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0649A - 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0649A
CN111460649A CN202010237329.5A CN202010237329A CN111460649A CN 111460649 A CN111460649 A CN 111460649A CN 202010237329 A CN202010237329 A CN 202010237329A CN 111460649 A CN111460649 A CN 111460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fan
tunnel
speed
wind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73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雲鹤
赵万强
罗禄森
郑长青
周路军
辜英晗
孙红月
尚岳全
翁杨
何思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to CN2020102373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06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0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06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10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storing energy
    • F03D9/11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storing energy storing electrical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30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34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on stationary objects or on stationary man-made structures
    • F03D9/43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on stationary objects or on stationary man-made structures using infrastructure primarily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e.g. masts for overhead railway power lines
    • F03D9/46Tunnels or stre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能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风能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或计算得到风经过风扇前的第一风速、风经过风扇后的第二风速以及风经过风扇时的瞬时风速;S2.建立基于第一风速、第二风速、瞬时风速、风扇面积和空气密度的风扇风能计算模型;S3.通过风能计算模型输出风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的动能。计算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均基于以上的风能计算方法。本发明能够利用隧道内的自然风和活塞风,有利于节能、减小山区隧道铺设电网所需投入。

Description

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能利用,特别是一种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隧道工程投入和运营规模的日益增大,长大隧道工程日益增多,而地处偏远地区的隧道工程,电网铺设工程造价大,满足隧道内部电力需求的成本大,需要其他自然能源提供电力。列车在长隧道高速运行时会形成活塞风,活塞风会产生的风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缺乏对活塞风的利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1016746.8公开的一种地铁隧道风力发电装置,该发明所述的隧道风力发电装置仅收集的是通风口处的风能,对于地铁运行中产生的大量风能没有加以利用。
若要利用风能,必然首先需要衡量能够被利用的风能为多少。而现有技术中,尚未有计算风能的相关技术,这对隧道中风能的利用造成了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为了解决隧道风能计算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风能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或计算得到风经过风扇前的第一风速、风经过风扇后的第二风速以及风经过风扇时的瞬时风速;
S2.建立基于第一风速、第二风速、瞬时风速、风扇面积和空气密度的风扇风能计算模型;
S3.通过风能计算模型输出风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的动能。
通过上述的方案,可以基于第一风速、第二风速、瞬时风速、风扇面积和空气密度的得到风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的动能,从而为风能的利用提供依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风扇风能计算模型为: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21
其中,v为风经过风扇时的瞬时风速;
v1为风经过风扇前的第一风速;
v2为风经过风扇后的第二风速;
ρ为空气密度;
A为风扇面积;
E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的风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风经过风扇时的瞬时风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对于风经过风扇前的状态,根据伯努利方程: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22
对于风经过风扇后的状态,根据伯努利方程: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23
上述两个伯努利方程相减得到: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31
根据动量方程可得到:
A(P1-P2)=ρAv(v1-v2)
联立得到: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32
上述各式中,P为大气压;
P1为经过风扇前的瞬时压强;
P2为经过风扇后的瞬时压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3结束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4.计算风扇效率,根据风扇效率最大值得到最优瞬时速度,并据此选择风扇型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4中的风扇效率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假设不设置风扇,单位时间内的气流动能为: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33
设置风扇时,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的动能为: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34
上述两式相除,得到风扇效率为: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35
由上式可得,当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36
时,风扇效率最大,此时v为最优瞬时速度。
其中,E1为不设置风扇时,单位时间内的气流动能;
η为风扇效率,其等于E和E1的比值;
建立风扇型号与风在风扇处的瞬时风速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据此选择风扇型号。使工作时,风在风扇处的瞬时风速能够达到或接近所述最优瞬时速度。
上述的风扇型号与风在风扇处的瞬时风速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建立。具体的,针对不同型号的风扇进行试验,最终选取瞬时风速达到或靠近最优瞬时速度的风扇型号。
术语“接近”是指:在上述步骤中,所选择的风扇型号的瞬时风速相对于其余对照组更加接近最优瞬时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风包括活塞风和自然风,对于活塞风,在步骤S1中,计算得到活塞风的第一风速,活塞风速按恒定流计算,所述隧道活塞风的第一风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41
上式中,vT为列车速度;
ξm为隧道段除环状空间外的阻力系数;
Km为活塞风作用系数,单线隧道时,Km=1.3+0.007lT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风包括活塞风和自然风,对于活塞风,在步骤S1中,计算得到活塞风的第一风速,活塞风速按非恒定流计算,所述隧道活塞风的第一风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42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43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44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51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52
上式中:LT——隧道长度;
Pm——活塞风压力;
ρ—空气密度;
Km——活塞风作用系数,单线隧道时,Km=1.3+0.007lT
lT——列车长度;
vT——列车速度;
v1—活塞风的第一风速;
ξm——隧道段除环状空间外的阻力系数,单线隧道时,ξm=1.5+0.0025(LT-lT)。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能计算装置,其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基于上述的风能计算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隧道智能显示系统,其包括通过上述的风能计算方法的结果选取型号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风扇、发电机、传感器及电源;所述风扇用于设置在隧道中并与所述发电机相连,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源与所述显示装置相连;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隧道上并与所述显示装置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列车进入隧道时触发所述显示装置启动,并用于在检测到列车驶出隧道时触发所述显示装置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画面。
在使用时,根据隧道中可利用的活塞风的风能确定显示装置的功率,进而选取显示装置的型号,从而达到对风能的充分利用。上述隧道智能显示系统,能够通过隧道活塞风实现供电,从而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减小偏远地区的电网铺设工程成本。
优选的,电源为蓄电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或投影仪。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风能计算方法及装置,能够得到隧道中可被利用的风能大小,并可以据此进行投影仪的选型,并基于选型得到的风扇组成隧道智能显示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有利于充分利用隧道中的活塞风能和自然风能、节约能源,减小偏远地区电网铺设的成本;
特别的,在上述风能计算方法中,可以根据瞬时风速最优解来指导风扇选型;
2.本发明提供的隧道智能显示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列车穿过隧道过程中产生的风能,并将风能作为显示装置的能量来源,适用于隧道使用,装置结构简洁、成本较低。同时,其通过显示画面,有助于缓解乘客的旅途疲劳,还可以通过显示助农产品购买画面,辅助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能计算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隧道中不设置风扇时的风速示意图。
图3是隧道中设置风扇时,风扇前后的风速变化和压强变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提供的隧道智能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3提供的隧道智能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隧道;2-风扇;3-发电机;4-投影仪;5-列车;6-电源;7-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1风能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或计算得到风经过风扇2前的第一风速、风经过风扇2后的第二风速以及风经过风扇2时的瞬时风速;
风包括活塞风和自然风。
具体的,对于活塞风,在步骤S1中,活塞风的第一风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也可以通过风速仪采集得到。
活塞风的第一风速的计算包括以下步骤:
1)若活塞风速按恒定流计算,所述隧道活塞风的第一风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71
上式中,vT为列车速度,单位为m/s;
ξm为隧道段除环状空间外的阻力系数;
Km为活塞风作用系数,单线隧道时,Km=1.3+0.007lT
2)若活塞风速按非恒定流计算,所述隧道活塞风的第一风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81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82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83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84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85
上式中:LT——隧道1长度,单位为m;
Pm——活塞风压力,单位为Pa;
ρ—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
Km——活塞风作用系数,单线隧道时,Km=1.3+0.007lT
lT——列车5长度,单位为m;
vT——列车5速度,单位为m/s;
v1—活塞风的第一风速,单位为m/s;
ξm——隧道段除环状空间外的阻力系数,单线隧道时,ξm=1.5+0.0025(LT-lT)
S2.建立基于第一风速、第二风速、瞬时风速、风扇2面积和空气密度的风扇2风能计算模型;
如图2及图3所示,令风经过风扇2前的速度为第一速度,通过v1表示,经过风扇2前的瞬时压强为第一压强,通过P1表示;经过风扇2后的速度为第二速度,通过v2表示,经过风扇2后的瞬时压强为第二压强,通过P2表示;经过风扇2的瞬时速度通过v表示,大气压强为P。
设置风扇2后,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2的动能为: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91
其中,ρ为空气密度;
A为风扇2面积;
E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2的风能。
风经过风扇2的瞬时速度v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根据伯努利原理:
对于风经过风扇2前的状态: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92
对于风经过风扇2后的状态: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93
上述两个伯努利方程相减得到: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94
根据动量方程可得到:
A(P1-P2)=ρAv(v1-v2) (2)
联立式(1)和式(2)得到: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095
即:在风扇2处的瞬时速度为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的平均值;
S3.通过风能计算模型输出风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2的动能。
根据式(0)可得到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2的动能。
S4.计算风扇2效率,根据风扇2效率最大值得到最优瞬时速度,并据此选择风扇型号。
假设不设置风扇2,则单位时间穿过面积为A的气流动能为: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101
设置风扇2时,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2的动能为: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102
式(4)除以式(3)得到: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103
η为E/E1,即为风扇2效率。
由式(5)可知,η为关于瞬时速度v的三次函数。而由于v的取值范围为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104
因此,易得到当
Figure BDA0002431433760000105
时,为最优瞬时速度,此时风扇2效率最大,约为60%。
术语“最优瞬时速度”是指:使风扇效率最大的瞬时速度v。
建立风扇型号与风在风扇处的瞬时风速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据此选择风扇型号,使工作时,风在风扇处的瞬时风速能够达到或接近所述最优瞬时速度。
上述的风扇型号与风在风扇处的瞬时风速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建立。具体的,针对不同型号的风扇进行空气动力学试验,最终选取瞬时风速达到或最接近最优瞬时速度的风扇型号。
由于工程实际中,通常存在损耗,按照经验,损耗率约为三分之一,从而得到生产实际中,风扇2的效率约为40%。
又由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时,转化率一般为95%,因此,不设置风扇2情况下的风能E1中,约有38%可转化为电能。
基于上述的风能计算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能计算装置,其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智能显示系统,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为投影仪4,投影仪4用于向隧道内壁投射画面。基于实施例1中的风能计算方法,得到风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2的动能,并据此选取投影仪4功率,从而据此确定投影仪4的型号。
请参阅图4,隧道智能显示系统包括风扇2、发电机3、传感器、投影仪4以及电源6。投影仪4的型号基于实施例1所提供的风能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选择。
所述风扇2设置于隧道1的内壁,风扇与所述发电机3相连,在隧道中有自然风经过,或由列车经过产生活塞风时,风扇2转动,通过风扇2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3转动进行发电。
所述发电机3与所述电源6相连,从而将所发电能存储到电源6中。
所述电源6与所述投影仪4相连,从而为投影仪4供电。电源6设置于隧道中。所述投影仪4用于向隧道1内壁投射画面。
优选的,沿隧道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投影仪4,多个投影仪4用于向隧道1的内壁投射相同的画面。列车5在运行过程中,车上的乘客以一定频率依次看到各个投影仪4投射出的相同画面,使得可以为乘客呈现稳定的投影画面。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隧道1内壁并与所述投影仪4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列车5进入隧道1时触发所述投影仪4启动,并用于在列车5驶出隧道1时触发投影仪4关闭。进一步的,在隧道1的两端均设有传感器,其中一个用于检测列车5的进入,另一个用于检测列车5的驶出。
优选的,电源6为蓄电池。
优选的,投影仪4投射的画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例如:可以为娱乐画面、天气、附近城市相关提示、包含二维码的山区特产购物信息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智能显示系统,可以对隧道1中的风能,尤其是活塞风能,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存储,有利于节能,且能够增加乘客乐趣、缓解乘车疲劳。
实施例3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智能显示系统,其与实施例2中的隧道智能显示系统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为显示,7。
显示屏7设置于隧道1内,且用于面向隧道1中的列车5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隧道风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或计算得到风经过风扇前的第一风速、风经过风扇后的第二风速以及风经过风扇时的瞬时风速;
S2.建立基于第一风速、第二风速、瞬时风速、风扇面积和空气密度的风能计算模型;
S3.通过风能计算模型输出风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的动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风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风能计算模型为: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11
其中,v为风经过风扇时的瞬时风速;
v1为风经过风扇前的第一风速;
v2为风经过风扇后的第二风速;
ρ为空气密度;
A为风扇面积;
E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的风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风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经过风扇时的瞬时风速v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对于风经过风扇前的状态,根据伯努利方程: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12
对于风经过风扇后的状态,根据伯努利方程: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21
上述两个伯努利方程相减得到: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22
根据动量方程,单位时间t内,可得到:
A(P1-P2)=ρAv(v1-v2)
联立得到: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23
上述各式中,P为大气压;
P1为经过风扇前的瞬时压强;
P2为经过风扇后的瞬时压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风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结束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4.计算风扇效率,根据风扇效率最大值得到最优瞬时速度,并据此选择风扇型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风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风扇效率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假设不设置风扇,单位时间内的气流动能为: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24
设置风扇时,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风扇的动能为: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25
上述两式相除,得到风扇效率为: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31
由上式可得,当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32
时,风扇效率最大,此时v为最优瞬时速度;
其中,E1为不设置风扇时,单位时间内的气流动能;
η为风扇效率,其等于E和E1的比值;
建立风扇型号与风在风扇处的瞬时风速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据此选择风扇型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风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包括活塞风和自然风,对于活塞风,在步骤S1中,计算得到活塞风的第一风速,活塞风速按恒定流计算,所述隧道活塞风的第一风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33
上式中,vT为列车速度;
ξm为隧道段除环状空间外的阻力系数;
Km为活塞风作用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风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包括活塞风和自然风,对于活塞风,在步骤S1中,计算得到活塞风的第一风速,活塞风速按非恒定流计算,所述隧道活塞风的第一风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34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35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41
Figure FDA0002431433750000042
上式中:LT——隧道长度;
ρ—空气密度;
Km——活塞风作用系数,单线隧道时,Km=1.3+0.007lT
lT——列车长度;
vT——列车速度;
v1—活塞风的第一风速;
ξm——隧道段除环状空间外的阻力系数,单线隧道时,ξm=1.5+0.0025(LT-lT)。
8.风能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隧道智能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提供的风能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选取型号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风扇、发电机、传感器及电源;
所述风扇用于设置在隧道中并与所述发电机相连,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源与所述显示装置相连;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隧道上并与所述显示装置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列车进入隧道时触发所述显示装置启动,并用于在检测到列车驶出隧道时触发所述显示装置关闭;
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画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智能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或投影仪。
CN202010237329.5A 2020-03-30 2020-03-30 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Pending CN1114606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329.5A CN111460649A (zh) 2020-03-30 2020-03-30 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329.5A CN111460649A (zh) 2020-03-30 2020-03-30 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0649A true CN111460649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3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7329.5A Pending CN111460649A (zh) 2020-03-30 2020-03-30 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0649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72601A1 (en) * 2007-05-04 2008-11-06 Edwin Newman Electrical energy from naturally moving fluids
US20130181458A1 (en) * 2010-09-22 2013-07-18 Saphon Energy Ltd System for converting wind energy
US20130213038A1 (en) * 2012-02-16 2013-08-22 Spyros James Lazaris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delivery of dynamic demand response in a renewable energy-based electricity grid infrastructure
CN104657578A (zh) * 2014-11-14 2015-05-27 西南交通大学 利用气象资料获取特长无斜井隧道内自然风强度的方法
CN104769275A (zh) * 2012-10-22 2015-07-08 清水忠雄 使用水流能量的无底杯式水力转换装置
CN104834778A (zh) * 2015-05-04 2015-08-1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CN205172806U (zh) * 2015-12-09 2016-04-20 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隧道风力发电装置
CN106026161A (zh) * 2016-05-23 2016-10-12 天津大学 一种区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分析评估方法
CN107060864A (zh) * 2017-03-01 2017-08-18 南京酷朗电子有限公司 地铁风力调控系统
CN107882685A (zh) * 2017-11-20 2018-04-06 刘大康 一种位于地铁车厢尾部的风力发电系统
CN108709553A (zh) * 2018-05-21 2018-10-26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云端估算隧道内任意点通过速度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60216A (zh) * 2018-04-10 2018-11-06 东北大学 基于动力学相似的地铁隧道模型试验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09558607A (zh) * 2017-09-25 2019-04-0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隧道瓦斯等级确定方法
KR102034124B1 (ko) * 2019-06-24 2019-10-18 손영우 지하철 주행풍을 이용한 풍력발전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72601A1 (en) * 2007-05-04 2008-11-06 Edwin Newman Electrical energy from naturally moving fluids
US20130181458A1 (en) * 2010-09-22 2013-07-18 Saphon Energy Ltd System for converting wind energy
US20130213038A1 (en) * 2012-02-16 2013-08-22 Spyros James Lazaris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delivery of dynamic demand response in a renewable energy-based electricity grid infrastructure
CN104769275A (zh) * 2012-10-22 2015-07-08 清水忠雄 使用水流能量的无底杯式水力转换装置
CN104657578A (zh) * 2014-11-14 2015-05-27 西南交通大学 利用气象资料获取特长无斜井隧道内自然风强度的方法
CN104834778A (zh) * 2015-05-04 2015-08-1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CN205172806U (zh) * 2015-12-09 2016-04-20 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隧道风力发电装置
CN106026161A (zh) * 2016-05-23 2016-10-12 天津大学 一种区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分析评估方法
CN107060864A (zh) * 2017-03-01 2017-08-18 南京酷朗电子有限公司 地铁风力调控系统
CN109558607A (zh) * 2017-09-25 2019-04-0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隧道瓦斯等级确定方法
CN107882685A (zh) * 2017-11-20 2018-04-06 刘大康 一种位于地铁车厢尾部的风力发电系统
CN108760216A (zh) * 2018-04-10 2018-11-06 东北大学 基于动力学相似的地铁隧道模型试验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08709553A (zh) * 2018-05-21 2018-10-26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云端估算隧道内任意点通过速度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KR102034124B1 (ko) * 2019-06-24 2019-10-18 손영우 지하철 주행풍을 이용한 풍력발전시스템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法)勒古里雷斯(LEGOURIERES,D.)等著: "《风力机的理论与设计》", 31 December 1987, 机械工业出版社 *
HAMID ROOZBAHANI .ETAL: "Simulation of Wind Powered Hydraulic Heating System", 《IEEE》 *
李业发 等编著.: "《能源工程导论 第2版》", 31 August 20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郭春 编著: "《地下工程通风与防灾》", 31 March 2018,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陈广交: "地铁隧道通风中活塞风和自然风的互补应用与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5985B1 (e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from air conditioning exhaust
US936615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gener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from an external source of forced air
US20100253080A1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ity
CN104295453A (zh) 一种高空风能捕捉系统
CN111460649A (zh) 隧道风能计算方法、装置及隧道智能显示系统
CN101776045B (zh) 矩阵式风力发电装置
CN102828911A (zh) 风洞式气流涡轮发电机
CN203130376U (zh) 高速公路隧道内风力发电系统
CN101776046A (zh) 风力发电模块及其组成的矩阵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01621009U (zh) 风力发电模块及其组成的矩阵式风力发电装置
JPS58222984A (ja) 上昇気流利用発電装置
CN203319455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升降电梯
CN201621008U (zh) 矩阵式风力发电装置
CN110131101A (zh) 一种共享单车智能锁风力给电系统及其给电方法
CN105715290A (zh) 出入口有匝道的公路隧道风机设置方法
CN107191327A (zh) 一种风能利用系统
CN107061141A (zh) 一种设有虹吸风道的风力发电机
CN102297076A (zh) 轮状风叶轮、风力发电装置及人造空气流发电系统
CN202181984U (zh) 轮状风叶轮、风力发电装置及人造空气流发电系统
CN203750106U (zh) 蒸发冷却结合机械能、太阳能自发电户外自行车用空调
US20070035138A1 (en) Vacuum powered generators
CN102418665B (zh) 人造空气流发电的方法和人造空气流发电系统
CN105673333A (zh) 风力发电机运行状态展示方法
CN101642626A (zh) 一种转轮装置及一种发电设备
Hughes et al. Power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dynamic archite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