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5851A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5851A
CN111435851A CN201910346490.3A CN201910346490A CN111435851A CN 111435851 A CN111435851 A CN 111435851A CN 201910346490 A CN201910346490 A CN 201910346490A CN 111435851 A CN111435851 A CN 111435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ub
vector
basis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64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5851B (zh
Inventor
李辉
高秋彬
陈润华
刘正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US17/422,4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20123806A1/en
Priority to JP2021540460A priority patent/JP7260653B2/ja
Priority to KR1020217025399A priority patent/KR102555344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9/128025 priority patent/WO2020143446A1/zh
Priority to EP19909548.0A priority patent/EP3910812A4/en
Priority to TW109100869A priority patent/TWI720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5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5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5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5851B/zh
Priority to JP2023062224A priority patent/JP2023082207A/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3Feedback reduction using vector or matrix manip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用于提供一种基于Rel‑16的码本结构的CSI发送方法或接收方法。其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压缩基向量。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本申请要求在2019年01月1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 201910028794.5、申请名称为“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要求在2019年02月1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 201910116370.4、申请名称为“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接入(New Radio,NR)系统中定义了类型II(Type II)码本。Rel-15 中的TypeII码本基于正交波束的线性合并,支持rank1和rank2码本。由于 Rank=2的码本系数个数约为rank=1的码本系数个数的一倍,因此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取值不同时,码本的开销差异较大,所以终端设备基于Rel-15 中的Type II码本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CSI)时,开销较大。
由于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反馈的CSI时,在正确解码前无法获知RI 的取值,因此无法判断CSI的开销大小。为了避免因开销模糊而造成网络设备无法正确进行CSI解码,在Rel-15中,针对每个子带,对于Type II CSI的上报采用了两部分结构。其中,CSI的第一部分开销固定,与RI的取值无关,而 CSI的第二部分的开销可以由第一部分的解码后的结果确定,所以此避免了开销模糊问题。但是由于每个子带的反馈既包括子带相位系数也包括子带幅度系数,当子带数目较大时,反馈全部子带的系数所需要的反馈开销较大。为此, Rel-16中提出一种低开销的类型II码本,其基于正交波束的线性合并和子带系数压缩的方法,即将每个子带的系数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系数反馈给网络设备,以降低开销。
目前针对Rel-16的码本结构还未有相应的CSI发送或接收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用于提供一种基于Rel-16的码本结构的CSI发送方法或接收方法。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压缩基向量。
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包括:
可选的,根据来自网络设备或预定义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第一比特映射,所述第一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一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或,
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所述压缩基向量包括的各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组合。
可选的,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相同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或,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部分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除所述部分传输层的剩余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从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选择,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由系统预定义,且根据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确定。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则: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041
个比特,其中,N3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或者,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042
个比特,其中,Mmax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的总和,Mmin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值。
可选的,若系统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传输层使用Mde个基向量,所述Mdef≥1,则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043
个比特。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部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三部分为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三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044
个比特,所述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N3′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第四部分用于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还为另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051
个比特,所述另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每一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Mi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
可选的,若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052
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且传输层是一个,则所述第四部分采用1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或者系统预定义终端不上报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
可选的,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的长度为2L*N,其中,2L为波束个数,N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的个数,一个预设比特位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可选的,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K,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分别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所述K个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分别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各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若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压缩基向量,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且所述每个传输层所使用的系数的个数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的数量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基向量的个数的乘积。
可选的,所述多个系数为预设的系数矩阵,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位置,和/或,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索引,所述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和/或,
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比特映射和第三比特映射;其中,所述第二比特映射用于指示全部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所述第三比特映射用于指示每个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第二比特映射所指示的行位置中的列位置或列位置中的行位置。
可选的,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四比特映射,所述第四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对应一个所述零系数所在索引所指示的行中的列位置或列中的行位置。
可选的,所述系数矩阵中列系数与行系数相交位置的系数为所述零系数,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所在行系数和列系数。
可选的,预定义所述预编码矩阵使用所述系数矩阵中多个行系数中的部分行系数,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系数矩阵中所述部分行系数的零系数。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根据所述压缩基向量,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
可选的,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如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 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压缩基向量。
所述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发送信息。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来自网络设备或预定义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第一比特映射,所述第一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一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或,
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所述压缩基向量包括的各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可选的,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使用相同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或,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部分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除所述部分传输层的剩余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从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选择,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由系统预定义,且根据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确定。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则: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101
个比特,其中,N3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或者,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102
个比特,其中,Mmax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的总和,Mmin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值。
可选的,若系统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传输层使用Mdef个基向量,所述Mdef≥1,则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103
个比特。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部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三部分为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三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104
个比特,所述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N3′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第四部分用于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还为另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111
个比特,所述另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每一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Mi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
可选的,若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112
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且传输层是一个,则所述第四部分采用1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或者系统预定义终端不上报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
可选的,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的长度为2L*N,其中,2L为波束个数,N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的个数,一个预设比特位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可选的,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K,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分别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所述K个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分别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各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压缩基向量,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且所述每个传输层所使用的系数的个数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的数量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基向量的个数的乘积。
可选的,所述多个系数为预设的系数矩阵,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位置,和/或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索引,所述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和/或,
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比特映射和第三比特映射;其中,所述第二比特映射用于指示全部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所述第三比特映射用于指示每个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第二比特映射所指示的行位置中的列位置或列位置中的行位置。
可选的,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四比特映射,所述第四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对应一个所述零系数所在索引所指示的行中列的位置或列中行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系数矩阵中列系数与行系数相交位置的系数为所述零系数,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所在行系数和列系数。
可选的,预定义所述预编码矩阵使用所述系数矩阵中多个行系数中的部分行系数,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系数矩阵中所述部分行系数的零系数。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来自网络设备或预定义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第一比特映射,所述第一比特映射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一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或,
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所述压缩基向量包括的各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可选的,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使用相同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或,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部分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除所述部分传输层的剩余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的长度为2L*N,其中,2L为波束个数,N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的个数,一个预设比特位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可选的,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K,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分别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所述K个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分别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各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压缩基向量,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且所述每个传输层所使用的系数的个数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的数量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基向量的个数的乘积。
可选的,所述多个系数为预设的系数矩阵,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位置,和/或,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索引,所述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和/或,
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比特映射和第三比特映射;其中,所述第二比特映射用于指示全部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所述第三比特映射用于指示每个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第二比特映射所指示的行位置中的列位置或列位置中的行位置。
可选的,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四比特映射,所述第四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对应一个所述零系数所在索引所指示的行中列的位置或列中行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系数矩阵中列系数与行系数相交位置的系数为所述零系数,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所在行系数和列系数。
可选的,预定义所述预编码矩阵使用所述系数矩阵中多个行系数中的部分行系数,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系数矩阵中所述部分行系数的零系数。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根据所述压缩基向量,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
所述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发送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如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 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解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压缩基向量,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
可选的,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如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 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基向量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加权预编码矩阵的系数所采用的压缩基向量,这样网络设备就可以基于压缩基向量、预编码矩阵中的波束以及预编码矩阵的系数确定出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从而对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或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通信过程中,网络设备需要收集所有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来进行预编码和调度,以尽量减少终端设备的信号之间的干扰。终端设备可以将整个系统带宽划分成多个子带,并将各个子带的 CSI都反馈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CSI生成整个系统带宽的预编码矩阵,由该预编码矩阵将传输层映射到天线端口。这里的传输层称为预编码模块,每个传输层代表一个在空间域或波束域独立传输的数据流。整个系统带宽的预编码矩阵映射的传输层包括至少两个传输层,本发明实施例在下文描述中,以至少两个传输层为两个传输层,分别为传输层一和传输层二为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基于Rel-16的码本结构,根据预编码矩阵中的正交波束,预编码矩阵的系数,以及压缩基向量确定每个传输层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CSI可以指示压缩基向量,以便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的系数为预编码矩阵映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波束赋形加权值。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CSI包括两部分,分别是CSI的第一部分和 CSI的第二部分。如表1所示,CSI的第一部分包括秩指示(Rank Indication, RI),第一个码字(codeword)对应的宽带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第一个code word对应的差分CQI,预编码矩阵映射的传输层的零系数个数,例如传输层一的零系数个数(如表1中的零系数个数-1)和传输层二的零系数个数(如表1中的零系数个数-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零系数指的是作为0处理的系数。
表1
RI 宽带CQI-1 差分CQI-1 零系数个数-1 零系数个数-2
如表2所示,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旋转因子,波束指示信息,最强波束指示-1(传输层一的最强波束指示),宽带幅度系数-1(传输层一的宽带幅度系数),最强波束指示-2(传输层二的最强波束指示),宽带幅度系数-2(传输层二的宽带幅度系数),偶数子带的子带相位和/或子带幅度系数,奇数子带的子带相位和/或子带幅度系数。
表2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01
如表1和表2所示的CSI,CSI的第一部分开销固定与RI的取值无关,而 CSI的第二部分的开销由第一部分的解码后的结果确定。由于每个子带的系数既包括子带相位系数也包括子带幅度系数,当子带数目较大时,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全部子带的系数所需要的系统开销巨大。所以NR系统Rel-16中定义了低开销Type II码本,以rank1码本为例,对于全部子带,rank1码本为公式(1):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02
公式(1)中,W1表示正交合并波束,包括2L个波束,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03
为第L个波束,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04
表示子带压缩后的系数,供全部子带共享,pi,j表示幅度系数,ci,j表示相位系数,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05
是表示压缩基向量(Wf)的共轭矩阵,包含M个基向量,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N由子带的个数所确定,N可能是部分子带的数量,也可能是全部子带的数量。终端设备可以基于Rel-16中定义的TypeII码本将每个子带的系数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系数发送给网络设备。但是目前针对 Rel-16的码本结构还未有相应的CSI的发送或接收机制。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SI的发送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基向量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加权预编码矩阵的系数所采用的压缩基向量,这样网络设备就可以基于压缩基向量、预编码矩阵中的正交波束以及预编码矩阵的系数确定出系统带宽划分的多个子带的全部子带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从而对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由于该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中涉及到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因此在以下的流程描述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所执行的过程将一同进行描述。
S101、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告知网络设备其压缩预编码矩阵的系数的压缩基向量,经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以使得网络设备基于Rel-16的码本结构,根据正交波束,预编码矩阵的系数,以及压缩基向量确定映射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的预编码矩阵,从而对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
终端设备在告知网络设备压缩基向量之前,可以确定加权预编码矩阵的系数所使用的压缩基向量。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可以是预编码矩阵映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波束赋形加权值。压缩基向量可以是从候选基向量集合中选择的基向量,候选基向量集合可以理解为是预先定义的基向量集合。候选基向量集合可以包括整个系统划分的全部子带中每个子带对应的多个基向量。压缩基向量是由从各个子带对应的候选基向量集合中选择的基向量组成的,用于压缩全部子带中各个子带的系数。例如,压缩基向量可以表示为如下的矩阵: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21
该矩阵以包括M行和N列为例,其中,N可以是全部子带的数量,每一列对应每个子带的压缩基向量,包括M个基向量。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或者事先预定义的规则确定压缩基向量。例如,终端设备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压缩基向量,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预设的零系数信息确定压缩基向量。下面分别介绍。
终端设备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压缩基向量,那么在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之前,网络设备可以执行:
步骤S1011、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压缩基向量的个数,与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以及预编码矩阵映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的个数中的至少一种。与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可以理解为是终端设备要反馈的子带。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确定各个子带使用的压缩基向量。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11是可选的步骤,所以在图 1中用虚线进行示意。
或者,网络设备也可能不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这种请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配置信息确定压缩基向量。例如,事先预定义各个子带对应的基向量集合,并预定义从每个子带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选择压缩基向量的规则,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事先预定义的配置信息以及各个子带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从而确定出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压缩基向量。
当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以及预定义的配置信息来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压缩基向量。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根据预定义的配置信息来设定。
终端设备确定了预编码矩阵的压缩基向量之后,将该压缩基向量通知给网络设备。具体的,请继续参见图1,步骤S1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该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个子带分别对应的压缩基向量。本发明实施例中,基向量指示信息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基向量指示信息为第一比特映射(bitmap),第一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压缩基向量中的一个基向量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例如,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N个基向量,则第一比特映射的长度为N。假设每个子带的压缩基向量包括M个基向量,则可以预先设置包括N个比特, 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为1,其余N—M个比特为0,M个比特对应基向量的位置,则从N个基向量中选择为1的M个比特对应的基向量,即M个基向量形成一个子带的压缩基向量。
为了便于理解,假设一个子带的候选基向量集合包括13个基向量,基向量指示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1 1 1 0 0 1 0 0 0 1 1 0 1
取值为1的bit指示此基向量被采用,而取值为0的bit指示此基向量未使用。因此压缩基向量包括基向量{0,1,2,5,9,10,12}。
第二种方式,基向量指示信息为压缩基向量包括的各个基向量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组合。
例如,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N个基向量,则比特映射的长度为N。假设每个子带的压缩基向量包括M个基向量,则可以预先设置M个元素的索引,例如{2,3,5…},其中2表示N个基向量中的第二个基向量,3表示N个基向量中的第三个基向量,5表示N个基向量中的第三个基向量,等等。
为了便于理解,假设一个子带的候选基向量集合包括13个基向量,基向量指示信息为索引集合{2,3,5},则一个子带的压缩基向量包括基向量{2,3,5}。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向量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也可以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也可以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预编码矩阵映射两个传输层可能使用相同基向量集合,例如第一基向量集合,也可能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例如传输层一使用第一基向量集合,而传输层二使用第二基向量集合,这里的第一基向量集合和第二基向量集合均来自候选基向量集合。即使预编码矩阵映射两个传输层使用相同基向量集合,但是针对同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多个波束,多个波束可能使用相同基向量集合,例如第三基向量集合,也可能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例如传输层一使用第三基向量集合,而传输层二使用第四基向量集合,这里的第三基向量集合来自传输层一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第四基向量集合来自传输层二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根据预编码矩阵映射两个传输层使用基向量集合的相同或不同的情况,以及多个波束使用基向量集合的相同或不同的情况,信道状态信息中的基向量指示信息的携带方式也有可能不同,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信道状态信息中的基向量指示信息的携带方式可能包括以下几种。以下以子带的个数是N,每个传输层对应的波束是2L,压缩基向量包括M个基向量为例。
为了便于理解,假设采用的是Rank=2的Type II码本,那么传输层一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41
传输层二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51
公式(2)和公式(3)中,W1中包含2L个波束,Wf,0和Wf,1是压缩基向量,均包含M个基向量。那么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子带的系数就是2L*M个。
第一种情况: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2L 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至少两个传输使用相同压缩基向量。
基向量指示信息可以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也可以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例如,以两个传输层为例,如果传输层一和传输层二使用相同的压缩基向量,也就是Wf,0和Wf,1相同,此时,基向量指示信息可以位于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也就是CSI的Part one,或者,基向量指示信息也可以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也就是CSI的Part two。
第二种情况: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2L 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至少两个传输层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
基向量指示信息可以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也可以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也可以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如果第一种情况中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道的第一部分,那么第二种情况中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或者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如果第一种情况中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道的第二部分,那么第二种情况中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者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具体的,当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基向量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部分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除部分传输层的剩余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
例如,以至少两个传输层是两个传输层为例,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传输层一使用的压缩基向量,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传输层二使用的压缩基向量。如果至少两个传输层是至少三个传输层,则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两个传输层,例如传输层一和传输层二使用的压缩基向量,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传输层三使用的压缩基向量,或者,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一个传输层,例如传输层一使用的压缩基向量,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传输层二和传输层三使用的压缩基向量。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其中,以至少两个传输层是两个传输层为例,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也称为绝对基向量集合,表示传输层一使用的压缩基向量所在的基向量集合,以及传输层二使用的压缩基向量所在的基向量集合的并集。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也称为相对基向量集合,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和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为传输层一使用的压缩基向量所在的基向量集合,属于绝对基向量集合的子集,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为传输层二使用的压缩基向量所在的基向量集合,属于绝对基向量集合的子集。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具体实例介绍绝对基向量集合和相对基向量集合。
假设候选基向量包括13个基向量,基向量指示信息中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绝对基向量集合指示的长度为13个比特,如表4所示。
表4
1 1 1 0 0 1 0 0 0 1 1 0 1
取值为1的bit指示此基向量被采用,而取值为0的bit指示此基向量未使用。因此绝对基向量集合包括基向量{0,1,2,5,9,10,12}。
第二子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层一的相对基向量集合可以用于指示长度为M=4的索引集合,其表示相对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在绝对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例如{0,1,2,3},表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0,1,2,5},形成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类似的,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指示为长度为M=4的索引集合,例如{1,4,5,6},表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1,9,10,12},形成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以及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例如,以至少两个传输层为两个传输层为例,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以及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和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例如第一子指示信息指示6,第二子指示信息包括指示绝对基向量集合的索引集合{0,2,3,5,8,9},其表示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0,2,3,5,8,9,即绝对基向量集合为{0,2,3,5,8,9}。第一子指示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的索引集合{0,1,2,3},其表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的前4个基向量,即基向量{0,2,3,5},第一子指示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的索引集合{1,2,4,5},其表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的4个基向量,即基向量{2,3,8,9}。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例如,以至少两个传输层为两个传输层为例,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和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例如第一子指示信息指示6,第二子指示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的索引集合{0,1,2,3},其表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的前4个基向量,第一子指示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的索引集合 {1,2,4,5},其表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的4个基向量。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则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从候选基向量集合中选择。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由系统预定义,且根据第一子指示信息确定。
这里的候选基向量集合可以理解为是上述的绝对基向量集合,只是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可以不是通过第二子指示信息指示的,而是系统预定义的基向量集合。同时,系统根据第一子指示信息确定该候选基向量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的实现方式可能有以下几种:
(1)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81
个比特,其中,N3为候选基向量集合包括的基向量的个数。
例如,假设系统内有13个子带,也就是候选基向量集合包括的基向量的个数也是13,设定该个数为N3,即N3=13。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CSI的第一部分,可以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82
个比特(bits),来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下文为了便于描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用N3’进行示意。
以4个bits的第一个比特为最高位,最后一个比特为最低位为例,如果4 个bits指示为0110,则N3’=6。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比特映射的方式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同时,第二子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例如,第二子指示信息包括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为一个bitmap,该bitmap中的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具体的,可以参照前述针对绝对基向量的指示方式,这里不再赘述。另一部分也为一个bitmap,该bitmap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每一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在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例如,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是如表5所示的bitmap。
表5
1 0 1 1 0 0 1 0 0 0 1 1 0
或者,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91
个比特来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其中,N3′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N3为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
例如,第二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92
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2)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93
个比特,其中,Mmax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的总和,Mmin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值。
例如,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94
其中,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95
表示RI分别为i时,系统为终端设备的传输层0、传输层1、...、传输层i配置的压缩基向量个数M0、M1、...、 Mi中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96
其中,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97
表示RI 分别为i时,系统为终端设备的传输层0、传输层1、...、传输层i配置的压缩基向量个数M0、M1、...、Mi之和的最大值。
假设系统内有13个子带,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给终端设备按照如表6配置了 RI取不同值时各传输层的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取值M。
表6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298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01
从表6中可以看出N3’的最小值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02
N3’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0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04
个bits指示N3’的取值,例如,以3个bits的第一个比特为最高位,最后一个比特为最低位为例,如果3个bits指示为010,则N3’=7+2=9。相较于第(1)种实现方式,第(2)种实现方式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节省了1bit,从而节约了信令的开销。
进一步的,第二子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05
个比特,Mi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
例如,第二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06
指示传输层1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第二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07
指示传输层2 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第二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08
指示传输层3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子指示信息为一个bitmap,该bitmap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每一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在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例如,若RI=3,第二子指示信息通过下面3个bitmaps分别指示传输层0、传输层1和传输层2所采用的基向量。传输层0、传输层1和传输层2采用的基向量指示分别如表7、表8和表9所示。
表7-传输层0
1 1 0 1 1 1 1 0 1
表8-传输层1
1 0 1 1 0 1 1 1 1
表9-传输层2
1 0 0 0 1 1 0 0 1
又例如,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给终端设备按照如表10配置了RI取不同值时各传输层的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取值M。
表10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11
N3’的最小值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12
最大值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13
则第一子指示信息可通过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14
指示N3’的取值。例如,以3个bits的第一个比特为最高位,最后一个比特为最低位为例,如果 3个bits指示为011,则N3’=2+3=5。
同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15
个比特,来指示各个传输层采用的基向量,这里不再赘述。
又例如,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给终端设备按照如表11配置了RI取不同值时各传输层的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取值M。
表11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21
N3’的最小值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22
最大值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23
则第一子指示信息可通过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24
指示N3’的取值。例如,以3个bits的第一个比特为最高位,最后一个比特为最低位为例,如果 3个bits指示为011,则N3’=7+3=10。
同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25
个比特,来指示各个传输层采用的基向量,这里不再赘述。
(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系统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配置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传输层使用Mdef个基向量,其中,Mdef≥1,那么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26
个比特来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
例如,假设系统内有13个子带,也就是候选基向量集合包括的基向量的个数也是13,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给终端设备按照如表12配置了RI取不同值时各传输层的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取值M。
表12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27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31
从表12中可以看出,N3’的最小值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32
N3’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33
如果系统预定义或配置各传输层均采用固定Mdef=2 个压缩基向量,例如,候选压缩基向量中的第1个和第2个压缩基向量,则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34
个bits指示N3’的取值,例如,以2个bits的第一个比特为最高位,最后一个比特为最低位为例,如果2个bits指示为11,则N3’=7+3+2=11。相较于第(1)种实现方式,第(3)种实现方式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节省了2bit,从而节约了信令的开销。
同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35
个比特,来指示各个传输层采用的基向量,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RI=1,如果第二子指示信息通过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36
个比特来指示各个传输层采用的基向量时,终端设备可以不上报,或者,终端设备采用1个比特指示。
例如,假设系统内有13个子带,也就是候选基向量集合包括的基向量的个数也是13,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给终端设备按照如表13配置了RI取不同值时各传输层的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取值M。
表13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37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41
当RI=1时,根据系统预定义,终端设备可不在CSI的第二部分上报各个传输层采用的基向量;或者,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一个bit值(例如0)指示传输层 0采用的基向量;或者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一个如表14所示的bitmap指示。
表14
1 1 1 1 1 1 1
第三种情况: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基向量指示信息可以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也可以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也可以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种情况下,针对每个传输层,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2L个压缩基向量。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不同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个数相同或者不同,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的长度为2L*N,其中,2L为波束个数,N为候选基向量集合的个数,一个预设比特位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不同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个数相同或者不同,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第二子指示信息指示可以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 K,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K个基向量。
例如,针对每个传输层,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的长度为 2L*K,其中的每个比特对应绝对基向量集合中的一个基向量。例如: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个数为N=13,波束个数L=2,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个数K=5,第二子指示信息指示绝对基向量集合为 {0,2,4,5,7},第二子指示信息采用如表15所示的比特映射指示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
表15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0 0 0
0 1 1 0 0
表15中,第一行表示传输层一的第一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即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第一行的比特映射即10111,对应绝对基向量集合{0,2,4,5,7} 的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为{0,4,5,7}。类似地,第二行表示传输层一的第二波束对应的相对基向量集合为{2,7},依次类推。
类似地,第二子指示信息采用如表16所示的比特映射指示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
表16
1 1 1 0 0
0 1 1 0 1
1 0 0 1 0
1 0 0 0 1
表16中,第一行表示传输层二的第一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即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第一行的比特映射即11100,对应绝对基向量集合{0,2,4,5,7} 的第一相对基向量集合为{0,2,4}。类似地,第二行表示传输层二的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二相对基向量集合为{2,4,7},依次类推。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第二子指示信息指示可以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分别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例如,针对每个传输层,第二子指示信息包含一个基向量集合指示信息和一个比特映射。例如,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个数为N=13,波束个数L=2,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层一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个数K1=5,传输层二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个数K2=3。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层一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为{0,2,4,5,7},传输层二的基向量集合为{3,7,10}。第二子指示信息包括如表17所示的2L*K1的比特映射,指示传输层一的基向量集合。
表17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0 0 0
0 1 1 0 0
表17中,第一行表示传输层一的第一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为基向量 {0,4,5,7},第二行表示传输层一的第二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为基向量{2,7},依次类推。
第二子指示信息还包括如表18所示的2L*K1的比特映射,指示传输层二的基向量集合。
表18
1 1 1
0 1 1
1 0 1
1 1 0
表18中,第一行表示传输层二的第一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为基向量{3,7,10},第二行表示传输层二的第二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为基向量{7,10},依次类推。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第二子指示信息指示可以携带在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各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例如: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个数为N=13,波束个数L=2。第一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传输层一的2L=4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为{2,4,3,2},以及传输层二的2L=4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为{2,2,2,3}。第二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传输层一的4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为{0,1}、{1,3,4,5}、{0,5,7}、{2,8,11},以及传输层二的4 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为{2,3}、{9,10}、{8,11}、{6,9,11}。以传输层二的第二波束为例,第一子指示信息指示此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个数为2,第二子指示信息指示次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为候选基向量中的基向量{9,10},其他波束依次类推。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如上述第一种情况到第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情况将基向量指示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告知网络设备获得预编码矩阵的压缩基向量。而对于获得预编码矩阵的系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事先约定,或者,系统预定义了预编码矩阵的系数,例如预定义的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预编码矩阵的系数,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向网络设备发送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默认网络设备知晓预编码矩阵的系数,例如,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事先约定了预编码矩阵的系数。
如果网络设备无法获知要加权的预编码矩阵的系数,例如,系统没有预定义预编码矩阵的系数,且使用的系数的个数小于第一预设值,该第一预设值例如可以是至少一个波束的数量与压缩基向量中的基向量的个数的乘积。以包括2L个波束,压缩基向量包括M个基向量为例,第一预设值为2L*M,即使用的系数的个数K0小于2L*M时,网络设备可能无法获知要压缩的预编码矩阵的系数。
鉴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告知网络设备预编码矩阵的系数,例如,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零系数指示信息,以用于指示全部子带对应的全部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又例如,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非零系数指示信息,以用于指示全部子带对应的全部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根据预编码矩阵映射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基向量集合的相同或不同的情况,以及多个波束使用基向量集合的相同或不同的情况,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所包括的内容也可能不同,下面具体介绍。
预编码矩阵映射的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的2L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时,针对每个传输层,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K0<2L*M个基向量,形成预编码矩阵的压缩基向量。这种情况下,每一传输层对应的系数及基向量指示信息均需要发送给网络设备。其基向量指示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可以与第一种情况到第三种情况提供的发送方法相同,具体参见前述第一种情况到第三种情况提供的发送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可以是包括的2L*M个系数的系数矩阵,零系数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零系数在该系数矩阵的位置,从而确定系数矩阵中与该位置对应的系数就是零系数。或者,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非零系数在该系数矩阵的位置,从而确定系数矩阵中与该位置对应的系数就是非零系数。系数矩阵可以是系统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其中,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和/或列位置,例如,零系数指示信息为各个零系数中的每个零系数在预设的系数矩阵的索引,其大小为(2L*M-K0)*log2(2L*M)个比特。进一步地,零系数指示信息可以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中的一个预设比特为对应一个零系数在索引所指示的行中列的位置或列中行的位置。例如,零系数指示信息为 2L*M个比特,使用取值为1的比特指示零系数在索引所指示的行中的位置或列中的位置,也就是预设的系数矩阵中的精确位置。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系统可以预定义针对波束的零系数集合,为了方便描述称为零系数波束集合。系统还可以预定义针对基向量的零系数集合,为了方面描述称为零系数基向量集合。零系数波束集合对应预设的系数矩阵中的行指示的系数,零系数基向量集合对应预设的系数矩阵中的列指示的系数,例如,如下的预设的系数矩阵为与2L个波束对应的全部系数,如下: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391
零系数波束集合为行虚线指示的系数集合,零系数基向量集合为列虚线指示的系数集合。当然,零系数波束集合和零系数基向量集合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类似的,系统可以预定义针对波束的非零系数集合,为了方便描述称为非零系数波束集合。系统还可以预定义针对基向量的非零系数集合,为了方面描述称为非零系数基向量集合。非零系数波束集合对应预设的系数矩阵中的行指示的系数,非零系数基向量集合对应预设的系数矩阵中的列指示的系数。与零系数波束集合类似,以上述零系数波束集合为例,非零系数波束集合为行虚线指示之外的系数集合,非零系数基向量集合为列虚线指示之外的系数集合。当然,非零系数波束集合和非零系数基向量集合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如果系统预定义了零系数波束集合和零系数基向量集合,该零系数指示信息可以指示零系数在零系数波束集合中的位置以及在零系数基向量集合的位置,也就是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所在行位置以及列位置。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零系数指示信息为零系数在零系数波束集合和零系数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例如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零系数在零系数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1,M-1},以及零系数在零系数波束集合中的索引{1},则零系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零系数为如下公式中虚线框内的系数。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01
虚线区域内指示了零系数所在位置,也就是4L+M-2个位置。当然,零系数指示信息也可以是比特映射,即包括4L+M-2个比特,指示虚线区域内的相应位置的系数为零系数。
类似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比特映射和第三年比特映射。第二比特映射用于指示非零系数波束集合和非零系数基向量集合,其包括2L+M比特。其中M比特用于指示非零系数基向量集合,基向量索引为{0,2,3,...,M-2}对应的比特位设置为1,2L比特用于指示非零系数波束集合,波束索引为{0,2,3,...,2L-1}对应的比特位设置为1,则非零系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系数范围为如下公式中虚线框外的系数。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02
进一步使用第三比特映射用于指示非零系数在第二比特映射所指示行中列的位置和/或列中行的位置。例如,第三比特映射使用2LM-(4L+M-2)个比特指示虚线区域外相应位置的系数为非零系数。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定义使用系数矩阵中多个行系数中的部分行系数,例如,系统根据波束由强至弱的关系,预定义零系数波束集合为最后的L0个波束对应的零系数波束集合。终端设备可以不向网络设备发送此零系数波束集合。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0个波束对应的零系数波束集合中的零系数,例如零系数指示信息可以为L0*M个比特映射,例如假设最弱的L0=2个波束为波束1和波束2L-1,如下式。零系数指示信息可以包括2M个比特,以指示零系数所在位置,也就是下式中虚线所包括的系数。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11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系统预定义处于零系数波束集合与零系数基向量集合的相交位置的系数为零系数。为了便于理解,请参见下式: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12
上式中,零系数波束集合为波束1对应的零系数波束集合,零系数基向量集合为基向量1和基向量M-1对应的零系数基向量集合。零系数波束集合与零系数基向量集合的相交位置的系数为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13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14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15
为零系数。此时,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零系数所在的零系数波束集合和零系数基向量集合。也就是如上式中,虚线所示意的零系数波束集合,以及零系数基向量集合。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系统预定义处于零系数波束集合与零系数基向量集合的相交位置的系数为零系数,同时系统预定义根据波束由强至弱的关系,最后的L0个波束对应零系数波束集合。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向网络设备发送此零系数波束集合。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系统预定义处于零系数波束集合与零系数基向量集合的相交位置的系数为零系数,同时系统预定义根据基向量由强至弱的关系,最后的S0个基向量对应零系数基向量集合,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向网络设备发送此零系数基向量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称为一组宽带幅度系数,一组宽带幅度系数中的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请继续参见公式(1)所指示的码本,公式(1)中的系数矩阵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25
可以采用多种量化方式,一种可能的量化方式中,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26
可以表示如公式(4)所示的量化方式: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21
在公式(4)中,矩阵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22
的对角元素构成的集合即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23
可以称为码本的宽带幅度系数集合,或者可以作为一组宽带幅度系数,一个压缩基向量i(i=0,1,...,M-1)对应一组宽带幅度系数中的一个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24
一个压缩基向量i(i=0,1,...,M-1)也可以对应一组相位系数例如{c0,i c1,i … cM-1,i}。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称为一组差分幅度系数,一组差分幅度系数中的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对应上述一组宽带幅度系数中的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请继续参见公式(4),这里的一组差分幅度系数可以是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31
其中的一个差分幅度系数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32
对应一个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33
的差分系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基向量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压缩预编码矩阵的系数所采用的压缩基向量,这样网络设备就可以基于压缩基向量、预编码矩阵中的正交波束以及预编码矩阵的系数确定出全部子带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从而对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
请参见图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201、处理器202和收发机203。其中,存储器201和收发机203可以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202相连接(图2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与处理器202连接。收发机203用于在处理器202的控制下发送信息。其中,存储器201可以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202可以用于读取存储器201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处理器202具体用于:
根据来自网络设备或预定义的配置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其中,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预编码矩阵映射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基向量指示信息为第一比特映射,第一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压缩基向量中的一个基向量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或,
基向量指示信息为压缩基向量包括的各个基向量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可选的,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至少两个传输使用相同压缩基向量,则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
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至少两个传输层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或,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至少两个传输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部分,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部分,其中,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部分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除部分传输层的剩余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以及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从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选择,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由系统预定义,且根据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确定。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则: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51
个比特,其中,N3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或者,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52
个比特,其中,Mmax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的总和,Mmin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值。
可选的,若系统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传输层使用Mdef个基向量,所述Mdef≥1,则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53
个比特。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部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三部分为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三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54
个比特,所述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N3′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第四部分用于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还为另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61
个比特,所述另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每一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Mi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
可选的,若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462
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且传输层是一个,则所述第四部分采用1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或者系统预定义终端不上报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
可选的,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的长度为 2L*N,其中,2L为波束个数,N为候选基向量集合的个数,一个预设比特位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可选的,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部分,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部分,其中,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K,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分别在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K个基向量;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分别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各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处理器202用于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压缩基向量,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且所述每个传输层所使用的系数的个数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非零系数为在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第一预设值为至少一个波束的数量与压缩基向量中的基向量的个数的乘积。
可选的,多个系数为预设的系数矩阵,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位置,和/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非零系数在系数矩阵的位置。
可选的,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索引,索引用于指示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和/或,
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比特映射和第三比特映射;其中,第二比特映射用于指示全部非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第三比特映射用于指示每个非零系数在第二比特映射所指示的行位置中的列位置或列位置中的行位置。
可选的,零系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四比特映射,第四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对应一个零系数所在索引所指示的行中列的位置和/或列中行的位置。
可选的,系数矩阵中列系数与行系数相交位置的系数为零系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零系数所在行系数和列系数。
可选的,预定义预编码矩阵使用系数矩阵中多个行系数中的部分行系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系数矩阵中部分行系数的零系数。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对应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其中,在图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0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202 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01可以存储处理器2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请参见图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确定单元301和发送单元302,其中,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确定单元301具体用于:
根据来自网络设备或预定义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基向量指示信息为第一比特映射,第一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压缩基向量中的一个基向量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或,
基向量指示信息为压缩基向量包括的各个基向量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
可选的,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至少两个传输使用相同压缩基向量,则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
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至少两个传输层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或,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可选的,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至少两个传输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部分,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部分,其中,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部分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除部分传输层的剩余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以及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从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选择,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由系统预定义,且根据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确定。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则: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501
个比特,其中,N3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或者,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502
个比特,其中,Mmax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的总和,Mmin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值。
可选的,若系统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传输层使用Mdef个基向量,所述Mdef≥1,则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503
个比特。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部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三部分为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三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504
个比特,所述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N3′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第四部分用于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还为另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511
个比特,所述另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每一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Mi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
可选的,若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BDA0002042436350000512
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且传输层是一个,则所述第四部分采用1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或者系统预定义终端不上报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
可选的,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的长度为 2L*N,其中,2L为波束个数,N为候选基向量集合的个数,一个预设比特位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在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可选的,若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部分,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部分,其中,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K,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分别在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K个基向量;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分别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或,
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各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的,确定单元301具体用于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压缩基向量,以及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且每个传输层所使用的系数的个数小于第一预设值,则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零系数为在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非零系数为在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第一预设值为至少一个波束的数量与压缩基向量中的基向量的个数的乘积。
可选的,多个系数为预设的系数矩阵,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位置,和/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非零系数在系数矩阵的位置。
可选的,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索引,索引用于指示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和/或,
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比特映射和第三比特映射;其中,第二比特映射用于指示全部非零系数在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第三比特映射用于指示每个非零系数在第二比特映射所指示的行位置中的列位置或列位置中的行位置。
可选的,零系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四比特映射,第四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对应一个零系数所在索引所指示的行中列的位置和/或列中行的位置。
可选的,系数矩阵中列系数与行系数相交位置的系数为零系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零系数所在行系数和列系数。
可选的,预定义预编码矩阵使用系数矩阵中多个行系数中的部分行系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系数矩阵中部分行系数的零系数。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对应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该终端设备中的确定单元301和发送单元302的实体设备可以对应图2中的处理器202或收发机203,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对于该设备的各功能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和收发机403。其中,存储器401和收发机403可以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402相连接(图4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与处理器402连接。收发机403在处理器402的控制下发送信息。
其中,存储器401可以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402可以用于读取存储器401 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根据压缩基向量,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
可选的,处理器402还用于:
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如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与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预编码矩阵映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零系数为在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非零系数为在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对应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其中,在图4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4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40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402 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401可以存储处理器4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请参见图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单元501和解析单元502,其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解析单元用于根据压缩基向量,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
可选的,还包括发送单元503,用于:
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如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与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预编码矩阵映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零系数为在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非零系数为在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可选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对应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该网络设备中的接收单元、解析单元和发送单元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 4中的处理器402或收发机403,该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对于该设备的各功能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图 1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不多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1所示的方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 drive,USB)、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道的发送或接收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系统中。但适用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5G系统或其演进系统,其它的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系统,基于DFT-S-OFDM(DFT-Spread OFDM,DFT扩展OFDM),演进型长期演进(Evolved Long Term Evolution,eLTE)的系统、以及新的网络设备系统等。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无线连接,也可以为有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通信(传输信令或传输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无线设备(wireless device)。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或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 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是5G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如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还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 e-NodeB),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或者各个单元也可以均是独立的物理模块。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例如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 drive)、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1)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压缩基向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包括:
根据来自网络设备或预定义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第一比特映射,所述第一比特映射bitmap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一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或,
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所述压缩基向量包括的各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组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相同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或,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部分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除所述部分传输层的剩余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从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选择,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由系统预定义,且根据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确定。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则: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31
个比特,其中,N3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或者,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32
个比特,其中,Mmax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的总和,Mmin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系统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传输层使用Mdef个基向量,所述Mdef≥1,则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33
个比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部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三部分为一个bitmap,或者所述第三部分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34
个比特,所述一个bitmap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N3'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第四部分用于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还为另一个bitmap,或者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35
个比特,所述另一个bitmap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每一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Mi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41
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且传输层是一个,则所述第四部分采用1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或者系统预定义终端不上报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的长度为2L*N,其中,2L为波束个数,N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的个数,一个预设比特位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K,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分别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所述K个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分别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各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压缩基向量,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且所述每个传输层所使用的系数的个数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的数量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基向量的个数的乘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系数为预设的系数矩阵,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位置,和/或,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索引,所述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和/或,
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比特映射和第三比特映射;其中,所述第二比特映射用于指示全部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所述第三比特映射用于指示每个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第二比特映射所指示的行位置中的列位置或列位置中的行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20.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根据所述压缩基向量,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如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23.如权利要求20-2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2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压缩基向量;
所述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发送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来自网络设备或预定义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第一比特映射,所述第一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一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或,
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所述压缩基向量包括的各个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索引组合。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相同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部分,或,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传输中不同的传输层使用不同的压缩基向量,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部分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除所述部分传输层的剩余传输层对应的所述压缩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从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选择,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包含的基向量由系统预定义,且根据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确定。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则: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91
个比特,其中,N3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或者,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92
个比特,其中,Mmax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的总和,Mmin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值。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系统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传输层使用Mdef个基向量,所述Mdef≥1,则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93
个比特。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部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所述第三部分为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三部分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94
个比特,所述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N3'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个数;
所述第四部分用于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还为另一个比特映射,或者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095
个比特,所述另一个比特映射中的一个比特位与每一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Mi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的个数。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四部分占用
Figure FDA0002042436340000101
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且传输层是一个,则所述第四部分采用1个比特指示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或者系统预定义终端不上报每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位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为比特映射,比特映射的长度为2L*N,其中,2L为波束个数,N为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的个数,一个预设比特位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压缩基向量在所述候选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对应。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中不同波束使用不同的基向量集合,则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子指示信息和第二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K,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分别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使用的基向量集合中的所述K个基向量;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分别使用的基向量集合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或,
所述第一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各个波束分别对应的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的个数,所述第二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的各个传输层的各个波束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3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压缩基向量,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每个传输层对应的至少一个波束使用相同的基向量集合,且所述每个传输层所使用的系数的个数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的数量与所述压缩基向量中的基向量的个数的乘积。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系数为预设的系数矩阵,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位置,和/或,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的位置。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索引,所述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和/或,
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比特映射和第三比特映射;其中,所述第二比特映射用于指示全部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系数矩阵中的行位置或列位置,所述第三比特映射用于指示每个所述非零系数在所述第二比特映射所指示的行位置中的列位置或列位置中的行位置。
4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4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根据所述压缩基向量,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
所述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发送信息。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如下个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子带的个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各个传输层分别对应的波束个数。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零系数指示信息或非零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矩阵映射的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零系数,所述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0使用的系数;所述非零系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层中各个传输层使用的非零系数,所述非零系数为在所述预编码矩阵的多个系数中作为非零值使用的系数。
47.如权利要求44-46任一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其中,一个宽带幅度系数对应码本中的一个压缩基向量。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还携带至少一个差分幅度系数;其中,一个所述差分幅度系数对应所述一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差分系数。
4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压缩基向量。
5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携带基向量指示信息,所述基向量指示信息用于预编码矩阵中的压缩基向量,所述压缩基向量属于候选基向量集合;其中,经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加权后的所述压缩基向量用于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频域特性;
解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压缩基向量,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析。
5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9或20-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46490.3A 2019-01-11 2019-04-26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11435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540460A JP7260653B2 (ja) 2019-01-11 2019-12-24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KR1020217025399A KR102555344B1 (ko) 2019-01-11 2019-12-24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PCT/CN2019/128025 WO2020143446A1 (zh) 2019-01-11 2019-12-24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19909548.0A EP3910812A4 (en) 2019-01-11 2019-12-24 METHOD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7/422,433 US20220123806A1 (en) 2019-01-11 2019-12-24 Method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TW109100869A TWI720777B (zh) 2019-01-11 2020-01-10 一種通道狀態資訊發送及接收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JP2023062224A JP2023082207A (ja) 2019-01-11 2023-04-06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8794 2019-01-11
CN2019100287945 2019-01-11
CN201910116370 2019-02-15
CN2019101163704 2019-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5851A true CN111435851A (zh) 2020-07-21
CN111435851B CN111435851B (zh) 2021-06-15

Family

ID=71581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6490.3A Active CN111435851B (zh) 2019-01-11 2019-04-26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555344B1 (zh)
CN (1) CN111435851B (zh)
TW (1) TWI7207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0245A1 (zh) * 2021-08-02 2023-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6219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covariance feedback for enhanced fd-mimo
WO2018182256A1 (ko) * 2017-03-29 2018-10-0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150267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6219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covariance feedback for enhanced fd-mimo
WO2018182256A1 (ko) * 2017-03-29 2018-10-0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150267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Considerations on Type II CSI enhancemen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R1-1813917》 *
HUAWEI 等: "Design for Type II Feedback", 《3GPP TSG RAN WG1 NR AD HOC MEETING: R1-1700415》 *
SAMSUNG: "Summary of CSI enhancement for MU-MIMO suppor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R1-181300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0245A1 (zh) * 2021-08-02 2023-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14445A (ko) 2021-09-23
TW202029672A (zh) 2020-08-01
TWI720777B (zh) 2021-03-01
CN111435851B (zh) 2021-06-15
KR102555344B1 (ko) 2023-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615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17412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9130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存储介质
KR101352600B1 (ko) 채널상태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단말
CN11370881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EP4018585A1 (en) Three-component codebook based csi reporting
CN111510189A (zh) 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460361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1756417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EP3667940A1 (en) Enhanced frequency compression for overhead reduction for csi reporting and usage
CN113938169B (zh) 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111211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装置及管理设备
WO2020083057A1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JP2023082207A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KR20200035463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csi) 보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CN109936396B (zh) 多天线系统中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EP3920431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CN111525947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8631846B (zh) 信息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
CN111757382B (zh) 指示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62884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1435851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303322A (zh)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令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3944667A (zh) 量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CN111436080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