部分则留在绝缘套101内,此时因为芯杆102与绝缘套101之间的距离变化,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变化,由杆与杆之间相互远离的状态变成相互贴近的状态,此时操作者正向拨动拨杆304c,使拨杆304c带动驱动杆304b的向前的滑移,此时驱动杆304b前端的齿条305与第二接杆303b末端的轮齿306啮合,带动第二接杆303b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此时会带动第一接杆303a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接杆303a向靠近第二接杆303b的方向摆动,进而拉动第一接杆303a的另一端的芯杆102,进而将芯杆102从待连接的孔内拔出。
实施例3
参照图5和图6,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连接槽304a的槽口处开设有横向槽400,横向槽400内滑移连接有加固杆401,加固杆401前端转动连接有卡环402,卡环402上开设有开口403,卡环402与加固杆401铰接处设有扭簧404,驱动杆304b前端转动连接有接环405,轮齿306开设在接环405外表面,接环405靠近驱动杆304b侧设有锥环406,驱动杆304b上开设有与锥环406配合的配合槽407,加固杆401一端向外伸出横向槽400,加固杆401一端设置有抵杆500,拨杆304c转动后与抵杆500抵接。
具体的,在连接槽304a的槽口处还开设有横向槽400,横向槽400的位置主要开设在拨杆304c处于初始状态一侧处,进而拨杆304c的正常拨动不会带动横向槽400内部件的启动,同时横向槽400的另一端连通绝缘套101的前端,在横向槽400内沿横向槽400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加固杆401,加固杆401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卡环402,卡环402由柔性材质制成,卡环402远离与加固杆401一端开设有开口403,卡环402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横向槽400的内底面,并且卡环402的初始位置隐藏在横向槽400与绝缘套101的连通处,在卡环402与加固杆401铰接处设有扭簧404,在加固杆401滑移,推动卡环402伸出后,卡环402在扭簧404的作用下会向靠近第二接杆303b的方向转动,进而抱紧住每个第二接杆303b。
需要解释的,在芯杆102发生折断后,操作者可以将卡环402将第二接杆303b抱紧,此时第二接杆303b相互靠拢,围为圆柱杆状,此时第二接杆303b和第一接杆303a相当于延长了芯杆102,进而此时芯杆102依旧能作为试验线的连接接头使用,进而能够继续插接使用,此设计具有修补折断芯杆102的作用,进而无需再次更换试验线,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加固杆401进行滑移,在驱动杆304b的前端连接有接环405,而齿条305则固定在接环405的外表面处,接环405靠近驱动杆304b侧面上设置锥环406,驱动杆304b前端开设有与锥环406配合的配合槽407,进而驱动杆304b在做直线方向的滑移时,能一起带动接环405的移动,而驱动杆304b转动时,不会影响齿条305与轮齿306之间的啮合,当驱动杆304b转动时,会驱动拨杆304c的转动,进而拨杆304c转动后会抵接加固杆401的末端,并且在加固杆401的后端还开设有抵杆500,抵杆500形状为方块状,进而能拨杆304c方便对加固杆401的推动。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操作过程:在操作者驱动拨杆304c将芯杆102前段取出后,此时拨杆304c的位置是朝向远离芯杆102的位置,然后操作者水平转动拨杆304c,使拨杆304c靠近加固杆401的末端然后向前推动拨杆304c,此时拨杆304c带动驱动杆304b向后移动,驱动杆304b前端的齿条305与轮齿306啮合作用,驱动第二接杆303b转动,使得第二接杆303b向相互靠近的方向靠拢,与此同时,拨杆304c推动加固杆401,加固杆401将前端的卡环402推出,卡环402抱紧住第二接杆303b,此时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共同组成折断的芯杆102的末端,进而此时整个试验线接头依旧能进行插接操作。
实施例4
参照图2,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拨杆304c外套设有绝缘圈502,绝缘圈502与绝缘套101相连,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以及驱动杆304b材质为铜铝合金。
具体的,为了保护操作者防止受到连接时由拨杆304c传来的电,在拨杆304c外套设有绝缘圈502,绝缘圈502与绝缘套101相连,进而能保护操作者,同时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以及驱动杆304b的材质都为铜铝合金,进而增强导电性。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
具体表现为:操作者在使用拨杆304c时,接触的是外面套设的绝缘套101,进而保护操作者,减少触电。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线本体(100),包括绝缘套(101)、设置在绝缘套(101)内的芯杆(102)以及连接在芯杆(102)后端的铜线(103),所述芯杆(102)靠近铜线(103)处开设成钝角;
连接部件(200),包括设置在芯杆(102)外周壁上的连接片(201)以及设置在芯杆(102)前端的连接头(202),所述连接片(201)中段向外凸出;以及,
加固组件(300),所述加固组件(300)设置在芯杆(102)与绝缘套(101)连接处,所述加固组件(300)包括设置在芯杆(102)上的第一连接环(301)、设置在绝缘套(101)上的第二连接环(302)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环(301)以及第二连接环(302)之间的连接杆(303),
其中,连接杆(303)包括铰接在第一连接环(301)上的第一接杆(303a)以及铰接在第二连接环(302)上的第二接杆(303b),所述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铰接,所述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之间设有驱动第一接杆(303a)以及第二接杆(303b)转动的驱动部件(3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04)包括开设在芯杆(102)内的连接槽(304a)、滑移连接在连接槽(304a)内的驱动杆(304b)以及转动连接在连接槽(304a)的槽口处的拨杆(304c),
其中,所述拨杆(304c)与驱动杆(304b)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304b)前端设有齿条(305),所述第二接杆(303b)下端设有与齿条(305)啮合的轮齿(30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304a)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套筒(307),所述拨杆(304c)滑移连接在套筒(307)内,所述拨杆(304c)一端向外伸出连接槽(304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304b)与连接槽(304a)之间设有弹性件(50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304a)的侧壁上开设有横向槽(400),所述横向槽(400)内滑移连接有加固杆(401),所述加固杆(401)前端转动连接有卡环(402),所述卡环(402)上开设有开口(403),所述卡环(402)与加固杆(401)铰接处设有扭簧(404)。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304b)前端转动连接有接环(405),所述轮齿(306)开设在接环(405)外表面,所述接环(405)靠近驱动杆(304b)侧设有锥环(406),所述驱动杆(304b)上开设有与锥环(406)配合的配合槽(407)。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401)一端向外伸出横向槽(400),所述加固杆(401)一端设置有抵杆(500),所述拨杆(304c)转动后与抵杆(500)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304c)外套设有绝缘圈(502),所述绝缘圈(502)与绝缘套(101)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杆(303a)与第二接杆(303b)以及驱动杆(304b)材质为铜铝合金。
CN202010343040.1A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Active CN111505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3040.1A CN111505356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3040.1A CN111505356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5356A CN111505356A (zh) 2020-08-07
CN111505356B true CN111505356B (zh) 2022-09-16

Family

ID=7187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3040.1A Active CN111505356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53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6820B (zh) * 2020-11-12 2021-09-24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一收三发的塑料光纤用电信采集数据转接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82241U (zh) * 2016-07-04 2017-01-11 广东华声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美式三脚插头
EP3206265A1 (de) * 2016-02-09 2017-08-16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Gewinkelter steckverbinder und verfahren zum assemblieren
CN108199203A (zh) * 2018-03-23 2018-06-22 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插接接头
CN209487800U (zh) * 2019-03-28 2019-10-11 南京福迪电气有限公司 欧式连接器插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7005264U1 (de) * 2007-04-10 2008-08-14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Schirmhülse
US20090111337A1 (en) * 2007-10-26 2009-04-30 Bridgeport Fitting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06265A1 (de) * 2016-02-09 2017-08-16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Gewinkelter steckverbinder und verfahren zum assemblieren
CN205882241U (zh) * 2016-07-04 2017-01-11 广东华声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美式三脚插头
CN108199203A (zh) * 2018-03-23 2018-06-22 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风电或光伏设备的电缆插接接头
CN209487800U (zh) * 2019-03-28 2019-10-11 南京福迪电气有限公司 欧式连接器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5356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5356B (zh) 一种带钝角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US90652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s for wellbore devices and related assemblies
EP2141775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403790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tact
CN102025048A (zh) 一种钳口式夹头接地线
CN218348137U (zh) 一种具有快接结构的编织管
JP2009177898A (ja) 接地短絡器具
CN111541094B (zh) 一种带可变角度接头的二次试验线
CN212601898U (zh) 导线内置的夹爪
CN215144246U (zh) 一种剥扭一体装置
CN202977919U (zh) 高温高压下密封腔之间同轴屏蔽线便携式连接结构
CN201985294U (zh) 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CN216355027U (zh) 一种关节防护联通线
CN201490466U (zh) 稳固卡扣电力连接器组成
CN215731539U (zh) 一种带插接组件的断路器
CN219086342U (zh) 一种便于快速对接的线束
CN221900313U (zh) 一种摩托车线束用档位模块
CN115831677B (zh) 一种快速接线式断路器
CN213242394U (zh) 一种基于机电控制的具有快速连线组件
CN214672386U (zh)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温度开关
CN109994841A (zh) 一种端子笼、直插型接插针及接插件
CN110943404B (zh) 一种引流线临时固定装置
CN219979961U (zh) 一种新型铠装电缆接头
CN217956251U (zh) 一种拼接延长式线缆组合
CN219419789U (zh) 一种旋转组装式储能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