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0938A - 通信链路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链路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0938A
CN111490938A CN202010013022.7A CN202010013022A CN111490938A CN 111490938 A CN111490938 A CN 111490938A CN 202010013022 A CN202010013022 A CN 202010013022A CN 111490938 A CN111490938 A CN 111490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link
request message
test data
data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30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力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490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93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0Routing based on monitoring res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04W28/022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power availability o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链路,包括:(a)接收报告消息,其中,报告消息包括接收强度信息,所述接收强度信息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请求消息的接收信号强度,报告消息还包括由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期望强度信息;以及(b)根据接收强度信息和期望强度信息,确定通信链路的质量。根据本发明可以选择路由器之间恰当的通信链路,可以解决传统的非对称链路问题。

Description

通信链路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状网络,更具体地,涉及在网状网络中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AODV(Ad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Adhoc按需距离矢量路由)是一种在网状网络(mesh network)(例如蓝牙网络)中通过路由请求(route request)和路由应答(route reply)建立(setup)路由路径(routing path)的常用技术。
图1是示出常规蓝牙网络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网状网络100包括多个路由器R_1至R_6。如果需要寻找路由器R_1与路由器R_6之间的路由路径,则路由器R_1向其他路由器R_2至R_6中的每个路由器广播路由请求RREQ。之后,基于路由请求RREQ的传输状况确定路由器R_1与路由器R_6之间的路由路径,并且经由路由应答RREP将该确定的路由路径报告给路由器R_1。例如,如果基于路由请求RREQ的传输状况选择了路由器R_6→路由器R_3→路由器R_1这一路由路径,则路由器R_6发送路由应答PREP,以将这种路由路径通知给路由器R_1。
然而,这种机制可能具有一些缺点。例如,路由路径是以单向方式建立的,使得由于诸如路由路径的不同路径损耗或不同发送功率等一些因素,导致在路由器之间存在非对称链路(asymmetric link)。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非对称链路问题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通信链路检查方法以解决非对称链路问题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链路,该方法包括:(a)接收报告消息,其中,所述报告消息包括接收强度信息,接收强度信息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请求消息的接收信号强度,报告消息还包括由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期望强度信息;以及(b)根据接收强度信息和期望强度信息,确定通信链路的质量。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链路,包括:(a)由第二电子设备生成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报告消息,其中,报告消息包括接收强度信息,接收强度信息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的请求消息的接收信号强度,报告消息还包括由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期望强度信息;以及(b)根据接收强度信息和期望强度信息,确定通信链路的质量。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链路,该方法包括:由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多个测试数据单元;接收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接收结果;以及根据接收结果确定通信链路的质量。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链路,包括:由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生成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接收结果;以及根据接收结果确定通信链路的质量。
上述实施例可以由电子设备的控制电路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来执行。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检查通信链路的质量,并可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路由器之间恰当的通信链路。因此,可以解决传统的非对称链路问题。
在阅读了在各个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无疑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常规蓝牙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2的实施例中的请求消息和报告消息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不同实施例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的请求消息、测试数据单元、结果请求消息和接收结果的数据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例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每个组件可以由硬件(例如,装置或电路)或者具有软件的硬件(例如,安装有至少一个程序的处理器)来实现。而且,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此外,在以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标识两个不同的组件或不同的步骤,并不意味着限制其顺序。
图2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链路检查(link checking)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查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可以是蓝牙设备或任何其他适用的电子设备。该通信链路检查方法首先由第一电子设备D_1向第二电子设备D_2发送请求消息(request message)RM。请求消息RM包括发送功率信息,该功率信息指示第一电子设备D_1用于发送请求消息RM的发送功率(transmitting power)。例如,请求消息RM包括发送功率信息,该功率信息指示第一电子设备D_1使用10dbm来发送请求消息RM。
第二电子设备D_2在接收到请求消息RM之后,向第一电子设备D_1回复报告消息(report message)PM。报告消息PM包括用于指示请求消息RM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强度(received strength)信息,并且包括第二电子设备D_2提供的期望强度(wantedstrength)信息。例如,第二电子设备D_2接收的报告消息RM的接收信号强度为-80dbm,而第二电子设备D_2提供的期望强度信息表示第二电子设备D_2需要至少-90dbm的接收信号强度。请注意,报告消息PM还可以由除了第二电子设备D_2之外的能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另一电子设备提供。
接着,根据以下至少一项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发送功率信息、接收强度信息和期望强度信息。例如,如果发送功率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较大,则意味着路径损耗较高,因此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较差。相反,如果发送功率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较小,则意味着路径损耗较低,因此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具有良好的质量。又例如,如果接收信号强度与期望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较大,则意味着通信链路不理想,因此第一电子设备D_1与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较差。相反,如果接收信号强度与期望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较小,则意味着该通信链路较为理想,因此第一电子设备D_1与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具有良好的质量。
上述步骤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D_1或者第二电子设备D_2执行。另外,上述步骤可以由独立于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的电子设备来执行。而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D_2可以主动向第一电子设备D_1发送报告消息PM,而不是回复请求消息RM。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是网络的路由器。该网络可以是例如上述网状网络,但是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种类的网络。此外,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可以设置在相同的区域(例如,城市、省或国家),但是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区域。
图3是示出图2的实施例中的请求消息和报告消息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请求消息RM和报告消息PM是数据包,但是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数据单元。如图3所示,请求消息RM包括发送器地址(transmitter address)数据TA、接收器地址(receiveraddress)数据RA、发送功率(transmit power)数据TP和标识符(identifier)数据ID。发送器地址数据TA是指发送请求消息RM的设备的地址,例如图2中的第一电子设备D_1。此外,接收器地址数据RA是指接收请求消息RM的设备的地址,例如图2中的第二电子设备D_2。另外,发送功率数据TP是指上述发送功率信息。此外,标识符数据ID被用于标识请求消息RM。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器地址数据TA、接收器地址数据RA、发送功率数据TP和标识符数据ID分别占用请求消息RM的一个字节,但不限于此。
再次参考图3,报告消息PM包括发送器地址数据TA、接收器地址数据RA、标识符数据ID、接收强度(received strength)数据RS和期望强度(wanted strength)数据WS。发送器地址数据TA是指发送报告消息PM的设备的地址,例如图2中的第二电子设备D_2。此外,接收器地址数据RA是指接收报告消息PM的设备的地址,例如图2中的第一电子设备D_1。报告消息PM的标识符数据ID的含义与请求消息RM的标识符数据ID的含义相同,因此简洁起见在此省略其描述。接收强度数据RS指示上述接收强度信息,期望强度数据WS指示上述期望强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报告消息PM是数据包。另外,发送器地址数据TA、接收器地址数据RA、标识符数据ID、接收强度数据RS和期望强度数据WS分别占用报告消息PM的一个字节,但不限于此。
除了上述图2的实施例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了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的其他实施例。图4和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不同实施例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的示意图。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测试数据单元从一个电子设备传输到另一电子设备,并且根据测试数据单元的发送状态(transmitting state)或接收状态(receiving state)来确定通信链路的质量。
更详细地,在图4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D_1首先向第二电子设备D_2发送测试请求消息(test request)TR。测试请求消息TR包括指示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信息。换句话说,方向信息可以指示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是从第一电子设备D_1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D_2还是从第二电子设备D_2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D_1。在图4的实施例中,方向信息可以指示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从第一电子设备D_1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D_2。在接收到测试请求消息TR之后,第二电子设备D_2可以向第一电子设备D_1响应确认消息ACK。
之后,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从第一电子设备D_1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D_2。接下来,第一电子设备D_1向第二电子设备D_2发送结果请求消息(result request message)RRM。响应于结果请求消息RRM,第二电子设备D_2向第一电子设备D_1发送至少一个接收结果(receiving result)RR。然后,可以根据接收结果RR确定第一电子设备D_1与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
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D_1或者第二电子设备D_2来执行上述质量确定步骤。而且,也可以由独立于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的电子设备来执行上述质量确定步骤。而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D_2可以在接收到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之后主动地向第一电子设备D_1发送接收结果RR,而不是响应结果请求消息RRM。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请求消息TR包括关于待发送的测试数据单元数量的信息(例如,在图4的实施例中将发送n个测试数据单元)。上述n可以是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在另一实施例中,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2分别包括指示测试数据单元顺序的顺序信息。例如,将发送n个测试数据单元,因此测试数据单元TD_1包括的顺序信息指示其为第一测试数据单元,测试数据单元TD_2包括的顺序信息指示其为第二测试数据单元。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结果RR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单元的数量、测试数据单元的平均信号强度、帧错误率。因此,可以根据接收结果RR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例如,如果所发送的测试数据单元的数量与所接收的测试数据单元的数量之差较大,则意味着在该通信链路中容易丢失所发送的数据,因此,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被确定为质量不佳。相反,如果所发送的测试数据单元的数量与所接收的测试数据单元的数量之差较小,则意味着在该通信链路中不容易丢失所发送的数据,因此,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被确定为良好。
对于另一示例,如果测试数据单元TD_1至TD_n的平均信号强度低或者帧错误率高,则第一电子设备D_1与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被确定为质量不佳。相反,如果测试数据单元TD_1至TD_n的平均信号强度高或帧错误率低,则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被确定为良好。
在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第一电子设备D_1是发送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的设备,第二电子设备D_2是接收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的设备。在图4的实施例中,测试请求TR和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的传送方向相同。在图5的实施例中,测试请求消息TR和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的传送方向相反。
因此,在图5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D_2首先向第一电子设备D_1发送测试请求消息TR。测试请求消息TR还包括指示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信息。在图5的实施例中,方向信息可以指示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从第一电子设备D_1传送到第二电子设备D_2。在接收到测试请求消息TR之后,第一电子设备D_1可以向第二电子设备D_2响应确认消息ACK。
之后,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从第一电子设备D_1传送到第二电子设备D_2。接下来,第一电子设备D_1向第二电子设备D_2发送结果请求消息RRM。响应于结果请求消息RRM,第二电子设备D_2向第一电子设备D_1发送至少一个接收结果RR。然后,根据接收结果RR确定第一电子设备D_1与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
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D_1或者第二电子设备D_2来执行上述质量确定步骤。而且,可以由独立于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的电子设备来执行上述质量确定步骤。而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D_2可以主动地向第一电子设备D_1发送接收结果RR,而不是响应结果请求消息RRM。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请求消息TR包括关于待发送的测试数据单元数量的信息(例如,在图5的实施例中将发送n个测试数据单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2分别包括指示测试数据单元顺序的顺序信息。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结果RR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单元的数量、测试数据单元的平均信号强度、帧错误率。因此,可以根据接收结果RR确定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在图4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测试请求消息TR或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2中包含的每个参数,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省略其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5中的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是网络的路由器。该网络可以是例如上述网状网络,其可以是蓝牙网络,但是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种类的网络。此外,图5中的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可以设置在相同的区域(例如,城市、省或国家)中,但是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区域中。
请注意,上述发送和接收可以指直接的或间接的发送和接收。以图2为例,第一电子设备D_1向第二电子设备D_2发送请求消息RM可以表示第一电子设备D_1生成并向第二电子设备D_2发送请求消息RM。然而,这也可以表示第一电子设备D_1对另一个第三电子设备生成请求消息RM,然后第三电子设备将请求消息RM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D_2。
图6是示出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的请求消息TR、测试数据单元TD、结果请求消息RRM和接收结果RR的数据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请注意,上面的图示中已经例示了图6中的发送器地址数据(transmitter address)TA和接收器地址数据(receiver address data)RA的定义,因此简洁起见这里省略其描述。此外,请求消息TR、测试数据单元TD、结果请求消息RRM、接收结果RR可以是任何种类的数据单元,例如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
如图6所示,测试请求消息TR包括发送器地址数据TA、接收器地址数据RA、事务标识符(transaction identifier)数据TI、方向信息(direction information)数据DI和总数量(total number)数据TN。事务标识符数据TI用于识别整个测试步骤。例如,用于检查通信链路的质量的当前测试是第一次测试,并且稍后可以执行具有相同步骤的第二次测试。方向信息数据DI是表示测试数据单元的传送方向的上述方向信息。此外,总数量数据TN表示待发送的测试数据单元的总数(例如,在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为n个测试数据单元)。
此外,测试数据单元TD(即上述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2)包括发送器地址数据TA、接收器地址数据RA、发送功率数据TP、事务标识符数据TI和顺序信息(orderinformation)数据OI。上面的描述中已经解释了发送器地址数据TA、接收器地址数据RA和事务标识符数据TI的定义。发送功率数据TP指示第一电子设备D_1用以发送测试数据单元TD_1…TD_n的功率。顺序信息(order information)数据OI包括指示测试数据单元顺序的上述顺序信息。
另外,结果请求消息RRM包括发送器地址数据TA、接收器地址数据RA、事务标识符数据TI,这些在上述描述中已经定义。
此外,接收结果RR包括已在上述说明中定义的发送器地址数据TA、接收器地址数据RA、事务标识符数据TI。此外,接收结果RR还可以包括接收数量(received number)数据RN、平均强度(average strength)数据AS和帧错误率数据ER。接收数量数据RN表示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单元的数量,平均强度数据AS表示测试数据单元的平均信号强度,帧错误率数据ER表示帧错误率。
应当理解,图6所示的数据结构仅是示例,并不意味着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发送器地址数据TA、接收器地址数据RA、发送功率数据TP、事务标识符数据TI和方向信息数据DI的数据结构可以改变为任何所需的数据结构。
图7是例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中的第一电子设备D_1或第二电子设备D_2的结构的框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包括处理电路701、存储设备703和通信接口705。处理电路701被配置为读取存储在存储设备703中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上述步骤。而且,通信接口705被配置为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存储设备703也可以位于电子设备700外部,而不是位于电子设备700内部。
电子设备700可以被集成到第一电子设备D_1或第二电子设备D_2。另外,电子设备700可以是独立于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但可以控制第一电子设备D_1和第二电子设备D_2的电子设备。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检查通信链路的质量,并可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路由器之间适当的通信链路。因此,可以解决传统的非对称链路问题。然而,请注意,本申请不限于解决非对称链路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在保持本发明的教导的同时,可以对装置和方法进行多种修改和变更。因此,以上公开内容应被解释为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界限来限定。

Claims (22)

1.一种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链路,包括:
(a)接收报告消息,其中,所述报告消息包括接收强度信息,所述接收强度信息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请求消息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报告消息还包括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期望强度信息;以及
(b)根据所述接收强度信息和所述期望强度信息,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的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还包括:
生成所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发送功率信息,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发送所述请求消息的发送功率;
其中,步骤(b)还根据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的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网络的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蓝牙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是数据包,并且所述发送功率信息占用所述数据包的一个字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报告消息是数据包,并且所述接收强度信息和所述期望强度信息分别占用所述数据包的一个字节。
6.一种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链路,包括:
(a)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生成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报告消息,其中,所述报告消息包括接收强度信息,所述接收强度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的请求消息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报告消息还包括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期望强度信息;以及
(b)根据所述接收强度信息和所述期望强度信息,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的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发送功率信息,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发送所述请求消息的发送功率;
其中,步骤(b)还根据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的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网络的路由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是数据包,并且所述发送功率信息占用所述数据包的一个字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报告消息是数据包,并且所接收强度信息和所述期望强度信息分别占用所述数据包的一个字节。
11.一种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链路,包括:
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多个测试数据单元;
接收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接收结果;以及
根据所述接收结果所述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的质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之前,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测试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测试请求消息包括指示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之前,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测试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测试请求消息包括指示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包括指示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顺序的顺序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的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数量、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平均信号强度、帧错误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网络的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蓝牙设备。
17.一种通信链路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链路,包括:
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多个测试数据单元;
生成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接收结果;以及
根据所述接收结果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的质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之前,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测试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测试请求消息包括指示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之前,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测试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测试请求消息包括指示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包括指示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顺序的顺序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的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数量、所述多个测试数据单元的平均信号强度、帧错误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链路检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网络的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蓝牙设备。
CN202010013022.7A 2018-02-05 2020-01-07 通信链路检查方法 Withdrawn CN1114909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26189P 2018-02-05 2018-02-05
US201862633701P 2018-02-22 2018-02-22
US16/261,451 2019-01-29
US16/261,451 US20190246300A1 (en) 2018-02-05 2019-01-29 Communication link checking metho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938A true CN111490938A (zh) 2020-08-04

Family

ID=67477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3022.7A Withdrawn CN111490938A (zh) 2018-02-05 2020-01-07 通信链路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46300A1 (zh)
CN (1) CN111490938A (zh)
TW (1) TW20202970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74836B1 (en) * 2020-12-09 2022-06-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Network link testing using IP-in-IP encapsula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6079A1 (en) * 2000-08-12 2005-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network
US6925286B1 (en) * 1999-06-23 2005-08-02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network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964212A (zh) * 2006-12-13 2007-05-16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补偿路径损耗估计误差的方法
US20080192724A1 (en) * 2007-02-14 2008-08-14 Nec Communication Systems, Ltd. Wireless device which can improve sta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wireless network using the same
US20090180448A1 (en) * 2005-11-16 2009-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d hoc route information acquiring method
CN102223671A (zh) * 2010-04-15 2011-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多跳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6714115A (zh) * 2016-12-21 2017-05-24 厦门大学 一种车联网中的安全消息单跳协作广播方法
CN109075890A (zh) * 2016-02-04 2018-12-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信道质量的报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8228B1 (ko) * 2006-03-28 2008-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 파워 및 전송지연을 고려한경로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단말장치
KR101203461B1 (ko) * 2006-11-10 2012-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홉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의 라우팅 방법 및 상기 멀티홉셀룰러 시스템
US20100062722A1 (en) * 2008-09-09 2010-03-11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ath loss in a use environment
JP2015220613A (ja) * 2014-05-16 2015-12-0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受信装置
US9392525B2 (en) * 2014-05-16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ablishing reliable routes without expensive mesh peering
US20160165587A1 (en) * 2014-12-04 2016-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hroughput enhancement via minimum power constrained user devices
EP3248406B1 (en) * 2015-01-23 2020-05-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wireless network node for matching uplink coverage area and downlink coverage area
US20160380466A1 (en) * 2015-02-03 2016-12-29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dependent maximum coil current
JP6671919B2 (ja) * 2015-10-23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830816B1 (en) * 2016-10-27 2017-11-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tenna validation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5286B1 (en) * 1999-06-23 2005-08-02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network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50096079A1 (en) * 2000-08-12 2005-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network
US20050096080A1 (en) * 2000-08-12 2005-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network
US20090180448A1 (en) * 2005-11-16 2009-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d hoc route information acquiring method
CN1964212A (zh) * 2006-12-13 2007-05-16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补偿路径损耗估计误差的方法
US20080192724A1 (en) * 2007-02-14 2008-08-14 Nec Communication Systems, Ltd. Wireless device which can improve sta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wireless network using the same
CN102223671A (zh) * 2010-04-15 2011-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多跳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9075890A (zh) * 2016-02-04 2018-12-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信道质量的报告
CN106714115A (zh) * 2016-12-21 2017-05-24 厦门大学 一种车联网中的安全消息单跳协作广播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RIBORZ ENTEZAMI; MARTIN TUNICLIFFE; CHRISTOS POLITIS: "Find the Weakest Link: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ink-Quality Metrics", 《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MAGAZINE ( VOLUME: 9, ISSUE: 3, SEPT. 2014)》 *
张文波;高强;程大伟;李洪凯: "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RETX算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46300A1 (en) 2019-08-08
TW202029701A (zh) 2020-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3080B (zh) 用于网络拓扑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US796162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ntenna selection signals in OFDM transceivers with fewer RF chains than antennas in MIMO wireless networks
JP2008533835A (ja) 宛先ノードベース測定および経路ベース測定をリクエストし、レポートし、収集する、マルチノー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731076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 environment
US821335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2383478B (zh) 报文广播方法及设备
CN108476457A (zh) 在时隙化信道跳变网络中的分布式反应性资源和调度管理
KR20050013023A (ko) 무선 근거리 통신망에서 고속 프레임의 전송 방법
JP6805365B2 (ja) 適応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0972959B2 (en) Model based path selection in a Bluetooth low energy, BLE, mesh network
US11516682B2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a bluetooth mesh network
JP2006081163A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6839559B2 (en)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the apparatus
US11889356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US10680899B1 (en) Topology discovery through multicast transmission
CN111490938A (zh) 通信链路检查方法
WO2020259465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及通信系统
US20210021534A1 (en) Measuring transmission delay
Razazian et al. Enhanced 6LoWPAN ad hoc routing for G3-PLC
CN111869246B (zh) 消息传输的方法、ble设备和ble芯片
CN103701952A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下行传输方法及分组数据网关
CN107959985B (zh) 混合mesh网络构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341934B2 (en) Wireless apparatus, network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JP2007150420A (ja) データ伝送経路構築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経路構築方法
JP200728857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