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662B - 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662B
CN111464662B CN202010560017.8A CN202010560017A CN111464662B CN 111464662 B CN111464662 B CN 111464662B CN 202010560017 A CN202010560017 A CN 202010560017A CN 111464662 B CN111464662 B CN 111464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data
block
software
hard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00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4662A (zh
Inventor
葛鹏
刘晓娟
纪志强
赵志勇
房亮
谢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ass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ass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ass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ass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00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4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4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4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63Intermediate storage in different physical parts of a node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披露了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包括网络控制器节点和多个网络终端节点,网络控制器节点包括硬件、软件和缓冲区,当网络控制器节点作为发送端、网络终端节点作为接收端时,网络控制器节点中:在一个时隙内判定缓冲区中是否有可读数据,时隙结束后,当缓冲区中存在可读数据时,读取数据并发送数据;当缓冲区不存在数据需要发送时,将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一标记位nc_buf_flow置为1;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一标记位nc_buf_flow置为1后,软件还用于读取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

Description

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节点通信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收发流控,即数据收发过程中的流量可控技术,简称数据流控,用于在FC-AE-1553此类主从式通信协议的消息运行过程中,实现数据传输的频度可由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控制。本文从FC-AE-1553数据收发的交互流程入手,对照分析技术现状和专利技术方案,并对本专利技术的特性和应用价值进行总结。
FC-AE-1553网络是一种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的光纤通信总线协议,其协议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制定,并定义了MIL-STD-1553B协议到光纤通道(FC, FiberChannel)高层协议的映射,它为光纤1553总线的开发提供了协议支撑。与传统MIL-STD-1553B总线一样,FC-AE-1553定义了一个命令/响应式的总线标准,同时为了提高可靠性,传输通道同样采用双冗余备份的机制。
现有的数据处理过程为,硬件只是从缓冲区读取数据并发送,软件则必须保证将数据及时写入缓冲区,否则硬件将读出并发出错误数据。也就是说数据传输的实际频度与消息运行周期必须一致、数据流量必须是恒定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数据处理过程中硬件读出并发出错误数据”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及其中断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所述多节点主从式网络包括网络控制器节点和多个网络终端节点,所述网络控制器节点包括硬件、软件和缓冲区,当网络控制器节点作为发送端、网络终端节点作为接收端时,所述网络控制器节点用于:所述软件用于:有数据需要发送时,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所述缓冲区用于:存储软件写入的数据;所述硬件用于:在一个时隙内判定缓冲区中是否有可读数据,时隙结束后,当缓冲区中存在可读数据时,读取数据并发送数据;当缓冲区不存在数据需要发送时,将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nc_buf_flow位置为1;所述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nc_buf_flow位置为1后,所述软件还用于读取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所述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包括4个DWORD,分别为消息块状态字、消息开始时间戳、消息结束时间戳和网络终端状态字。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终端节点包括硬件、软件和缓冲区,当网络终端节点作为发送端、网络控制器节点作为接收端时,所述网络终端节点用于:所述软件用于:有数据需要发送时,将数据写入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用于:存储软件写入的数据;所述硬件用于:在一个时隙内判定缓冲区中是否有可读数据,时隙结束后,当缓冲区中存在可读数据时,读取数据并发送数据;当缓冲区不存在数据需要发送时,将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tx_empty位置为1,并将状态帧的网络终端状态字的busy位置为1;所述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tx_empty位置为1,并将状态帧的网络终端状态字的busy位置为1后,所述软件还用于读取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
进一步地,在发送端网络终端节点,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tx_empty位置为1,并将状态帧的网络终端状态字的busy位置为1后,将状态帧发送给网络控制器节点。
进一步地,在接收端网络控制器节点,接收到所述状态帧后,硬件将状态帧的网络终端状态字赋值给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的网络终端状态字,并将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rx_busy位置为1。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区中存储的数据为消息,每个消息长度的区间为一个数据块,所述缓冲区设置有一个软件写位置
Figure 77804DEST_PATH_IMAGE001
和一个硬件读位置
Figure 371382DEST_PATH_IMAGE002
,软件写完一块则软件写位置
Figure 834855DEST_PATH_IMAGE001
向后移动一个消息长度,硬件读完一块则硬件读位置
Figure 290108DEST_PATH_IMAGE002
向后移动一个消息长度,当软件写位置
Figure 721089DEST_PATH_IMAGE001
或硬件读位置
Figure 818358DEST_PATH_IMAGE002
移动到最后一块末尾时自动归零回到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当软件写位置和硬件读位置不重叠时,硬件判定缓冲区中有可读数据;当软件写位置和硬件读位置重叠时,硬件判定缓冲区中无可读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加数据可读性判定,不存在可读数据时硬件不再读取、发送数据而是上报流控状态,避免读出和发出错误的数据;网络终端的流控状态传递给网络控制器,保证主控端的信息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和操作。
图1是FC-AE-1553数据收发的交互流程;
图2是现有的数据处理流程;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是否存在可读数据的一种示例;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是否存在可读数据的一种示例;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是否存在可读数据的一种示例;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是否存在可读数据的一种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通过示例阐述了本申请的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相关披露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本申请显而易见的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使用“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术语,是用于区分在顺序排列中不同级别的不同部件、元件、部分或组件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表达式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这些术语可以被其他表达式替换。
应当理解的是,当设备、单元或模块被称为“在……上”、“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设备、单元或模块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设备、单元或模块上,连接或耦合到或与其他设备、单元或模块通信,或者可以存在中间设备、单元或模块,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例如,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条目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
参看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本申请的这些或其他特征和特点、操作方法、结构的相关元素的功能、部分的结合以及制造的经济性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其中说明和附图形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然而,可以清楚地理解,附图仅用作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意在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
本申请中使用了多种结构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各种变形。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的结构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图1是FC-AE-1553数据收发的交互流程。如图1所示,左侧为发送端,右侧为接收端,所述过程可以是NC(Network Controller,网络控制器)作为发送端、NT(NetworkTerminal,网络终端)作为接收端,或者NT作为发送端、NC作为接收端。在发送端的流程包括:软件将数据写入缓冲区;硬件由缓冲区读取数据并发送。在接收端的流程包括:硬件接收数据并写入缓冲区;软件由缓冲区读取数据。
图2是现有的数据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在发送端,软件将数据写入缓冲区后,由硬件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并发送。当缓冲区中无可读数据(即,软件未写入数据)时,硬件将读出错误数据并发送。
因此,为避免发生硬件读出错误,软件必须保证将数据及时写入缓冲区,也就是说数据传输的实际频度与消息运行周期必须一致、数据流量必须是恒定的。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NC作为发送端、NT作为接收端。在发送端的硬件在读取数据前,对缓冲区中是否有数据待发送进行判断。当判定结果为“缓冲区有数据待发送”时,硬件读取数据并发送数据;当判定结果为“缓冲区无数据待发送”时,硬件将CQ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一标记位nc_buf_flow置为1。所述CQ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nc_buf_flow位置为1后,所述软件还用于读取CQ块。消息的本轮次执行不再发出状态帧。所述本轮次为一个时隙,所述硬件对缓冲区是否有数据待发送的判定在所述一个时隙内进行。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NT作为发送端、NC作为接收端。与图3中一样,发送端NT节点的硬件在从缓冲区读取数据前,对缓冲区中是否有数据待发送进行判断。当判定结果为“缓冲区有数据待发送”时,硬件读取数据并发送数据;当判定结果为“缓冲区无数据待发送”时,硬件将CQ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二标记位tx_empty置为1,并将状态帧的NT状态字的工作状态位busy置为1。所述CQ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tx_empty位置为1,并将状态帧的NT状态字的busy位置为1后,所述软件还用于读取CQ块。
如图4所示,在发送端NT节点,CQ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tx_empty位置为1,并将状态帧的NT状态字的busy位置为1后,将状态帧发送给NC节点。接收端NC节点接收到所述状态帧后,硬件将状态帧的NT状态字赋值给CQ块中的NT状态字,并将CQ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三标记位rx_busy置为1。
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全拼为Completion Queue,缩写为CQ,用于放置每条消息每个轮次的执行结果。CQ中的一个节点称为一个CQ块,CQ块包含4个DWORD,分别为消息块状态字、消息开始时间戳、消息结束时间戳和NT状态字(对应状态帧中的NT状态字)。
本申请采用可循环的缓冲区长度
Figure 385606DEST_PATH_IMAGE003
为消息长度的1、2、4、8、16、32、64或128倍,每一个消息长度的区间称为一个数据块简称一块。循环的方式为,设置一个软件写位置
Figure 529535DEST_PATH_IMAGE001
和一个硬件读位置
Figure 447813DEST_PATH_IMAGE002
,软件写完一块则软件写位置
Figure 83194DEST_PATH_IMAGE001
向后移动一个消息长度,硬件读完一块则硬件读位置
Figure 786838DEST_PATH_IMAGE002
向后移动一个消息长度,当软件写位置
Figure 849472DEST_PATH_IMAGE001
或硬件读位置
Figure 723888DEST_PATH_IMAGE002
移动到最后一块末尾时自动归零回到起始位置。
计算软件可写块数
Figure 428538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970378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
Figure 718760DEST_PATH_IMAGE003
为可循环的缓冲区长度,
Figure 611630DEST_PATH_IMAGE001
为软件写位置,
Figure 588813DEST_PATH_IMAGE002
为硬件读位置。
缓冲区内是否存在可读数据,根据硬件读位置与软件写位置是否重叠判定,如果重叠则不存在可读数据,如果不重叠则存在可读数据。
图5-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是否存在可读数据的几种示例。如图5所示,硬件读位置
Figure 250739DEST_PATH_IMAGE002
小于软件写位置
Figure 671487DEST_PATH_IMAGE001
,即写位置在后,存在已写未读的数据。
如图6所示,软件写位置
Figure 51652DEST_PATH_IMAGE001
小于硬件读位置
Figure 615882DEST_PATH_IMAGE002
,即写位置在前,存在已读未写的数据,写位置之前的已读数据已被覆写。以上两种情形,硬件判定缓冲区中有可读数据。
如图7所示,硬件将软件已写数据全部读完,软件未再写入。如图8所示,软件覆写数据过快,写位置与读位置重叠。以上两种情形,硬件判定缓冲区中无可读数据。
本申请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增加数据可读性判定,不存在可读数据时硬件不再读取、发送数据而是上报流控状态,避免读出和发出错误的数据;
二、NT的流控状态传递给NC,保证主控端的信息完整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6)

1.一种多节点主从式FC-AE-1553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点主从式FC-AE-1553网络系统 包括网络控制器节点和多个网络终端节点,所述网络控制器节点包括硬件、软件和缓冲区,当网络控制器节点作为发送端、网络终端节点作为接收端时,所述网络控制器节点用于:
所述软件用于:有数据需要发送时,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所述缓冲区用于:存储软件写入的数据;
所述硬件用于:在一个时隙内判定缓冲区中是否有可读数据,时隙结束后,当缓冲区中存在可读数据时,读取数据并发送数据;当缓冲区不存在数据需要发送时,将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一标记位nc_buf_flow置为1;
所述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一标记位nc_buf_flow置为1后,所述软件还用于读取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
所述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包括4个DWORD,分别为消息块状态字、消息开始时间戳、消息结束时间戳和网络终端状态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终端节点包括硬件、软件和缓冲区,当网络终端节点作为发送端、网络控制器节点作为接收端时,所述网络终端节点用于:
所述软件用于:有数据需要发送时,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所述缓冲区用于:存储软件写入的数据;
所述硬件用于:在一个时隙内判定缓冲区中是否有可读数据,时隙结束后,当缓冲区中存在可读数据时,读取数据并发送数据;当缓冲区不存在数据需要发送时,将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二标记位tx_empty置为1,并将状态帧的网络终端状态字的busy位置为1;
所述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二标记位tx_empty置为1,并将状态帧的网络终端状态字的工作状态位busy置为1后,所述软件还用于读取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端网络终端节点,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二标记位tx_empty置为1,并将状态帧的网络终端状态字的工作状态位busy置为1后,将状态帧发送给网络控制器节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端网络控制器节点,接收到所述状态帧后,硬件将状态帧的网络终端状态字赋值给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的网络终端状态字,并将消息完成信息队列块中消息块状态字的第三标记位rx_busy置为1。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中存储的数据为消息,每个消息长度的区间为一个数据块,所述缓冲区设置有一个软件写位置Pw和一个硬件读位置Pr,软件写完一块则软件写位置Pw向后移动一个消息长度,硬件读完一块则硬件读位置Pr向后移动一个消息长度,当软件写位置Pw或硬件读位置Pr移动到最后一块末尾时自动归零回到起始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软件写位置和硬件读位置不重叠时,硬件判定缓冲区中有可读数据;当软件写位置和硬件读位置重叠时,硬件判定缓冲区中无可读数据。
CN202010560017.8A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 Active CN111464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0017.8A CN111464662B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0017.8A CN111464662B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662A CN111464662A (zh) 2020-07-28
CN111464662B true CN111464662B (zh) 2021-03-05

Family

ID=71685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0017.8A Active CN111464662B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4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5808B (zh) * 2021-04-21 2021-10-22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Fc-ae-1553网络优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5079A (zh) * 2005-04-26 2006-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从通信方式的主节点链路层优化方法
CN102571452A (zh) * 2012-02-20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节点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JP2015204585A (ja) * 2014-04-16 2015-11-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装置
CN108897495A (zh) * 2018-06-28 2018-11-27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更新方法、装置、缓存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54929A (zh) * 2018-09-05 2019-01-22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数据被可靠写入芯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5079A (zh) * 2005-04-26 2006-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从通信方式的主节点链路层优化方法
CN102571452A (zh) * 2012-02-20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节点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JP2015204585A (ja) * 2014-04-16 2015-11-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装置
CN108897495A (zh) * 2018-06-28 2018-11-27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更新方法、装置、缓存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54929A (zh) * 2018-09-05 2019-01-22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数据被可靠写入芯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662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963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network wherein acknowledgment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to acknowledge receipt of data
CN100366029C (zh) 通信控制器、主机端控制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1683252B (zh) 一种服务器以及一种视频压缩图像的输出系统和方法
US5293487A (en) Network adapter with high throughput data transfer circuit to optimize network data transfers, with host receive ring resource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US6449281B1 (en) Interface control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ontrol processor and a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CN111464662B (zh) 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
CN103986585A (zh) 报文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KR101230296B1 (ko) 시험 장치, 시리얼 전송 시스템, 프로그램, 및 기록 매체
US8199648B2 (en) Flow control in a variable latency system
WO2021227092A1 (zh) 一种多节点主从式网络系统及其中断处理方法
US20050144339A1 (en) Speculative processing of transaction layer packets
JP2778373B2 (ja) 再送機能付きバッファ装置
US8433952B2 (en) Memory access control device, memory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memory access control program
US9338219B2 (en) Direct push operations and gather operations
CN110188054B (zh) 1553总线网络产品
CN113094319B (zh) 两主机间单向数据传输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422099A (zh) 一种通信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Hobgood The role of the network control program in 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
CN117032644B (zh) 基于嵌入式软件的串口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5766888A (zh) 数据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08255770B (zh) 基于1394总线事件消息响应机制的处理方法
CN11508619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监控卡
CN117873749A (zh) 一种机载计算机智能平台管理总线系统
CN117857249A (zh) 基于Modbus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
JPS6159944A (ja) 順序番号チエツク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01, 7th Floor, Building 6, Courtyard 8, Kegu 1st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asson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 floor 2, xijiayua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ASSON TECHNOLOGY 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Junting

Inventor after: Ge Peng

Inventor after: Liu Xiaojuan

Inventor after: Ji Zhiqiang

Inventor after: Zhao Zhiyong

Inventor after: Fang Liang

Inventor after: Xie Peng

Inventor before: Ge Peng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juan

Inventor before: Ji Zhiqiang

Inventor before: Zhao Zhiyong

Inventor before: Fang Liang

Inventor before: Xie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