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711B - 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711B
CN111464711B CN202010039376.9A CN202010039376A CN111464711B CN 111464711 B CN111464711 B CN 111464711B CN 202010039376 A CN202010039376 A CN 202010039376A CN 111464711 B CN111464711 B CN 111464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canning direction
edge
inspection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93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4711A (zh
Inventor
伊藤淳
大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464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4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7Test patterns and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7/001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using an image reference approac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06T7/33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44Printing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76Docu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及记录介质,具备:获取部,从读取装置获取读取图像,该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以及图像比较部,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在图像内的特征点进行对位而比较,该检查图像是由获取部获取的用读取装置读取形成有与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纸张而得到的。另外,图像比较部在针对处于基准图像以及检查图像各自的特征点抽出区域内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之后,实施特征点的对位。

Description

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通常,在进行大量印刷时,进行若干次试印而进行各种调整,在通过样品(印样)确认了印刷内容无问题的情况下开始主印刷。然而,有时主印刷的纸张的图像中由于某些原因相对样品发生色偏、失真。因此,近年来,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后级的搬送路上设置扫描仪,用扫描仪读取被印刷输出的各纸张的图像而检查。在该检查中,将在对样品进行印刷输出时用扫描仪读取出的图像保存为基准图像,对用扫描仪读取在主印刷中印刷的纸张而得到的图像(检查图像)和保存的基准图像进行比较。
在比较图像的情况下,一般而言,抽出各个图像内的特征点,根据该特征点的位置关系,计算旋转角度的偏移量、倍率(X/Y)的偏移量、移位(X/Y)的偏移量等,根据该偏移量实施图像校正(仿射变换等)之后进行比较。
如上所述,在通过图像彼此的比较进行图像检查时,图像的对位对检查精度显著作出贡献。因此,高精度地进行对位是重要的。
作为将图像彼此进行对位而检查的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将比较的图像分别分割为多个细小的区域,针对分割后的每个区域进行对位来检测差分,根据超过阈值的差分是否集中于特定的分割区域等,判定是否准确地进行了对位(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59744号公报)。
另外,公开了如下技术:从纸张角部等检测读取时的歪斜,在相对该歪斜值而从读取图像检测出的条纹在主扫描方向上未移动的情况下,判定为扫描仪条纹,实施从图像检查去除的处理(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4-155113号公报)。
另外,公开了计算基准点的位置偏移量并将差分大的部分从图像比较区域去掉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4-199248号公报)。
然而,在通过设置于电子照相方式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后级的扫描仪内联地进行图像的读取的情况下,不仅读取对象的纸张的位置、角度发生偏差,还存在各种问题。例如,在从读取的图像(用户内容)得到的边缘方向的信息是偏斜到主扫描方向或者副扫描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而得到的情况下,有时会与附近的类似的特征点对位(匹配)(例如,如在未能取得细的划线的端部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在水平方向上偏移的部位进行对位的现象),存在无法准确地进行对位的问题。
图11示意地示出以往的图像的对位以及图像检查的一个例子。
首先,对基准图像G3设定用于抽出特征点的4个区域(特征点抽出区域E31~E34:与四角对应)(参照图11的(a))。同样地,对检查图像G4设定4个特征点抽出区域E41~E44)(参照图11的(b))。
接下来,从在基准图像G3中设定的特征点抽出区域E31~E34的图像,抽出特征点FP31~FP33(参照图11的(c))。同样地,从在检查图像G4中设定的特征点抽出区域E41~E44内的图像,抽出特征点FP41~FP43(参照图11的(d))。在此,在图11的(a)~图11的(d)所示的例子中,在下侧的特征点抽出区域E33、E34(或者特征点抽出区域E43、E44)中,仅能够检测出如页码那样的小的图像,所以并非抽出4处特征点而是抽出3处特征点FP31~FP33(或者特征点FP41~FP43)。
接下来,比较(解析)抽出的特征点FP31~FP33以及特征点FP41~FP43,计算位置偏移量(旋转角度的偏移量(旋转偏移量)、倍率(X/Y)的偏移量(倍率偏移量)、移位(X/Y)的偏移量(移位偏移量))(参照图11的(e))。
接下来,根据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对基准图像G3进行图像校正(仿射变换等),实施特征点的对位(匹配)(参照图11的(f))。之后,比较图像校正后的基准图像G31和检查图像G4(参照图11的(g)),进行图像检查。
在此,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由于未能准确地取得细的(纵向的像素数少的)划线的端部的图像边缘(参照图11的(c)的符号FP31),所以特征点的对位(匹配)失败,图像校正后的基准图像G31成为比检查图像G4更宽幅的(横向的倍率大的)图像(参照图11的(f))。这样,在对特征点的对位失败的基准图像G31和检查图像G4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存在无法确保图像检查的精度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确保图像检查的精度的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及记录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检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部,从读取装置获取读取图像,该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以及
图像比较部,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在图像内的特征点进行对位而比较,该检查图像是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用所述读取装置读取形成有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纸张而得到的,
所述图像比较部在针对处于所述基准图像以及所述检查图像各自的特征点抽出区域内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之后,实施所述特征点的对位。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以及
所述图像检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检查装置的图像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工序,从读取装置获取读取图像,该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以及
图像比较工序,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在图像内的特征点进行对位而比较,该检查图像是在所述获取工序中获取的用所述读取装置读取形成有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纸张而得到的,
在所述图像比较工序中,在针对处于所述基准图像的特征点抽出区域内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之后,实施所述特征点的对位。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储存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获取部和图像比较部发挥功能:
所述获取部从读取装置获取读取图像,该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
所述图像比较部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在图像内的特征点进行对位而比较,该检查图像是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用所述读取装置读取形成有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纸张而得到的,
所述图像比较部在针对处于所述基准图像的特征点抽出区域内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之后,实施所述特征点的对位。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以下所示的详细的说明和附图将更完全地被理解。但是,它们并非意图限定本发明。在此,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内联扫描仪(in-line scanner)内的过纸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系统中的纸张以及数据的传输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对图5的图像进行强调处理(低水平)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在主扫描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对图7的图像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的对位以及图像检查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强调处理(扩展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意地示出以往的图像的对位以及图像检查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结构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图像形成装置10,从外部的控制装置、服务器2接收印刷数据,根据该印刷数据,在纸张上将图像形成(印刷)而输出;中继单元20,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后级;内联扫描仪30,连接于中继单元20的后级;清洁单元40,连接于内联扫描仪30的后级;整理器50,连接于清洁单元40的后级;以及图像检查装置60,针对每个纸张检查印刷图像是否正常。此外,图1的符号R1表示纸张的搬送路径。
图像形成装置10构成为具备环状架设的中间转印带11和沿着该中间转印带11配置的C(青色)、M(品红)、Y(黄色)及K(黑色)各颜色的像形成单元12,通过像形成单元12在中间转印带11上重叠CMYK各颜色的调色剂像来形成全彩的调色剂像。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将在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从供纸托盘13搬送来的纸张、进而用定影器14在纸张上热定影之后,将该纸张朝向后级的装置(在此是中继单元20)输出。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定于如上述的串接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装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
中继单元20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0输出的纸张进一步中继搬送到后级的装置(在此是内联扫描仪30)。中继单元20具备与从图像形成装置10搬送来的纸张的搬送速度取同步的功能。
内联扫描仪(读取装置)30将从中继单元20接受的纸张搬送到后级的清洁单元40,并且在搬送中扫描纸张的两面来光学地读取该纸张的两面的图像,将其读取图像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检查装置60。
清洁单元40将由图像检查装置60判定为印刷图像正常的纸张搬送到后级的整理器50,并且将由图像检查装置60判定为印刷图像异常的纸张排出到清洁托盘T1。
整理器50对从清洁单元40送来的纸张实施指定的后续处理之后,排出到排纸托盘T2。
图2示出内联扫描仪30内的过纸路径的一个例子。
在内联扫描仪30中,为了一次通过式地读取纸张的两面,读取纸张的正面的上面侧线图像传感器31和读取纸张的背面的下面侧线图像传感器32配置于在纸张搬送方向上隔开距离而相互不同的位置。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下面侧线图像传感器32与上面侧线图像传感器31相比配置于纸张搬送方向的上游。另外,在上面侧线图像传感器31的更下游,具备测色计33。
在各个线图像传感器31、32的前后,设置有用于保持、搬送纸张的纸张搬送机构。纸张搬送机构由相向配置的一对搬送辊34构成。
上面侧线图像传感器31以及下面侧线图像传感器32被固定于搬送路径R1上的特定部位,被搬送的纸张相对这些读取位置相对移动,从而该纸张的正反面被各个线图像传感器31、32读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纸张的搬送方向设为副扫描方向,将在纸张上与其正交的方向设为主扫描方向。上面侧线图像传感器31以及下面侧线图像传感器32对在副扫描方向上搬送的纸张反复进行主扫描方向的线单位的读取,从而二维地读取纸张。
图3示出图像形成系统1中的纸张以及数据的传输。
由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图像而输出的纸张被搬送到清洁单元40,在此过程中由内联扫描仪30读取纸张的两面。内联扫描仪30朝向图像检查装置60输出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
图像检查装置60构成为具备图像检查控制部61。
图像检查控制部61作为获取部和图像比较部发挥功能,该获取部从对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输出的纸张进行光学地读取的读取装置(内联扫描仪30)获取读取图像(图像数据),该图像比较部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在图像内的特征点进行对位而比较,该检查图像是由获取部获取的用内联扫描仪30读取形成有与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与基准图像大致同一图像)的纸张而得到的。图像检查控制部61具备CPU、存储部,通过CPU读出保存于存储部的程序并执行,实现获取部以及图像比较部的功能。
此外,也可以用ASIC等电路构成图像检查装置60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2.动作的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图像检查装置60)的动作。
首先,图像检查装置60的图像检查控制部61将内联扫描仪30读取样品而得到的图像(整体图像)取得为基准图像(步骤S101)。在此,样品通过试印被进行画质的调整等而被确认无问题,在用图像形成装置10被印刷之后用内联扫描仪30读取整体图像。
接下来,图像检查控制部61解析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基准图像,取得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图像边缘(边缘信息)(步骤S102)。
接下来,图像检查控制部61根据在步骤S102中取得的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图像边缘,判定是否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步骤S103)。在此,在主扫描方向(或者副扫描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表示主扫描方向(或者副扫描方向)的像素数是预定像素以上的情形。
图像检查控制部61在判定为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即,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能够充分(预定像素以上)地取得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转移到接下来的步骤S104。
另一方面,图像检查控制部61在判定为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不存在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转移到步骤S106。
在步骤S104中,图像检查控制部61判断为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基准图像是形状模型。在此,形状模型是指从图像边缘抽出特征点而实施特征点的对位的图像。
接下来,图像检查控制部61针对在步骤S104中判断为是形状模型的基准图像,进行作为第2强调处理的强调处理(低水平)(步骤S105),结束处理。图5示出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的情形的一个例子。另外,图6示出对图5的图像进行强调处理(低水平)的情形的一个例子。
在步骤S106中,图像检查控制部61根据在步骤S102中取得的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图像边缘,判定是否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
图像检查控制部61在判定为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即,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转移到接下来的步骤S107。
另一方面,图像检查控制部61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意方向上都不存在图像边缘(即,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充分(预定像素以上)地取得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转移到步骤S109。
在步骤S107中,图像检查控制部61判断为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基准图像是NCC模型。在此,NCC模型是指实施基于图像匹配的对位(对象区域的基于标准化互相关的对位)的图像。
接下来,图像检查控制部61针对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是NCC模型的基准图像,进行作为第1强调处理的强调处理(高水平)(步骤S108),结束处理。图7示出在主扫描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的情形的一个例子。另外,图8示出对图7的图像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的情形的一个例子。
在步骤S109中,图像检查控制部61判断为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基准图像是NCC模型。此时,由于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意方向的图像边缘都未能充分(预定像素以上)地取得,所以与取得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至少某一个方向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不同,图像检查控制部61对基准图像不进行强调处理。在该情况下,进行基准图像G11和检查图像G2的基于图像匹配的对位(对象区域的基于标准化互相关的对位)。
之后,图像检查控制部61将用内联扫描仪30读取形成有与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纸张(检查对象的纸张)而得到的图像(整体图像)取得为检查图像,进行与对基准图像实施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即,在对基准图像进行强调处理(低水平)的情况下,对检查图像进行强调处理(低水平),在对基准图像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的情况下,对检查图像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另外,在未对基准图像进行强调处理的情况下,对检查图像不进行强调处理。
然后,图像检查控制部61从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后的基准图像以及检查图像分别抽出特征点,比较特征点彼此而计算位置偏移量。之后,图像检查控制部61根据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对原来的基准图像(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前的基准图像)进行图像校正(仿射变换等),实施特征点的对位(匹配)。然后,比较图像校正后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进行图像检查。
另外,图像检查控制部61实施进行强调处理(低水平)后的基准图像或者未进行强调处理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基于图像匹配的对位。然后,比较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进行图像检查。
即,图像检查控制部61根据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切换对特征点进行对位的方法。在此,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是指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图案,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的(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图案、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存在图像边缘(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图案以及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意方向上都不存在图像边缘的(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图案。
图9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的对位以及图像检查的一个例子。
首先,图像检查控制部61对基准图像G1设定用于抽出特征点的4个区域(特征点抽出区域E11~E14)(参照图9的(a))。同样地,图像检查控制部61对检查图像G2设定4个特征点抽出区域E21~E24)(参照图9的(b))。
接下来,图像检查控制部61根据在基准图像G1中设定的特征点抽出区域E11~E14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例如,在特征点抽出区域E11以及E12中,描绘有1根细的划线L1。在这样的细的划线L1的情况下,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偏斜到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所以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参照图9的(c))。之后,图像检查控制部61根据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后的图像L2,抽出特征点FP11~FP13(参照图9的(c))。同样地,图像检查控制部61根据在检查图像G2中设定的特征点抽出区域E21~E24内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细的划线L1的强调处理(高水平))之后,抽出特征点FP21~FP23(参照图9的(d))。
接下来,图像检查控制部61比较(解析)抽出的特征点FP11~FP13以及特征点FP21~FP23,计算位置偏移量(旋转角度的偏移量(旋转偏移量)、倍率(X/Y)的偏移量(倍率偏移量)、移位(X/Y)的偏移量(移位偏移量))(参照图9的(e))。
接下来,图像检查控制部61根据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对原来的基准图像(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前的基准图像)G1进行图像校正(仿射变换等),实施特征点的对位(匹配)(参照图9的(f))。在此,不对检查图像G2进行图像校正而对基准图像G1进行图像校正是为了避免由于图像校正使检查图像G2内的污染等的信息缺失。
之后,比较图像校正后的基准图像G11和检查图像G2(参照图9的(g)),进行图像检查。
在此,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对细的划线L1进行强调处理(高水平),所以能够准确地取得图像L2的端部的图像边缘(参照图9的(c)的符号FP11)。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特征点的对位(匹配),所以能够充分地确保基于比较图像校正后的基准图像G11和检查图像G2的图像检查的精度。
图10示出作为强调处理之一的扩展处理(使线变粗的处理)的一个例子。此外,图10所示的1个方块与1像素对应。
首先,针对原图像(参照图10的(a)),以使右下的1方块与原图像的左端的方块匹配的方式,设定5(方块)×5(方块)滤波器FIL(参照图10的(b))。此时,将5×5滤波器FIL内的最大像素值拷贝到关注像素(5×5滤波器FIL的中央块)A1(参照图10的(c))。
接下来,使5×5滤波器FIL朝图中右方向移位1方块(1像素)量(参照图10的(d))。此时也与上述图10的(c)同样地,将5×5滤波器FIL内的最大像素值拷贝到关注像素A1(参照图10的(e))。
以后,将5×5滤波器FIL在水平方向(图中右方向)上逐次移位1方块(1像素),直至左下的1方块与原图像的右端的方块匹配。以后,每当移位1方块时,进行向关注像素A1的最大像素值的拷贝。
之后,使5×5滤波器FIL返回到图10的(b)所示的位置之后,朝下方向移位1方块量。另外,与上述同样地,将5×5滤波器FIL在水平方向(图中右方向)上逐次移位1方块(1像素),直至左端的方块与原图像的右端的方块匹配。
反复进行上述处理至5×5滤波器FIL的最上行(参照图10的(f))。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分别使原图像逐次变粗(扩展)2像素量(参照图10的(g))。
[3.效果]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具备:获取部(图像检查控制部61),从读取装置(内联扫描仪30)获取读取图像,该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输出的纸张;以及图像比较部(图像检查控制部61),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在图像内的特征点进行对位而比较,该检查图像是由获取部获取的用读取装置读取形成有与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纸张而得到的。另外,图像比较部在针对处于基准图像以及检查图像各自的特征点抽出区域内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之后,实施特征点的对位。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即使当在纸张上形成有细的划线等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特征点的对位,所以能够充分地确保图像检查的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强调处理是扩展处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能够提高图像边缘的检测精度,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特征点的对位,能够充分地确保图像检查的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图像比较部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实施第1强调处理,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实施强调的程度比第1强调处理小的第2强调处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能够根据图像边缘的信息与需要对应地进行所需的程度的强调处理,所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特征点的对位,能够更可靠地提高图像检查的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图像比较部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不实施强调处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在根据图像边缘的信息判断为难以从图像边缘抽出特征点而实施特征点的对位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强调处理的实施,所以能够减少在图像检查中花费的负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图像比较部根据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切换对特征点进行对位的方法。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能够根据图像边缘的信息选择最佳的对位方法,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特征点的对位,能够充分地确保图像检查的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图像比较部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从图像边缘抽出特征点而实施特征点的对位,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或者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实施对象区域的基于标准化互相关的对位。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查装置60,能够根据图像边缘的信息选择最佳的对位方法,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特征点的对位,能够充分地确保图像检查的精度。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内联扫描仪30读取样品而得到的图像(整体图像)取得为基准图像,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从服务器2取得的原图像取得为基准图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强调处理,例示了扩展处理(使线变粗的处理)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为了易于进行图像边缘的识别,只要是能够强调图像边缘的处理,则可以是任意的处理,例如也可以采用使图像的浓度变浓的处理(浓度校正处理)。
这样,通过作为强调处理采用浓度校正处理,能够提高图像边缘的检测精度,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特征点的对位,能够充分地确保图像检查的精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从图像边缘抽出特征点而实施特征点的对位,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或者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实施对象区域的基于标准化互相关的对位,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从图像边缘抽出特征点而实施特征点的对位,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实施对象区域的基于标准化互相关的对位。
这样,图像比较部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从图像边缘抽出特征点而实施特征点的对位,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边缘的情况下,实施对象区域的基于标准化互相关的对位,从而能够根据图像边缘的信息选择最佳的对位方法,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特征点的对位,能够充分地确保图像检查的精度。
另外,关于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的各装置的细节结构以及各装置的细节动作,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Claims (9)

1.一种图像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部,从读取装置获取读取图像,该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以及
图像比较部,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在图像内的特征点进行对位而比较,该检查图像是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用所述读取装置读取形成有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纸张而得到的,
所述图像比较部在针对处于所述基准图像以及所述检查图像各自的特征点抽出区域内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之后,实施所述特征点的对位,
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比较部实施第1强调处理,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比较部实施强调的程度比所述第1强调处理小的第2强调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强调处理是扩展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强调处理是浓度校正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比较部不实施所述强调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比较部根据所述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切换对所述特征点进行对位的方法,
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比较部从所述图像边缘抽出特征点而实施所述特征点的对位,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或者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比较部实施对象区域的基于标准化互相关的对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比较部根据所述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切换对所述特征点进行对位的方法,
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比较部从所述图像边缘抽出特征点而实施所述特征点的对位,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未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比较部实施对象区域的基于标准化互相关的对位。
7.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以及
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检查装置。
8.一种图像检查方法,是图像检查装置的图像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工序,从读取装置获取读取图像,该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以及
图像比较工序,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在图像内的特征点进行对位而比较,该检查图像是在所述获取工序中获取的用所述读取装置读取形成有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纸张而得到的,
在所述图像比较工序中,在针对处于所述基准图像的特征点抽出区域内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之后,实施所述特征点的对位,
在所述图像比较工序中,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实施第1强调处理,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实施强调的程度比所述第1强调处理小的第2强调处理。
9.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储存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获取部和图像比较部发挥功能,
所述获取部从读取装置获取读取图像,该读取装置光学地读取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
所述图像比较部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在图像内的特征点进行对位而比较,该检查图像是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用所述读取装置读取形成有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纸张而得到的,
所述图像比较部在针对处于所述基准图像的特征点抽出区域内的图像实施基于图像边缘的检测方向的偏斜的强调处理之后,实施所述特征点的对位,
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比较部实施第1强调处理,当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都取得预定像素以上的所述图像边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比较部实施强调的程度比所述第1强调处理小的第2强调处理。
CN202010039376.9A 2019-01-21 2020-01-15 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11464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7755 2019-01-21
JP2019007755A JP7342364B2 (ja) 2019-01-21 2019-01-21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711A CN111464711A (zh) 2020-07-28
CN111464711B true CN111464711B (zh) 2022-05-13

Family

ID=71609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9376.9A Active CN111464711B (zh) 2019-01-21 2020-01-15 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34091A1 (zh)
JP (1) JP7342364B2 (zh)
CN (1) CN11146471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6098A (ja) * 2009-03-18 2010-10-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45483A (zh) * 2009-10-15 2011-05-04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的检查方法和检查装置
JP2015012430A (ja) * 2013-06-28 2015-0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1490A (ja) * 1996-03-22 1997-10-03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28001B2 (ja) 2001-11-19 2008-07-30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歪み画像の対応付け方法、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184240A (ja) 2002-12-03 2004-07-02 Topcon Corp 画像測定装置、画像測定方法、画像処理装置
JP2004318423A (ja) 2003-04-15 2004-11-11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209804B2 (ja) 2004-04-26 2009-01-14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CN101567048B (zh) * 2008-04-21 2012-06-0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辨别装置及图像检索装置
JP5385727B2 (ja) 2009-08-27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条件の決定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101015A (ja) 2011-11-08 2013-05-23 Canon Inc 検品装置、検品方法、検品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361140B2 (ja) * 2013-03-15 2018-07-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検査方法
JP2017069826A (ja)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6098A (ja) * 2009-03-18 2010-10-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45483A (zh) * 2009-10-15 2011-05-04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的检查方法和检查装置
JP2015012430A (ja) * 2013-06-28 2015-0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18483A (ja) 2020-08-06
US20200234091A1 (en) 2020-07-23
JP7342364B2 (ja) 2023-09-12
CN111464711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4714B (zh) 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以及程序
US11102364B2 (en) Inclination detecting device, read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inclination
US11102365B2 (en) Edge detecting device, tilt correction device, read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edge detection method
JP6295561B2 (ja) 画像検査結果判断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検査結果の判断方法
US11115561B2 (en) Inclination detecting device, read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inclination
US20030175602A1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1595537B2 (en) Inspec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rint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with performing, based on number of feature points, alignment of read image with reference image
US20190289152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US20200234456A1 (en) Image inspection device,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inspec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7147207B2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464711B (zh) 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检查方法及记录介质
US20230386020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10073966A1 (en) Image inspection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image inspec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9201381A (ja) 画像処理装置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112146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7033272B2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6546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177296A1 (en) Inspec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037891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9503613B1 (en) Scanning previous printing passes for registration of subsequent printing passes
JP2005227142A (ja) 傾き検出機能付き画像検査装置
JP2021135455A (ja) 画像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検査装置
JP2023041330A (ja) 検査装置、検査対象外領域決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0168261A (ja) 乱丁検出方法
JP2000168262A (ja) 乱丁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