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2177A - 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22177A
CN111422177A CN202010176815.0A CN202010176815A CN111422177A CN 111422177 A CN111422177 A CN 111422177A CN 202010176815 A CN202010176815 A CN 202010176815A CN 111422177 A CN111422177 A CN 111422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ster
vehicle
power assist
assist system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68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68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221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22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217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46Vacuum systems
    • B60T13/52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车辆的助力系统包括:助力器,所述助力器具有气压腔;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气压腔连通。由此,通过助力器和发动机配合,能够快速提升助力器的助力效率及助力比,可以提升助力器的制动效能,从而可以提高助力器的助力效果,也可以缩短整车制动反应时间,进而可以提升整车驾驶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上设置有助力器,采用真空助力的助力器的液压制动系统通常会因为真空助力效率不高,或高海拔地区大气压力稀薄,造成助力器的助力效果差,助力器的制动效能大大降低,并且,当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由于助力器的助力效果差以及制动效能降低,容易导致车辆追尾,也容易出现刹车失灵等重大安全事故,影响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助力系统,该车辆的助力系统能够快速提升助力器的助力效率及助力比,可以提高助力器的助力效果,从而可以缩短整车制动反应时间,进而可以提升整车驾驶安全性。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助力系统包括:助力器,所述助力器具有气压腔;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气压腔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助力系统,通过助力器和发动机配合,能够快速提升助力器的助力效率及助力比,可以提升助力器的制动效能,从而可以提高助力器的助力效果,也可以缩短整车制动反应时间,进而可以提升整车驾驶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气压腔的连通或断开。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排气管路和所述气压腔,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连通管。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排气管路具有第一连接口,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气压腔具有第二连接口,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通讯或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阀为电控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阀为溢流安全阀。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外界大气压力值;根据检测的所述外界大气压力值计算出需要流入所述助力系统的助力器的气体量;调整所述助力系统的控制阀的开度使所述助力系统的发动机的尾气按照所述气体量流入所述助力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助力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助力系统10;
助力器1;气压腔11;第二连接口12;
发动机2;排气管路21;第一连接口22;
控制阀3;连通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助力系统1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助力系统10包括:助力器1和发动机2。助力器1可以为真空助力器1,助力器1具有气压腔11,气压腔11为助力器1的大气压腔11。发动机2具有排气管路21,发动机2内的废气流过排气管路21,排气管路21与气压腔11连通。
其中,车辆在紧急制动或者在高海拔地区实施制动时,排气管路21内的废气流入助力器1的气压腔11内,使气压腔11内的压力变大,能够提高助力器1的气压腔11的助力压力,在相同载荷制动情况下无需采用更大规格尺寸的助力器1,可以有效提高助力器1的助力效率,缩短助力器1达到最大制动力的时间,能够实现短距离制动,可以缩短车辆的制动距离,从而可以防止车辆发生追尾,也可以防止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进而可以有效解决车辆制动软、刹车效能差等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整车驾驶安全性。
并且,通过发动机2的气管路对助力器1增压助力,能够防止助力器1的结构尺寸变大,也能够防止助力器1的重量增加。同时,通过发动机2的气管路对助力器1增压助力,不需要额外增加压缩机对助力器1增压助力,充分利用发动机2的废气对助力器1增压助力,可以实现气压腔11内压力超过1bar-2bar的助力效果,从而可以使发动机2的废气得到利用,进而可以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另外,车辆在高海拔地区行驶时,通过发动机2的气管路对助力器1增压助力,解决了现有的助力器在高海拔地区无法达到1bar大气压差的助力效能,可以大大提升整车在高海拔制动安全性。
由此,通过助力器1和发动机2配合,能够快速提升助力器1的助力效率及助力比,可以提升助力器1的制动效能,从而可以提高助力器1的助力效果,也可以缩短整车制动反应时间,进而可以提升整车驾驶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助力系统10可以包括:控制阀3,控制阀3用于控制排气管路21与气压腔11的连通或者断开,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向气压腔11内流入排气管路21内的废气时,控制控制阀3打开,使排气管路21与气压腔11的连通,排气管路21内的废气可以流入气压腔11内,从而可以使气压腔11内的压力超过环境大气压的1-2倍。当不需要向气压腔11内流入排气管路21内的废气时,控制控制阀3关闭,使排气管路21与气压腔11的不连通,可以降低对发动机2动力的影响,从而可以保证发动机2的工作可靠性,还可以避免废气流入大气环境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助力系统10还可以包括:连通管4,连通管4连通排气管路21和气压腔11,控制阀3设置于连通管4,其中,通过设置连通管4,能够把气管路和气压腔11连通,可以使排气管路21内的废气快速地运动入气压腔11,并且,通过将控制阀3设置在连通管4上,可以避免控制阀3与助力器1和发动机2产生干涉,从而可以保证控制阀3、助力器1和发动机2的工作可靠性,进而可以使控制阀3的布置位置更加合理。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排气管路21具有第一连接口22,连通管4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口22连通,这样设置能够将排气管路21与连通管4连通,可以保证排气管路21内的废气流入连通管4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气压腔11具有第二连接口12,连通管4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口12连通,如此设置能够将连通管4与气压腔11连通,可以保证连通管4内的废气流入气压腔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助力系统1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控制阀3通讯或者电连接,其中,控制器可以控制控制阀3打开或者关闭,从而可以在合理的时机打开控制阀3,也可以在合理的时机关闭控制阀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3可以设置为电控阀,电控阀的结构简单,方便与控制器连接,并且,电控阀的价格低廉,可以降低助力系统10的生产成本,同时,电控阀的动作反应迅速,可以进一步缩短助力器1达到最大制动力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3也可以设置为溢流安全阀,溢流安全阀的工作可靠性好,可以提升控制阀3的工作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助力系统10,该助力系统10能够快速提升助力器1的助力效率及助力比,可以提升助力器1的制动效能,从而可以提高助力器1的助力效果,也可以缩短整车制动反应时间,进而可以提升整车驾驶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助力系统10的控制方法,助力系统10包括:助力器1和发动机2。助力器1可以为真空助力器1,助力器1具有气压腔11,气压腔11为助力器1的大气压腔11。发动机2具有排气管路21,发动机2内的废气流过排气管路21,排气管路21与气压腔11连通。助力系统10还可以包括:控制阀3,控制阀3用于控制排气管路21与气压腔11的连通或者断开,当需要向气压腔11内流入排气管路21内的废气时,控制控制阀3打开,使排气管路21与气压腔11的连通,排气管路21内的废气可以流入气压腔11内。当不需要向气压腔11内流入排气管路21内的废气时,控制控制阀3关闭,使排气管路21与气压腔11的不连通。
如图2所示,控制方法包括:首先检测外界大气压力值,即检测大气环境压力值,然后根据检测的外界大气压力值计算出需要流入助力系统10的助力器1的气体量,然后调整助力系统10的控制阀3的开度使助力系统10的发动机2的尾气按照气体量流入助力器1的气压腔11内,使气压腔11内的压力变大,能够提高助力器1的气压腔11的助力压力,在相同载荷制动情况下无需采用更大规格尺寸的助力器1,可以有效提高助力器1的助力效率,缩短助力器1达到最大制动力的时间,能够实现短距离制动,可以缩短车辆的制动距离,从而可以防止车辆发生追尾,也可以防止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进而可以有效解决车辆制动软、刹车效能差等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整车驾驶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助力系统(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助力器(1),所述助力器(1)具有气压腔(11);
发动机(2),所述发动机(2)具有排气管路(21),所述排气管路(21)与所述气压腔(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10),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阀(3),所述控制阀(3)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路(21)与所述气压腔(11)的连通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管(4),所述连通管(4)连通所述排气管路(21)和所述气压腔(11),所述控制阀(3)设于所述连通管(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路(21)具有第一连接口(22),所述连通管(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口(2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腔(11)具有第二连接口(12),所述连通管(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口(1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3)通讯或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3)为电控阀。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3)为溢流安全阀。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助力系统(10)。
10.一种助力系统(1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外界大气压力值;
根据检测的所述外界大气压力值计算出需要流入所述助力系统(10)的助力器(1)的气体量;
调整所述助力系统(10)的控制阀(3)的开度使所述助力系统(10)的发动机(2)的尾气按照所述气体量流入所述助力器(1)。
CN202010176815.0A 2020-03-13 2020-03-13 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Withdrawn CN1114221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6815.0A CN111422177A (zh) 2020-03-13 2020-03-13 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6815.0A CN111422177A (zh) 2020-03-13 2020-03-13 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2177A true CN111422177A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6815.0A Withdrawn CN111422177A (zh) 2020-03-13 2020-03-13 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2217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88951A (ko) * 2002-05-15 2003-11-21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브레이크 배력장치 구조
CN101844555A (zh) * 2009-03-26 2010-09-29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气压助力器
CN202175035U (zh) * 2011-08-29 2012-03-28 温州大学 电动车真空助力装置
JP2015209108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ブースタ
CN105398436A (zh) * 2015-12-30 2016-03-1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制动助力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257653U (zh) * 2017-10-20 2018-04-20 山西聚星辰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制动正压助力器
CN207374360U (zh) * 2017-11-13 2018-05-18 四川江淮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刹电动车打气泵控制装置
CN108528424A (zh) * 2018-04-16 2018-09-1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补偿控制系统、方法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88951A (ko) * 2002-05-15 2003-11-21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브레이크 배력장치 구조
CN101844555A (zh) * 2009-03-26 2010-09-29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气压助力器
CN202175035U (zh) * 2011-08-29 2012-03-28 温州大学 电动车真空助力装置
JP2015209108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ブースタ
CN105398436A (zh) * 2015-12-30 2016-03-1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制动助力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257653U (zh) * 2017-10-20 2018-04-20 山西聚星辰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制动正压助力器
CN207374360U (zh) * 2017-11-13 2018-05-18 四川江淮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刹电动车打气泵控制装置
CN108528424A (zh) * 2018-04-16 2018-09-1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补偿控制系统、方法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7620B (zh) 用于压缩机和液压泵的传动链和驱动方法
CN101200184A (zh) 混合动力电动车制动器的故障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28251B (zh) 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控制设备、制动系统和用于运行车辆的制动系统的方法
CN101580059B (zh) 一种电控气压制动系统
CN204870981U (zh) Ebs气制动电控制动系统
CN207089288U (zh) 一种基于气压冗余的电子驻车系统
CN107757379B (zh) 一种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59100A (zh) 一种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1508288A (zh) 一种气压电控辅助制动装置
CN110466490A (zh) 一种基于双电动真空泵的电动车制动用冗余真空助力系统
CN107512260A (zh) 一种基于气压冗余的电子驻车系统
CN106671964A (zh) 一种智能电子驻车系统模块总成
CN111071229A (zh) 一种气助力液压制动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114876652B (zh) 一种制动系统和车辆
CN106627541B (zh) 一种汽车有源液压制动系统
CN203666631U (zh) 电动车制动助力控制系统
CN110435617A (zh) 一种考虑高原环境的电动车制动用双电动真空泵组合真空助力系统
CN109159776A (zh) 一种基于双动力源的车辆轮缸液压力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422177A (zh) 车辆的助力系统、助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01844555A (zh) 气压助力器
CN108622060B (zh) 一种电控气制动桥阀
CN105346532B (zh) 一种液压伺服助力系统
CN10943592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09532808B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控制的电子驻车系统和方法
CN101249826A (zh) 一种继动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