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5933A -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5933A
CN111475933A CN202010226285.6A CN202010226285A CN111475933A CN 111475933 A CN111475933 A CN 111475933A CN 202010226285 A CN202010226285 A CN 202010226285A CN 111475933 A CN111475933 A CN 111475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reaction
thermal runawa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62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凡雨
王松蕊
刘胜男
丁飞
刘兴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2262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59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5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5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热性质;二:计算DSC测试所得的DSC曲线中各吸/放热峰的峰面积,对同一种材料取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的峰面积的平均值;三: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四: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锂离子电池热模型;五: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划分网格,计算求解模拟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六:输出模拟结果,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电池组成材料的反应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受到了极大地关注。热失控是指由电池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的电池温度急剧升高,可能导致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设计,降低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传统的实验手段主要通过制备锂离子电池,进行热失控实验,表征测量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理化参数来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性质。这些实验方法为破坏性实验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锂离子电池制备工作。此外,为了准确、原位地测量热失控过程中的电池参数,实验装置较为复杂。另外,实验手段难以表征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情况和电池各组成材料变化情况。
与实验手段相比,通过仿真模拟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性质可以避免大规模的电池制备工作,节约时间和成本。在模拟电池热失控过程的同时可以获得电池内部温度和反应参数,有助于揭示电池产热机理,分析电池热失控原因,并预测电池热行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能够对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该方法包括锂离子电池组成材料热性质测试,锂离子电池组成材料热反应参数拟合,锂离子电池热模型建模,以及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模拟。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至少包括:
步骤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热性质;其中:正、负极材料为充电或放电至一定的荷电状态后测试,电解液为直接测试;每种材料进行至少3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测试;
步骤二:计算DSC测试所得的DSC曲线中各吸/放热峰的峰面积,对同一种材料取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的峰面积的平均值,即为该材料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步骤三: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使用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21
其中:r为反应速率,A为指前因子,Ea为反应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温度,x为反应物归一化质量,n和a为反应级数,拟合得到各吸/放热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该动力学参数包括A,Ea,n,a;
步骤四: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锂离子电池热模型,模型使用方程包括步骤三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以及反应产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22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23
其中,Q为电池组成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各吸/放热反应的产热速率的累加,所述电池组成材料包括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r和H分别为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热,ρ、Cp和K分别为相应区域电池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T为温度,t 为时间;输入模型参数;
步骤五: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划分网格,计算求解上述方程以模拟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
步骤六:输出模拟结果,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电池组成材料的反应情况,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预测和热失控机理的分析。
进一步,通过改变测试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种类对不同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失控进行模拟;所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是符合锂离子电池储能机理的材料。
进一步,通过改变测试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荷电状态,对不同荷电状态的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失控进行模拟。
进一步,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的模型几何、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根据模拟的锂离子电池及其所处环境进行设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系统,至少包括:
锂离子电池热性质测试模块: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热性质;其中:正、负极材料为充电或放电至一定的荷电状态后测试,电解液为直接测试;每种材料进行至少3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测试;
峰面积计算模块:计算DSC测试所得的DSC曲线中各吸/放热峰的峰面积,对同一种材料取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的峰面积的平均值,即为该材料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模块: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使用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31
其中:r为反应速率,A为指前因子,Ea为反应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温度,x为反应物归一化质量,n和a为反应级数,拟合得到各吸/放热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该动力学参数包括A,Ea,n,a;
建立模型模块: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锂离子电池热模型,模型使用方程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模块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以及反应产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32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33
其中,Q为电池组成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各吸/放热反应的产热速率的累加,所述电池组成材料包括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r和H分别为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热,ρ、Cp和K分别为相应区域电池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T为温度,t 为时间;输入模型参数;
初始值设置模块: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划分网格,计算求解上述方程以模拟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
结果输出模块:输出模拟结果,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电池组成材料的反应情况,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预测和热失控机理的分析。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预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并分析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原因。通过改变电池材料种类和荷电状态,以及模型参数和设置,可以模拟并研究不同状态的不同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失控行为,从理论上指导锂离子电池安全预警和设计,极大程度上减少实验工作、节约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LiNi1/3Co1/3Mn1/3O2(4.3V vs.Li+/Li)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
图2为LiNi0.5Co0.2Mn0.3O2(4.3V vs.Li+/Li)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
图3为LiNi0.6Co0.2Mn0.2O2(4.3V vs.Li+/Li)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
图4为LiNi0.8Co0.1Mn0.1O2(4.3V vs.Li+/Li)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
图5为石墨(0V vs.Li+/Li)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
图6为电解液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
图7为LiNi1/3Co1/3Mn1/3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的温度和升温速率曲线。
图8为LiNi0.5Co0.2Mn0.3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的温度和升温速率曲线。
图9为LiNi0.6Co0.2Mn0.2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的温度和升温速率曲线。
图10为LiNi0.8Co0.1Mn0.1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的温度和升温速率曲线。
图11为LiNi1/3Co1/3Mn1/3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的升温速率曲线和电池材料热反应速率曲线。
图12为LiNi0.5Co0.2Mn0.3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的升温速率曲线和电池材料热反应速率曲线。
图13为LiNi0.6Co0.2Mn0.2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的升温速率曲线和电池材料热反应速率曲线。
图14为LiNi0.8Co0.1Mn0.1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的升温速率曲线和电池材料热反应速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包括锂离子电池组成材料热性质测试,锂离子电池组成材料热反应参数拟合,锂离子电池热模型建模以及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模拟。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测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热性质。其中正、负极材料为充电或放电至一定的荷电状态后测试,电解液为直接测试。每种材料进行至少3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测试。
步骤二:计算DSC测试所得的DSC曲线中各吸/放热峰的峰面积,对同一种材料取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的峰面积的平均值,即为该材料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热(H)。
步骤三: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使用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51
其中r为反应速率,A为指前因子,Ea为反应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温度,x为反应物归一化质量,n和a为反应级数。拟合得到各吸/放热反应的动力学参数(A, Ea,n,a)。
步骤四: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锂离子电池热模型,模型使用方程包括步骤三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以及反应产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52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53
其中,Q为电池组成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各吸/放热反应的产热速率的累加,r和H分别为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热,ρ、Cp和K分别为相应区域电池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T为温度,t为时间。输入模型参数。
步骤五: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划分网格,计算求解上述方程以模拟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
步骤六:输出模拟结果,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电池组成材料的反应情况,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预测和热失控机理的分析。
作为优选,可以通过改变测试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种类对不同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失控进行模拟和研究。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可以是符合锂离子电池储能机理的任意材料。
通过改变测试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荷电状态,可以对不同荷电状态的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失控进行模拟和研究。
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的模型几何、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可以根据模拟的锂离子电池及其所处环境进行设置。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系统,包括:
锂离子电池热性质测试模块: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热性质;其中:正、负极材料为充电或放电至一定的荷电状态后测试,电解液为直接测试;每种材料进行至少3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测试;
峰面积计算模块:计算DSC测试所得的DSC曲线中各吸/放热峰的峰面积,对同一种材料取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的峰面积的平均值,即为该材料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模块: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使用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61
其中:r为反应速率,A为指前因子,Ea为反应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温度,x为反应物归一化质量,n和a为反应级数,拟合得到各吸/放热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该动力学参数包括A,Ea,n,a;
建立模型模块: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锂离子电池热模型,模型使用方程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模块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以及反应产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62
Figure BDA0002427763300000071
其中,Q为电池组成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各吸/放热反应的产热速率的累加,所述电池组成材料包括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r和H分别为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热,ρ、Cp和K分别为相应区域电池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T为温度,t 为时间;输入模型参数;
初始值设置模块: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划分网格,计算求解上述方程以模拟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
结果输出模块:输出模拟结果,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电池组成材料的反应情况,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预测和热失控机理的分析。
请参阅图1至图14:
实施例1:
LiNi1/3Co1/3Mn1/3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
步骤1:将LiNi1/3Co1/3Mn1/3O2(NCM111)正极充电至4.3V(vs.Li+/Li),分别在2.5、3.5和5℃/min的升温速率下进行DSC测试,结果见图1。
步骤2:将石墨负极放电至0V(vs.Li+/Li),分别在5、10和15℃/min 的升温速率下进行DSC测试,结果见图5。
步骤3:电解液为1mol/L LiPF6的EC+DEC+EMC(体积比1:1:1)溶液,分别在5、10和20℃/min的升温速率下进行DSC测试,结果见图6。
步骤4:对三种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DSC曲线进行积分计算和动力学拟合,得到材料热反应的反应热和动力学参数。
步骤5: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LiNi1/3Co1/3Mn1/3O2/石墨锂离子电池瞬态热模型,输入电池组成材料的热反应参数。
步骤6:设置初始温度为100℃,边界条件为绝热条件,计算求解,模拟电池的热失控过程。
步骤7:输出模拟结果,电池温度和温度变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 7,电池温度变化率和材料反应速率随电池温度变化的曲线见图11。
实施例2:
LiNi0.5Co0.2Mn0.3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
步骤1:将LiNi0.5Co0.2Mn0.3O2(NCM523)正极充电至4.3V(vs.Li+/Li),分别在2.5、5和10℃/min的升温速率下进行DSC测试,结果见图2。
步骤2至步骤7与实施例1中相同,NCM523/石墨电池使用的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与实施例1中相同,NCM523/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输出的电池温度和温度变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8,电池温度变化率和材料反应速率随电池温度变化的曲线见图12。
实施例3
LiNi0.6Co0.2Mn0.2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
步骤1:将LiNi0.6Co0.2Mn0.2O2(NCM622)正极充电至4.3V(vs.Li+/Li),分别在2.5、5和10℃/min的升温速率下进行DSC测试,结果见图3。
步骤2至步骤7与实施例1中相同,NCM622/石墨电池使用的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与实施例1中相同,NCM62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输出的电池温度和温度变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9,电池温度变化率和材料反应速率随电池温度变化的曲线见图13。
实施例4
LiNi0.8Co0.1Mn0.1O2/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
步骤1:将LiNi0.8Co0.1Mn0.1O2(NCM811)正极充电至4.3V(vs.Li+/Li),分别在2.5、5和10℃/min的升温速率下进行DSC测试,结果见图4。
步骤2至步骤7与实施例1中相同,NCM811/石墨电池使用的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与实施例1中相同,NCM811/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输出的电池温度和温度变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10,电池温度变化率和材料反应速率随电池温度变化的曲线见图14。
通过实施例1至实施例4所述的模拟方法,可以预测NCM111/石墨、 NCM523/石墨、NCM622/石墨和NCM811/石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7至图10所示。在热失控的初始阶段,电池表现出缓慢的自加热过程,出现了温度的缓慢上升,随后温度变化趋于平缓。经过一段时间后,电池的升温速率逐渐增加,当升温速率达到0.04K s-1以后,电池的温度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进入了热失控状态。NCM111/石墨、NCM523/ 石墨、NCM622/石墨和NCM811/石墨电池的热失控温度分别为521.6K、 488.9K、472.8K和451.6K。
通过实施例1至实施例4所述的模拟方法,可以模拟NCM111/石墨、 NCM523/石墨、NCM622/石墨和NCM811/石墨锂离子电池各组成材料的热反应速率,从而分析电池的热失控原因。如图11至图14所示,NCM111/石墨、 NCM523/石墨、NCM622/石墨和NCM811/石墨锂离子电池初始阶段的升温是由于负极SEI膜的分解放热反应。随后电解液开始分解产热,使温度继续上升。但同时也发生了电解液汽化的吸热反应,使得这一阶段电池的升温较为缓慢。当温度进一步升高,NCM523/石墨、NCM622/石墨和NCM811/石墨锂离子电池中脱锂态正极(NCM523、NCM622和NCM811)发生分解,释放大量热量,使电池温度和升温速率急剧增加,导致了电池的热失控。NCM111/ 石墨电池则是由脱锂态NCM111正极和嵌锂态石墨负极发生的热分解放热反应共同引发了电池热失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该方法可以预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并分析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原理,从理论上指导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预警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预测和热失控机理分析。该方法包括锂离子电池组成材料热性质测试,锂离子电池组成材料热反应参数拟合,锂离子电池热模型建模,以及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模拟。本发明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模拟研究方法简便易行,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实验工作、节约时间和成本,从理论上指导锂离子电池安全预警和设计,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步骤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热性质;其中:正、负极材料为充电或放电至一定的荷电状态后测试,电解液为直接测试;每种材料进行至少3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测试;
步骤二:计算DSC测试所得的DSC曲线中各吸/放热峰的峰面积,对同一种材料取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的峰面积的平均值,即为该材料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步骤三: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使用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27763290000011
其中:r为反应速率,A为指前因子,Ea为反应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温度,x为反应物归一化质量,n和a为反应级数,拟合得到各吸/放热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该动力学参数包括A,Ea,n,a;
步骤四: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锂离子电池热模型,模型使用方程包括步骤三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以及反应产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2427763290000012
Figure FDA0002427763290000013
其中,Q为电池组成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各吸/放热反应的产热速率的累加,所述电池组成材料包括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r和H分别为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热,ρ、Cp和K分别为相应区域电池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T为温度,t为时间;输入模型参数;
步骤五: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划分网格,计算求解上述方程以模拟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
步骤六:输出模拟结果,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电池组成材料的反应情况,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预测和热失控机理的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测试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种类对不同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失控进行模拟;所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是符合锂离子电池储能机理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测试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荷电状态,对不同荷电状态的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失控进行模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的模型几何、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根据模拟的锂离子电池及其所处环境进行设置。
5.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锂离子电池热性质测试模块: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热性质;其中:正、负极材料为充电或放电至一定的荷电状态后测试,电解液为直接测试;每种材料进行至少3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测试;
峰面积计算模块:计算DSC测试所得的DSC曲线中各吸/放热峰的峰面积,对同一种材料取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的峰面积的平均值,即为该材料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模块: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的DSC曲线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使用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27763290000021
其中:r为反应速率,A为指前因子,Ea为反应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温度,x为反应物归一化质量,n和a为反应级数,拟合得到各吸/放热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该动力学参数包括A,Ea,n,a;
建立模型模块: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锂离子电池热模型,模型使用方程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拟合模块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以及反应产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2427763290000022
Figure FDA0002427763290000023
其中,Q为电池组成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各吸/放热反应的产热速率的累加,所述电池组成材料包括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r和H分别为各吸/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热,ρ、Cp和K分别为相应区域电池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T为温度,t为时间;输入模型参数;
初始值设置模块: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划分网格,计算求解上述方程以模拟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
结果输出模块:输出模拟结果,得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电池组成材料的反应情况,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预测和热失控机理的分析。
CN202010226285.6A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4759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6285.6A CN111475933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6285.6A CN111475933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5933A true CN111475933A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48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6285.6A Pending CN111475933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5933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8861A (zh) * 2020-08-04 2020-12-18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热安全性分析方法
CN112307686A (zh) * 2020-10-29 2021-02-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产气动力学实验建模和计算方法
CN113094921A (zh) * 2021-04-22 2021-07-09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失控仿真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3190995A (zh) * 2021-04-28 2021-07-3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极限热载荷的耐火材料使用性能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384111A (zh) * 2020-10-22 2022-04-22 清华大学 一种检测锂离子电极表面死锂的方法
CN114384112A (zh) * 2020-10-22 2022-04-22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sei膜的检测方法
WO2023035672A1 (zh) * 2021-09-10 2023-03-1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失控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63400A (zh) * 2023-03-17 2023-04-14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氢气的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WO2023103235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内部温度分布的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3248A (zh) * 2006-09-15 2007-04-25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计算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高温安全性能的方法
CN1987508A (zh) * 2006-12-26 2007-06-27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能预测方法
WO2014062898A1 (en) * 2012-10-19 2014-04-24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Ion conducting polymers and polymer blends for alkali metal ion batteries
CN105408730A (zh) * 2013-06-05 2016-03-16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理事会 基于mems的量热计及其制造和使用
CN106682288A (zh) * 2016-12-13 2017-05-17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过充电热失控建模方法
CN106816655A (zh) * 2017-01-25 2017-06-09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险性控制方法
CN109870652A (zh) * 2019-02-18 2019-06-11 清华大学 测量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量的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10793989A (zh) * 2019-11-21 2020-02-14 山东建筑大学 用原位中子衍射表征大块金属玻璃有序化过程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3248A (zh) * 2006-09-15 2007-04-25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计算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高温安全性能的方法
CN1987508A (zh) * 2006-12-26 2007-06-27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能预测方法
WO2014062898A1 (en) * 2012-10-19 2014-04-24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Ion conducting polymers and polymer blends for alkali metal ion batteries
CN105408730A (zh) * 2013-06-05 2016-03-16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理事会 基于mems的量热计及其制造和使用
CN106682288A (zh) * 2016-12-13 2017-05-17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过充电热失控建模方法
CN106816655A (zh) * 2017-01-25 2017-06-09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险性控制方法
CN109870652A (zh) * 2019-02-18 2019-06-11 清华大学 测量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量的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10793989A (zh) * 2019-11-21 2020-02-14 山东建筑大学 用原位中子衍射表征大块金属玻璃有序化过程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凯等: "负极热性质对LFP电池热稳定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电源技术》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8861B (zh) * 2020-08-04 2023-03-31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热安全性分析方法
CN112098861A (zh) * 2020-08-04 2020-12-18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热安全性分析方法
CN114384111A (zh) * 2020-10-22 2022-04-22 清华大学 一种检测锂离子电极表面死锂的方法
CN114384112A (zh) * 2020-10-22 2022-04-22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sei膜的检测方法
CN112307686A (zh) * 2020-10-29 2021-02-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产气动力学实验建模和计算方法
CN112307686B (zh) * 2020-10-29 2024-03-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产气动力学实验建模和计算方法
CN113094921A (zh) * 2021-04-22 2021-07-09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失控仿真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3094921B (zh) * 2021-04-22 2022-11-25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失控仿真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3190995A (zh) * 2021-04-28 2021-07-3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极限热载荷的耐火材料使用性能评测方法及系统
CN113190995B (zh) * 2021-04-28 2024-02-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极限热载荷的耐火材料使用性能评测方法及系统
WO2023035672A1 (zh) * 2021-09-10 2023-03-1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失控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03235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内部温度分布的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63400A (zh) * 2023-03-17 2023-04-14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氢气的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5963400B (zh) * 2023-03-17 2023-05-1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氢气的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593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及系统
La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runaway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s under different trigger modes
Ping et al. Modelling electro-thermal respons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from normal to abuse conditions
Li et al. Water cooling based strategy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pack dynamic cycling for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Panchal et al. Electrochemical thermal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f 18650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y during discharge cycle for an EV
Peng et al. Thermal safe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various cathode materials: A numerical study
Hong et al. Investigation on overcharge-caused thermal runawa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in real-world electric vehicles
Li et al. Lithium-ion battery overcharging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an impedance-based electro-thermal coupled model simulation
Lei et al. Thermal runaway characteristics on NCM lithium-ion batteries triggered by local heating under different heat dissipation conditions
Wang et al. Internal resistance and heat generation of soft package Li4Ti5O12 battery during charge and discharge
Yang et al. Thermal optimization of a kirigami-patterned wearable lithium-ion battery based on a novel design of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Li et al. Electrochemical a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smatic lithium-ion battery based on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hemical-thermal coupled model
Mei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between charge and discharge proces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Sun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lithium titanate battery thermal response under adiabatic condition
Ren et al. An electrochemical-thermal coupling model for heat generation analysis of prismatic lithium battery
Chen et al. Thermal runaway modeling of LiNi0. 6Mn0. 2Co0. 2O2/graphite batteries under different states of charge
Li et al. Coupling multi-physics simulatio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or the thermal optimization of ternary prismatic lithium-ion battery
Wu et al. Thermal runaway behaviors of Li-ion batteries after low temperature agi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predictive modeling
Vazquez-Arenas et al. Modeling of combined capacity fade with thermal effects for a cycled LixC6–LiyMn2O4 cell
Lin et al. Non-uniform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investig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hemical-thermal coupled model for pouch lithium-ion battery
CN11499693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过充热失控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14692244A (zh) 一种基于多物理场仿真的锂电池组热滥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Wang et al. A detaile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internal short circuit and venting during thermal runaway in a 32650 lithium-ion battery
Hu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inhibition control of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runaway
Ye et al. A novel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ies during nail penetration based on Green’s func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