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5073B - 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5073B
CN111465073B CN202010264903.6A CN202010264903A CN111465073B CN 111465073 B CN111465073 B CN 111465073B CN 202010264903 A CN202010264903 A CN 202010264903A CN 111465073 B CN111465073 B CN 111465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distance
candidate
determining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49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5073A (zh
Inventor
梁松柏
韩广平
孙宏亮
郑宇红
李新卫
张昱
庞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49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5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5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5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确定移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确定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确定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分别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确定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确定各候选邻区在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根据第一距离、各第二距离、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和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从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本申请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网络优化的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覆盖区域呈线状、带状或哑铃状的狭长覆盖场景统称为线状覆盖场景,如公路、铁路、城市内街道、隧道、水路运河等。以铁路举例来说,针对铁路专门部署有各小区,以对铁路进行网络覆盖。除此之外,在靠近铁路的附近,如附近村庄,还可能还设置有其他小区,以对附近村庄进行网络覆盖。目前,为提升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需对线状场景下的网络覆盖进行不断优化,以选取合理的小区作为相应路段的主导小区。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对线状场景下的网络覆盖进行不断优化,即主要是人工凭借经验,选取相应的小区作为主导小区。
然而现有技术中,线状覆盖场景较多,即需要进行优化的场景较多,因而若采用现有技术是选取主导小区,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网络优化效率太低,进而无法更好的保证用户在线状覆盖场景下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减少人力和物力的耗费,提高了网络优化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
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并确定移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并确定所述问题小区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确定满足预设筛选条件的各邻区,为所述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并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根据采样点处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并根据采样点的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各候选邻区在所述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各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和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从所述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所述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各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和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从所述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确定所述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包括:
若存在多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一判定条件,则确定所述问题小区为越区小区,其中,所述第一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值;
选取最小的第二距离所对应的候选邻区为所述主导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任一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距离,则确定所述问题小区为所述主导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存在至少一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二判定条件,则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邻区存在故障,其中,第二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值。
进一步地,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包括:
根据每一服务小区对应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最后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组成所述待测区域的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并获取所述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候选邻区分别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
确定所述问题小区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问题小区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包括:
根据每一候选邻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每一候选邻区分别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筛选条件为,邻区与所述问题小区属于不同的基站,且邻区到所述问题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参考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和选取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并确定移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并确定所述问题小区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满足预设筛选条件的各邻区,为所述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并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采样点处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并根据采样点的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各候选邻区在所述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
所述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各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和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从所述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所述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选取单元,具体用于若存在多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一判定条件,则确定所述问题小区为越区小区,其中,所述第一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值;并选取最小的第二距离所对应的候选邻区为所述主导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选取单元,还用于若任一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距离,则确定所述问题小区为所述主导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选取单元,还用于若存在至少一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二判定条件,则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邻区存在故障,其中,第二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一服务小区对应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最后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组成所述待测区域的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并获取所述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候选邻区分别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
则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问题小区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一候选邻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每一候选邻区分别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筛选条件为,邻区与所述问题小区属于不同的基站,且邻区到所述问题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参考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的任一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的任一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然后可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自动确定服务小区中的问题小区,之后确定并根据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问题小区的各候选邻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以及各候选邻区在所述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自动从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化选取合理小区的过程,可基于终端设备采集的相关信息,自动选取相应路段下的主导小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提高了网络优化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采用人工方式选取相应路段下合理的小区,以进行网络优化的的过程,一方面来说,人工方式造成网络优化的整体效率下降;另一方面来说,人工凭借经验选取小区的过程较为不准确,无法准确选取出相应路段下的合理小区。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然后可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自动确定服务小区中的问题小区,之后确定并根据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问题小区的各候选邻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以及各候选邻区在所述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自动从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化选取合理小区的过程,可基于终端设备采集的相关信息,自动选取相应路段下的主导小区,极大提高了网络优化效率,而且,相比于人工凭借自身经验选取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小区选取的准确性,即极大提高了网络优化的质量。
本申请可应用于线状覆盖的应用场景的网络优化,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具体为高速公路,即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可实现对该应用场景下的网络优化,进而当车辆行驶在该高速公路上时,可极大避免车辆上的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进行上网,或者是打电话的过程中,出现掉网的问题。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优化待测区域内的网络覆盖质量,可先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终端设备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其中,待测区域具体可为线状覆盖场景所对应的区域。
示例性的,以“A站”到“B站”的铁路为例,待测区域则为从“A站”到“B站”的该铁路上的两个铁路线之间所围成的区域,换句话说,待测区域为高铁在该线路上的行驶区域。因而,终端设备在该待测区域上移动时,即从“A站”移动到“B站”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可通过行驶在该待测区域上的高铁实现移动),终端设备可周期性的进行采样,例如,每隔预设时间,将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点作为一个采样点,并采集该采样点处的位置信息(具体可指经纬度信息)、该采样点处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以及该采样点处所对应的邻区的信号强度值,其中,信号强度值可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简称RSRP)。基于此,可获取终端设备在每个采样点处分别采集到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
步骤202: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并确定移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终端设备在每个采样点处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之后,便可根据采样点处的位置信息、每个采样点所分别对应的服务小区,确定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其中,终端设备在一个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即该服务小区为终端设备提供网络服务的距离,也即终端设备占用该服务小区的距离。
举例来说,共获取到终端设备在8个采样点分别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其中,在第1个采样点至第5个采样点均采集到的是服务小区a的信号强度值,在第6个采样点至第8个采样点均采集到的是服务小区b的信号强度值。在一个示例中,可根据第1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和第5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a下的移动距离,假设第1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为(x1,y1),第5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为(x5,y5),其中,x1为第1个采样点对应的经度,y1为第2个采样点对应的纬度,x5为第5个采样点对应的经度,y5为第5个采样点对应的纬度,则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a下的移动距离为
Figure BDA0002440899150000071
上述仅是以8个采样点进行示例说明,实际应用中,采样点的数量往往较多,而且,上述仅以确定终端设备在一个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而针对其他服务小区可采用相同的原理,确定终端设备在每个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终端设备在每个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之后,针对每个服务小区,便可依据预设距离阈值从中确定出问题小区,具体的,确定移动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其中,预设距离阈值可根据不同的线状覆盖场景进行设置,例如,针对市县城区的公路,预设距离阈值可小于100米;针对国道高速高铁,预设距离阈值小于300米。另外,在一个示例中,预设距离阈值可为站间距的一半,这是因为在部署基站时,通常基站包括两个背对的小区,假设站间距为800米,则一个小区的覆盖距离应在400米左右,从而实现较好的网络覆盖。因而,当服务小区所对应的移动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确定当前路段的网络覆盖存在问题,即确定该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
步骤203:确定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问题小区之后,为后续进一步判断该问题小区是否还可作为覆盖当前路段的主导小区,则可先确定该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距离可为该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垂直距离。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该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该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步骤204:确定满足预设筛选条件的各邻区,为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并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定覆盖当前路段的主导小区,即覆盖当前路段最优的小区,则针对问题小区,还需确定满足预设筛选条件的各邻区,为该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示例性的,可以该问题小区为中心、非共站(所属不同的基站)两圈邻区中,筛选距离该问题小区小于等于预设门限值的所有邻区,为该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其中,预设门限值可小于两个基站之间的距离。
基于此,在确定问题小区的各候选邻区之后,还需确定每个候选邻区分别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距离可为候选邻区到待测区域的垂直距离。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每个候选邻区所属的基站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每个候选邻区分别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步骤205:根据采样点处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并根据采样点的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各候选邻区在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
在本实施例中,为后续从问题小区、以及该问题小区的各候选邻区中确定覆盖当前路段的最优小区,则可根据从终端设备获取到的采样点处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出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
继续以上述步骤202中的示例为例,假设确定服务小区a为问题小区,则根据第1个采样点至第5个采样点分别对应的服务小区a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服务小区a(即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其中,该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即为第1个采样点至第5个采样点分别对应的服务小区a的信号强度值之和取平均。
另外,还需根据采样点处的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每个候选邻区在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
继续以上述服务小区a为问题小区为例,假设共确定出邻区c、邻区d以及邻区e为该问题小区的三个候选邻区,再假设在1个采样点采集到邻区c、邻区d、邻区f、邻区g和邻区h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均值,在第2个采样点采集到邻区c、邻区d、邻区f、邻区g和邻区h分别对应的另外的信号强度值,在第3个采样点采集到邻区c、邻区d、邻区e、邻区k和邻区m分别对应的另外的信号强度值,在第4个采样点采集到邻区c、邻区d、邻区e、邻区k和邻区m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值,在5个采样点采集到邻区c、邻区e、邻区k和邻区m分别对应的另外的信号强度值。基于此,则候选邻区c(即邻区c)在该问题小区(即服务小区a)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则为,第1个采样点至第5个采样点分别对应的邻区c的信号强度值之和再取平均(即5个采样点所对应的邻区c的信号强度值之和除以采样点数量5);候选邻区d在(即邻区d)在该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则为,第1个采样点至第4个采样点分别对应的邻区d的信号强度值之和再取平均(即前4个采样点所对应的邻区d的信号强度值之和除以采样点数量4);候选邻区e在(即邻区e)在该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则为,第3个采样点至第5个采样点分别对应的邻区e的信号强度值之和再取平均(即这3个采样点所对应的邻区e的信号强度值之和除以采样点数量3)。
步骤206:根据第一距离、各第二距离、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和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从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该问题小区所对应的各候选邻区分别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该问题小区内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以及该问题小区所对应的各候选邻区分别在该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之后,便可基于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前的关系,以及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该问题小区是否还可作为当前路段的主导小区,并在确定该问题小区不适宜作为覆盖当前路段的主导小区时,从该问题小区的各候选邻区中,选取一个候选邻区作为覆盖当前路段的主导小区,以优化当前路段上的网络覆盖质量,从而避免出现终端设备掉网的问题,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之后,便可确定该主导小区的天线调整参数,并输出,以便维护人员根据该天线调整参数调整该主导小区的覆盖范围,进而对待测区域进行合理化覆盖。其中,确定主导小区的天线调整参数的过程可根据从终端设备获取的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等进行确定,或者还可基于现有技术进行确定。或者,在确定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之后,可将该主导小区进行输出,以便相关人员对该主导小区的天馈进行调整,确保该主导小区覆盖范围合理。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通过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然后可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自动确定服务小区中的问题小区,之后确定并根据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问题小区的各候选邻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以及各候选邻区在所述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自动从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化选取合理小区的过程,可基于终端设备采集的相关信息,自动选取相应路段下的主导小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提高了网络优化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1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步骤201中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并确定移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并确定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有关确定移动距离的过程,以及确定问题小区的过程,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步骤202中的解释。另外,在确定移动距离时,为进一步提高所确定的移动距离的准确性,还可根据服务小区对应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对应的最后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发生服务小区改变后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来确定终端设备到该服务小区的移动距离。
以上述实施例一中步骤202中的8个采样点继续举例来说,即在第1个采样点至第5个采样点均采集到的是服务小区a的信号强度值,而在第6个采样点至第8个采样点均采集到的是服务小区b的信号强度值。则在另一个示例中,可根据服务小区a对应的第一个采样点(即第1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a对应的最后一个采样点(即第5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发生服务小区改变后的第一个采样点(即第6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来确定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a下的移动距离为
Figure BDA0002440899150000111
Figure BDA0002440899150000112
其中,x1为第1个采样点对应的经度,y1为第2个采样点对应的纬度,x5为第5个采样点对应的经度,y5为第5个采样点对应的纬度,x6为第6个采样点对应的经度,y6为第6个采样点对应的纬度。也即,在确定移动距离时,通过综合发生服务小区改变后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能够更为准确的确定出移动距离,进而更为精确地确定出问题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之前,还可包括:获取组成待测区域的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并获取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候选邻区分别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其中,结合实施例一中对于待测区域的解释,各离散点具体可以是待测区域的中线方向(与行驶方向相同或相反)上的点。
举例来说,共获取到待测区域上的100个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则在计算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时,可根据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和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问题小区所属基站到每个离散点的距离,并确定最小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步骤303:确定满足预设筛选条件的各邻区,为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并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筛选条件为,邻区与问题小区属于不同的基站,且邻区到问题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参考阈值。其中,预设参考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预设参考阈值可为站间距。
在确定问题小区的各候选邻区后,还可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在一个示例中,针对每个候选邻区,可根据该候选邻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和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计算该候选邻区所属基站到每个离散点的距离,并将该距离作为第二距离。
步骤304:根据采样点处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并根据采样点的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各候选邻区在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
在实施例中,步骤304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步骤205中的解释,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步骤305:若存在多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一判定条件,则确定问题小区为越区小区,其中,第一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以信号强度值为RSRP为例,则第一判定条件为Dn_to_line<Ds_to_line,且∣RSRPavg_n-RSRPavg_s∣<C(单位为dB),其中,Dn_to_line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Ds_to_line为问题小区对应的第一距离,RSRPavg_n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RSRPavg_s为问题小区对应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C为第一预设强度值。其中,C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C为3。
基于此,当存在多个候选邻区满足上述第一判定条件时,即候选邻区到待测区域的距离要远,但是信号强度要强于问题小区时,则判断该问题小区为越区小区,因而该问题小区不适宜再作为当前路段的主导小区。此时,针对该问题小区,可调整该问题小区方向角或下倾角,来缩小该问题小区的覆盖范围。
步骤306:选取最小的第二距离所对应的候选邻区为主导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问题小区为越区小区之后,即在确定问题小区不适宜作为待测区域所对应的当前路段中的主导小区时,可选取Dn_to_line最小的候选邻区作为覆盖当前路段的主导小区。
步骤307:若任一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均大于等于第一距离,则确定问题小区为主导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问题小区,判断该问题小区的每个候选邻区是否满足Dn_to_line<Ds_to_line,若不存在任一候选邻区满足Dn_to_line<Ds_to_line,即任一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均大于等于第一距离,也就是说明,任一候选邻区距离待测区域的距离都要远于该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距离,则表明该问题小区为覆盖当前路段的合理小区,即适宜作为主导小区,并可调整该问题小区的天馈,以确保该问题小区的覆盖范围更为合理。
步骤308:若存在至少一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二判定条件,则确定至少一个候选邻区存在故障,其中,第二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判定条件为Dn_to_line<Ds_to_line,(RSRPavg_n-RSRPavg_s)>D,则确定该问题小区是否存在无线参数、天线阻挡、隐形故障等问题。即当满足该判定条件时,确定出候选邻区可能是出现上述故障,以便先对候选邻区进行相应的故障维修处理。其中,D即为第二预设强度值,示例性的,D可为3。
本申请通过计算服务小区所对应的移动距离,也即确定服务小区的覆盖距离,从而可根据根据该移动距离,确定服务小区覆盖是否存在问题;然后以问题小区为出发点,评估服务小区及候选邻区在该覆盖路段的信号强度均值和到该路段的垂直距离,从而可自动的确定出该问题小区是否为越区小区,进而自动选取最合适的覆盖该路段的小区,即主导小区,实现道路覆盖小区的精准化覆盖质量分析和判断定位。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401、处理单元402和选取单元403,其中,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
处理单元402,用于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并确定移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并确定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处理单元402,还用于确定满足预设筛选条件的各邻区,为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并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处理单元402,还用于根据采样点处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并根据采样点的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各候选邻区在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
选取单元403,用于根据第一距离、各第二距离、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和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从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
进一步地,选取单元403,具体用于若存在多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一判定条件,则确定问题小区为越区小区,其中,第一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值;并选取最小的第二距离所对应的候选邻区为主导小区。
进一步地,选取单元403,还用于若任一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均大于等于第一距离,则确定问题小区为主导小区。
进一步地,选取单元403,还用于若存在至少一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二判定条件,则确定至少一个候选邻区存在故障,其中,第二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值。
进一步地,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每一服务小区对应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最后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获取单元401,还用于获取组成待测区域的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并获取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候选邻区分别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
则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问题小区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每一候选邻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每一候选邻区分别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进一步地,筛选条件为,邻区与问题小区属于不同的基站,且邻区到问题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参考阈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装置,同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小区的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存储器501和处理器502;其中,存储器5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其中,处理器502执行存储器501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实现方式的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实现方式的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
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并确定移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并确定所述问题小区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确定满足预设筛选条件的各邻区,为所述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并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根据采样点处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并根据采样点的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各候选邻区在所述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各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和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从所述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所述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各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和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从所述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确定所述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包括:
若存在多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一判定条件,则确定所述问题小区为越区小区,其中,所述第一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值;
选取最小的第二距离所对应的候选邻区为所述主导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任一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距离,则确定所述问题小区为所述主导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存在至少一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二判定条件,则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邻区存在故障,其中,第二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包括:
根据每一服务小区对应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最后一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组成所述待测区域的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并获取所述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候选邻区分别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
确定所述问题小区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问题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所述问题小区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包括:
根据每一候选邻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各离散点的经纬度信息,确定每一候选邻区分别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条件为,邻区与所述问题小区属于不同的基站,且邻区到所述问题小区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参考阈值。
7.一种基于小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和选取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在待测区域移动时,在各采样点采集的位置信息、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和邻区的信号强度值;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每一服务小区下的移动距离,并确定移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服务小区为问题小区;并确定所述问题小区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一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满足预设筛选条件的各邻区,为所述问题小区的候选邻区,并确定各候选邻区分别到所述待测区域的第二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采样点处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问题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并根据采样点的邻区的信号强度值,确定各候选邻区在所述问题小区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
所述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各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均值和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从所述问题小区和各候选邻区中选取所述待测区域的主导小区;
所述选取单元,具体用于若存在多个候选邻区满足第一判定条件,则确定所述问题小区为越区小区,其中,所述第一判定条件为,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值;并选取最小的第二距离所对应的候选邻区为所述主导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单元,还用于若任一候选邻区对应的第二距离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距离,则确定所述问题小区为所述主导小区。
9.一种基于小区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64903.6A 2020-04-07 2020-04-07 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465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4903.6A CN111465073B (zh) 2020-04-07 2020-04-07 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4903.6A CN111465073B (zh) 2020-04-07 2020-04-07 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073A CN111465073A (zh) 2020-07-28
CN111465073B true CN111465073B (zh) 2022-04-12

Family

ID=7167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4903.6A Active CN111465073B (zh) 2020-04-07 2020-04-07 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507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3086A (zh) * 2016-05-31 2016-07-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目标网络覆盖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271233A (zh) * 2016-12-31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5171B2 (en) * 2005-12-21 2012-06-05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for estimating a radio coverage of a geographic area in a cellular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9890041B (zh) * 2019-03-18 2022-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采集数据的越区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831018B (zh) * 2019-11-14 2022-10-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Lte小区天馈系统的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3086A (zh) * 2016-05-31 2016-07-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目标网络覆盖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271233A (zh) * 2016-12-31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073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8399B (zh) 一种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指纹进行手机位置定位的方法
CN108156626B (zh) 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831019B (zh) 基站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853379B (zh) 一种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8124279B (zh) 网络覆盖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8171993B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的高速公路车辆速度计算方法
CN108462966B (zh) 一种基于2g网络高铁小区rru定位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6211194B (zh) 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mr数据室内外分离方法
CN102970694B (zh) 网络覆盖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1778412B (zh) 邻区关系优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USRE48089E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coverage assessment for cooperating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WO2013091580A1 (zh) 利用无线信号来定位的方法和定位服务器
CN103116990B (zh) 基于手机切换定位的交通车速车载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03181209A (zh) 用于限制相邻小区测量的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68614A (zh)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高速铁路lte系统小区重选系统和方法
CN101674523B (zh) 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获取道路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5578496A (zh)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4173356A (zh) 网络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024263B (zh) 一种模拟路测方法及装置
CN111901750A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5828393B (zh) 一种系统间邻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540987B (zh) 一种lte网络覆盖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7801198B (zh) 一种lte网络重叠覆盖主小区的查找方法及服务器
CN109996256B (zh) 用户迁移分析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65073B (zh) 基于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