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047A - 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047A
CN111464047A CN202010466133.3A CN202010466133A CN111464047A CN 111464047 A CN111464047 A CN 111464047A CN 202010466133 A CN202010466133 A CN 202010466133A CN 111464047 A CN111464047 A CN 111464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control board
energy storage
convers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61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磊
李嘉琨
丁世嘉
谭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Golden Ston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Golden Ston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Golden Ston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Golden Ston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61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40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4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0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涉及储能变流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多个功率模块、储能模块、主控板及交流接触器;每个功率模块包括:功率转换单元和模块控制板,模块控制板电连接功率转换单元;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端分别电连接储能模块,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端分别电连接交流接触器;主控板的直流采集端与储能模块电连接;主控板的交流采集端还电连接交流接触器和电网回路之间;主控板的通信端还与模块控制板的通信端连接,以根据电量信息、电网信息以及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向模块控制板发送控制指令,以根据控制指令对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智能性,提升系统效率。

Description

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风能、光伏发电在近年来蓬勃发展,但是由于这些发电方式的能源均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呈现出间歇的特性,不能提供稳定的进行电力供应,且由于“弃光”“弃风”的现象存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储能变流系统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储能变流器系统所有部件均受控于主控板,可以在能量有效期内(例如:风电产品要求在风速高于某值时,光伏产品要求白天日照强度大于某值)开机,尽可能地实现大功率能量转换,能量无效期内关机即可。具有消峰填谷、平抑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提供应急电源等功能,是智能电网建设和微网运行的重要发展方向。
但是这种所有部件根据主控板的命令,执行全部开启和全部关闭的方式,系统的运行不够智能化,且可能因为各部件之间的硬件差异导致运行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各部件之间的硬件差异导致系统的运行效率偏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包括:多个功率模块、主控板及交流接触器;其中:
每个功率模块包括:功率转换单元和模块控制板,所述模块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功率转换单元,以采集所述每个功率模块内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信息;所述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端分别电连接储能模块,所述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用于连接电网回路;
所述主控板的直流采集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以采集所述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所述主控板的交流采集端还电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和所述电网回路之间,以采集所述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
所述主控板的通信端还与所述模块控制板的通信端连接,以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所述电网信息以及所述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向所述模块控制板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还包括:交流断路器、多个直流断路器,其中:
所述交流接触器通过所述交流断路器与所述电网回路电连接;
所述每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端与所述储能模块之间电连接一个直流断路器。
可选地,所述主控板的反馈控制端还与每个所述直流断路器电连接,用以对每个所述直流断路器的通断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还包括: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主控板的第一温度采集端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以采集所述储能模块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主控板的第二温度采集端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之间,以采集所述多个功率模块的交流端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模块控制板的直流采集端电连接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端,以采集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电信号;
所述模块控制板的交流采集端电连接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端,以采集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电信号;所述模块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直流电信号以及所述交流电信号,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功率和运行效率;所述运行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功率和所述运行效率;
所述模块控制板的反馈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功率转换单元中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每个功率模块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与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端;所述模块控制板的温度采集端还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以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温度;
所述运行信息还包括: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温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主控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所述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
接收所述多个功率模块的模块控制板发送的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
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所述电网信息和所述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
向所述模块控制板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模块控制板,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功率模块内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信息;
将所述运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板;
接收所述主控板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主控板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所述电网信息和所述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主控板,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接收模块、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所述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个功率模块的模块控制板发送的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所述电网信息和所述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模块控制板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
第五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模块控制板,所述装置包括:采集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功率模块内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运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板;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板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主控板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所述电网信息和所述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
第六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由于每个功率模块中均包括对应的模块控制板,可以采集对应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并且主控板与各功率模块对应的模块控制板通信连接,从而收集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并根据主控板采集的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各模块控制板,以使得各功率转换单元根据控制指令输出,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主控板可以根据各功率转换单元的当前运行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并根据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转换单元的当前状态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各模块控制板,以实现各功率转换单元以最大效率点高效运行,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的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如下结合多个具体的应用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进行解释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储能变流器系统100包括:多个功率模块110(Module)、主控板130及交流接触器140(KM1);其中: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储能模块120可以为至少一个电池模块构成的直流模块;主控板130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但是具体储能模块120的构成结构以及主控板130的选择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灵活调整,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每个功率模块110可以包括:功率转换单元111和模块控制板112,模块控制板112电连接功率转换单元111,以采集每个功率模块110内功率转换单元111的运行信息;多个功率模块110中功率转换单元111的直流端分别电连接储能模块120,多个功率模块110中功率转换单元111的交流端分别电连接交流接触器140,交流接触器140用于连接电网回路。
其中,各功率模块中的功率转换单元均为直流/交流(DC/AC)转换单元,各功率模块之间并联设置,功率模块110中的功率转换单元111可以实现DC/AC变换,以实现从电池到电网的放电模式,也可以实现从电网到电池的充电模式的双向流动。每个功率模块110中的模块控制板112可电连接功率转换单元111的至少一个采集点,以采集该功率转换单元111的运行信息,该运行信息可包括:该至少一个采集点的采集信息。例如,该至少一个采集点包括:电信号采集点,以及温度采集点等,其中,模块控制板112可通过电信号采集点采集功率转换单元111的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等电信号;模块控制板112可通过温度采集点采集该功率转换单元111的温度信号。
模块控制板112可采集该功率转换单元111的运行信息之后,可通过与主控板130之间的通信接口,通过该通信接口对应的通信传输方式将采集到的该运行信息发送至主控板130。
由于储能变流器系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各功率模块的部件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耗,导致各功率模块之间存在差异,例如:运行效率差异或温度差异等,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变低,此时就需要主控板根据各功率模块上传的运行信息,重新确定各功率模块110的运行效率,对各功率模块的运行功率重新分配,以达到高效率利用各功率模块,使得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变高。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均以功率模块110的个数为2个为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功率模块110的具体个数设置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灵活调整,并不以上述实施例给出的为限。
主控板130除了可获取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还可采集储能模块120的电量信息以及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在可能的实现示例中,主控板130的直流采集端与储能模块120电连接,以采集储能模块120的电量信息;主控板130的交流采集端还电连接交流接触器140和电网回路之间,以采集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
其中,主控板130电连接交流接触器140,用以实现交流接触器140的通断。
主控板130的通信端还与模块控制板112的通信端连接,以根据电量信息、电网信息以及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向模块控制板112发送控制指令,以根据控制指令对功率转换单元111进行控制。
可选地,主控板130和模块控制板112的通信方式可以为:光纤通信、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蓝牙连接,或无线通信wifi等任一通信方式,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主控板130和模块控制板112的通信方式选择光纤通信,但是应当理解,具体通信方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灵活选择,本申请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由于每个功率模块中均包括对应的模块控制板,可以采集对应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并且主控板与各功率模块对应的模块控制板通信连接,从而收集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并根据主控板采集的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各模块控制板,以使得各功率转换单元根据控制指令输出,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主控板可以根据各功率转换单元的当前运行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并根据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转换单元的当前状态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各模块控制板,以实现各功率转换单元以最大效率点高效运行,进而在各功率模块因为硬件差异或性能衰减等情况造成性能下降时,可以智能化调节各功率模块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如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储能变流器系统还包括:交流断路器150(QF1)、多个直流断路器160(QF2),其中:
交流接触器140通过交流断路器150与电网回路电连接;每个功率模块110中功率转换单元111的直流端与储能模块120之间电连接一个直流断路器160。
其中,交流接触器140是电网回路与功率转换单元111的交流端的连接点,受控于主控板130,可以根据主控板130的指令实现通断。
交流断路器150设置在交流接触器140与电网回路之间,是电网回路与功率转换单元111的交流端的连接点。可以使得在电网回路正常时连接电路,使得系统正常工作,异常时(例如:短路或断电),向主控板130的反馈控制端发送异常反馈信号,主控板130的反馈控制端接收到异常反馈信号后发送控制指令,控制交流断路器150断开,以断开交流端故障电流与电网回路,从而确保系统的工作安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主控板130的反馈控制端还与每个直流断路器160电连接,用以对每个直流断路器160的通断进行控制。
其中,直流断路器160设置在每个功率模块110中功率转换单元111的直流端与储能模块120之间,可以使得在直流端正常时连接电路,使得系统正常工作,在直流端异常时(例如:短路或断电),向主控板130的反馈控制端发送异常反馈信号,主控板130的反馈控制端接收到异常反馈信号后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直流断路器160断开,以断开直流端故障电流与直流端的回路,从而确保系统的工作安全。
如图1-图3所示,储能变流器系统100还包括:滤波模块170(L/C),滤波模块170电连接多个功率模块110中功率转换单元111的交流端与交流接触器140之间。
其中,滤波模块170用于滤除交流端的高频信号,以确保交流端的电流质量。
主控板130的第一温度采集端131电连接储能模块120,以采集储能模块120的温度。主控板130的第二温度采集端132电连接在多个功率模块110中功率转换单元111的交流端与交流接触器之间,以采集多个功率模块的交流端的温度。
其中,主控板130在接收到各功率模块发送的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储能模块120的温度和各功率模块的交流端的温度后,根据采集到的上述信息确定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功率模块,如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模块控制板112的直流采集端电连接功率转换单元111的直流端,以采集功率转换单元111的直流电信号;
模块控制板112的交流采集端电连接功率转换单元111的交流端,以采集功率转换单元111的交流电信号;模块控制板112用于根据直流电信号以及交流电信号,确定功率转换单元111的运行功率和运行效率;运行信息包括:运行功率和运行效率。
其中,运行功率为根据电压值和电流值确定的,包括直流运行功率和交流运行功率,例如:以直流运行功率的计算为例进行说明,P1=U1*I1,其中,P1为直流运行功率,U1为直流电压,I1为直流电压;以交流运行功率的计算为例进行说明,P2=U2*I2,其中,P2为交流运行功率,U2为交流电压,I2为交流电压;运行效率为根据直流运行效率和交流运行效率确定的,包括充电运行效率和放电运行效率。
模块控制板112的反馈控制端电连接功率转换单元111中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根据控制指令对功率转换单元111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管可以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但具体开关管的选择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灵活调整,并不以上述实施例给出的为限。
如图4所示,每个功率模块110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13,温度传感器113设置与功率转换单元111的直流端;模块控制板112的温度采集端还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13,以获取温度传感器113采集的功率转换单元111的温度;运行信息还包括:功率转换单元111的温度。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系统,主控板下发初次控制指令后,各功率模块的工作过程中,由模块控制板112采集对应的功率模块110内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通过通信的方式传递给主控板130,主控板130根据各功率模块110的运行信息,确定各功率模块110的运行效率,并根据各功率模块110的运行效进行二次计算,确定各功率模块110的运行效率,并根据各功率模块110的运行效率,重新分配各功率模块110的功率需求,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高效率工作。
如下结合多个具体的应用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图1-图4任一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主控板,如图5所示,方法包括:
S201:获取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
其中,在储能变流器系统开启后,主控板先根据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确定当前系统的需求功率,并向各功率模块发送能量调度信息,控制各功率模块根据能量调度信息开始工作,此时整个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可选地,电量信息可以包括:剩余电量信息和电压电池信息;电网信息可以包括:电压幅值信息和频率信息。
S202:接收多个功率模块的模块控制板发送的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
其中,主控板通信获取各功率模块的模块控制板发送的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通信方式可以为光纤、以太网、电连接、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蓝牙连接、无线通信wifi等,具体通信方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灵活选择,本申请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S203:根据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
其中,还需要根据主控板上次发送的能量调度信息,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确定并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中可以包括:充电指令或放电指令,及各功率模块对应的功率需求指令。
S204:向模块控制板发送控制指令,以根据控制指令对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
举例说明:例如以当前系统中包括两个功率模块Module1和Module2为例进行说明,若当前系统的功率需求低于Module2的最大功率时,可以控制Module1对应的直流断路器断开,即控制Module1关闭,仅投入满足要求的Module2功率模块工作;又例如当前各功率模块的工作效率差异或温度差异较大时,主控板根据各功率模块发送的运行信息,重新对各功率模块的功率需求进行分类,尽量让运行效率较高的功率模块承担较多的功率需求,这样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就会较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进而实现了整个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由于主控板根据采集的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各模块控制板,以使得各功率转换单元根据控制指令输出,使得主控板可以根据各功率转换单元的当前运行信息确定当前状态,并根据各功率转换单元的当前状态进行二次运算,根据二次运算的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对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以实现各功率转换单元以最大效率点高效运行,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如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图1-图4任一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模块控制板,如图6所示,方法包括:
S301:采集功率模块内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信息。
可选地,各功率模块内部均有对应的模块控制板,用于采集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信息,运行信息可以包括:直流电流信息、直流电压信息、交流电流信息、交流电压信息和温度信息。
S302:将运行信息发送至主控板。
主控板可以根据接收的运行信息,并参考对各功率模块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上次发送的能量调度信息,对各功率模块对应的功率需求进行重新分配。
S303:接收主控板发送的控制指令。
其中,控制指令为主控板根据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由于每个功率模块中均包括对应的模块控制板,可以采集对应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并且各功率模块对应的模块控制板与主控板通信连接,从而主控板可以根据采集的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各功率模块,各功率模块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根据控制指令输出,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各功率模块可以根据主控板的控制指令,及时调整各功率模块对应的运行状态,以实现各功率转换单元以最大效率点高效运行,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下述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进行解释说明,该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可执行上述图5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具体实现以及有益效果参照上述,如下不再赘述。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上述图1-图4任一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主控板,如图7所示,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1、接收模块402、生成模块403和发送模块404,其中: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
接收模块402,用于接收多个功率模块的模块控制板发送的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
生成模块403,用于根据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
发送模块404,用于向模块控制板发送控制指令,以根据控制指令对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
下述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进行解释说明,该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可执行上述图5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具体实现以及有益效果参照上述,如下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上述图1-图4任一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模块控制板,如图8所示,装置包括:采集模块501、发送模块502和接收模块503,其中:
采集模块501,用于采集功率模块内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信息。
发送模块502,用于将运行信息发送至主控板。
接收模块503,用于接收主控板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为主控板根据电量信息、电网信息和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可以为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模块控制板,或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主控板,该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可以集成于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的芯片。
该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601、存储介质602和总线603。
处理器601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601调用存储介质602存储的程序,当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为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模块控制板时,以执行上述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当储能变流器控制设备为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主控板时,以执行上述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主控板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对应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包括:多个功率模块、主控板及交流接触器;其中:
每个功率模块包括:功率转换单元和模块控制板,所述模块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功率转换单元,以采集所述每个功率模块内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信息;所述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端分别电连接储能模块,所述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用于连接电网回路;
所述主控板的直流采集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以采集所述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所述主控板的交流采集端还电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和所述电网回路之间,以采集所述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
所述主控板的通信端还与所述模块控制板的通信端连接,以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所述电网信息以及所述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向所述模块控制板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还包括:交流断路器、多个直流断路器,其中:
所述交流接触器通过所述交流断路器与所述电网回路电连接;
所述每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端与所述储能模块之间电连接一个直流断路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的反馈控制端还与每个所述直流断路器电连接,用以对每个所述直流断路器的通断进行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还包括: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的第一温度采集端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以采集所述储能模块的温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的第二温度采集端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功率模块中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之间,以采集所述多个功率模块的交流端的温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控制板的直流采集端电连接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端,以采集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电信号;
所述模块控制板的交流采集端电连接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端,以采集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交流电信号;所述模块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直流电信号以及所述交流电信号,确定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功率和运行效率;所述运行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功率和所述运行效率;
所述模块控制板的反馈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功率转换单元中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功率模块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与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直流端;所述模块控制板的温度采集端还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以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温度;
所述运行信息还包括: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温度。
9.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主控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所述电网回路的电网信息;
接收所述多个功率模块的模块控制板发送的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
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所述电网信息和所述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
向所述模块控制板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功率转换单元进行控制。
10.一种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模块控制板,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功率模块内功率转换单元的运行信息;
将所述运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板;
接收所述主控板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主控板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所述电网信息和所述各功率模块的运行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
CN202010466133.3A 2020-05-28 2020-05-28 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14640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133.3A CN111464047A (zh) 2020-05-28 2020-05-28 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133.3A CN111464047A (zh) 2020-05-28 2020-05-28 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047A true CN111464047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0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6133.3A Pending CN111464047A (zh) 2020-05-28 2020-05-28 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40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97575A1 (zh) * 2023-03-28 2024-10-03 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储能控制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287A (zh) * 2011-04-28 2012-10-31 常州天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功率模块
CN102904278A (zh) * 2012-09-20 2013-01-30 江苏万丰光伏有限公司 分布式并网光伏系统电源
CN104135020A (zh) * 2014-07-23 2014-11-05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电池接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243075A (zh) * 2016-12-26 2018-07-03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模块化变流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系统的通信方法
CN209072085U (zh) * 2018-09-14 2019-07-05 湖南恒信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块并联的双向变流装置
CN210404757U (zh) * 2019-07-15 2020-04-24 江苏多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变流器直流主接触器多并联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287A (zh) * 2011-04-28 2012-10-31 常州天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功率模块
CN102904278A (zh) * 2012-09-20 2013-01-30 江苏万丰光伏有限公司 分布式并网光伏系统电源
CN104135020A (zh) * 2014-07-23 2014-11-05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电池接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243075A (zh) * 2016-12-26 2018-07-03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模块化变流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系统的通信方法
CN209072085U (zh) * 2018-09-14 2019-07-05 湖南恒信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块并联的双向变流装置
CN210404757U (zh) * 2019-07-15 2020-04-24 江苏多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变流器直流主接触器多并联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新安: "《跨坐式单轨交通供电系统》", 31 December 2017,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徐博文: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 输电与配电卷》", 31 May 1995, 中国电力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97575A1 (zh) * 2023-03-28 2024-10-03 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储能控制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4672B (zh) 基于rt-lab的真实微电网运行动态仿真测试平台
CN102801208B (zh) 多路供电智能调度管理器及其控制方法
EP2632011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on/off-grid dual-mode operation of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in micro power grid
CN107508551B (zh) 一种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的iv扫描方法
CN104882906A (zh) 一种基于光伏和储能的分布式微网黑启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KR101802041B1 (ko) 에너지 저장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113629757A (zh) 一种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方法以及光伏系统
CN104682431A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自启动方法及其自启动系统
CN112467839A (zh) 一种电池簇管理装置及电池储能系统
CN105378577A (zh) 电力转换装置、电力管理方法以及电力转换系统
CN106329524B (zh) 一种微电网系统及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682569A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储能系统
KR101545136B1 (ko) 독립형 마이크로 그리드의 발전기 출력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952912A (zh) 储能系统及其黑启动方法
CN111464047A (zh) 储能变流器系统及方法
CN114665513A (zh) 电力系统和服务器
CN112271748A (zh) 一种面向移动储能电源的能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5141701U (zh) 能源控制系统
CN111682588A (zh) 一种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及微网系统控制器
CN103368249A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供电的系统和方法
CN105244906A (zh) 风力发电机变流器的待机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40038038A (ko) 태양광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CN108169605B (zh) 一种采用svg实现变频器满载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7979324A (zh) 太阳能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04776A (zh) 智能配电房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