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5181A - 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5181A
CN111445181A CN202010211771.0A CN202010211771A CN111445181A CN 111445181 A CN111445181 A CN 111445181A CN 202010211771 A CN202010211771 A CN 202010211771A CN 111445181 A CN111445181 A CN 111445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der
logistics
information
commerce platform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17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5181B (zh
Inventor
裴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117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51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5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5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5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5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3Lists, e.g. purchase orders, compilation or processing
    • G06Q30/0635Processing of requisition or of purchase or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其中,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该实施方式根据物流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确定物流订单的例如打折、返利等资源转移方式以生成物流订单,从而提高了物流订单的生成方式的灵活性,提高了物流订单的生成率,促进了容器的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电商平台物流需求逐渐变大,个人对物流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物流、快递公司开始关注个人对物流的需求。
相关技术中,针对个人物流,物流公司通常根据重量和距离等因素,采用统一的规则生成物流订单,例如,采用统一的收费标准生成物流订单。现有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式灵活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其中,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生成电商平台订单,其中,电商平台订单包括订单号、用户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将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以使仓库系统生成标识码,其中,标识码包括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标识码设置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流包裹的容器为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识码包括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包括: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以在第一终端设备打开物流客户端,其中,打开指令为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标识码生成的指令;从物流客户端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之后,方法还包括: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其中,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为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标识码得到的;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基于所获取的订单号,从电商平台订单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响应于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匹配,获取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确定为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寄件人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从生成请求中获取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其中,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服务器获取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的物流订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生成电商平台订单,并将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其中,仓库系统用于生成包括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的标识码,标识码设置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识码包括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包括:基于标识码,生成并向服务器发送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打开物流客户端,接收用户在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开物流客户端,接收用户在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包括:基于标识码,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并向服务器发送所获取的订单号,以使服务器获取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确定为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打开物流客户端,并在物流客户端中显示寄件人信息;接收用户在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其中,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第一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生成电商平台订单,其中,电商平台订单包括订单号、用户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将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以使仓库系统生成标识码,其中,标识码包括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标识码设置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流包裹的容器为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识码包括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获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以在第一终端设备打开物流客户端,其中,打开指令为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标识码生成的指令;从物流客户端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成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其中,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为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标识码得到的;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基于所获取的订单号,从电商平台订单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响应于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匹配,获取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确定为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寄件人信息。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从生成请求中获取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其中,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从服务器获取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的物流订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生成电商平台订单,并将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其中,仓库系统用于生成包括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的标识码,标识码设置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识码包括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第二接收单元包括:生成模块,被配置成基于标识码,生成并向服务器发送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接收模块,被配置成打开物流客户端,接收用户在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基于标识码,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并向服务器发送所获取的订单号,以使服务器获取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确定为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打开物流客户端,并在物流客户端中显示寄件人信息;接收用户在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而后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可以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出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最后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从而实现根据物流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确定物流订单的例如打折、返利等资源转移方式以生成物流订单,提高了物流订单的生成方式的灵活性,提高了物流订单的生成率,促进了物流包裹容器的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或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1,网络102 和服务器103。网络102用以在第一终端设备101和服务器103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2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101通过网络102与服务器103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第一终端设备101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物流客户端、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
第一终端设备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设备101 为硬件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信息输入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101、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服务器103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对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的待生成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生成的物流订单)反馈给第一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3或第一终端设备101执行。相应地,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3或第一终端设备101中,这里没有唯一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第一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该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其中,上述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可以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实践中,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可以为用于装载该物流订单货物的容器,例如纸箱等。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可以包括容器为重复利用容器、容器为新容器、容器为包含特定标识的重复利用容器(例如,容器为包含XX电商平台标识的容器)等。上述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这里没有具体的限定。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 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通常,用户寄件时可以在其所在的终端设备下单。具体地,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中输入寄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和物流包裹重量等信息,以生成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并对所获取的生成请求进行处理从而生成物流订单。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信息可以为下单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输入的信息。或者,上述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信息还可以为快递员揽件时所输入的信息,这里没有唯一的限定。
步骤202,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例如图1中的服务器)可以预先设置多种资源转移方式,并且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中不同的内容可以与不同的资源转移方式相对应。这里,资源可以包括货币、数字货币、积分等,资源转移方式可以包括物流费用的折扣方式或返利方式等。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将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所包含的内容与不同的资源转移方式对应设置。例如,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包括容器为重复利用容器、容器为新容器、容器为包含特定标识的重复利用容器,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重复利用容器与八折优惠对应,将容器为新容器与无优惠对应,容器为包含特定标识的重复利用容器与七折优惠对应。
因此,基于步骤201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出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对应的资源转移方式。而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确定为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
步骤203,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步骤202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因此,上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上述执行主体获取所生成的物流订单,并在第一终端设备上展示该物流订单。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可以包括物流订单包的容器为包含电商平台A的标识的重复利用容器,而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出该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为七折优惠,因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七折优惠的方式进行虚拟货币转移,从而生成物流订单。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还可以如下步骤:对各资源转移方式下生成的物流订单的数量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重新调整各资源转移方式;基于调整后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并向用户推送物流相关信息。这里,物流相关信息可以包括物流优惠信息。该实现方式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得到用户对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的偏好,从而可以实现按照用户的偏好针对性地推送物流相关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物流订单的成单率。
继续参见图3,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应用场景的一个示意图。在图3的应用场景中,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上首先发起一个物流订单请求,这里用户可以在如图3所示的物流客户端中输入相关信息,并点击“下单”按键生成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之后,后台服务器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这里,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中可以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利用信息,例如,如图3所示,用户可以在“快递箱类型”的下拉单进行选择来输入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利用类型,如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利用信息可以包括快递箱类型为“XX商城重复利用”容器;而后,后台服务器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出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例如,资源转移方式可以为与快递箱类型为“XX商城重复利用”容器对应的七折优惠,如图3所示;最后,后台服务器可以按照所确定的资源方式确定物流费用,如图3所示,从而生成物流订单。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本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而后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可以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出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最后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从而实现根据物流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确定物流订单的例如打折、返利等资源转移方式以生成物流订单,提高了物流订单的生成方式的灵活性,提高了物流订单的生成率。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可以鼓励用户对电商平台快递箱等容器进行重复利用,实现了环保的效果。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400。该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流程4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生成电商平台订单。
在本实施例中,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从而可以生成电商平台订单。其中,电商平台订单可以包括订单号、用户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等。这里,电商平台订单可以为用户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在电商平台进行购物所生成的订单。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连接、 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 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步骤402,将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以使仓库系统生成标识码。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步骤401生成的电商平台订单,上述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将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以使仓库系统可以生产电商平台订单的包裹。具体地,仓库系统在获取电商平台订单之后,可以基于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生成标识码,并在生产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例如纸箱)时将标识码印刷在其上。作为示例,上述标识码可以为二维码,该二维码中可以包括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因此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扫描该二维码得到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仓库系统在生产电商平台订单的包裹之前,不仅可以在容器上印刷标识码,还可以印刷标识码的相关说明信息、物流的宣传信息、资源转移方式等。例如,使用XX电商平台快递箱可享七折优惠等。该实现方式可以鼓励用户使用特定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作为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这不仅提高了物流订单的生成率,还提高了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率。
步骤403,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以在第一终端设备打开物流客户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扫描等方式处理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的标识码,从而可以生成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上打开物流客户端。可见,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可以为用户提供物流客户端的打开途径,起到对物流客户端的宣传作用,使得电商平台的用户在收到购物包裹后可以获取物流下单的方式,实现了电商平台对物流的宣传作用,扩大了物流客户端的影响范围,提高了物流订单的生成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包含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的标识码和包含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的标识码可以为不同的标识码。或者,上述包含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的标识码和包含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的标识码还可以为同一标识码,这里没有唯一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还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设备的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操作,直接生成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而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打开指令,以在第一终端设备打开物流客户端。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打开物流客户端,这里没有唯一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的同时,上述执行主体还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设备采用扫描等方式处理标识码,从而可以获取标识码中的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因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中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在接收到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的之后,还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扫描等方式处理上述标识码即可以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执行主体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交互时可以获取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进一步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所获取的订单号,从所述电商平台订单确定上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而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判断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匹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匹配可以表征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为同一终端设备。作为示例,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的PIN码,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的PIN码。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匹配,则可以获取上述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确定为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则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寄件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以为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寄件人信息的文字,或者该提示信息还可以直接为空出的寄件人信息,以便于用户可以在空白处进行信息输入。
步骤404,从物流客户端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设备上打开物流客户端之后,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对物流客户端执行信息输入等操作,因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物流客户端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可以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还可以包括寄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物流包裹重量等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将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作为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使用,此时第一终端设备采用扫描等方式处理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的标识码之后,可以直接将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确认为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或者,第一终端设备采用扫描等方式处理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的标识码之后,用户并不将该容器作为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此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
步骤405,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预先设置多种资源转移方式,并且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中不同的内容可以与不同的资源转移方式相对应。这里,资源可以为货币、数字货币、积分等,资源转移方式可以包括物流费用的折扣方式或返利方式等。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将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所包含的内容与不同的资源转移方式对应设置。例如,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包括容器为重复利用容器、容器为新容器、容器为包含特定标识的重复利用容器,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重复利用容器与八折优惠对应,将容器为新容器与无优惠对应,容器为包含特定标识的重复利用容器与七折优惠对应。
因此,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出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对应的资源转移方式。而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确定为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
步骤406,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步骤405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因此,上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上述执行主体获取所生成的物流订单,并在第一终端设备上展示该物流订单。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还可以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设置容器使用提示信息,该容器使用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用户将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作为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该容器使用信息还可以用于提示用户将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作为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使用的资源转移方式。作为示例,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设置容器可以设置“使用XX电商平台纸箱,物流下单七折优惠”。该实现方式,除了可以提高物流订单的生成率之外,还可以鼓励用户在电商平台下单以获取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作为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从而在提高物流订单生成率的同时,反向促进用户在电商平台中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率。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与图2对应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流程400可以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设置标识码,用户通过标识码可以打开物流客户端,从而实现了通过电商平台的电商平台订单对物流客户端进行宣传,使得更多用户可以了解物流客户端,进一步地提高了物流订单的生成率。
请继续参考图5,其示出了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500。该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流程5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第一终端设备)上执行点击、信息输入等操作,以便于生成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上述执行主体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之后,可以将所获取的生成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之后,可以从中确定出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而后服务器可以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出与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对应的资源转移方式,以便于服务器可以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
实践中,物流订单包裹发的容器可以为用于装载该物流订单货物的容器,例如纸箱等。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可以包括容器为重复利用容器、容器为新容器、容器为包含特定标识的重复利用容器等。上述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这里没有具体的限定。这里,资源可以为货币、数字货币、积分等,资源转移方式可以包括物流费用的折扣方式或返利方式等。
对于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中包含的不同内容,可以设置与之对应的资源转移方式。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将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所包含的内容与不同的资源转移方式对应设置。例如,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包括容器为重复利用容器、容器为新容器、容器为包含特定标识的重复利用容器,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重复利用容器与八折优惠对应,将容器为新容器与无优惠对应,容器为包含特定标识的重复利用容器与七折优惠对应。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在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之前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生成电商平台订单,并将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其中,电商平台订单可以包括用户信息和订单号。仓库系统可以生成包括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的标识码,该标识码可以设置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可选的,该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可以为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的标识码包括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从而实现通过电商平台宣传物流的目的,促进电商平台的用户与物流平台的用户的转化,扩大了物流的影响范围。因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采用扫描等方式处理上述标识码,从而可以生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而后可以将该打开指令发送到服务器,以便于服务器可以在上述执行主体中打开物流客户端。需要说明的,用户可以在上述执行主体中对物流客户端进行操作生成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因此,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在采用扫描等方式处理标识时,可以获取该标识码中包含的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而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所获取的订单号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订单号可以确定出电商平台订单,并获取该电商平台订单中所包含的用户信息。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商平台订单和物流订单可以为同一终端设备请求生成的订单,此时可以默认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为电商平台订单的下单用户。因此,上述服务器可以将所确定的用户信息确定为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服务器在上述执行主体中打开物流客户端时,可以直接将电商平台订单的用户信息默认为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并显示在打开的物流客户端中。最后,用户可以在上述执行主体中输入除寄件人信息之外的其他物流信息,从而可以得到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可选的,上述电商平台订单还可以为不同于上述执行主体的其他终端设备请求生成的订单,此时该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与上述执行主体请求生成的物流订单中的寄件人信息不同。此种情况下,上述执行主体在请求生成物流订单时,需要用户在物流客户端中输入寄件人信息。
步骤502,从服务器获取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的物流订单。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服务器在确定出与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对应的资源转移方式之后,可以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服务器获取所生成物流订单。
进一步参考图6,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600包括:获取单元601、第一确定单元602、第一生成单元603。其中,获取单元601 被配置成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其中,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第一确定单元602被配置成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第一生成单元603被配置成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装置600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生成电商平台订单,其中,电商平台订单包括订单号、用户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将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以使仓库系统生成标识码,其中,标识码包括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标识码设置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物流包裹的容器为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标识码包括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获取单元601进一步被配置成: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以在第一终端设备打开物流客户端,其中,打开指令为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标识码生成的指令;从物流客户端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装置600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成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其中,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为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标识码得到的;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基于所获取的订单号,从电商平台订单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响应于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匹配,获取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确定为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装置600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寄件人信息。
装置6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装置5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接下来请参考图7,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5 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700包括:第二接收单元701、第二生成单元702。其中,第二接收单元701被配置成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从生成请求中获取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其中,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第二生成单元702被配置成从服务器获取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的物流订单。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装置700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生成电商平台订单,并将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其中,仓库系统用于生成包括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的标识码,标识码设置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标识码包括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第二接收单元701包括:生成模块,被配置成基于标识码,生成并向服务器发送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接收模块,被配置成打开物流客户端,接收用户在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基于标识码,获取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并向服务器发送所获取的订单号,以使服务器获取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确定为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打开物流客户端,并在物流客户端中显示寄件人信息;接收用户在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装置7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5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装置5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中的服务器或第一终端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8示出的第一终端设备/服务器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801、RO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 8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 8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807;存储装置808;以及通信装置809。通信装置8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8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8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8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8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808被安装,或者从ROM 8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例如服务器、第一终端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其中,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物流订单。或者,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从生成请求中获取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其中,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服务器获取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的物流订单。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单元、第一确定单元、第一生成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的单元”。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包括:
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其中,所述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
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所述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
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所述物流订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生成所述电商平台订单,其中,所述电商平台订单包括订单号、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将所述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以使所述仓库系统生成标识码,其中,所述标识码包括所述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所述标识码设置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流包裹的容器为所述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识码包括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
所述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以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打开所述物流客户端,其中,所述打开指令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标识码生成的指令;
从所述物流客户端获取所述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其中,所述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标识码得到的;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基于所获取的订单号,从所述电商平台订单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响应于确定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匹配,获取所述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
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确定为所述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寄件人信息。
7.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从所述生成请求中获取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所述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其中,所述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
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的物流订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商平台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所述服务器生成电商平台订单,并将所述电商平台订单发送到仓库系统,其中,所述电商平台订单包括订单号和用户信息,所述仓库系统用于生成包括所述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的标识码,所述标识码设置在电商平台订单包裹的容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识码包括物流客户端的打开信息;
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包括:
基于所述标识码,生成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物流客户端的打开指令;
打开所述物流客户端,接收用户在所述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打开所述物流客户端,接收用户在所述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包括:
基于所述标识码,获取所述电商平台订单的订单号,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获取的订单号,以使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电商平台订单中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获取的用户信息确定为所述物流订单的寄件人信息;
打开所述物流客户端,并在所述物流客户端中显示所述寄件人信息;
接收用户在所述物流客户端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
11.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其中,所述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所述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所述物流订单。
12.一种物流订单的生成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用户输入的物流订单的生成请求,以使服务器从所述生成请求中获取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物流订单包裹的重复利用信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转移方式中确定所述物流订单的资源转移方式,其中,所述生成请求包括物流订单包裹的容器重复利用信息;
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按照所确定的资源转移方式生成的物流订单。
13.一种服务器,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7-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11771.0A 2020-03-24 2020-03-24 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445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1771.0A CN111445181B (zh) 2020-03-24 2020-03-24 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1771.0A CN111445181B (zh) 2020-03-24 2020-03-24 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5181A true CN111445181A (zh) 2020-07-24
CN111445181B CN111445181B (zh) 2023-09-05

Family

ID=71657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1771.0A Active CN111445181B (zh) 2020-03-24 2020-03-24 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518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2114A1 (en) * 1997-08-29 1999-03-11 Johnson, Janet, Elizabeth Packag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1294307A (ja) * 2000-04-10 2001-10-23 Yokogawa Electric Corp 通いコンテナシステム
JP2009237823A (ja) * 2008-03-26 2009-10-15 Yamato Transport Co Ltd 本人確認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US7899710B1 (en) * 1998-05-27 2011-03-01 Walker Digital, Llc Determin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package pricing offers in response to customer interest in a product
WO2017050163A1 (zh) * 2015-09-23 2017-03-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物流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570660A (zh) * 2015-10-09 2017-04-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物流履行方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029775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退货码生成和退货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2114A1 (en) * 1997-08-29 1999-03-11 Johnson, Janet, Elizabeth Packa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899710B1 (en) * 1998-05-27 2011-03-01 Walker Digital, Llc Determin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package pricing offers in response to customer interest in a product
JP2001294307A (ja) * 2000-04-10 2001-10-23 Yokogawa Electric Corp 通いコンテナシステム
JP2009237823A (ja) * 2008-03-26 2009-10-15 Yamato Transport Co Ltd 本人確認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WO2017050163A1 (zh) * 2015-09-23 2017-03-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物流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570660A (zh) * 2015-10-09 2017-04-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物流履行方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029775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退货码生成和退货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珊珊: "快递包装"披绿衣""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5181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2392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order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48823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rdering goods and/or services using the emoji character set vi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9803008B (zh) 用于显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285855A1 (en) System for proxy payment based on shared electronic commerce shopping cart, method thereof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computer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WO2019214393A1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18768B (zh) 信息呈现方法和装置
CN108390817B (zh) 信息的分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78636A (zh) 营销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1445181B (zh) 物流订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0942567A (zh) 自助设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094276A1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s
CN111461802A (zh) 用于生成订单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48612B (zh) 订单生成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26997B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861293A (zh) 用于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6843800B (zh) 动画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172638A (zh) 运单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3191783A (zh) 订单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5314456B (zh) 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709833A (zh) 业务订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计算机介质
CN114139895A (zh) 一种基于智能秤的物品溯源方法和系统
CN113313547A (zh) 订单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170233A (zh) 收货方法和装置
CN113988585A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6307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