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1259A - 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31259A CN111431259A CN202010369886.2A CN202010369886A CN111431259A CN 111431259 A CN111431259 A CN 111431259A CN 202010369886 A CN202010369886 A CN 202010369886A CN 111431259 A CN111431259 A CN 1114312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equipment
- frequency
- electric equipment
- elec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8—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y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5—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s or their battery typ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6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responsive to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objects, e.g. detection of living be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通过时,控制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执行充电操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提高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在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以及充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表示不借助充电线材来实现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无线充电主要是基于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技术,利用磁谐振耦合、激光、微波等原理将电能以非接触的方式由电源端传送到用电设备端,为用电设备充/供电。
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时,往往需要重点考虑互操作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其中,互操作性涉及到电路、磁路、通信以及控制的兼容性等问题;而安全性涉及到电磁环境安全、电气安全、功能安全等方面。
但是,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时,在充电启动阶段往往仅关注系统本身的功率传输和功能相关的内容,例如,仅仅关注系统参数匹配和异物检测、生物检测、通信故障、系统内部器件/模块故障等内容,而不考虑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的互操作性,这将会影响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以及充电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旨在提高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在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以及充电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
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通过时,控制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执行充电操作。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用电设备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
确定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是否处于预设频率范围内;
若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处于所述预设频率范围内,判定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用电设备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用电设备的整流模块以短路工作模式运行;
通过频率捕获模块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中反映供电设备工作频率的信息量,并基于所述信息量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的步骤包括:
获取包含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及包含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
将包含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及包含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对应设置为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及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
以初始频率运行用电设备,并分别对所述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及所述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进行采样,以对应获得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及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
设置观察的起始点,并自所述起始点的预设时间内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及所述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确定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与用电设备的频率的大小关系;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对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进行调节;
在调整后的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图表;
根据所述兼容性测试参数图表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及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其中,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包括所述用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等级、线圈的最大开路电压、离地间隙最大值、离地间隙最小值、最大工作频率、最小工作频率、频率工作方式、额定工作频率、线圈类型以及谐振补偿电路拓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包括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入功率等级、线圈最大电流、最大工作频率、最小工作频率、频率工作方式、额定工作频率、线圈类型以及谐振补偿电路拓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及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中的至少一项未通过时,发出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是否存在活物和/或异物;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不存在活物和/或异物时,执行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偏移检测以及频率检测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供电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供电设备进行身份验证;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身份验证通过时,执行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是否存在活物和/或异物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的启动装置,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的各个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充电之前,先检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适配性、兼容性以及偏移大小,以保证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具备互操作性,并在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均通过时,控制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执行充电操作,使得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在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更好,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涉及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检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通过时,控制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执行充电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充电之前,先检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适配性、兼容性以及两者线圈的偏移大小,以保证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具备互操作性,并在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均通过时,控制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执行充电操作,使得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在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更好,稳定性更好。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无线充电的启动装置可以如图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是无线充电的启动装置,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通信总线1002,存储器1003。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存储器1003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3中可以包括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
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通过时,控制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执行充电操作。
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用电设备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
确定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是否处于预设频率范围内;
若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处于所述预设频率范围内,判定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
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所述用电设备的整流模块以短路工作模式运行;
通过频率捕获模块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中反映供电设备工作频率的信息量,并基于所述信息量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
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包含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及包含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
将包含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及包含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对应设置为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及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
以初始频率运行用电设备,并分别对所述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及所述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进行采样,以对应获得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及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
设置观察的起始点,并自所述起始点的预设时间内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及所述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确定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与用电设备的频率的大小关系;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对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进行调节;
在调整后的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
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预先设置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图表;
根据所述兼容性测试参数图表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及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
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及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
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中的至少一项未通过时,发出提示信息。
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是否存在活物和/或异物;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不存在活物和/或异物时,执行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偏移检测以及频率检测的步骤。
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供电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供电设备进行身份验证;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身份验证通过时,执行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是否存在活物和/或异物的步骤。
图2为本发明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参照图2,该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中,供电设备指能量的发射端,产生交变磁场与用电设备耦合的设备,一般指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地面侧设备;用电设备指能量的接收端,安装在电动汽车上与供电设备发生耦合的设备。在充电启动阶段,即在正式充电之前,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建立无线通讯连接,以便于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检测相互之间的互操作性。可选的,在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建立后,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还可以进行认证鉴权,例如,用电设备获取供电设备的身份信息,如ID号、生产厂商、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并据此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为用电设备供电的权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供电设备也获取用电设备的身份信息,如ID号、生产厂商、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以据此确定用电设备是否具备使用该供电设备的权限。
步骤S2,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
图3为本实施例涉及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设于供电设备侧的电路,即原边电路以及设于用电设备侧的电路,即副边电路。该无线充电系统工作原理为:供电设备侧的电路,即原边电路以固定开关频率把直流Vdc转变为高频电流,并经过松耦合变压器原边线圈将电能转变为磁能。用电设备侧的电路,即副边电路通过移相或者占空比调节等方式对系统谐振参数或输出功率进行调整。
而为了保证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在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以及稳定性,需要在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正式充电之前,检测用户设备与充电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具体而言,需要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
其中,对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进行频率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与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同步或者趋于同步,以避免在充电过程由于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与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不一致导致高幅值的邻频干扰、或者高频振荡,影响充电的效率和稳定性。其频率检测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在原边电路按照固定开关频率运行时,可通过具有高精度频率检测功能的频率获取模块对副边电路中反应原边电路工作频率的电气参数进行采样,例如,将副边电路的整流模块设置为短路状态,使得副边电路中的电气参数的工作频率与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一致,此时,副边电路可通过相应的频率获取模块对副边电路中能够反映原边电路工作频率的电气参数进行采样,例如,对副边电路中的电感Ls的电感电流Is进行采样,或者,对输入至整流模块的电流Ie进行采样,以获得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并判断所获得的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例如判断所获得的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是否处于预设频率范围,在所获得的工作频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则认为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
其中,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进行兼容性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能够高性能、安全的互操作性充电。可选的,可以预先将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以及用电设备能够兼容的参数信息录入用电设备的控制器,并将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以及供电设备能够兼容的参数信息录入供电设备的控制器。那么,在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建立通讯连接后,用电设备可将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传输至供电设备,并接收供电设备传输过来的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以通过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分别判断是否可以兼容。
其中,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进行偏移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是否处于可充电范围内,以保证充电的可行性。由于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偏移大小可以等效于副边电路的线圈与原边电路的线圈的互感值的大小,因此,在进行偏移检测时,可通过计算副边电路的线圈与原边电路的线圈之间的互感值来判断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的偏移是否满足要求。例如,由图3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结构图中可以推导出,当设置整流模块短路时,原边电路的线圈电流Ip=Ie*A1/(j*ω*M),该M为互感值;Ie为用电设备的工作电流,即输入至整流模块的电流;Ip为供电设备的工作电流,即原边电路线圈电流;A1、j均为常数,而ω为系统的工作角频率,当系统采用定频工作方式时,该ω为定值。那么,由原边电路的线圈电流的计算公式可知,互感值M的计算公式可以等效为M=(Ie*A1)/(j*ω*Ip)。那么,通过检测输入至整流模块的电流Ie以及原边电路的线圈电流Ip,并将所检测到的整流模块的电流Ie以及原边电路的线圈电流Ip代入公式M=(Ie*A1)/(j*ω*Ip)则可计算出用电设备侧的线圈与供电设备侧的线圈之间的互感值。在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可充电范围内存在互感值极小值Mmin与互感值极大值Mmax,其中,互感值极小值Mmin对应传能距离(即Z轴方向)最大,水平偏移(X轴、Y轴方向)最大;互感值极大值Mmax对应传能距离(即Z轴方向)最小,水平偏移(X轴、Y轴方向)为0,因此,可基于互感值极小值Mmin与互感值极大值Mmax设置预设互感范围,例如,设置该预设互感范围大于互感值极小值Mmin且小于互感值极大值Mmax。并判断所计算出的互感值是否处于预设互感范围内来确定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是否处于可充电范围,即可确定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偏移检测是否通过。或者,基于预先设置的用电设备的工作电流以及供电设备的工作电流与互感值的对应关系获取用电设备的线圈与供电设备的线圈之间的互感值。当然,互感值计算还可以通过其他可行的方案,此处不限。
步骤S3,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通过时,控制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执行充电操作。
在正式充电之前,若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均通过,说明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具备充电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此时,可控制供电设备为用电设备供电。可以理解的,该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的检测顺序不做限定,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顺序进行。
可选的,步骤S2之后,还包括:
步骤S4,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中的至少一项未通过时,发出提示信息。
若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中有一项或者多项检测未能通过,例如偏移检测未通过,那么,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则停止充电操作。可选的,当存在至少一项检测未通过时,可发出提示信息,例如,向相关人员发出提示信息,或者,通过车载设备的显示屏发出提示信息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充电之前,先检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适配性、兼容性以及偏移大小,以保证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具备互操作性,并在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均通过时,控制用电设备与充电设备执行充电操作,使得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在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更好,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通过所述用电设备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
本实施例中,在供电设备侧的电路,即原边电路按照固定开关频率运行时,副边电路可通过具有高精度频率检测功能的频率获取模块对副边电路中与原边电路同频率的电气参数进行采样,例如,将副边电路的整流模块设置为短路状态,使得副边电路中的电气参数的工作频率与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一致,此时,副边电路可通过相应的频率获取模块对副边电路中能够反映原边电路工作频率的电气参数进行采样,例如,对副边电路中的电感Ls的电感电流Is进行采样,或者,对输入至整流模块的电流Ie进行采样,以获得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
具体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01,控制所述用电设备的整流模块以短路工作模式运行;
步骤S202,通过频率捕获模块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中反映供电设备工作频率的信息量,并基于所述信息量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
先控制副边电路的整流模块以短路工作模式运行,使得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与副边电路的工作频率一致。其中,可以通过调整占空比或移相等控制方法使相应MOS管短路,从而使得副边电路的整流模块中点电压Ve为0。在副边电路的整流模块处于短路工作模式时,再通过高精度的频率捕获模块检测反映原边电路工作频率的信息量,并通过反映原边电路工作频率的信息量获取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并以所获取的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作为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具体地,在获取到反映原边电路工作频率的信息量时,确定所获取的反映原边电路工作频率的信息量的波形频率,将该波形频率作为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其中,反映原边电路工作频率的信息量可以是副边电路的整流模块的输入电流Ie,电感Ls的电感电流Is,也可以是其他电气参数,此处不限。而该频率捕获模块具有高精度的频率检测功能,能够进行瞬间频率测量,通常可以在数百皮秒内测量典型分辨率下的外部脉冲宽度。该频率捕获模块可以是具备高精度的频率检测功能的芯片、电路模块或者算法。
步骤S21,确定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是否处于预设频率范围内;
在获取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后,判断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是否处于预设频率范围内。
步骤S22,若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处于所述预设频率范围内,判定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
若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处于预设频率范围内,则判定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通过。进一步的,在正式充电过程,供电设备的电路维持其固定工作频率运行,而用电设备的电路则按照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运行,以提高充电效率。
可选的,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3,获取包含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及包含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
本实施例中,设定供电设备侧电路,即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为f0±100Hz(具体工作在哪个频率未知),并将用电设备侧电路,即副边电路的整流模块设置为短路,使得副边电路的工作频率与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一致。随后,用电设备可以对副边电路中能够反映原边电路工作频率的电气参数进行采样,来初步获得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f0,并初步判断所获得的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f0是否处于预设频率范围内(设定副边电路所获取的表征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并不能精准的反映供电设备真实的工作频率)。若初步判断发现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处于预设频率范围内,此时,可根据所获得的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f0在用电设备侧的控制器内设置一个初始频率为f1的波形(比如矩形波、三角波),或者计数器等能够反映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则整流模块的驱动信号包含了初始频率f1的频率信息。而在副边电路的整流模块处于短路工作模式时,输入至整流模块的电流信号Ie的频率和f0相关,因此,整流模块的驱动信号包含了副边电路的初始频率f1,而输入至整流模块的电流信号Ie包含了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f0的频率信息。
步骤S24,将包含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及包含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对应设置为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及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
由于整流模块的驱动信号包含了副边电路的初始频率f1,而整流模块的电流信号Ie包含了原边电路的工作频率f0的频率信息,那么,可以以整流模块的驱动信号作为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并以整流模块的电流信号Ie作为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
步骤S25,以初始频率运行用电设备,并分别对所述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及所述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进行采样,以对应获得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及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
在将包含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及包含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对应设置为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及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后,控制用电设备的电路以初始频率f1运行,并对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进行采样以获得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同时对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进行采样,以获得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
步骤S26,设置观察的起始点,并自所述起始点的预设时间内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及所述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确定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与用电设备的频率的大小关系;
随后,分别对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及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进行过零点检测;以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相位同步时刻为观察起点,即过零点重合时刻为观察起点,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相位关系进行采样观察。当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的相位滞后于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同时滞后相位角度随着时间不断加大时,判定当前用电设备的频率大于当前供电设备的频率。当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的相位超前于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同时超前相位角度随着时间不断加大时,判定当前用电设备的频率小于当前供电设备的频率。以此确定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与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的大小关系。
步骤S27,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对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进行调节;
为了使得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一致或者趋于一致,当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大于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时,可以降低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当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小于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时,可以升高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
步骤S28,在调整后的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
当调整后的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即当调整后的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与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一致,或者调整后的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与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之间的频率差处于允许范围内时,判断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进一步的,在正式充电过程,供电设备的电路维持其固定工作频率运行,而用电设备的电路则按照调整后的工作频率运行,以提高充电效率。
可选的,参照图6,在一实施例中,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的步骤包括:
步骤S30,获取预先设置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图表;
系统获取预先设置的,指示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图表,也就是说,获取列举有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以及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的图表。
步骤S31,根据所述兼容性测试参数图表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及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
获取图表中的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以及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其中,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包括输出功率等级(即用电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线圈的最大开路电压(即用电设备的线圈所需要的最大开路电压)、离地间隙最大值、离地间隙最小值、最大工作频率、最小工作频率、频率工作方式(例如,对于A类车载设备,频率工作方式为定频工作方式;对于B类车载设备,频率工作方式包括定频工作方式以变频工作方式)、额定工作频率(例如,对于A类车载设备,额定工作频率为85.5Khz;对于B类车载设备,额定工作频率为设计值)、线圈类型(例如圆盘型、DD型等线圈类型)以及谐振补偿电路拓扑(例如并联、串联、LCC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该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还可以包括用电设备的制造商ID号,用电设备的唯一ID号等信息,但不限于此。
而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包括输入功率等级(即供电设备设计的输入功率等级)、线圈最大电流(供电设备的线圈设计的最大电流)、最大工作频率、最小工作频率、频率工作方式(例如,对于A类车载设备,频率工作方式为定频工作方式;对于B类车载设备,频率工作方式包括定频工作方式以变频工作方式)、额定工作频率(例如,对于A类车载设备,额定工作频率为85.5Khz;对于B类车载设备,额定工作频率为设计值)、线圈类型(例如圆盘型、DD型等线圈类型)以及谐振补偿电路拓扑(例如并联、串联、LCC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该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还可以包括供电设备的制造商ID号,供电设备的唯一ID号等信息,但不限于此。
步骤S32,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及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
具体的,可以预先将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以及用电设备能够兼容的参数信息录入用电设备内的控制器,并将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以及供电设备能够兼容的参数信息录入供电设备内的控制器。在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建立后,用电设备可将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传输至供电设备,并接收供电设备传输过来的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以通过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分别判断是否可以兼容,例如,用电设备判断所接收到的供电设备中的原边线圈的线圈类型是否与其内部副边线圈的线圈类型一致或者相适配,若一致或者相适配,说明用电设备的线圈与供电设备的线圈存在兼容性。可选的,当存在一项兼容性测试参数或者多项兼容性测试参数无法兼容,则需要停止充电操作。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之后,还包括:
步骤S100,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是否存在活物和/或异物;
步骤S101,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不存在活物和/或异物时,执行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偏移检测以及频率检测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该能力传输路径可以是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在进行能量传输时,所传输的能量能够覆盖的区域范围。即处于能量传输路径之外的区域中的能量大小能够满足国际/国家/行业所定义的各种电场/磁场/电磁辐射标准。在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建立通讯连接后,系统首先检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用于传输能量的空间内是否存在活物和/或异物,以保证后续充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且避免充电过程所传输的能量对活物造成伤害。该异物可以是能够影响能量传输或者引发安全隐患的物体如金属材料的物体、半导体材料的物体等。该活物可以是动物、人体等生命体。当检测发现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路径不存在活物和/或异物时,则进一步对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偏移检测以及频率检测。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在完成兼容性检测、偏移检测以及频率检测后再对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的能力传输路径进行检测,或者多种检测同时进行,此处不限。可选的,在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建立通讯连接后,还可以控制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进行自检,包括硬件检测和软件检测,并在自检通过后,进行兼容性检测、偏移检测以及频率检测等相关检测。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之后,还包括:
步骤S102,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供电设备的标识信息;
步骤S103,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供电设备进行身份验证;
步骤S104,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身份验证通过时,执行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是否存在活物和/或异物的步骤。
在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建立后,用电设备获取供电设备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供电设备的ID号、生产厂商、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并据此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为用电设备供电的权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供电设备也获取用电设备的标识信息,例如用电设备的ID号、生产厂商、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依据此确定用电设备是否具备使用该供电设备的权限。通过对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进一步提高充电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身份认证通过后,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检测顺序对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偏移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活物和/或异物的检测,也可以同时对电设备与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偏移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活物和/或异物的检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检测的先后顺序,此处不做限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的启动装置,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的各个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的各个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
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通过时,控制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执行充电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用电设备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
确定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是否处于预设频率范围内;
若所获取的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处于所述预设频率范围内,判定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用电设备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用电设备的整流模块以短路工作模式运行;
通过频率捕获模块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中反映供电设备工作频率的信息量,并基于所述信息量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的步骤包括:
获取包含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及包含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
将包含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及包含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信息的信息量对应设置为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及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
以初始频率运行用电设备,并分别对所述供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及所述用电设备的相位观察量进行采样,以对应获得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及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
设置观察的起始点,并自所述起始点的预设时间内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相位信息及所述用电设备的相位信息确定供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与用电设备的频率的大小关系;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对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进行调节;
在调整后的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频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频率检测通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图表;
根据所述兼容性测试参数图表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及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其中,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包括所述用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等级、线圈的最大开路电压、离地间隙最大值、离地间隙最小值、最大工作频率、最小工作频率、频率工作方式、额定工作频率、线圈类型以及谐振补偿电路拓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包括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入功率等级、线圈最大电流、最大工作频率、最小工作频率、频率工作方式、额定工作频率、线圈类型以及谐振补偿电路拓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及所述供电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参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之间的频率检测、兼容性检测以及偏移检测中的至少一项未通过时,发出提示信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是否存在活物和/或异物;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不存在活物和/或异物时,执行对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兼容性检测、偏移检测以及频率检测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的通讯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供电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供电设备进行身份验证;
在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身份验证通过时,执行检测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的能量传输路径是否存在活物和/或异物的步骤。
9.一种无线充电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的各个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所述无线充电的启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的各个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9886.2A CN111431259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9886.2A CN111431259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1259A true CN111431259A (zh) | 2020-07-17 |
CN111431259B CN111431259B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1552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69886.2A Active CN111431259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3125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03887A (zh) * | 2021-04-08 | 2021-07-1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配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4084029A (zh) * | 2021-11-29 | 2022-02-25 |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准备阶段通信方法 |
CN114084027A (zh) * | 2021-11-29 | 2022-02-25 |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08943A (zh) * | 2012-10-04 | 2015-04-08 | 株式会社东芝 | 控制装置、送电装置、受电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CN104871401A (zh) * | 2012-12-13 | 2015-08-26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无线电力接收器及控制无线电力接收器的方法 |
CN104967198A (zh) * | 2010-07-28 | 2015-10-07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无线供电系统及无线供电方法 |
CN105473375A (zh) * | 2013-08-30 | 2016-04-0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无线电力传送系统进行对准及兼容性检测的系统及方法 |
US20160336785A1 (en) * | 2015-05-11 | 2016-11-17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demodulation for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
CN108337919A (zh) * | 2015-06-01 | 2018-07-27 | 香港大学 | 用于标识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线圈未对准/互耦的快速方法 |
CN109808520A (zh) * | 2019-01-28 | 2019-05-28 |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异物与位置检测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10369886.2A patent/CN1114312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67198A (zh) * | 2010-07-28 | 2015-10-07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无线供电系统及无线供电方法 |
CN104508943A (zh) * | 2012-10-04 | 2015-04-08 | 株式会社东芝 | 控制装置、送电装置、受电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CN104871401A (zh) * | 2012-12-13 | 2015-08-26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无线电力接收器及控制无线电力接收器的方法 |
CN105473375A (zh) * | 2013-08-30 | 2016-04-0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无线电力传送系统进行对准及兼容性检测的系统及方法 |
US20160336785A1 (en) * | 2015-05-11 | 2016-11-17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demodulation for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
CN108337919A (zh) * | 2015-06-01 | 2018-07-27 | 香港大学 | 用于标识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线圈未对准/互耦的快速方法 |
CN109808520A (zh) * | 2019-01-28 | 2019-05-28 |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异物与位置检测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03887A (zh) * | 2021-04-08 | 2021-07-1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配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4084029A (zh) * | 2021-11-29 | 2022-02-25 |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准备阶段通信方法 |
CN114084027A (zh) * | 2021-11-29 | 2022-02-25 |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方法 |
CN114084027B (zh) * | 2021-11-29 | 2023-10-20 |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1259B (zh) | 202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31259B (zh) | 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39610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oreign object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 |
RU2535951C1 (ru) | Аппаратур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одачи энерги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истемой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одачи энергии | |
WO2020001207A1 (zh) | 一种检测无线充电系统中金属异物的装置、设备及方法 | |
CN107248788B (zh) | 采用锁相环进行异物检测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 | |
US9735625B2 (en) |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ic power reception device, vehicle, and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feed system | |
EP3185262A1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EP2677627A1 (en) | Non-contact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vehicle having the non-contact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mounted therein,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equipment,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contact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equipment | |
EP2719054A2 (en) | Contactless power receiving device,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 |
US11038433B2 (en) | Phase alignment circuit and method of receive end, and receive end | |
CN109391043B (zh) | 无线电力接收设备 | |
US20160297313A1 (en) | Power system, vehicle and power equipment | |
CN109462287B (zh) | 电力传输装置 | |
US8994329B2 (en) | Stationary charging system | |
CN103728533A (zh) | 一种大功率非接触充电系统主电路故障检测装置 | |
CN109510286B (zh) | 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 | |
EP3107753B1 (en) | Power receiving device | |
JP2015100230A (ja) | 非接触送受電システム | |
CN111999772A (zh) | 一种金属异物的检测装置、发射端、无线充电系统和方法 | |
CN111431260A (zh) | 无线充电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4821637A (zh) | 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和充电站 | |
WO2019176375A1 (ja) |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 |
CN116436172A (zh) | 无线充电异物检测系统 | |
JP2014121171A (ja) | 送電機器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