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1275B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1275B
CN111501275B CN202010306663.1A CN202010306663A CN111501275B CN 111501275 B CN111501275 B CN 111501275B CN 202010306663 A CN202010306663 A CN 202010306663A CN 111501275 B CN111501275 B CN 1115012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mmunicated
cavity
flow channel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66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1275A (zh
Inventor
张金洋
范建峰
商勇
严晨晓
张玉
焦猛
黄升野
徐小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66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12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1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1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1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1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4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solely by water je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2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by pum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06F39/08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桶体,围设出洗衣空间,桶体上设有回水孔和连通孔,回水孔和连通孔均与洗衣空间相连通;传动装置,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连通在回水孔和连通孔之间;第一驱动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用于驱动水流自回水孔经水流通道流入连通孔。本发明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洗衣空间中的水流从回水孔进入水流通道中,水流通道中的水经过连通孔喷入洗衣空间中,在洗衣空间中形成水流,水流推动洗衣空间中的水和衣物转动,实现对衣物的清洗,既降低对衣物的磨损,又可以节约用水,而且可以省去拨盘或波轮等搅动结构,降低衣物处理设备的成本。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物处理设备,例如洗衣机,均采用拨盘、波轮或类似的搅动结构搅动衣物和水流,以达到洗涤衣物效果,该种洗涤方式对衣物磨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桶体,围设出洗衣空间,所述桶体上设有回水孔和连通孔,所述回水孔和所述连通孔均与所述洗衣空间相连通;传动装置,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连通在所述回水孔和所述连通孔之间;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接,用于驱动水流自所述回水孔经所述水流通道流入所述连通孔。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洗衣空间中的水流从回水孔进入水流通道中,水流通道中的水经过连通孔喷入洗衣空间中,在洗衣空间中形成水流,水流推动洗衣空间中的水和衣物转动,实现对衣物的清洗,既降低对衣物的磨损,又可以节约用水,而且可以省去拨盘或波轮等搅动结构,降低衣物处理设备的成本。
另外,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连通孔通过水管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水管的出水方向不同。
水管的数量与连通孔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换言之,每一连通孔通过一水管与水流通道相连通。至少两个水管的出水方向不同,即从至少两个连通孔中喷出的水流的流向不同,可以进一步增强经不同的连通孔流出的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连通孔流出的水流对衣物的拍打和按摩作用,提高对洗衣的洗涤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水管上,所述第一单向阀被配置为沿从所述水流通道到所述连通孔的方向单向导通。
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水管上,防止水流从连通孔中倒流入水流通道。第一单向阀可以为橡胶或硅胶止流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管的出水方向偏离所述桶体的径向,这样水管经连通孔喷出的水流可以推动洗衣空间中的水流和衣物进行转动,实现对衣物的清洗。
例如,水管的出水方向沿桶体的周向,即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水管分为第一组水管和第二组水管,所述第一组水管的出水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组水管的出水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
第一组水管中包括至少一个水管,第二组水管中包括至少一个水管。可以通过对第一驱动装置的控制,实现第一组水管出水,推动洗衣空间中的衣物和水流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二组水管不出水;通过对第一驱动装置的控制,实现第二组水管出水,推动洗衣空间中的衣物和水流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一组水管不出水。通过控制第一组水管和第二组水管轮流出水,推动洗衣空间中的衣物和水流交替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实现类似波轮等搅动结构的洗涤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泵,所述齿轮泵包括内齿轮、齿圈和月牙块,所述内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内齿轮转动,所述齿圈套设在所述内齿轮的外侧并与所述内齿轮偏心啮合,所述齿圈与所述内齿轮之间限定出腔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所述腔体,所述月牙块位于所述腔体内并将所述腔体分为第一子腔体和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一子腔体连通在多个所述连通孔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回水孔之间,所述第二子腔体连通在多个所述连通孔中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回水孔之间。
齿圈和内齿轮紧靠一边相啮合,而另一边则被月牙块隔开。月牙块将齿圈和内齿轮之间的非啮合区域(腔体)隔成两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子腔体和第二子腔体。当齿轮泵工作时,内齿轮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旋转,在内齿轮与齿圈传动的过程中,内齿轮与齿圈脱啮的空间容积增大,形成负压,从回水孔中吸入水,而内齿轮与齿圈趋向啮合的空间容积缩小,水流从该容积缩小的空间挤出流入连通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齿轮泵还包括:下盖体、上盖体,分别盖设在所述内齿轮轴向的两端部,所述下盖体上设有下盖体流道;进水盖板,设置在所述下盖体背离所述内齿轮的一侧,所述进水盖板上设有进水盖板流道;泵壳,套设在所述齿圈的外侧,所述泵壳限定出泵壳流道;其中,所述进水盖板流道连通在所述下盖体流道与所述连通孔之间,所述泵壳流道、所述下盖体流道的数量均与所述连通孔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一部分所述下盖体流道与所述第一子腔体相连通,另一部分所述下盖体流道与所述第二子腔体相连通,所述泵壳流道连通在相对应的所述下盖体流道与所述连通孔之间,所述泵壳流道与相应的所述连通孔相连通。
以第一子腔体空间变大、第二子腔体空间变小为例说明水流的方向。第一子腔体的空间变大,形成负压吸水,回水孔中的水经过进水盖板流道经过一部分下盖体流道流入第一子腔体,第二子腔体空间变小,水流从第二子腔体中挤出,经过另一部分下盖体流道流入相对应的泵壳流道,并从泵壳流道中流入相对应的连通孔,形成喷射的水流。
水流通道包括上盖体流道、下盖体流道、进水盖板流道、第一子腔体、第二子腔体和泵壳流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盖板流道上,被配置为沿水流从所述回水孔进入所述水流通道的方向单向导通。
第二单向阀的设置,防止水流从下盖体流道倒流入回水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内轴,与所述桶体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桶体转动;外轴,套设在所述内轴的外侧,所述外轴与所述内齿轮相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内齿轮转动。
在洗涤阶段,控制外轴转动,实现水流从回水孔经水流通道到连通孔的流动,在洗衣空间中形成水流,对衣物进行清洗。在脱水阶段,内轴转动,内轴带动桶体转动,实现脱水,此时外轴与内轴同步转动,带动传动装置随桶体同步转动。
第一驱动装置除为双轴电机外,还可以是其它能够满足传动装置和桶体转动条件的装置,例如第一驱动装置可以包括两个电机,两个电机的电机轴分别与桶体和内齿轮相连接,与桶体相连接的电机轴用于带动桶体转动,与内齿轮相连接的电机轴用于带动内齿轮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回水件,限定出回水流道,所述回水流道连通在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回水孔之间,所述回水件上设有与所述回水流道相连通的排水口;排水阀,包括相抵接的堵头和弹性件;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堵头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堵头相对于所述排水口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水口,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堵头相对于所述排水口运动过程中,所述弹性件发生形变。
回水件位于桶体的下方,回水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桶体上,且回水流道的一端与回水孔相连通,回水流道的另一端与进水盖板流道相连通,通过回水流道实现回水孔与进水盖板流道之间的连通。
在洗涤完成需要排水时,第二驱动装置带动堵头相对于排水口运动,以打开排水口,洗衣空间中的水通过回水孔流入回水流道,经排水口排出。此时弹性件发生形变,排水结束后,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在弹性件的带动下堵头相对于排水口运动,关闭排水口。可以理解,也可以是排水结束后,第二驱动装置工作时,带动堵头相对于排水口运动,并关闭排水口,此时弹性件发生形变,当需要排水时,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在弹性件的带动下堵头相对于排水口运动,打开排水口。
进一步地,排水阀阀体,所述阀体限定出阀体流道,所述阀体流道的进水口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水流经排水口进入阀体流道,并经阀体流道排出至外界。所述堵头和所述弹性件相抵接并均位于所述阀体流道内,在第二驱动装置和弹性件的作用下,堵头相对于排水口运动,以直接位于排水口内关闭排水口或通过关闭阀体流道间接关闭排水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回水件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排水阀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底座为排水阀和第二驱动装置的安装提供了安装平台。
堵头位于弹性件的上方,第二驱动装置工作时,带动堵头向下运动,以打开排水口,进行排水,此时堵头下压弹性件,弹性件被压缩。当排水结束后,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堵头向上运动,关闭排水口。
进一步地,弹性件可以为但不限于弹簧、弹片或扭簧。排水阀还包括安装座,弹性件的上端与堵头相抵接,弹性件的下端定位在安装座上,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堵头上下运动以打开阀体流道,例如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下端套设在安装座的外侧。排水阀还包括滚柱,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排水阀侧壁的一侧,滚柱设置在堵头的下方,第二驱动装置与堵头通过连接绳相连接,滚柱位于连接绳靠近第二驱动装置的一侧,并与连接绳相抵接,例如连接绳呈L形,滚柱位于L形的弯折处,这样连接绳的水平运动可以转化为堵头的上下运动。
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牵引电机、电磁推杆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回水件上;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相配合以判断所述回水件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其中在所述预设位置,所述堵头与所述排水口相对应;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相连接,并在判定所述回水件未处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回水件运动至所述预设位置。
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相配合,以判断回水件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在预设位置,堵头与排水口相对应,这样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堵头向上运动时,堵头可以关闭排水口。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可以均为传感器,例如位置传感器,当第二检测装置接收到第一检测装置的信号时,说明回水件处于预设位置。或者,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中的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霍尔元件,当霍尔元件检测到磁铁产生的磁场时,说明回水件处于预设位置。
当根据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配合,判定出回水件未处于预设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桶体转动,桶体带动回水件转动,使得回水件达到预设位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的装配结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装配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装配结构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装配结构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装配结构的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的装配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齿轮泵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齿轮泵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所示齿轮泵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齿轮泵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齿轮泵的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齿轮泵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齿轮泵的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齿轮泵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所示泵壳的D-D向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下盖体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水流的方向;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水盖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水盖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图21所示进水盖板的E-E向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水流的方向;
图2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水盖板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盖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盖体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水流的方向;
图2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2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2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法兰的剖视图;
图3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的剖视图;
图3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回水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回水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回水件的剖视图;
图3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剖视图;
图4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排水阀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排水阀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4示出了图43所示排水阀的F-F向的剖视图;
图4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排水阀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方向示意水流的方向;
图4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桶体,11洗衣空间,12A、12B、12C、12D连通孔,13回水孔,2第一驱动装置,21内轴,22外轴,3传动装置,31上盖体,311A、311B上盖体流道,32下盖体,321A、321B、321C、321D下盖体流道,33进水盖板,332第二单向阀,333进水盖板流道,334第一进水区域,335第二进水区域,34泵壳,341A、341B、341C、341D泵壳流道,35内齿轮,36齿圈,37月牙块,38第一子腔体,39第二子腔体,4第二驱动装置,41连接绳,5排水阀,51堵头,511第一端部,512第二端部,52弹性件,53安装座,54滚柱,55阀体,551阀体流道,6、61A、61B、61C、61D水管,62第一单向阀,7回水件,71回水流道,72第一检测装置,73排水口,8底座,81第二检测装置,9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图1至图4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可以为洗衣机、洗衣烘干一体机等。
如图26、图31至图33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桶体1、传动装置3和第一驱动装置2。
桶体1围设出洗衣空间11,桶体1上设有回水孔13和连通孔12A、12B、12C、12D,回水孔13和连通孔12A、12B、12C、12D均与洗衣空间11相连通。
传动装置3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连通在回水孔13和连通孔,如图31至图33中,连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分别标记为12A、12B、12C、12D。
第一驱动装置2与传动装置3相连接,用于驱动水流自回水孔经水流通道流入连通孔。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在第一驱动装置2的作用下,洗衣空间11中的水流从回水孔13进入水流通道中,水流通道中的水经过连通孔喷入洗衣空间11中,在洗衣空间11中形成水流,水流推动洗衣空间11中的水和衣物转动,实现对衣物的清洗,既降低对衣物的磨损,又可以节约用水,而且可以省去拨盘或波轮等搅动结构,降低衣物处理设备的成本。
回水孔13设置在桶体1的底部,且回水孔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回水孔13沿桶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回水孔13用以循环水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每一连通孔通过水管6与水流通道相连通,其中至少两个水管6的出水方向不同,如图1至图5所示,水管的数量为4个,分别标记为61A、61B、61C、61D。
水管6的数量与连通孔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换言之,每一连通孔通过一水管与水流通道相连通。至少两个水管的出水方向不同,即从至少两个连通孔中喷出的水流的流向不同,可以进一步增强经不同的连通孔流出的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连通孔流出的水流对衣物的拍打和按摩作用,提高对洗衣的洗涤效果。
如图1至图5所示,连通孔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12A、12B、12C、12D,水管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61A、61B、61C、61D,其中两个水管61A、61C的出水方向一致,沿顺时针方向,另外两个水管61B、61D的出水方向一致,沿逆时针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62设置在水管6上,且每一水管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62被配置为沿从水流通道到连通孔的方向单向导通。
第一单向阀62设置在水管61A、61B、61C、61D上,防止水流从连通孔12A、12B、12C、12D中倒流入水流通道。第一单向阀62可以为橡胶或硅胶止流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水管6的出水方向偏离桶体1的径向,这样水管6经连通孔喷出的水流可以推动洗衣空间11中的水流和衣物进行转动,实现对衣物的清洗。
进一步地,水管6的出水方向沿桶体1的周向,即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水管按照出水方向分为第一组水管和第二组水管,第一组水管的出水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第二组水管的出水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
第一组水管中包括至少一个水管,第二组水管中包括至少一个水管,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组水管包括61A和61C,第二组水管包括61B和61D。可以通过对第一驱动装置2的控制,实现第一组水管出水,推动洗衣空间11中的衣物和水流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二组水管不出水;通过对第一驱动装置2的控制,实现第二组水管出水,推动洗衣空间11中的衣物和水流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一组水管不出水。通过控制第一组水管和第二组水管交替轮流出水,推动洗衣空间11中的衣物和水流交替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实现类似波轮等搅动结构的洗涤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组水管中的多个水管在桶体1内均匀设置,第二组水管中的多个水管在桶体1内均匀设置。第一组水管中包括两个水管61A和61C,第二水管中包括两个水管61B和61D。如图30至图33所示,连通孔12A、12B、12C、12D位于以桶体1的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装置3包括齿轮泵,如图6至图14所示,齿轮泵包括内齿轮35、齿圈36和月牙块37,内齿轮35与第一驱动装置2相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用于带动内齿轮35转动,齿圈36套设在内齿轮35的外侧并与内齿轮35偏心啮合,齿圈36与内齿轮35之间限定出腔体,水流通道包括腔体,月牙块37位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为第一子腔体38和第二子腔体39,第一子腔体38连通在多个连通孔中的一部分与回水孔13之间,第二子腔体39连通在多个连通孔中的另一部分与回水孔13之间,例如第一子腔体38连通在连通孔12A、12C与回水孔13之间,第二子腔体39连通在连通孔12B、12D与回水孔13之间。
齿圈36和内齿轮35紧靠一边相啮合,而另一边则被月牙块37隔开。月牙块37将齿圈36和内齿轮35之间的非啮合区域(腔体)隔成两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子腔体38和第二子腔体39。当齿轮泵工作时,内齿轮35在第一驱动装置2的作用下旋转,在内齿轮35与齿圈36传动的过程中,内齿轮35与齿圈36脱啮的空间容积增大,形成负压,从回水孔13中吸入水,而内齿轮35与齿圈36趋向啮合的空间容积缩小,水流从该容积缩小的空间挤出流入对应的连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子腔体38连通在多个连通孔中的一部分与回水孔13之间中,多个连通孔中的一部分的出水方向相同,换言之,第一子腔体38与出水方向相同的水管相连通,例如第一子腔体38与第一组水管61A、61C相连通。第二子腔体39连通在多个连通孔中的另一部分与回水孔13之间,多个连通孔中的另一部分的出水方向相同,换言之,第二子腔体39与出水方向相同的水管相连通,例如第二子腔体39与第二组水管61B、61D相连通。
如图14所示,在第一驱动装置2的作用下,内齿轮35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子腔体38空间变小,第二子腔体39空间变大,水从回水孔13流入第一子腔体38,并从与第一子腔体38相连通的连通孔12A和12C中流入洗衣空间11;在第一驱动装置2的作用下,内齿轮35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子腔体38空间变大,第二子腔体39空间变小,水从回水孔13流入第二子腔体39,并从与第二子腔体39相连通的连通孔12B、12D中流入洗衣空间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齿轮泵还包括下盖体32、上盖体31、进水盖板33和泵壳34。
下盖体32和上盖体31分别盖设在内齿轮35轴向的两端部,下盖体32上设有下盖体流道,如图18和图19所示,下盖体流道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321A、321B、321C、321D。
如图20至图23所示,进水盖板33设置在下盖体32背离内齿轮35的一侧,进水盖板33上设有进水盖板流道333。
泵壳34套设在齿圈36的外侧,泵壳34限定出泵壳流道,如图15至图17所示,泵壳流道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341A、341B、341C、341D;其中,进水盖板流道333连通在下盖体流道与连通孔之间,泵壳流道、下盖体流道的数量均与连通孔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一部分下盖体流道与第一子腔体38相连通,另一部分下盖体流道与第二子腔体39相连通,泵壳流道连通在相对应的下盖体流道与连通孔之间,泵壳流道与相应的连通孔相连通。
如图14至图25、图31、图32所示,进水盖板流道分为第一进水区域334和第二进水区域335,第一进水区域与下盖体流道321B、321D相连通,下盖体流道321B、321D与第二子腔体39相连通,且下盖体流道321B、321D分别与泵壳流道341D、341B相连通,泵壳流道341D、341B分别与水管61C、61A相连通。
第二进水区域与下盖体流道321A、321C相连通,下盖体流道321A、321C与第一子腔体38相连通,且下盖体流道321A、321C分别与泵壳流道341C、341A相连通,泵壳流道341C、341A分别与水管61D、61B相连通。
以第一子腔体38空间变大、第二子腔体39空间变小为例说明水流的方向。第一子腔体38的空间变大,形成负压吸水,回水孔13中的水经过进水盖板流道333经过一部分下盖体流道流入第一子腔体38,第二子腔体39空间变小,水流从第二子腔体39中挤出,经过另一部分下盖体流道流入相对应的泵壳流道,并从泵壳流道中流入相对应的连通孔,形成喷射的水流。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2位于齿轮泵的下方,下盖体32盖设在内齿轮35的上方,下盖体32盖设在内齿轮35的下方,进水盖板33设置在下盖体32的下方。如图24和图25所示,上盖体31上设有上盖体流道,上盖体流道的数量为多个,包括第一上盖体流道311A和第二上盖体流道311B,第一上盖体流道311A与第一组水管61A、61C中的至少一个相连通,且第一上盖体流道被配置为与第一子腔体38和第二子腔体39中的一个相连通,第二上盖体流道311B与第二组水管61B、61D中的至少一个相连通,且第二上盖体流道被配置为与第一子腔体38和第二子腔体39中的另一个相连通。
水流通道包括上盖体流道、下盖体流道、进水盖板流道、第一子腔体38、第二子腔体39和泵壳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二单向阀332,第二单向阀332设置在进水盖板流道333上,被配置为沿水流从回水孔13进入水流通道的方向单向导通。进水盖板流道33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进水盖板流道在进水盖板上均匀分布,每一进水盖板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单向阀。
第二单向阀332的设置,防止水流从下盖体流道倒流入回水孔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0至图42所示,第一驱动装置2为双轴电机,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内轴21和外轴22。
内轴21与桶体1相连接,用于驱动桶体1转动;外轴22套设在内轴21的外侧,外轴22与内齿轮35相连接,并用于带动内齿轮35转动。
在洗涤阶段,控制外轴22转动,实现水流从回水孔13经水流通道到连通孔的流动,在洗衣空间11中形成水流,对衣物进行清洗。在脱水阶段,内轴21转动,内轴21带动桶体1转动,实现脱水,此时外轴22与内轴21同步转动,带动传动装置3随桶体1同步转动。
第一驱动装置2除为双轴电机外,还可以是其它能够满足传动装置3和桶体1转动条件的装置,例如第一驱动装置2可以包括两个电机,两个电机的电机轴分别与桶体1和内齿轮35相连接,与桶体1相连接的电机轴用于带动桶体1转动,与内齿轮35相连接的电机轴用于带动内齿轮35转动。
第一组水管61A、61C和第二组水管61B、61D均包括两个水管。当外轴22正向旋转时,第一组水管61A、61C的第一单向阀62打开,第一组水管61A、61C喷发出水流,推动桶体1内的衣物和水正向旋转,此过程中第二组水管61B、61D的第一单向阀62自动封闭,阻止桶体1内的水倒流;当外轴22反向旋转时,第二组水管61B、61D内的第一单向阀62打开,喷发出水流,推动桶内衣物和水逆向旋转,同时第一组水管61A、61C内的第一单向阀62自动封闭。
桶体1与内轴21固定连接,并与传动装置3固定连接,例如图28和图29所示,桶体1通过法兰9与传动装置3以及内轴21固定连接,内轴21提供脱水时所需动力,内轴21用以带动桶体1旋转脱水,外轴22用以驱动传动装置3吸水喷水,从而完成洗涤功能。
如图20至图23所示,进水盖板33上的进水盖板流道333分为第一进水区域334和第二进水区域335,第一进水区域和第二进水区域分别位于进水盖板轴向的相对两侧,从第一进水区域334流入的水进入下盖体流道321D、321B,其中,如图19所示,进入下盖体流道321B的水流是从F处进入下盖体流道321B、从H处流出。从第二进水区域335流入的水进入下盖体流道321A、321C,其中,进入下盖体流道321A的水流从是G处进入下盖体流道321A,从P处流出。
如图14所示,在外轴22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子腔体39因内齿轮和齿圈相互啮合而挤出水流,如图19中,一部分水流从F处沿下盖体流道321B进入H处,如图15所示,H处连接泵壳流道341D,泵壳流道341D与水管61C相连通(此为第一出水水路向),另一部分水流经下盖体流道321D连接泵壳流道341B,泵壳流道341B连接水管61A(此为第二出水水路),此过程区域第一子腔体38因内齿轮和齿圈相互分离而形成负压吸水。
同理,在外轴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子腔体39形成负压吸水,第一子腔体38受挤压喷水,进入下盖体流道321A、321C,水流一路从C处沿下盖体流道321A进入P处,P处连接,泵壳流道341C与水管61D相连;另一路水流从下盖体流道321C流入泵壳流道341A,下盖体流道321C连接泵壳流道341A,泵壳流道341A连接水管61B。
通过外轴正反转,实现洗涤水流的方向转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回水件7、排水阀5和第二驱动装置4。
如图34至图36所示,回水件7限定出回水流道71,回水流道71连通在水流通道与回水孔13之间,回水件7上设有与回水流道71相连通的排水口73。回水件呈环形,外轴穿过环形的中心孔。
如图42至图45所示,排水阀5包括相抵接的堵头51和弹性件52。
第二驱动装置4与堵头51相连接,用于带动堵头51相对于排水口73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排水口73,且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堵头51相对于排水口73运动过程中,弹性件52发生形变。
回水件7位于桶体1的下方,回水件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桶体1上,且回水流道71的一端与回水孔13相连通,回水流道71的另一端与进水盖板流道333相连通,通过回水流道71实现回水孔13与进水盖板流道333之间的连通。回水件上设有多个回水流道,使得回水孔中的水流可以稳定的通过回流流道流入水流通道。
在洗涤完成需要排水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堵头51相对于排水口73运动,以打开排水口73,洗衣空间11中的水通过回水孔13流入回水流道71,经排水口73排出。此时弹性件52发生形变,排水结束后,第二驱动装置4停止工作,在弹性件52的带动下堵头51相对于排水口73运动,关闭排水口73。可以理解,也可以是排水结束后,第二驱动装置4工作时,带动堵头51相对于排水口73运动,并关闭排水口73,此时弹性件52发生形变,当需要排水时,第二驱动装置4停止工作,在弹性件52的带动下堵头51相对于排水口73运动,打开排水口73。
进一步地,排水阀5阀体55,阀体55限定出阀体流道551,阀体流道551的进水口与排水口73相连通,水流经排水口73进入阀体流道551,并经阀体流道551排出至外界。堵头51和弹性件52相抵接并均位于阀体流道551内,在第二驱动装置4和弹性件52的作用下,堵头51相对于排水口73运动,以直接位于排水口73内关闭排水口73或通过关闭阀体流道551间接阻止排水口中水的流动而关闭排水口73。
进一步地,如图45所示,堵头5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部511和第二端部512,第一端部位于第二端部的上方,且第一端部的外尺寸小于第二端部的外尺寸,当第二驱动装置带动堵头向下运动时,第一端部与阀体流道的开口相对应,阀体流道打开,排水口打开;当弹性件带动堵头向上运动时,第二端部对应阀体流道的开口处,阀体流道关闭,排水口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7、图37至图39所示,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底座8,底座8设置在回水件7的下方,第二驱动装置4和排水阀5均设置在底座8上。
底座为排水阀5和第二驱动装置4的安装提供了安装平台。
进一步地,底座呈环形,外轴穿过环形底座的中心孔内。
堵头51位于弹性件52的上方,第二驱动装置4工作时,带动堵头51向下运动,以打开排水口73,进行排水,此时堵头51下压弹性件52,弹性件52被压缩。当排水结束后,第二驱动装置4停止工作,在弹性件52的作用下堵头51向上运动,关闭排水口73。
进一步地,弹性件52可以为但不限于弹簧、弹片或扭簧。排水阀5还包括安装座,弹性件52的上端与堵头51相抵接,弹性件52的下端定位在安装座53上,在第二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堵头51上下运动以打开阀体流道551,例如弹性件52为弹簧,弹簧的下端套设在安装座的外侧。排水阀5还包括滚柱54,第二驱动装置4设置在排水阀5侧壁的一侧,滚柱54设置在堵头51的下方,如图46所示,第二驱动装置4与堵头51通过连接绳41相连接,滚柱54位于连接绳41靠近第二驱动装置4的一侧,并与连接绳41相抵接,例如连接绳41呈L形,滚柱54位于L形的弯折处,这样连接绳41的水平运动可以转化为堵头51的上下运动。
第二驱动装置4可以为但不限于牵引电机、电磁推杆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一检测装置72、第二检测装置81和控制器。
第一检测装置72设置在回水件7上;第二检测装置81设置在底座8上,与第一检测装置72相配合以判断回水件7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其中在预设位置,堵头51与排水口73相对应;控制器与第一检测装置72、第二检测装置81和第一驱动装置2均相连接,并在判定回水件7未处于预设位置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带动回水件7运动至预设位置。
第一检测装置72和第二检测装置81相配合,以判断回水件7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在预设位置,堵头51与排水口73相对应,这样在弹性件52的作用下堵头51向上运动时,堵头51可以关闭排水口73。第一检测装置72和第二检测装置81可以均为传感器,例如位置传感器,当第二检测装置81接收到第一检测装置72的信号时,说明回水件7处于预设位置。或者,第一检测装置72和第二检测装置81中的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霍尔元件,当霍尔元件检测到磁铁产生的磁场时,说明回水件7处于预设位置。
当根据第一检测装置72和第二检测装置81的配合,判定出回水件7未处于预设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带动桶体1转动,桶体1带动回水件7转动,使得回水件7达到预设位置。
当洗涤完成后,衣物处理设备进入排水程序,第二驱动装置4拉动排水阀5的堵头51向下动作,堵头51直径较小处正对排水口73,污水排出。可以通过水位传感器判断污水是否排尽,当污水排完后,第一驱动装置2的内轴21启动,带动桶体1、齿轮泵、回水件7旋转脱水。此过程中,第二驱动装置4保持拉紧状态,即堵头51处于下位。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第一驱动装置2采用可反馈转速的电机,当收到转速为0的信号时,衣物处理设备控制器启动第一检测装置72和第二检测装置81,根据反馈信息判断回水件7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当第二检测装置81接收到第一检测装置72的信号时,表明回水件7以到达预设位置,控制器发出指令,第二驱动装置4启动复位,排水阀5堵头51在弹性件52的作用下回归原始位置,堵住排水口73。当第二检测装置81未接收到第一检测装置72的信号时,控制器发送指令给第一驱动装置2,内轴21带动桶体1以极低速度缓慢旋转,直至第二检测装置81感应到第一检测装置72的信号,即表明回水件7已就位到达预设位置,后续动作同上。
本申请中桶体1只需要一个即可,即单桶即可,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需要内桶和外桶组成的双桶结构,从而避免衣物处理设备因使用太久而造成内桶和外桶夹层之间藏纳污垢的痛点,而且降低了衣物处理设备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通过在第一驱动装置2的作用下通过传动装置3的工作,实现抽取和喷发水流的动作带动桶体1内的衣物和水进行正反旋转,以达到洗涤衣物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桶体(1),围设出洗衣空间(11),所述桶体(1)上设有回水孔(13)和连通孔(12A,12B,12C,12D),所述回水孔(13)和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均与所述洗衣空间(11)相连通;
传动装置(3),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连通在所述回水孔(13)和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之间;
第一驱动装置(2),与所述传动装置(3)相连接,用于驱动水流自所述回水孔(13)经所述水流通道流入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
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通过水管(6,61A,61B,61C,61D)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水管(6,61A,61B,61C,61D)的出水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向阀(62),设置在所述水管(6,61A,61B,61C,61D)上,所述第一单向阀(62)被配置为沿从所述水流通道到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的方向单向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管(6,61A,61B,61C,61D)的出水方向偏离所述桶体(1)的径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水管(6,61A,61B,61C,61D)分为第一组水管和第二组水管,所述第一组水管的出水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组水管的出水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齿轮泵,所述齿轮泵包括内齿轮(35)、齿圈(36)和月牙块(37),所述内齿轮(35)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用于带动所述内齿轮(35)转动,所述齿圈(36)套设在所述内齿轮(35)的外侧并与所述内齿轮(35)偏心啮合,所述齿圈(36)与所述内齿轮(35)之间限定出腔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所述腔体,所述月牙块(37)位于所述腔体内并将所述腔体分为第一子腔体(38)和第二子腔体(39),所述第一子腔体(38)连通在多个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回水孔(13)之间,所述第二子腔体(39)连通在多个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中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回水孔(1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泵还包括:
下盖体(32)、上盖体(31),分别盖设在所述内齿轮(35)轴向的两端部,所述下盖体(32)上设有下盖体流道(321A,321B,321C,321D);
进水盖板(33),设置在所述下盖体(32)背离所述内齿轮(35)的一侧,所述进水盖板(33)上设有进水盖板流道(333);
泵壳(34),套设在所述齿圈(36)的外侧,所述泵壳(34)限定出泵壳流道(341A,341B,341C,341D);
其中,所述进水盖板流道(333)连通在所述下盖体流道(321A,321B,321C,321D)与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之间,所述泵壳流道(341A,341B,341C,341D)、所述下盖体流道(321A,321B,321C,321D)的数量均与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一部分所述下盖体流道(321A,321B,321C,321D)与所述第一子腔体(38)相连通,另一部分所述下盖体流道(321A,321B,321C,321D)与所述第二子腔体(39)相连通,所述泵壳流道(341A,341B,341C,341D)连通在相对应的所述下盖体流道(321A,321B,321C,321D)与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之间,所述泵壳流道(341A,341B,341C,341D)与相应的所述连通孔(12A,12B,12C,12D)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单向阀(332),设置在所述进水盖板流道(333)上,被配置为沿水流从所述回水孔(13)进入所述水流通道的方向单向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
内轴(21),与所述桶体(1)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桶体(1)转动;
外轴(22),套设在所述内轴(21)的外侧,所述外轴(22)与所述内齿轮(35)相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内齿轮(35)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水件(7),限定出回水流道(71),所述回水流道(71)连通在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回水孔(13)之间,所述回水件(7)上设有与所述回水流道(71)相连通的排水口(73);
排水阀(5),包括相抵接的堵头(51)和弹性件(52);
第二驱动装置(4),与所述堵头(51)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堵头(51)相对于所述排水口(73)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水口(73),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所述堵头(51)相对于所述排水口(73)运动过程中,所述弹性件(52)发生形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8),设置在所述回水件(7)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和所述排水阀(5)均设置在所述底座(8)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装置(72),设置在所述回水件(7)上;
第二检测装置(81),设置在所述底座(8)上,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72)相配合以判断所述回水件(7)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其中在所述预设位置,所述排水口(73)与所述堵头(51)相对应;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72)、所述第二检测装置(81)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均相连接,并在判定所述回水件(7)未处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带动所述回水件(7)运动至所述预设位置。
CN202010306663.1A 2020-04-17 2020-04-17 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111501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6663.1A CN111501275B (zh) 2020-04-17 2020-04-17 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6663.1A CN111501275B (zh) 2020-04-17 2020-04-17 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1275A CN111501275A (zh) 2020-08-07
CN111501275B true CN111501275B (zh) 2022-03-22

Family

ID=71872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6663.1A Active CN111501275B (zh) 2020-04-17 2020-04-17 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127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2226A (zh) * 2014-07-29 2016-02-17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波轮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07904570U (zh) * 2017-12-27 2018-09-25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内桶组件及双波轮洗衣机
CN109778484A (zh) * 2019-03-12 2019-05-21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洗衣桶结构和洗衣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2226A (zh) * 2014-07-29 2016-02-17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波轮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07904570U (zh) * 2017-12-27 2018-09-25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内桶组件及双波轮洗衣机
CN109778484A (zh) * 2019-03-12 2019-05-21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洗衣桶结构和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1275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382821A (en) Washing machine casing mounting
US20040244438A1 (en) Washing machines
EP2314747B1 (en) Pulsator device usable with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N101532236A (zh) 洗衣机中的循环和排水系统以及方法
KR102350317B1 (ko) 세탁기
KR101054408B1 (ko) 세탁기
KR20110020364A (ko) 세탁기, 세탁기의 이너터브 및 그 조립방법
CN110409099B (zh) 衣物处理设备
WO2020181986A1 (zh) 排水密封装置、滚筒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111501275B (zh) 衣物处理设备
KR20120129004A (ko) 배수호스와 이를 가지는 세탁기
KR100339006B1 (ko) 드럼세탁기
EP2889425A1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bottom cover
WO2020182210A1 (zh) 滚筒洗衣机的密封排水装置及滚筒洗衣机
CN108729148B (zh) 一种洗衣机泵及洗衣机
CN219280298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0561288U (zh) 洗涤桶及衣物处理装置
KR101270613B1 (ko) 드럼 세탁기
CN110409108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0561289U (zh) 洗涤容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3756057B (zh) 一种洗衣机的减速离合装置、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219195418U (zh) 洗衣机
WO2023065405A1 (zh) 一种环保除菌洗衣机
CN110886065B (zh) 一种喷淋洗衣机
CN111926521B (zh) 一种便携式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