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1397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1397A
CN111491397A CN202010197573.3A CN202010197573A CN111491397A CN 111491397 A CN111491397 A CN 111491397A CN 202010197573 A CN202010197573 A CN 202010197573A CN 111491397 A CN111491397 A CN 111491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terminal
access network
base station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75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浩平
李哲
胡先专
石帅
姜印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75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13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1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13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1311 priority patent/WO2021185280A1/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通话指令且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以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R15定义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新空口(New Radion,NR)的双连接框架(DualConnectivity,DC),以便让终端能够同时利用两个基站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可以提升无线带宽,达到速度提升的效果。
在第五代通信技术(the 5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部署初期,大部分运营商使用ENDC(E-UTRA NR DC)架构实现LTE和NR的双连接。在ENDC架构中,不需要新增5G核心网,新增的NR基站(即5G基站gNB)可以通过LTE基站(即4G基站eNB)接入4G核心网,从而由NR基站和LTE基站协同为终端提供5G+4G的联合接入的方式。
在ENDC架构中,终端实际上是同时连接两个网络。为了避免双连接网络的上行发射功率超标,在TS38.213协议中规定,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时,同一个时隙,LTE的上行发射功率和NR的上行发射功率之和不应超过(小于或者等于)双连接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相关技术中,为了使LTE的上行发射功率和NR的上行发射功率之和不超过双连接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在双连接状态下,分别对LTE和NR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进行限制。例如,假设双连接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则在双连接状态下,分别配置LTE和NR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为20dB(20dB+20dB=23dB)。然而,这使得双连接场景下,LTE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限制为20dB,导致上行覆盖大大减弱,当终端在LTE小区边缘区上进行长期演进语音(Voice OverLTE,VOLTE)通话时,可能出现呼叫失败,语音卡顿或者掉话等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升用户在边缘小区通话时的通话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在接收到通话指令且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的情况下,终端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终端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以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
其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终端处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双连接状态表示终端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连接了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单连接状态表示终端通过第一基站连接了第一接入网且未连接第二接入网
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最大发射功率时,终端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使得终端由双连接状态变为单连接状态。这样,提高了第一接入网的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加强了第一接入网上行覆盖强度,从而提升了用户在边缘小区通话时的通话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基站可以为主节点,第二基站可以为辅节点。在ENDC异构通信系统中,第一基站为LTE基站,第二基站为NR基站。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加强LTE接入网上行覆盖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建立与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的双连接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在接收通话指令之后,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在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并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
这样,终端在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后再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得整个VOLTE通话过程都是在终端处于LTE单连接状态进行的,简单直接的解决了因双连接状态下上行发射功率不足而造成的通话体验差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建立与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的双连接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在接收通话指令之后,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然后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在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这样,终端先发起通话,再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既有利于通话的快速接通,又可以解决了因上行发射功率不足而造成的VOLTE通话体验差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终端可以不上报B1事件。
通过在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后,不上报B1事件,可以防止终端在单连接的通话过程中再次建立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导致单链接的通话过程中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降低,进而造成通话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结束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恢复B1事件的上报。
通过在通话结束后,恢复B1事件的上报,可以让终端在需要建立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时,能够再次注册第二接入网,达到双连接的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通过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不启动B1事件的测量,实现不上报B1事件。或者,终端可以通过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正常启动B1事件的测量,但在满足所述B1事件的上报条件时,不向网络侧上报B1事件,实现不上报B1事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在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且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通过结合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确定是否释放与NR接入网的连接,可以在网络状态较差的情况下,提升通话质量;在网络状态较好的情况下,保持与NR接入网络的连接,有利于满足大流量业务要求。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在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的过程中,检测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并在检测到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即可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通过在检测到性能指标时即恢复B1事件的上报,可以及时恢复终端的双连接状态,有利于满足流量业务。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上行发射功率、上行误码率、上行重传率、上行传输时长、上行调度率、上行传输块大小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下行信号强度、下行信号质量和下行误码率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者或多者:上行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上行误码率大于第二阈值;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三阈值;上行传输时长大于第四阈值;上行调度率小于第五阈值;上行传输块大小小于第六阈值;下行信号强度小于第七阈值;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八阈值;下行误码率大于第九阈值。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通话指令且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所述双连接状态表示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连接了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单连接状态表示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基站连接了第一接入网且未连接第二接入网;
释放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定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以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释放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通话指令,并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
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B1事件处理模块,用于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结束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且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性能传输指标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B1事件处理模块,用于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的过程中,检测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并在检测到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上报所述B1事件包括:
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不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
或者,
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正常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但在满足所述B1事件的上报条件时,不向网络侧上报所述B1事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上行发射功率、上行误码率、上行重传率、上行传输时长、上行调度率、上行传输块大小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下行信号强度、下行信号质量和下行误码率中的一者或多者;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者或多者:
上行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
上行误码率大于第二阈值;
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三阈值;
上行传输时长大于第四阈值;
上行调度率小于第五阈值;
上行传输块大小小于第六阈值;
下行信号强度小于第七阈值;
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八阈值;
下行误码率大于第九阈值。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通信方法。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最大发射功率时,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使得终端由双连接状态变为单连接状态。这样,提高了第一接入网的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加强了第一接入网上行覆盖强度。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提升用户在边缘小区通话时的通话体验,降低终端在第一接入网的边缘小区上进行通话时,出现呼叫失败、语音卡顿或者掉话等情况的概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实施例的原理。
图1A示出ENDC异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B示出NEDC异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C示出NG-ENDC异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的组成结构;
图3示出手机300的组成结构;
图4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B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通话指令的示意图;
图4C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D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4E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4F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在5G系统中存在多个无线接入技术的双连接的异构通信系统,包括ENDC、NEDC(NRE-UTRA DC)以及NG-ENDC(Next Generation E-UTRA NR DC)。在这三种异构通信系统中,终端与LTE基站和NR基站进行双连接。
在ENDC异构通信系统中,控制面上LTE基站为主节点(Master Node,MN),NR基站为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MN与分组核心演进(Evolved Packet Core,EPC,即4G核心网)连接,MN与SN为终端与EPC之间的数据提供空口传输资源。其中,LTE基站通过S1接口(包括S1-C接口和S1-U接口)与EPC连接,LTE基站与NR基站通过X2接口连接,LTE基站与终端通过MN连接,NR基站与终端通过SN连接。
图1A示出ENDC异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终端通过LTE基站和NR基站分别连接了LTE接入网和NR接入网,控制面上由LTE基站作为MN,NR基站作为SN,用户面下行由NR基站作为MN,LTE基站作为SN。为了便于区分,图1A中采用虚线表示控制面的连接,采用实线表示用户面的连接。
在NEDC异构通信系统中,控制面上NR基站为MN,LTE基站为SN,并且MN与下一代核心(Next Generation Core,NGC,即5G核心网)连接,MN与SN为终端与NGC之间的数据提供空口传输资源。其中,NR基站通过NG接口(包括NG-C接口和NG-U接口)与NGC连接,LTE基站和NR基站通过Xn接口连接,NR基站与终端通过MN连接,LTE基站与终端通过SN连接。
图1B示出NEDC异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终端通过LTE基站和NR基站分别连接了LTE接入网和NR接入网,控制面上由NR基站作为MN,LTE基站作为SN,用户面下行由LTE基站作为MN,NR基站作为SN。为了便于区分,图1B中采用虚线表示控制面的连接,采用实线表示用户面的连接。
在NG-ENDC异构通信系统中,控制面上LTE基站为MN,NR基站为SN,并且MN与NGC连接,MN与SN为终端与NGC之间的数据提供空口传输资源。其中,LTE基站通过NG接口(包括NG-C接口和NG-U接口)与NGC连接,LTE基站与NR基站通过Xn接口连接,LTE基站与终端通过MN连接,NR基站与终端通过SN连接。
图1C示出NG-ENDC异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C所示,终端通过LTE基站和NR基站分别连接了LTE接入网和NR接入网,控制面上由LTE基站作为MN,NR基站作为SN,用户面下行由NR基站作为MN,LTE基站作为SN。为了便于区分,图1C中采用虚线表示控制面的连接,采用实线表示用户面的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上述任一异构通信系统。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面上,第一基站可以表示为MN,第二基站可以表示为SN。针对ENDC异构通信系统,LTE基站作为第一基站,NR基站作为第二基站,LTE接入网为第一接入网,NR接入网为第二接入网,EPC为核心网,终端可以进行VOLTE通话。针对NEDC异构通信系统,NR基站为第一基站,LTE基站为第二基站,NR接入网为第一接入网,LTE接入网为第二接入网,NGC为核心网,终端可以进行VONR(Voice Over NR)通话。针对NG-ENDC异构通信系统,LTE基站为第一基站,NR基站为第二基站,LTE接入网为第一接入网,NR接入网为第二接入网,NGC为核心网,终端可以进行VOLTE通话。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双连接通信系统,本公开对双连接通信中的接入网和核心网不做限制。
以ENDC异构通信系统为例。相关技术中,在双连接的状态下,为了使LTE的上行发射功率和NR的上行发射功率之和不超过双连接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分别对LTE和NR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进行限制。这导致终端在LTE小区边缘区上进行VOLTE通话时,可能出现呼叫失败、语音卡顿或者掉话等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能够在分别对双连接状态下的LTE和NR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进行限制的情况下,提升VOLTE通话过程中的上行发射功率,从而在提升VOLTE的通话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图1A、图1B和图1C仅为异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LTE基站和NR基站可以在相互独立的铁塔上,也可以在同一个铁塔上,对比本公开不做限制。
上述LTE基站和NR基站均为基站,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eNB/gNB)的组成结构。
如图2所示,基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存储器202、收发器203以及总线204。下面结合图2对基站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201是基站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201是一个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02内的数据,执行基站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中所示的CPU 0和CPU 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所示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2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204与处理器201相连接。存储器202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
收发器2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用于与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网络通信。收发器203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的全部或部分,以及还可选择性地包括RF处理器。RF处理器用于收发RF信号,基带处理器则用于实现由RF信号转换的基带信号或即将转换为RF信号的基带信号的处理。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收发器203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发射器用于向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发送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发送的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总线2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2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基站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指能够与LTE基站和NR基站在控制面和用户面实现数据传输的手机(如图3所示的手机300)、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本公开实施例对该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如图3所示,以手机300作为上述终端举例,手机3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301、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302、存储器303、触摸屏304、蓝牙装置305、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06、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装置307、定位装置308、音频电路309、外设接310以及电源装置3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3中未示出)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手机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3对手机3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01是手机3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手机3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3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在本公开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301还可以包括指纹验证芯片,用于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验证。
射频电路302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射频电路3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3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至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3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3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处理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手机3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3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303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等。上述存储器303可以是独立的,通过上述通信总线与处理器301相连接;存储器303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公开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与本公开方案相关的软件程序。
触摸屏304具体可以包括触控板304-1和显示器304-2。
其中,触控板304-1可采集手机300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控板304-1上或在触控板304-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至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301)。其中,用户在触控板304-1附近的触摸事件可以称之为悬浮触控;悬浮触控可以是指,用户无需为了选择、移动或拖动目标(例如图标等)而直接接触触控板,而只需用户位于设备附近以便执行所想要的功能。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来实现触控板304-1。
显示器(也称为显示屏)304-2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300的各种菜单。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器304-2。触控板3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304-2之上,当触控板304-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后,传送给处理器3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01可以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器304-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3中,触控板304-1与显示屏304-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3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板304-1与显示屏304-2集成而实现手机3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304是由多层的材料堆叠而成,本公开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控板(层)和显示屏(层),其他层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予记载。另外,触控板304-1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300的正面,显示屏304-2也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300的正面,这样在手机的正面就能够实现无边框的结构。
另外,手机300还可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例如,可以在手机300的背面(例如后置摄像头的下方)配置指纹识别器312,或者在手机300的正面(例如触摸屏304的下方)配置指纹识别器312。又例如,可以在触摸屏304中配置指纹采集器件312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采集器件312可以与触摸屏304集成在一起来实现手机300的指纹识别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该指纹采集器件312配置在触摸屏304中,可以是触摸屏304的一部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配置在触摸屏304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指纹采集器件312的主要部件是指纹传感器,该指纹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感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式、电容式、压电式或超声波传感技术等。
手机300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305,用于实现手机300与其他短距离的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手机3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06,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的,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304的显示器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3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器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3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Wi-Fi装置307,用于为手机3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手机300可以通过Wi-Fi装置307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3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Wi-Fi网络接入。
定位装置308,用于为手机300提供地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308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等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定位装置308在接收到上述定位系统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至处理器301进行处理,或者发送至存储器303进行保存。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308还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System,AGPS)的接收器,AGPS系统通过作为辅助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308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设备例如手机300的定位装置308(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308也可以是基于Wi-Fi接入点的定位技术。由于每一个Wi-Fi接入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设备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Wi-Fi接入点的广播信号,因此可以获取到Wi-Fi接入点广播出来的MAC地址;设备将这些能够标示Wi-Fi接入点的数据(例如MAC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至位置服务器,由位置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Wi-Fi接入点的地理位置,并结合Wi-Fi广播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该设备的地理位置并发送到该设备的定位装置308中。
音频电路309、扬声器313、麦克风314可提供用户与手机3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3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313,由扬声器313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31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309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302以发送至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303以便进一步处理。
外设接口31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进行连接。外设接口3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手机300可通过外设接口310与设备组内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过外设接口310可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进行显示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手机3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311(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3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311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3未示出,手机3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图4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例如图3所示的手机。如图4A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1,在接收到通话指令且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可以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可以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在双连接异构通信系统架构下,终端可以处于两种状态,即上述的双连接状态和单连接状态。在第一基站为控制面主节点、第二基站为控制面辅节点的情况下:双连接状态表示终端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连接了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单连接状态表示终端通过第一基站连接了第一接入网且未连接第二接入网。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解决的是双连接状态下,终端通话质量差的问题。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和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均为静态配置的参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和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例如,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可以配置为20dB,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可以配置为23dB。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和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配置不做限制。
步骤S12,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以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最大发射功率时,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使得终端由双连接状态变为单连接状态。这样,提高了第一接入网的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加强了第一接入网上行覆盖强度。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提升用户在边缘小区通话时的通话体验,降低终端在第一接入网的边缘小区上进行通话时,出现呼叫失败、语音卡顿或者掉话等情况的概率。
在步骤S11中,终端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表明终端将会进行通话。当检测到打开拨号键盘、输入联系人电话号码、点击拨号按钮或者选中联系人等操作时,终端可以确定接收到了通话指令。此时,终端为主叫端。当接到来电请求,或者检测到点击接听按钮的操作时,终端也可以确定接收到了通话指令。此时,终端为被叫端。在其他能够表明终端将会进行通话的情况下,终端也可以认为接收到了通话指令,对此本公开对不做限制。以ENDC异构通信系统为例,在图1A基础上,图4B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通话指令的示意图。
在步骤S11中,第一基站为控制面的MN,第二基站为控制面的SN,终端通过第一基站连接第一接入网,通过第二基站连接第二接入网。由此可知,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需要经过第一基站,即终端可以通过第一基站实现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例如建立或者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可以是不同的网络,例如第一接入网是4G的LTE接入网,第二接入网是5G的NR接入网等,相应地,第一基站可以是4G的LTE基站,第二基站可以是5G的NR基站。
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与第一基站的连接断开时,终端无法与第二基站进行信令交互,相当于终端与第一接入网的连接被释放的情况下,终端无法连接第二接入网,因此,终端不会处于未连接第一接入网但连接了第二接入网的状态。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单连接状态指的是终端连接了第一接入网且未连接第二接入网的状态。
在步骤S12中,在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表明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相较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降低了。因此,在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可能会出现上行发射覆盖强度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在第一接入网的边缘小区处,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可能会严重影响基于第一接入网的通话体验。此时,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可以使得第一接入网的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提高,从而加强了第一接入网上行覆盖强度,继而提升了用户在边缘小区通话时的通话体验。
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根据终端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时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终端在进入通话过程之前,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情况二:终端在通话过程中,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针对情况一:
图4C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C所示,图4A所示的步骤S11可以包括步骤S111至步骤S113,步骤S12可以包括步骤S121。
步骤S111,建立与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的双连接。
步骤S112,接收通话指令。
步骤S113,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步骤S121,在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并发起通话请求,使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收到通话指令后,首先确定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并在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在释放了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后,终端再发起通话请求。由于终端在释放了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后发起的通话请求为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的通话请求,基于该通话请求建立的通话即为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的通话。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使终端在单连接状态进行通话,提升了通话质量。
通过执行步骤S111,可以使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面结合图1A对步骤S111进行说明。在上述图1A示出的异构通信系统中,LTE基站为MN,NR基站为SN,终端通过LTE基站(第一基站)和NR基站(第二基站)分别连接了LTE接入网(第一接入网)和NR接入网(第二接入网),核心网为EPC,终端可以进行VOLTE通话。在ENDC异构通信系统中,LTE基站可以向终端下发B1事件(event B1)的测量指令,终端接收到B1事件测量指令后,可以测量NR小区的信号质量,当NR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门限要求时,终端可以向LTE基站上报B1事件(如图4D所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信令交互示意图)。LTE基站接收到B1事件后,与NR基站进行交互,在确认NR基站的NR资源满足激活条件时,就会向终端发送ENDC激活指令(参照标准37.340-图10.2.1-1中的步骤3)。终端接收到ENDC激活指令后,进行ENDC激活,并在激活成功后向LTE基站发送ENDC激活成功消息(参照标准3GPP R15 TS 37.340第10章第2.1节中图10.2.1-1的步骤4)。LTE基站接收到ENDC激活成功消息后,可以向NR基站发送ENDC激活成功消息。NR基站接收到ENDC激活成功消息后,就完成了ENDC双连接的激活,此时,终端处于ENDC双连接状态,终端通过LTE基站连接LTE接入网,通过NR基站接入NR接入网。
其中,B1事件指的是异系统邻区(在ENDC异构通信系统中即为NR小区,在NEDC异构系统中即为LTE小区)信号质量高于对应门限,B1事件中确定信号质量的指标包括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一个示例中,LTE基站可以选择RSRP指标来确定异系统邻区的信号质量。信号质量对应门限由LTE基站下发。
通过执行步骤S112,可以使终端接收到通话指令。下面结合图4B对步骤S112进行说明。如图4B所示,在以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终端即可认为接收到了通话指令:检测到用户在终端中打开拨号键盘、输入联系人的电话号、点击拨号按钮、选中联系人、接到来电以及点击接听按钮。
通过执行步骤S111和步骤S112,可以使终端接收到通话指令且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此时,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113和步骤S121,使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从而提升终端的语音通话质量。
下面以图1A所示的ENDC异构通信系统为例,对图4C所示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至步骤S27。
步骤S21,终端建立ENDC双连接。
参照步骤S111,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2,终端接收通话指令。
参照步骤S112,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3,终端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步骤S24,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终端向网络侧发送SCG Failure消息,以释放与NR接入网的连接。
步骤S25,在接收到SCG Failure消息后,网络侧向终端发送释放成功消息。
SCG Failure消息可以用于表示终端发生辅小区组失败事件。依据标准3GPPR15TS38.331第5章第5.7.3.3节,当终端重新配置RRC连接后,在添加NR接入网的过程中可能会失败。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SCG Failure消息(如图4E所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信令交互示意图)。该SCG Failure消息包括添加失败的原因。网络侧接收到SCG Failure消息后,可以断开NR接入网与终端的连接,并下终端发送释放成功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ENDC异构通信系统中LTE基站为MN,NR基站为SN,因此终端需要通过LTE基站向NR基站发送SCG Failure消息。而NR基站在接收到SCG Failure消息后,可以断开NR接入网与终端的连接。NR基站断开NR接入网与终端的连接之后,可以通过LTE基站向终端发送释放成功消息,使得终端处于LTE单连接状态。
步骤S26,终端发起VOLTE通话请求,以进入VOLTE通话过程。
终端在LTE单连接状态,可以发起VOLTE通话请求,从而进入VOLTE通话过程。由于此时的VOLTE通话过程中终端处于LTE单连接状态,因此,上行发射功率由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作为上限,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提高了(由20dB提高到23dB),这降低了LTE上行发射强度不足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VOLTE的通话体验。
步骤S27,终端结束VOLTE通话。
在情况一中,终端的整个VOLTE通话过程都是在终端处于LTE单连接状态进行的,简单直接的解决了因双连接状态下上行发射功率不足而造成的通话体验差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4C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的通话结束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后,不上报B1事件,以防止终端在单连接的通话过程中再次建立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导致单链接的通话过程中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降低,进而造成通话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在一个示例中,不上报B1事件可以包括: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不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在又一示例中,不上报B1事件可以包括: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正常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但在满足所述B1事件的上报条件时,不向网络侧上报所述B1事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通话结束后,恢复B1事件的上报。这样,可以让终端在需要建立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时,能够再次注册第二接入网,达到双连接的状态。
结合图5,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图5所示的步骤S25和步骤S26之间还可以包括步骤S28,在步骤S27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29。
步骤S28,终端不上报B1事件。
步骤S29,终端恢复B1事件的上报。
由上可知,图5和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未考虑VOLTE通话具体所处的LTE网络环境。若终端所处的LTE网络环境是强信号环境,则终端进行VOLTE通话时,上行发射功率不需要达到最大值(即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就能进行正常的通话。若终端所述的LTE网络环境是弱信号环境(例如终端处于LTE小区边缘位置),则终端进行VOLTE通话时,可能需要达到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才能进行正常的通话。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在结合LTE的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来判断是否释放终端与NR接入网的连接的通信方法,以提升VOLTE通话体验。
结合图5,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5所示的步骤S24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S30,步骤S24可以包括步骤S241。
步骤S30:终端判断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可以在步骤S22和步骤S24之间执行。步骤S30可以在步骤S23之前、之后或者执行过程中执行,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
步骤S241,在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且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向网络侧发送SCGFailure消息,以释放与NR接入网的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结合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确定是否释放与NR接入网的连接。这样,在网络状态较差的情况下,释放与NR接入网络的连接,有利于提升通话质量;在网络状态较好的情况下,保持与NR接入网络的连接,有利于满足大流量业务要求。
其中,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可以用于评价上行传输性能。在一个示例中,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可以包括上行发射功率、上行误码率、上行重传率、上行传输时长、上行调度率、上行传输块大小中的一者或多者。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可以用于评价下行传输性能。在一个示例中,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可以包括下行信号强度、下行信号质量和下行误码率中的一者或多者。
相应的,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者或多者:上行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上行误码率大于第二阈值;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三阈值;上行传输时长大于第四阈值;上行调度率小于第五阈值;上行传输块大小小于第六阈值;下行信号强度小于第七阈值;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八阈值;下行误码率大于第九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五阈值、第六阈值、第七阈值、第八阈值和第九阈值可以根据经验或者测量数据进行配置,本公开实施例对这些阈值的取值不做限制。
结合图6,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8所示,图6所示的步骤S24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S30;步骤S24还可以包括步骤S241;步骤S29可以包括步骤S291,且步骤S291在步骤S26和步骤S27之间执行。
步骤S291,在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所述下行传输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通过在检测到性能指标时即恢复B1事件的上报,可以及时恢复终端的双连接状态,有利于满足流量业务。
针对情况二:
图4F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F所示,图4A所示的步骤S11可以包括步骤S114至步骤S117。
步骤S114,建立与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的双连接。
参照步骤S111,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115,接收通话指令。
参照步骤S112,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116,发起通话请求,使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
步骤S117,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收到通话指令后,先发起通话,再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这样,可以既减少通话等待时间,便于用户快速接通通话;又可以在通话过程中将终端由双连接状态切换至单连接状态,提升通话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之前,终端发起的通话请求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的通话请求,基于该通话请求建立的通话为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的通话。在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之后,终端进行的是在单连接状态下的通话。
下面以图1A所示的ENDC异构通信系统为例,对图4F所示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31至步骤S37。
步骤S31,终端建立ENDC双连接。
步骤S31可以参照步骤S21,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2,终端接收通话指令。
步骤S32可以参照步骤S22,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3,终端发起VOLTE通话请求,以进入VOLTE通话过程。
步骤S34,终端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步骤S35,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终端向网络侧发送SCG Failure消息,以释放与NR接入网的连接。
步骤S35可以参照步骤S24,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6,在接收到SCG Failure消息后,网络侧向终端发送释放成功消息。
步骤S36可以参照步骤S25,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7,终端结束VOLTE通话。
在情况二中,先发起通话,再释放与NR接入网的连接,既有利于通话的快速接通,又可以解决了因上行发射功率不足而造成的通话体验差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4F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的通话结束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具体可以参照图6,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不上报B1事件,可以防止在通话过程中再次建立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造成通话不稳定。在通话结束后,再上报B1事件,可以保持通话优先。
由上可知,图9所示的通信方法同样未考虑VOLTE通话具体所处的LTE网络环境。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在结合LTE的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判断是否释放终端与NR接入网的连接的通信方法,以提升VOLTE通话体验。具体结合方式可参照图7,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结合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确定是否释放与NR接入网的连接。这样,在网络状态较差的情况下,释放与NR接入网络的连接,有利于提升通话质量;在网络状态较好的情况下,保持与NR接入网络的连接,有利于满足大流量业务要求。
考虑到,用户在通话过程中所在位置可能发生变化,所处网络状态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网络状态变好时,终端可以重新与NR接入网络进行连接,以满足流量业务的需求。具体可以参照图8,这里不再赘述。
这样,性能指标较差,就释放与NR接入网的连接,以提升通话质量;性能指标变好,就及时恢复B1事件的上报,使终端可以建立与NR接入网的连接,从而提高数据业务的速率,且实时性较好。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如图10所示,通信100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101,用于在接收到通话指令且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所述双连接状态表示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连接了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单连接状态表示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基站连接了第一接入网且未连接第二接入网;
释放模块102,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101判定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以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释放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通话指令,并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
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B1事件处理模块,用于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结束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且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性能传输指标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B1事件处理模块,用于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的过程中,检测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并在检测到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上报所述B1事件包括:
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不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
或者,
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正常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但在满足所述B1事件的上报条件时,不向网络侧上报所述B1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上行发射功率、上行误码率、上行重传率、上行传输时长、上行调度率、上行传输块大小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下行信号强度、下行信号质量和下行误码率中的一者或多者;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者或多者:
上行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
上行误码率大于第二阈值;
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三阈值;
上行传输时长大于第四阈值;
上行调度率小于第五阈值;
上行传输块大小小于第六阈值;
下行信号强度小于第七阈值;
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八阈值;
下行误码率大于第九阈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最大发射功率时,释放与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使得终端由双连接状态变为单连接状态。这样,提高了第一接入网的上行发射功率的上限,加强了第一接入网上行覆盖强度。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提升用户在边缘小区通话时的通话体验,降低终端在第一接入网的边缘小区上进行通话时,出现呼叫失败、语音卡顿或者掉话等情况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通话指令且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所述双连接状态表示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连接了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单连接状态表示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基站连接了第一接入网且未连接第二接入网;
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以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为LTE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NR基站,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以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包括:
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为LTE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NR基站,在接收到通话指令且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包括:
接收通话指令,并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
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结束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且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性能传输指标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的过程中,检测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并在检测到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上报所述B1事件包括:
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不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
或者,
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正常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但在满足所述B1事件的上报条件时,不向网络侧上报所述B1事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上行发射功率、上行误码率、上行重传率、上行传输时长、上行调度率、上行传输块大小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下行信号强度、下行信号质量和下行误码率中的一者或多者;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者或多者:
上行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
上行误码率大于第二阈值;
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三阈值;
上行传输时长大于第四阈值;
上行调度率小于第五阈值;
上行传输块大小小于第六阈值;
下行信号强度小于第七阈值;
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八阈值;
下行误码率大于第九阈值。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通话指令且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终端处于单连接状态下第一接入网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所述双连接状态表示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连接了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单连接状态表示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基站连接了第一接入网且未连接第二接入网;
释放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定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以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通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为LTE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NR基站,所述释放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所述终端在单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为LTE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NR基站,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通话指令,并发起VOLTE通话请求,使所述终端在双连接状态下进行VOLTE通话;
判断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是否小于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B1事件处理模块,用于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结束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且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性能传输指标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B1事件处理模块,用于在释放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不上报B1事件,并在所述单连接状态下的VOLTE通话的过程中,检测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并在检测到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和/或下行传输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恢复所述B1事件的上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不上报所述B1事件包括:
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不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
或者,
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测量B1事件的消息的情况下,正常启动所述B1事件的测量,但在满足所述B1事件的上报条件时,不向网络侧上报所述B1事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上行发射功率、上行误码率、上行重传率、上行传输时长、上行调度率、上行传输块大小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下行信号强度、下行信号质量和下行误码率中的一者或多者;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者或多者:
上行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上行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
上行误码率大于第二阈值;
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三阈值;
上行传输时长大于第四阈值;
上行调度率小于第五阈值;
上行传输块大小小于第六阈值;
下行信号强度小于第七阈值;
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八阈值;
下行误码率大于第九阈值。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97573.3A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ithdrawn CN1114913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7573.3A CN111491397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081311 WO2021185280A1 (zh) 2020-03-19 2021-03-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7573.3A CN111491397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1397A true CN111491397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9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7573.3A Withdrawn CN111491397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1397A (zh)
WO (1) WO202118528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1978A (zh) * 2021-01-05 2021-04-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85280A1 (zh) * 2020-03-19 2021-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517904A (zh) * 2021-04-22 2021-10-19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6056064A (zh) * 2022-05-3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8357B1 (ko) * 2014-03-21 2021-09-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기지국과 랜덤 엑세스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KR20150109970A (ko) * 2014-03-21 2015-10-02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이중연결 방식을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3160196A4 (en) * 2014-06-20 2017-12-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272483B2 (ja) * 2014-07-11 2018-01-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491397A (zh) * 2020-03-19 202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5280A1 (zh) * 2020-03-19 2021-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671978A (zh) * 2021-01-05 2021-04-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71978B (zh) * 2021-01-05 2023-02-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517904A (zh) * 2021-04-22 2021-10-19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517904B (zh) * 2021-04-22 2023-03-24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6056064A (zh) * 2022-05-3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056064B (zh) * 2022-05-30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85280A1 (zh) 2021-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139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046696B (zh) 一种通信网络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115324B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13779B (zh) eSIM卡的测试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0933704B (zh) 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144705B (zh) 应用程序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49664B (zh) 条件切换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47835A (zh) 一种切换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12631535A (zh) 一种投屏反向控制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12351456A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618377B (zh) 呼叫处理方法、终端、网络侧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9682B (zh) 呼叫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541046B (zh) 一种网络选择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54755B (zh) 一种优化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76441A (zh) 小区切换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800794A (zh) 解调参考信号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08579081B (zh) 基于游戏的事件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770279B (zh) 网络共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319259A1 (en) Measurement gap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970738B (zh) 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1850B (zh) 一种安全支付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21022A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672203B (zh) 文件传输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7290B (zh) 功耗管控方法、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325932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