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5942A - 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5942A
CN111475942A CN202010259946.5A CN202010259946A CN111475942A CN 111475942 A CN111475942 A CN 111475942A CN 202010259946 A CN202010259946 A CN 202010259946A CN 111475942 A CN111475942 A CN 111475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reset
wind speed
measuring
measur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99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烨
彭明
许梦莹
许移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599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59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5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5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95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eteorological 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评估方法包括:在风电场内定义至少一个预设测风点并设置多个风速测量装置;通过使多个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获取每个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将每个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以获得每个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根据各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实际风速矢量对所述风资源质量进行评估。本技术方案替代了传统的需在大范围风电场树立多台测风塔进行测风的技术,同时,该技术方案消除了单台激光雷达测风时需满足的水平方向来流同质均一性假设,提高了风资源质量评估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的风电场内流场评估主要依靠在风电场内树立若干个测风塔,进行1~2年的测风,从而得到风电场内代表性点位的风资源质量情况。具体地,可以将测风塔测风数据作为输入条件,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的仿真模型,推算得到全场每一个格点处的风资源情况。
近年来,由于风电开发周期的加快,风场地形条件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利用测风塔进行风资源评估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现为随着测风时间段的缩短,测风数据时间代表性不足,单一地依靠测风塔数据进行风资源评估存在很大的偏差;其次是针对复杂地形的山地风电场,测风塔空间代表性也同样难以满足;此外,随着塔筒越来越高,风轮面越来越大,一般测风塔的测风高度无法覆盖整个风轮面,测风塔无法获取整个风轮面高度的风资源情况。以上这些限制性因素均会导致针对整个风电场的风资源评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仅利用测风塔测风数据来评估风资源质量的准确性较低,现有技术中也开始逐渐采用激光雷达进行测风。激光雷达测风作为一种较新的移动测风技术,在风资源评估方面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相比传统的测风塔,激光雷达探测距离更远、探测高度更高、测量数据更丰富、机动性更强。其中,扫描式激光雷达由于能够测量风电场三维区域的风速、风向信息,在风资源评估、风电场场控、尾流研究等方面均有较多的应用。激光雷达利用激光的多普勒频移原理,通过测量反射光波在空气中遇到随气流运动的气溶胶粒子所产生的频率变化得到径向风速信息,进一步通过内置重构算法反推计算出实际的风速矢量和风向数据。
然而,目前基于扫描式激光雷达的风资源评估主要是基于单台雷达进行测量,将雷达获得的径向风速通过重构算法得到空间的水平风速矢量。重构算法基于水平方向上流动的同质均一性假设,而对于复杂山地风电场,该假设不再满足,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风速误差可达10%以上,目前虽然有一些修正模型,但对复杂地形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风资源质量进行准确评估的缺陷,提供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S1:在风电场内定义至少一个预设测风点并设置多个风速测量装置;
步骤S2:通过使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获取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为所述风速测量装置与所述预设测风点连线方向上的风速矢量;
步骤S3:将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以获得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步骤S4:根据各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实际风速矢量对所述风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较佳地,所述步骤S1包括:
在所述风电场内设置M1个预设测风位置,在每个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垂直方向设置M2个预设测风点;其中,M1和M2均为正整数。
较佳地,所述步骤S2中的通过使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包括:从第1个预设测风位置至第M1个预设检测位置依次检测,其中在每个预设测风位置检测包括从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第1个预设测风点开始对各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直至第M2个预设测风点。
较佳地,所述M2个预设测风点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较佳地,所述步骤S4包括:
将每一个所述实际风速矢量投影至水平参考面,以得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风速角;
利用各所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各所述风速角对所述风资源进行评估。
较佳地,所述步骤S2包括:在不同时刻下分别通过使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同时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其对应的径向风速矢量;
所述步骤S3包括:通过对每个时刻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将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所述评估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风速合成模块以及评估模块;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在风电场内定义了至少一个预设测风点并设置多个风速测量装置之后,通过控制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获取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为所述风速测量装置与所述预设测风点连线方向上的风速矢量;
所述风速合成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以获得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所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实际风速矢量对所述风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较佳地,所述风电场内设置有M1个预设测风位置,在每个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垂直方向设置有M2个预设测风点;其中,M1和M2均为正整数。
较佳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风速测量装置从第1个预设测风位置至第M1个预设检测位置依次检测,其中在每个预设测风位置检测包括从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第1个预设测风点开始对各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直至第M2个预设测风点。
较佳地,所述M2个预设测风点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较佳地,所述评估模块用于将每一个所述实际风速矢量投影至水平参考面,以得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风速角;利用各所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各所述风速角对所述风资源进行评估。
较佳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在不同时刻下分别控制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同时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其对应的径向风速矢量;
所述风速合成模块还用于对每个时刻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将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以及系统,替代了传统的需在大范围风电场或复杂风电场内树立多台测风塔进行测风的技术,从而满足测风代表性的测风方案。同时,该方案消除了单台激光雷达测风时需满足的水平方向来流同质均一性假设,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系统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该方法以及系统可以精确获取整个风轮面高度的风资源信息,从而精确评估整个风轮面的风切变情况,避免因风轮面大风切变或负风切变造成风机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步骤S3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风速重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虚拟测风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风电场内定义至少一个预设测风点并设置多个风速测量装置;
步骤S2:通过使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获取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为所述风速测量装置与所述预设测风点连线方向上的风速矢量;
步骤S3:将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以获得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步骤S4:根据各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实际风速矢量对所述风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4时,可以将每一个所述实际风速矢量投影至水平参考面,以得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风速角;然后利用各所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各所述风速角对所述风资源进行评估。
具体地,可以将水平风速矢量以及风速角输入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风资源评估软件,利用风资源评估软件自动对风电场进行风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优选地,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可以为多扫描式激光雷达系统,数量为N,N为不小于3的整数;
请参考图2,所述步骤S3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提取两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
步骤S32:以两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各自对应的垂线的交点以及所述预设测风点合成当前中间风速矢量;
步骤S33:以一个未执行合成计算的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与所述中间风速矢量各自对应的垂线的交点以及所述预设测风点再次合成中间风速矢量,并更新为所述当前中间风速矢量;
步骤S34:判断已执行合成计算的所述径向风速矢量的个数是否等于N;
若是,则执行步骤S35:将所述当前中间风速矢量确定为所述实际风速矢量。
若否,则转而执行步骤S33。
在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如图3所示,例如:在由X轴、Y轴、Z轴构建的三维坐标系中,可以利用3台多扫描式激光雷达系统进行风速测量,所述多扫描式激光雷达系统应当优选分布在海拔较高、视野开阔、四周无遮挡的区域。
3台多扫描式激光雷达系统的位置可以为锐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预设测风点在三角形的内部,3台多扫描式激光雷达系统构成锐角三角形可以减小风速矢量重构时的偏差。对于某一个预设测风点O,将各雷达测得的同一时刻风速径向矢量分别用向量
Figure BDA0002438919890000071
表示,首先在BOC平面内分别过点B和点C作OB和OC的垂线,设交点为D,从而得到实际风速在BOC平面内的分量
Figure BDA0002438919890000072
进一步根据
Figure BDA0002438919890000073
同样利用上述方法,得到实际三维风速矢量
Figure BDA0002438919890000074
Figure BDA0002438919890000075
投影到水平面得到风的水平风速矢量及风向角。
本发明提供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替代了传统的需在大范围风电场或复杂风电场内树立多台测风塔进行测风的技术,从而满足测风代表性的测风方案。同时,该方案消除了单台激光雷达测风时需满足的水平方向来流同质均一性假设,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系统的适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可以包括:在所述风电场内设置M1个预设测风位置,在每个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垂直方向设置M2个预设测风点;其中,M1和M2均为正整数。
所述步骤S2中的通过使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包括:从第1个预设测风位置至第M1个预设检测位置依次检测,其中在每个预设测风位置检测包括从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第1个预设测风点开始对各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直至第M2个预设测风点。
如图4所示,所述M2个测风点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具体地,每一个预设测风位置都可以构建一个虚拟测风塔,M1个预设测风位置则可以对应M1个虚拟测风塔,而每个虚拟测风塔都具有M2个不同高度的测风点。优选地,M1可以取值为5,M2可以取值为6,则可以得到30个预设测风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图4中只有一个“虚拟测风塔”,在风电场中其他位置也可以用同样的设置方式构建其余多个“虚拟测风塔”。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可在多个时刻对径向风速矢量进行检测,即可以在不同时刻下分别通过使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同时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其对应的径向风速矢量;然后通过对每个时刻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将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具体地,该实际风速矢量可以是多个合成风速矢量进行平均化计算得到的。
优选地,可以在10分钟的时间区间内选择多个时刻,对于每一个“虚拟测风塔”来说,将多扫描式激光雷达系统测量得到风的径向速度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测风时刻风的实际三维速度矢量,进而得到水平速度矢量及风向角,将每个测风点对应的10分钟内的测风数据进行平均化处理,可以得到30个10分钟分辨率的水平风速时间序列和30个10分钟分辨率的风向时间序列,将每一个“虚拟测风塔”经前述方法处理后得到的不同高度风速、风向的10分钟时间序列,代入风资源评估软件,对风电场进行风资源评估。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可以精确获取整个风轮面高度的风资源信息,从而精确评估整个风轮面的风切变情况,避免因风轮面大风切变或负风切变造成风机失效。另外,通过检测一个测风点在多个时刻的风速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如图5所示,所述评估系统1可以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1、风速合成模块12以及评估模块13。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1用于在风电场内定义了至少一个预设测风点并设置多个风速测量装置之后,通过控制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获取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为所述风速测量装置与所述预设测风点连线方向上的风速矢量;
所述风速合成模块12用于将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以获得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所述评估模块13用于根据各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实际风速矢量对所述风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所述评估模块13可以将每一个所述实际风速矢量投影至水平参考面,以得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风速角;然后利用各所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各所述风速角对所述风资源进行评估。
具体地,可以将水平风速矢量以及风速角输入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风资源评估软件,利用风资源评估软件自动对风电场进行风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优选地,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可以为多扫描式激光雷达系统,数量为N,N为不小于3的整数;
所述风速合成模块12用于提取两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以两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各自对应的垂线的交点以及所述预设测风点合成当前中间风速矢量;接下来,以一个未执行合成计算的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与所述中间风速矢量各自对应的垂线的交点以及所述预设测风点再次合成中间风速矢量,并更新为所述当前中间风速矢量;判断已执行合成计算的所述径向风速矢量的个数是否等于N;若是,将所述当前中间风速矢量确定为所述实际风速矢量。
进一步地,所述风速合成模块12还用于在已执行合成计算的所述径向风速矢量的个数不等于N时,再次利用一个未执行所述重构计算的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以及所述中间风速矢量各自对应的垂线的交点以及所述预设测风点再次确定中间风速矢量,并更新为所述当前中间风速矢量。
本发明提供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替代了传统的需在大范围风电场或复杂风电场内树立多台测风塔进行测风的技术,从而满足测风代表性的测风方案。同时,该方案消除了单台激光雷达测风时需满足的水平方向来流同质均一性假设,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系统的适用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该评估系统是在实施例3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风电场内设置有M1个预设测风位置,在每个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垂直方向设置有M2个预设测风点;其中,M1和M2均为正整数。
基于此,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1用于控制所述风速测量装置从第1个预设测风位置至第M1个预设检测位置依次检测,其中在每个预设测风位置检测包括从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第1个预设测风点开始对各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直至第M2个预设测风点。
优选地,所述M2个测风点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具体地,每一个预设测风位置都可以构建一个虚拟测风塔,M1个预设测风位置则可以对应M1个虚拟测风塔,而每个虚拟测风塔都具有M2可以不同高度的测风点。优选地,M1可以取值为5,M2可以取值为6,则可以得到30个预设测风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在风电场中构建多个“虚拟测风塔”。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可在多个时刻对径向风速矢量进行检测,即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1还可以用于在不同时刻下分别控制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同时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其对应的径向风速矢量;
所述风速合成模块12还用于对每个时刻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将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具体地,该实际风速矢量可以是多个合成风速矢量进行平均化计算得到的。
优选地,可以在10分钟的时间区间内选择多个时刻,对于每一个“虚拟测风塔”来说,将多扫描式激光雷达系统测量得到风的径向速度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测风时刻风的实际三维速度矢量,进而得到水平速度矢量及风向角,将每个测风点对应的10分钟内的测风数据进行平均化处理,可以得到30个10分钟分辨率的水平风速时间序列和30个10分钟分辨率的风向时间序列,将每一个“虚拟测风塔”经前述方法处理后得到的不同高度风速、风向的10分钟时间序列,代入风资源评估软件,对风电场进行风资源评估。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在运行时,可以精确获取整个风轮面高度的风资源信息,从而精确评估整个风轮面的风切变情况,避免因风轮面大风切变或负风切变造成风机失效。另外,通过检测一个测风点在多个时刻的风速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实施例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实施例1或2中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2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4、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4和处理器3)的总线5。
所述总线5可以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所述存储器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4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43。
所述存储器4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4的程序工具45(或实用工具),这样的程序模块4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所述处理器3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发明前述实施例1或2中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
所述电子设备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6(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7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通信。
如图6所示,网络适配器8可以通过总线5与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2的其它模块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电子设备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1或2中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1或2中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S1:在风电场内定义至少一个预设测风点并设置多个风速测量装置;
步骤S2:通过使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获取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为所述风速测量装置与所述预设测风点连线方向上的风速矢量;
步骤S3:将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以获得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步骤S4:根据各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实际风速矢量对所述风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在所述风电场内设置M1个预设测风位置,在每个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垂直方向设置M2个预设测风点;其中,M1和M2均为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通过使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包括:从第1个预设测风位置至第M1个预设检测位置依次检测,其中在每个预设测风位置检测包括从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第1个预设测风点开始对各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直至第M2个预设测风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2个预设测风点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将每一个所述实际风速矢量投影至水平参考面,以得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风速角;
利用各所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各所述风速角对所述风资源进行评估。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包括:在不同时刻下分别通过使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同时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其对应的径向风速矢量;
所述步骤S3包括:通过对每个时刻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将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7.一种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风速合成模块以及评估模块;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在风电场内定义了至少一个预设测风点并设置多个风速测量装置之后,通过控制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在同时刻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以及对不同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获取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所述径向风速矢量为所述风速测量装置与所述预设测风点连线方向上的风速矢量;
所述风速合成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以获得每个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所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实际风速矢量对所述风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场内设置有M1个预设测风位置,在每个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垂直方向设置有M2个预设测风点;其中,M1和M2均为正整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风速测量装置从第1个预设测风位置至第M1个预设检测位置依次检测,其中在每个预设测风位置检测包括从所述预设测风位置的第1个预设测风点开始对各所述预设测风点依次检测直至第M2个预设测风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2个预设测风点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风电场内风轮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11.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模块用于将每一个所述实际风速矢量投影至水平参考面,以得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风速角;利用各所述水平风速矢量以及各所述风速角对所述风资源进行评估。
12.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在不同时刻下分别控制多个所述风速测量装置同时对同一个预设测风点检测其对应的径向风速矢量;
所述风速合成模块还用于对每个时刻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多个径向风速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将所述预设测风点在不同时刻对应的多个合成风速矢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预设测风点对应的一个实际风速矢量。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59946.5A 2020-04-03 2020-04-03 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475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9946.5A CN111475942A (zh) 2020-04-03 2020-04-03 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9946.5A CN111475942A (zh) 2020-04-03 2020-04-03 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5942A true CN111475942A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9946.5A Pending CN111475942A (zh) 2020-04-03 2020-04-03 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59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6999A (zh) * 2020-10-09 2021-02-05 北京观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速测量的方法、设备和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2961A (ja) * 2007-08-24 2009-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風計測装置
CN106997051A (zh) * 2017-06-05 2017-08-01 安徽大学 基于偏振效应和自混合效应的激光矢量测风方法及测风雷达
CN109991625A (zh) * 2019-04-02 2019-07-09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 风资源评估的方法和系统
CN110288150A (zh) * 2019-06-24 2019-09-27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风速预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56382A (zh) * 2019-07-12 2019-11-15 中国海洋大学 基于单多普勒激光雷达的非均匀风场风矢量的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2961A (ja) * 2007-08-24 2009-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風計測装置
CN106997051A (zh) * 2017-06-05 2017-08-01 安徽大学 基于偏振效应和自混合效应的激光矢量测风方法及测风雷达
CN109991625A (zh) * 2019-04-02 2019-07-09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 风资源评估的方法和系统
CN110288150A (zh) * 2019-06-24 2019-09-27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风速预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56382A (zh) * 2019-07-12 2019-11-15 中国海洋大学 基于单多普勒激光雷达的非均匀风场风矢量的测量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6999A (zh) * 2020-10-09 2021-02-05 北京观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速测量的方法、设备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75788A1 (en) Forecasting output power of wind turbine in wind farm
CN104977584B (zh) 一种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方法及系统
CA3065892A1 (fr) Procede d'acquisition et de modelisation par un capteur lidar d'un champ de vent incident
US11520053B2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and modelling with a lidar sensor an incident wind field
CN109581383B (zh) 各向异性海面雷达后向散射模拟方法及系统
WO2017106323A1 (en) Lidar-based turbulence intensity error reduction
WO2021098808A1 (zh) 激光跟踪仪站位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357571A (zh) 建成建筑环境下大气边界层风场特性的反演方法和系统
CN110009736A (zh) 三维尾流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426352B (zh) 风廓线雷达风计算方法
JP6884318B2 (ja) 気象予測システム、気象予測方法、気象予測プログラム
CN115239105A (zh) 一种在役风电场的风资源的评估方法以及装置
CN111475942A (zh) 风资源质量的评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765640B (zh) 一种转子有效风速的计算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187363A (zh) 适用于大型风电基地的测风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9802285U (zh) 一种通信基站天线形变的监测系统
WO20212002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nd flow turbulence measurement by lidar in a complex terrain
CN109946765B (zh) 风电场的流场的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5813103B (zh) 基站俯仰角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3051845B (zh) 在役山地风电场实时风资源可视化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41077A (zh) 一种风电功率预测方法、装置、介质
US20230213657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ind Velocity Components by Means of a Laser Remote Sensor and by Means of a Temporal Coherence
CN112700134A (zh) 一种测风塔代表性分析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5704363A (zh) 风力发电机的尾流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3743027A (zh) 一种基于cfd技术绘制风资源图谱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