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4798A -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4798A
CN111494798A CN201910094934.9A CN201910094934A CN111494798A CN 111494798 A CN111494798 A CN 111494798A CN 201910094934 A CN201910094934 A CN 201910094934A CN 111494798 A CN111494798 A CN 111494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vagus nerv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material layer
nerve st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49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4798B (zh
Inventor
翟煦
刘亚轩
苗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ijing Healt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aichu Holdings (Shando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angyiyuesheng Health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angyiyuesheng Health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angyiyuesheng Health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49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4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4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4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4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4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5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ing a mental or cerebral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3Control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25Warming the body, e.g. hyperthermia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5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body area to be irradiated
    • A61N2005/0643Applicators, probes irradiating specific body areas in close proximity
    • A61N2005/0645Applicators worn by the patient
    • A61N2005/0647Applicators worn by the patient the applicator adapted to be worn on the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Light sources therefor
    • A61N2005/0651Di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涉及医疗设备领域,能够解决用户产生机体耐受的问题。该方法包括:通过刺激仪接收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刺激仪发送电脉冲的配置参数,或者,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和光照部分发出光的配置参数;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刺激仪发出与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或者,控制刺激仪发出与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且控制光照部分发出与光的配置参数对应的光。本申请适用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Description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背景技术
经临床验证,用户可以借助佩戴在耳部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对耳迷走神经进行电刺激疗法,以实现对诸如癫痫、糖尿病、失眠以及抑郁症等与迷走神经的功能性失调相关的病症进行干预。
目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通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佩戴在耳部,即佩戴部,用于通过发出电脉冲的形式来刺激用户的耳迷走神经,另一部分供用户手持,即手持部,以调节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工作模式。上述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两部分之间通过有线连接,以实现这两部分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持续发出电脉冲时间的增加,用户耳部的感知灵敏度会逐步降低,这样就会导致持续发出的电脉冲难以达到相应刺激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以解决用户产生机体耐受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该刺激仪包括挂耳结构和设置在挂耳结构上的主体,主体上设置第一触点,挂耳结构上设置第二触点,在刺激仪工作过程中,第一触点与耳道口接触,且第二触点与耳廓背部接触,以使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之间形成电回路。挂耳结构上还设置光照部分,在刺激仪佩戴过程中,光照部分与耳廓背部靠近或接触。主体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与终端无线通信,终端用于控制主体发出相应的电脉冲,以及控制光照部分发出相应的光,通信模块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脉冲的配置参数,或者,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和光的配置参数。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接收的控制指令,发出与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光照部分,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接收的控制指令,发出与光的配置参数对应的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体与挂耳结构的一端相连,第二触点位于挂耳结构的另一端,挂耳结构为夹持结构或贴合耳廓背部的结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光照部分设置在第二触点所在位置或第二触点的周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光照部分包括位于挂耳结构外部的第一材料层、位于挂耳结构内部的第二材料层,以及嵌入在第一材料层上的至少一个LED芯片;第一材料层选用透光导热的绝缘材料制成,第二材料层与第一材料层相对的区域选用反射材料制成,以使至少一个LED芯片发出的光,通过第二材料层反射到第一材料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体还包括供电模块,主体上设置用于为供电模块充电的电源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体还包括采集模块,采集模块与发送模块相连。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用于反映用户的健康状况。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终端上报原始数据,以使终端根据多个主体上报的原始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得到不同模式对应电脉冲的配置参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不同模式对应电脉冲的配置参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脉冲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输出脉冲宽度以及输出频率中的一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该刺激仪包括挂耳结构和设置在挂耳结构上的主体,主体上设置第一触点,固定结构上设置第二触点,在刺激仪工作过程中,第一触点与耳道口接触,且第二触点与耳廓背部接触,以使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之间形成电回路;挂耳结构上还设置光照部分,在刺激仪佩戴过程中,光照部分与耳廓背部靠近或接触。
该方法包括:通过刺激仪接收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刺激仪发送电脉冲的配置参数,或者,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和光照部分发出光的配置参数。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刺激仪发出与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或者,控制刺激仪发出与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且控制光照部分发出与光的配置参数对应的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采集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用于反映用户的健康状况。向终端上报原始数据,以使终端根据多个主体上报的原始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得到不同模式对应电脉冲的配置参数。接收终端发送的不同模式对应电脉冲的配置参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脉冲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输出脉冲宽度以及输出频率中的一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体与挂耳结构的一端相连,第二触点位于挂耳结构的另一端,挂耳结构为夹持结构或贴合耳廓背部的结构;光照部分包括位于挂耳结构外部的第一材料层、位于挂耳结构内部的第二材料层,以及嵌入在第一材料层上的至少一个LED芯片;第一材料层选用透光导热的绝缘材料制成,第二材料层与第一材料层相对的区域选用反射材料制成,以使至少一个LED芯片发出的光,通过第二材料层反射到第一材料层;主体还包括供电模块,主体上设置用于为供电模块充电的电源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无线控制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完成相应模式的选择、配置,有效通过应用程序实现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启动和关闭等。由于摒弃了原有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佩戴部与手持部有线连接的方式,因此,使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使用更加方便。
对于挂耳结构的形态设计,方便了用户佩戴。由于该挂耳结构与用户的耳廓背部的形态相对应,因此,增加了用户佩戴时的舒适度,尤其是在用户长时间使用该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时,降低了用户的不适感,减轻了耳廓背部的负重。并且,由于增加了相应的光照部分,有效解决了因刺激仪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导致的持续发出的电脉冲使用户产生机体耐受的问题,使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达到了更好的刺激效果。
此外,通过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内置供电模块,方便用户通过电源接口对该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挂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耳迷走神经刺激仪;20-挂耳结构;21-第二触点;22-光照部分;221-第一材料层;222-第二材料层;223-LED芯片;224-反射区域;30-主体;31-第一触点;32-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外部结构示意图。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包括挂耳结构20和主体30。其中,主体30上设置第一触点31、挂耳结构20上设置第二触点21。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主体30与挂耳结构20的一端相连,第二触点21位于挂耳结构的另一端。其中,挂耳结构20可以为夹持结构或是图1所示的贴合耳廓背部的结构。
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工作过程中,第一触点31与耳道口接触,且第二触点21与耳廓背部接触,这样第一触点31与第二触点21之间形成电回路。
为了解决因刺激仪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导致的持续发出的电脉冲难以达到相应刺激效果的问题,在挂耳结构20上设置光照部分22。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佩戴过程中,光照部分22与耳廓背部靠近或是接触,以使用户通过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刺激耳迷走神经的同时,通过光照部分22产生的光、热,缓解长时间刺激后耳部产生的麻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照部分22可以包括位于挂耳结构20外部的第一材料层、位于挂耳结构20内部的第二材料层,以及嵌入第一材料层上的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芯片。需要说明的是,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的实际佩戴过程中,设置于挂耳结构20外部的第一材料层可以与用户的耳廓背部充分接触、部分接触或是靠近。其中,对于第一材料层与用户的耳廓背部靠近的情况而言,需要使第一材料层尽可能靠近用户的耳廓背部,以使透过第一材料层的光照射到用户的耳部,并且,使透过第一材料层的热量传递到用户的耳廓背部。
如图2所示,光照部分22包括位于挂耳结构20外部的第一材料层221、位于挂耳结构20内部的第二材料层222,以及嵌入第一材料层上的多个LED芯片223。其中,第一材料层221可以选用透光导热的绝缘材料制成,比如,第一材料层221可以为陶瓷基板;第二材料层222与第一材料层221相对的区域可以选用反射材料制成,比如,镜面材料,或是在第二材料层222上靠近第一材料层221的表面涂上具有金属光泽的漆料,以构成第二材料层222上的反射区域224,从而使LED芯片223发出的光,经过第二材料层222反射到第一材料层221,并经第一材料层221折射,以使LED芯片223发出的光穿透第一材料层221,从而透过挂耳结构20照射到用户的皮肤。并且,在该LED芯片223发光的过程中,该LED芯片223产出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材料层221透过挂耳结构20传递到用户的皮肤。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嵌入在第一材料层221上的多个LED芯片223可以均匀或是非均匀排布,具体的,多个LED芯片223之间可以采用并联或是串联的方式,接入挂耳结构20内部的电路。其中,用于承载多个LED芯片223的电路与LED芯片223一并嵌入第一材料层221上。
在实际部署过程中,为了进一步节约光照部分22的成本,反射区域224可以仅设置在靠近LED芯片223的位置上,而对于第二材料层222上距LED芯片223较远的位置,可以选择性不再部署额外的反射区域224,即部署在第二材料层222上的反射区域224可以按照预设间距间隔部署,或是根据实际需求或是制作工艺上的难易程度,选择性在第二材料层222上部署如图2所示的大面积的反射区域22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反射区域224的部署方式、所占面积、部署位置等,不予限定。
由此可见,光照部分22可以通过产生的光、热对用户的耳迷走神经进行刺激,从而解决用户产生的机体耐受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光照部分22设置在挂耳结构20的一端具体可以为:光照部分22设置在第二触点21所在位置或第二触点21的周围,即围绕着第二触点21所在位置排布;或者,光照部分22设置在挂耳结构20上靠近主体30的位置上等。
考虑到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在部署了LED灯带后,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会有所增加,因此,为了满足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对电量的需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的主体上还设置电源接口32。
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外接电源的方式,通过电源接口32为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充电。相比较于内置纽扣电池的实现方式而言,能够有效节省人为更换纽扣电池所增加的人力成本。
考虑到用户佩戴过程中的舒适程度,挂耳结构20可以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造,这样可以尽可能适配更多用户的耳廓背部形态。此外,第一触点31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造,这样在用户将第一触点插入耳道口的过程中及用户的佩戴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用户在佩戴过程中因材料过硬或是尺寸不合适所造成的舒适度较差的几率。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电学结构示意图。耳迷走神经刺激仪400中可以包括接收模块41、发送模块42、采集模块43和供电模块4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耳迷走神经刺激仪400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45、控制模块46和存储模块47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图3示出了耳迷走神经刺激仪400包括处理模块45、控制模块46和存储模块47的情况。
下面参照图1所示的外部结构,及图3所述的电学结构,结合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实际工作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用户可以通过运行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光照部分发出光的配置参数的设置,以及发送模块发送电脉冲的配置参数的设置。在用户触发该应用程序中的相应模式的刺激功能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可以通过接收模块接收该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响应于该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发送模块发出与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或是,在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发送模块发出与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的同时,还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光照部分发出与光的配置参数对应的光。
其中,控制指令可以携带有电脉冲的配置参数,或者,携带有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及光的配置参数。这样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就可以按照控制指令指示的配置参数,发出相应的电脉冲,或是,在发出相应电脉冲的同时发出相应的光。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未设置相应的配置参数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可以按照默认的配置参数实现对用户的电脉冲刺激,或是按照默认的配置参数实现对用户的电脉冲刺激及光刺激。其中,默认的配置参数可以为用户上一次使用该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所采用的配置参数,或是,用户在历史使用该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时通常采用的配置参数,或是,该用户所在年龄段的用户通常采用的配置参数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默认的配置参数的取值、来源等,不予限定。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脉冲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输出脉冲宽度以及输出频率中的一项。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适应于该用户的刺激方案,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可以采用大数据处理结果所对应的配置参数,为用户提供更适应于该用户的刺激方案。其中,该刺激方案可以包括如下中的一项或是多项:单次刺激的时长、电脉冲的输出电流、电脉冲的输出电压、电脉冲的输出脉冲宽度、电脉冲的输出频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用户使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进行刺激的过程中,或是在用户佩戴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但未开始或是结束刺激过程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可以通过采集模块实现用户参数的采集,或是,用户可以通过运行了该应用程序的终端完成用户参数的录入等。其中,采集模块可以为用于检测用户心跳、体温等参数的传感器。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用户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年龄、性别等用于反应用户基本情况的参数,和/或用户的体温、心率等用于反应用户健康情况的参数。
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通过采集模块完成相应的用户参数的采集后,可以通过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诸如去重、格式转换等处理,之后将处理后的参数通过发送模块传送给终端,并选择性将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存储模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将多个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上报的处理前和/或处理后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并通过大数据处理,来得到不同模式对应电脉冲的配置参数。比如,终端可以按照年龄区间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划分,并得到是适应于不同年龄区间的电脉冲的配置参数,供属于该年龄区间的各用户选择性使用。
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电量不充足时,或是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除非非工作状态时,用户可以通过电源接口为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供电模块进行充电,以使该供电模块能够支持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诸如刺激、数据采集等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中未部署处理模块45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终端,由终端进行处理;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中未部署控制模块46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可以在接收模块接收到相应的控制指令后,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发送模块,并由发送模块按照该控制指令的操作发送相应的电脉冲,或是发送相应电脉冲的同时发出相应的光照;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中未部署存储模块47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可以从终端获取所需的配置参数,并将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终端进行存储。
参考图3,接收模块41、发送模块42可以集成为通信模块,并且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通过蓝牙与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该通信模块可以实现为蓝牙通信模块。即在接收模块41与发送模块42独立部署的情况下,该接收模块41可以为蓝牙接收模块,该发送模块42可以为蓝牙发送模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模块与采集模块43,可以实现为通信接口;供电模块44可以实现为供电器;处理模块45可以实现为处理器;控制模块46可以实现为控制器;存储模块47可以实现为存储器。此外,总线可以将上述通信接口、供电器、处理器、控制器及存储器相连。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无线控制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完成相应模式的选择、配置,有效通过应用程序实现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启动和关闭等。由于摒弃了原有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佩戴部与手持部有线连接的方式,因此,使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使用更加方便。
对于挂耳结构的形态设计,方便了用户佩戴。由于该挂耳结构与用户的耳廓背部的形态相对应,因此,增加了用户佩戴时的舒适度,尤其是在用户长时间使用该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时,降低了用户的不适感,减轻了耳廓背部的负重。并且,由于增加了相应的光照部分,有效解决了因刺激仪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导致的持续发出的电脉冲使用户产生机体耐受的问题,使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达到了更好的刺激效果。
此外,通过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内置供电模块,方便用户通过电源接口对该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进行充电。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仪包括挂耳结构和设置在所述挂耳结构上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第一触点,所述挂耳结构上设置第二触点,在所述刺激仪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触点与耳道口接触,且所述第二触点与耳廓背部接触,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形成电回路;
所述挂耳结构上还设置光照部分,在所述刺激仪佩戴过程中,所述光照部分与所述耳廓背部靠近或接触;
所述主体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终端无线通信,所述终端用于控制所述主体发出相应的电脉冲,以及控制所述光照部分发出相应的光,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脉冲的配置参数,或者,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和所述光的配置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控制指令,发出与所述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
所述光照部分,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控制指令,发出与所述光的配置参数对应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挂耳结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挂耳结构的另一端,所述挂耳结构为夹持结构或贴合耳廓背部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触点所在位置或所述第二触点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部分包括位于所述挂耳结构外部的第一材料层、位于所述挂耳结构内部的第二材料层,以及嵌入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的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ED芯片;
所述第一材料层选用透光导热的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材料层与所述第一材料层相对的区域选用反射材料制成,以使所述至少一个LED芯片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二材料层反射到所述第一材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主体上设置用于为所述供电模块充电的电源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相连;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原始数据,所述原始数据用于反映用户的健康状况;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上报所述原始数据,以使所述终端根据多个主体上报的原始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得到不同模式对应电脉冲的配置参数;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不同模式对应电脉冲的配置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脉冲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输出脉冲宽度以及输出频率中的一项。
8.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仪包括挂耳结构和设置在所述挂耳结构上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第一触点,所述固定结构上设置第二触点,在所述刺激仪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触点与耳道口接触,且所述第二触点与耳廓背部接触,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形成电回路;所述挂耳结构上还设置光照部分,在所述刺激仪佩戴过程中,所述光照部分与所述耳廓背部靠近或接触;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刺激仪接收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刺激仪发送电脉冲的配置参数,或者,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和光照部分发出光的配置参数;
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刺激仪发出与所述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或者,控制所述刺激仪发出与所述电脉冲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电脉冲,且控制所述光照部分发出与所述光的配置参数对应的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原始数据,所述原始数据用于反映用户的健康状况;
向所述终端上报所述原始数据,以使所述终端根据多个主体上报的原始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得到不同模式对应电脉冲的配置参数;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不同模式对应电脉冲的配置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挂耳结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挂耳结构的另一端,所述挂耳结构为夹持结构或贴合耳廓背部的结构;所述光照部分包括位于所述挂耳结构外部的第一材料层、位于所述挂耳结构内部的第二材料层,以及嵌入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的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ED芯片;所述第一材料层选用透光导热的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材料层与所述第一材料层相对的区域选用反射材料制成,以使所述至少一个LED芯片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二材料层反射到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主体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主体上设置用于为所述供电模块充电的电源接口;所述电脉冲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输出脉冲宽度以及输出频率中的一项。
CN201910094934.9A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Active CN111494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4934.9A CN111494798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4934.9A CN111494798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4798A true CN111494798A (zh) 2020-08-07
CN111494798B CN111494798B (zh) 2023-08-11

Family

ID=71873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4934.9A Active CN111494798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479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1956A1 (en) * 2005-12-12 2007-06-14 Lin San B Reflection efficiency improve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JP2013052179A (ja) * 2011-09-06 2013-03-21 Olympus Corp 迷走神経刺激装置
CN203971192U (zh) * 2014-04-25 2014-12-03 上海银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耳式刺激电极
CN204655814U (zh) * 2015-04-23 2015-09-23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挂耳式耳用led光疗仪
CN105748197A (zh) * 2015-12-25 2016-07-13 洛阳高新开发区原生保健工坊 一种保健理疗耳套
CN106075727A (zh) * 2016-07-25 2016-11-09 北京医丁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
CN206566348U (zh) * 2016-12-26 2017-10-20 江西心之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
CN107645947A (zh) * 2015-03-27 2018-01-30 埃尔瓦有限公司 耳朵刺激方法与系统
WO2019005774A1 (en) * 2017-06-26 2019-01-03 Vorso Corp. DEVICE FOR STIMULATING PERIPHERAL NERVE TO MODIFY PARASYMPATHIC AND SYMPATHETIC ACTIVITY TO OBTAIN THERAPEUTIC EFFECTS
CN109173042A (zh) * 2018-09-30 2019-01-11 秦伟 一种用于减肥的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1956A1 (en) * 2005-12-12 2007-06-14 Lin San B Reflection efficiency improve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JP2013052179A (ja) * 2011-09-06 2013-03-21 Olympus Corp 迷走神経刺激装置
CN203971192U (zh) * 2014-04-25 2014-12-03 上海银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耳式刺激电极
CN107645947A (zh) * 2015-03-27 2018-01-30 埃尔瓦有限公司 耳朵刺激方法与系统
CN204655814U (zh) * 2015-04-23 2015-09-23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挂耳式耳用led光疗仪
CN105748197A (zh) * 2015-12-25 2016-07-13 洛阳高新开发区原生保健工坊 一种保健理疗耳套
CN106075727A (zh) * 2016-07-25 2016-11-09 北京医丁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
CN206566348U (zh) * 2016-12-26 2017-10-20 江西心之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
WO2019005774A1 (en) * 2017-06-26 2019-01-03 Vorso Corp. DEVICE FOR STIMULATING PERIPHERAL NERVE TO MODIFY PARASYMPATHIC AND SYMPATHETIC ACTIVITY TO OBTAIN THERAPEUTIC EFFECTS
CN109173042A (zh) * 2018-09-30 2019-01-11 秦伟 一种用于减肥的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4798B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694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dermal stimulation of the outer ear
US11364380B2 (en) Nerve stimulation system, subsystem, headset, and earpiece
US9149643B2 (en)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with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ing a bridge device
US8391981B2 (en) Cross-band communications in an implantable device
US8676274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tification of events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70027812A1 (en) Nerve stimul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ntroller
JP7286649B2 (ja) 植込み型医療機器のための低電力アドバタイジングスケジュール及び方法
CN101489626A (zh) 用于人体内神经的经皮刺激的系统
US2023012557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dermal stimulation of the outer ear
AU2012240236A1 (en) Power efficient wireless RF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medical device
EP2723444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ogging data associated with an operation of a sound processor by an auditory prosthesis
US10857360B2 (en)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or
KR102456128B1 (ko) 개인 맞춤형 이갈이 관리 시스템 및 관리 방법
JP2016527057A (ja) 治療システム
CN111494798B (zh)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CN111494797A (zh)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
US8660659B2 (en) Cross-band communications in an implantable device
CN112449756B (zh) 一种包括植入式假体的植入式部件的装置
KR101871844B1 (ko) 휴대단말의 이어폰 단자에 적용되는 미세전류 자극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09809319U (zh)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WO2023068437A1 (ko) 미주신경자극 기능을 구비하는 무선 이어폰
US20200155848A1 (en) Light therapy device and method
US11297449B2 (en) Cochlear external device with external microphone
CN109982742A (zh) 电治疗仪和治疗系统
KR20220152700A (ko) 경두개 전기 자극을 위한 웨어러블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경두개 전기 자극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C1103, Building 6, Qisheng Plaza, No. 1666 Xinluo Street, Jinan Area, China (Shandong) Free Trade Pilot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1

Patentee after: Taichu Holdings (Shan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esearch Building 409, No. 2766 Yingxiu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1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SHANGYIYUESHENG HEALTH SERVIC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6

Address after: 427, Building 16, No. A1 Sanli Heb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4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eijing Healt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C1103, Building 6, Qisheng Plaza, No. 1666 Xinluo Street, Jinan Area, China (Shandong) Free Trade Pilot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1

Patentee before: Taichu Holdings (Shando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