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0645A -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0645A
CN111490645A CN202010052718.0A CN202010052718A CN111490645A CN 111490645 A CN111490645 A CN 111490645A CN 202010052718 A CN202010052718 A CN 202010052718A CN 111490645 A CN111490645 A CN 111490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oder
substrate
cover
magnet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27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0645B (zh
Inventor
上條健
斋藤豊
中山裕次
樋口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90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0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14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Hall-effe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1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shielding from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e.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提高编码器罩和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的电导通的可靠性,且提高编码器罩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编码器(10)具备从磁体(16)的相反侧覆盖设置有编码器电路的基板(60)的导电性的编码器罩(12)和固定部件(125)。固定部件(125)是导通部件,从基板(60)向与磁体(16)相反的一侧突出。固定部件(125)的至少一个与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电连接。通过将固定部件(125)的端部与编码器罩(12)的固定孔(124)嵌合,将编码器罩(12)与信号地电连接,且将编码器罩(12)固定。

Description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磁敏元件检测转子的旋转的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检测转子的旋转的编码器的电动机。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中,编码器具备装设于基板上的磁敏元件及与电动机的输出轴一体旋转的磁体。基板由固定于电动机壳体的编码器支架支承。装设有磁敏元件的基板及磁体被编码器罩覆盖。编码器罩固定于被固定在电动机壳体上的编码器壳体的内侧面。
装设于电动机上的编码器由于受各种噪声的影响,输出可能因产品的使用环境而发生变化,并且角度误差的发生状况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由于干扰磁场引起的磁噪声、电磁波噪声的影响,磁敏元件的输出发生变化。另外,磁敏元件的输出及装设于基板上的编码器电路构成的磁敏元件的输出的放大值可能受到固定编码器的电动机主体的机架接地噪声、电源噪声等电噪声的影响。
作为这样的电磁波噪声对策,在专利文献1中,覆盖基板的编码器罩由铁等磁性体构成,使编码器罩作为磁屏蔽件发挥功能。另外,通过将编码器罩延伸至与电动机壳体接触的位置,切断电磁波噪声的侵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423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将编码器罩用作屏蔽件,但在将覆盖基板的罩部件延伸至电动机壳体的情况下,罩部件与电动机壳体的机架接地电连接。因为电动机壳体的机架接地有电噪声,所以电噪声侵入编码器电路的周围。特别是,当在小型电动机中采用这种结构时,难以将与机架接地电连接的编码器罩从编码器电路分离。因此,虽然能够屏蔽编码器电路使其免受电磁波噪声影响,但存在电噪声抗扰度降低的问题。
于是,提出了一种技术,将编码器罩与机架接地绝缘,并与基板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电连接。由此,能够用信号地电位的部件覆盖基板,所以能够提高磁噪声及电磁波噪声的屏蔽效果,并且能够提高电噪声的屏蔽效果。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日本特愿2017-122935、日本特愿2017-147507中提出了这种结构。
但是,在日本特愿2017-122935中提出的结构中,为了将编码器罩与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电连接,通过导电性的粘接剂将编码器罩和基板的端部固定。但是,这种结构组装时的作业性差,还担心电导通的可靠性。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编码器罩和基板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的电导通的可靠性,且提高编码器罩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磁体,所述磁体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磁敏元件,所述磁敏元件与所述磁体对置;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输入所述磁敏元件的信号的编码器电路,且具备与所述磁敏元件的接地端子连接的信号地;导电性的编码器罩,所述编码器罩从所述磁体的相反侧覆盖所述基板;以及导通部件,所述导通部件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导通部件的至少一个从所述基板向所述编码器罩侧突出,且与所述信号地电连接,所述编码器罩具备供所述导通部件的端部嵌入的固定孔,所述编码器罩经由与所述固定孔嵌合的所述导通部件与所述信号地电连接。
在本发明中,这样,装设磁敏元件的基板被连接于基板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的编码器罩从与磁体相反的一侧覆盖。因此,能够降低干扰磁场等磁噪声的影响、电磁波噪声的影响、及电噪声的影响。另外,通过将导通部件固定于基板上,且将导通部件的端部与编码器罩的固定孔嵌合,将编码器罩与信号地电连接。这样,通过设置导通部件和编码器罩的机械嵌合部,能够提高电导通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编码器罩的组装作业。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有:编码器壳体,所述编码器壳体收容所述磁体及所述编码器罩;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在与所述基板相反的一侧和所述编码器罩对置的部分和所述编码器罩之间。这样,因为能够通过弹性部件按压编码器罩,所以能够减少编码器罩因振动等而脱落的风险。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导通部件至少配置于隔着所述基板的中心对置的两处。这样一来,能够利用导通部件进行编码器罩的周向的定位。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导通部件是弹簧销。通过使用弹簧销,能够利用弹簧销的弹性抑制编码器罩的晃动,能够相对于基板固定编码器罩,并且由于与编码器罩的固定孔可靠地嵌合,从而提高了电导通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弹簧销的端部是锥形状。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将弹簧销嵌入固定孔,因此,能够容易地安装编码器罩。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有从所述磁体侧覆盖所述基板的导电性的基板支架,所述导通部件的至少一个从所述基板向所述基板支架侧突出,且与所述信号地电连接,所述基板支架具备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供向所述基板支架侧突出的所述导通部件的前端嵌入。这样一来,基板被编码器罩从磁体的相反侧覆盖,且被基板支架从磁体侧覆盖,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从磁体侧环绕进来的电磁波噪声及机架接地噪声、电源噪声的影响。另外,通过设置导通部件和基板支架的机械嵌合部,能够提高电导通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基板支架和基板的组装作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装设磁敏元件的基板被连接于基板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的编码器罩从与磁体相反的一侧覆盖。因此,能够降低干扰磁场等磁噪声的影响、电磁波噪声的影响、及电噪声的影响。另外,通过将导通部件固定于基板上,且使导通部件的端部与编码器罩的固定孔嵌合,将编码器罩与信号地电连接。这样,通过设置导通部件和编码器罩的机械嵌合部,能够提高电导通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编码器罩的组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编码器的带编码器的电动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编码器、第一轴承保持架及旋转轴的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3是编码器、第一轴承保持架和旋转轴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编码器、第一轴承保持架及旋转轴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输出侧观察编码器、第一轴承保持架及旋转轴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移除了编码器壳体的编码器及第一轴承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7是编码器罩的固定结构及防尘部件的配置区域的说明图。
图8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电路基板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输出侧观察电路基板组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编码器的电动机;2…旋转轴;3电动机;4…电动机壳体;5…编码器电缆;6…电缆侧连接器;7a…焊盘;7…第一贯通孔;8…第二贯通孔;9…终端部件;10…编码器;11…编码器壳体;12…编码器罩;13…电路基板组;14…编码器支架;15…磁体组装体;16…磁体;17…磁敏元件;18…连接器;19…磁体支架;20…电缆引导部件;21…引导面;22…圆弧面;23…电缆通道;24…定位孔;41…筒状壳体;42A…第一轴承保持架;43…轴承;44…圆形凹部;45…凸缘;46…环状壁;47…板;48…贯通孔;50…基板支架;51…固定孔;52…凸台部;53…平面部;54…缘部;56…贯通孔;57…台阶部;58…贯通孔;59…屏蔽件安装面;60…基板;60a…输出相反侧基板面;60b…输出侧基板面;61…直线部;61A…露出部分;61B…收容部分;62、63…固定孔;64…缺口部;65…基板固定螺丝;66…定位销;70…固定部件;80…屏蔽部件;90…弯曲位置;91…固定部;92…臂部;93…长孔;94…第一部分;95…第二部分;96…前端部;111…端板部;112…侧板部;113…配线取出部;114…密封部件;115…肋;116…凸部;117…缺口部;118…保持部件;119…编码器电缆支架;121…端板部;122…侧板部;123…开口部;124…固定孔;125…固定部件;126…防尘部件;127…直线部;128…弯曲部;131…定位孔;132…固定孔;133…接地通孔;140…主体部;141…磁体配置孔;143…环状面;144…凸台部;145…支架固定螺丝;145A…终端固定螺丝;146…定位孔;147…固定孔;149…缺口部;150…腿部;161…第一磁体;162…第二磁体;171…第一磁敏元件;172…第二磁敏元件;173…连接端子;174…柔性配线基板;175…霍尔元件;181…插入口;182、182a、182b…端子连接部;191…磁体保持部;192…轴部;193…屏蔽部;194…轭部;471…缺口;621…接地通孔;C…防尘部件的配置区域;L…中心轴线;L1…输出侧;L2…输出相反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编码器10的带编码器的电动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编码器10、第一轴承保持架42A及旋转轴2的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3是编码器10、第一轴承保持架42A及旋转轴2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图4、图5是编码器10、第一轴承保持架42A及旋转轴2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输出侧L1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带编码器的电动机1具备:具备旋转轴2的电动机3;以及检测旋转轴2的旋转的编码器10。在本说明书中,XYZ三个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将这三个方向的一侧分别设为X1、Y1、Z1,将另一侧分别设为X2、Y2、Z2。Z方向与旋转轴2的中心轴线L平行,X方向及Y方向与中心轴线L正交。
(电动机)
电动机3具备收容转子及定子(省略图示)的电动机壳体4。转子与旋转轴2一体旋转,定子固定于电动机壳体4上。在从电动机壳体4向外部突出的旋转轴2的端部连接有被驱动部件。在本说明书中,将旋转轴2从电动机壳体4突出的方向设为输出侧L1,将输出侧L1的相反侧设为输出相反侧L2。编码器10被固定于电动机3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
如图1所示,电动机壳体4具备沿中心轴线L方向延伸的筒状壳体41、固定于筒状壳体41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的第一轴承保持架42A、以及固定于筒状壳体41的输出侧L1的端部的第二轴承保持架(省略图示)。编码器10从输出相反侧L2固定于第一轴承保持架42A。如图4所示,第一轴承保持架42A具备向输出侧L1凹陷的圆形凹部44、向圆形凹部44的外周侧扩展的凸缘45、以及沿着圆形凹部44的边缘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环状壁46。
如图2~图4所示,在圆形凹部44的底部中央保持有轴承43。轴承43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2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另外,在圆形凹部44的底部,以从输出相反侧L2按压轴承43的外周部分的方式安装有环状的板47。旋转轴2穿过设于板47的中心的贯通孔48,被轴承43支承。板47通过三个螺丝固定于圆形凹部44的底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47由磁性材料构成,屏蔽从电动机3侧侵入编码器10侧的磁噪声。在板47的外周缘,在等角度间隔的三处形成有缺口471。在缺口471配置有后述的编码器支架14的腿部150。
(编码器)
如图2~图5所示,编码器10具备:固定于第一轴承保持架42A上的编码器壳体11、配置于编码器壳体11的内侧的编码器罩12、配置于编码器罩12的内侧的电路基板组13、固定电路基板组13的编码器支架14、配置于编码器支架14的内周侧的磁体组装体15、配置于编码器壳体11和编码器罩12之间的电缆引导部件20。
磁体组装体15具备配置于输出相反侧L2的面上的磁体16,且固定于旋转轴2的输出相反侧L2的前端。因此,磁体16与旋转轴2一体旋转。电路基板组13具备基板支架50和固定于基板支架50上的基板60。电路基板组13具备与固定于旋转轴2上的磁体16对置的磁敏元件17,且磁敏元件17的信号被输入到基板60上的编码器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MR元件作为磁敏元件17。
(编码器壳体)
编码器壳体11具备沿中心轴线L方向观察时为大致矩形的端板部111和从端板部111的外周缘向输出侧L1延伸的筒状的侧板部112。如图1所示,在侧板部112的朝向X1侧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使编码器电缆5穿过的配线取出部113。如图4、图5所示,配线取出部113具备形成于侧板部112的缺口部117、安装于缺口部117的保持部件118、以及覆盖保持部件118及缺口部117的编码器电缆支架119。
编码器壳体11和第一轴承保持架42A通过使密封部件114介于侧板部112的输出侧L1的端面和凸缘45之间并在四处的角部紧固固定螺丝而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码器壳体11及电动机壳体4由铝等非磁性材料构成。
(编码器支架)
如图4、图5所示,编码器支架14具备形成有圆形的磁体配置孔141的主体部140和从主体部140向外周侧突出的三个腿部150。如图5所示,腿部150的输出侧L1的端面比主体部140的输出侧L1的端面更向输出侧L1突出。腿部150配置于第一轴承保持架42A的圆形凹部44的内侧,且配置在形成于板47的外周缘的缺口471中,与圆形凹部44的底面抵接。在腿部150设置有使支架固定螺丝145穿过的固定孔147。编码器支架14通过三个支架固定螺丝145将腿部150拧紧固定于圆形凹部44的底面,从而被固定于第一轴承保持架42A。当将编码器支架14固定到第一轴承保持架42A时,旋转轴2和磁体组装体15配置在磁体配置孔141的中央。
在编码器支架14上固定有电路基板组13。如图4所示,编码器支架14具备主体部1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即环状面143,且在三个部位具备从环状面143突出的凸台部144,电路基板组13通过三个基板固定螺丝65拧紧固定于凸台部144。电路基板组13通过从输出相反侧L2触碰凸台部144的前端面,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被定位。通过将电路基板组13固定于编码器支架14,装设于电路基板组13上的磁敏元件17和磁体组装体15中的磁体16以规定的间隙对置。
在将电路基板组13固定于编码器支架14时,使用定位销66进行电路基板组13的周向的定位。如图5所示,电路基板组13具备供定位销66的端部嵌入的两处定位孔131。定位孔131设于基板支架50上。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编码器支架14具备两处比环状面143更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凸部,各凸部具备供定位销66的端部嵌入的定位孔146。编码器支架14和电路基板组13通过在沿周向分开的两处将两个定位销66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嵌入编码器支架14的定位孔146和电路基板组13的定位孔131,从而在周向上被定位。因为定位销66是弹簧销,所以能够防止电路基板组13的周向的晃动并进行定位。
(磁体组装体)
磁体组装体15具备磁体支架19和被磁体支架19保持的磁体16。如图2~图5所示,磁体支架19具备大致圆盘状的磁体保持部191和从磁体保持部191的中心向输出侧L1突出的筒状的轴部192。将旋转轴2的前端通过压入、粘接剂及止动螺丝中的任意一个或并用这些方法固定于轴部19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止动螺丝拧入沿径向贯通轴部192的螺孔,从侧面将配置于穿过轴部192的中心的轴孔的旋转轴2固定。如图2~图4所示,磁体16具备与形成于磁体保持部191的中央的凹部嵌合的圆形的第一磁体161及与形成于磁体保持部191的外周缘的台阶部嵌合的环状的第二磁体162。第一磁体161在周向上磁化出N极和S极各一极。另一方面,第二磁体162在周向上交替磁化出多个N极和S极。
磁体支架19由磁性材料构成。磁体保持部191具备用于抑制第一磁体161和第二磁体162的磁干扰的屏蔽部193和位于第二磁体162的输出侧L1的轭部194(参照图8、图9)。在磁体组装体15中,第一磁体161和第二磁体162在径向上分开,屏蔽部193配置于第一磁体161和第二磁体162之间。屏蔽部193是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环状凸部,轭部194在第二磁体162的输出侧L1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延伸。
(编码器罩)
图6是移除了编码器壳体的编码器及第一轴承保持架的立体图。图7是编码器罩的固定结构及防尘部件的配置区域的说明图。如图2~图7所示,编码器罩12具备从与磁体16相反的一侧(输出相反侧L2)与电路基板组13对置的端板部121和从端板部121的外周缘向输出侧L1延伸的侧板部122。如图2、图3所示,编码器罩12从磁体16的相反侧(输出相反侧L2)覆盖电路基板组13。侧板部122围绕电路基板组13的外周侧,且围绕装设于电路基板组13的磁敏元件17的外周侧。侧板部122的前端延伸至比电路基板组13更靠输出侧L1的位置。如图3、图6所示,编码器罩12通过侧板部122的前端与编码器支架14的环状面143抵接,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被定位。
编码器罩12具备朝向与配线取出部113相反的一侧(X2侧)的开口部123。开口部123是将端板部121及侧板部122的周向的一部分以与径向正交的平面切成直线状的缺口部。电路基板组13将X2侧的端部配置于编码器罩12的外部。因此,基板60具备配置于开口部123的外侧的露出部分61A和收容于编码器罩12的收容部分61B。电路基板组13具备配置于基板60的露出部分61A的连接器18。通过将连接器18配置于编码器罩12的外侧,能够减小编码器罩12的高度,且能够减小编码器10的整体高度。
如图6所示,编码器罩12的开口部123具备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时与电路基板组13重叠的直线部127。直线部127是端板部121的端部,沿Y方向延伸。连接器18使长度方向朝向Y方向,沿着直线部127的中央部分配置。在直线部127的中央设置有将端板部121的边缘向X1侧弯曲而成的弯曲部128。如后述,在编码器罩12和编码器壳体11之间设置有供与连接器18连接的编码器电缆5通过的电缆通道23。电缆通道23沿X方向延伸,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时与直线部127的中央部分重叠。弯曲部128设于面向电缆通道23的范围。
编码器罩12通过导电性的固定部件125固定于电路基板组13。如图4、图7所示,在编码器罩12上,在两处设置有贯通端板部121的固定孔124。另外,在电路基板组13,在与编码器罩12的固定孔124对置的两处设置有固定孔132。通过将两个固定部件125的一端嵌入固定孔132,且将另一端嵌入编码器罩12的固定孔124,将编码器罩12固定于电路基板组13。固定孔124、132设于在周向上分开的两处。固定部件125是弹簧销,固定部件125的端部被压入固定孔124、132。通过使用弹簧销作为固定部件125,防止编码器罩12的周向的晃动。因此,能够通过固定部件125进行编码器罩12的周向的定位。
固定部件125是由导电性的金属(例如,SUS:不锈钢)构成的导通部件。固定孔132设于基板60上,两处中的一处是设置有与基板60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电连接的焊盘的接地通孔133。因此,通过将固定部件125嵌入两处固定孔132,两个固定部件125中的一个与基板60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电连接。
编码器罩12由具有导电性的磁性材料构成,作为屏蔽部件(第一屏蔽部件)发挥功能。例如,编码器罩12由铁、坡莫合金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码器罩12通过对SPCC、SPCE等磁性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这样,通过利用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编码器罩12覆盖具备磁敏元件17的电路基板组13,由磁性材料吸收干扰磁场等磁噪声及电磁波噪声,能够将磁敏元件17及编码器电路与磁噪声及电磁波噪声隔离。另外,编码器罩12经由两个固定部件125中的一个与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电连接。这样,通过由信号地电位的部件覆盖电路基板组13,能够将磁敏元件17及编码器电路与来自电动机壳体4的机架接地噪声等电噪声隔离。
另外,如后述,电路基板组13具备从输出侧L1覆盖基板60的基板支架50,在基板支架50上,以覆盖磁敏元件17的方式安装有屏蔽部件80(第二屏蔽部件)。基板支架50及屏蔽部件80由导电性的金属例如铝构成,与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连接。因此,因为磁敏元件17及编码器电路被从磁体16侧隔离电噪声,所以在除了开口部123以外的全部方位上都与电噪声隔离。
(防尘部件)
如图2所示,在编码器罩12和基板60之间配置有封闭开口部123的防尘部件126。防尘部件126由弹性部件构成,在将编码器罩12固定于电路基板组13的状态下,防尘部件126在编码器罩12的端板部121和基板60之间被压缩。如图5~图7所示,防尘部件126是直线状的部件,沿着开口部123的边缘呈直线状延伸。通过在开口部123配置防尘部件126,能够抑制导电性的异物侵入到基板60上。
如图6所示,防尘部件126沿着开口部123的直线部127在Y方向上延伸。如图5所示,防尘部件126是X方向的宽度和Z方向的高度恒定的长方体形的部件。如图7所示,防尘部件126的配置区域C比基板60的中心靠开口部123侧(X2侧)。如后述,磁敏元件17具备装设于基板60的中心的第一磁敏元件171和配置于基板支架50的X1侧的边缘的第二磁敏元件172。两个磁敏元件中配置于最靠连接器18侧的磁敏元件是第一磁敏元件171,防尘部件126相对于第一磁敏元件171的中心位于开口部123侧(X2侧)。第二磁敏元件172相对于基板60的中心配置于与配置防尘部件126的一侧相一反侧的端部,且配置于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时与防尘部件126完全不重叠的位置。
防尘部件126是绝缘性的多孔体。例如,防尘部件126是由橡胶、聚氨酯等绝缘材料构成的发泡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尘部件126是半独立半连续气泡体,由EPDM(乙烯-丙烯-二烯橡胶)构成。这样,因为防尘部件126是海绵状的柔软的弹性部件,所以在基板60和编码器罩12之间变形成与两部件密合的形状,并将开口部123封闭。防尘部件126在组装前的形状大于编码器罩12和基板60的间隙,通过组装而被压缩。
此外,也可以将绝缘性的填充剂注入编码器罩12和基板60之间的间隙来封闭间隙,代替使用多孔体作为防尘部件126。例如,作为填充剂,可以使用在常温下固化的硅橡胶系的弹性粘接剂。
(电缆引导部件)
如图2~图5所示,在编码器壳体11和编码器罩12之间配置有相同形状的两个电缆引导部件20。电缆引导部件20具备与XZ面平行的引导面21和朝向与引导面21相反的一侧的圆弧面22。两个电缆引导部件20被定位成圆弧面22位于同一圆上且引导面21在Y方向上对置,并被固定于编码器壳体11。在编码器壳体11的端板部111设置有用于按图2、图3所示的配置将两个电缆引导部件20定位的定位部。
如图3所示,编码器壳体11具备从端板部111向输出侧L1突出的圆弧状的肋115和设于肋115的内周侧的凸部116。肋115及凸部116是用于对电缆引导部件20进行定位的定位部。肋115与电缆引导部件20的圆弧面22接触,凸部116配置于贯穿电缆引导部件20的定位孔24中。电缆引导部件20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端板部111。
电缆引导部件20由弹性部件构成,在编码器罩12的端板部121和编码器壳体11的端板部111之间被压缩。电缆引导部件20与防尘部件126同样为绝缘性的多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尘部件126是独立气泡体,由微孔聚合物片构成。编码器罩12通过电缆引导部件20的弹性恢复力被压在编码器支架14上。因此,能够减少编码器罩12因振动等而偏离电路基板组13的风险。
两个电缆引导部件20之间的空间成为沿X方向延伸的电缆通道23。如图4所示,电路基板组13在隔着基板60的中心与配线取出部11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X2侧的端部)配置有连接器18,连接器18的插入口181朝向与配线取出部113相反的一侧(X2侧)。设于编码器电缆5的前端的电缆侧连接器6从与配线取出部113相反的一侧连接于连接器18的插入口181。编码器电缆5从连接器18引出到X2侧,弯曲成在连接器18的X2侧向X1侧折回的形状,通过电缆通道23穿绕到配线取出部113。因此,编码器电缆5具备从连接器18引出到与配线取出部113相反的一侧后朝向配线取出部113侧折回的第一部分5A和沿着电缆引导部件20向配线取出部113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二部分5B。
如上所述,编码器罩12的开口部123在面向电缆通道23的范围内设置有弯曲部128。因此,编码器电缆5不会与端板部121的边缘接触,而是与弯曲部128接触,因此,编码器电缆5损伤的风险小。
(电路基板组)
图8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电路基板组13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从输出侧L1观察电路基板组13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图9所示,电路基板组13具备基板支架50、从输出相反侧L2与基板支架50抵接的基板60、相对于基板支架50固定基板60的导电性的固定部件70、以及从输出侧L1固定于基板支架50的屏蔽部件80。基板60沿中心轴线L方向观察为大致圆形,在X2侧的边缘上装设有连接器18。连接器18沿着将基板60的边缘呈直线状切去的直线部61配置。基板支架50沿中心轴线L方向观察时为与基板60大致相同的形状,基板60和基板支架50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抵接。
在基板60上,在两处形成有用于向基板支架50进行固定的固定孔62。两处的固定孔62隔着基板支架50的中心配置于相反侧。另外,两处的固定孔62中的一者是与装设于基板60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电连接的接地通孔621。此外,也可以将两处的固定孔62中的任一个设为接地通孔621。另外,也可以设置三处以上的固定孔62,在三处将基板60和基板支架50固定。
基板支架50具备与基板60对置的平面部53和从平面部53的外周缘立起至输出相反侧L2的缘部54。在平面部53,在与基板60的固定孔62对置的两处形成有固定孔51。通过将固定部件70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嵌入基板60的固定孔62和基板支架50的固定孔51,而将基板60固定于基板支架50。固定部件70是弹簧销。通过使用弹簧销作为固定部件70,防止基板60相对于基板支架50的晃动。另外,如上所述,固定部件70是由导电性的金属例如SUS形成的导通部件,固定孔62中的一个为接地通孔621,因此,当基板60经由固定部件70安装于基板支架50上时,经由固定部件70及接地通孔621将基板支架50与装设于基板60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电连接。此外,也可以通过锡焊接合将固定部件70固定于固定孔62中。
在基板支架50上,在与编码器支架14的凸台部144对应的三处形成有用于使基板固定螺丝65穿过的凸台部52。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台部52的输出相反侧L2的前端面成为与基板60抵接的抵接面。另外,凸台部52的输出侧L1的端面成为与编码器支架14抵接的抵接面。
在基板60上,在与凸台部52对置的三处形成有固定孔63。通过将三个基板固定螺丝65分别穿过基板60的固定孔63及基板支架50的凸台部52,并将其前端拧紧固定于编码器支架14的凸台部144,将电路基板组13固定于编码器支架14。编码器支架14由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因此,当将电路基板组13经由编码器支架14固定于第一轴承保持架42A时,基板支架50与第一轴承保持架42A绝缘。
基板60具备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输出相反侧基板面60a及朝向输出侧L1的输出侧基板面60b。在输出相反侧基板面60a装设有构成编码器电路的电路元件、用于连接编码器电缆5的连接器18以及连接端子173等。连接端子173配置于基板60的外周缘,且隔着基板60的中心配置于与连接器18相反的一侧。在基板60的外周缘,在连接端子173的径向外侧形成有缺口部64。如图9所示,磁敏元件17具备配置于输出侧基板面60b的中央的第一磁敏元件171、及经由柔性配线基板174与连接端子173连接的第二磁敏元件172。柔性配线基板174穿过基板60的缺口部64穿绕至基板60的输出侧L1。第一磁敏元件171及第二磁敏元件172分别具备与构成于基板60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连接的接地端子(未示出)。另外,在输出侧基板面60b,在第一磁敏元件171的附近装设有两个霍尔元件175。两个霍尔元件175以磁敏元件17的位置为基准配置于相距90度的角度位置。
在基板支架50的平面部53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56。另外,在平面部53的输出侧L1的面上形成有向输出侧L1突出的台阶部57。台阶部57从围绕贯通孔56的区域朝向平面部53的外周缘呈带状延伸。在台阶部57形成有大致呈矩形的贯通孔58。在将基板60固定到基板支架50时,第一磁敏元件171和霍尔元件175配置于贯通孔56中。另外,在贯通孔58中配置有经由柔性配线基板174与基板60上的连接端子173连接的第二磁敏元件172。第二磁敏元件172固定于贯通孔58的边缘,且装设于基板支架50上。
当向编码器支架14固定电路基板组13时,如图2、图3所示,第一磁敏元件171和第一磁体161对置,第二磁敏元件172和第二磁体162对置。编码器10被组装成在第一磁敏元件的输出侧L1的表面和第一磁体161之间及第二磁敏元件172的输出侧L1的表面和第二磁体162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
第一磁敏元件171及配置于其附近的两个霍尔元件175和第一磁体161通过两个霍尔元件175判别旋转一圈所得的第一磁敏元件171的输出周期,从而作为绝对编码器发挥功能。另一方面,第二磁敏元件172和第二磁体162因为旋转一圈获得多个周期的输出,所以作为增量编码器发挥功能。编码器10通过处理这两组编码器的输出,能够进行高分辨率且高精度的位置检测。
(屏蔽部件)
屏蔽部件80从输出侧L1安装于基板支架50的台阶部57。屏蔽部件80是柔性的板材,其大小完全封闭形成于台阶部57的贯通孔56及贯通孔58。台阶部57具备朝向输出侧L1的屏蔽件安装面59,屏蔽部件80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固定于屏蔽件安装面59。如上所述,屏蔽部件80与基板支架50相同,由导电性的非磁性金属例如铝形成。因此,屏蔽部件80经由基板支架50与装设于基板60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电连接。
屏蔽部件80覆盖配置于贯通孔56中的第一磁敏元件171及配置于贯通孔58的第二磁敏元件172。因此,第一磁敏元件171及第二磁敏元件172经由屏蔽部件80与第一磁体161及第二磁体162对置。通过将屏蔽部件80安装在基板支架50上,第一磁敏元件171和第二磁敏元件172通过信号地电位的部件(基板支架50及屏蔽部件80)与电动机3隔离。因此,能够有效地隔离从与第一磁体161及第二磁体162的间隙环绕进来的机架接地噪声、电源噪声等。此外,第一磁敏元件171和第二磁敏元件172隔着屏蔽部件80与第一磁体161和第二磁体162对置,但因为屏蔽部件80为非磁性金属,所以对于电磁波噪声良好地进行隔离,并且不会损坏作为磁式的编码器的功能。
(终端部件)
编码器电缆5是用金属制的网状的屏蔽件将多个信号线覆盖的屏蔽电缆。在编码器电缆5的端部,与多个信号线并排地引出有机架接地线,该机架接地线与信号线绝缘并与覆盖信号线的屏蔽件连接。机架接地线经由与编码器电路绝缘地设于基板60上的图案及终端部件9与电动机3的机架接地电位电连接。
如图6、图7所示,将编码器支架14固定于第一轴承保持架42A的三个支架固定螺丝145中的一个成为将编码器支架14的腿部150和终端部件9重叠进行固定的终端固定螺丝145A。在编码器支架14的主体部140的X2侧的部分设置有向输出侧L1凹陷的形状的缺口部149。三处腿部150中的一个配置在缺口部149的外周侧,终端部件9与缺口部149及腿部150重叠。
终端部件9是导电性的板金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铜制的。终端部件9具备从编码器支架14的缺口部149延伸到腿部150上的固定部91和从固定部91延伸到电路基板组13侧的臂部92。在固定部91设置有与设于腿部150的固定孔147(参照图5)重叠的长孔93。固定部91被夹在作为导电性的固定部件的终端固定螺丝145A的头部和腿部150之间,通过终端固定螺丝145A与腿部150一起拧紧固定于第一轴承保持架42A。因此,终端部件9经由终端固定螺丝145A与电动机壳体4的机架接地电连接。
在基板60上,在周向上与连接器18并排的位置形成有第一贯通孔7。另外,在基板支架50上,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与基板60的第一贯通孔7重叠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贯通孔8。终端部件9的臂部92具备从固定部91沿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94和相对于第一部分94呈大致直角弯曲并向输出相反侧L2延伸的第二部分95。当将电路基板组13固定于编码器支架14时,第二部分95的前端部分96被配置于第一贯通孔7及第二贯通孔8中。当将第二部分95的前端部分96锡焊于第一贯通孔7时,终端部件9与设于第一贯通孔7的边缘的焊盘7a电连接。
如图2、图6所示,在编码器电缆5的端部,设置有与基板60上的连接器18连接的电缆侧连接器6。电缆侧连接器6具备与多个信号线及机架接地线分别对应的端子。
如图8所示,在基板60上的连接器18上,多个端子连接部182沿连接器18的宽度方向排成一列设置。多个端子连接部182中的一处端子连接部182b经由设于基板60上的图案与设于第一贯通孔7的边缘的焊盘7a电连接。另外,其它端子连接部182a的一部分或全部与设于基板60上的编码器电路连接。在此,连接焊盘7a和端子连接部182b的图案与编码器电路及其它端子连接部182a绝缘,且与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绝缘。此外,第一贯通孔7也可以是与图案电连接的通孔。
当将电缆侧连接器6连接于基板60上的连接器18时,与编码器电缆5的机架接地线对应的端子与端子连接部182b连接,该端子连接部182b与焊盘7a电连接。因此,编码器电缆5的机架接地线经由焊盘7a及基板60上的图案与锡焊于第一贯通孔7的终端部件9电连接,经由终端部件9与电动机壳体4的机架接地连接。另一方面,形成于基板支架50的第二贯通孔8比基板60的第一贯通孔7大一圈,终端部件9不与第二贯通孔8的边缘接触。因此,基板支架50不会经由终端部件9与电动机壳体4的机架接地电连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编码器电缆5连接于基板60时,仅将电缆侧连接器6插入基板60上的连接器18,编码器电缆5即可与电动机壳体4的机架接地电连接。通过将编码器电缆5与电动机壳体4的机架接地电连接,能够提高从编码器电缆5的外部侵入的电噪声的屏蔽效果。因此,能够提高编码器10的噪声抗扰度。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编码器10具有:与旋转轴2一体旋转的磁体16、与磁体16对置的磁敏元件17、设置有输入磁敏元件17的信号的编码器电路且具备与磁敏元件17的接地端子连接的信号地的基板60、从与磁体16相反的一侧覆盖基板60的导电性的编码器罩12、以及固定于基板60上的导通部件即固定部件125。另外,固定部件125的至少一个从基板60向编码器罩12侧突出,且与信号地电连接,编码器罩12具备供固定部件125的端部嵌入的固定孔124。编码器罩12经由嵌合于固定孔124中的固定部件125与信号地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装设磁敏元件17的基板60被连接于基板60上的编码器电路的信号地的编码器罩12从磁体16的相反侧覆盖。因此,能够降低干扰磁场等磁噪声的影响、电磁波噪声的影响、及电噪声的影响。另外,通过将作为导通部件的固定部件125固定于基板60上,且使固定部件125的端部嵌合于编码器罩12的固定孔124中,将编码器罩12与信号地电连接。这样,通过设置固定部件125和编码器罩12的机械嵌合部,能够提高电导通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编码器罩12的组装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收容磁体16及编码器罩12的编码器壳体11和配置于编码器壳体11的端板部111与编码器罩12之间的电缆引导部件20。电缆引导部件20是弹性部件,在编码器罩12和编码器壳体11之间被压缩。因此,因为能够通过弹性部件按压编码器罩12,所以通过机械嵌合固定的编码器罩12因振动等而脱落的风险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125被配置于隔着基板60的中心对置的两处,因此,能够通过固定部件125进行编码器罩12的周向的定位。此外,还可以设置三个固定部件125。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125是弹簧销。通过使用弹簧销,可以通过弹簧销的弹性来抑制编码器罩12的晃动,能够将编码器罩12固定于基板60上。
此外,如果将弹簧销的端部设为锥形状,则能够容易地将弹簧销嵌入固定孔124,因此,能够容易地安装编码器罩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60被导电性的编码器罩12从磁体16的相反侧覆盖,且被导电性的基板支架50从磁体16侧覆盖。基板支架50具备供作为导电部件的固定部件70的端部嵌入的固定孔51,固定部件70的至少一个与基板60上的信号地电连接。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从磁体16侧环绕进来的电磁波噪声及机架接地噪声、电源噪声的影响。另外,通过设置作为导通部件的固定部件70和基板支架50的机械嵌合部,能够提高电导通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基板支架50和基板60的组装作业。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组13具备基板60和基板支架50,第一磁敏元件171装设于基板60上,第二磁敏元件172固定于基板支架50上,通过柔性配线基板174与基板60连接,但电路基板组13也可以是不具备基板支架50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将第一磁敏元件171及第二磁敏元件172装设于基板60上并且使基板60与编码器支架14抵接并固定于编码器支架14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磁体,所述磁体与旋转轴一体旋转;
磁敏元件,所述磁敏元件与所述磁体对置;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输入所述磁敏元件的信号的编码器电路,且具备与所述磁敏元件的接地端子连接的信号地;
导电性的编码器罩,所述编码器罩从所述磁体的相反侧覆盖所述基板;以及
导通部件,所述导通部件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所述导通部件的至少一个从所述基板向所述编码器罩侧突出,且与所述信号地电连接,
所述编码器罩具备供所述导通部件的端部嵌入的固定孔,
所述编码器罩经由与所述固定孔嵌合的所述导通部件与所述信号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编码器壳体,所述编码器壳体收容所述磁体及所述编码器罩;以及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在与所述基板相反的一侧和所述编码器罩对置的部分和所述编码器罩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通部件至少配置于隔着所述基板的中心对置的两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通部件是弹簧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销的端部是锥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所述磁体侧覆盖所述基板的导电性的基板支架,
所述导通部件的至少一个从所述基板向所述基板支架侧突出,且与所述信号地电连接,
所述基板支架具备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供向所述基板支架侧突出的所述导通部件的前端嵌入。
7.一种带编码器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以及
具备所述旋转轴的电动机。
CN202010052718.0A 2019-01-25 2020-01-17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Active CN1114906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1197A JP7209551B2 (ja) 2019-01-25 2019-01-25 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
JP2019-011197 2019-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645A true CN111490645A (zh) 2020-08-04
CN111490645B CN111490645B (zh) 2022-12-20

Family

ID=71797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2718.0A Active CN111490645B (zh) 2019-01-25 2020-01-17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09551B2 (zh)
CN (1) CN1114906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7092A (zh) * 2020-10-14 2022-04-15 达明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手臂的编码器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7051B2 (ja) 2021-05-07 2024-03-11 オリエンタル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電動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4605A1 (de) * 2007-03-01 2008-09-0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Hallstadt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verstellsystem in einem kraftfahrzeug, baukasten für eine solche antrieb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antriebsvorrichtung
CN105300428A (zh) * 2014-06-13 2016-02-0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传感器装置以及编码器
CN109120108A (zh) * 2017-06-23 2019-01-0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09217571A (zh) * 2017-07-06 2019-01-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以及编码器电缆的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68610A (ja) 2008-01-16 2009-07-30 Nikon Corp エンコーダ
JP2013158858A (ja) 2012-02-02 2013-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板状部材配置治具と板状部材配置治具の使用方法
JP6795356B2 (ja) 2016-09-06 2020-12-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948872B2 (ja) 2017-07-31 2021-10-1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4605A1 (de) * 2007-03-01 2008-09-0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Hallstadt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verstellsystem in einem kraftfahrzeug, baukasten für eine solche antrieb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antriebsvorrichtung
CN105300428A (zh) * 2014-06-13 2016-02-0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传感器装置以及编码器
CN109120108A (zh) * 2017-06-23 2019-01-0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09217571A (zh) * 2017-07-06 2019-01-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以及编码器电缆的连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7092A (zh) * 2020-10-14 2022-04-15 达明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手臂的编码器模块
CN114347092B (zh) * 2020-10-14 2023-12-12 达明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手臂的编码器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645B (zh) 2022-12-20
JP2020118591A (ja) 2020-08-06
JP7209551B2 (ja)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20108B (zh) 马达
KR102436769B1 (ko) 모터
CN111490646B (zh) 编码器、磁体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CN109217571B (zh) 电动机以及编码器电缆的连接方法
CN111490645B (zh)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CN109327115B (zh) 电动机
CN111490644B (zh)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CN111486877B (zh)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CN111490643B (zh)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CN114270144B (zh) 旋转角度测量装置、旋转角度测量系统和电机
CN111486873B (zh) 磁体组装体的制造方法、磁体组装体及编码器
CN111486874B (zh) 编码器的制造方法、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电动机
CN115694085A (zh) 编码器及带编码器的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