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2472A -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2472A
CN111432472A CN201910018022.3A CN201910018022A CN111432472A CN 111432472 A CN111432472 A CN 111432472A CN 201910018022 A CN201910018022 A CN 201910018022A CN 111432472 A CN111432472 A CN 111432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base station
uplink
time slot
current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80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2472B (zh
Inventor
江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180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2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2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2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确定该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使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该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以及根据该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时隙,使用该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上述时隙上调度该接入终端。该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当前节点的接入终端和接入基站通信时相互干扰问题,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的无线传播环境,通过在宏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加入一个中继节点,将宏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直传链路分成回传链路(宏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和接入链路(中继节点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链路),以提高宏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传播条件和更高的传输能力。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相互干扰,在宏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中继节点是带外中继节点,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不同的频段情况下,控制相邻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采用异频互补小区可以实现同一中继节点的回传和发送同步,以保证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的不同频段之间相关隔离。
然而,当相邻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采用异频互补小区时,若归属于这两个不同中继节点的多个终端相距较近,多个终端与所属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同时进行通信时会产生相互干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以克服现有通信系统中在归属于不同中继节点的多个终端相距较近,多个终端与所属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进行通信时会产生的相互干扰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当前节点中的接入基站,所述当前节点为通信系统中主节点和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任意一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入基站确定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使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
所述接入基站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
所述接入基站根据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
所述接入基站使用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所述上行时隙上调度所述接入终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基站根据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包括:
在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为回传终端时,所述接入基站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所述接入基站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重合的时隙;
在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为用户终端时,所述接入基站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所述相邻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不重合的时隙。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于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相邻节点的定时信息相差3ms。
可选的,所述当前节点和所述相邻节点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均为0。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基站获取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
所述接入基站根据所述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基于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当前节点的频点信息,所述当前节点和所述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不同。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接入基站采用不同的频率范围。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当前节点中的接入基站,所述当前节点为通信系统中主节点和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任意一级节点,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获取模块和调度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使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
所述调度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所述上行时隙上调度所述接入终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具体为: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为回传终端时,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所述接入基站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重合的时隙,以及在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为用户终端时,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所述相邻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不重合的时隙。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于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相邻节点的定时信息相差3ms。
可选的,所述当前节点和所述相邻节点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均为0。
在第二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基于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当前节点的频点信息,所述当前节点和所述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不同。
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接入基站采用不同的频率范围。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主节点、依次连接的至少一级中继节点、至少一个用户终端;
所述主节点与所述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第一级中继节点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用户终端分别与所述主节点和所述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其他一个节点连接;
所述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为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装置。
本申请第五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首先确定该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使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其次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以及根据该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最后使用该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上述上行时隙上调度该接入终端。该技术方案中,即使归属于不同节点的多个终端相距较近,也可以避免多个终端与所属节点的接入基站进行通信时产生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主节点的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在无线帧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4B为当前节点的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在无线帧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4C为用户终端的收发所占用的子帧在无线帧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6A为上一级节点在第一频点上的子帧和定时关系的分布示意图;
图6B为当前节点在第二频点上的子帧和定时关系的分布示意图;
图6C为下一级节点在第三频点上的子帧和定时关系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为了扩展网络覆盖和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通过在宏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加入一个中继节点,宏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直传链路被分为两段:宏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称为回传链路,中继节点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通过对中继节点进行合理的部署,拆分后的两段链路都能具有比直传链路更短的传播距离,同时传播路线中的遮挡物也能减少,使得拆分后的两段链路都具有比直传链路更好的无线传播条件和更高的传输能力。
示例性的,LTE中继节点可以分为带内中继节点和带外中继节点两类。对于带内中继,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相同的频段。而对于带外中继,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不同的频段。
示例性的,每个中继节点由接入基站和回传终端组成。可选的,当前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可以与下一级中继节点的回传终端进行通信,当前中继节点的回传终端可以接入到上一级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以实现用户终端通过多级中继节点与宏基站通信的目的。
示例性的,本申请下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适用于通信系统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主节点11、至少一级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示例性的,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主节点11、第一级中继节点12、第二级中继节点13和4个用户终端。
可选的,该主节点11只包括接入基站110,第一级中继节点12包括回传终端121和接入基站122,第二级中继节点13包括回传终端131和接入基站132。第一用户终端141和第二用户终端142可以接入主节点11的接入基站110,接收接入基站110发送的下行信息或向接入基站110发送上行信息,第三用户终端143可以接入第一级中继节点12的接入基站122,接收接入基站122发送的下行信息或向接入基站122发送上行信息,第四用户终端144可以接入第二级中继节点13的接入基站132,接收接入基站132发送的下行信息或向接入基站132发送上行信息。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不限于包括上述主节点、中继节点和用户终端,只要该通信系统中存在发送信息的实体,以及存在接收信息的实体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通信系统可以为时分双工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时分双工高级的长期演进(LTE advanced,LTE-A),及5G新无线电(new radio,NR)等其他时分双工的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无线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基站(接入基站110、接入基站122和接入基站132)可用于为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回传终端121、回传终端131和第一用户终端141至第四用户终端144)提供无线通信功能,即该接入基站可以是网络侧的一种用来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实体。所述接入基站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不同的通信模式下,该接入基站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比如,所述接入基站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以及可以是5G网络中对应的设备gNB。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回传终端121、回传终端131、第一用户终端141至第四用户终端144)可以是任意的终端,比如,终端设备可以是机器类通信的用户设备。也就是说,所述终端设备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终端(terminal)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由上述可知,当前LTE-A标准里定义了带内中继节点和带外中继节点。其中,带内中继节点应用于多跳中继节点间对空口信道进行时分,主节点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在经过多跳中继节点后,端到端的中继节点带宽损失严重。对于带外中继节点,为了避免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相互干扰,中继节点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不仅采用不同的频段,而且还控制相邻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采用异频互补小区可以实现同一中继节点的回传和发送同步,以保证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的不同频段之间相关隔离。
可选的,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相邻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收发异步,造成两个接入基站下的终端设备也收发异步。虽然两个终端设备工作在不同频点上,但仍然在一个频段内,频率隔离度较小,当归属于相邻的不同接入基站的终端设备距离较近时,仍会产生相互干扰。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对于通信系统中的当前节点,接入基站确定该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使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根据该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并使用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该上行时隙上调度接入终端,这样即使归属于不同节点的多个终端相距较近,也可以避免当前节点的接入终端和接入基站通信时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应用于当前节点中的接入基站,该当前节点为通信系统中主节点和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任意一级节点,如图2所示,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接入基站确定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使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节点可以是上一级节点,也可以是下一级节点,本实施例中以相邻节点为上一级节点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假设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获取了上一级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则该接入基站可以根据相邻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确定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使得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该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个数大于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个数。示例性的,该当前节点与相邻节点的定时信息不同但上下行时隙配比相同。
可选的,如果当前节点为主节点,则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可以固定与定时基准信息对齐,且固定采用某个上下行时隙配比。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使用的频率与相邻节点的接入基站使用的频率不重叠。
通常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当前节点是通信系统中的主节点和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任意一级,其包括的接入基站在与其服务小区内的用户终端通信时,其包括的回传终端需要与上一级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通信,以确保中继组网的网络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与其服务小区内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与上一级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进行通信时,为了避免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接入基站的天线之间相互干扰,可以控制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上一级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两者的时隙边界对齐,而且,上一级节点的上行时隙个数大于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个数,以使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接入基站有可能在不同的信道上同发同收。
可选的,在通信系统中,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需要确定出自己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简单的,针对特定通信制式,可以设定两种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的组合方式,即预设互补规则。在当前节点和相邻节点按照预设互补规则分别采用这两种组合时,可实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两者的时隙边界对齐,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个数大于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个数。
示例性的,当前节点可以使用绝对定时,也可以使用相对定时,具体使用哪一种可以根据系统设置确定,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
可选的,当前节点获取上一级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从空口信令中获取。更简单的,如果已知当前节点的中继级数,通过当前节点的中继级数,根据事先约定的中继级数和组合方式的对应关系,直接获取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的预设互补规则可以采用如下两种组合方式:1、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相对于绝对定时,基准延迟3ms且采用上下行时隙配比0;2、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相对于绝对定时,基准无偏移且采用上下行时隙配比0。
由于相邻的两节点分别采用这两种组合时,能实现其中一个节点接入基站的下行时隙与另一节点接入基站的上行时隙对齐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称这两种组合为互补组合。约定的中继级数和组合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偶数中继级数采用互补组合的组合1,奇数中继级数采用互补组合的组合2。
作为一种示例,该步骤21可以通过如下可能实现方式实现:
步骤A1:若使用绝对定时,则使用标准时钟源进行定时,并根据该标准时钟源确定当前节点的定时基准信息。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可以使用绝对定时,即若当前节点使用标准时钟源进行定时,例如,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或1588V2时钟等标准时钟源定时,则当前节点可以根据该标准时钟源确定当前节点的定时基准信息。
其中,GPS是一个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其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定位能力。1588v2时钟是一种采用IEEE 1588V2协议的高精度时钟,其可以实现亚微秒级精度的时间同步,精度与当前的GPS实现方案类似。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标准时钟源的具体实现,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步骤A2:利用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相邻节点的接入基站或者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和相邻节点的回传终端,通过空口信令确定相邻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
步骤A3:根据该相邻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及预设互补规则,确定当前节点的定时偏移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
示例性的,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相邻节点(例如,上一级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按照上述预设互补规则,可以确定当前节点的定时偏移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组合,或者简单的根据中继级数与互补组合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节点的定时偏移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
步骤A4:根据当前节点的定时基准信息和当前节点的定时偏移信息,确定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
可选的,当前节点结合上述获得的定时基准信息和确定的定时偏移信息,可以获得完整的定时信息。
作为另一种示例,该步骤21可以通过如下可能实现方式实现:
步骤B1:若使用相对定时,则根据从相邻节点接收到的定时信息作为所述相邻节点的定时基准信息,其中,该相邻节点为上一级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中的主节点可以采用标准时钟源或本地时钟。这样,若当前节点使用相对定时,则上一级节点使用绝对定时,所以,可以将从相邻节点接收到的定时信息作为该相邻节点的定时基准信息。
具体的,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通过空口信令从相邻节点(例如,上一级节点)获取同步时钟,应用于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并通过空口信令对下一级节点的回传终端进行授时,依次将定时基准信息传递下去,实现中继系统的相对同步。
步骤B2:利用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上一级节点的接入基站,通过空口信令获取上一级节点的定时偏移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
由于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与上一级节点的接入基站通信,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和下一级节点的回传终端通信,所以,若相邻节点是该当前节点的上一级节点时,该当前节点利用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相邻节点的接入基站通过空口信令获取上一级节点的定时偏移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若相邻节点是该当前节点的下一级节点时,该当前节点利用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和相邻节点的回传终端通过空口通知下一级节点当前节点的定时偏移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
步骤B3:根据上一级节点的定时基准信息、定时偏移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及预设互补规则,确定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当前节点获取到,上一级节点的定时信息(定时基准、定时偏移)和上下行时隙配比时,当前节点可以基于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两者时隙边界对齐,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个数大于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个数的原则,确定出该上一级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进而按照预设互补规则,从设定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互补组合中,选取与上一级节点互补的组合。
步骤22:接入基站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入终端在请求接入其所在小区的接入基站时,可以在接入请求中携带该接入终端的类型,接入基站中可以存储每个接入终端的类型。因而,接入基站需要调度某个接入终端或者接入终端需要向接入基站发送信息时,可以首先获取该接入终端的类型。
步骤23:接入基站根据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两个小区的距离相近的两个接入终端需要与其所在小区的接入基站进行通信时,可以根据接入终端的类型设置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因而,接入基站在获取到接入终端的类型之后,可以根据接入基站的设置确定出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
步骤24:接入基站使用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上述上行时隙上调度接入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基站在确定出其所属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之后,便可以在上述确定的上行时隙上调度该接入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首先确定该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实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时隙边界对齐,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数大于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数,其次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以及根据该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最后使用该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该上行时隙上调度该接入终端。该技术方案中,即使归属于不同节点的多个终端相距较近,也可以避免当前节点的接入终端和接入基站通信时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上述步骤23(接入基站根据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31:在接入终端的类型为回传终端时,接入基站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该接入基站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重合的时隙。
示例性的,接入基站首先识别出需要调度的接入终端类型,当接入终端为回传终端时,可以只在与接入基站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重合的时隙上调度回传终端,保证回传终端的收发与所属接入基站的收发同步,此时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该接入基站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重合的时隙。
步骤32:在接入终端的类型为用户终端时,接入基站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上述相邻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不重合的时隙。
示例性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与该相邻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不重合的时隙包括: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
可选的,若接入终端的类型为用户终端,为了避免该接入终端受相邻节点所属小区中相近用户终端的干扰,接入基站可以只在与相邻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不重合的时隙上调度该用户终端,保证相邻节点的用户终端收发同步。
示例性的,当接入基站确定出该用户终端可能或检测到对其他用户终端造成干扰时,可以在该用户终端的上行时隙上调度该用户终端,其他时候可以在其他终端的上行时隙上调度该用户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接入终端的类型为回传终端时,该接入基站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该接入基站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重合的时隙,在接入终端的类型为用户终端时,该接入基站确定用于调度该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相邻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不重合的时隙。该技术方案可以保证回传终端的收发与所属接入基站的收发同步,避免了多个终端与所属节点的接入基站进行通信时相互干扰的问题。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该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与相邻节点的定时信息相差3ms。
例如,在空中接口上,LTE系统定义了无线帧来进行信号的传输,1个无线帧的长度为10ms,每帧含10个子帧、20个时隙,每个子帧有两个时隙,每个时隙为0.5ms。为了满足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需求,通常情况下,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子帧的数量大于下行子帧的数量。
假设通信系统中主节点的接入基站采用标准时钟源进行定时,则第一级中继节点的定时信息可以滞后基于标准时钟源的定时信息3ms。即对于主节点,若主节点的第一个下行子帧在子帧0,则对于第一级中继节点的第一个下行子帧可以在子帧3。
可选的,第二级中继节点的定时信息可以超前第一级中继节点的定时信息3ms,即第二级中继节点的定时信息与主节点的定时信息相同,对于第二级中继节点,无线帧的第一个下行子帧在子帧0。
示例性的,该当前节点和相邻节点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均为0。考虑到传播时延后,为确保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和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对齐,在特殊子帧不调度上行符号,不使用调度用户终端的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和调度回传终端的最后一个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上下行时隙配比为0,上下行时隙配比为0是指无线帧中上行时隙数量和下行时隙数量的比例为3:1,即对于当前节点和相邻节点而言,当前节点和相邻节点可以均选择上下行时隙配比为0。
示例性的,如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主节点为主节点,且主节点只包括接入基站,每级中继节点包括接入基站和回传终端,与主节点相邻的中继节点,其通过回传终端接入主节点的接入基站,为主节点的接入基站提供回传链路,该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在与主节点的接入主节点服务小区不同的频点上建立小区。如果主节点的接入基站使用绝对定时,则该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定时滞后主节点的接入基站3ms,主节点的接入基站和每级中继节点均可以采用上下行时隙配比0。
图4A为主节点的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在无线帧上的分布示意图。图4B为当前节点的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在无线帧上的分布示意图。图4C为用户终端的收发所占用的子帧在无线帧上的分布示意图。参照图4A、图4B和图4C所示,主节点、当前节点和用户终端在两个频点对应的信道上进行信息收发。图中,D、S、U分别表示节点下行子帧、特殊子帧和上行子帧,T、R分别表示回传终端的发送和接收子帧。
示例性的,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接入基站使用不同的频率,这样可以避免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相互干扰。在实际应用时,为了尽量提高接入链接的速率,可以在不影响该相邻节点的用户终端的下行条件下,控制当前节点在所有上行子帧上调度用户终端。例如,可以通过相邻小区的测量、信号强弱判断当前节点的接入终端是否位于相邻小区近处,若是,则可以认为当前节点的上行不影响相邻节点的用户终端的下行。
具体的,由于主节点只包括接入基站,其可以在第一频点或第二频点上与其服务小区内的用户终端或相邻节点中的回传终端进行通信。例如,参照图4A所示,主节点的上下行时隙配比为0,且在第一频点上进行收发。示例性的,当前节点可以是主节点的相邻节点,如图4B所示,当前节点的上下行时隙配比也为0,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在第一频点上进行收发,也即在第一频点上与主节点进行通信,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在第二频点上进行收发,即在第二频点上与下一级节点的回传终端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接入基站获取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当通信系统包括主节点和至少两级中继节点,即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三级节点时,当前节点可以首先获取相邻节点,例如,上一级节点的频点信息。同理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确定使用的频点后,下一级节点通过本节点的回传终端也可获取当前节点的频点信息。
步骤52:根据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基于预设规则,确定当前节点的频点信息。
其中,当前节点和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不同。即,当前节点使用的频率与相邻节点(上一级节点、下一级节点)使用的频率不重叠。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当前节点在获取到上一级节点的频点信息后,基于当前节点与上一级节点、下一级节点的频点信息均不相同原则,根据预设规则确定出当前节点的频点信息,以使当前节点中的回传终端和接入基站在与上一级节点和下一级节点通信时以及上一级节点和下一级节点与其它节点通信时,每个节点之间互不干扰。
例如,在多级中继节点在通信系统中应用时,可能会出现“隐藏节点”的现象,比如,在包括3个节点的网络中,如果只采用2个频率,第二级中继节点的接入基站服务于其所在小区的接入终端时可能会干扰到第一级中继节点与主节点间的通信,为了避免在上述现象中出现节点干扰问题,可以使用大于2个频率(最小3个不重叠的频率)实现多级中继。
可选的,保证任意相邻的三级节点(上一级节点、当前节点和下一级节点)分别使用不同的频点用于接入,即可避免产生“隐藏节点”问题。在采用3个不重叠的频点时,预设规则可以是上一级节点的频率是1时,当前节点采用频率2;上一级节点的频率是2时,当前节点采用频率3;上一级节点的频率是3时,当前节点采用频率1。
示例性的,图6A为上一级节点在第一频点上的子帧和定时关系的分布示意图。图6B为当前节点在第二频点上的子帧和定时关系的分布示意图。图6C为下一级节点在第三频点上的子帧和定时关系的分布示意图。参照图6A至图6C所示,上一级节点、当前节点和下一级节点均采用上下行时隙配比0,根据下行子帧在无线帧上的位置分布可以获知相邻两节点的定时信息不同,例如,相差3ms。根据图6A至图6C可知,接入基站在调度用户终端和回传终端时,上行子帧包括用户终端上行子帧和回传终端上行子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当前节点的接入基站获取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根据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基于预设规则确定当前节点的频点信息,当前节点和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不同,即保证当前节点与上一级节点、下一级节点的频率范围均不重叠。该技术方案可以解决通信系统中存在多级中继节点时,隐藏节点对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产生干扰的问题。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应用于当前节点中的接入基站,该当前节点为通信系统中主节点和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任意一级节点。如图7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确定模块71、获取模块72和调度模块73。
其中,该确定模块71,用于确定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使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
该获取模块72,用于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
该确定模块71,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
该调度模块73,用于使用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所述上行时隙上调度所述接入终端。
示例性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确定模块71,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具体为:
该确定模块71,具体用于在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为回传终端时,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所述接入基站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重合的时隙,以及在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为用户终端时,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所述相邻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不重合的时隙。
示例性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于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相邻节点的定时信息相差3ms。
可选的,所述当前节点和所述相邻节点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均为0。
示例性的,在再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获取模块72,还用于获取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
该确定模块71,还用于根据所述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基于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当前节点的频点信息,所述当前节点和所述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不同。
可选的,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接入基站采用不同的频率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81、存储器82、通信接口83和系统总线84,所述存储器82和所述通信接口83通过所述系统总线84与所述处理器81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8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83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8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案。
该图8中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所述芯片用于执行上述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主节点91、中继节点92和用户终端93,该中继节点包括:回传终端921和接入基站922,用户终端93可以其所在小区的接入基站,例如,用户终端931接入主节点91,用户终端932接入中继节点92的接入基站922。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中继节点可以是上述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当前节点,用于执行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当前节点中的接入基站,所述当前节点为通信系统中主节点和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任意一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入基站确定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使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
所述接入基站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
所述接入基站根据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
所述接入基站使用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所述上行时隙上调度所述接入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基站根据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包括:
在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为回传终端时,所述接入基站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所述接入基站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重合的时隙;
在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为用户终端时,所述接入基站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为与所述相邻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不重合的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相邻节点的定时信息相差3m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节点和所述相邻节点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均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基站获取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
所述接入基站根据所述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基于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当前节点的频点信息,所述当前节点和所述相邻节点的频点信息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节点的回传终端和接入基站采用不同的频率范围。
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当前节点中的接入基站,所述当前节点为通信系统中主节点和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任意一级节点,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获取模块和调度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以使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在时间上包含在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内且所述当前节点的下行时隙与所述相邻节点的上行时隙的边界对齐;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入终端的类型;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终端的类型,确定用于调度所述接入终端的上行时隙;
所述调度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当前节点的定时信息和上下行时隙配比,在所述上行时隙上调度所述接入终端。
8.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节点、依次连接的至少一级中继节点、至少一个用户终端;
所述主节点与所述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第一级中继节点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用户终端分别与所述主节点和所述至少一级中继节点中的其他一个节点连接;
所述至少一级中继节点包括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18022.3A 2019-01-09 2019-01-09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432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8022.3A CN111432472B (zh) 2019-01-09 2019-01-09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8022.3A CN111432472B (zh) 2019-01-09 2019-01-09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2472A true CN111432472A (zh) 2020-07-17
CN111432472B CN111432472B (zh) 2022-10-21

Family

ID=71545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8022.3A Active CN111432472B (zh) 2019-01-09 2019-01-09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247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936A (zh) * 2006-10-12 2008-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数字中继器的时隙分配方法
CN101656587A (zh) * 2008-08-20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时隙的分配方法和下行信号的传输方法
WO2010095883A2 (ko) * 2009-02-19 2010-08-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중계기 및 단말에 대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36364A (zh) * 2009-09-28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上行信息发送定时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201856A (zh) * 2010-03-22 2011-09-28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包含中继站的通信系统的上下行链路帧同步通信方法
US20110310789A1 (en) * 2010-06-21 2011-12-22 Teck Hu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for a relay backhaul link
US20150092717A1 (en) * 2010-09-28 2015-04-02 Lg Electronics Inc.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219580A1 (en) * 2009-10-02 2016-07-28 Sun Patent Trust Relay backhaul uplink harq protocol
CN106452703A (zh) * 2015-08-10 2017-02-2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方法及中继节点
CN108282879A (zh) * 2017-01-06 2018-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936A (zh) * 2006-10-12 2008-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数字中继器的时隙分配方法
CN101656587A (zh) * 2008-08-20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时隙的分配方法和下行信号的传输方法
WO2010095883A2 (ko) * 2009-02-19 2010-08-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중계기 및 단말에 대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36364A (zh) * 2009-09-28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上行信息发送定时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60219580A1 (en) * 2009-10-02 2016-07-28 Sun Patent Trust Relay backhaul uplink harq protocol
CN102201856A (zh) * 2010-03-22 2011-09-28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包含中继站的通信系统的上下行链路帧同步通信方法
US20110310789A1 (en) * 2010-06-21 2011-12-22 Teck Hu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for a relay backhaul link
US20150092717A1 (en) * 2010-09-28 2015-04-02 Lg Electronics Inc.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52703A (zh) * 2015-08-10 2017-02-2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方法及中继节点
CN108282879A (zh) * 2017-01-06 2018-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On IAB node synchronization and timing alignmen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4 R1-1808087》 *
LG ELECTRONICS INC.: "Consideration on the backhaul DL/UL subframe timing alignment", 《TSG-RAN WG1 MEETING #59 R1-094799》 *
PANASONIC: "RN DL/UL subframe timing of backhaul and access lin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9 R1-094514》 *
PANASONIC: "RN UL subframe timing of backhaul and access lin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IS R1-093951》 *
SAMSUNG: "Access uplink subframe timing alignmen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9BIS R1-100136》 *
ZTE: "Discussion on interference in Relay system",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59 R4-11289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2472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47490C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64436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US2021025088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sb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US1156422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106920B (zh) 信息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51983B (zh) 一种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CN109391994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3518369A (zh) 计算测量间隔外载波特定缩放因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314955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WO2020107488A1 (zh) 同步信号块ssb传输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AU2018415294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768770B (zh)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8176415A1 (zh) 一种协作小区确定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3840359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669145A (zh) 测量方法和终端设备
EP3095286A1 (en) Backhaul scheduling in multi-hop system
CN115606286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5917711B (zh) 通信系统、基站及时钟同步方法
CN112399469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03275A (zh) 一种上行分流方法和系统
CN111432472B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126455A1 (zh) 测量参数的确定方法、终端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EP409632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432464B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910616B (zh) 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