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5789A - 身份认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身份认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5789A
CN111475789A CN201910068102.XA CN201910068102A CN111475789A CN 111475789 A CN111475789 A CN 111475789A CN 201910068102 A CN201910068102 A CN 201910068102A CN 111475789 A CN111475789 A CN 111475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haracteristic curve
authenticated
curve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81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681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57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5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5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身份认证方法。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基于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产生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将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移动终端中存储的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若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匹配,确定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该实施方式能够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并且对外部环境依赖较低。

Description

身份认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身份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身份认证也称为“身份验证”或“身份鉴别”,是指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从而确定该用户是否具有对某种资源的访问和使用权限,进而使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访问策略能够可靠、有效地执行,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获得资源的访问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以及授权访问者的合法利益。
随着身份认证的发展及其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生物识别技术被逐渐引入到身份认证中。从最初的密码解锁、图案解锁,发展到后来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再发展到当下流行的面部识别。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密码和图案容易被窥视,而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识别也存在不足。例如,虹膜识别需要较好的光源,而指纹和面部易于伪造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产生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将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移动终端中存储的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若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匹配,确定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通过基于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的握力绘制握力-时间曲线,之后将绘制的曲线与参考曲线进行匹配,最后在匹配成功后确定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从而能够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并且对外部环境依赖较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身份认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绘制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获取参考特征曲线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身份认证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握力采集设备101和处理设备102。
握力采集设备101可以是能够采集握力的各种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等。握力采集设备101可以设置于便于手指握持的位置,例如,移动终端的边框一侧、移动终端的边框的相对两侧等等。握力采集设备101可以采集人手施加的握力,并将所采集的握力数据发送至处理设备102。
处理设备102可以是能够对握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设备,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处理设备102可以基于接收的握力数据绘制握力-时间曲线,以及将绘制的握力-时间曲线与参考曲线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身份认证是否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一般由处理设备102执行。
应该理解,图1中的握力采集设备和处理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合适数目的握力采集设备和处理设备。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身份认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该身份认证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1~203:
步骤201,基于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产生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身份认证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的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上的处理设备)可以首先获取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产生的握力,然后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将所绘制的曲线作为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这里,待认证用户可以是移动终端的持有者或想要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握力可以是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时手指施加到移动终端的力。移动终端可以是能够在移动中使用的终端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手掌游戏机等等。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我们在握持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时,由于每个人在发力快慢、手指间发力差异、力度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即,每个人的发力习惯是不同的),从而能够产生反映施力者的发力习惯的特征组合。实验证明,发力习惯的这种差异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认证。例如,在一段时间区间内,通过采集手指挤压手机边框时的压力描绘曲线,针对不同的用户绘制出来的曲线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将绘制的曲线作为手机的身份识别参照。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以10ms的间隔连续采集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的手指施加的握力,然后基于设定时间段(例如,1s、2s等)内采集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将所绘制的曲线作为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
虽然上述示例描述了先获取握力数据然后绘制特征曲线,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获取握力数据的同时绘制特征曲线。下面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绘制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的流程300。
如图3所示,步骤201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检测待认证用户是否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握持移动终端。若检测到待认证用户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握持移动终端,则执行步骤302~步骤304(即,第一曲线绘制步骤)。这里,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移动终端处于锁定状态(例如锁屏状态),或待认证用户要解锁移动终端(例如按压侧边按钮)。
步骤302,获取当前时刻采集的握力。其中,移动终端可以安装有用于采集握力的压力传感器。
步骤303,使用步骤302获取的握力绘制握力-时间曲线(以时间为横轴,握力为纵轴,绘制的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例如,确定步骤302获取的握力对应的坐标点(握力值为纵坐标,当前时刻对应的编号为横坐标),使用平滑曲线将确定的坐标点与前一时刻确定的坐标点连接。若不存在前一时刻对应的坐标点,则将坐标原点作为前一时刻对应的坐标点。
步骤304,确定握力是否达到预设阈值或采集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若握力达到预设阈值或者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执行步骤305,否则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再次执行步骤302~步骤304。这里,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经验预先设定的握力值,例如,50kg、70kg。预设时长可以是根据经验预先设定的时长,例如,1s、3s。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时长,例如,10ms。
步骤305,结束握力-时间曲线的绘制,将所绘制的握力-时间曲线确定为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设置于边框上的多个压力传感器(以采集多个手指施加的压力)。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设置于边框相对两侧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再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三个以上压力传感器,其中一个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边框一侧(以采集拇指施加的压力),其余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边框的另一侧(以采集其他手指施加的压力)。
以移动终端包括设置于边框相对两侧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为例,当待认证用户右手握持移动终端时,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采集拇指施加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采集食指施加的压力。在该示例中,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可以包括第一特征曲线和第二特征曲线。其中,可以基于第一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待认证用户的第一特征曲线,以及可以基于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待认证用户的第二特征曲线。第一特征曲线/第二特征曲线的绘制过程可以参考流程300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下面继续参考图2进行描述。
步骤202,将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移动终端中存储的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身份认证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的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上的处理设备)可以将步骤201绘制的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其中,上述参考特征曲线可以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中。
参考特征曲线可以是用户首次使用移动终端(或者开启身份认证)时,通过握持移动终端(例如,挤压移动终端的相对两侧)生成并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握力-时间曲线。参考特征曲线可以采用与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类似的方式绘制而成。下面以图4为例进行说明,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绘制参考特征曲线的流程400。
如图4所示,参考特征曲线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获取:
步骤401,检测用户是否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握持移动终端。若检测到用户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握持移动终端,则执行步骤402~步骤404(即,第二曲线绘制步骤)。这里,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未设置参考特征曲线,或用户要更改参考特征曲线。
步骤402,获取当前时刻采集的握力。其中,移动终端可以安装有用于采集握力的压力传感器。
步骤403,使用步骤402获取的握力绘制握力-时间曲线(以时间为横轴,握力为纵轴,绘制的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例如,确定步骤402获取的握力对应的坐标点(握力值为纵坐标,当前时刻对应的编号为横坐标),使用平滑曲线将确定的坐标点与前一时刻确定的坐标点连接。若不存在前一时刻对应的坐标点,则将坐标原点作为前一时刻对应的坐标点
步骤404,确定握力是否达到预设阈值或采集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若握力达到预设阈值或者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执行步骤405,否则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再次执行步骤402~步骤404。这里,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经验预先设定的握力值,例如,50kg、70kg。预设时长可以是根据经验预先设定的时长,例如,1s、3s。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时长,例如,10ms。
步骤405,结束握力-时间曲线的绘制,将所绘制的握力-时间曲线确定为参考特征曲线,并将参考特征曲线保存在移动终端中。
当移动终端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时,参考特征曲线也可以包括与每个压力传感器对应的参考特征曲线。例如,当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时,参考特征曲线可以包括与第一压力传感器对应的第一参考特征曲线和与第二压力传感器对应的第二参考特征曲线。其中,第一参考特征曲线/第二参考特征曲线的获取步骤参考流程400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下面继续参考图2进行描述。
可选地,当参考特征曲线包括第一参考特征曲线和第二参考特征曲线时,步骤202具体可以包括:将待认证用户的第一特征曲线与第一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以及将待认证用户的第二特征曲线与第二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
步骤203,若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匹配,确定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若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相匹配,则身份认证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的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上的处理设备)可以确定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即,身份认证成功)。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03具体可以包括:若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在参考特征曲线的预设范围内,则可以确定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方式来判断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是否相匹配。例如,若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上的坐标点与参考特征曲线上的坐标点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合,则可以确定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相匹配。
当将待认证用户的每个特征曲线与对应的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时,若待认证用户的每个特征曲线均匹配成功,则表示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身份认证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匹配,解锁移动终端。通过握力特征曲线解锁移动终端,不仅可以避免密码、图案等泄露,而且更加简单快捷,并且基本不依赖外部环境(比如光照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身份认证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不匹配,则确定待认证用户为未授权用户,则无需解锁移动终端。
继续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身份认证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在图5的应用场景中,手机51的屏幕511处于锁屏状态,手机5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右侧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手机持有者“张三”右手52握持手机51。此时,手机51检测到待认证用户(这里指手机持有者“张三”)在手机51处于锁屏状态时握持手机51,分别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握力数据(拇指施加的压力)和第二眼里传感器采集的握力数据(食指施加的压力),并基于第一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握力数据绘制出第一特征曲线,以及基于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握力数据绘制出第二特征曲线。之后,将第一特征曲线(如图中实线所示)与第一参考特征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进行匹配,以及将第二特征曲线与第二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从图中可以看出绘制的特征曲线在参考特征曲线的预设范围内,因此可以确定手机持有者“张三”为授权用户,从而解锁手机51,在屏幕511上显示用户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通过基于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的握力绘制握力-时间曲线,之后将绘制的曲线与参考曲线进行匹配,最后在匹配成功后确定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从而能够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并且对外部环境依赖较低。
下面参考图6,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的移动终端)600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的移动终端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6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601、ROM 602以及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例如触摸屏等的输入装置6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6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608;以及通信装置609。通信装置609可以允许移动终端6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6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移动终端6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6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608被安装,或者从ROM 6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移动终端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移动终端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移动终端执行时,使得该移动终端:基于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产生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将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移动终端中存储的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若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参考特征曲线匹配,确定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产生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
将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所述移动终端中存储的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
若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所述参考特征曲线匹配,确定所述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所述参考特征曲线匹配,解锁所述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所述参考特征曲线不匹配,确定所述待认证用户为未授权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产生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待认证用户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握持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以下第一曲线绘制步骤:
获取当前时刻采集的握力;基于当前时刻和所采集的握力绘制握力-时间曲线;
若所采集的握力小于所述预设数值且采集时长小于所述预设时长,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再次执行所述第一曲线绘制步骤;
若所采集的握力达到预设数值或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将所绘制的握力-时间曲线确定为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特征曲线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握持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以下第二曲线绘制步骤:
获取当前时刻采集的握力;基于当前时刻和所采集的握力绘制握力-时间曲线;
若所采集的握力小于所述预设数值且采集时长小于所述预设时长,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再次执行所述第二曲线绘制步骤;
若所采集的握力达到预设数值或采集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将所绘制的握力-时间曲线确定为所述参考特征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设置于边框相对两侧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
所述基于待认证用户握持移动终端产生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第一曲线,作为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第一特征曲线;
基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握力,绘制握力随时间变化的第二曲线,作为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第二特征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中存储有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对应的第一参考特征曲线和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对应的第二参考特征曲线;以及
所述将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所述移动终端中存储的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第一特征曲线与所述第一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
将所述第二特征曲线与所述第二参考特征曲线进行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与所述参考特征曲线匹配,确定所述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包括:
若所述待认证用户的特征曲线在所述参考特征曲线的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待认证用户为授权用户。
9.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68102.XA 2019-01-24 2019-01-24 身份认证方法 Pending CN1114757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8102.XA CN111475789A (zh) 2019-01-24 2019-01-24 身份认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8102.XA CN111475789A (zh) 2019-01-24 2019-01-24 身份认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5789A true CN111475789A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43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8102.XA Pending CN111475789A (zh) 2019-01-24 2019-01-24 身份认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578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47100A1 (en) * 2011-07-07 2013-12-26 Ntt Docomo, Inc.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behavioral feature learning method, and behavioral feature authentication method
US20140007227A1 (en) * 2011-03-11 2014-01-02 Ntt Docomo, Inc.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gripping-feature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4834462A (zh) * 2015-03-31 2015-08-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892927A (zh) * 2016-04-22 2016-08-24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53424A (zh) * 2016-12-09 2017-02-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的方法及终端
WO2017161816A1 (zh) * 2016-03-25 2017-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解锁方法和终端
CN107368723A (zh) * 2017-06-06 2017-11-21 深圳市科迈爱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07227A1 (en) * 2011-03-11 2014-01-02 Ntt Docomo, Inc.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gripping-feature authentication method
US20130347100A1 (en) * 2011-07-07 2013-12-26 Ntt Docomo, Inc.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behavioral feature learning method, and behavioral feature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4834462A (zh) * 2015-03-31 2015-08-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6155422A1 (zh) * 2015-03-31 2016-10-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7161816A1 (zh) * 2016-03-25 2017-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解锁方法和终端
CN105892927A (zh) * 2016-04-22 2016-08-24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53424A (zh) * 2016-12-09 2017-02-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的方法及终端
CN107368723A (zh) * 2017-06-06 2017-11-21 深圳市科迈爱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82331B1 (en) Obscuring data when gathering behavioral data
EP3118762B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CN110851809B (zh)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及触摸屏终端
US9396378B2 (en) User identification on a per touch basis on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US10063541B2 (e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user authentication
CN10431814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Spolaor et al.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ethods on smartphones: A survey.
KR20150029105A (ko) 생체 신호들을 이용하여 사용자 인증을 수행하는 착용형 기기 및 그 착용형 기기의 인증 방법
US20150154394A1 (en) Gesture controlled login
CN108804932A (zh) 图片存储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335730A (zh)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US20220014526A1 (en) Multi-laye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Findling et al. Shakeunlock: Securely unlock mobile devices by shaking them together
CN111095246A (zh) 用于认证用户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1220423A1 (ja) 認証装置、認証システム、認証方法および認証プログラム
CN111695509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机器可读介质及设备
CN112989888A (zh) 一种指纹防伪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10326425A1 (en) Radar-Based Behaviometric User Authentication
CN110651268B (zh) 认证用户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543431B (zh) 应用加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346652B2 (ja) 情報端末及びその入力方法
CN111475789A (zh) 身份认证方法
CN112437189A (zh)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介质
KR20190128921A (ko) 압력 감지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증 영상 획득 장치 및 방법
CN107784217A (zh) 一种生物特征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