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590B - 用于参考信号的扩频码序列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参考信号的扩频码序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2590B
CN111492590B CN201780097803.5A CN201780097803A CN111492590B CN 111492590 B CN111492590 B CN 111492590B CN 201780097803 A CN201780097803 A CN 201780097803A CN 111492590 B CN111492590 B CN 111492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ing code
code sequence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78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2590A (zh
Inventor
曹伟
田力
袁弋非
陆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92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2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4Gener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22Alloc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02Combining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6Pilot sequence conve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涉及将扩频码应用于参考信号的方法、系统和设备。在一个示例性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接收指示可用于移动设备的控制选项集合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从多个扩频码序列中选择扩频码序列,其中,该扩频码序列对应于控制选项集合中的控制选项,其中,扩频码序列的数量大于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并且其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值时,使用一种方法生成扩频码序列。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该扩频码序列,生成多个参考信号符号,并且传送多个参考信号符号。

Description

用于参考信号的扩频码序列
技术领域
本专利文档总体上涉及数字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正在使世界向着日益互联的和网络化的社会发展。无线通信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引起了对容量和连接性的更大需求。其它方面(诸如能量损耗、设备成本、频谱效率、以及时延)对于满足各种通信场景的需要也是重要的。各种技术,包括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新兴方式正在讨论之中。
发明内容
本文档公开了涉及数字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以下的方法、系统和设备:与扩频码生成以及将一个或多个所生成的扩频码应用于参考信号以用于预配置或免授权传输相关的技术。
在一个示例性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移动设备处,接收指示可用于移动设备的控制选项集合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从多个扩频码序列中选择一个扩频码序列,其中,该一个扩频码序列对应于控制选项集合中的一个控制选项,其中,扩频码序列的数量大于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并且其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值时,使用第一方法来生成扩频码序列;使用扩频码序列,生成多个参考信号符号;以及从移动设备传送多个参考信号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法包括:使用N维傅里叶变换矩阵以及包括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11
个向量的0和1的置换来生成扩频码序列,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值等于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值时,使用与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来生成扩频码序列。第二方法包括:通过将1与一组N次本原单位根进行组合来生成扩频码序列,N在从1至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选项集合包括: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及编码方案、冗余版本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索引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等于或大于控制选项的数量。
在另一示例性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移动设备处,接收指示一个或多个参数和多个扩频码序列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其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值时,使用第一方法来生成扩频码序列;使用一个或多个参数和来自多个扩频码序列的一个扩频码序列,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扩频码序列的数量大于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以及从移动设备传送参考信号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第一方法包括:使用N维傅里叶变换矩阵以及包括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21
个向量的0和1的置换来生成扩频码序列,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值等于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值时,使用与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生成扩频码序列。第二方法包括通过将1与一组N次本原单位根进行组合来生成扩频码序列,N在从1至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参数指示Zadoff-Chu根的数量或循环移位的数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成参考信号还包括:使用一个或多个参数,生成传统参考信号符号;通过重复传统参考信号符号N次,获得传统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从多个扩频码序列中选择扩频码序列;以及将传统参考信号序列与扩频码序列逐个元素相乘以获得参考信号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参数指示传统参考信号序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成参考信号还包括:从多个扩频码序列中选择扩频码序列;以及将传统参考信号序列的至少一部分与扩频码序列逐个元素相乘以获得参考信号序列。
在另一示例性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移动设备传送指示可用于移动设备的控制选项集合,以用于数据传输;并且从移动设备接收多个参考信号符号,其中使用从多个扩频码序列中所选择的扩频码序列来生成多个参考信号符号,其中扩频码序列对应于控制选项集合中的控制选项,其中,扩频码序列的数量大于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并且其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值时,使用第一方法来生成扩频码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法包括:使用N维傅里叶变换矩阵以及包括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31
个向量的0和1的置换来生成扩频码序列,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值等于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值时,使用与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生成扩频码序列。第二方法包括通过将1与一组N次本原单位根进行组合生成扩频码序列,N在从1至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选项集合包括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及编码方案、冗余版本、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索引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等于或大于控制选项的数量。
在另一示例性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移动设备传送指示一个或多个参数和多个扩频码序列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其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值时,使用第一方法生成扩频码序列;并且从移动设备接收参考信号序列,其中,使用一个或多个参数和来自多个扩频码序列的一个扩频码序列来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并且其中,扩频码序列的数量大于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法包括:使用N维傅里叶变换矩阵以及包括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32
个向量的0和1的置换来生成扩频码序列,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值等于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值时,使用与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生成扩频码序列。第二方法包括通过将1与一组N次本原单位根进行组合生成扩频码序列,N在从1至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参数指示Zadoff-Chu根的数量或循环移位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参数指示传统参考信号序列。
在另一示例性方面,公开了一种包括处理器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施本文所描述的方法。
在又一示例性方面,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技术可以被呈现为处理器可执行的代码,并且存储在计算机可读程序介质上。
在以下随附的附件、附图和说明书中阐述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细节。从说明书和附图以及从权利要求书中,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当前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示例性上行链路信号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WiFi 802.11标准的信号调制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表示。
图4是用于无线通信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表示。
图5是用于无线通信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表示。
图6是用于无线通信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表示。
图7示出了共享相同资源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概率的示例性曲线图。
图8示出了共享相同资源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概率的另一示例性曲线图。
图9示出了其中能够应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
图10是无线电站的一部分的框图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广泛的无线通信服务正在浮现。例如,物联网(IoT)的发展允许大量的小型设备(例如,传感器和/或电器)在蜂窝网络中进行通信。来自这些小型设备的网络流量往往是零星的,并且包括小的数据包。这样的流量与传统类型的网络流量(诸如语音或数据服务)完全不同。
由IoT通信所提出的挑战之一是在支持大量连接的同时实现资源效率。因为IoT流量往往是零星的并且数据量较小,所以用于在用户设备(UE)与基站(BS)之间建立和/或释放连接的控制信令,可能占用比用于数据传输所需的资源更多的网络资源。结果是,控制信道可能成为IoT传输中的瓶颈。为了减少信令开销并且实现更高的资源效率,能够利用两种可能的传输机制——资源预配置和免授权传输。
资源预配置意味着对于特定UE在时域和/或频域中预先布置物理资源。例如,半持续性调度(SPS)已经被用于支持长期演进(LTE)网络(VoLTE)中的语音传输。
在LTE系统中,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资源分配信息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携带。然而,允许用于PDCCH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数量是有限的。例如,每子帧仅1~3个OFDM符号被允许携带PDCCH信息。结果是,使用动态调度(即,在PDCCH信令与PDSCH/PUSCH分配之间的一对一对应),能够同时支持的UE的数量是有限的。
半持续性调度(SPS)被引入以解决该限制。利用SPS,UE由基站预先配置有SPS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PS-RNTI)。使用SPS-RNTI(而不是典型的C-RNTI)和周期性(例如,200ms)分配资源。在SPS期间,所分配的资源由UE根据预配置的周期性使用。
SPS非常适合于周期性通信,诸如VoLTE,以便更多的UE能够在不增加PDCCH资源的情况下被支持。然而,传输参数,诸如调制及编码方案(MCS),对于给定的SPS分配是固定的。为了保证每个传输的可接受故障率,通常使用保守的调制及编码方案。因此,当信道状况改变时,需要新的SPS分配。此外,任何递增冗余重传(例如,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重传)将使用动态调度被单独地调度。因此,SPS对于IoT流量不是那么高效,因为其周期性对于固定MCS可能太长,从而导致低资源效率。HARQ的动态调度也可能太过昂贵。
另一方面,免授权传输源自以太网通信中的ALOHA方法。ALOHA方法允许多个UE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进行传送。当冲突发生时,每个冲突的UE选择用于重传的随机延迟。改进的ALOHA方法,也称为时隙ALOHA(S-ALOHA),允许UE共享公共传输周期和公共开始时间以开始它们的传输。与传统的ALOHA方法相比,使用S-ALOHA方法使得冲突的机会能够减少一半。
对于在由BS中心控制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来自BS的周期性下行链路(DL)广播使UE能够同步它们的上行链路(UL)传输,从而促进S-ALOHA的使用。理论上,用于S-ALOHA的最大信道利用率为e-1,或约37%。然而,对于具有大量连接(例如,每km2有~106个连接)的IoT场景,由于严重的数据包冲突,S-ALOHA方法的效率和稳定性变得有问题,导致整个系统的资源效率低或甚至更糟的故障。
为了提高S-ALOHA方法的资源效率,各种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方案已经被提出,以允许UE共享相同的时频资源。然而,参考信号的冲突避免和解调仍然是为了确保用于NOMA方案的良好接收(即,准确的信道估计)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在LTE系统中,每个小区提供64个前导码给随机接入信道(RACH)。如果大量的UE想要使用随机选择的前导码接入网络,则冲突概率随着UE数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对于具有大量连接的IoT应用,因此期望具有大得多的参考信号池,以允许利用同步的UE传输进行准确的UE检测和信道估计。
在当前系统中,参考信号池可能是有限的。图1示出了当前LTE系统中的示例性上行链路信号的示意图。上行链路信号100包括两个参考信号(RS)符号101,以促进信道估计和物理损伤测量。不存在应用于这些参考信号符号的扩频码。图2示出了根据WiFi 802.11标准的信号调制的示意图。在802.11a/g/n/ac系统中,在控制数据使得能够进行UE检测和信道估计之前,添加了公共参考信号头——非HT短训练字段(L-STF)201和非HT长训练字段(L-LTF)202。分别地,在L-STF(短)中存在十个相同的符号,并且在L-LTF(长)中存在两个相同的符号。参考信号中的符号被简单地重复。在某种程度上,该重复等同于利用具有全部为1的扩频码来扩展参考信号。然而,这种扩展不会极大地增加可用参考信号的数量。
本专利文档描述了,扩频码集合的生成以及将扩频码集合应用于参考信号以获得更大的参考信号池的方法。通过具有更大的参考信号池,控制信息可以在不会引发任何信令开销的情况下,作为参考信号传输的一部分被运送。更大的参考信号池还降低了免授权传输中UE数据冲突的概率,从而增加了用于IoT场景的资源效率。
扩频码生成
正交扩频码集合(诸如N×N的编码矩阵)可以将具有N个符号的参考信号扩展到N个参考信号的池内。然而,当N为较小的值(例如,2或3)时,该池仍然太小而不能有效地携带控制信息或减少传输冲突。因此,期望使用非正交扩频码集合,诸如具有M个条目(M>>N)的编码矩阵,以确保参考信号能够被充分地扩频。关于扩频码的生成的细节如下所描述。
长度为2的码本
长度为2的码本能够被应用于长度为2(即,Ncode=2)的参考信号。
完整的代码集合由[1 1;1 ω;…;1 ω2;…;1 ωM-1]所给出,其中,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71
并且M>Ncode。M的值能够基于可用于UE的控制选项(Noption)的数量来确定,这将结合图3—4进行讨论。M的值也能够由参考信号池的可取一侧来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BS和UE两者都能够存储完整代码集合的子集。
长度为3的码本
长度为3的码本能够被应用于长度为3(即,Ncode=3)的参考信号。
长度为3的码本能够使用以下步骤被生成:
1.1:准备由傅里叶变换矩阵[1 1 1;1 ω ω2;1 ω2 ω4]所给定的基本代码集合,其中,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72
1.2:准备被给定为[1 1 1;1 1 0;1 0 1;0 1 1]的扩频码矩阵。
1.3:从基本代码集合中选择条目(例如,[1 ω ω2])。从扩频码矩阵中选择另一条目(例如,[1 0 1])。使用这两个条目,执行逐个元素的乘法,以获得代码集合的新条目(例如,[1 0 ω2])。在基本代码集合和扩频码矩阵中,对所有条目执行该步骤,以获得完整的代码集合。
完整的代码集合包括12个条目,其为:[1 1 1;1 ω ω2;1 ω2 ω4;1 1 0;1 ω0;1 ω2 0;1 0 1;1 0 ω2;1 0 ω4;0 1 1;0 ω ω2;0 ω2 ω4]。
长度为4的码本
长度为4的码本能够被应用于长度为4(即,Ncode=4)的参考信号。
长度为4的码本能够使用以下步骤被生成:
2.1:准备由傅里叶变换矩阵[1 1 1 1;1 ω ω2 ω3;1 ω2 ω4 ω6;1 ω3 ω6ω9]所给定的基本代码集合,其中,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81
2.2:准备被给定为[1 1 1 1;1 1 1 0;1 1 0 1;1 0 1 1;0 1 1 1;0 0 1 1;0 11 0;1 1 0 0;1 0 0 1;1 0 1 0;0 1 0 1]的扩频码矩阵。
2.3:从基本代码集合中选择条目(例如,[1 ω ω2 ω3])。从扩频码矩阵中选择另一条目(例如,[1 0 1 1])。使用这两个条目,执行逐个元素的乘法,以获得代码集合的新条目(例如,[1 0 ω2 ω3])。在基本代码集合和扩频码矩阵中,对所有条目执行该步骤,以获得完整的代码集合。
完整的代码集合包括4×11=44个条目。
长度为N的码本
用于长度为3和长度为4的码本的生成方法能够被概括并应用于长度为N,其中,Ncode>2。长度为N的码本能够被应用于长度为N(即,Ncode=N)的参考信号。
长度为N的码本能够使用以下步骤被生成:
2.1:准备由具有N维的傅里叶变换矩阵所给定的基本代码集合,其中,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82
2.2:准备扩频码矩阵。使用以下来生成扩频码矩阵:(1)包括所有为1的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2)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83
个长度为N的向量,每个向量具有N-1个1和1个0,(3)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84
个长度为N的向量,每个向量具有N-2个1和2个0,…,以及(N-1)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85
个长度为N的向量,每个向量具有2个1和N-2个0。扩频码矩阵中的条目数量由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086
所给定。
2.3:从基本代码集合中选择一个条目。从扩频码矩阵中选择另一条目。使用这两个条目,执行逐个元素的乘法,以获得代码集合的新条目。在基本代码集合和扩频码矩阵中,对所有条目执行该步骤,以获得完整的代码集合。
完整的代码集合包括M个条目(M>N),每个条目的长度为N。
资源预配置
如上所述的扩频码能够在资源预配置场景中被应用于参考信号,以携带控制信息,诸如调制及编码方案(MCS),冗余版本(RV)和/或HARQ进程索引。
图3是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表示。所述方法300包括:在302处,向移动设备传送指示可用于移动设备的控制选项集合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所述方法还包括:在304处,从移动设备接收多个参考信号符号。
在预配置阶段(例如,在用于目标UE的SPS配置中),基站能够通知UE用于MSC、RV和/或HARQ进程索引的可用控制选项。可用选项的数量被表示为Noption。具有M个条目的扩频码集合由BS存储,其中,M>=Noption。在一些实施例中,M=Noption以及控制选项与扩频码之间的一对一映射能够由基站建立和/或存储。在一些实施例中,M>Noption,并且基站可以选择仅使用代码集合中扩频码的一部分。例如,BS可以根据预定义规则,从代码集合中选择扩频码的子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定义规则可以将扩频码的选择限制到完整代码集合中的第一Noption条目,并且剩余M-Noption个条目被认为是保留的。
图4是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表示。所述方法400包括:在402处,在移动设备处接收指示可用于移动设备的控制选项集合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UE经由PDCCH从基站接收可用的控制选项。控制选项能够包括根据信道状态和/或先前的传输状态的MCS、RV和/或HARQ进程索引的组合。目标UE还可以存储具有M个码的扩频码集合,其中,M>=Noption
所述方法400包括:在404处,从多个扩频码序列中选择一个扩频码序列,其中,该扩频码序列对应于控制选项集合中的控制选项。值得注意的是,扩频码序列的数量M大于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Ncode。在一些实施例中,M=Noption,所以UE使用与BS相同的控制选项和扩频码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在一些实施例中,M>Noption,并且UE可以选择仅使用代码集合中的扩频码的一部分。例如,UE可以根据由BS所使用的相同的预定义规则,从代码集合中选择扩频码的子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定义规则可以将扩频码的选择限制到完整代码集合中的第一Noption条目;剩余M-Noption个条目被认为是保留的。
所述方法400包括:在406处,使用扩频码序列生成多个参考信号符号。通过将原始参考信号与扩频码序列逐个元素相乘,能够生成参考信号符号。所述方法400还包括:在408处,从移动设备传送多个参考信号符号。
然后,BS从UE接收多个参考信号符号。BS使用其所存储的代码集合,以匹配由参考信号符号携带的代码。所匹配的代码允许BS检测UE的控制选项(例如,MCS、RV和/或HARQ进程索引)。然后,BS使用所检测的控制选项来解码来自UE的数据符号。
用于资源预配置场景的技术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被进一步描述。
示例实施例1
具有4个条目的长度为2的码本由[1 1;1j;1-1;1-j](即,M=4)所给出。利用该码本,参考信号携带控制信息,以指示由UE所选择的MCS。表1示出了用于长度为2的码本的MCS选项的示例。
表1用于长度为2的码本的示例性MCS选项
在参考信号上所携带的代码 调制 码速率
[1 1] BPSK 1/2
[1 j] BPSK 1/3
[1 -1] QPSK 1/2
[1 -j] QPSK 1/3
当BS从给定的UE接收参考信号时,其通过将参考信号的两个符号相关,检索所携带的扩频码。所检索的代码帮助BS适当地解码并且解调数据符号。
示例实施例2
具有12个条目的长度为3的码本由[1 1 1;1 ω ω2;1 ω2 ω4;1 1 0;1 ω 0;1ω2 0;1 0 1;1 0 ω2;1 0 ω4;0 1 1;0 ω ω2;0 ω2 ω4]所给出,其中,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101
利用该码本,参考信号携带控制信息,以指示由UE所选择的MCS和RV。表2示出了用于长度为3的码本的MCS和RV选项的示例。
表2用于长度为3的码本的示例性MCS和RV选项
在参考信号上所携带的代码 调制 码速率 RV
[1 1 1] BPSK 1/2 0
[1 ω ω<sup>2</sup>] BPSK 1/2 1
[1 ω<sup>2</sup> ω<sup>4</sup>] BPSK 1/2 2
[1 1 0] BPSK 1/3 0
[1 ω 0] BPSK 1/3 1
[1 ω<sup>2</sup> 0] BPSK 1/3 2
[1 0 1] QPSK 1/2 0
[1 0 ω<sup>2</sup>] QPSK 1/2 1
[1 0 ω<sup>4</sup>] QPSK 1/2 2
[0 1 1] QPSK 1/3 0
[0 ω ω<sup>2</sup>] QPSK 1/3 1
[0 ω<sup>2</sup> ω<sup>4</sup>] QPSK 1/3 2
当BS从给定的UE接收参考信号时,其检测符号的能量并且定位可能的零值符号。然后,BS通过将参考信号的非零符号相关,检索所携带的扩频码。所检索的代码帮助BS适当地解码并且解调数据符号。
示例实施例3
具有4个条目的长度为2的码本由[1 1;1j;1-1;1-j](即,M=4)所给出。利用该码本,参考信号携带控制信息,以指示由UE所选择的HARQ进程索引。表1示出了用于长度为2的码本的HARQ进程索引选项的示例。
表3用于长度为2的码本的示例性HARQ进程索引选项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111
Figure GDA0003164609700000121
当BS从给定的UE接收参考信号时,其通过将参考信号的两个符号相关,检索所携带的扩频码。所检索的代码帮助BS确定当前数据部分的HARQ进程索引,并且促进可能的HARQ与先前所接收的数据包组合。
免授权传输
在免授权传输中,参考信号池被提供给UE。UE随机地选择参考信号的一个,并且将其与数据一起传送。参考信号促进在基站侧上的UE检测和信道估计。在LTE系统中,随机接入信道(RACH)是传统参考信号设计的示例。传统参考信号池包括具有不同根Nroot和循环移位Ncs的一个或多个Zadoff-Chu(ZC)序列。传统参考信号池中可用的参考信号的数量为Nrs=Nroot×Ncs
如上所述的扩频码能够被应用于免授权传输场景中的传统参考信号池,以增加参考信号池的大小,从而降低传输冲突的概率。
例如,传统参考信号的长度为L(即,传统参考信号具有L个符号)。扩频码能够从扩频码序列集合中来选择,以被应用于传统参考信号。扩频码长度Ncode<=L。如果Ncode=L,则执行逐个元素的乘法,使得扩频码的每个元素被应用于参考信号的每个符号。如果Ncode<L,则参考信号符号的子集基于预定义规则来选择,以匹配扩频码长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定义规则可以将参考信号符号的选择限制为第一Ncode个符号,保持剩余的L-Ncode个符号不变。然后,执行逐个元素的乘法,使得扩频码的每个元素被应用于参考信号的所选择子集的每个符号。
如上所讨论的,使用正交扩频码能够以占用Ncode个资源的代价,将参考信号扩展到Ncode个参考信号的池。因此,Nrs=Nroot×Ncs的原始池能够被扩展到N’rs=Nroot×Ncs×Ncode的更大的池。非正交扩频码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扩大参考信号池的大小。可以生成N”rs=Nroot×Ncs×M的新池,其中,M>Ncode
图5是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表示。所述方法500包括:在502处,向移动设备传送指示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多个扩频码序列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所述方法还包括:在504处,从移动设备接收参考信号序列。
在免授权传输场景中,BS经由PDCCH通知一组UE,它们在公共DCI配置中的公共参考信号配置(包括Nroot和Ncs)。BS还可以通知该组UE具有M个扩频码条目的扩频码池。
图6是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表示。所述方法600包括:在602处,在移动设备处接收指示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多个扩频码序列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组UE中的UE接收来自BS的公共DCI配置。公共DCI配置包括用于生成传统参考信号的参数,诸如Nroot和Ncs。公共DCI配置还包括指示符,用于指示具有M个代码的扩频码本池。然后,UE能够生成参考信号池,其包括N”rs=Nroot×Ncs×M个参考信号,其中M>Ncode
所述方法包括:在604处,使用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来自多个扩频码序列的一个扩频码序列,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参考信号能够如下所生成:
3.1:使用所选择的根和循环移位,生成传统参考信号符号。
3.2:重复传统参考信号符号Ncode次,以获得传统参考信号序列。
3.3:从包括M个条目的码本中,选择长度为Ncode的扩频码。
3.4:执行所重复的传统参考信号序列与长度为Ncode的扩频码逐个元素相乘,以获得参考信号序列。
可替换地,该一个或多个参数指示长度为L的传统参考信号。参考信号能够如下所生成:
4.1:如果L=Ncode,则执行传统参考信号与长度为Ncode的扩频码逐个元素相乘,以获得参考信号序列。
4.2:如果L>Ncode,则选择传统参考信号的子集。传统参考信号的子集包括Ncode个符号。执行该子集与长度为Ncode的扩频码逐个元素相乘,以获得参考信号序列。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606处,从移动设备传送参考信号序列。
在BS处接收参考信号序列之后,BS可以执行以下步骤,以辅助UE检测和信道估计。
解扩:通过(1)使用逐个元素乘法将共轭的长度为Ncode的扩频码应用于Ncode个参考信号符号,和(2)总计Ncode个参考信号符号,BS可以解扩参考信号序列。
检测:对于每个所解扩的参考信号,BS将Nroot×Ncs窗口上的信号能量与阈值相比较。如果信号能量超过对应的阈值,则指示UE存在于对应的代码索引、根和循环移位的标志被设置为真。
信道估计:对于具有真的标志的根和循环移位的每个组合,可以针对最强的代码索引执行信道估计。
用于免授权传输的技术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被进一步描述。
示例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长度为139的循环填充的ZC序列,生成长度为144的传统LTERACH样式的序列。相位旋转序列被生成以携带特定的循环移位。在四个ZC根(Nroot=4)和2π/16(Ncs=16)的循环移位分辨率(cyclic shift resolution)的情况下,具有4×16=64个条目的传统参考信号池被获得。具有4个条目的长度为2的码本(Ncode=2)由[1 1;1j;1-1;1-j](即,M=4,M>Ncode)给出。利用该码本,传统参考信号池的大小能够被扩展到4×16×4=256个条目。UE能够随机地选择ZC根、循环移位和来自代码集合的扩频码的组合,以生成其参考信号符号。
图7示出了共享相同资源的多个UE(即,K个UE)的概率的示例性曲线图。明显的是,在256个条目的扩大的参考信号池的情况下,在两个UE之间的冲突概率从15%减少到4%。在三个UE之间的冲突概率从1.1%减少到0.1%。
ZC根与循环移位的给定组合能够指示一个以上的多路复用的UE。BS在接收到参考信号序列之后将具有4个扩频码的两个参考符号连贯地组合。基于4个组合结果,BS选择不超过三个具有最大组合能量的扩频码,并且估计用于假设UE的传播信道。这种选择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在ZC根与循环移位的给定组合上多路复用的三个UE的概率非常小(~1%)。
示例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使用长度为139的循环填充的ZC序列,生成长度为144的传统LTERACH样式的序列。相位旋转序列被生成,以携带特定的循环移位。在四个ZC根(Nroot=4)和2π/16(Ncs=16)的循环移位分辨率的情况下,具有4×16=64个条目的参考信号池被获得。具有12个条目的长度为3的码本(Ncode=3)由[1 1 1;1 ω ω2;1 ω2 ω4;1 1 0;1 ω 0;1ω2 0;1 0 1;1 0 ω2;1 0 ω4;0 1 1;0 ω ω2;0 ω2 ω4](即,M=12,M>Ncode)给出。利用该码本,传统参考信号池的大小能够被扩展到4×16×12=768个条目。UE能够随机地选择ZC根、循环移位和来自代码集合的扩频码的组合,以生成其参考信号符号。
图8示出了共享相同资源的多个UE(即,K个UE)的概率的另一示例性曲线图。明显的是,在768个条目的扩大的参考信号池的情况下,在两个UE之间的冲突概率从15%减少到1%。在三个UE之间的冲突概率从1.1%减少到0.01%。
ZC根与循环移位的给定组合能够指示一个以上的多路复用的UE。BS在接收到参考信号序列之后将具有12个扩频码的三个参考符号连贯地组合。基于12个组合结果,BS选择不超过四个具有最大组合能量的扩频码,并且估计用于假设UE的传播信道。这种选择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在ZC根和循环移位的给定组合上多路复用的四个UE的概率非常小(~0.06%)。
图9示出了其中可以应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900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BS)905a、905b,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910a、910b、910c、910d,以及核心网络925。基站905a,905b能够为一个或多个无线扇区中的无线设备910a,910b,910c,910d提供无线服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站905a,905b包括定向天线,来产生两个或多个定向波束以在不同扇区提供无线覆盖。
核心网络925能够与一个或多个基站905a,905b进行通信。核心网络925提供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有线通信系统的连通性。核心网络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订阅数据库,以存储与所订阅的无线设备910a,910b,910c和910d相关的信息。第一基站905a能够基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提供无线服务,而第二基站905b能够基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提供无线服务。基站905a和905b可以是共址的,或者可以根据部署场景被分别地安装在现场。无线设备910a,910b,910c和910d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包括使用不同无线技术的多个网络。双模或多模无线设备包括可以被用于连接不同无线网络的两个或更多个无线技术。
图10是无线电站的一部分的框图表示。无线电站1005,诸如基站或无线设备(或UE),能够包括处理器电子器件810,诸如实施本文档中所提及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技术的微处理器。无线电站1005能够包括收发器电子器件1015,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诸如天线102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无线电站1005能够包括用于传送和接收数据的其它通信接口。无线电站1005能够包括被配置为存储信息(诸如数据和/或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未明确示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电子器件1010能够包括收发器电子器件1015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技术、模块或功能的至少一些是使用无线电站1005来实施的。
因此,明显的是,非正交扩频码能够用于获得更大的参考信号池。更大的参考信号池能够被利用以在预配置的传输中携带控制信息。更大的池还降低了免授权传输中的数据冲突的概率,从而增加了用于IoT场景的资源效率。
从前文所述,将会理解的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在本文档中已经描述了本公开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因此,除了所附权利要求之外,本公开技术不受限制。
本文档中所描述的公开的和其它实施例、模块和功能操作能够在数字电子电路中,或者在计算机软件、固件或硬件中(包括本文档中所公开的结构及其结构等同物),或者在它们中一个或多个的组合中来实现。所公开的和其它实施例能够被实施为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即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编码的计算机程序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其用于由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或用来控制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是机器可读存储设备、机器可读存储基板、存储器设备、影响机器可读传播信号的物质的复合物,或它们中一个或多个的组合。术语“数据处理装置”涵盖了用于处理数据的所有装置、设备和机器,包括例如可编程的处理器、计算机、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除了硬件之外,装置能够包括为讨论中的计算机程序创建执行环境的代码,例如,构成处理器固件、协议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或它们中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的代码。所传播的信号是人工生成的信号,例如,机器生成的电、光或电磁信号,其被生成以对信息进行编码,来用于传输到合适的接收器装置。
计算机程序(也称为程序、软件、软件应用、脚本或代码)能够以任何形式的编程语言进行编写,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并且其能够以任何形式进行部署,包括部署为独立程序或模块、组件、子例程或适于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单元。计算机程序不一定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程序能够被存储在保存其它程序或数据(例如,存储在标记语言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的文件的一部分中、在专用于讨论中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在多个协调文件(例如,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部分代码的文件)中。计算机程序能够被部署为在一台计算机,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或跨多个地点分布并且由通信网络互连的多台计算机上执行。
本文档中所描述的进程和逻辑流程能够通过实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的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来执行,以通过运行输入数据和生成输出来实现功能。该进程和逻辑流程还能够由专用逻辑电路(例如,FGP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所执行,并且装置也能够被实现为所述专用逻辑电路。
适于计算机程序的实行的处理器包括例如,通用和专用微处理器两者,以及任何类型的数字计算机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常地,处理器将从只读存储器或随机接入存储器或以上两者中接收指令和数据。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用于执行指令的处理器,和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设备。通常地,计算机还将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大容量设备(例如,磁盘、磁光盘或光盘),或者被可操作地耦合,以从该大容量设备接收数据,或向其传递数据,或两者都有。然而,计算机不需要这样的设备。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所有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介质和存储器设备,包括例如半导体存储设备,例如EPROM、EEPROM和闪存设备;磁盘,例如,内部硬盘或可移动硬盘;磁光盘;以及CD ROM和DVD-ROM盘。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能够由专用逻辑电路补充或者并入专用逻辑电路中。
尽管本文档包含许多细节,但是这些细节不应该解释为对任意发明或可以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范围的限制,而应被解释为对专用于特定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本文档中在单独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实现。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各种特征也能够分别在多个实施例中或在任何合适的子组合中实现。此外,尽管特征可以如上描述为在特定组合中起作用并且甚至最初是这样要求保护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来自所要求保护的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能够从组合中删除,并且所要求保护的组合可以针对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化。
类似地,尽管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操作,但是不应该理解为要求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次序执行这样的操作,或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以实现理想的结果。此外,本专利文档中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各个系统组件的分隔不应理解为所有实施例中都要求这种分隔。
仅描述了几个实施方式和示例,并且可基于本专利文档中描述和说明来进行其他实施方式、改进和变型。

Claims (28)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移动设备处,接收指示可用于所述移动设备的控制选项集合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
从多个扩频码序列中选择一个扩频码序列,其中,所述扩频码序列对应于所述控制选项集合中的控制选项,其中,所述扩频码序列的数量大于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并且其中,当所述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值时,使用第一方法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
使用所述扩频码序列生成多个参考信号符号;以及
从所述移动设备传送所述多个参考信号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方法包括:使用N维傅里叶变换矩阵以及包括
Figure FDA0003164609690000011
个向量的0和1的置换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值等于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值时,使用与所述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其中,所述第二方法包括:通过将1与一组N次本原单位根进行组合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N在从1至所述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选项集合包括: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及编码方案、冗余版本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索引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等于或大于控制选项的数量。
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移动设备处,接收指示一个或多个参数和多个扩频码序列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其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值时,使用第一方法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
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和来自所述多个扩频码序列的一个扩频码序列,生成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扩频码序列的数量大于所述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以及
从所述移动设备传送所述参考信号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方法包括:使用N维傅里叶变换矩阵以及包括
Figure FDA0003164609690000021
个向量的0和1的置换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值等于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值时,使用与所述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其中,所述第二方法包括:通过将1与一组N次本原单位根进行组合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N在从1至所述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指示Zadoff-Chu根的数量或循环移位的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参考信号序列还包括:
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生成传统参考信号符号;
通过重复所述传统参考信号符号N次,获得传统参考信号序列,其中,N为所述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
从所述多个扩频码序列中选择所述扩频码序列;以及
将所述传统参考信号序列与所述扩频码序列逐个元素相乘,以获得所述参考信号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指示传统参考信号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参考信号序列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扩频码序列中选择所述扩频码序列;以及
将所述传统参考信号序列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扩频码序列逐个元素相乘,以获得所述参考信号序列。
1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向移动设备传送指示可用于所述移动设备的控制选项集合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以及
从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多个参考信号符号,
其中,使用从多个扩频码序列中选择的扩频码序列来生成所述多个参考信号符号,其中所述扩频码序列对应于所述控制选项集合中的控制选项,其中,所述扩频码序列的数量大于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并且其中,当所述每个扩频码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值时,使用第一方法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方法包括:使用N维傅里叶变换矩阵以及包括
Figure FDA0003164609690000031
个向量的0和1的置换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值等于3。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值时,使用与所述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其中,所述第二方法包括:通过将1与一组N次本原单位根进行组合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N在从1至所述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的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选项集合包括: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及编码方案、冗余版本、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索引的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等于或大于控制选项的数量。
2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向移动设备传送指示一个或多个参数和多个扩频码序列的消息,以用于数据传输,其中,当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值时,所述扩频码序列使用第一方法生成;
从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参考信号序列,其中,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和来自所述多个扩频码序列的一个扩频码序列,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序列,并且其中,扩频码序列的数量大于所述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方法包括:使用N维傅里叶变换矩阵以及包括
Figure FDA0003164609690000041
个向量的0和1的置换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值等于3。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每个扩频码序列的长度小于所述值时,使用与所述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其中,所述第二方法包括:通过将1与一组N次本原单位根进行组合来生成所述扩频码序列,N在从1至所述扩频码序列的数量的范围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指示Zadoff-Chu根的数量或循环移位的数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指示传统参考信号序列。
2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处理器。
28.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代码,所述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97803.5A 2017-12-22 2017-12-22 用于参考信号的扩频码序列 Active CN1114925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8059 WO2019119433A1 (en) 2017-12-22 2017-12-22 Spreading code sequences for reference signa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590A CN111492590A (zh) 2020-08-04
CN111492590B true CN111492590B (zh) 2021-10-08

Family

ID=6699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7803.5A Active CN111492590B (zh) 2017-12-22 2017-12-22 用于参考信号的扩频码序列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1734B2 (zh)
EP (1) EP3729667B1 (zh)
JP (1) JP7077407B2 (zh)
KR (1) KR102471844B1 (zh)
CN (1) CN111492590B (zh)
WO (1) WO20191194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39420B2 (en) 2018-06-01 2021-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electing RSMA spreading code for periodic traffic in internet-of-everything devices
CN111901084A (zh) * 2020-01-17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及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3832B2 (en) * 2004-07-12 2010-01-0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select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CN101682419A (zh) * 2008-03-17 2010-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发射机
CN101800572A (zh) * 2010-01-04 2010-08-11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2577209A (zh) * 2009-10-01 2012-07-1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传输
CN102769592A (zh) * 2011-05-04 2012-11-0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3944685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扩展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4782062A (zh) * 2012-12-06 2015-07-15 英特尔公司 用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的序列生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0731C (zh) * 2001-03-26 2008-12-03 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 输出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它们的方法
US10644916B1 (en) * 2002-05-14 2020-05-05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Spreading and precoding in OFDM
EP1545019A1 (en) * 2003-12-19 2005-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PS receiver using differential correlation
WO2008041940A2 (en) * 2006-10-05 2008-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hopping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L1942597T3 (pl) 2007-01-05 2013-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transmitowania i odbierania informacji sterującej dla powodowania losowości zakłóceń międzykomórkowych w komórkowym systemie telekomunikacyjnym
ES2774798T3 (es) 2007-07-16 2020-07-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transmisión de un indicador de calidad de canal y señales de acuse de recibo en sistemas de comunicación SC-FDMA
CN101335538B (zh) * 2008-06-18 2012-06-27 清华大学 一种扩频序列生成的方法和装置
EP2211515B1 (en) * 2009-01-22 2016-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sounding signal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80784B2 (en) 2009-05-29 2014-07-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relay node on backhaul uplink
CN101662309B (zh) * 2009-09-24 2013-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扩频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US8693420B2 (en) * 2011-08-10 2014-04-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and transmitt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US9277454B2 (en) * 2012-12-20 2016-03-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9655088B2 (en) * 2013-04-17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unused uplink sequence shifts for signaling
EP3437416B1 (en) 2016-04-01 2023-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message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 symbols
WO2018172347A1 (en) * 2017-03-20 2018-09-27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Wake-up radio technique
JP7027706B2 (ja) 2017-06-15 2022-03-02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1699664B (zh) * 2018-02-13 2023-05-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Papr和蜂窝小区间干扰减小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3832B2 (en) * 2004-07-12 2010-01-0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select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CN101682419A (zh) * 2008-03-17 2010-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发射机
CN102577209A (zh) * 2009-10-01 2012-07-1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传输
CN101800572A (zh) * 2010-01-04 2010-08-11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2769592A (zh) * 2011-05-04 2012-11-0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4782062A (zh) * 2012-12-06 2015-07-15 英特尔公司 用于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的序列生成
CN103944685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扩展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71844B1 (ko) 2022-11-28
EP3729667A4 (en) 2021-08-04
WO2019119433A1 (en) 2019-06-27
JP2021507628A (ja) 2021-02-22
JP7077407B2 (ja) 2022-05-30
EP3729667A1 (en) 2020-10-28
US20200322079A1 (en) 2020-10-08
EP3729667B1 (en) 2024-04-10
US11171734B2 (en) 2021-11-09
KR20200103060A (ko) 2020-09-01
CN111492590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261B (zh) 用于生成以及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和设备
CN110583091B (zh) 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21098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设备对设备通信终端产生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88861A (zh) 用于执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9276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多个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EP3393167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EP332814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ss
CN111133715B (zh) Tdd模式下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和设备
KR20200029580A (ko) 랜덤 접속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7413398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プロシージャのための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および基地局
WO2017195654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80146445A1 (en) Asynchronous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w latency service
CN11031315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6782393A (zh) 一种系统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710853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183281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7683624A (zh) 指示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US11171734B2 (en) Spreading code sequences for reference signals
EP3481094B1 (en) Preamble sequence configur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CN113170432A (zh) 无线通信中的随机接入
CN104717763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282439B (zh)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6070413A1 (en) Methods for enhanced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response message
US11616670B2 (en) Multi-structure reference signals
WO2024070992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