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8844B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8844B
CN111628844B CN201910147761.2A CN201910147761A CN111628844B CN 111628844 B CN111628844 B CN 111628844B CN 201910147761 A CN201910147761 A CN 201910147761A CN 111628844 B CN111628844 B CN 111628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efficients
amplitude
quantized
phas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77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8844A (zh
Inventor
李辉
刘正宣
高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77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8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8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8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本申请中,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终端对需要反馈的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进行差异化量化,并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部分,网络设备可获得反馈的系数的数量以及所采用的量化方式,通过第二部分,网络设备可获得终端反馈的量化后的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NR Rel-15系统中,定义了类型II(TypeII)码本,其基于对正交波束组内的波束进行线性合并的方式,支持rank1码本和rank2码本。
对于一个子带,rank1码本表示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011
对于一个子带,rank2码本表示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012
其中,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013
L表示组内的正交波束数量,bk1,k2表示正交波束,其采用2D DFT(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向量;r=0,1表示双极化天线阵列中的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l=0,1表示层。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014
表示作用于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015
表示作用于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子带幅度系数;cr,l,i表示作用于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子带相位系数。
由于每个子带的反馈既包括子带相位系数也包括子带幅度系数,当子带数目较大时,反馈全部子带的系数所需要的反馈开销巨大。
NR Rel-16系统中定义了低开销Type II码本,其将每个子带的系数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系数反馈给基站。以rank=1为例,对于全部子带,码本可以表示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021
其中,W1中包含的正交合并波束与Rel-15系统的Type II码本相同;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022
表示压缩后系数,其中pi,j表示幅度系数,ci,j表示相位系数,系数需要反馈给基站;Wf表示压缩基向量,其中包含M个基向量,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N由子带个数所确定。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023
中的压缩后系数需要经过量化后再反馈给基站,以降低CSI反馈开销,但目前针对Rel-16系统的码本结构,尚未有相应的系数量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
所述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幅度系数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M个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M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M个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K1-M)个采用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K1-M)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K1-M)个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M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幅度系数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M个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M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M个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K1-M)个采用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K1-M)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K1-M)个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M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宽带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宽带系数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幅度系数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K1个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K1个与所述K1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所述K1个幅度相位系数中,针对于每个波束,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宽带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宽带系数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幅度系数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K1个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K1个与所述K1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所述K1个幅度相位系数中,有Y个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Y为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宽带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宽带系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中包括的所述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为X个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其中,X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不包括最大非零幅度系数;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不包括最大非零幅度系数;
所述第二部分不包括被量化的最大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最大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层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非零系数的数量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中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零幅度系数为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位系数集合;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到所述CSI;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位系数集合;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到所述CSI;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进行CSI反馈时包括CSI第一部分的反馈和CSI第二部分的反馈,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先进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幅度系数使用不同的幅度量化比特,或者针对不同的相位系数使用不同的相位量化比特,从而可以实现差异化的量化处理,以降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实现的CSI反馈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侧实现的CSI反馈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NR(new radio)系统中定义了类型II(Type II)码本。Rel-15系统中的Type II码本基于正交波束的线性合并,具有较高的信道量化精度,但反馈开销较大。Rel-16系统中提出一种低开销的类型II码本,其基于正交波束的线性合并和子带系数进行压缩,以降低CSI反馈开销。
为了进一步降低CSI的反馈开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CSI反馈的方法及其装置,通过对需要反馈的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进行量化,以降低CSI的反馈开销。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于Rel-16系统,基于类型II码本结构进行CSI反馈。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名词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又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RAN节点或基站。RAN是网络中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部分。RAN节点(或设备)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point,AP)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RAN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码本”为矩阵,比如码本为预编码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波束”即向量,可称为波束向量或以其他方式命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终端侧实现的CSI反馈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包括:
S101: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
以基于Rel-16系统中的Type II码本进行CSI测量和反馈为例,终端可以基于TypeII码本通过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该系数集合包括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该系数集合被反馈给网络设备后,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系数集合以及系统约定的正交波束组构造出预编码矩阵,从而基于该预编码矩阵与该终端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幅度系数,所述相位系数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相位系数。针对Rel-16系统中的Type II码本,根据Type II码本的构造方式的不同,所述幅度系数集合可以是一个系数集合,也可以包括宽度幅度系数集合和差分幅度系数集合。
S102: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
其中,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即,终端对S101中得到的系数集合中的所有系数和部分系数进行量化后反馈给网络设备。
其中,对一个系数进行量化,是指根据指定的比特数量将该系数量化为相应数量的比特。比如,采用4比特对一个系数进行量化,量化后该系数为4比特数值;再例如,采用3比特对一个系数进行量化,量化后该系数为3比特数值。针对一个系数,使用较长的量化比特进行量化,与使用较短的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相比,前者相较于后者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但占用更大的开销。
该步骤中,终端反馈CSI时,可首先反馈CSI的第一部分,再反馈CSI的第二部分,也可以在同一消息中包括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至第四指示信息用来指示以下内容:
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即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二部分中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可选地,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这样使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可获得较高的精度,使用一幅度量化比特量化可以获得较小的开销。
可选地,所述第二相位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小于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这样使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可获得较高的精度,使用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可以获得较小的开销。
可选地,需要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可以预先约定或者由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相应地,CSI的第一部分中可以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不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需要反馈的宽带幅度系数可以是全部宽度幅度系数,全部宽度幅度系数的数量为2L个,L为正交波束组中的波束数量,L的取值可由系统约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CSI的第一部分中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也可以不包括第三指示信息。需要反馈的宽度幅度系数也可以是全部宽带幅度系数中的部分宽带幅度系数,比如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宽度幅度系数,此种情况下,CSI的第一部分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
通过将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进行单独或者组合使用,可以指示出CSI的第二部分中包括的系数的数量以及所占用的比特开销。以下示例示出了几种可能的组合情况:
情况1:CSI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CSI的第二部分包括量化后的幅度系数和该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其中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的数量均为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第二部分中的幅度系数中,包括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量化的幅度系数,其数量为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其余幅度系数使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第二部分中的相位系数中,包括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其数量为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可选地,上述情况1中,需要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由系统预先约定或由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给终端,因此CSI的第一部分中可以不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情况2:CSI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CSI的第二部分包括CSI的第二部分包括量化后的差分幅度系数和该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其中差分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的数量均为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第二部分中的差分幅度系数中,包括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量化的差分幅度系数,其数量为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其余差分幅度系数使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第二部分中的相位系数中,包括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其数量为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CSI的第二部分中还包括量化后的全部的宽带幅度系数。
可选地,上述情况2中,需要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由系统预先约定或由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给终端,因此CSI的第一部分中可以不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情况3:CSI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CSI的第二部分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对应的相位系数,差分幅度系数的数量和相位系数的数量为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其中,差分幅度系数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最大幅度系数所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CSI的第二部分还包括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其数量为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
可选地,上述情况3中,需要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由系统预先约定或由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给终端,因此CSI的第一部分中可以不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情况4:CSI的第一部分包括第四指示信息;CSI的第二部分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相位幅度系数,其数量均根据系统预先约定的数量,其中,差分幅度系数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第二部分包括的相位系数中,有部分相位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数量为第四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CSI的第二部分中还包括全部的宽带幅度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情况仅为所有可能情况中的部分示例,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得到其他的情况,比如在上述情况2的基础上,CSI的第一部分中还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CSI的第二部分中所包括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为该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其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EI的第二部分包括:
M个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M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M个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K1-M)个采用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K1-M)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K1-M)个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其中,K1为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M为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
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CSI的第二部分包括:
M个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M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M个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K1-M)个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K1-M)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K1-M)个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M为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
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CSI的第二部分包括:
K1个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K1个与所述K1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所述K1个幅度相位系数中,针对于每个波束,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CSI的第二部分包括:
K1个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K1个与所述K1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所述K1个幅度相位系数中,有Y个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Y为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
可选地,若CSI的第二部分所反馈的宽带幅度系数不是全部宽带幅度系数,则可以在CSI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相应地,CSI的第二部分中包括的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为X个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其中,X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降低反馈开销,在一些实施例中,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不包括最大非零幅度系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不包括最大非零幅度系数。相应地,CSI的第二部分不包括被量化的最大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最大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层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非零系数的数量之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层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之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中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之和。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进行CSI反馈时包括CSI第一部分的反馈和CSI第二部分的反馈,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先进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幅度系数使用不同的幅度量化比特,或者针对不同的相位系数使用不同的相位量化比特,从而可以实现差异化的量化处理,以降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侧的CSI反馈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
S201: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位系数集合。
S202:网络设备根据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到所述CSI。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根据得到的CSI,根据其中的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构造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基于该预编码矩阵与该终端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见前述实施例。终端发送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方法,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CSI反馈方法中,对需要反馈的系数(比如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进行量化,从而降低反馈开销。进一步地,由于不同系数可以采用不同的量化精度,从而可以避免全部系数采用相同的精度进行量化而造成的冗余。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1
Rank=1时,Type II码本的结构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191
其中,W1中包含2L个波束;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192
表示压缩后的系数矩阵,其中pi,j表示幅度系数,ci,j表示相位系数;Wf表示压缩后的基向量矩阵,其中包含M个基向量,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N由子带个数决定。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193
中的压缩后系数需要经过量化后反馈给基站。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194
中的幅度系数集合为:
{p0,0 p0,1 … p0,M-1 p1,0 p1,1 … p1,M-1 … p2L-1,0 p2L-1,1 … p2L-1,M-1}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195
中的相位系数集合为:
{c0,0 c0,1 … c0,M-1 c1,0 c1,1 … c1,M-1 … c2L-1,0 c2L-1,1 … c2L-1,M-1}
如果最大幅度系数为p1,1,即:
p1,1=max{p0,0 p0,1 … p0,M-1 p1,0 p1,1 … p1,M-1 … p2L-1,0 p2L-1,1 … p2L-1,M-1},p1,1所对应的基向量为{f1,0 f1,1 … f1,N-1},该基向量所对应的幅度系数子集为{p0,1 p1,1… p2L-1,1},该子集为p1,1所在列的幅度系数集合,该基向量所对应的相位系数子集为{c0,1c1,1 … c2L-1,1},该子集为p1,1所在列的相位系数集合。
系统约定针对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将该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子集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比如第一幅度量化比特长度为4bit),将该基向量对应的相位系数子集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比如第一相位量化比特为16PSK/4bit)。针对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之外的其他基向量所对应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比如第二幅度量化比特长度为3bit),将所述其他基向量所对应的需要反馈的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比如第二相位量化比特为8PSK/3bit)。
以上述最大幅度系数p1,1为例,根据该系统约定,终端将{p0,1 p1,1 … p2L-1,1}系数子集中的2L个幅度系数(表示为pi,1,i=0,1,…,2L-1)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将{c0,1 c1,1 … c2L-1,1}相位子集中的2L个相位系数(表示为ci,1,i=0,1,…,2L-1)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对于除了上述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以外的其余幅度系数(表示为pi,j,i=0,1,…,2L-1,j≠1,j=0,2,…,M-1)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3bit)进行量化,将对应的相位系数子集(表示为ci,j,i=0,1,…,2L-1,j≠1,j=0,2,…,M-1)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8PSK/3bit)进行量化。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减少CSI的反馈开销,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最大幅度系数(p1,1)不进行量化,在系统中预定义为1,对该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c1,1)也不进行量化,在系统中预定义为0。进一步地,还可以对最大幅度系数和对应的相位系数不进行反馈。
系统约定允许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的最大值为K0。此K0取值由基站配置给终端。根据系统约定,终端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小于等于K0。如果基站配置给终端的K0=LM/2,则终端将K1(K1≤K0)个非零幅度系数及其对应的相位系数上报给基站。
假设L=4,M=7,则K1的取值可以是13,13个非零幅度系数为:
{p0,0 p0,1 p1,0 p1,1 p1,4 p2,0 p2,2 p4,1 p4,6 p5,0 p5,1 p7,0 p7,3}
其对应的相位系数为:
{c0,0 c0,1 c1,0 c1,1 c1,4 c2,0 c2,2 c4,1 c4,6 c5,0 c5,1 c7,0 c7,3}
终端将以上非零幅度系数及对应的相位系数上报给基站。其中最大幅度系数p1,1对应的基向量对应4个非零幅度系数{p0,1p1,1p4,1p5,1},相对应的4个相位系数为{c0,1c1,1c4, 1c5,1}。其中针对最大幅度系数p1,1及其对应的相位系数c1,1也可以不进行量化,并进一步地不进行上报。
终端上报的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至少包括K1个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即前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包括最大幅度系数所在列的非零幅度系数数量的指示信息(即前述第二指示信息)。在上述最大幅度系数为p1,1的例子中,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一部分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个数为13,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最大幅度系数所在列的非零系数数量为4。为了进一步减少反馈开销,也可以针对最大幅度系数不进行反馈(即不考虑最大非零幅度系数p1,1及其对应的相位系数c1,1),这样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为12,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最大幅度系数所在列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为3。
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二部分至少包括K1个非零幅度系数和其对应的相位系数,K1为该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
这样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即可以确定出CSI的第二部分占用的比特开销。比如,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为K1=13且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为4,则可以确定有4个幅度系数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有4个相位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16PSK/4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4*(4+4)=32bit,另外有(K1-4=9)个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3bit)进行量化、有(K1-4=9)个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8PSK/3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9*(3+3)=54bit。因此CSI的系数反馈开销占用32+54=86bit。
若系统约定针对最大幅度系数p1,1不上报,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为12及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为3,可以确定有3个幅度系数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有3个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16PSK/4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3*(4+4)=24bit,另外有(K1-3=9)个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3比特)进行量化、有对应的(K1-3=9)个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8PSK/3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9*(3+3)=54bit,因此CSI的系数反馈开销占用24+54=78bit。
示例2:
Rank=1时,Type II码本的结构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21
其中,W1中包含2L个波束;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22
表示幅度系数矩阵;Wf表示压缩后的基向量矩阵,其中包含M个基向量,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N由子带个数决定。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23
中的压缩后系数需要经过量化后反馈给基站。
进一步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24
可可以表示为差分结构: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25
其中,矩阵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1
为一个对角矩阵,除对角线元素外其余元素均为0。这样所述2L个波束中的波束i(i=0,1,…,2L-1)对应一个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2
一组差分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3
和一组相位系数{ci,0 ci,1 … ci,M-1}。所述宽带幅度系数可以根据2L个波束中每个波束对应的幅度系数最大值确定,即: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4
系统约定针对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将该基向量对应的一组差分幅度系数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比如第一幅度量化比特长度为4bit)进行量化,其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比如第一相位量化比特为16PSK/4bit)进行量化。针对需要反馈的其他差分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比如第二幅度量化比特长度为3bit),将所述需要反馈的其他查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比如第二相位量化比特为8PSK/3bit)。
如果最大的幅度系数为p1,1,即:
p1,1=max{p0,0 p0,1 … p0,M-1 p1,0 p1,1 … p1,M-1 … p2L-1,0 p2L-1,1 … p2L-1,M-1},p1,1所对应的基向量为{f1,0 f1,1 … f1,N-1},此基向量所对应的一组差分幅度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5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6
所在列的差分幅度系数。该基向量所对应的一组相位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7
根据上述系统约定,终端对差分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8
中的2L个差分幅度系数(表示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9
)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对相位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10
中的2L个相位系数(表示为ci,1,i=0,1,…,2L-1)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16PSK/4bit)进行量化。对于其余差分幅度系数(表示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311
)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3bit)进行量化,对所述其余查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表示为ci,j,i=0,1,…,2L-1,j≠1,j=0,2,…,M-1)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8PSK/3bit)进行量化。
系统还可以约定对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比如4bit)进行量化,即对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41
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量化。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减少CSI的反馈开销,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差分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42
可以不进行量化,在系统中预定义为1,其对应的相位系数(c1,1)也不进行量化,在系统中预定义为0。进一步地,还可以对最大幅度系数所对应的差分幅度系数及其对应的相位系数不进行反馈。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减少CSI的反馈开销,对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也可以不进行量化,系统预定义为1。进一步地,对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也可以不反馈,即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43
可以不反馈。
系统约定允许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的最大值为K0。此K0取值由基站配置给终端。根据系统约定,终端反馈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的数量小于或等于K0。如果基站配置给终端K0=LM/2,则终端将K1(K1≤K0)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及其对应的相位系数,以及全部的宽带幅度系数均上报给基站。终端也可以将K1(K1≤K0)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及其对应的相位系数,以及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上报给基站。
假设L=4,M=7,则K1=13,该13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44
其对应的相位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45
其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46
其中最大幅度系数为p1,1,该最大幅度系数所在列包括4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47
终端将以上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及对应的相位系数,以及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上报给基站。其中,针对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差分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51
以及与差分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52
对应的相位系数c1,1和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53
也可以不进行量化,并进一步地不进行上报。
终端上报的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至少包括K1个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即前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包括最大幅度系数所在列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即前述第二指示信息)。在上述最大幅度系数为p1,1的例子中,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一部分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为13,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最大幅度系数所在列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为4。为了进一步减少反馈开销,也可以针对最大幅度系数所对应的差分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54
及其对应的相位系数c1,1不进行反馈,则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最大幅度系数所在列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为3,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K1=12。
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二部分至少包括K1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和其对应的相位系数,以及全部或部分宽带幅度系数。
这样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即可以确定出CSI的第二部分占用的比特开销。比如,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为K1=13且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为4,则可以确定有4个差分幅度系数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有4个相位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16PSK/4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4*(4+4)=32bit,另外有(K1-4=9)个差分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3bit)进行量化,有(K1-4=9)个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8PSK/3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9*(3+3)=54bit。另外,有2L=8个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8*4=32bit。因此CSI的系数反馈开销占用32+54+32=118bit。
若系统约定针对最大幅度系数p11对应的差分幅度系数,以及与该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和宽带幅度系数不上报,则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K1=12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为3,则可以确定有3个差分幅度系数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有3个相位幅度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16PSK/4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3*(4+4)=24bit,另外有(K1-4=9)个差分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3bit)进行量化,有(K1-4=9)个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8PSK/3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9*(3+3)=54bit。另外,有(2L-1=7)个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7*4=28bit。因此CSI的系数反馈开销占用24+54+28=106bit。
对于宽带幅度系数上报,若系统约定将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上报给基站,而不是将全部宽带幅度系数上报给基站,则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一部分中还可包括宽带幅度系数数量的指示信息(即前述的第三指示信息)。如上例中,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61
则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为5。相应地,CSI的第二部分中宽带幅度系数仅包括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62
这5个系数值。
当Rank>=2时,即多层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每一层反馈一个第二指示信息,即对于每一层,针对最大幅度系数所对应的基向量,反馈该基向量所对应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比如rank=2时,反馈的第一层所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的取值为4,反馈的第二层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的取值为5。
可选地,也可以在多层的情况下,仅反馈一个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来指示针对最大幅度系数所对应的基向量,该基向量所对应的非零系数的数量,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是对于所有层的最大幅度系数所对应的基向量,其所对应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之和。比如在上述rank=2的情况下,终端反馈1个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的取值为9,其中,针对第一层的最大幅度系数所对应的基向量,其所对应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为4,对第二层的最大幅度系数所对应的基向量,其所对应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为5。
示例3:
Rank=1时,Type II码本的结构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71
其中,W1中包含2L个波束;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72
表示幅度系数矩阵;Wf表示压缩后的基向量矩阵,其中包含M个基向量,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N由子带个数决定。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73
中的压缩后系数需要经过量化后反馈给基站。
进一步,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74
可表示为差分结构: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75
其中,矩阵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76
为一个对角矩阵,除对角线元素外其余元素均为0。这样所述2L个波束中的波束i(i=0,1,…,2L-1)对应一个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77
一组差分幅度系数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78
和一组相位系数{ci,0 ci,1 … ci,M-1}。所述宽带幅度系数可以根据2L个波束中每个波束对应的幅度系数最大值确定,即: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81
针对2L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系统约定对于此波束所对应的幅度系数中的最大幅度系数,将该幅度系数所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如16PSK/4bit)进行量化,将此波束对应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如8PSK/3bit)。
例如,对于波束i,假设其对应的最大幅度系数为pi,2,则此幅度系数所对应的相位系数为ci,2。根据上述系统约定,终端对于相位系数ci,2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对于其余相位系数ci,j,j=0,1,3,…,M-1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系统还可以预定义差分幅度系数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如3bit)进行量化,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如4bit)进行量化。
系统还可以约定允许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的最大值为K0。此K0取值由基站配置给终端。根据系统约定,终端上报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的数量小于或等于K0,如果基站配置给终端K0=LM/2,则终端将K1(K1≤K0)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及其对应的相位系数和宽带幅度系数上报给基站。
假设L=4,M=7,则K1=13,该13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82
其对应的相位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83
其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284
终端将以上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及对应的相位系数,以及非量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上报给基站。
终端上报的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至少包括K1个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的指示信息(即前述的第一指示信息),还可包括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的指示信息(如前述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者K1个非零幅度系数所对应的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的指示信息(即前述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即为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
基于上述系统约定,以CSI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为例,如以上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为K1=13(即13个非零幅度系数),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宽度幅度系数的数量为X=6,则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二部分至少包括:
13个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3bit)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13个与上述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这些相位幅度系数中,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使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6个(X=6)采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4bit)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基于上述系统约定,以CSI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第四指示信息为例,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为K1=13(即13个非零幅度系数),第四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为Y=6,则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二部分至少包括:
13个(K1=13)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3bit)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13个(K1=13)个与所述13个(K1=13)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这13个相位系数中,有Y=6个相位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16PSK/4bit)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8PSK/3bit)进行量化;
X=6个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具体地,如果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相位系数为
Figure GDA0004126437600000301
K1个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为13,K1个非零幅度系数所对应的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为6,以及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为6,则CSI的第二部分至少包括13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和其对应的相位系数及全部的宽带幅度系数。
这样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第四指示信息即可以确定出CSI的第二部分占用的比特开销。比如,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为K1=13且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的数量为6,则可以确定有6个相位系数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16PSK/4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4*6=24bit,有(K1-6=7)个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8PSK/3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3*7=21bit。另外,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为6,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4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4*6=24bit;差分幅度系数的数量为13,使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3bit)进行量化,其开销为3*13=39比特。因此CSI的系数反馈开销占用24+21+24+39=108bit。
可选地,最大幅度系数所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及其对应的差分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也可以不进行量化且不进行上报,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CSI的反馈开销。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和一种网络设备,该终端和网络设备可分别应用于上述实施例。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终端可包括:处理模块301、发送模块302,其中:
处理模块301,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
发送模块30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上述终端中各模块的功能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终端实现的功能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网络设备可包括:接收模块401、处理模块402,其中: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位系数集合;
处理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到所述CSI;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上述网络设备中各模块的功能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实现的功能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终端侧的功能。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收发机503以及总线接口504。
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02可以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503用于在处理器5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02可以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01中,或者由处理器5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2,处理器501读取存储器5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501,用于读取存储器502中的计算机指令并执行图1所示的流程中终端侧实现的功能。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功能。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收发机603以及总线接口604。
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2可以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603用于在处理器6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2可以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1中,或者由处理器6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读取存储器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601,用于读取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指令并执行图2所示的流程中网络设备侧实现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2)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
所述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M个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M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M个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K1-M)个采用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K1-M)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K1-M)个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M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
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M个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M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M个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K1-M)个采用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K1-M)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K1-M)个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M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宽带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宽带系数集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
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K1个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K1个与所述K1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所述K1个幅度相位系数中,针对于每个波束,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宽带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宽带系数集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
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K1个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K1个与所述K1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所述K1个幅度相位系数中,有Y个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Y为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宽带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宽带系数集合。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部分中包括的所述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为X个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其中,X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不包括最大非零幅度系数;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不包括最大非零幅度系数;
所述第二部分不包括被量化的最大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最大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层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非零系数的数量之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之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中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之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零幅度系数为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
13.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位系数集合;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到所述CSI;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M个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M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M个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K1-M)个采用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K1-M)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K1-M)个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M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
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M个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M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M个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K1-M)个采用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K1-M)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K1-M)个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M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宽带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宽带系数集合。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
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K1个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K1个与所述K1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所述K1个幅度相位系数中,针对于每个波束,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宽带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宽带系数集合。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集合还包括宽带系数集合;
所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包括:
K1个采用第三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K1个与所述K1个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幅度系数,所述K1个幅度相位系数中,有Y个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一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其余相位系数采用所述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
其中,K1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Y为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与所述K1个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宽带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宽带系数集合。
18.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部分中包括的所述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为X个使用第四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其中,X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不包括最大非零幅度系数;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不包括最大非零幅度系数;
所述第二部分不包括被量化的最大非零幅度系数以及与所述最大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层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非零系数的数量之和。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之和。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每层分别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一层对应的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中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层为所述终端使用的数据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层的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之和。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零幅度系数为非零差分幅度系数。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的比特数量。
2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允许终端反馈的非零幅度系数数量的最大值。
2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第一幅度量化比特和所述第二幅度量化比特中的至少一个。
2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所述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所述相位系数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所组成的指示信息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应的被量化的幅度系数以及所述被量化的幅度系数所对应的被量化的相位系数,所述幅度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集合,所述相位系数来源于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位系数集合;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到所述CSI;
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非零幅度系数的数量;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系数中采用第一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一基向量为最大幅度系数对应的基向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被量化的幅度系数采用第二幅度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被量化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数量,其中,宽带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不同于幅度系数采用的幅度系数量化比特;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非零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中采用第一相位量化比特量化的相位系数的数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的其余相位系数采用第二相位量化比特进行量化。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3-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147761.2A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628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7761.2A CN111628844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7761.2A CN111628844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844A CN111628844A (zh) 2020-09-04
CN111628844B true CN111628844B (zh) 2023-04-28

Family

ID=72271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7761.2A Active CN111628844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88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7328A (zh) * 2020-09-07 202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6171540A (zh) * 2021-09-24 2023-05-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97399A (zh) * 2022-10-27 2023-04-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幅度系数的上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621B (zh) * 2016-11-04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量化反馈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US10742290B2 (en) * 2017-04-13 2020-08-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resolution CSI reporting based on unequal bit allocat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111200A (zh) * 2017-06-16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844A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1724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424807B2 (en) Enhanced frequency compression for overhead reduction for CSI reporting and usage
CN111756417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51065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220149909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JP2019537304A (ja) コードブックベースの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1162884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13878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WO201902968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2398518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1277379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JP6556244B2 (ja) コードブック確定方法及び装置
JP7238167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表示及び決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WO2020083057A1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218732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875766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7152750A1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75641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JP7371270B2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11756423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754111B (zh) 一种码本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WO2020073788A1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587543B (zh) 信道状态信息矩阵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435853B (zh) Csi参数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WO2022257042A1 (zh) 码本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6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