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2487A -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2487A
CN111432487A CN202010144062.5A CN202010144062A CN111432487A CN 111432487 A CN111432487 A CN 111432487A CN 202010144062 A CN202010144062 A CN 202010144062A CN 111432487 A CN111432487 A CN 111432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band combination
combin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bin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40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2487B (zh
Inventor
邝奕如
李秉肇
张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32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4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544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160029A1/zh
Priority to KR1020217031779A priority patent/KR20210132189A/ko
Priority to EP21754409.7A priority patent/EP3937574A4/en
Priority to JP2021560887A priority patent/JP7399187B2/ja
Priority to US17/608,072 priority patent/US20220182816A1/en
Priority to CA3133721A priority patent/CA313372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2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中,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可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是与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与第二频带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可见,终端设备将第一频带组合的类型的回退频带组合也显式上报给网络设备,避免网络设备在确定一种RAT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时,还需参考其他RAT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从而有利于降低网络设备的处理负担。

Description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络后,需要向基站和核心网上报终端设备能力信息。例如,网络设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该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中包括所需请求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RAT类型指示;相应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该终端设备能力信息中包括终端设备在这些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相关能力信息。
例如,该相关能力信息包括频带组合(band combination,BC)信息,若RAT类型指示所指示的RAT类型包括新空口NR,那么,终端设备能力信息中可以包括新空口独立频带组合(New radio standalone band combination,NR SA BC)和新空口双连接频带组合(Newradio Dual Connectivity,NR-DC BC);若RAT类型指示所指示的RAT类型包括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NR),那么,终端设备能力信息中可以包括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新空口-双连接(E-UTRA-NR DualConnectivity,EN-DC)BC和新空口-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NR-E-UTRADual Connectivity,NE-DC)BC;等等。为了减少终端设备能力信息上报所需的开销,针对根据RAT类型指示确定的自身支持的各频带组合,终端设备会将其中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删除,不上报。例如,频带组合1和频带组合2,其中,频带组合1是频带组合2回退后的具有相同能力的频带组合,那么,终端设备就不上报该频带组合1。
然而,若频带组合1和频带组合2对应不同的RAT类型,如RAT类型1、RAT类型2,终端设备不上报频带组合1,会导致网络设备在确定RAT类型1对应的频带组合时,还需考虑其他RAT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如RAT类型2对应的频带组合2以获得频带组合1,导致网络设备的处理负担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有利于降低网络设备的处理负担。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可确定其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进而上报该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其中,该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是与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并且第一频带组合与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可见,本申请针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并不是全部不显式上报,而是会显式上报第一频带组合的类型的频带组合,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可直接获得频带组合的类型的频带组合,避免网络设备还需查看多个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分别对应的频带组合所带来的处理负担较大的问题。
可选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为该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的子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为终端设备确定自身支持的频带组合构成的集合,如根据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确定的。
可选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所述第三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三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其中,第一频带组合、第二频带组合、第三频带组合分别表示频带组合的类型,并不限定一个特定的频带组合。也就是说,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频带组合的类型的频带组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组合的类型的频带组合,但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的类型的频带组合。
可见,本申请中,第三频带组合的类型的频带组合不会显式上报,从而能够降低上报的频带组合集合所需的开销。另外,本申请针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显式上报第一频带组合的类型的频带组合,不上报第三频带组合的类型的频带组合,从而有利于网络设备在确定一个RAT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时,只需考虑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该RAT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进而获得该RAT类型对应的完整的频带组合,降低了网络设备的处理负担。
其中,回退的频带组合为第二频带组合释放掉至少一个辅小区(SCell)、或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或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后的频带组合。该第二频带组合可为终端设备支持的一个大的频带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确定自身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该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可包括终端设备在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技术下支持的频带组合,进而终端设备可根据该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第二频带组合和第三频带组合,终端设备可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三频带组合删除,获得第一频带组合。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二频带组合和第四频带组合,终端设备可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四频带组合删除,并添加第一频带组合,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第四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
可选的,第一频带组合为新空口独立(NR SA)频带组合,第二频带组合为新空口-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NE-DC)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新空口(nr),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eutra-nr)。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可见,该实施方式有利于告知网络设备其能够显式获得第一频带组合,而不需要参考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确定另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从而减少了网络设备的实现复杂度。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的频带组合信息上报规则为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该实施方式有利于减少网络设备的实现复杂度的同时,降低终端设备上报支持的频带组合所需的开销。
可选的,频带组合信息上报规则可包括以下至少两种: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第二频带组合和第三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二频带组合和第三频带组合。那么,第一指示信息可为多个可选值,每个可选值对应一种频带组合信息上报规则,从而有利于网络设备采用相应地规则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频带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可见,该实施方式指示允许终端设备显式上报第一频带组合,进而,终端设备能够显式上报第一频带组合。可选的,终端设备可采用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向网络设备指示是否显式上报了第一频带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且,所述第五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通过不上报第五频带组合,既可以保证网络设备在确定需要添加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时,只需考虑同一RAT类型对应的大频带组合所回退的频带组合即可,又能减少终端设备上报所需的开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三频带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且,所述第五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通过上报第五频带组合,既可以保证网络设备在确定需要添加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时,只需考虑同一RAT类型对应的大频带组合所回退的频带组合即可,又能减少终端设备的处理复杂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该频带信息上报方法是从网络设备的角度阐述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可选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为该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的子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为终端设备确定的自身支持的频带组合构成的集合,如根据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所述第三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三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其中,所述回退的频带组合为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释放掉至少一个辅小区、或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或辅小区组后的频带组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添加所述第三频带组合,获得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为新空口独立(NR SA)频带组合,所述第二频带组合为新空口-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NE-DC)频带组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nr,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eutra-nr。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且,所述第五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通过不上报第五频带组合,既可以保证网络设备在确定需要添加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时,只需考虑同一RAT类型对应的大频带组合所回退的频带组合即可,又能减少终端设备上报所需的开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三频带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且,所述第五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通过上报第五频带组合,既可以保证网络设备在确定需要添加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时,只需考虑同一RAT类型对应的大频带组合所回退的频带组合即可,又能减少终端设备的处理复杂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本方面的相关内容可参见第一方面所述,此处不再详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与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该终端设备具有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例如终端设备的功能可具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中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单独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可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收发单元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他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耦合,其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
其中,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具体为: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以及根据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为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的子集。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具体为:将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所述第三频带组合删除,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具体为:将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四频带组合删除,并添加所述第一频带组合,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四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
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收发器,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收发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射频收发。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 onchip)。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具体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与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该网络设备具有实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例如网络设备的功能可具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中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单独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的结构中可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收发单元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他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耦合,其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其中,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具体为:在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添加所述第三频带组合,获得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收发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射频收发。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 onchip)。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具体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芯片系统可部署在终端设备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或用于通过所述接口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芯片系统可部署在网络设备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或用于通过所述接口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所涉及的程序。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络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所涉及的程序。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频带信息上报系统,该频带信息上报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以及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网络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以及根据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能力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种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频带信息上报的示意图一;
图5是一种频带信息上报的示意图二;
图6是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一种频带信息上报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至少包括一个网络设备以及一个终端设备。如图2所示,图2是一种能力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能力信息上报方法包括:
101、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该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中包括所需请求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RAT类型指示;
102、终端设备接收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
10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能力信息,该终端设备能力信息中包括终端设备在这些无线接入技术中的相关能力信息。其中,该相关能力信息包括频带组合(bandcombination,BC)信息。
为了降低网络设备的处理负担,针对终端设备能力信息中携带的频带组合信息,终端设备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频带组合信息上报方法。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应用于独立组网,即未来网络中部署的新的接入网设备等通信系统中,也可应用非独立组网等各种通信系统中。
例如,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用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也可以称为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或者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系统或未来的其他通信系统;或者还可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machine,M2M)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以及多模式接入双重连接技术(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MR-DC)系统等等。
其中,MR-DC可以包括新空口-演进型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双连接(NR-EUTRAN dualconnection,NE-DC)、演进型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双连接(EUTRAN-NR dualconnection,EN-DC)和下一代演进型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双连接(Next GenerationEUTRAN-NR dual connection,NGEN-DC)等等。其中,DC代表双连接,E代表进化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即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无线接入网,也即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接入网;N代表NR,即5G NR;NG代表下一代核心网(next generation core),即5G核心网。
其中,NE-DC是5G NR与4G的双连接,5G NR基站为主节点。NG EN-DC是在5G核心网下的4G与5G NR的双连接,4G基站(LTE基站,例如eNB)为主节点。EN-DC是指4G无线接入网与5G NR的双连接,在EN-DC场景下,UE同时连接LTE基站(例如,eNB)和NR基站(例如,gNB),同时由这两个基站提供服务,其中,LTE基站为主节点(master node,MN)。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网络设备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网络设备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网络设备(例如,home evolved Node 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6G甚至7G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网络设备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或微微网络设备(Picocell),或毫微微网络设备(Femtocell),或,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或者智能驾驶场景中的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再比如,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前述的V2X车联网中的无线终端或无线终端类型的RSU等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概念进行阐述。这些概念的阐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在一个或多个RAT的无线接入能力。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中RAT类型指示所指示的RAT类型可包括多种,比如4G、5G、或者未来的6G、或其他制式。RAT类型指示所指示的RAT类型还可包括终端设备同时工作的多个RAT,如EN-DC,NE-DC等。
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中还可包括能力过滤参数,用于指示请求的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的范围,或者用于指示请求的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的参数等。该能力过滤参数信息可包括频带信息等。其中,频带信息用于指示请求终端设备支持的频带组合,可以指示请求全部或指定范围的频带组合。
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第二频带组合集合是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能力请求消息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频带组合构成的集合。该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可为全部或指定范围的频带组合,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为终端设备确定的待发送的频带组合构成的集合。也就是说,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各频带组合也为终端设备支持的频带组合,但该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为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的子集,从而能够减少显式上报的频带组合的数量,进而降低上报所需的开销。
频带组合:频带组合指终端设备可工作在一个或多个频段,即一个频带组合可对应一个或多个频段,如BC1(band1,band2)。频带组合的集合是指多个频带组合构成的集合,如频带组合集合{BC1(band1,band2);BC2(band3,band4)}。
回退的频带组合:回退的频带组合是指一个频带组合释放掉至少一个辅小区、或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或辅小区组后的频带组合。其中,辅小区可为辅载波,辅小区组可为辅节点对应的各载波。
例如,表1为一些大的频带组合释放掉至少一个辅小区、或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或辅小区组后的频带组合。需要说明的是,L_band表示LTE的band,N_band表示NR的band。
表1
Figure BDA0002400104880000091
表1中,NR SA BC1(N_band1,N_band2)中任一频带都可作为辅小区,故NR SA BC1(N_band1,N_band2)释放一个辅小区或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后的频带组合为NR SA 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
表1中,NE-DC BC1(L_band1,N_band3)中N_band3是主节点的小区,L_band1是辅节点的小区,不能释放主节点,只能释放辅节点,故释放辅小区组后的频带组合为NR SA BC3(N_band3)。
表1中,NE-DC BC2(L_band1,L_band2,N_band4,N_band5)中,N_band4,N_band5是主基站的小区,每个N_band均可作为主节点的辅小区,L_band是辅节点的小区(即辅小区),故NE-DC BC3(L_band1,L_band2,N_band4,N_band5),释放一个辅小区或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或辅小区组后的频带组合为NE-DC BC3(L_band2,N_band4,N_band5)、NE-DC BC4(L_band1,N_band4,N_band5)、NR SA BC5(N_band4)、NR SA BC6(N_band5)、NR SA BC7(N_band4,N_band5)。
不同RAT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可包含在对应RAT容器(container)中。例如,NRcontainer包括的频带组合为NR对应的频带组合,如NR container包括新空口独立频带组合(New radio standalone band combination,NR SA BC)、新空口双连接(New radiodual connection band combination,NR DC BC)。MR-DC container包括的频带组合为NE-DC对应的频带组合、EN-DC对应的频带组合,如MR-DC container包括EN-DC BC、NGEN-DC和NE-DC BC。EUTRA container包括的频带组合为LTE对应的频带组合,如EUTRA container包括LTE BC。
例如,针对表1中所示的各频带组合,如图3所示,NR SA BC1(N_band1,N_band2)、NR SA 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NR SA BC4(N_band3)、NR SA BC5(N_band4,N_band5)、NR SA BC6(N_band4)、NR SA BC7(N_band5)为NR container包含的频带组合;NE-DC BC1(L_band1,N_band3)、NE-DC BC2(L_band1,L_band2,N_band4,N_band5)、NE-DC BC3(L_band2,N_band4,N_band5)、NE-DC BC4(L_band1,N_band4,N_band5)为MR-DC包含的频带组合。
为了降低频带信息上报所需的开销,目前针对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均不显示上报。其中,能力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能力参数: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参数、终端的无线链路层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参数、终端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参数、终端的物理层(Physical,PHY)参数、终端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参数、终端的测量(RadioMeasurement Management,RRM)参数等。相同能力是指频带组合的上述能力参数与该频带组合回退后的频带组合的上述能力参数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假设所述的回退后的频带组合均与回退前的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为例进行阐述。针对回退后的频带组合与回退前的频带组合具有不同能力的情况,需将回退后的频带组合也进行显式上报。
例如,NR SA 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为NR SA BC1(N_band1,N_band2)回退后的频带组合,NR SA BC4(N_band3)为NE-DC BC1(L_band1,N_band3)回退后的频带组合,NE-DC BC3(L_band2,N_band4,N_band5)、NE-DC BC4(L_band1,N_band4,N_band5)、NR SA BC5(N_band4,N_band5)、NR SA BC6(N_band4)、NR SA BC7(N_band5)为NE-DC BC2(L_band1,L_band2,N_band4,N_band5)回退后的频带组合。假设这些回退后的频带组合与被回退的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比如,上述能力参数均相同,那么,目前的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将均不上报这些回退后的频带组合。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上报的NR container中不包含虚线框中的频带组合,以及上报的MR-DC container也不包括虚线框中的频带组合,进而,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可图5所示,与图3相比,能够大大降低频带组合信息上报的开销。
但是,网络设备接收到如图5所示的频带组合集合,进而确定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支持的频带组合时,如为了获得NR container中的完整的频带组合,不仅需要考虑该NRcontainer中频带组合回退的具有相同能力的频带组合,还需要考虑MR-DC container中频带组合回退的具有相同能力的属于NR container的频带组合。如需要考虑MR-DCcontainer中NE-DC BC1(L_band1,N_band3)回退后的频带组合:NR SA BC4(N_band3),添加到NR contaier中,以及,NE-DC BC2(L_band1,L_band2,N_band4,N_band5)回退后的频带组合NR SA BC5(N_band4,N_band5)、NR SABC6(N_band4)、NR SA BC7(N_band5),添加到NRcontaier中,进而,网络设备可获得如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支持的频带组合。
可见,网络设备需要参考多个RAT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才能将一种RAT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补充完整,大大增加了网络设备的工作负担。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可以在降低频带信息上报所需的开销的同时,降低网络设备的工作负担。
请参阅图6,图6是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包括:
201、终端设备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该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是与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并且第一频带组合与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2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频带组合集合;
203、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并根据该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是基于终端设备支持的频带组合集合,即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的。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为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的子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还包括与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各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
可通过协议预定义或信令配置,终端设备默认支持与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各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即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不仅包括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的各频带组合,还包括与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各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并不是将所有的回退的频带组合都不上报或显式上报,而是除了大的频带组合,如第二频带组合外,还可上报部分回退的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可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是与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与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例如,表1中,NR SABC1(N_band1,N_band2)、NE-DC BC1(L_band1,N_band3)、NE-DCBC2(L_band1,L_band2,N_band4,N_band5)等大的BC为第二频带组合。NR SABC4(N_band3)、NR SABC5(N_band4,N_band5)等其他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对应的大BC回退后的频带组合为第一频带组合。
假设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包括表1中所有的频带组合,如图3所示,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NR container包括NR SABC1(N_band1,N_band2)、NR SA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NR SA BC4(N_band3)、NR SA BC5(N_band4,N_band5)、NR SA BC6(N_band4)、NR SABC7(N_band5);MR-DC container包括NE-DC BC1(L_band1,N_band3)、NE-DC BC2(L_band1,L_band2,N_band4,N_band5)、NE-DC BC3(L_band2,N_band4,N_band5)、NE-DC BC4(L_band1,N_band4,N_band5)。那么,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频带信息上报方法,由于NR SABC4(N_band3)是与NE-DC BC1(L_band1,N_band3)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但与NE-DC BC1(L_band1,N_band3)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不同,故NR SA BC4(N_band3)为第一频带组合。同理,NR SABC5(N_band4,N_band5)为第一频带组合。
故如图7所示,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NR container包括NR SA BC1(N_band1,N_band2)、NR SA BC4(N_band3)、NR SABC5(N_band4,N_band5),以及MR-DC container包括NE-DC BC1(L_band1,N_band3)、NE-DC BC2(L_band1,L_band2,N_band4,N_band5)。
相应地,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可以为将与第一频带组合中各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添加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以获得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的频带组合数量小于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频带组合数量,故与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全部上报或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方式相比,能够节省频带信息上报所需的开销。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将第一频带组合的类型的频带组合也显式上报给网络设备,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在确定需要添加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时,只需考虑同一RAT类型对应的大频带组合所回退的频带组合即可。
例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只需考虑NR container中的频带组合,如NR SA BC1(N_band1,N_band2)和NR SA BC5(N_band4,N_band5)分别回退的频带组合,即可获得图3中NRcontainer中的频带组合。由于上报的频带组合中已包括NR SA BC2(N_band3)、NR SA BC5(N_band4,N_band5),因此不必考虑MR-DC对应的频带组合NE-DC BC1(L_band1,N_band3)、NE-DC BC2(L_band1,N_band4,N_band5)所分别回退的频带组合。也就是说,避免网络设备在确定NR对应的频带组合时,还需参考MR-DC对应的频带组合,从而有利于降低网络设备的处理负担。
可选的,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所述第三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三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应理解,第一频带组合是与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并且第一频带组合与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则第一频带组合是从第二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辅小区组(SCG)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例如,从EN-DC频带组合回退得到LTE频带组合,或从NE-DC频带组合回退得到NR频带组合)。第三频带组合是与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并且第三频带组合与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则第三频带组合可以是从第二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辅小区组(SCG)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例如,从NR-DC频带组合回退得到NR频带组合),或也可以是从第二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至少一个辅小区(SCell)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例如,从NR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频带组合回退得到NR频带组合),或也可以是从第二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例如,从NR CA频带组合回退得到NR频带组合)。因此,只有通过释放SCG,才可能出现回退前的大频带组合和回退后的频带组合属于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但可能存在,通过释放SCG,回退前的大频带组合和回退后的频带组合属于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NR-DC频带组合同时也可以是NR CA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辅小区组(SCG)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与通过释放至少一个辅小区(SCell)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一样,或者,通过释放辅小区组(SCG)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与通过释放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一样,即从NR-DC频带组合回退得到NR频带组合可与从NR CA频带组合回退得到NR频带组合等效。因此,对于NR频带组合,可以认为都是从大NR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至少一个辅小区(SCell)、或通过释放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NR频带组合包括NR-DC频带组合和NR CA频带组合中和NR单载波频带组合中的至少一种。此时,则第三频带组合可以是从第二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至少一个辅小区(SCell)、或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可包括:终端设备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三频带组合删除,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三频带组合删除,并且保留第一频带组合,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三频带组合可以是从第二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至少一个辅小区(SCell)、或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或者,此时第三频带组合可以不是从第二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辅小区组(SCG)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
例如,图3中,NR SA 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是与NR SA BC1(N_band1,N_band2)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且与NR SA BC1(N_band1,N_band2)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NR,故NR SA 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为第三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可不包括NR SA 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再例如,NRSA BC6(N_band4)、NR SA BC7(N_band5)是与NR SA BC5(N_band4,N_band5)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且与NR SA BC5(N_band4,N_band5)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NR,故NR SA BC6(N_band4)、NR SA BC7(N_band5)为第三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可不包括NR SA BC6(N_band4)、NR SA BC7(N_band5)。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可包括: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四频带组合删除,并添加所述第一频带组合,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四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该实施方式相对于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四频带组合删除,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进行上报的方式相比,修改幅度小,特别是终端设备在某些场景可采用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四频带组合删除,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进行上报的方式,在另一些场景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频带信息上报方式时,该实现方式能够降低终端设备处理变化的复杂度。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对于两种上报方式的操作区别是:是否添加第一频带组合。
例如,图3中,NR SA 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是与NR SA BC1(N_band1,N_band2)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NR SA BC4(N_band3)是与NE-DC BC1(L_band1,N_band3)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NR SA BC5(N_band4,N_band5)、NR SABC6(N_band4)、NR SA BC7(N_band5)是与NE-DC BC2(L_band1,L_band2,N_band4,N_band5)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因此,NR SA 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NR SABC4(N_band3),NR SA BC5(N_band4,N_band5)、NR SA BC6(N_band4)、NR SA BC7(N_band5)等均第四频带组合。终端设备可从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删除这些第四频带组合,并添加第一频带组合。其中,NR SA BC4(N_band3)、NR SA BC5(N_band4,N_band5)为第一频带组合,故终端设备可在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再添加这些第一频带组合,从而获得如图7所示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
上述两种如何确定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的实现方式可根据终端设备工作的场景来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频带组合还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三频带组合是与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并与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例如,如图12所示,NR container中的NR SA BC1(N_band1,N_band2)为第二频带组合。NR SA BC1(N_band1,N_band2)回退后可以得到NR SABC2(N_band1)和NR SA BC3(N_band2)。这两个频带组合为第三频带组合。第五频带组合为既是从相同RAT类型的大频带组合所回退的频带组合,也是从不同RAT类型的大频带组合所回退的频带组合。例如,如图12所示,NR container包括NR SA BC1(N_band1,N_band2)、NRSA BC2(N_band1)、NR SA BC3(N_band2)、NR SA BC4(N_band3)。MR-DC container包括NE-DC BC1(L_band1,N_band1)、NE-DC BC2(L_band1,N_band3)。其中,NR SA BC2(N_band1)既是与相同RAT类型NR SA BC1(N_band1,N_band2)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又是与不同RAT类型NE-DC BC1(L_band1,N_band1)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因此,NR SABC2(N_band1)为第五频带组合。虽然第五频带组合是与不同RAT类型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需要显示上报给网络设备。但由于第五频带组合同时也属于第三频带组合,可以通过同一个RAT类型的大频带组合回退得到,因此不需要显示上报给网络设备。例如,如图12所示,NR SA BC2(N_band1)为第五频带组合。NR SA BC2(N_band1)可以通过MR-DC container中NE-DC BC1(L_band1,N_band1)回退得到,也可以通过NR container中NR SA BC1(N_band1,N_band2)回退得到。其中,NE-DC BC1(L_band1,N_band1)为MR-DC container中的大频带组合,NR SA BC1(N_band1,N_band2)为NRcontainer中的大频带组合。
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向网络设备上报NR SA BC2(N_band1)。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一个频带组合既属于第三频带组合,又属于从不同RAT类型的大频带组合所述回退的频带组合,终端设备可以不上报该频带组合。换而言之,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既可以保证网络设备在确定需要添加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时,只需考虑同一RAT类型对应的大频带组合所回退的频带组合即可,又能减少终端设备上报所需的开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具体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三频带组合删除,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三频带组合删除,并且保留第一频带组合,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其中,第三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三频带组合可以是从第二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至少一个辅小区(SCell)、或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或者,此时第三频带组合可以不是从第二频带组合通过释放辅小区组(SCG)得到的回退的频带组合。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可包括: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四频带组合删除,并添加所述第一频带组合,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四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第四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也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五频带组合。即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三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换而言之,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例如,如图12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NR SA BC2(N_band1)。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减少终端设备的处理复杂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具体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三频带组合删除,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将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三频带组合删除,并且保留第一频带组合,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其中,第三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可包括: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四频带组合删除,并添加所述第一频带组合,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四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第四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
上述如何确定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请求消息中RAT类型指示所指示的RAT包括NR和MR-DC时,第一频带组合为新空口独立(NR SA)频带组合,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包括新空口-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NE-DC)频带组合。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请求消息中RAT类型指示所指示的RAT包括EUTRA和MR-DC时,第一频带组合为LTE频带组合,第二频带组合包括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新空口-双连接(EN-DC)频带组合。也就是说,上述图3、图7虽然以NR和MR-DC举例阐述的,但也不限于针对EN-DC对应的频带组合回退的频带组合为LTE频带组合的场景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频带信息上报方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新空口(NR),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包括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EUTRA-NR)。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EUTRA,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包括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EUTRA-NR)。
可见,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的NR container中填BC时(或确定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NR container包含的BC时),终端设备可将NR SA BC去掉至少一个CC剩下的NRBC(即NR SA BC回退后的频带组合仍为NR对应的频带组合)删除;以及将NR-DC BC去掉NRSCG剩下的NR BC(即NR SA BC回退后的频带组合仍为NR对应的频带组合)删除;以及将NE-DC BC去掉LTE SCG剩下的NR BC保留。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8所示的频带信息上报方法与图6所示的频带信息上报方法相比,图8中,频带信息上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301、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
302、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另外,图8中步骤303至305与图6中的201至203相似,这里不再详述。
可见,该实施方式有利于告知网络设备其能够显式获得第一频带组合,而不需要参考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确定另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对应的频带组合,从而减少了网络设备的实现复杂度。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的频带组合信息上报规则为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该实施方式有利于减少网络设备的实现复杂度的同时,降低终端设备上报支持的频带组合所需的开销。
可选的,频带组合信息上报规则可包括以下至少两种: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第二频带组合和第三频带组合;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不包括第二频带组合和第三频带组合。那么,第一指示信息可为多个可选值,每个可选值对应一种频带组合信息上报规则,从而有利于网络设备采用相应地规则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频带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若第三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终端设备可以不上报第五频带组合,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可选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上报第五频带组合,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9所示的频带信息上报方法与图6或图8所示的频带信息上报方法相比,图9中,频带信息上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401、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
402、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另外,图9中步骤403至405与图6中的201至203相似,这里不再详述。
可见,该实施方式指示允许终端设备显式上报第一频带组合,进而,终端设备能够显式上报第一频带组合。可选的,终端设备可采用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向网络设备指示是否显式上报了第一频带组合。从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频带组合信息上报方法,有利于降低网络设备的处理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若第三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终端设备可以不上报第五频带组合,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五频带组合。可选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上报第五频带组合,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
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6至图9所述的频带信息上报方法中的各功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可以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者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的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收发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收发单元1001可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用于实现发送功能,接收单元用于实现接收功能,收发单元1001可以实现发送功能和/或接收功能。通信单元也可以描述为收发单元。
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终端设备中的装置,还可以是能够与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1000包括收发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
处理单元1002,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收发单元100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
其中,该实施方式的相关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还可以是能够与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1000包括收发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其中,该实施方式的相关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装置11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还可以是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所述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所述处理器1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终端、终端芯片,DU或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1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11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1101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1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05、天线1106。所述收发器11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11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所述通信装置1100为终端设备:收发器1105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202;或图8中的步骤301、304;或图9中的步骤402、404;处理器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202;或图8中的步骤303;或图9中的步骤403。
所述通信装置1100为网络设备:收发器1105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203;或图8中的步骤302、305;或图9中的步骤401、405;处理器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203;或图8中的步骤305;或图9中的步骤405。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器。例如该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处理器1101可以存有指令1103,指令1103在处理器1101上运行,可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1103可能固化在处理器1101中,该种情况下,处理器1101可能由硬件实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以上实施例描述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但本申请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11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指令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ode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终端、智能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网络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中各表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配置,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各表中的信息的取值仅仅是举例,可以配置为其他值,本申请并不限定。在配置信息与各参数的对应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必须配置各表中示意出的所有对应关系。例如,本申请中的表格中,某些行示出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配置。又例如,可以基于上述表格做适当的变形调整,例如,拆分,合并等等。上述各表中标题示出参数的名称也可以采用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名称,其参数的取值或表示方式也可以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取值或表示方式。上述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
本申请中的预定义可以理解为定义、预先定义、存储、预存储、预协商、预配置、固化、或预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所述第三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三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退的频带组合为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释放掉至少一个辅小区、或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或辅小区组后的频带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为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的子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所述第三频带组合删除,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确定待发送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集合中的第四频带组合删除,并添加所述第一频带组合,获得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四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为新空口独立(NR SA)频带组合,所述第二频带组合为新空口-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NE-DC)频带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新空口(nr),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eutra-nr)。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
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且,所述第五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
13.一种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频带组合集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包括第一频带组合和第二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第三频带组合,所述第三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其中,所述第三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退的频带组合为所述第二频带组合释放掉至少一个辅小区、或至少一个辅小区的上行配置、或辅小区组后的频带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带组合集合,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中添加所述第三频带组合,获得第二频带组合集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为新空口独立(NR SA)频带组合,所述第二频带组合为新空口-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NE-DC)频带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nr,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为eutra-nr。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频带组合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组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频带组合包括第五频带组合,所述第一频带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
所述第五频带组合是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具有相同能力的回退的频带组合,且,所述第五频带组合与所述第二频带组合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组合集合不包括所述第五频带组合。
2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2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25.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或用于通过所述接口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或用于通过所述接口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44062.5A 2020-02-13 2020-03-04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1432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5445 WO2021160029A1 (zh) 2020-02-13 2021-02-05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20217031779A KR20210132189A (ko) 2020-02-13 2021-02-05 대역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EP21754409.7A EP3937574A4 (en) 2020-02-13 2021-02-05 Band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2021560887A JP7399187B2 (ja) 2020-02-13 2021-02-05 帯域情報を報告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デバイス
US17/608,072 US20220182816A1 (en) 2020-02-13 2021-02-05 Method for Reporting Band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CA3133721A CA3133721A1 (en) 2020-02-13 2021-02-05 Method for reporting band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1552 2020-02-13
CN2020100915523 2020-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2487A true CN111432487A (zh) 2020-07-17
CN111432487B CN111432487B (zh) 2021-02-23

Family

ID=715475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4062.5A Active CN111432487B (zh) 2020-02-13 2020-03-04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2180004601.8A Pending CN114128381A (zh) 2020-02-13 2021-02-05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4601.8A Pending CN114128381A (zh) 2020-02-13 2021-02-05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2816A1 (zh)
EP (1) EP3937574A4 (zh)
JP (1) JP7399187B2 (zh)
KR (1) KR20210132189A (zh)
CN (2) CN111432487B (zh)
CA (1) CA3133721A1 (zh)
WO (1) WO202116002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0029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257564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70336A1 (zh) * 2021-10-26 2023-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14057A4 (en) * 2020-02-27 2024-03-27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4233247A1 (en) * 2020-10-22 2023-08-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Carrier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in 5g wireless networks
US11665529B2 (en) * 2021-05-17 2023-05-30 T-Mobile Usa, Inc. Modular capability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30128527A1 (en) * 2021-10-26 2023-04-27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ynamic antenna mapping with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WO2023135356A1 (en) * 2022-01-14 2023-07-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Indicating information of band combinations
WO2023162753A1 (ja) * 2022-02-24 2023-08-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50031A1 (en) * 2017-11-15 2019-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message size
CN110249660A (zh) * 2017-02-02 2019-09-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30564A (zh) * 2019-07-31 2019-11-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01148T3 (es) * 2015-08-13 2021-01-08 Ntt Docomo Inc Equipo de usuario, estación base, método de notificación de información y método de recepción de información
CN107040355A (zh) * 2016-02-04 2017-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的信令发送方法和装置
US10588130B2 (en) * 2017-02-03 2020-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exchange
GB201704734D0 (en) * 2017-03-24 2017-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7018134B2 (ja) * 2017-10-06 2022-02-0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Ueベースバンド能力シグナリング
US20200100236A1 (en) * 2018-09-21 2020-03-2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ssage Construction for UE Capability Compression Using Delta Signaling
WO2020067987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crementally distributing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information using a model identifier
US11297490B2 (en) * 2019-04-11 202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of different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of parent band combinations
CN111432487B (zh) * 2020-02-13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9660A (zh) * 2017-02-02 2019-09-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150031A1 (en) * 2017-11-15 2019-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message size
CN110430564A (zh) * 2019-07-31 2019-11-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NTT DOCOMO: "《Handling of fallback band combinations》", 《3GPP TSG-RAN WG2 #107BIS,R2-191352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0029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257564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70336A1 (zh) * 2021-10-26 2023-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133721A1 (en) 2021-08-19
EP3937574A1 (en) 2022-01-12
JP2022528794A (ja) 2022-06-15
CN114128381A (zh) 2022-03-01
JP7399187B2 (ja) 2023-12-15
EP3937574A4 (en) 2022-06-29
CN111432487B (zh) 2021-02-23
WO2021160029A1 (zh) 2021-08-19
US20220182816A1 (en) 2022-06-09
KR20210132189A (ko) 2021-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2487B (zh) 频带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66989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940128A (zh) 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4342483A (zh)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JPWO2021160029A5 (zh)
CN114175840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5136660A (zh) 中继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5843444A (zh) 路径添加方法和装置
RU2786084C1 (ru) Способ сообщ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полосах частот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WO2023206575A1 (zh) 一种跨基站小区的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WO2024011546A1 (zh) 数据传输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23193275A1 (zh) 一种cpc配置或cpa配置的取消方法及其装置
WO2023151103A1 (zh) 一种终端辅助信息上报方法、获取方法及其装置
WO2024060143A1 (zh) 一种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14483A1 (en) Paging process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1797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WO2023130321A1 (zh) 一种数据压缩方法和装置
WO2022266963A1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CN113632551A (zh) 一种实现寻呼原因指示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5843439A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846827A (zh) 侧链路Sidelink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18165A (zh) 用于终端设备ue到ue中继场景中的目标ue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5735397A (zh) 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42548A (zh) 资源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6017414A (zh) 上报能力的方法、终端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