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0569A - 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0569A
CN111490569A CN202010162578.2A CN202010162578A CN111490569A CN 111490569 A CN111490569 A CN 111490569A CN 202010162578 A CN202010162578 A CN 202010162578A CN 111490569 A CN111490569 A CN 111490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ignal
battery protection
protection chip
battery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25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0569B (zh
Inventor
李�杰
白青刚
杨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xin Microelectronic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CM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CM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CM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625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0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0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0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包括所述电池保护芯片包括: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至少一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本发明实现了将检测信号在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传输,避免了通过充电/放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放电/充电,有效地解决了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因发热量加大造成烧毁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中包括若干个相互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受晶圆制造工艺的限制,电池保护芯片耐压一般在40V以下。因此,为了保证上级电池保护芯片不超过耐压,现有技术采用最下一级/最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来检测电池组是否连接负载/充电器,最下一级/最上一级外的其他级电池保护芯片无法检测电池是否连负载/充电器,从而使得无法及时获取电池组是否接入负载/充电器的信息。
以两颗5串电池保护芯片下传放电控制信号/充电控制信号为例,当二级电池保护芯片中的电池cell6-cell10中任一节电池发生过充电/过放电保护时,二级电池保护芯片产生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并将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传递到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由所述一级电池保护芯片关断过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均为MOS管。一级电池保护芯片作为最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可以检测到电池组当前是否连接到负载/充电器,而二级电池保护芯片无法检测到电池组当前是否连接到负载/充电器。在负载检测场景中,当一级电池保护芯片中的某一节电池的电压超过过充检测阈值VOC发生过冲电保护时,充电开关关断,若此时一级电池保护芯片检测到负载已连接,可以在电池电压低于过充检测阈值VOC时立即发出充电控制信号打开充电开关;当二级电池保护芯片中的某一节电池的电压超过过充检测阈值VOC发生过冲电保护时,充电开关关断,若有负载接入,二级电池保护芯片由于无法检测到负载已连接,只能在电池的电压低于(VOC-100)mV时,再发出充电控制信号打开充电开关,在电池电压从VOC降低到(VOC-100)mV的时间内,充电开关是关断的,电池和负载之间通过充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进行放电。在充电器检测场景中,当一级电池保护芯片中的某一节电池的电压低于过放检测阈值VOD发生过放电保护时,放电开关关断,若此时一级电池保护芯片检测到充电器已连接,可以在电池电压低于过放检测阈值VOD时立即发出放电控制信号打开放电开关;当二级电池保护芯片中的某一节电池的电压低于过放检测阈值VOD发生过放电保护时,放电开关关断,若有充电器接入,二级电池保护芯片由于无法检测到充电器已连接,只能在电池的电压充电到VOD+300mV时,再发出放电控制信号打开放电开关,在电池电压从VOC上升到VOD+300mmV的时间内,放电开关是关断的,电池和充电器之间通过放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进行充电。通过充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放电和通过放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充电,非常容易使得充电开关或放电开关发热量加大,造成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以解决电池保护芯片无法及时获取负载/充电器的接入信号导致的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发热量大、烧毁风险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包括主控制器、电压检测电路、驱动输出电路、至少一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驱动输出电路、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串中的每一节电池的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驱动输出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并将所述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发送至下级电池保护芯片。
可选地,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包括:
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
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负端连接,栅极连接第一偏置电压,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漏极作为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上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第二NMOS管的衬底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短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包括:
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于第二偏置电压;所述第一PMOS管的衬底与源极短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衬底与源极短接;
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负端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栅极短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检测信息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下级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PNOS管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信号包括负载检测信号、充电器检测信号;
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负载/充电检测模块;
所述负载/充电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
一种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包括充电开关、放电开关,所述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串接在电池和充电电源或负载之间的充放电回路中,还包括若干个如上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最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一负载/充电检测模块,所述最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输出电路与所述充电开关的控制端、放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负载/充电检测模块与充放电回路中的负载/充电检测点连接。
一种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电池保护芯片包括:
主控制器、电压检测电路、驱动输出电路、至少一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驱动输出电路、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串中的每一节电池的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下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驱动输出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并将所述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发送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
可选地,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正端连接,栅极连接第三偏置电压,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漏极作为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下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第一PMOS管的衬底、第二PMOS管的衬底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短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包括:
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
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的栅极共接于第四偏置电压;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与源极短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衬底与源极短接;
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正端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与栅极短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检测信息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上级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NOS管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信号包括负载检测信号、充电器检测信号;
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负载/充电检测模块;
所述负载/充电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
一种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包括充电开关、放电开关,所述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串接在电池和充电电源或负载之间的充放电回路中,还包括若干个如上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最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一负载/充电检测模块,所述最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输出电路与所述充电开关的控制端、放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负载/充电检测模块与充放电回路中的负载/充电检测点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增加了至少一组与主控制器连接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接收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由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对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池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发生过冲或者过放时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再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从而实现了将检测信号在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传输,保证了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都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负载/充电器已接入,做出及时的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启动决策,避免了通过充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放电和通过放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充电,有效地解决了充电开关或放电开关因发热量加大造成烧毁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有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多串电池级联电路的电池保护芯片。图1为现有的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N个电池串,分别为第一电池串、第二电池串……第N电池串,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M节电池,N和M均为大于2的自然数。N个电池保护芯片,分别为一级电池保护芯片、二级电池保护芯片……N级电池保护芯片,其中一级电池保护芯片为二级电池保护芯片的下级芯片,二级电池保护芯片为三级电池保护芯片的下级芯片,以此类推。每个所述电池保护芯片包括一对地端和一电源端,一个电池保护芯片与一个电池串对应连接,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电源端与电池串的正端连接构成电池包正端,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对地端与电池串的负端连接构成电池包的负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至少一组与主控制器连接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在向上级电池保护芯片传输检测信号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在向下级电池保护芯片传输检测信号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下级电池保护芯片;从而实现了将检测信号在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传输,保证了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都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负载/充电器已接入,做出及时的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启动决策,避免了通过充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放电/通过放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充电,有效地解决了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因发热量加大造成烧毁的风险。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的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电池保护芯片10包括:
主控制器11、电压检测电路12、驱动输出电路13、至少一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2、驱动输出电路13、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11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2用于检测电池串中的每一节电池的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11;
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用于接收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11;
所述主控制器11用于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
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并将所述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发送至下级电池保护芯片。
在这里,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2包括M个电压检测子电路,一个所述电压检测子电路对应与电池串中的一节电池连接,对所述电池进行电压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电池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11。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与下级电池保护芯片中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连接,接收下级电池保护芯片通过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发送出来的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提供给所述主控制器11。所述主控制器11在接收到电压信号时,判断是否发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输出对充电开关/放电开关的控制信号。具体地,所述检测信号包括负载检测信号和充电器检测信号。当所述主控制器11接收到某节电池的电压信号大于或等于过冲检测阈值VOC时,判断发生过冲,若此时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从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过来负载检测信号时,所述主控制器11判定当前有负载接入,则生成对充电开关的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由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再由最下面的一级电池保护芯片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打开或者保持所述充电开关开启。当所述主控制器11接收到某节电池的电压信号低于或等于过放检测阈值VOC时,判断发生过放,若此时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从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过来充电器检测信号时,所述主控制器11判定当前有充电器接入,则生成对放电开关的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由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再由最下面的一级电池保护芯片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打开或者保持所述放电开关开启。
所述主控制器11还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在这里,所述主控制器11还可以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将所述检测信号,比如负载检测信号或者充电器检测信号,提供给与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连接的上级电池保护芯片;从而实现了负载检测信号和充电器检测信号在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传输,保证了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都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负载/充电器已接入,做出及时的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启动决策,避免了通过充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放电/通过放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充电,有效地解决了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因发热量加大造成烧毁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设置两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其中一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用于传输负载检测信号,另一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用于传输充电器检测信号。
如前所述,所述检测信号包括负载检测信号、充电器检测信号。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示例,如图3所示,所述电池保护芯片10还包括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
所述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与所述主控制器11连接,用于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主控制器11发送检测信号。
在这里,所述电池保护芯片10还可以包括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通过所述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检测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是否已经接入负载/充电器。由于受电池保护芯片10的工作耐压的限制,通过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的电池保护芯片10通常作为最下面的一级电池保护芯片与其他电池保护芯片级联,构成所述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所述最下面的一级电池保护芯片将检测到的检测信号,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传输至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保护芯片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连接,以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接收检测信号;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连接,以将检测信号传输至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实现检测信号在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往上传输。
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包括:
第一NMOS管M11、第二NMOS管M12;
所述第一NMOS管M11的源极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负端连接,栅极连接第一偏置电压,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M12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NMOS管M12的栅极与所述主控制器11连接,漏极作为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上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第一NMOS管M11的衬底、第二NMOS管M12的衬底与所述第一NMOS管M11的源极短接。
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包括:
第三NMOS管M13、第四NMOS管M14、第一PMOS管M15、第二PMOS管M16;
所述第一PMOS管M15的源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M16的源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M15、第二PMOS管M16的栅极共接于第二偏置电压;所述第一PMOS管M15的衬底与源极短接,所述第二PMOS管M16的衬底与源极短接;
所述第二PMOS管M16的漏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M1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M14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负端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M14的源极与栅极短接,所述第四NMOS管M14的栅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M13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NMOS管M13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检测信息输入模块14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下级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三NMOS管M1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PNOS管M15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主控制器11连接。
在这里,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由第一NMOS管M11和第二NMOS管M12串联组成,其中所述第一NMOS管M11用于产生第一弱偏置电流I1,所述第二NMOS管M12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决定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是否输出所述第一弱偏置电流I1。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由第三NMOS管M13、第四NMOS管M14、第一PMOS管M15、第二PMOS管M16组成,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M15、第二PMOS管M16用于产生第二弱偏置电流I2,所述第三NMOS管M13、第四NMOS管M14构成源极输入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偏置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偏置电压,因此所述第一弱偏置电流I1大于所述第二弱偏置电流I2
在正常状态下,低电平时表示有检测信号输入,高电平时表示无检测信号输入。无检测信号输入时,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上的第二NMOS管M12的栅极从所述主控制器11接收到的检测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NMOS管M12关断,所述第一NMOS管M11产生的第一弱偏置电流I1无法传输到上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中,所述第三NMOS管M13无电流通过。此时,由于第一PMOS管M15存在第二弱偏置电流I2,所述第三NMOS管M1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M15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的电压被拉高,向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主控制器11输出高电平。
有检测信号输入时,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上的第二NMOS管M12的栅极从所述主控制器11接收到的检测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NMOS管M12导通,所述第一NMOS管M11产生的第一弱偏置电流I1传输到上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中,所述第三NMOS管M13有电流通过。此时,由于第一弱偏置电流I1大于第二弱偏置电流I2,所述第三NMOS管M13中的电流限制为第一PMOS管M15产生的第二弱偏置电流I2,所述第一PMOS管M15的电流被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完全抽走,所述第三NMOS管M1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M15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电压被拉低,向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主控制器11输出低电平,从而将检测信号从下级电池保护芯片传输到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实现检测信号在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传输。
上述图4实施例提供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共同实现了检测信号从下级电池保护芯片传输到上级电池保护芯片,适用于通过最下面的一级电池保护芯片中的检测模块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的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包括充电开关20、放电开关30,所述充电开关20和放电开关30串接在电池和充电电源或负载之间的充放电回路中,还包括若干个如图2至图4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10;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的输入端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的输出端连接;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的输出端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最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还包括一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所述最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驱动输出电路13与所述充电开关20的控制端、放电开关30的控制端连接,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与充放电回路中的负载/充电检测点连接。
在这里,所述最下的一级电池保护芯片通过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检测到负载/充电器已接入时,生成检测信号,提供给所述主控制器11,由所述主控制器11对电池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输出控制信号,以通过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控制所述充电开关20/关电开关30打开或者保持打开状态;以及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将所述检测信号传输至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除最下面的一级电池保护芯片外的其他保护芯片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接收所述检测信号,提供给所述主控制器11,由所述主控制器11对电池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控制信号,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继续往下传输,直至最下面的一级电池保护芯片,通过所述最下面的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输出电路13控制所述充电开关20/放电开关30打开或者保持打开状态;以及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将所述检测信号传输至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连接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实现了将检测信号在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传输,保证了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都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负载/充电器已接入,做出及时的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启动决策,避免了通过充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放电和通过放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充电,有效地解决了充电开关或放电开关因发热量加大造成烧毁的风险。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芯片的电路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电池保护芯片10包括:
主控制器11、电压检测电路12、驱动输出电路13、至少一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2、驱动输出电路13、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11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2用于检测电池串中的每一节电池的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11;
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用于接收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11;
所述主控制器11用于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
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下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并将所述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发送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
在这里,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2包括M个电压检测子电路,一个所述电压检测子电路对应与电池串中的一节电池连接,对所述电池进行电压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电池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11。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与下级电池保护芯片中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连接,接收上级电池保护芯片通过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发送出来的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提供给所述主控制器11。所述主控制器11在接收到电压信号时,判断是否发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输出对充电开关/放电开关的控制信号。具体地,所述检测信号包括负载检测信号和充电器检测信号。当所述主控制器11接收到某节电池的电压信号大于或等于过冲检测阈值VOC时,判断发生过冲,若此时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从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过来负载检测信号时,所述主控制器11判定当前有负载接入,则生成对充电开关的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由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再由最上面的N级电池保护芯片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打开或者保持所述充电开关开启。当所述主控制器11接收到某节电池的电压信号低于或等于过放检测阈值VOC时,判断发生过放,若此时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从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过来充电器检测信号时,所述主控制器11判定当前有充电器接入,则生成对放电开关的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由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再由最上面的N级电池保护芯片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打开或者保持所述放电开关开启。
所述主控制器11还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在这里,所述主控制器11还可以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将所述检测信号,比如负载检测信号或者充电器检测信号,提供给与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连接的下级电池保护芯片;从而实现了负载检测信号和充电器检测信号在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传输,保证了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都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负载/充电器已接入,做出及时的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启动决策,避免了通过充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放电/通过放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充电,有效地解决了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因发热量加大造成烧毁的风险。
如前所述,所述检测信号包括负载检测信号、充电器检测信号。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示例,如图7所示,所述电池保护芯片10还包括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
所述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与所述主控制器11连接,用于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主控制器11发送检测信号。
在这里,所述电池保护芯片10还可以包括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通过所述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检测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是否已经接入负载/充电器。由于受电池保护芯片10的工作耐压的限制,通过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的电池保护芯片10通常作为最上面的N级电池保护芯片与其他电池保护芯片级联,构成所述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所述最上面的N级电池保护芯片将检测到的检测信号,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传输至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保护芯片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连接,以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接收检测信号;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连接,以将检测信号传输至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实现检测信号在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往下传输。
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包括:
第一PMOS管M21、第二PMOS管M22;
所述第一PMOS管M21的源极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正端连接,栅极连接第三偏置电压,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M22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PMOS管M22的栅极与所述主控制器11连接,漏极作为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下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第一PMOS管M21的衬底、第二PMOS管M22的衬底与所述第一PMOS管M21的源极短接。
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包括:
第三PMOS管M23、第四PMOS管M24、第一NMOS管M25、第二NMOS管M26;
所述第一NMOS管M25的源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M26的源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M25、第二NMOS管M26的栅极共接于第四偏置电压;所述第一NMOS管M25的衬底与源极短接,所述第二NMOS管M26的衬底与源极短接;
所述第二NMOS管M26的漏极与所述第四PMOS管M2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M24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正端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M24的源极与栅极短接,所述第四PMOS管M24的栅极与所述第三PMOS管M23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PMOS管M23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检测信息输入模块14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上级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三PMOS管M2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NOS管M25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主控制器11连接。
在这里,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由第一PMOS管M21和第二PMOS管M22串联组成,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M21用于产生第三弱偏置电流I3,所述第二PMOS管M22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决定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是否输出所述第三弱偏置电流I3。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由第三PMOS管M23、第四PMOS管M24、第一NMOS管M25、第二NMOS管M26组成,其中所述第一NMOS管M25、第二NMOS管M26用于产生第四弱偏置电流I4,所述第三PMOS管M23、第四PMOS管M24构成源极输入电路,其中,所述第三偏置电压大于所述第四偏置电压,因此所述第三弱偏置电流I3大于所述第四弱偏置电流I4
在正常状态下,低电平时表示有检测信号输入,高电平时表示无检测信号输入。无检测信号输入时,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上的第二PMOS管M22的栅极从所述主控制器11接收到的检测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PMOS管M22关断,所述第一PMOS管M21产生的第三弱偏置电流I3无法传输到下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中,所述第三PMOS管M23无电流通过。此时,由于第一NMOS管M25存在第四弱偏置电流I4,所述第三PMOS管M2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M25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电压被拉高,向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主控制器11输出高电平。
有检测信号输入时,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上的第二PMOS管M22的栅极从所述主控制器11接收到的检测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PMOS管M22导通,所述第一PMOS管M21产生的第三弱偏置电流I3传输到下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中,所述第三PMOS管M23有电流通过。此时,由于第三弱偏置电流I3大于第四弱偏置电流I4,所述第三PMOS管M23中的电流限制为第一NMOS管M25产生的第四弱偏置电流I4,所述第一NMOS管M25的电流被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完全抽走,所述第三PMOS管M2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M25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电压被拉低,向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主控制器11输出低电平,从而将检测信号从上级电池保护芯片传输到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实现检测信号在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传输。
上述图8实施例提供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共同实现了检测信号从上级电池保护芯片传输到下级电池保护芯片,适用于通过最上面的N级电池保护芯片中的检测模块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的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包括充电开关20、放电开关30,所述充电开关20和放电开关30串接在电池和充电电源或负载之间的充放电回路中,还包括若干个如图6至图8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10;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的输入端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的输出端连接;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的输出端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14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最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还包括一负载/充电检测模块,所述最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10的驱动输出电路13与所述充电开关20的控制端、放电开关30的控制端连接,负载/充电检测模块与充放电回路中的负载/充电检测点连接。
在这里,所述最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即N级电池保护芯片,通过负载/充电检测模块16检测到负载/充电器已接入时,生成检测信号,提供给所述主控制器11,由所述主控制器11对电池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输出控制信号,以通过所述驱动输出电路13控制所述充电开关20/关电开关30打开或者保持打开状态;以及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将所述检测信号传输至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除最上面的N级电池保护芯片外的其他保护芯片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接收所述检测信号,提供给所述主控制器11,由所述主控制器11对电池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控制信号,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继续往上传输,直至最上面的N级电池保护芯片,通过所述最上面的N级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输出电路13控制所述充电开关20/放电开关30打开或者保持打开状态;以及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15将所述检测信号传输至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连接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实现了将检测信号在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之间传输,保证了各级联的电池保护芯片都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负载/充电器已接入,做出及时的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启动决策,避免了通过充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放电和通过放电开关内部的二极管形成通路来进行充电,有效地解决了充电开关或放电开关因发热量加大造成烧毁的风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包括:
主控制器、电压检测电路、驱动输出电路、至少一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驱动输出电路、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串中的每一节电池的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下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驱动输出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并将所述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发送至下级电池保护芯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包括:
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
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负端连接,栅极连接第一偏置电压,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漏极作为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上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第二NMOS管的衬底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短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包括:
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于第二偏置电压;所述第一PMOS管的衬底与源极短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衬底与源极短接;
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负端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栅极短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检测信息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下级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PNOS管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包括负载检测信号、充电器检测信号;
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负载/充电检测模块;
所述负载/充电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
5.一种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包括充电开关、放电开关,所述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串接在电池和充电电源或负载之间的充放电回路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最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一负载/充电检测模块,所述最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输出电路与所述充电开关的控制端、放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负载/充电检测模块与充放电回路中的负载/充电检测点连接。
6.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包括:
主控制器、电压检测电路、驱动输出电路、至少一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驱动输出电路、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和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串中的每一节电池的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上级电池保护芯片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放生过冲/过放,并在发生过冲/过放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输出电路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下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驱动输出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并将所述充电驱动信号/放电驱动信号发送至上级电池保护芯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正端连接,栅极连接第三偏置电压,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漏极作为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下级电池保护芯片;
所述第一PMOS管的衬底、第二PMOS管的衬底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短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模块包括:
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
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的栅极共接于第四偏置电压;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与源极短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衬底与源极短接;
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正端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与栅极短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与衬底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检测信息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上级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NOS管的漏极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包括负载检测信号、充电器检测信号;
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负载/充电检测模块;
所述负载/充电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负载/充电器是否已接入,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检测信号。
10.一种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包括充电开关、放电开关,所述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串接在电池和充电电源或负载之间的充放电回路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与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每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下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检测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最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还包括一负载/充电检测模块,所述最上一级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输出电路与所述充电开关的控制端、放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负载/充电检测模块与充放电回路中的负载/充电检测点连接。
CN202010162578.2A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 Active CN111490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2578.2A CN111490569B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2578.2A CN111490569B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569A true CN111490569A (zh) 2020-08-04
CN111490569B CN111490569B (zh) 2022-05-13

Family

ID=71797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2578.2A Active CN111490569B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056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8394A (zh) * 2020-12-28 2021-04-20 苏州赛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和锂电池
CN112701744A (zh) * 2020-12-03 2021-04-23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保护电路、控制板、电器设备、方法及装置
CN113824179A (zh) * 2021-08-12 2021-12-21 深圳市创芯微微电子有限公司 级联电池保护系统和电池保护设备
CN116799766A (zh) * 2023-08-24 2023-09-22 禹创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芯片级联应用时侦测负载的保护电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2780A1 (en) * 2004-04-28 2005-11-03 Katsuya Sakuma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battery protec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and battery protection method
CN101534017A (zh) * 2008-01-02 2009-09-16 何岳明 一种多节锂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
US20110287283A1 (en) * 2010-05-21 2011-11-24 Zutao Liu Battery charge/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CN102709980A (zh) * 2012-06-07 2012-10-03 广州益维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池保护芯片的串联锂电池组保护板
CN103022981A (zh) * 2012-12-28 2013-04-03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串电池级联的保护电路
CN103259253A (zh) * 2013-05-11 2013-08-21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级联的电池保护电路及系统
US20140292280A1 (en) * 2011-12-29 2014-10-02 Shenzhen Byd Auto R&D Company Limeted Battery protection chip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balance of battery protection chip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2780A1 (en) * 2004-04-28 2005-11-03 Katsuya Sakuma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battery protec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and battery protection method
CN101534017A (zh) * 2008-01-02 2009-09-16 何岳明 一种多节锂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
US20110287283A1 (en) * 2010-05-21 2011-11-24 Zutao Liu Battery charge/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US20140292280A1 (en) * 2011-12-29 2014-10-02 Shenzhen Byd Auto R&D Company Limeted Battery protection chip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balance of battery protection chips
CN102709980A (zh) * 2012-06-07 2012-10-03 广州益维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池保护芯片的串联锂电池组保护板
CN103022981A (zh) * 2012-12-28 2013-04-03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串电池级联的保护电路
CN103259253A (zh) * 2013-05-11 2013-08-21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级联的电池保护电路及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744A (zh) * 2020-12-03 2021-04-23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保护电路、控制板、电器设备、方法及装置
CN112688394A (zh) * 2020-12-28 2021-04-20 苏州赛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和锂电池
CN113824179A (zh) * 2021-08-12 2021-12-21 深圳市创芯微微电子有限公司 级联电池保护系统和电池保护设备
CN113824179B (zh) * 2021-08-12 2022-08-30 深圳市创芯微微电子有限公司 级联电池保护系统和电池保护设备
CN116799766A (zh) * 2023-08-24 2023-09-22 禹创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芯片级联应用时侦测负载的保护电路
CN116799766B (zh) * 2023-08-24 2023-12-12 禹创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芯片级联应用时侦测负载的保护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569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0569B (zh) 一种电池保护芯片、多串电池级联保护电路
US7583060B2 (en) Protective circuit for a secondary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WO2022057548A1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
US8378636B2 (en) Multi-cell protection circuit and method
JP5426691B2 (ja) 定電圧源を利用した自動均等充電装置
CN101752619B (zh) 二次电池保护集成电路装置、二次电池保护模块和电池组
JP5059876B2 (ja) 電荷均等化装置
CN101726709B (zh) 电池状态监视电路及电池装置
KR101727748B1 (ko) 배터리의 보호 회로 장치
CN110048476B (zh) 一种电池保护驱动电路和电池保护驱动系统
CN102738775B (zh) 电池保护电路和电池保护装置以及电池组
CN102684250A (zh) 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CN102306940A (zh) 主动电荷平衡电路
TW200950255A (en) Charge control circuit
US20110285354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ontrolling circuit, rechargeable battery controlling device, independent power system and battery pack
CN201365118Y (zh) 高集成度电池保护电路
CN110061544B (zh) 电池保护电路
CN111009703A (zh) 一种电池的加热控制装置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213402499U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
CN1371154A (zh) 电源电路
JP2011147203A (ja) 充電電池の過充電保護装置
CN210517777U (zh) 电池保护电路及电池充放电系统
US20100194343A1 (en) Battery state monitoring circuit and battery device
JP5251682B2 (ja) 組電池の状態監視装置
CN107492924B (zh) 电池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A28, Smart Home Phase II, No. 76 Baohe Avenue, Baolong Commun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uangxin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2, building 3, IC Park, Baolong 4th Road,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UANGXINWEI MICRO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