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388A - 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388A
CN111464388A CN202010244734.XA CN202010244734A CN111464388A CN 111464388 A CN111464388 A CN 111464388A CN 202010244734 A CN202010244734 A CN 202010244734A CN 111464388 A CN111464388 A CN 111464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round trip
delay time
prese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47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4388B (zh
Inventor
贺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lishi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llysy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llysy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llysy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47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43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4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4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3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04L43/103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with adaptive polling, i.e. dynamically adapting the polling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主站向从站发送获取数据的请求,并记录发送所述请求的时刻为第一时刻;主站获得从站根据所述请求返回的数据包,并记录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时刻为第二时刻;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计算得到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主站根据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灵活设置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使得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保持与当前请求应答往返时间Tr匹配,避免因从站性能下降,无法及时处理主站的请求,主站仍按照固定周期向从站发送请求,导致从站的性能持续下降,甚至宕机的问题。

Description

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外部客户端(主站)一般按照固定的周期,周期向通信服务设备(从站)请求服务,从站再响应主站的请求,向主站发送相应请求的数据包,例如请求获取某些数据。
但由于在实际中,从站可能长期暴露在室外,或者从站所连接的主站数量较多,容易导致从站的性能下降,无法及时处理主站的请求,致使从站的性能持续下降,甚至宕机。从而严重影响通信过程,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实现根据从站响应上一次请求的速度,灵活调整主站设备发送下一个请求的延迟时间,避免因从站性能下降,无法及时处理主站的请求,主站仍按照固定周期向从站发送请求,导致从站的性能持续下降,甚至宕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A:主站获得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步骤B: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若大于,则执行步骤B1;
步骤B1: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小于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其中,Tout>Tr0,若小于,则执行步骤C1;
步骤C1:根据公式1:δTr=Tr-Tr0计算得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并执行步骤D;
步骤D:判断所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若大于,则执行步骤D1;若不大于,则执行步骤D2和D3;
步骤D1:将当前计数值N增大1,并执行步骤E;
步骤D2:根据公式2:Td=Td0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Td0为所述预设的延迟时间;
步骤D3:将当前计数值N重置为0;
步骤E:比较所述当前计数值N与预设的计数阈值N0的大小,若N<N0,则执行步骤D2;若N=N0,则执行步骤F1;若N>N0,则执行步骤F2;
步骤F1:根据公式3:Td=e0×Td0+k0×δ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e0为第一预设调整因子,k0为第二预设调整因子;
步骤F2:根据公式4:Td=e0×Td0+k0×δTr0+(δe0×Td0k0×δTr0)×(N-N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δe0为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主站向从站发送获取数据的请求,并记录发送所述请求的时刻为第一时刻;
主站获得从站根据所述请求返回的数据包,并记录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时刻为第二时刻;
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Tr不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则设定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为预设的延迟时间Td0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Tr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则删除当前获得的数据包,并记录所述往返时间Tr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的累计次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e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k0、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e0和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均为根据不同的设备型号和不同时间段进行测试得到的标定值,其中,所述设备型号为:从站设备的设备型号和主站设备的设备型号。
第二方面,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往返时间获得单元、往返时间阈值判断单元、超时阈值判断单元、往返延迟时间获得单元、往返延迟阈值判断单元、增大计数值单元、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计数值置零单元、计数值比较单元、第二延迟时间设定单元和第三延迟时间设定单元;
所述往返时间获得单元,用于主站获得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所述往返时间阈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若大于,则触发所述超时阈值判断单元;
所述超时阈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小于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其中,Tout>Tr0,若小于,则触发所述往返延迟时间获得单元;
所述往返延迟时间获得单元,用于根据公式1:δTr=Tr-Tr0计算得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并触发所述往返延迟阈值判断单元;
所述往返延迟阈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若大于,则触发所述增大计数值单元;若不大于,则触发所述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和所述计数值置零单元;
所述增大计数值单元,用于将当前计数值N增大1,并触发所述计数值比较单元;
所述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用于根据公式2:Td=Td0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Td0为所述预设的延迟时间;
所述计数值置零单元,用于将当前计数值N重置为0;
所述计数值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当前计数值N与预设的计数阈值N0的大小,若N<N0,则触发所述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若N=N0,则触发所述第二延迟时间设定单元;若N>N0,则触发所述第三延迟时间设定单元;
所述第二延迟时间设定单元,用于根据公式3:Td=e0×Td0+k0×δ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e0为第一预设调整因子,k0为第二预设调整因子;
所述第三延迟时间设定单元,用于根据公式4:Td=e0×Td0+k0×δTr0+(δe0×Td0k0×δTr0)×(N-N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δe0为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请求发送单元、数据包获得单元和往返时间计算单元;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主站向从站发送获取数据的请求,并记录发送所述请求的时刻为第一时刻;
所述数据包获得单元,用于主站获得从站根据所述请求返回的数据包,并记录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时刻为第二时刻;
所述往返时间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包删除单元;
所述数据包删除单元,用于当所述往返时间Tr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时,删除当前获得的数据包,并记录所述往返时间Tr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的累计次数。
第三方面,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步骤A:主站获得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步骤B: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若大于,则执行步骤B1;步骤B1: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小于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其中,Tout>Tr0,若小于,则执行步骤C1;步骤C1:根据公式1:δTr=Tr-Tr0计算得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并执行步骤D;步骤D:判断所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若大于,则执行步骤D1;若不大于,则执行步骤D2和D3;步骤D1:将当前计数值N增大1,并执行步骤E;步骤D2:根据公式2:Td=Td0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Td0为所述预设的延迟时间;步骤D3:将当前计数值N重置为0;步骤E:比较所述当前计数值N与预设的计数阈值N0的大小,若N<N0,则执行步骤D2;若N=N0,则执行步骤F1;若N>N0,则执行步骤F2;步骤F1:根据公式3:Td=e0×Td0+k0×δ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e0为第一预设调整因子,k0为第二预设调整因子;步骤F2:根据公式4:Td=e0×Td0+k0×δTr0+(δe0×Td0k0×δTr0)×(N-N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δe0为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由此可以看出,主站可以根据从站的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灵活设置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使得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与从站的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相匹配,从而提高从站的响应性能,避免从站出现性能持续下降,甚至宕机的危险,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的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经本方案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的从站可能是暴露于室外的,对于暴露在室外的从站,随着昼夜温差变化、季节温差变化,从站的硬件性能也会变化。具体表现为设备响应性能降低,而此时如果与从站通信的主站仍然按照常规的频度与从站通信,往往会导致从站性能进一步恶化,表现为延迟愈发严重,最后甚至出现服务丧失的情形。另外,对于主站连接个数变化大的从站,例如,基于TCP/IP通信的从站,从站性能会受所连接的主站的个数变化影响,主站数量越多,从站性能会下降。当主站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可能会导致从站性能发生突变,导致从站性能显著下降。以上情形发生时,严重时可能最终导致从站宕机或僵死。对于无法远程复位的服务来说,将不得不人工就地复位,往往会导致设备的服务丧失时间变得很长,另外,也为运维带来很大麻烦,时间成本、人工成本甚至信誉值耗损,这些都得不偿失。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A:主站获得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应理解,本文所说的从站一般是指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服务端的设备,一般是作为数据提供方,例如是通信服务器;本文所说的主站一般是指通信系统中的外部客户端的设备,一般是作为数据请求方,例如是与通信服务器连接的外部设备,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主站向从站发送获取数据的请求,并记录发送所述请求的时刻为第一时刻;
主站获得从站根据所述请求返回的数据包,并记录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时刻为第二时刻;
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如图2所示,主站的工作过程可以理解为下述的循环过程:“发送请求1-获得数据包1(获得往返时间Tr1,并计算当前延迟时间值Td)-当前延迟时间1-发送请求2-获得数据包2(获得往返时间Tr2,并计算当前延迟时间值)-当前延迟时间2······”。由此可以看出主站每次发送请求前,均需要进入一段时间的延迟,每次进入延迟之前,均需要获得往返时间Tr,并计算当前延迟时间值Td,然后将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此次计算得到的当前延迟时间值Td。例如,根据往返时间Tr1,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可以用于设定延迟时间1,也可以用于设定延迟时间2,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的,主站设备在设置当前延迟时间前,可以先获得从站的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然后根据所获得的往返时间灵活设定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使得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与从站的响应性能相匹配。
应理解,本文所说的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是指主站在向从站发送下一个请求前,主站从发送前一个请求的时刻起,到获得从站响应前一个请求的数据包的时刻止的时间,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可以反映从站处理主站的请求的速度,即从站的响应性能。
如图2所示,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其一是从主站发送一个请求起,到从站收到请求的时间间隔,记为Ta;其二是,从站对该请求进行内部处理的时间消耗,记为Tb;其三时,从站给主站发送应答报文,主站收到从站应答的时间间隔,记为Tc。即Tr=Ta+Tb+Tc,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B: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若大于,则执行步骤B1;
应理解,本文所说的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可以是工程人员凭经验,以及实验测定得到标定值。
应理解,根据定义Tr=Ta+Tb+Tc,以现场总线(包含RS485/422串口总线)为例,Ta的典型时间为20毫秒,Tc的典型时间为100毫秒,Tb时间范围为1~TB毫秒。其中TB为设备扫描周期,不同设备TB取值不同,一般TB取值范围为5~100毫秒。则现场总线下,典型的Tr值为121~220毫秒,即绝大多数情况下,每次正常通信的Tr应在121~220毫秒之间正常波动。
可选的,可以取Tr0=250毫秒,这样,就能完全涵盖所有正常通信的Tr波动范围。以太网通信时,以太网采用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机制(CSMA/CD)模式,网络传输时间Ta和Tc会波动。另外Ta和Tc还和网络带宽以及网络流量相关,Ta及Tc的典型时间范围为2~50毫秒(虽然看似波动范围大,但Ta和Tc可以取常数10毫秒)。Tb时间范围为1~TB毫秒,其中TB为设备扫描周期,不同设备TB取值不同,一般TB取值范围为5~100毫秒。则以太网通信时,典型的Tr值为4~300毫秒,即绝大多数情况下,每次正常通信的Tr应在4~300毫秒之间正常波动,可以取Tr0=350毫秒,这样,就能完全涵盖所有正常通信的Tr波动范围。
可选的,若所述往返时间Tr不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则设定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为预设的延迟时间Td0
应理解,若所述往返时间Tr不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则说明从站的响应性能处于理想状态下,则可以设置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为预设的延迟时间Td0,其中Td0为从站处于理想状态下时,主站的理想延迟时间,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B1: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小于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其中,Tout>Tr0,若小于,则执行步骤C1;
应理解,本文所说的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可以是工程人员凭经验,以及实验测定得到标定值。
Tout表示主站对一次从站应答的最大接收容忍时间,如果持续发生Tout,则主站会断定设备通信故障。首先,Tout必须远大于Tr的正常波动范围,避免正常的应答波动被主站误判一次接收超时,其次,Tout不能无限大,因为主站不可能无限等待从站的应答。以现场总线为例,现场总线的报文长度一般不超过256字节,Tout的取值范围通常为500~5000毫秒;而在以太网通信时,最大报文长度可达65535字节,一般Tout的取值范围可配置为500~30000毫秒。
其中,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可以是用于表示主站对一次从站应答的最大接收容忍时间。如果持续发生Tr大于Tout,则主站可以断定设备通信故障。
可选的,Tout可以远大于Tr的正常波动范围,避免正常的应答波动被主站误判一次接收超时。其次,Tout不能无限大,因为主站不可能无限等待从站的应答。以现场总线为例,现场总线的报文长度一般不超过256字节,Tout的取值范围通常为500~5000毫秒;而在以太网通信时,最大报文长度可达65535字节,一般Tout的取值范围可配置为500~30000毫秒。
如果往返时间Tr不小于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则说明主站此次获得的数据包已经严重超时,本发明可以将该数据包视为无效的数据包并删除当前获得的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说明主站与从站之间的通信已经出现接近中断或中断的情况,可以记录所述往返时间Tr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的累计次数。
可选的,在上述情况下,也可以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报警的方式可以是警示灯闪烁报警,也可以是鸣笛报警,还可以是通过邮箱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邮箱,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C1:根据公式1:δTr=Tr-Tr0计算得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并执行步骤D;
应理解,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可以反映从站的当前的响应性能与理想状态下的响应性能的差距。
步骤D:判断所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若大于,则执行步骤D1;若不大于,则执行步骤D2和D3;
应理解,计算得到的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虽然可以反映出从站的当前的响应性能与理想状态下的响应性能的差距。但实际工程中,并不需要只要存在上述差距就对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做“复杂调整”。若上述差距较大,例如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则可以对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做“复杂调整”,如步骤E,及后续步骤所述;若上述差距较小,例如小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则可以对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做“简单调整”,如步骤D2所述。如此可以降低系统的计算负担,提高系统的运行速率和可靠性。
应理解,步骤D2和步骤D3的执行顺序不受限制,可以先执行步骤D2再执行步骤D3,也可以限制步骤D3再执行步骤D2,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D2和步骤D3,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D1:将当前计数值N增大1,并执行步骤E;
应理解,当前计数值N可以用于统计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连续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的次数,以便于后续根据当前计数值N的大小,确定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值Td
可选的,在步骤D1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报警的方式可以是警示灯闪烁报警,也可以是鸣笛报警,还可以是通过邮箱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邮箱,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D2:根据公式2:Td=Td0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Td0为所述预设的延迟时间;
可选的,Td0可以是从站在理想状态下的延迟时间,即往返时间Tr不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的情况下的延迟时间,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应理解,在步骤D确定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不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的情况下,说明从站的响应性能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尽管响应性能可能不是特别差,但也可以适当调整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如步骤D2。
应理解,在上述情况下,可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公式2得到的结果对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进行调整,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浮动调整,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的,采用公式2进行计算仅是本方案发明人凭借经验和实验结果进行设定的,不同的工程人员可能由于实验结果和经验不同,所设定的计算公式也不同,但其所采用的方法仍是本发明的方案,本发明的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的,在步骤D2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报警的方式可以是警示灯闪烁报警,也可以是鸣笛报警,还可以是通过邮箱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邮箱,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D3:将当前计数值N重置为0;
应理解,当前计数值N用于统计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连续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的次数,当前计数值N越大,则说明从站的响应性能持续严重下降或持续保持特别差的响应性能;若当某次获得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不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则从站的响应性能已经有所“好转”,则需要将当前计数值N重置为0。
如此可以精确区分从站的响应性能,是处于一般严重的下降水平,还是特别严重的下降水平,针对不同的下降水平,设置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为不同的时间,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与从站的响应性能的匹配度。
步骤E:比较所述当前计数值N与预设的计数阈值N0的大小,若N<N0,则执行步骤D2;若N=N0,则执行步骤F1;若N>N0,则执行步骤F2;
应理解,在从站的响应性能出现持续严重下降或持续保持特别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从站的响应性能做进一步的划分,如步骤E。当前计数值N越大,则说明从站的响应性能出现持续严重下降或持续保持特别差的程度更高,同时也说明之前对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所做的调整并没有缓解从站的响应性能,才会导致N不断增大。例如之前可能是按照步骤D2对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做调整,那么当N=N0时,可以按照下述步骤F1对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做调整。又例如,之前可能是按照步骤F1对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做调整,那么当N>N0时,可以按照下述步骤F2对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做调整。
如此对从站的响应性能的下降程度做进一步划分,并选择相应的公式设置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可以进一步提高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与从站的响应性能的匹配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从站的响应性能出现持续下降,甚至宕机的可能性。
可选的,可以设定一个足够大的值为Nmax,并可以判断N是否大于Nmax,当N≥Nmax时,可以保持N的值为Nmax-1,这样可以避免免后续N发生累加溢出并回卷为0的意外。例如N为unsigned short类型时,对应的最大值为65535,那么我们可以取Nmax为65535即可,如此可以避免N到达65535时,如果再加1,N回卷为0,其他整型数据类型同理,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F1:根据公式3:Td=e0×Td0+k0×δ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e0为第一预设调整因子,k0为第二预设调整因子;
可选的,在步骤F1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报警的方式可以是警示灯闪烁报警,也可以是鸣笛报警,还可以是通过邮箱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邮箱,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F2:根据公式4:Td=e0×Td0+k0×δTr0+(δe0×Td0k0×δTr0)×(N-N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δe0为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
可选的,在步骤F2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报警的方式可以是警示灯闪烁报警,也可以是鸣笛报警,还可以是通过邮箱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邮箱,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应理解,本发明提供的从站和主站之间可以是采用轮询(Poll)协议进行通信,主站在获得从站响应上一次请求的数据包后,需要延迟一段时间才向从站发送下一个请求。主站的每次延迟时间可以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方案,灵活置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总体而言,若主站获得的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较大,则说明从站的响应性能下降,为避免从站的响应性能出现持续下降,甚至宕机,可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设置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使得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也较大,与从站的响应性能相匹配。若主站获得的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较小,则说明从站的响应性能良好,可以设置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较小或者设置为某个预设的固定值。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当从站响应性能下降时,因主站不调整当前延迟时间,导致从站的响应性能持续下降,甚至宕机的危险,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以及从站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实施方式,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e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k0、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e0和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均为根据不同的设备型号和不同时间段进行测试得到的标定值,其中,所述设备型号为:从站设备的设备型号和主站设备的设备型号。
应理解,不同设备型号、不同的时间段,例如季节相关(环境平均温度高低影响设备性能)、早晚相关(早晚通信流量不尽相同影响设备性能)、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相关(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导致的通信流量也不尽相同影响设备性能)均可能对应不同的e0、k0、δe0、和δk0,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给了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往返时间获得单元100、往返时间阈值判断单元200、超时阈值判断单元300、往返延迟时间获得单元400、往返延迟阈值判断单元500、增大计数值单元800、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600、计数值置零单元700、计数值比较单元900、第二延迟时间设定单元1000和第三延迟时间设定单元1100;
所述往返时间获得单元100,用于主站获得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所述往返时间阈值判断单元200,用于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若大于,则触发所述超时阈值判断单元300;
所述超时阈值判断单元300,用于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小于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其中,Tout>Tr0,若小于,则触发所述往返延迟时间获得单元400;
所述往返延迟时间获得单元400,用于根据公式1:δTr=Tr-Tr0计算得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并触发所述往返延迟阈值判断单元500;
所述往返延迟阈值判断单元500,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若大于,则触发所述增大计数值单元800;若不大于,则触发所述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600和所述计数值置零单元700;
所述增大计数值单元800,用于将当前计数值N增大1,并触发所述计数值比较单元900;
所述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600,用于根据公式2:Td=Td0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Td0为所述预设的延迟时间;
所述计数值置零单元700,用于将当前计数值N重置为0;
所述计数值比较单元900,用于比较所述当前计数值N与预设的计数阈值N0的大小,若N<N0,则触发所述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若N=N0,则触发所述第二延迟时间设定单元;若N>N0,则触发所述第三延迟时间设定单元;
所述第二延迟时间设定单元1000,用于根据公式3:Td=e0×Td0+k0×δ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e0为第一预设调整因子,k0为第二预设调整因子;
所述第三延迟时间设定单元1100,用于根据公式4:Td=e0×Td0+k0×δTr0+(δe0×Td0k0×δTr0)×(N-N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δe0为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请求发送单元、数据包获得单元和往返时间计算单元;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主站向从站发送获取数据的请求,并记录发送所述请求的时刻为第一时刻;
所述数据包获得单元,用于主站获得从站根据所述请求返回的数据包,并记录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时刻为第二时刻;
所述往返时间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延迟时间设定单元;
所述第四延迟时间设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往返时间Tr不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则设定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为预设的延迟时间Td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设备F400,所述设备F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F100、以及与所述处理器F100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F200、总线F300;其中,所述处理器F100、所述存储器F200通过所述总线F30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F100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F200中的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主站获得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步骤B: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若大于,则执行步骤B1;
步骤B1: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小于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其中,Tout>Tr0,若小于,则执行步骤C1;
步骤C1:根据公式1:δTr=Tr-Tr0计算得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并执行步骤D;
步骤D:判断所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若大于,则执行步骤D1;若不大于,则执行步骤D2和D3;
步骤D1:将当前计数值N增大1,并执行步骤E;
步骤D2:根据公式2:Td=Td0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Td0为所述预设的延迟时间;
步骤D3:将当前计数值N重置为0;
步骤E:比较所述当前计数值N与预设的计数阈值N0的大小,若N<N0,则执行步骤D2;若N=N0,则执行步骤F1;若N>N0,则执行步骤F2;
步骤F1:根据公式3:Td=e0×Td0+k0×δ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e0为第一预设调整因子,k0为第二预设调整因子;
步骤F2:根据公式4:Td=e0×Td0+k0×δTr0+(δe0×Td0k0×δTr0)×(N-N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δe0为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主站向从站发送获取数据的请求,并记录发送所述请求的时刻为第一时刻;
主站获得从站根据所述请求返回的数据包,并记录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时刻为第二时刻;
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Tr不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则设定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为预设的延迟时间Td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Tr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则删除当前获得的数据包,并记录所述往返时间Tr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的累计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e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k0、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e0和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均为根据不同的设备型号和不同时间段进行测试得到的标定值,其中,所述设备型号为:从站设备的设备型号和主站设备的设备型号。
6.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往返时间获得单元、往返时间阈值判断单元、超时阈值判断单元、往返延迟时间获得单元、往返延迟阈值判断单元、增大计数值单元、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计数值置零单元、计数值比较单元、第二延迟时间设定单元和第三延迟时间设定单元;
所述往返时间获得单元,用于主站获得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所述往返时间阈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时间阈值Tr0,若大于,则触发所述超时阈值判断单元;
所述超时阈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往返时间Tr是否小于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其中,Tout>Tr0,若小于,则触发所述往返延迟时间获得单元;
所述往返延迟时间获得单元,用于根据公式1:δTr=Tr-Tr0计算得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并触发所述往返延迟阈值判断单元;
所述往返延迟阈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往返延迟时间δTr是否大于预设的往返延迟阈值δTr0;若大于,则触发所述增大计数值单元;若不大于,则触发所述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和所述计数值置零单元;
所述增大计数值单元,用于将当前计数值N增大1,并触发所述计数值比较单元;
所述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用于根据公式2:Td=Td0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Td0为所述预设的延迟时间;
所述计数值置零单元,用于将当前计数值N重置为0;
所述计数值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当前计数值N与预设的计数阈值N0的大小,若N<N0,则触发所述第一延迟时间设定单元;若N=N0,则触发所述第二延迟时间设定单元;若N>N0,则触发所述第三延迟时间设定单元;
所述第二延迟时间设定单元,用于根据公式3:Td=e0×Td0+k0×δTr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其中,e0为第一预设调整因子,k0为第二预设调整因子;
所述第三延迟时间设定单元,用于根据公式4:Td=e0×Td0+k0×δTr0+(δe0×Td0k0×δTr0)×(N-N0)计算得到当前延迟时间值Td,并将所述主站的当前延迟时间设置为本次计算得到的Td,δe0为所述第一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δk0所述第二预设调整因子的预设增长步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请求发送单元、数据包获得单元和往返时间计算单元;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主站向从站发送获取数据的请求,并记录发送所述请求的时刻为第一时刻;
所述数据包获得单元,用于主站获得从站根据所述请求返回的数据包,并记录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时刻为第二时刻;
所述往返时间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当前请求应答的往返时间Tr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包删除单元;
所述数据包删除单元,用于当所述往返时间Tr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时,删除当前获得的数据包,并记录所述往返时间Tr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超时阈值Tout的累计次数。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
10.一种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
CN202010244734.XA 2020-03-31 2020-03-31 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4643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4734.XA CN111464388B (zh) 2020-03-31 2020-03-31 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4734.XA CN111464388B (zh) 2020-03-31 2020-03-31 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388A true CN111464388A (zh) 2020-07-28
CN111464388B CN111464388B (zh) 2022-02-18

Family

ID=71681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4734.XA Active CN111464388B (zh) 2020-03-31 2020-03-31 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43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824A (zh) * 2021-10-28 2022-03-15 武汉迈威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odbus响应处理方法及主机设备
CN115208794A (zh) * 2022-08-12 2022-10-18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Profibus-DP协议的定时器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950365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天津市融创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lc远程模块间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9980A (en) * 1995-06-05 1999-09-28 Omnipoint Corporation Timing adjustment control for efficient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CN101202608A (zh) * 2006-12-14 2008-06-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认方式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595509A (zh) * 2012-04-09 2012-07-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异构网络中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的并发数据分流方法
US20170104801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Cisco Technology, Inc. Pipelining get requests in adaptive stream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9980A (en) * 1995-06-05 1999-09-28 Omnipoint Corporation Timing adjustment control for efficient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CN101202608A (zh) * 2006-12-14 2008-06-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认方式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595509A (zh) * 2012-04-09 2012-07-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异构网络中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的并发数据分流方法
US20170104801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Cisco Technology, Inc. Pipelining get requests in adaptive streaming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824A (zh) * 2021-10-28 2022-03-15 武汉迈威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odbus响应处理方法及主机设备
CN115208794A (zh) * 2022-08-12 2022-10-18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Profibus-DP协议的定时器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208794B (zh) * 2022-08-12 2023-09-15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Profibus-DP协议的定时器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950365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天津市融创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lc远程模块间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388B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4388B (zh) 轮询频度自适应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852766B2 (en) Detection method, detecting device, reference value calculat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813119B2 (ja) 伝送リンク上での伝送誤り率のモニタ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伝送誤り率に基づく伝送リンク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7698418B2 (en) Monitoring system
US2008004362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Network Performance
CN112104562B (zh) 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网络、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00057901A1 (e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node device and management apparatus thereof
CN106656642B (zh) 一种往返时延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18057B (zh)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其计算机设备
US200301697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polling interval in a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N101577646A (zh) 一种基于snmp的告警同步方法
CN112994971A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设备离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060155994A1 (en) Method of calculating broadband access server dhcp user's on-line time
WO2017000683A1 (zh) 无线终端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6938822A (zh) 一种以太网的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994274A (zh) 网络压力测试
EP2721786A1 (en) Evaluation of overall performance of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service
CN113965466B (zh) 一种自适应网络带宽的数据传输系统
WO2022042589A1 (zh) 网络数据断流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1023881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on an operational state of the same
JP3388511B2 (ja) 輻輳制御方法
US6775841B1 (en) Dual rate periodic ranging system to reduce time to ascertain cable modem failure
CN116886755B (zh) 一种被测服务器的保活方法及装置
US20050100310A1 (en) Setting real time clocks in communications netwroks
US11394599B2 (en) System for estimating contact duration between a pair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1

Address after: 100176 room 3412, floor 4, building 3, yard 2, Desheng Middle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elishi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Yard 2, Desheng Middle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elishi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