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1012B -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1012B
CN111461012B CN202010248774.1A CN202010248774A CN111461012B CN 111461012 B CN111461012 B CN 111461012B CN 202010248774 A CN202010248774 A CN 202010248774A CN 111461012 B CN111461012 B CN 111461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havior
determining
time
perception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87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1012A (zh
Inventor
要文瑾
胡珈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2487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1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1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1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1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1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根据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若是,记录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根据场景变化信息和感知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如此,可在运行场景变化时,判断管制人员是否集中注意力做出了感知行为,从而,基于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Description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为了配合航空器的正常运行,需要完成较为专业的控制交通管制工作,例如,监控航空器的起飞、降落,并协助航空器在机场跑道运行,在塔台进行一系列的控制操作等等,为了提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效率,从培训的角度,分析优秀放单管制人员和新管制学学员的工作习惯差异,需要更加智能地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进行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以及工作状态是否合格的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
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
若是,获取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系统,所述人员行为监测系统与设置于管制人员头部的头部姿态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头部姿态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管制人员的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
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和所述指令行为关联的感知行为;
记录单元,用于若所述管制人员正在进行所述感知行为,记录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
所述分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的方法。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根据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若是,记录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根据场景变化信息和感知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如此,可在运行场景变化时,判断管制人员是否集中注意力做出了感知行为,从而,基于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行为模型的演示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交互行为模型的演示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不同跑道设置不同的多个预设头部旋转角度的演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员行为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人员行为监测系统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发明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A,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行为模型的演示示意图,基于当前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工作中行为模式的研究,将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归纳为信息感知——决策判断——指令发布三个主要环节,管制人员感知塔台内部的运行环境,以及塔台外部的运行环境的场景变化信息,作出决策判断,然后发布指令,航空器执行指令相关的操作,并将运行信息进行反馈。基于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行为模型的分析,并结合时间维度上的信息以及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不同运行场景的信息,根据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生成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工作中的交互行为模型,如图1B所示,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交互行为模型的演示示意图。其中,当空中交通管制人员通过感知行为A发现运行场景发生本质的变化,运行场景由C变成了C'(简称C to C')时,触发了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A'。其中,感知行为A具体可包括“看”和“听”等涉及信息输入的行为,例如,观察航空器设备信息,观察航空器执行任务,听波道呼叫、听告警声响、听电话以及听指令复诵等行为,都属于感知行为。指令行为A'可包括“说”、“听”以及“操作”等涉及信息输出的行为,例如,下达管制指令、听指令复诵、记录指令等行为都属于指令行为。举例说明,当需要指挥跑道外准备起飞的航空器跟随一个即将落地航班的航空器之后进入跑道时,管制人员需要目视观察到落地航空器接触跑道地面后,方可对起飞航空器发布进入跑道指令。此时,落地航空器在空中未接触地面时代表处于场景C,航空器落地接触地面后代表处于场景C',航空器接触地面的瞬间代表C to C'。
其中,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感知行为A、运行场景变化(C to C')和指令行为A'在认知及交互层面上存在时间上的关联性。管制人员通过感知行为观察运行场景变化,若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及时、准确,则管制人员会进一步执行指令行为,若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不及时,则管制人员可能不会做出准确、及时的指令行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进行检测,根据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通过记录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根据场景变化信息、指令行为的指令行为数据和感知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从而,实现对管制人员工作注意力分配情况的分析。关于管制人员注意力分配情况的分析应用范围比较广,从培训的角度可以分析优秀放单管制人员和新管制学学员的工作习惯差异,提升培训效率;从现场人员管理角度可以分析出注意力分配不当的管制人员,及时提醒,甚至轮换席位人员,实现班组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并提升工作安全系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系统进行简要介绍。人员行为监测系统与管制人员佩戴的头部姿态感应装置连接,头部姿态感应装置用于检测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得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人员行为监测系统实时接收头部姿态感应装置传输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并根据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其中,头部姿态感应装置可以附着设置于管制人员日常工作的耳戴式通讯装置上,在不改变现有穿戴模式下,可实现对管制人员工作时的头部姿态的检测。
请参阅图1C,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如图1C所示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1、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
其中,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可包括头部俯仰角度和头部左右旋转的头部旋转角度。具体实施中,管制人员观察塔台内部工作场景的各个设备操作台、显示屏等,或者,观察外部工作场景的航空器、跑道或相关联络道口等,观察的工作场景不同,管制人员的头部在视觉观察过程中的俯仰角度不同,观察的感知对象不同,头部旋转角度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管制人员佩戴的头部姿态感应装置检测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头部姿态感应装置将检测到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传输至人员行为监测系统,从而,人员行为监测系统可以获取到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具体实施中,头部姿态感应装置可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磁力传感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磁力传感器实时获取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并完成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传输。
可选地,头部姿态感应装置进行头部姿态检测之前,可进行初始化参数设定,具体参数需依据工作现场实际情况而定。通常考虑管制员坐姿,正视前方姿态(正视电子进程单系统)情况下完成初始设置。完成初始化后,头部姿态感应装置开始检测和实时传输头部姿态检测数据。
其中,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可包括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
其中,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中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可以是工作人员预先设定的时间,若航空器记录了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还可从航空器获取,具体地,通过航空器上的通信装置传输至人员行为监测系统,此处不作限制。
102、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
其中,根据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可以分析管制人员当前正在观察的感知对象,具体地,管制人员观察航空器、跑道或相关联络道口等外部工作场景的感知对象时,管制人员的头部会上扬,以便看清外部工作场景,管制人员观察设备操作台、显示屏等内部工作场景时,管制人员的视线会偏低,因此,可以根据头部俯仰角度分析管制人员正在观察外部工作场景还是内部工作场景。针对外部工作场景或者内部工作场景,可以进一步根据头部旋转角度分析管制人员正在观察哪一感知对象,外部工作场景的感知对象可以包括航空器、跑道或相关联络道口等,内部工作场景的感知对象可以包括各个设备操作台、显示屏等。若分析出管制人员正在观察某一工作场景的一个感知对象,则可以判断管制人员存在感知行为,若分析出管制人不存在感知行为,可判断管制人员注意力不集中。
可选地,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包括头部俯仰角度和头部左右旋转的头部旋转角度,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包括:
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为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俯仰角度;
若是,确定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与所述目标工作场景对应的目标旋转角度列表,所述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包括预设的多个旋转角度列表,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
其中,可预先实地测量多个不同工作场景的方向角度值,依据不同的多个场景需求设置多个预设俯仰角度:α1α2α3……αm,并根据多个预设俯仰角度创建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进而,可以将当前检测的管制人员的头部俯仰角度与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多个预设俯仰角度进行比对,若管制人员的头部俯仰角度与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任一预设俯仰角度一致,则表明比对成功,可确定管制人员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确定与管制人员的头部俯仰角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场景,具体可确定比对成功的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工作场景为目标工作场景。
可选地,请参阅图1D,图1D为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的场景示意图,基于塔台内部现场工作场景的情况和机场场面构型情况,可以将管制人员的工作场景归纳为内部工作场景和外部工作场景。内部工作场景和外部工作场景的识别主要基于头部俯仰角度α;而左右旋转的头部旋转角度β则用于识别同一仰角范围的不同感知对象。从而,可预先测量内部工作场景和外部工作场景分别对应的俯仰角度,从而,可以根据头部俯仰角度确定管制人员当前是处于内部工作场景还是外部工作场景。
针对不同的多个工作场景中的每一工作场景,还可预先设置与每一工作场景对应的旋转角度列表,创建包括多个旋转角度列表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每一个旋转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旋转角度。可确定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与目标工作场景对应的目标旋转角度列表,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旋转角度。进而,可根据头部旋转角度和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具体可以将管制人员的头部旋转角度与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的多个预设旋转角度进行比对,若管制人员的头部旋转角度与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的任一预设旋转角度一致,则表明比对成功,可确定管制人员存在感知行为,还可确定与管制人员的头部旋转角度对应的感知对象。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包括:
确定所述头部俯仰角度α与预设的第一基准视点角度α0之间的第一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俯仰角度;
根据预设的俯仰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第一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一容差量确定第一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属于所述第一容差集合,判断所述管制人员处于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场景。
其中,可预先设置多个预设俯仰角度中每一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容差量,得到多个容差量:θ1θ2θ3……θm,以及设置预设俯仰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如下表1所示,为一种俯仰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示例:
预设俯仰角度 容差量
α<sub>1</sub> θ<sub>1</sub>
α<sub>2</sub> θ<sub>2</sub>
α<sub>3</sub> θ<sub>3</sub>
…… ……
α<sub>m</sub> θ<sub>m</sub>
表1
在获取头部俯仰角度α后,可确定第一角度差值αi'=α0-α,α0为预先设定的第一基准视点角度,i=1,2,3,...,m,第一容差集合为(αi'i,αi'-θi)。
可选地,确定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包括:
确定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与所述头部俯仰角度最接近的俯仰角度为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或者,
获取所述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以及运行场景变化信息;根据所述指令行为以及运行场景变化信息预估工作场景;根据预设的工作场景与俯仰角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估的工作场景对应的俯仰角度为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
其中,可将管制人员的头部俯仰角度与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多个预设俯仰角度进行比对,确定俯仰角度列表中与所述头部俯仰角度最接近的俯仰角度为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
或者,还可以根据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以及运行场景变化信息判断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具体来说,若运行场景变化信息包含的是关于外部工作场景的运行场景变化信息,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是针对外部工作场景的行为,则可以确定目标预设俯仰角度为与外部工作场景对应的俯仰角度,若运行场景变化信息包含的是关于内部工作场景的运行场景变化信息,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是针对内部工作场景的行为,则可以确定目标预设俯仰角度为与内部工作场景对应的俯仰角度。
最后,可判断目标预设俯仰角度αi是否属于所述第一容差集合(αi'i,αi'-θi),若目标预设俯仰角度αi属于第一容差集合(αi'i,αi'-θi),则判定管制人员处于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场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包括:
确定所述头部旋转角度与预设的第二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二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预设的旋转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对应的第二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二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二容差量确定第二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βn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发生了感知行为;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βn不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未发生感知行为。
请参阅图1E,图1E为一种针对不同跑道设置不同的多个预设头部旋转角度的演示示意图。其中,可设置一个第二基准视点角度β0,然后基于测量得到的多个跑道的旋转角度设置多个预设旋转角度β1,β2,β3,...。
其中,还可预先设置多个预设旋转角度中每一预设旋转角度对应的容差量,得到多个容差量:γ1γ2γ3……γn,以及设置预设旋转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如下表2所示,为一种旋转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示例:
预设旋转角度 容差量
β<sub>1</sub> γ<sub>1</sub>
β<sub>2</sub> γ<sub>2</sub>
β<sub>3</sub> γ<sub>3</sub>
…… ……
β<sub>n</sub> γ<sub>n</sub>
表2
其中,可根据上述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βj对应的第二容差量γj
在获取头部旋转角度β后,可确定第二角度差值βj'=β0-β,β0为预先设定的第二基准视点角度,j=1,2,3,...,n,第二容差集合为(βj'j,βj'-γj)。
可选地,确定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与所述头部旋转角度最接近的旋转角度为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或者,
获取所述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以及运行场景变化信息;根据所述指令行为以及运行场景变化信息预估感知对象;根据预设的感知对象与旋转角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估的感知对象对应的旋转角度为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
其中,可将管制人员的头部旋转角度与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中的多个预设旋转角度进行比对,确定旋转角度列表中与所述头部旋转角度最接近的旋转角度为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
或者,考虑到外部运行场景的距离较远(大于1KM),可能存在不同的感知对象检测的预设旋转角度在叠加容差量后可能存在交集,例如,β1与β2在叠加容差θ后可能出现交集的情况,不利于感知对象和感知行为判定的准确度。因此,还可以根据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以及运行场景变化信息判断目标预设旋转角度,例如,若目标运行场景为外部运行场景,运行场景变化信息包含的是航空器、跑道或相关联络道口的运行场景变化信息,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是航空器、跑道或相关联络道口的行为,则可以确定目标预设旋转角度为预估的感知对象对应的旋转角度,若目标运行场景为内部运行场景,运行场景变化信息包含的是各个设备操作台或显示屏的运行场景变化信息,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是针对各个设备操作台或显示屏的行为,则可以确定目标预设旋转角度为预估的感知对象对应的旋转角度。
具体实施中,如下表3所示,首先可获取指令行为A'的信息内容,如:C1进入跑道指令,则包含:指令类型——进跑道和指令辅助信息——进入的道口为C1;然后依据指令类型和指令辅助信息预估管制人员观察的感知对象为跑道C1,最后,确定该预估的感知对象对应的目标预设旋转角度为β1,从而,可以排除其他感知对象的情况。
Figure BDA0002434756810000111
表3
最后,可判断目标预设旋转角度βj是否属于所述第而容差集合(βj'j,βj'-γj),若目标预设旋转角度βj属于第二容差集合(βj'j,βj'-γj),则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发生了感知行为,若目标预设旋转角度βj不属于第二容差集合(βj'j,βj'-γj),确定所述管制人员未发生感知行为。
103、若是,获取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
其中,上述感知行为数据可包括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通过,具体地,可通过头部姿态感应装置记录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
104、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其中,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具体实施中,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运行场景变化(C to C')和感知行为A在认知及交互层面上在时间上的关联性,因此,可根据场景变化信息和感知行为数据判断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是否及时,是否存在感知反应延迟的情况等等。若感知行为存在反应延迟,则表明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不合格。还可进一步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的延迟程度,对不同程度的延迟反应作出对应的评价,从而,可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可选地,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间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间范围;
若所述发生时间范围属于所述感知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及时,工作状态合格;
否则,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根据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感知时长的第一差值绝对值分析所述感知行为的延迟程度。
其中,感知时间范围是指从感知行为起始到结束的时间范围,例如(ts1,te1),发生时间范围是指运行场景变化发生的时间范围,例如,航空器降落时,航空器在空中即将落地到落地接触地面的时间范围(ts2,te2),若发生时间范围(ts2,te2)∈感知时间范围(ts1,te1),则可确定感知及时,否则,可确定感知不及时。在确定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不及时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确定感知时长T1=te1-ts1,发生时长T2=te2-ts2,△T 1=T2-T1然后根据|△T1|的大小确定感知行为的延迟程度,其中,|△T|,表明延迟程度越严重。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管制人员存在针对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指令行为,获取所述指令行为的指令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或者,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其中,指令行为A'及对应的指令行为数据可以通过塔台的电子进程单系统记录,人员行为监测系统可接收电子进程单系统传输的指令行为A'及对应的指令行为数据。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运行场景变化(C to C')、感知行为A和指令行为A'在认知及交互层面上在时间上的关联性,因此,可根据场景变化信息、感知行为数据和指令行为数据判断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是否及时,是否存在感知反应延迟的情况等等。具体地,可根据指令行为数据和感知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是否及时,或者,可根据场景变化信息和指令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是否及时,从而,可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可选地,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指令行为的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
根据所述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指令行为的行为时长;
确定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行为时长的第二差值绝对值;
若所述第二差值绝对值减去所述目标工作场景的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之后的剩余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为预先设定的合理反应时长。
其中,行为时长T3=te3-ts3,ts3为第三起始时间,te3为第三结束时间,发生时长T2=te2-ts2,第二差值绝对值△T 2=T3-T2。管制人员指挥用语具有国家标准,常用关键的标准指令的字数是固定的,因此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可将|△T2|减去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得到剩余时长,若剩余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表明管制人员的反应时长超过了合理的第一预设时长,则可以判断管制人员反应延迟,第一预设时长例如可以是2秒。
可选地,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指令行为的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所述根据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
根据所述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指令行为的行为时长;确定所述感知时长与所述行为时长的第三差值绝对值;若所述第三差值绝对值减去所述目标工作场景的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之后的剩余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或者,
若所述感知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不存在所述指令行为,可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存在在岗睡觉的情况,工作状态不合格,并触发告警提示操作,所述提示操作用于对所述管制人员进行提示告警。
其中,感知时长T1=te1-ts1,行为时长T3=te3-ts3,第三差值绝对值△T 3=T3-T1,可将|△T3|减去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得到剩余时长,若剩余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表明管制人员的反应时长超过了合理的第二预设时长,则可以判断管制人员反应延迟。
其中,第三预设时长例如可以是3分钟,若感知时长T1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不存在指令行为,可以判断管制人员存在岗位睡觉的风险。
此外,在确定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不合格的情况下,可以出发告警提示操作,对管制人员进行告警提示。
如下表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与行为分析的对应关系的示例:
工作能力 注意力 情景意识 工作状态表现形式
正常 正常
注意力不集中 × 感知延迟或反应延迟
情景意识丧失 × ×(部分) 无感知
丧失工作能力 × ×(完全) 睡岗
表4
其中,管制人员在的不同工作状态下,工作能力、注意力、情景意识的表现不同,当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不合格时,还可分别分析不良工作状态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情景意识丧失、丧失能力(睡岗、疾病)的情况,从而,可基于对管制人员工作状态的分析,实现对管制员工作注意力分配情况的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根据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若是,记录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根据场景变化信息和感知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如此,可在运行场景变化时,判断管制人员是否集中注意力做出了感知行为,从而,基于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应用于人员行为监测系统,如图2所示,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接收头部姿态感应装置检查并实时传输的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
202、确定所述头部俯仰角度与预设的第一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一角度差值;确定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俯仰角度。
203、根据预设的俯仰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第一容差量;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一容差量确定第一容差集合。
204、若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属于所述第一容差集合,判断所述管制人员处于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场景。
205、确定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与所述目标工作场景对应的目标旋转角度列表,所述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包括预设的多个旋转角度列表,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旋转角度。
206、确定所述头部旋转角度与预设的第二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二角度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旋转角度。
207、根据预设的旋转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对应的第二容差量;根据所述第二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二容差量确定第二容差集合。
208、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发生了感知行为。
209、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不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未发生感知行为。
210、获取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
211、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间范围;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间范围。
212、若所述发生时间范围属于所述感知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及时,工作状态合格。
213、否则,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
214、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
215、根据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感知时长的第一差值绝对值分析所述感知行为的延迟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以及分析所述感知行为的延迟程度,如此,可以准确地判断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以及,通过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是否延迟,可以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否合格。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应用于人员行为监测系统和头部姿态感应装置,如图3所示,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初始化头部姿态感应装置。
302、头部姿态感应装置检测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
303、头部姿态感应装置将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传输至人员行为监测系统。
304、人员行为监测系统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
305、若是,获取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
306、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其中,上述步骤301-步骤306中的其它具体描述可参照图1C和图2所描述的方法的对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头部姿态感应装置和人员行为监测系统连接,头部姿态感应装置实时检测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并完成数据传输,人员行为监测系统依据预设的判断标准,对管制人员是否存在感知行为进行判定,并记录感知行为数据,根据感知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否合格,从而,可以实现对管制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智能化分析。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人员行为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存储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
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
若是,获取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包括头部俯仰角度和头部左右旋转的头部旋转角度,在所述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方面,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为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俯仰角度;
若是,确定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与所述目标工作场景对应的目标旋转角度列表,所述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包括预设的多个旋转角度列表,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方面,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确定所述头部俯仰角度与预设的第一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一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俯仰角度;
根据预设的俯仰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第一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一容差量确定第一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属于所述第一容差集合,判断所述管制人员处于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场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方面,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确定所述头部旋转角度与预设的第二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二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预设的旋转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对应的第二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二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二容差量确定第二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发生了感知行为;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不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未发生感知行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在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间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间范围;
若所述发生时间范围属于所述感知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及时,工作状态合格;
否则,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根据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感知时长的第一差值绝对值分析所述感知行为的延迟程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若所述管制人员存在针对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指令行为,获取所述指令行为的指令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或者,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指令行为的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在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
根据所述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指令行为的行为时长;
确定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行为时长的第二差值绝对值;
若所述第二差值绝对值减去所述目标工作场景的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之后的剩余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指令行为的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在所述根据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
根据所述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指令行为的行为时长;确定所述感知时长与所述行为时长的第三差值绝对值;若所述第二差值绝对值减去所述目标工作场景的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之后的剩余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或者,
若所述感知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不存在所述指令行为,可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存在在岗睡觉的情况,工作状态不合格,并触发告警提示操作,所述提示操作用于对所述管制人员进行提示告警。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5所示,图5为人员行为监测系统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述人员行为监测系统500与设置于管制人员头部的头部姿态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头部姿态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人员行为监测系统包括:获取单元501、分析单元502和记录单元503,具体如下:
所述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所述管制人员的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
所述分析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和所述指令行为关联的感知行为;
所述记录单元503,用于若所述管制人员正在进行所述感知行为,记录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
所述分析单元504,还用于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包括头部俯仰角度和头部左右旋转的头部旋转角度,在所述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方面,所述分析单元5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为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俯仰角度;
若是,确定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与所述目标工作场景对应的目标旋转角度列表,所述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包括预设的多个旋转角度列表,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方面,所述分析单元5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头部俯仰角度与预设的第一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一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俯仰角度;
根据预设的俯仰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第一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一容差量确定第一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属于所述第一容差集合,判断所述管制人员处于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场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方面,所述分析单元5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头部旋转角度与预设的第二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二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预设的旋转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对应的第二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二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二容差量确定第二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发生了感知行为;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不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未发生感知行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在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方面,所述分析单元5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间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间范围;
若所述发生时间范围属于所述感知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及时,工作状态合格;
否则,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根据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感知时长的第一差值绝对值分析所述感知行为的延迟程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获取单元501,还用于若所述管制人员存在针对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指令行为,获取所述指令行为的指令行为数据;
所述分析单元502,还用于根据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或者,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指令行为的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在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方面,所述分析单元5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
根据所述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指令行为的行为时长;
确定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行为时长的第二差值绝对值;
若所述第二差值绝对值减去所述目标工作场景的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之后的剩余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指令行为的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在所述根据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方面,所述分析单元5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
根据所述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指令行为的行为时长;确定所述感知时长与所述行为时长的第三差值绝对值;若所述第二差值绝对值减去所述目标工作场景的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之后的剩余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或者,
若所述感知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不存在所述指令行为,可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存在在岗睡觉的情况,工作状态不合格,并触发告警提示操作,所述提示操作用于对所述管制人员进行提示告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根据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若是,记录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根据场景变化信息和感知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如此,可在运行场景变化时,判断管制人员是否集中注意力做出了感知行为,从而,基于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或者人员行为监测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或者人员行为监测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申请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
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
若是,获取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间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间范围;
若所述发生时间范围属于所述感知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及时,工作状态合格;
否则,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根据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感知时长的第一差值绝对值分析所述感知行为的延迟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包括头部俯仰角度和头部左右旋转的头部旋转角度,所述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包括:
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为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俯仰角度;
若是,确定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与所述目标工作场景对应的目标旋转角度列表,所述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包括预设的多个旋转角度列表,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包括:
确定所述头部俯仰角度与预设的第一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一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俯仰角度;
根据预设的俯仰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第一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一容差量确定第一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属于所述第一容差集合,判断所述管制人员处于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场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包括:
确定所述头部旋转角度与预设的第二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二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预设的旋转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对应的第二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二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二容差量确定第二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发生了感知行为;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不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未发生感知行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管制人员存在针对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指令行为,获取所述指令行为的指令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或者,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指令行为的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
根据所述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指令行为的行为时长;
确定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行为时长的第二差值绝对值;
若所述第二差值绝对值减去目标工作场景的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之后的剩余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指令行为的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所述根据所述指令行为数据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
根据所述第三起始时间和第三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指令行为的行为时长;确定所述感知时长与所述行为时长的第三差值绝对值;若所述第三差值绝对值减去目标工作场景的标准指令发布时间和标准指令复诵时间之后的剩余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或者,
若所述感知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不存在所述指令行为,可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存在在岗睡觉的情况,工作状态不合格,并触发告警提示操作,所述提示操作用于对所述管制人员进行提示告警。
8.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行为监测系统与设置于管制人员头部的头部姿态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头部姿态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管制人员的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
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和指令行为关联的感知行为;
记录单元,用于若所述管制人员正在进行所述感知行为,记录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
所述分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间范围;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间范围;若所述发生时间范围属于所述感知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及时,工作状态合格;否则,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合格;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长;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长;根据所述发生时长与所述感知时长的第一差值绝对值分析所述感知行为的延迟程度。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48774.1A 2020-04-01 2020-04-01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461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8774.1A CN111461012B (zh) 2020-04-01 2020-04-01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8774.1A CN111461012B (zh) 2020-04-01 2020-04-01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1012A CN111461012A (zh) 2020-07-28
CN111461012B true CN111461012B (zh) 2020-10-27

Family

ID=71685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8774.1A Active CN111461012B (zh) 2020-04-01 2020-04-01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10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6092B (zh) * 2022-01-05 2022-09-09 花脸数字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模态的数字人信息处理用人机交互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920A (zh) * 2014-04-14 2014-07-23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反应时间的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5282502A (zh) * 2015-09-30 2016-01-27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基于置信区间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疲劳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985199A (zh) * 2017-12-29 2018-05-04 吉林大学 一种客车驾驶员工作状态检测与疲劳警示系统及方法
JP2018169768A (ja) * 2017-03-29 2018-11-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フィールディング 作業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支援方法
CN109858814A (zh) * 2019-02-01 2019-06-07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疲劳程度认知方法及空中交通管理风险分析方法
CN110069979A (zh) * 2019-03-05 2019-07-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制员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63114A (zh) * 2019-06-28 2019-10-22 深圳市中电数通智慧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工作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35696U (zh) * 2013-10-25 2014-04-09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全自动智能工况监控装置
CN106597946B (zh) * 2016-12-23 2018-11-30 上海正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人员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9978390B (zh) * 2019-03-29 2020-03-17 嘉应学院 基于图像识别的办公效率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920A (zh) * 2014-04-14 2014-07-23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反应时间的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5282502A (zh) * 2015-09-30 2016-01-27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基于置信区间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疲劳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8169768A (ja) * 2017-03-29 2018-11-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フィールディング 作業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支援方法
CN107985199A (zh) * 2017-12-29 2018-05-04 吉林大学 一种客车驾驶员工作状态检测与疲劳警示系统及方法
CN109858814A (zh) * 2019-02-01 2019-06-07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疲劳程度认知方法及空中交通管理风险分析方法
CN110069979A (zh) * 2019-03-05 2019-07-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制员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63114A (zh) * 2019-06-28 2019-10-22 深圳市中电数通智慧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工作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1012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2773B2 (en) Methods for evaluating human performance in aviation
CN111126153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安全监测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102241804B1 (ko) 상담 대상자의 드로잉 과정을 통해 심리 상태를 판단하는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8840192A (zh) 一种电梯的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269027B (zh) 基于视频和传感结合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
US107327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uing visual attention
CN111461012B (zh)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US20210251541A1 (en) Evaluation of a person or system through measurement of physiological data
CN104125218B (zh) 一种设备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1439270A (zh) 疲劳驾驶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959768A (zh) 视频播放参数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5567690A (zh) 一种自动识别现场作业危险点的智慧监控系统
JP6933249B2 (ja) エリア別環境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KR102511069B1 (ko) 심리 상태를 판단하는 장치, 심리 상태를 판단하는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7661092A (zh) 生命体征状态监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rische et al. SA-Tracer: A tool for assessment of UAV swarm operator SA during mission execution
CN208212008U (zh) 自测式视力检测系统
US20200365036A1 (en) Interac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with Adaptive Timing
WO2023231654A1 (zh) 档案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2666951A (zh) 一种泊车交互方法、装置和车辆
CN210199779U (zh) 一种信息采集设备
CN209232020U (zh) 一种售货机远程监控系统
CN108366226B (zh) 监狱管理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Bos et al. A pilot study into bio-behavioural measurements on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in remote tower operations
CN114154904A (zh) 管制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能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18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