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6442A -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6442A
CN111436442A CN201910042227.5A CN201910042227A CN111436442A CN 111436442 A CN111436442 A CN 111436442A CN 201910042227 A CN201910042227 A CN 201910042227A CN 111436442 A CN111436442 A CN 111436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bendiamide
weight ratio
percent
composition
clothianid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22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家成
司国栋
姜成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lir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lir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lir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lir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22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6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6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6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a double or triple bond to nitrogen, e.g. cyanates, cyanam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the sequences of atoms O—N—S, X—O—S, N—N—S, O—N—N or O-halogen,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bonds each atom has and with no atom of these sequences forming part of a heterocyclic r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杀虫剂领域,涉及一种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用途。杀虫剂组合物,活性组分一为氟氯虫双酰胺,活性组分二为新烟碱类杀虫剂;所述氟氯虫双酰胺结构式如下,所述新烟碱类类杀虫剂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氟啶虫酰胺、哌虫啶、砜虫啶;其中,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为1:80~80:1。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增效、扩大杀虫谱等优点,可用于防治多种不同目的害虫。

Description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在农作物害虫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CN201610028679.4公开了取代吡啶酰胺类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其中化合物1-2(以下称为氟氯虫双酰胺)可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害虫具有突出的防治效果。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作为后突触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激动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新烟碱类杀虫聚集是一类具有高杀虫活性,对哺乳动物低毒的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在国内外市场发展很快。这类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害虫,新近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还可有效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和同翅目害虫。
由于农作物经常发生多种虫害,而多数药剂又只能防治某一种或某一类害虫,通过作用机理不同的两种或几种药剂的混用可以达到兼治不同害虫的效果;也可以提高药剂防治效果和速效性,达到增加药效、减轻抗药性;还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用药成本。
现有技术中泛泛公开了氟氯虫双酰胺或其同系物同其他杀虫剂混用可以产生附加的优点和效果,但含有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的技术方案未见具体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活性组分A为氟氯虫双酰胺,活性组分B为新烟碱类杀虫剂;
所述有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吡虫啉(Imidacloprid)、噻虫嗪(Thiacloprid)、啶虫脒(Acetamiprid)、呋虫胺(Dinotefuran)、噻虫胺(Colthianidin)、烯啶虫胺(Nitenpyram)、噻虫啉(Thiacloprid)、氯噻啉(Imidaclothiz)、哌虫啶(Paichongding)、砜虫啶(Sulfoxaflor);其中,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为1:80~80:1。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活性组分A为氟氯虫双酰胺,活性组分B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哌虫啶、砜虫啶;其中,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为1:10~10:1。
更进一步的优选为: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10~10:1;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1:40~50:1;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的重量比为1:70~50:1;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重量比为1:80~5:1;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50~20:1;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30~5:1。
再进一步优选为: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3~3:1;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1:30~30:1;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的重量比为1:40~10:1;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重量比为1:50~1:1;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20~5:1;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10~2:1。
所述的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可分散油悬浮剂。
所述的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在0.5%~95%之间。
进一步的说,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在1%~85%之间。
进一步的说,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和农药辅助组成,农药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进一步的说,所述载体为水、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水优选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说,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甲苯、二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己酮、N-辛基吡咯烷酮、乙醇胺、三乙醇胺、异丙胺。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醇胺、异丙胺、乙酸乙酯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说,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缓释剂、粘结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四种。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
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五种。
进一步的说,所述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润湿剂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表面活性剂)、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说,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说,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说,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说,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说,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崩解剂、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或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说,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磷酸三苯酯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说,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润湿剂、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说,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增效作用,提高了该组合物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组合物中各有效成分的防治靶标不同,能够扩大杀虫范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该组合物中两活性组分的作用机理不同,有效地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该组合物中两种活性组分在适宜的比例范围内组合使用,提高了害虫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根据需要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可分散油悬浮剂等。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累积含量在0.5%~95%之间,优选累积含量在1%~85%之间。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混配比例及增效作用程度。活性组分含量的最佳范围按照组合物的制剂类型而有所不同。
悬浮剂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主要设备是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
悬浮剂配方: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水加至100%。
实施例1:15%吡虫啉·氟氯虫双酰胺悬浮剂(2:1)
配方:10%氟氯虫双酰胺、5%吡虫啉、3%农乳1601#、6%农乳0201B、0.3%黄原胶、0.5%白炭黑、5%乙二醇、水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10%氟氯虫双酰胺·噻虫嗪悬浮剂(4:1)
配方:8%氟氯虫双酰胺、2%噻虫嗪、3%木质素磺酸钠、5%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农乳1601#、3%农乳0201B、0.1%黄原胶、0.2%白炭黑、5%乙二醇、水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20%氟氯虫双酰胺·啶虫脒悬浮剂(4:1)
配方:16%氟氯虫双酰胺、4%啶虫脒、1%农乳S~80、2%农乳700#、5%农乳0203B、4%木质素磺酸钠、3%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0.5%黄原胶、0.8%白炭黑、5%乙二醇、水补余。
实施例4:15%氟氯虫双酰胺·呋虫胺悬浮剂(1:2)
配方:5%氟氯虫双酰胺、10%呋虫胺、3%农乳1601#、6%农乳0201B、0.3%黄原胶、0.5%白炭黑、5%乙二醇、水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5:30%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悬浮剂(1:1)
配方:15%氟氯虫双酰胺、15%噻虫胺、1%农乳S~80、2%农乳700#、5%农乳0203B、4%木质素磺酸钠、3%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0.5%黄原胶、0.8%白炭黑、5%乙二醇、水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6:40%氟氯虫双酰胺·烯啶虫胺悬浮剂(1:1)
配方:20%氟氯虫双酰胺、20%烯啶虫胺、2%农乳S~80、5%农乳0203B、3%木质素磺酸钠、3%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0.5%黄原胶、0.8%白炭黑、5%乙二醇、水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水分散粒剂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化合物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10~25%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或将粉碎过的粉体在沸腾造粒机中喷水、造粒、干燥,之后筛分制得产品。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捏合机、挤压造粒机,烘房或流化床干燥,或沸腾造粒机、筛分机。
水分散粒剂配方: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实施例7:20%氟氯虫双酰胺·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1)
配方:10%氟氯虫双酰胺、10%吡虫啉;4%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氯化铝、白炭黑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8:40%氟氯虫双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1)
配方:20%氟氯虫双酰胺、20%噻虫嗪;5%木质素磺酸盐、3%拉开粉BX、5%氯化铝、高岭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9:50%氟氯虫双酰胺·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2)
配方:30%氟氯虫双酰胺、20%啶虫脒;4%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膨润土、白炭黑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0:30%氟氯虫双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1)
配方:15%氟氯虫双酰胺、15%呋虫胺、8%木质素磺酸盐、5%拉开粉BX、4%氯化铝、白炭黑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1:40%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水分散粒剂(1:1)
配方:20%氟氯虫双酰胺、20%噻虫胺、3%木质素磺酸盐、7%拉开粉BX、5%氯化铝、高岭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2:20%氟氯虫双酰胺·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3:1)
配方:15%氟氯虫双酰胺、5%烯啶虫胺、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拉开粉BX、8%氯化铝、高岭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水乳剂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溶剂、乳化剂、助溶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的油相;将部分水,抗冻剂,抗微生物剂等其他的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的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
水乳剂配方: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表面活性剂5~20%、防冻剂2~10%、水余量。
实施例13:30%氟氯虫双酰胺·吡虫啉水乳剂(2:3)
配方:10%氟氯虫双酰胺、15%吡虫啉、12%磷酸酯、8%丙二醇、水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4:25%氟氯虫双酰胺·噻虫嗪水乳剂(1:4)
配方:5%氟氯虫双酰胺、20%噻虫嗪、3%农乳1601#、9%丙二醇、水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5:10%氟氯虫双酰胺·啶虫脒水乳剂(1:1)
配方:5%氟氯虫双酰胺、5%啶虫脒、8%磷酸酯、6%乙二醇、水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6:33%氟氯虫双酰胺·呋虫胺水乳剂(10:1)
配方:30%氟氯虫双酰胺、3%呋虫胺、6%农乳0201B、9%丙二醇、水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7:15%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水乳剂(2:1)
配方:10%氟氯虫双酰胺、5%噻虫胺、6%磷酸酯、7%乙二醇、水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8:20%氟氯虫双酰胺·烯啶虫胺水乳剂(1:3)
配方:5%氟氯虫双酰胺、15%烯啶虫胺、3%农乳1601#、7%乙二醇、水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微乳剂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用溶剂及助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其它助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杀螨组合物微乳剂制剂。
微乳剂配方: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乳化剂10~40%、有机溶剂40~60%、水余量。
实施例19:2%氟氯虫双酰胺·吡虫啉微乳剂(1:9)
配方:0.2%氟氯虫双酰胺、1.8%吡虫啉、3%N、N-二甲基甲酰胺、11%烷基苯磺酸钙、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0:6%氟氯虫双酰胺·噻虫嗪微乳剂(1:5)
配方:1%氟氯虫双酰胺、5%噻虫嗪、5%N、N-二甲基甲酰胺、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9%、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1:6%氟氯虫双酰胺·啶虫脒微乳剂(5:1)
配方:5%氟氯虫双酰胺、1%啶虫脒、4%N、N-二甲基甲酰胺、9%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2:5%氟氯虫双酰胺·呋虫胺微乳剂(2:3)
配方:2%氟氯虫双酰胺、3%呋虫胺、5%N、N-二甲基甲酰胺、12%烷基苯磺酸钙、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3:6%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微乳剂(1:5)
配方:1%氟氯虫双酰胺、5%噻虫胺、7%N-二甲基甲酰胺、2%烷基苯磺酸钙、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4:4%氟氯虫双酰胺·烯啶虫胺微乳剂(3:1)
配方:3%氟氯虫双酰胺、1%烯啶虫胺、6%N、N-二甲基甲酰胺、9%烷基苯磺酸钙、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颗粒剂制备方法: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粘结剂、载体按所需比例称量混合,粉碎后与载体混合,加入粘结剂搅拌制粒,检验合格后包装,即得到产品。
颗粒剂配方: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湿润剂5~20%、分散剂10~20%、固体载体补足至100%。
实施例25:4%氟氯虫双酰胺·吡虫啉颗粒剂(1:1)
配方:2%氟氯虫双酰胺、2%吡虫啉,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皂角粉、15%聚羧酸盐、膨润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6:1%氟氯虫双酰胺·噻虫嗪颗粒剂(1:1)
配方:0.5%氟氯虫双酰胺、0.5%噻虫嗪、6%拉开粉BX、3%润湿渗透剂F、13%木质素磺酸盐、轻质碳酸钙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7:5%氟氯虫双酰胺·啶虫脒颗粒剂(1:1)
配方:2.5%氟氯虫双酰胺、2.5%啶虫脒、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皂角粉、12%木质素磺酸盐、高岭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8:0.9%氟氯虫双酰胺·呋虫胺颗粒剂(5:4)
配方:0.5%氟氯虫双酰胺、0.4%呋虫胺、4%拉开粉BX、3%润湿渗透剂F、13%木质素磺酸盐、轻质碳酸钙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9:1%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颗粒剂(3:7)
配方:0.3%氟氯虫双酰胺、0.7%噻虫嗪、10%拉开粉BX、12%润湿渗透剂F、2%聚羧酸盐、膨润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0:3%氟氯虫双酰胺·烯啶虫胺颗粒剂(1:1)
配方:1.5%氟氯虫双酰胺、1.5%烯啶虫胺、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皂角粉、13%木质素磺酸盐、膨润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有效成分单嘧磺酯和氯吡嘧磺隆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
可湿性粉剂配方: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填料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1:15%氟氯虫双酰胺·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3)
配方:6%氟氯虫双酰胺、9%吡虫啉、7%脂肪胺聚氧乙烯醚、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硅藻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2:30%氟氯虫双酰胺·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5)
配方:6%氟氯虫双酰胺、30%噻虫嗪、7%聚羧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高岭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3:22%氟氯虫双酰胺·氯虫酰肼可湿性粉剂(10:1)
配方:20%氟氯虫双酰胺、2%啶虫脒、1%脂肪胺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高岭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4:30%氟氯虫双酰胺·呋虫胺可湿性粉剂(1:2)
配方:10%氟氯虫双酰胺、20%呋虫胺、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润湿渗透剂F、硅藻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5:24%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可湿性粉剂(1:2)
配方:8%氟氯虫双酰胺、16%噻虫胺、6%木质素磺酸盐、5%拉开粉BX、白炭黑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6:18%氟氯虫双酰胺·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1:5)
配方:3%氟氯虫双酰胺、15%烯啶虫胺、7%萘磺酸甲醛缩合物、4%十二烷基硫酸钠、高岭土补余。
制备方法:同上。
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油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主要设备是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
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乳化剂1~7%、油分散剂,1~8%、增稠剂1~5%、油余量。
实施例37:9%氟氯虫双酰胺·吡虫啉可分散油悬浮剂(2:7)
配方:2%氟氯虫双酰胺、7%吡虫啉、6%农乳0201B、5%农乳S~80、10%油酸甲酯、2%白炭黑、1份%农乳T~20,大豆油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8:20%氟氯虫双酰胺·噻虫嗪可分散油悬浮剂(1:3)
配方:5%氟氯虫双酰胺、15%噻虫嗪、2%农乳700#、5%农乳S~80、10%油酸甲酯、3%白炭黑、1份%农乳T~20,大豆油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9:25%氟氯虫双酰胺·啶虫脒可分散油悬浮剂(2:3)
配方:10%氟氯虫双酰胺、15%啶虫脒、1%农乳S~80、2%农乳700#、5%农乳0203B、10%油酸甲酯、3%白炭黑、1份%农乳T~20,大豆油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40:28%氟氯虫双酰胺·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
配方:8%氟氯虫双酰胺、20%呋虫胺、2%农乳700#、3%农乳S~80、10%油酸甲酯、3%白炭黑、1份%农乳T~20,大豆油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41:40%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1)
配方:20%氟氯虫双酰胺、20%噻虫胺、6%农乳0201B、2%农乳700#、5%农乳S~80、10%油酸甲酯、3%白炭黑、1份%农乳T~20,大豆油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42:15%氟氯虫双酰胺·烯啶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3)
配方:6%氟氯虫双酰胺、9%烯啶虫胺、2%农乳700#、3%农乳S~80、10%油酸甲酯、3%白炭黑、1份%农乳T~20,大豆油补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介于80与120之间为相加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市试验。
试验方法:采用浸叶法,将叶片浸泡如药液中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用试虫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48小时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804211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721351DEST_PATH_IMAGE004
以LC50值相对小的药剂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TI为100。
Figure 563405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958615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772987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595449DEST_PATH_IMAGE012
式中:PA、PB分贝为活性成分A、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其中A为氟氯虫双酰胺,B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烯啶虫胺中的一种。
实施例43: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混配对小麦蚜虫的联合毒力
供试害虫:小麦蚜虫,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吡虫啉原药,均由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试验确定氟氯虫双酰胺原药与吡虫啉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LC50)及共毒系数,以确定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混配对于小麦蚜虫的联合作用类型。
表1 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复配对小麦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从表1中可以看出,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混配对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联合作用,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重量比为1:80~80:1时共毒系数大于80,其中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重量比为1:10~10:1时共毒系数大于120,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重量比为1:3~3:1时共毒系数大于150,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为252.58。说明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混配防治小麦蚜虫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44: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混配对水稻稻飞虱的联合毒力
供试害虫:水稻稻飞虱,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噻虫嗪原药,均由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试验确定氟氯虫双酰胺原药与噻虫嗪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LC50)及共毒系数,以确定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混配对于水稻稻飞虱的联合作用类型。
表2 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复配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从表2中可以看出,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混配对水稻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重量比为1:80~80:1时共毒系数大于80,其中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重量比为1:40~50:1时共毒系数大于120,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重量比为1:30~40:1时共毒系数大于150,且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为324.62。说明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混配防治水稻稻飞虱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45: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混配对小麦蚜虫的联合毒力
供试害虫:小麦蚜虫,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啶虫脒原药,均由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试验确定氟氯虫双酰胺原药与啶虫脒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LC50)及共毒系数,以确定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混配对于小麦蚜虫的联合作用类型。
表3 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复配对小麦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从表3中可以看出,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混配对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重量比为1:80~80:1时共毒系数大于80,其中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重量比为1:70~50:1时共毒系数大于120,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重量比为1:40~10:1时共毒系数大于150,且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为341.98。说明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混配防治小麦蚜虫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46: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混配对甘蓝小菜蛾联合毒力
供试害虫:甘蓝小菜蛾,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呋虫胺原药,均由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试验确定氟氯虫双酰胺原药与呋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LC50)及共毒系数,以确定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混配对于甘蓝小菜蛾的联合作用类型。
表4 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复配对甘蓝小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从表4中可以看出,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混配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重量比为1:80~80:1时共毒系数大于80,其中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重量比为1:80~10:1时共毒系数大于120,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重量比为1:50~1:1时共毒系数大于150,且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重量比为1:2时共毒系数为352.91。说明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混配防治小菜蛾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47: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混配对水稻二化螟的联合毒力
供试害虫:水稻二化螟,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噻虫胺原药,均由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试验确定氟氯虫双酰胺原药与噻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LC50)及共毒系数,以确定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混配对于水稻二化螟的联合作用类型。
表5 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复配对水稻二化螟的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从表5中可以看出,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混配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80~80:1时共毒系数大于80,其中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50~20:1时共毒系数大于120,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20~5:1时共毒系数大于150,且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2时共毒系数为337.86。说明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混配防治水稻二化螟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48: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混配对水稻褐飞虱联合毒力
供试害虫:水稻褐飞虱,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烯啶虫胺原药,均由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试验确定氟氯虫双酰胺原药与烯啶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LC50)及共毒系数,以确定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混配对于水稻褐飞虱的联合作用类型。
表6 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复配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从表6中可以看出,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混配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80~80:1时共毒系数大于80,其中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30~5:1时共毒系数大于120,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20~2:1时共毒系数大于150,且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为:280.99。说明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混配防治褐飞虱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以上活性数据表明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于防治作物害虫具有良好的活性。
实施例49: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混配田间药效
试验对象、作物:甘蔗 蔗螟。
试验环境:试验在福州晋安区开展 ,甘蔗行距70cm,采用相同的肥水管理水平。
试验药剂:1%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颗粒剂(0.3:0.7)(自配);0.5%噻虫胺颗粒剂(市购);0.5%氟氯虫双酰胺颗粒剂(自配)。
药剂用量:见表7。
表7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试验小区设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40平方米,小区周围设保护行,重复次数:4次重复。
施药方法:各小区按试验设计用量均匀撒施药剂,共施药1次。
试验时间和次数:甘蔗蔗螟盛发期,共施药1次。
试验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每小区全面调查小区内的总株数和枯心苗数。
调查方法:依据GB/T 17980.61-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61部分: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进行试验。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GB/T 17980.61-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61部分: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计算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供试药剂1%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颗粒剂各处理区未发现药害现象。
结果与分析
表8 1%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颗粒剂防治甘蔗蔗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氟氯虫双酰胺·噻虫胺颗粒剂各处理对甘蔗蔗螟都具有良好的防效,其中制剂用药量为2250克/亩、2500克/亩防效明显优于各单剂用药防效。
实施例49: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混配对甘蓝蚜虫的田间防效
试验对象、作物:甘蓝 蚜虫。
试验环境:试验在海南三亚开展 采用相同的肥水管理水平。
试验药剂:15%氟氯虫双酰胺·呋虫胺悬浮剂(1:2)(自配),5%氟氯虫双酰胺悬浮剂(自配),10%呋虫胺悬浮剂(自配)。
试验依据:NY/T 1464.27-201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27部分: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
试验方法:在菜蚜发生期蚜虫数量不低于20头时开始施药,施药1次。
调查方法:施药前调查虫口技术,施药后1天,2天,3天,7天,10天调查蚜虫存活数量。
计算公式与数据分析: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式中:
PT:防治效果,%;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活虫数,单位为头;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活虫数,单位为头;
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活虫数,单位为头;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活虫数,单位为头。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两位。
表9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混配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
Figure DEST_PATH_GDA0001991978840000241
试验结果表明,15%氟氯虫双酰胺·呋虫胺悬浮剂(1:2)在防治甘蓝蚜虫时,施药后2天、3天、7天防效均在80%,高于单剂防效。

Claims (9)

1.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为氟氯虫双酰胺,活性组分B为新烟碱类杀虫剂;所述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哌虫啶、砜虫啶;其中,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为1:80~80: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为氟氯虫双酰胺,活性组分B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哌虫啶、砜虫啶;其中,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为1:10~10:1。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10~10:1;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1:40~50:1;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的重量比为1:70~50:1;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重量比为1:80~5:1;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50~20:1;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30~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氯虫双酰胺与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3~3:1;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1:30~40:1;氟氯虫双酰胺与啶虫脒的重量比为1:40~10:1;氟氯虫双酰胺与呋虫胺重量比为1:50~1:1;氟氯虫双酰胺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20~5:1;氟氯虫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20~2:1。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为氟氯虫双酰胺,活性组分B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烯啶虫胺,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10~10:1。
6.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可分散油悬浮剂。
7.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在0.5%~95%之间。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可作为控制农林害虫、城市卫生害虫或仓储害虫的杀虫剂。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于需要控制的害虫或其生长的介质上。
CN201910042227.5A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Pending CN111436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2227.5A CN111436442A (zh)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2227.5A CN111436442A (zh)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6442A true CN111436442A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6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2227.5A Pending CN111436442A (zh)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644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7590A (zh) * 2021-06-30 2021-09-28 广西大学 负载型蚕沙基多孔炭材料农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22194992A1 (en) * 2021-03-17 2022-09-2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New oil suspension concentrate composition
CN115299444A (zh) * 2021-05-06 2022-11-08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三氟杀线酯的组合物和应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4992A1 (en) * 2021-03-17 2022-09-2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New oil suspension concentrate composition
CN115299444A (zh) * 2021-05-06 2022-11-08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三氟杀线酯的组合物和应用
CN115299444B (zh) * 2021-05-06 2024-01-30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三氟杀线酯的组合物和应用
CN113447590A (zh) * 2021-06-30 2021-09-28 广西大学 负载型蚕沙基多孔炭材料农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6442A (zh)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CN105532698A (zh) 含有四氯虫酰胺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85224A (zh)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9845745B (zh) 一种含有氟氯虫双酰胺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CN116210712A (zh) 一种含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84856A (zh) 含有氟氯吡啶酯和噻酮磺隆的除草组合物
CN112568224B (zh) 一种含溴虫氟苯双酰胺与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8849941B (zh) 一种含有环戊噁草酮、五氟磺草胺和丙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14208837A (zh) 一种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436445A (zh) 一种含三氟苯嘧啶的杀虫组合物
CN112753710A (zh) 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与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13575608A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845740B (zh)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双酰肼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11937888A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766495B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264535A (zh) 农用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434226A (zh)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三氟苯嘧啶的杀虫组合物
CN112385658A (zh)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氟吡呋喃酮的组合物
CN113796384B (zh) 一种含双三氟虫脲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9907045B (zh) 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CN112514910B (zh) 一种含氟啶虫胺腈与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15918664B (zh) 一种含腈吡螨酯和4-苯氧基-2,6-二异丙基苯硫代异氰酸酯的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739834B (zh) 一种含有五氟磺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15581230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1449073A (zh) 一种含环溴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