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6041U - 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96041U
CN213796041U CN202020235454.8U CN202020235454U CN213796041U CN 213796041 U CN213796041 U CN 213796041U CN 202020235454 U CN202020235454 U CN 202020235454U CN 213796041 U CN213796041 U CN 213796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pressure spring
stop
handl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54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晗
卫木子画
唐家轩
李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0202354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96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96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960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及其使用方法。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以构成钳子结构;还包括运转箱,运转箱的一端与第一钳帮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帮滑动连接;在运转箱上还设有用于限制运转箱滑动的限位机构;运转箱内设有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用于盛装压线帽的帽盘组件以及用于将压线帽从帽盘组件中推出的推帽组件;搓线机构和推帽组件分别位于帽盘组件的两侧,且搓线机构位于靠近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的一侧,推帽组件位于靠近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除了对电线绝缘表皮削剥需要双手外,其余作业只需要一只手即可完成,而且一气呵成,具有时间短,效率高,质量好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装配线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装配电线作业时,通常在两股电线接头中,传统做法通常是采用两股线互相交织缠绕后,再用防火胶布粘合进行隔离,这种作业方法比较落后,目前正被压线冒接线法所代替,压线冒接线法比较先进,能更好地保证电线接头不发生打火、短路与接触不良的现象。但是,这种方法操作繁琐,而且费时费力,效率不是特别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操作简单,接线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以及连接轴,所述的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以构成钳子结构;所述的第一钳体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一钳嘴、第一钳帮和第一钳柄;所述的第二钳体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二钳嘴、第二钳帮和第二钳柄;所述的第一钳帮与第二钳帮相对形成钳子空腔;其中,还包括运转箱,所述的运转箱的一端与第一钳帮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帮滑动连接;在所述的运转箱上还设有用于限制运转箱滑动的限位机构;所述的运转箱内设有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用于盛装压线帽的帽盘组件以及用于将压线帽从帽盘组件中推出的推帽组件;所述的搓线机构和推帽组件分别位于帽盘组件的两侧,且所述的搓线机构位于靠近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的一侧,推帽组件位于靠近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一侧。运转箱内集成了搓线机构、帽盘组件以及推帽组件,电线从运转箱的一端伸入至运转箱内,进入搓线机构中,搓线机构通过反复搓捻两股电线,将两股电线搓捻为一股,然后启动推帽组件,推帽组件将压线帽从帽盘组件中推出,由于帽盘组件紧挨着搓线机构设置,压线帽被推出的同时,直接吞进电线接头上,将电线接头包裹住,从而实现快速接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运转箱具体包括箱体、第一帮耳、第二帮耳以及限位机构,第一帮耳与第一钳帮滑动连接,第二帮耳与第二钳帮滑动连接,限位机构与第一钳帮或者第二钳帮连接,操作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第一钳帮或者第二钳帮实现固定,从而限制运转箱继续沿着第一钳帮和第二钳帮滑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帽机构,所述的控帽机构安装于第一钳柄或第二钳柄上,控帽机构分别与搓线机构和推帽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搓线机构和推帽组件运动。控制控帽机构分别驱动搓线机构和推帽组件运转,实现搓线动作和推帽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搓线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圈、第二支撑圈、至少3个撑套、至少3个S形搓板以及第一拉索;所述的第二支撑圈与第一支撑圈同轴设置,且第二支撑圈位于第一支撑圈内部,第二支撑圈的直径值为第一支撑圈的直径值的1/2;3个撑套固定于第二支撑圈上,且相互之间等间距设置;3个S形搓板的中部分别穿设于3个撑套中,且3个S形搓板呈同一方向设置;所述的S 形搓板的一端设有板头,另一端设有具有穿孔的板尾,板头靠近第一支撑圈的圆心处,板尾靠近第一支撑圈内壁;3个板头之间构成待电线穿过的空腔;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一端依次穿过三个板尾的穿孔中,且与穿孔固定连接,第一拉索的另一端与控帽机构连接。冒圈内置支撑圈,支撑圈直径为冒圈直径的1/2,支撑圈均匀分布三个撑套,S形搓板有板头和板尾,板头向圆心,板头有同心圆弧涩面,板尾有穿孔,穿孔与第一拉索连接,第一拉索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拽动S形搓板向不同方向旋转飞扬,S形搓板有三个,每个S形搓板的1/2处与撑套动配合,撑套本身位置固定,当三个S形搓板同步向不同方向旋转飞扬时,由于撑套的制约,S形搓板的板头只能向圆中心聚拢搓捻或离开圆中心,电线接头位于3个板头中心处,当3个板头反复搓捻时,电线受到挤压搓捻,类似于将两股电线放置于两个手掌中,不停的按压来回搓动,实现将两股电线搓为一股。
进一步的,所述的帽盘组件包括圆形盘壳、隔板、第一压簧以及压线帽;所述的隔板呈蜗旋结构,隔板设于盘壳内,在盘壳的中心处设有供压线帽穿出的出帽孔,所述的隔板的一端固定于出帽孔处,另一端固定于盘壳的内壁上;多个压线帽沿着隔板蜗旋的方向排列,且位于隔板构成的隔层空间中;所述的第一压簧位于隔板与帽盘内壁构成的隔层空间中,第一压簧的一端固定于最外圈的隔板上或盘壳的内壁上,另一端相抵于最外端的压线帽上,第一压簧的弹性恢复力推动压线帽向出帽孔一端移动。隔板呈蜗旋状,隔板与隔板之间构成隔层空间,压线帽依次排列在隔层空间中,隔板固定于盘壳中,第一压簧位于隔板的最外圈,一端固定在隔板或者盘壳上,另一端抵住压线帽,第一压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压线帽始终受到推力,将压线帽向出帽孔方向推动,当中心处的压线帽被推帽组件推出,紧挨着的压线帽受到第一压簧的推力马上补上空位,保证出帽孔处始终有压线帽,直到帽盘中的压线帽全部被推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推帽组件包括丝杆、丝母和第二拉索;所述的丝母中部设有供丝杆穿过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的丝杆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的丝杆穿设于丝母的通孔中,与丝母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丝母安装于运装箱的内壁上,且通过限位件限位,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一端与丝母连接,另一端与控帽机构连接,拽动第二拉索带动丝母原地旋转;在所述的运转箱上设有出线孔;所述的丝杆、出帽孔、出线孔、板头之间构成的待电线穿过的空腔处于同一中轴线上。丝母通过限位件进行限位,只能原地旋转,即围绕丝杆旋转,而不能上下左右移动,当丝母在旋转的过程中,有丝杆与丝母是螺纹配合连接的,丝母原地旋转,这样丝杆必将往上或者往下移动,丝杆对准出帽孔设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伸入至出帽孔中,将压线帽顶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帽机构包括控帽器;所述的控帽器包括器体、器杆、第二压簧、第一索扣、第三拉索以及器把;所述的第二钳柄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的器体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器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的器杆自器体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所述的第二压簧套设于器杆上,位于器体内部,第二压簧的一端相抵于器体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于器杆上;所述的器把与器杆的位于第一安装孔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索扣固定于器杆上,位于器体与器把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三拉索的一端与第一索扣连接。反复按压器把,器杆受到压力及第二压簧的弹力,反复上下移动,从而拽到第三拉索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帽机构还包括换挡器,所述的换挡器包括第一换挡组件、第二换挡组件和第三换挡组件;所述的第二钳柄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二安装孔位于连接轴与第一安装孔之间的位置;
所述的第一换挡组件包括第一挡键、第一挡杆、第一挡圈、第三压簧、第一挡块、第四压簧、第五压簧、第一定位球、第二定位球、第一挡头、第二锁扣以及第一插头;所述的第一挡圈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一挡杆穿设于第一挡圈中,第一挡杆的一端与第一挡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连接,第一挡块的另一端与第一插头连接;所述的第三压簧套设于第一挡杆上,第三压簧的一端与第一挡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挡头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的第四压簧和第五压簧均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且相对设置,第四压簧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定位球连接,所述的第五压簧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球连接,所述的第一插头插设于第一定位球与第二定位球之间;所述的第二锁扣固定于第一挡头上;所述的第一拉索与第二锁扣连接;按压第一挡键,第一挡杆向下移动,第三压簧被压缩,在第一挡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挡头逐渐的被推送到换挡体的第一凹槽中,由于第一凹槽与第一挡头是过盈配合连接的,第一挡头被卡在第一凹槽中,此时,由于第一挡头与第一凹槽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定位球和第二定位球夹住第一插头的作用力,因此,在第三压簧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一插头随着第一挡杆向上移动,第一插头与第一挡头分离,第一挡头被留在了第一凹槽中;此时操作控帽器,第三拉索拽动换挡体移动,换挡体中的第一挡头又是与第一拉索连接的,从而拽到第一拉索,进而拽到S形搓板运动。
所述的第二换挡组件包括第二挡键、第二挡杆、第二挡圈、第六压簧、第二挡块、第七压簧、第八压簧、第三定位球、第四定位球、第二挡头、第三锁扣以及第二插头;所述的第二挡圈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与第一挡圈并排设置;所述的第二挡杆穿设于第二挡圈中,第二挡杆的一端与第二挡键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连接,第二挡块的另一端与第二插头连接;所述的第六压簧套设于第二挡杆上,第六压簧的一端与第二挡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挡头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的第七压簧和第八压簧均设于第二安装槽内,且相对设置,第七压簧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定位球连接,所述的第八压簧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定位球连接,所述的第二插头插设于第三定位球与第四定位球之间;所述的第三锁扣固定于第二挡头上,所述的第二拉索与第三锁扣连接;第二换挡组件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换挡组件类似,只是第二换挡组件是用于控制推帽组件运动的。
所述的第三换挡组件包括第三挡键、第三挡杆、第三挡圈、第九压簧、第三挡块、推条、以及推头;所述的第三挡圈固定于第二安装孔中,第一挡圈、第二挡圈、第三挡圈三者并排设置;所述的第三挡杆穿设于第三挡圈中,第三挡杆的一端与第三挡键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挡块连接;第三挡块的另一端与推条的一端连接,推条的另一端与推头连接;所述的第九压簧套设于第三挡杆上,第九压簧的一端与第三挡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挡块固定连接。第三换挡组件的作用是将第一挡头或者第二挡头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推出,使第一挡头和第二挡头重新与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连接;当操作完搓线动作后,操作第三换挡组件,推头进入滑道中,推头挤压第一换挡体,使第一换挡体逐渐向上运动,从而与第一插头接触,使第一插头插入到第一定位球和第二定位球之间,同时可以适当按压第一挡键,使第一插头与第一挡头充分连接;此时,由于第一挡头已经大部分离开了一凹槽,与第一凹槽之间的作用力变小,第一定位球与第二定位球挤压第一插头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凹槽与第一挡头之间的作用力,当第一挡杆向上运动时,第一挡头随着第一插头一起向上运动,从而使第一挡头离开第二凹槽;第一推头在第九压簧的弹性作用力向,从滑道中退出;继续操作第二换挡组件,第二挡头与换挡体连接,实现一次换挡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换挡器还包括换挡体,所述的换挡体可滑动式安装于第二安装孔中,且位于第一挡头和第二挡头的正下方;所述的换挡体上分别设有供第一挡头和第二挡头插入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挡头和第二挡头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直型滑道,所述的滑道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通,且滑道的一端于换挡体的侧面设有供推头进入的开口;在所述的换挡体上设有第四锁扣,所述的第三拉索的另一端与第四锁扣连接。第三拉索与换挡体连接,拽到第三拉索从而拽动换挡体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推条的两侧设有用于限制推条走向的导向板;所述的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分别设有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所述的第一刀头与第二刀头相对设置,以构成剪刀结构;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还设有第十压簧,所述的第十压簧的一端与第一钳柄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操作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张开与闭合;
S2.通过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的张开与闭合,对电线接线部分的表皮进行剥离;
S3.通过第一钳嘴与第二钳嘴的张开与闭合,对剥离后的两股电线进行对齐夹紧;将运转箱整体向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方向推移,电线接线部分从出线孔穿入至运装箱内,直到电线接线部分穿入至搓线机构的板头之间构成的空腔中;
S4.操作运转箱上的限位机构,将运转箱锁定,使其不能沿着第一钳帮和第二钳帮滑动;
S5.操作第一挡键,将第一挡键向换挡体方向按压,使第一挡头插入至第一凹槽中,松开第一挡键,第一挡杆在第三压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由于第一挡头与第一凹槽过盈配合,第一挡头卡在第一凹槽中与第一插头分离;
S6.操作器把,来回按压器把,器把拽到第三拉索,第三拉索转动换挡体,换挡体带动第一拉索运动,第一拉索带动S形搓板运动,S形搓板的3个板头圆弧面来回搓捻两股电线,两股电线被搓捻为一股;
S7.操作第三挡键,推条推动推头进入滑道中,推头推动第一挡头向第一插头方向运动,第一挡头离开第一凹槽中,第一插头重新插入第一挡头中;
S8.操作第二挡键,将第二挡键向换挡体方向按压,使第二挡头插入至第二凹槽中,松开第二挡键,第二挡杆在第六压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由于第二挡头与第二凹槽过盈配合,第二挡头卡在第二凹槽中与第二插头分离;
S9.操作器把,来回按压器把,器把拽到第三拉索,第三拉索转动换挡体,换挡体带动第二拉索运动,第二拉索带动丝母原地旋转,丝母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丝杆向帽盘组件方向移动,丝杆的顶部将压线帽从出帽孔中推出,此时,压线帽吞进电线接头部分,将电线接头包裹住;
S10.停止操作器把,在第二压簧的作用下,第二拉索向反方向拉动丝母旋转,丝杆向远离帽盘组件的方向移动,至此完成一次接线动作。重复上述动作,进行下一次的接线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除了对电线绝缘表皮削剥需要双手外,其余作业只需要一只手即可完成,而且一气呵成,具有时间短,效率高,质量好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钳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运转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运转箱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搓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帽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推帽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换挡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换挡器运动方向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控帽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钳子内部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及第三拉索走线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操作运转箱来回运动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钳子张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 2以及连接轴3,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通过连接轴3转动连接,以构成钳子结构;第一钳体1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一钳嘴11、第一钳帮12和第一钳柄13;第二钳体2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二钳嘴21、第二钳帮22和第二钳柄23;第一钳帮12与第二钳帮22相对形成钳子空腔;其中,还包括运转箱4,运转箱4的一端与第一钳帮1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帮22滑动连接;在运转箱4上还设有用于限制运转箱4滑动的限位机构44;运转箱4内设有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5、用于盛装压线帽64的帽盘组件6以及用于将压线帽64从帽盘组件6中推出的推帽组件7;搓线机构5和推帽组件7分别位于帽盘组件6的两侧,且搓线机构5位于靠近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的一侧,推帽组件7位于靠近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的一侧。运转箱4内集成了搓线机构5、帽盘组件6以及推帽组件7,电线从运转箱4的一端伸入至运转箱4内,进入搓线机构5中,搓线机构5通过反复搓捻两股电线,将两股电线搓捻为一股,然后启动推帽组件7,推帽组件7将压线帽64从帽盘组件6中推出,由于帽盘组件6紧挨着搓线机构5设置,压线帽64被推出的同时,直接吞进电线接头上,将电线接头包裹住,从而实现快速接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运转箱4具体包括箱体41、第一帮耳43、第二帮耳42以及限位机构44,第一帮耳43与第一钳帮12滑动连接,第二帮耳42与第二钳帮22滑动连接,限位机构44与第一钳帮12或者第二钳帮22连接,操作限位机构44,限位机构44与第一钳帮12或者第二钳帮22实现固定,从而限制运转箱4继续沿着第一钳帮12和第二钳帮22滑动。在箱体41的中心设有出线孔45。
具体的,如图1、8、9所示,还包括控帽机构,控帽机构安装于第一钳柄 13或第二钳柄23上,控帽机构分别与搓线机构5和推帽组件7连接,用于驱动搓线机构5和推帽组件7运动。控制控帽机构分别驱动搓线机构5和推帽组件7运转,实现搓线动作和推帽动作。
其中,如图2、4所示,搓线机构5包括第一支撑圈51、第二支撑圈52、至少3个撑套53、至少3个S形搓板54以及第一拉索55;第二支撑圈52与第一支撑圈51同轴设置,且第二支撑圈52位于第一支撑圈51内部,第二支撑圈 52的直径值为第一支撑圈51的直径值的1/2;3个撑套53固定于第二支撑圈 52上,且相互之间等间距设置;3个S形搓板54的中部分别穿设于3个撑套 53中,且3个S形搓板54呈同一方向设置;S形搓板54的一端设有板头,另一端设有具有穿孔的板尾,板头靠近第一支撑圈51的圆心处,板尾靠近第一支撑圈51内壁;3个板头之间构成待电线穿过的空腔;第一拉索55的一端依次穿过三个板尾的穿孔中,且与穿孔固定连接,第一拉索55的另一端与控帽机构连接。冒圈内置支撑圈,支撑圈直径为冒圈直径的1/2,支撑圈均匀分布三个撑套53,S形搓板54有板头和板尾,板头向圆心,板头有同心圆弧涩面,板尾有穿孔,穿孔与第一拉索55连接,第一拉索55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拽动S形搓板54向不同方向旋转飞扬,S形搓板54有三个,每个S形搓板54的1/2处与撑套53动配合,撑套53本身位置固定,当三个S形搓板54同步向不同方向旋转飞扬时,由于撑套53的制约,S形搓板54的板头只能向圆中心聚拢搓捻或离开圆中心,电线接头位于3个板头中心处,当3个板头反复搓捻时,电线受到挤压搓捻,类似于将两股电线放置于两个手掌中,不停的按压来回搓动,实现将两股电线搓为一股。
另外,如图2、5所示,帽盘组件6包括圆形盘壳61、隔板62、第一压簧 63以及压线帽64;隔板62呈蜗旋结构,隔板62设于盘壳61内,在盘壳61的中心处设有供压线帽64穿出的出帽孔65,隔板62的一端固定于出帽孔65处,另一端固定于盘壳61的内壁上;多个压线帽64沿着隔板62蜗旋的方向排列,且位于隔板62构成的隔层空间中;第一压簧63位于隔板62与帽盘内壁构成的隔层空间中,第一压簧63的一端固定于最外圈的隔板62上或盘壳61的内壁上,另一端相抵于最外端的压线帽64上,第一压簧63的弹性恢复力推动压线帽64 向出帽孔65一端移动。隔板62呈蜗旋状,隔板62与隔板62之间构成隔层空间,压线帽64依次排列在隔层空间中,隔板62固定于盘壳61中,第一压簧 63位于隔板62的最外圈,一端固定在隔板62或者盘壳61上,另一端抵住压线帽64,第一压簧6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压线帽64始终受到推力,将压线帽64向出帽孔65方向推动,当中心处的压线帽64被推帽组件7推出,紧挨着的压线帽64受到第一压簧63的推力马上补上空位,保证出帽孔65处始终有压线帽64,直到帽盘中的压线帽64全部被推出。
其中,如图2、6所示,推帽组件7包括丝杆71、丝母72和第二拉索73;丝母72中部设有供丝杆71穿过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内螺纹结构,丝杆71设有外螺纹结构;丝杆71穿设于丝母72的通孔中,与丝母72螺纹配合连接;丝母72安装于运装箱的内壁上,且通过限位件限位,第二拉索73的一端与丝母 72连接,另一端与控帽机构连接,拽动第二拉索73带动丝母72原地旋转;在运转箱4上设有出线孔45;丝杆71、出帽孔65、出线孔45、板头之间构成的待电线穿过的空腔处于同一中轴线上。丝母72通过限位件进行限位,只能原地旋转,即围绕丝杆71旋转,而不能上下左右移动,当丝母72在旋转的过程中,有丝杆71与丝母72是螺纹配合连接的,丝母72原地旋转,这样丝杆71必将往上或者往下移动,丝杆71对准出帽孔65设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伸入至出帽孔65中,将压线帽64顶出。
另外,如图9、10所示,控帽机构包括控帽器9;控帽器9包括器体91、器杆92、第二压簧93、第一索扣94、第三拉索96以及器把95;第二钳柄23 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器体9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器体91内部设有空腔,器杆92自器体91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第二压簧93套设于器杆92上,位于器体91内部,第二压簧93的一端相抵于器体91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于器杆 92上;器把95与器杆92的位于第一安装孔外部的一端连接,第一索扣94固定于器杆92上,位于器体91与器把95之间的位置,第三拉索96的一端与第一索扣94连接。反复按压器把95,器杆92受到压力及第二压簧93的弹力,反复上下移动,从而拽到第三拉索96移动。
其中,如图7、8、10所示,控帽机构还包括换挡器8,换挡器8包括第一换挡组件81、第二换挡组件82和第三换挡组件83;第二钳柄2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位于连接轴3与第一安装孔之间的位置;
第一换挡组件81包括第一挡键8101、第一挡杆8102、第一挡圈8103、第三压簧8104、第一挡块8105、第四压簧8106、第五压簧8107、第一定位球8108、第二定位球8109、第一挡头8112、第二锁扣8110以及第一插头8111;第一挡圈8103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一挡杆8102穿设于第一挡圈8103中,第一挡杆8102的一端与第一挡键810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8105连接,第一挡块 8105的另一端与第一插头8111连接;第三压簧8104套设于第一挡杆8102上,第三压簧8104的一端与第一挡圈81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8105固定连接;第一挡头8112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第四压簧8106和第五压簧8107 均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且相对设置,第四压簧8106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定位球8108连接,第五压簧8107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球8109连接,第一插头8111插设于第一定位球8108与第二定位球8109之间;第二锁扣8110固定于第一挡头8112上;第一拉索55与第二锁扣8110连接;按压第一挡键8101,第一挡杆8102向下移动,第三压簧8104被压缩,在第一挡杆810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挡头8112 逐渐的被推送到换挡体84的第一凹槽841中,由于第一凹槽841与第一挡头 8112是过盈配合连接的,第一挡头8112被卡在第一凹槽841中,此时,由于第一挡头8112与第一凹槽841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定位球8108和第二定位球8109夹住第一插头8111的作用力,因此,在第三压簧8104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一插头8111随着第一挡杆8102向上移动,第一插头8111与第一挡头8112分离,第一挡头8112被留在了第一凹槽841中;此时操作控帽器9,第三拉索 96拽动换挡体84移动,换挡体84中的第一挡头8112又是与第一拉索55连接的,从而拽到第一拉索55,进而拽到S形搓板54运动。
第二换挡组件82包括第二挡键8201、第二挡杆8202、第二挡圈8203、第六压簧8204、第二挡块8205、第七压簧8206、第八压簧8207、第三定位球8208、第四定位球8209、第二挡头8212、第三锁扣8210以及第二插头8211;第二挡圈8203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与第一挡圈8103并排设置;第二挡杆8202穿设于第二挡圈8203中,第二挡杆8202的一端与第二挡键82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8205连接,第二挡块8205的另一端与第二插头8211连接;第六压簧 8204套设于第二挡杆8202上,第六压簧8204的一端与第二挡圈82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8205固定连接;第二挡头8212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七压簧8206和第八压簧8207均设于第二安装槽内,且相对设置,第七压簧 8206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定位球8208连接,第八压簧8207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定位球8209连接,第二插头8211插设于第三定位球8208与第四定位球8209之间;第三锁扣8210 固定于第二挡头8212上,第二拉索73与第三锁扣8210连接;第二换挡组件82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换挡组件81类似,只是第二换挡组件82是用于控制推帽组件7运动的。
第三换挡组件83包括第三挡键831、第三挡杆832、第三挡圈833、第九压簧834、第三挡块835、推条836、以及推头837;第三挡圈833固定于第二安装孔中,第一挡圈8103、第二挡圈8203、第三挡圈833三者并排设置;第三挡杆832穿设于第三挡圈833中,第三挡杆832的一端与第三挡键8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挡块835连接;第三挡块835的另一端与推条836的一端连接,推条836的另一端与推头837连接;第九压簧834套设于第三挡杆832上,第九压簧834的一端与第三挡圈83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挡块835固定连接。第三换挡组件83的作用是将第一挡头8112或者第二挡头8212从第一凹槽841 和第二凹槽842中推出,使第一挡头8112和第二挡头8212重新与第一插头8111 和第二插头8211连接;当操作完搓线动作后,操作第三换挡组件83,推头837 进入滑道843中,推头837挤压第一换挡体84,使第一换挡体84逐渐向上运动,从而与第一插头8111接触,使第一插头8111插入到第一定位球8108和第二定位球8109之间,同时可以适当按压第一挡键8101,使第一插头8111与第一挡头8112充分连接;此时,由于第一挡头8112已经大部分离开了一凹槽,与第一凹槽841之间的作用力变小,第一定位球8108与第二定位球8109挤压第一插头8111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凹槽841与第一挡头8112之间的作用力,当第一挡杆8102向上运动时,第一挡头8112随着第一插头8111一起向上运动,从而使第一挡头8112离开第二凹槽842;第一推头837在第九压簧834的弹性作用力向,从滑道843中退出;继续操作第二换挡组件82,第二挡头8212与换挡体84连接,实现一次换挡动作。
另外,如图7、8、10所示、换挡器8还包括换挡体84,换挡体84可滑动式安装于第二安装孔中,且位于第一挡头8112和第二挡头8212的正下方;换挡体84上分别设有供第一挡头8112和第二挡头8212插入的第一凹槽841和第二凹槽842,第一挡头8112和第二挡头8212分别与第一凹槽841和第二凹槽 842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凹槽841和第二凹槽842的底部设有直型滑道843,滑道843分别与第一凹槽841和第二凹槽842连通,且滑道843的一端于换挡体84的侧面设有供推头837进入的开口;在换挡体84上设有第四锁扣844,第三拉索96的另一端与第四锁扣844连接。第三拉索96与换挡体84连接,拽到第三拉索96从而拽动换挡体84运动。
其中,如图1、10、11、12所示,推条836的两侧设有用于限制推条836 走向的导向板838;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上分别设有第一刀头14和第二刀头24,第一刀头14与第二刀头24相对设置,以构成剪刀结构;在第一钳柄 13和第二钳柄23之间还设有第十压簧10,第十压簧10的一端与第一钳柄13 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柄23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操作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的张开与闭合;
S2.通过第一刀头14和第二刀头24的张开与闭合,对电线接线部分的表皮进行剥离;
S3.通过第一钳嘴11与第二钳嘴21的张开与闭合,对剥离后的两股电线进行对齐夹紧;将运转箱4整体向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方向推移,电线接线部分从出线孔45穿入至运装箱内,直到电线接线部分穿入至搓线机构5的板头之间构成的空腔中;
S4.操作运转箱4上的限位机构44,将运转箱4锁定,使其不能沿着第一钳帮12和第二钳帮22滑动;
S5.操作第一挡键8101,将第一挡键8101向换挡体84方向按压,使第一挡头8112插入至第一凹槽841中,松开第一挡键8101,第一挡杆8102在第三压簧810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由于第一挡头8112与第一凹槽841过盈配合,第一挡头8112卡在第一凹槽841中与第一插头8111分离;
S6.操作器把95,来回按压器把95,器把95拽到第三拉索96,第三拉索 96转动换挡体84,换挡体84带动第一拉索55运动,第一拉索55带动S形搓板54运动,S形搓板54的3个板头圆弧面来回搓捻两股电线,两股电线被搓捻为一股;
S7.操作第三挡键831,推条836推动推头837进入滑道843中,推头837 推动第一挡头8112向第一插头8111方向运动,第一挡头8112离开第一凹槽841 中,第一插头8111重新插入第一挡头8112中;
S8.操作第二挡键8201,将第二挡键8201向换挡体84方向按压,使第二挡头8212插入至第二凹槽842中,松开第二挡键8201,第二挡杆8202在第六压簧820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由于第二挡头8212与第二凹槽842过盈配合,第二挡头8212卡在第二凹槽842中与第二插头8211分离;
S9.操作器把95,来回按压器把95,器把95拽到第三拉索96,第三拉索 96转动换挡体84,换挡体84带动第二拉索73运动,第二拉索73带动丝母72 原地旋转,丝母72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丝杆71向帽盘组件6方向移动,丝杆71 的顶部将压线帽64从出帽孔65中推出,此时,压线帽64吞进电线接头部分,将电线接头包裹住;
S10.停止操作器把95,在第二压簧93的作用下,第二拉索73向反方向拉动丝母72旋转,丝杆71向远离帽盘组件6的方向移动,至此完成一次接线动作。重复上述动作,进行下一次的接线动作。
为了验证本实用新型的效能和质量水平,实验如下:
实验一,对截面积1.5平方毫米的铜芯导线进行试验: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25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30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35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有2个接头断开脱离,压线冒有1个破损,牢固度99.8%合格,绝缘率99.8%合格。
实验二,对截面积2.5平方毫米的铜芯导线进行试验: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30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35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40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有1个接头断开脱离脱离,压线冒有1个破损,牢固度99.9%合格,绝缘率99.9%合格。
实验三,对截面积4平方毫米的铜芯导线进行试验: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50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55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60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实验四,对截面积6平方毫米的铜芯导线进行试验: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60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70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接头1000个,接头承受80公斤拉力破坏实验,无一从接头处断开脱离,压线冒无一破损,牢固度100%合格,绝缘率100%合格。
以上四组实验证明:
接头牢固程度决定压线冒的破损与否;电线截面积平方大的比截面积小的牢固度高;所有断开脱离的电线接头,由于压线冒同时破损,可视可查,接线中可以随时剔除,不会发生施工事故;所有压线冒外观完整者,冒内的接头没有松动的现象,不会发生假接或虚接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以及连接轴(3),所述的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通过连接轴(3)转动连接,以构成钳子结构;所述的第一钳体(1)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一钳嘴(11)、第一钳帮(12)和第一钳柄(13);所述的第二钳体(2)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二钳嘴(21)、第二钳帮(22)和第二钳柄(23);所述的第一钳帮(12)与第二钳帮(22)相对形成钳子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转箱(4),所述的运转箱(4)的一端与第一钳帮(1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帮(22)滑动连接;在所述的运转箱(4)上还设有用于限制运转箱(4)滑动的限位机构(44);所述的运转箱(4)内设有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5)、用于盛装压线帽(64)的帽盘组件(6)以及用于将压线帽(64)从帽盘组件(6)中推出的推帽组件(7);所述的搓线机构(5)和推帽组件(7)分别位于帽盘组件(6)的两侧,且所述的搓线机构(5)位于靠近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的一侧,推帽组件(7)位于靠近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帽机构,所述的控帽机构安装于第一钳柄(13)或第二钳柄(23)上,控帽机构分别与搓线机构(5)和推帽组件(7)连接,用于驱动搓线机构(5)和推帽组件(7)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搓线机构(5)包括第一支撑圈(51)、第二支撑圈(52)、至少3个撑套(53)、至少3个S形搓板(54)以及第一拉索(55);所述的第二支撑圈(52)与第一支撑圈(51)同轴设置,且第二支撑圈(52)位于第一支撑圈(51)内部,第二支撑圈(52)的直径值为第一支撑圈(51)的直径值的1/2;3个撑套(53)固定于第二支撑圈(52)上,且相互之间等间距设置;3个S形搓板(54)的中部分别穿设于3个撑套(53)中,且3个S形搓板(54)呈同一方向设置;所述的S形搓板(54)的一端设有板头,另一端设有具有穿孔的板尾,板头靠近第一支撑圈(51)的圆心处,板尾靠近第一支撑圈(51)内壁;3个板头之间构成待电线穿过的空腔;所述的第一拉索(55)的一端依次穿过三个板尾的穿孔中,且与穿孔固定连接,第一拉索(55)的另一端与控帽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盘组件(6)包括圆形盘壳(61)、隔板(62)、第一压簧(63)以及压线帽(64);所述的隔板(62)呈蜗旋结构,隔板(62)设于盘壳(61)内,在盘壳(61)的中心处设有供压线帽(64)穿出的出帽孔,所述的隔板(62)的一端固定于出帽孔处,另一端固定于盘壳(61)的内壁上;多个压线帽(64)沿着隔板(62)蜗旋的方向排列,且位于隔板(62)构成的隔层空间中;所述的第一压簧(63)位于隔板(62)与帽盘内壁构成的隔层空间中,第一压簧(63)的一端固定于最外圈的隔板(62)上或盘壳(61)的内壁上,另一端相抵于最外端的压线帽(64)上,第一压簧(63)的弹性恢复力推动压线帽(64)向出帽孔一端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帽组件(7)包括丝杆(71)、丝母(72)和第二拉索(73);所述的丝母(72)中部设有供丝杆(71)穿过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的丝杆(71)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的丝杆(71)穿设于丝母(72)的通孔中,与丝母(72)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丝母(72)安装于运装箱的内壁上,且通过限位件限位,所述的第二拉索(73)的一端与丝母(72)连接,另一端与控帽机构连接,拽动第二拉索(73)带动丝母(72)原地旋转;在所述的运转箱(4)上设有出线孔(45);所述的丝杆(71)、出帽孔(65)、出线孔(45)、板头之间构成的待电线穿过的空腔处于同一中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帽机构包括控帽器(9);所述的控帽器(9)包括器体(91)、器杆(92)、第二压簧(93)、第一索扣(94)、第三拉索(96)以及器把(95);所述的第二钳柄(23)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的器体(9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器体(91)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的器杆(92)自器体(91)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所述的第二压簧(93)套设于器杆(92)上,位于器体(91)内部,第二压簧(93)的一端相抵于器体(91)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于器杆(92)上;所述的器把(95)与器杆(92)的位于第一安装孔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索扣(94)固定于器杆(92)上,位于器体(91)与器把(95)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三拉索(96)的一端与第一索扣(9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帽机构还包括换挡器(8),所述的换挡器(8)包括第一换挡组件(81)、第二换挡组件(82)和第三换挡组件(83);所述的第二钳柄(2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二安装孔位于连接轴(3)与第一安装孔之间的位置;
所述的第一换挡组件(81)包括第一挡键(8101)、第一挡杆(8102)、第一挡圈(8103)、第三压簧(8104)、第一挡块(8105)、第四压簧(8106)、第五压簧(8107)、第一定位球(8108)、第二定位球(8109)、第一挡头(8112)、第二锁扣(8110)以及第一插头(8111);所述的第一挡圈(8103)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一挡杆(8102)穿设于第一挡圈(8103)中,第一挡杆(8102)的一端与第一挡键(810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8105)连接,第一挡块(8105)的另一端与第一插头(8111)连接;所述的第三压簧(8104)套设于第一挡杆(8102)上,第三压簧(8104)的一端与第一挡圈(81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8105)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挡头(8112)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的第四压簧(8106)和第五压簧(8107)均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且相对设置,第四压簧(8106)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定位球(8108)连接,所述的第五压簧(8107)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球(8109)连接,所述的第一插头(8111)插设于第一定位球(8108)与第二定位球(8109)之间;所述的第二锁扣(8110)固定于第一挡头(8112)上;所述的第一拉索(55)与第二锁扣(8110)连接;
所述的第二换挡组件(82)包括第二挡键(8201)、第二挡杆(8202)、第二挡圈(8203)、第六压簧(8204)、第二挡块(8205)、第七压簧(8206)、第八压簧(8207)、第三定位球(8208)、第四定位球(8209)、第二挡头(8212)、第三锁扣(8210)以及第二插头(8211);所述的第二挡圈(8203)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与第一挡圈(8103)并排设置;所述的第二挡杆(8202)穿设于第二挡圈(8203)中,第二挡杆(8202)的一端与第二挡键(82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8205)连接,第二挡块(8205)的另一端与第二插头(8211)连接;所述的第六压簧(8204)套设于第二挡杆(8202)上,第六压簧(8204)的一端与第二挡圈(82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8205)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挡头(8212)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的第七压簧(8206)和第八压簧(8207)均设于第二安装槽内,且相对设置,第七压簧(8206)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定位球(8208)连接,所述的第八压簧(8207)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定位球(8209)连接,所述的第二插头(8211)插设于第三定位球(8208)与第四定位球(8209)之间;所述的第三锁扣(8210)固定于第二挡头(8212)上,所述的第二拉索(73)与第三锁扣(8210)连接;
所述的第三换挡组件(83)包括第三挡键(831)、第三挡杆(832)、第三挡圈(833)、第九压簧(834)、第三挡块(835)、推条(836)、以及推头(837);所述的第三挡圈(833)固定于第二安装孔中,第一挡圈(8103)、第二挡圈(8203)、第三挡圈(833)三者并排设置;所述的第三挡杆(832)穿设于第三挡圈(833)中,第三挡杆(832)的一端与第三挡键(8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挡块(835)连接;第三挡块(835)的另一端与推条(836)的一端连接,推条(836)的另一端与推头(837)连接;所述的第九压簧(834)套设于第三挡杆(832)上,第九压簧(834)的一端与第三挡圈(83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挡块(835)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挡器(8)还包括换挡体(84),所述的换挡体(84)可滑动式安装于第二安装孔中,且位于第一挡头(8112)和第二挡头(8212)的正下方;所述的换挡体(84)上分别设有供第一挡头(8112)和第二挡头(8212)插入的第一凹槽(841)和第二凹槽(842),所述的第一挡头(8112)和第二挡头(8212)分别与第一凹槽(841)和第二凹槽(842)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凹槽(841)和第二凹槽(842)的底部设有直型滑道(843),所述的滑道(843)分别与第一凹槽(841)和第二凹槽(842)连通,且滑道(843)的一端于换挡体(84)的侧面设有供推头(837)进入的开口;在所述的换挡体(84)上设有第四锁扣(844),所述的第三拉索(96)的另一端与第四锁扣(84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条(836)的两侧设有用于限制推条(836)走向的导向板(838);所述的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上分别设有第一刀头(14)和第二刀头(24),所述的第一刀头(14)与第二刀头(24)相对设置,以构成剪刀结构;在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之间还设有第十压簧(10),所述的第十压簧(10)的一端与第一钳柄(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柄(23)连接。
CN202020235454.8U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796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5454.8U CN213796041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5454.8U CN213796041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96041U true CN213796041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30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545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796041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96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9505B2 (ja) ツイスト線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10032544B2 (en) Terminal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a coaxial cable to separate a sheath from a conductor
AU2008343317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ipping sleeve
CN111817031B (zh) 一种快捷连接的接线端子排
CN116581617B (zh) 一种电线连接套管
JP5723112B2 (ja) 絶縁電線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CN213796041U (zh) 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
US11296486B2 (en) Wire preparation device
CN111251208A (zh) 一种配帽接线专用钳子及其使用方法
CN207705416U (zh) 变电站接地杆
CN111180974A (zh) 一种电线接头用钳子
JP2003034305A (ja) 鉄筋結束機
CN211700874U (zh) 一种梭式接线专用钳子
CN111092349A (zh) 一种半自动接线专用钳子及其使用方法
CN211556154U (zh) 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
CN208461008U (zh) 一种接地线与操作杆的连接装置
CN211151019U (zh) 一种半自动接线专用钳子
CN111313160A (zh) 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342316A (zh) 一种梭式接线专用钳子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82279B (zh) 手动高效并线器
CN211789927U (zh) 一种接线专用钳子
CN114156019A (zh) 基于多根导线连接用绞合装置
CN112134073A (zh) 一种电缆快速连接头
CN212182723U (zh) 连接线及医疗组件
CN100438242C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